【政策】天津市静海区碳达峰实施方案.doc
— 1 — 津静海政发〔2023〕11 号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天津市静海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静海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3 年 6 月 15 日 (此件主动公开) — 2 — 天津市静海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2030 年前 碳达峰行动方案》部署和《天津市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稳妥有 序推进静海碳达峰行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 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 ”重要要求,全面落 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 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 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 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统筹稳增长和调结 构,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层次、全过 程,坚持“ 全国统筹、 节约优先、双轮驱动 、内外畅通、防范风险” 的总方针,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明确各领域、各行业 目标任务,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如期实 现 2030 年前碳达峰目标。 — 3 — (二)工作原则 坚持系统思维、变革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用碳达峰、 碳中和引领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转型。 ——找准定位、突出发展。全面准确认识碳达峰行动对经济 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紧扣“四区” 发展定位, 围绕静海区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系统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节约优先、提高效率。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落实 全面节约战略,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持续降低单位产出 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 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双轮驱动、两手发力。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绿 色低碳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 市场更好结合。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制度创新作用,推动能源和 相关领域改革,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先立后破、安全降碳。加强风险识别和管控,稳存量、 拓增量,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 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活,避免“一刀切 ”和“ 运动式”降碳,稳妥有 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 期 间,初步形成 节约资源和保 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钢材加工、金属制品、有色等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 4 — 能源结构更加优化,煤炭消费保持清零,电力和天然气消费比重 稳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大幅上升;绿 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体 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到 2025 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 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我市下达指标,非化石能 源消费比重超过 10%,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提高至 38%,森林覆 盖率不低于 10.5%,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 期 间,产业结 构调整取得重大 进展,清洁低碳安全 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非 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技术取得关键突破,循 环经济产业成为京津冀区域节能降碳的一张靓丽名片,绿色生 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健 全。到 2030 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 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我市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以上, 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超过 40%,如期实现 2030 年前 碳达峰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坚持突出发展,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六大产业实施串链补链强链工程,引育战 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升级,坚决 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工业 — 5 — 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 1.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区战略,积极 服务“ 全国先 进制造研 发基地” 功能定位,以 创新为核心动力,统 筹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强化碳排放对产业发展引领作用, 全力打造先进制造创新区。促进工业能源消费低碳化,推动化石 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稳步推进电能替 代,提升工业电气化水平。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 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为重点,推 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制造业发展赋能,探索“互联网+”绿色制造 新模式,支持区内重点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 改造,加快建成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实现制造 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工业 单位增加值能耗比 2020 年下降 15.5%。(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区发改委、各乡镇园区) 2.积极构建低碳工业体系。依法依规有序淘汰落后产能,确 保已退出产能的设备不得恢复生产。实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倍增计划和串补强链工程,推动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 “强链” 做优 ,新能源、新能源汽 车、生物医 药等“新链”做大,构建 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培育形成一批链主企业,整合产 业链上下游资源,进一步串联关键环节,补齐薄弱环节,强化优 势环节,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能级,壮大新动能底盘。到 2025 年, 全区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25%。(责任 — 6 — 单位: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各乡镇园区) 专栏 1 静海区低碳工业重点发展方向 新材料:大力发展金属新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 料、稀贵金属材料、 动 力电池材料、 车用轻量化材料、节能材料、合金材 料)、绿色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结合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产能布局, 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检测、监理等各个环 节发挥作用。 装备制造:重点发展航空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增材制造、 数控机床、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成套装备、智能关键基础零部 件)、自行车电动车制造(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电气机械。 节能环保:重点发展高效节能产业、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先进 环保产业。 新能源:做大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动力电池制造、废旧动力电池回 收及综合利用),积极培育氢能产业。 新能源汽车:充分利用天汽美亚汽车资质牌照,招引相关新能源汽 车生产企业;鼓励格力钛开展新能源专用车生产,支持格力钛开展氢燃 料电池车辆样车开发和批量生产。引育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 生物医药:以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天津子牙经济 技术开发区、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和高新产业园为载体,巩固提升化 学药品、兽 用药品和现代中药,加快培育生物药品、先进医疗设备及器 械、智慧医疗等新兴产业。 3.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严格执行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 产能置换办法,禁止新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加 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引导和鼓励钢材加工 企业开展就地提升改造、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大力发展高技术 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鼓励有色行业采用绿色工艺,加快产业改 — 7 — 造升级,做精做长产业链,推广应用清洁高效生产工艺、技术;大 力提升废铜资源化回收利用水平,支持企业采用废铜电炉工艺。 引导金属制品重点企业开展工艺技术改造,推动生产工艺提升 和行业转型升级。鼓励橡胶和塑料制品企业应用绿色环保型助 剂,开发绿色制品工艺技术,加快传统轮胎等制品生产过程中的 绿色化改造。加大金属表面处理业技术改造力度,源头减少盐酸 使用量,推进产业集约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进一步提升铸 造工艺及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高端铸造行业产能及产量占比。加 快平板玻璃企业全氧、富氧、电熔等工业窑炉节能降耗技术应 用,推动改造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低碳生产线,推广实 现窑炉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的产业化示范。加大节能低碳技 术推广力度,加强可再生能源、碳捕集封存等技术对传统产业绿 色低碳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聚焦低碳原料替代、能源梯次利用 等关键技术,推进生产制造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减少工业过程 温室气体排放。(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各有关乡镇园区) 4.坚决遏制“两高一低 ”项目盲目发展。建立管理台 账,以石 化、化工、建材、有色、钢铁等行业为重点,全面梳理拟建、在 建、存量“ 两高” 项目 ,实行清单管理、分 类处置、动态监控。科学 评估拟建项目,严格“ 两高” 项目审批准入 ,在履行各项审批手续 前,深入论证必要性、可行性和合规性,科学稳妥推进项目立项; 全面排查在建项目,建立已开工项目信息清单,复核节能、环 保、建设等相关审批手续,检查落实产业政策等情况,推动能效 — 8 — 水平应提尽提;深入挖潜存量项目,梳理并形成台账,排查节能减 排潜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节能技术改造,加强用能管 理。对于能耗量较大的存量项目,加强引导,支持企业应用绿色 低碳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和排放水平。强化常态化 监管,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确保新建项目符合区域 能耗强度和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加强项目全过程监管,重点监管 项目落实相关手续合法合规性,定期组织节能、环保等专项执法 行动。严禁审批新建“两高” 项目,坚决遏制 “两高”项目盲目发 展。(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政务服务办、区工信局、区生态环 境局、各乡镇园区) (二)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紧紧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巩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 成果,加快推进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城市矿产” 基地建 设,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补齐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产业链 条,构建起新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突出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 发区“ 城市 矿山” 、“城市油田”、“ 城市森林 ”、“三城” 建设,完善再 生资源回收网络,推动“两网融合” ,规 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站 点、中转站、分拣中心,推行“互联网+” 回收模式,鼓励企业加强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场景融入,形成线上线下于一 体、辐射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构建覆盖回收、 分拣、拆解、加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再生资源回收利 — 9 — 用体系。鼓励企业采取市场化合作运营模式,建立或整合再生资 源信息服务平台,优化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利用产业链。到 2025 年,区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覆盖京津冀城市群。(责任单位: 区商务局、区城市管理委、区市场监管局、市规划资源局静海分 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发改委、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 2.补齐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产业链条。依托天津子牙经 济技术开发区国家“ 城市矿产” 基地,做 强静脉产业、培育动脉产 业,构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共生型产业体系。拉长传统再 生资源产业链长度,巩固优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加工产业, 扩大“ 四机一 脑” 和“类小家电”的拆解和下游精深加工 规模,形成 再生塑料、再生玻璃、复合材料、电子元件等高附加值产品。推 进报废机动车精细化回收拆解,重点引进发动机等零部件再制 造等企业,逐步扩大再制造能力。采用国际适用技术和环保技 术,全面优化废塑料加工处理工艺,提升新型塑料制品制造技术 水平,形成循环性的废旧塑料再生利用产业链条。挖掘高端装备 制造再制造深度,聚焦废旧工程机械、机床再制造领域,重点引 进隧道机械、起重机机械、港口机械等工程机械和机床再制造企 业,实现最大限度循环利用成套机械旧设备;基于园区废弃电器 电子产业基础,重点延伸引进办公设备再制造企业和医疗设备 中硬性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及 X 光等医疗设备 核心零部件再制造企业。推动传统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提质升级, 进一步拓展延伸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链。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 10 — 试点项目建设,鼓励现有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拓展新能源汽车综 合利用业务,建立新能源汽车逆向产业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动 力电池产业链。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拓展建筑 垃圾制再生骨粉配套装配式建筑部件产业项目,实现区域大宗 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到 2025 年,主要再生 资源回收率达到 98%以上,园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率达 到 91.5%以上,园区报废汽车资源化率达到 92%以上。(责任单 位:区工信局、区合作交流办、区商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发改 委、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唐官屯镇) 专栏 2 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产业链构建 巩固传统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产业基础:引进先进技术工艺 设备,促进产业延链补链,以推进新能、 TCL 奥博、格林美、格力绿色等 再生资源企业产业升级为重点,培育废旧机电拆解加工、废弃电器电子 处理加工、 报废汽车拆解加工和废橡塑资源化利用等龙头企业 10 家以 上。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产业延链补链:一是发展退役废旧 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产业,构建动力电池研发、制造、回收、拆解和梯次利 用的全产业链,培育引进银隆、巴特瑞、格林美等 2—3 个动力电池梯次 利用及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二是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利用产业,推进国 家大宗固体废物示范基地建设,引进高质量建筑垃圾综合项目,通过建 筑垃圾破碎、分选成粗细骨粉料,替代天然骨料作为工程建设材料等不 同领域,制 备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制品等,生产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 粉煤灰加气砌砖等建筑材料。三是推动传统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提质升 级, 紧盯国内有色金属深加工领域龙头企业,以引进自动化水平高、产 品价值高、能耗低和环境污染可控的有色金属深加工项目,利用上游企 — 11 — 业原料,构建上下游产业有机衔接的有色金属处理加工产业链。加快对 提取稀贵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补链项目,进一步拓展延伸再生有 色金属产业链。四是大力培育多领域产品再制造,发挥园区报废汽车拆 解产业基础,瞄准汽车关键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引育 1—2 个报废汽车 关键零部件的回收再制造项目;着力培育工程机械、机床、医疗设备核 心零部件和整套设备等再制造产业项目。 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平台:发展壮大新能“报废王” 互联网回收平台 和中南废纸交易中心,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再生资源交易体系。构建废 旧动力电池区域化回收体系,打造京津冀“城市 矿产” 协同发展示范区。 3.推进产业园区低碳循环发展。以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 利用率为目标,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持续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 搭建资源共享、废物处理、服务高效的公共平台,推进园区厂房 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建 材绿色化;着力提高园区产业循环化程度,促进废物综合利用、 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气废液 废渣资源化利用,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鼓励天津子牙经济技 术开发区拆解、深加工和再制造等上下游企业循环生产,促进园 区内不同产业间物质和能源的低碳循环、资源共享;探索新能源 动力电池等重点产业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管理,实现源头、生 产、产品及综合利用的低碳化。推行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 式,引入环境服务公司对园区企业污染进行集中式、专业化治 理。到 2025 年,完成天津唐官屯加工物流区循环化改造。到 2030 年,市级以上产业园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责任单位:区 — 12 — 发改委、区工信局、各有关乡镇园区) 4.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合 理配置环卫配套设施,优化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建立“转运+直 运” 的垃圾运输模式,完善 “村街收集, 统一运输,集中处理”的垃 圾收运设施网络,实现城乡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全面推行生活 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 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体系。加强塑料污染全 链条治理,整治过度包装,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推进生活垃 圾焚烧处理,降低填埋比例。加快非常规水源工程,提升再生水 利用率,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到 2025 年,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 覆盖率达到 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再生 水利用率达到 50%以上。(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委、区水务局、 区商务局、区发改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工信局、 区文旅局、各乡镇街道园区) 专栏 3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重点项目 “两网融合”环卫一体项目:推动静海城区大中型垃圾转运站、静 海区餐厨垃圾、厨余垃圾收运体建设。 非常规水源工程项目: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启动团泊东区、团泊 西区和华静再生水厂建设,满足静海主城区和团泊城区生态用水需求。 (三)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坚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巩固煤炭清零成 果,严格控制新上耗煤项目,禁止新建燃煤自备机组和燃煤锅 炉,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推动 — 13 — 能源供给端和消费端低碳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 体系。 1.大力发展新能源。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统筹考虑土 地资源利用、电网消纳和生态保护,科学确定可再生能源开发类 型和模式,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规模。加快开发太阳 能,充分利用低效闲置和废弃土地、坑塘水面、农业大棚、农田 沟渠、建筑屋顶等资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有效利用风能资源, 结合区域资源条件,重点在沿庄镇、唐官屯镇、子牙镇、中旺镇 等区域规划建设风电项目,推动低风速风电形成规模;支持有条 件的园区和企业建设分散式风电,实现分散风能就地利用。稳妥 提升杨成庄乡、大邱庄镇等区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因地制 宜开发生物质能,推动区新能源环保发电项目(二期)建设,鼓励 在资源和应用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落实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争取可再生能源电力优先就近 消纳,提高终端绿色电力利用比例。到 2025 年,全区可再生能源 电力装机容量力争达到 280 万千瓦;到 2030 年,全区可再生能 源电力装机容量进一步增长。(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城市管理 委、国网天津静海供电有限公司、各乡镇园区) 专栏 4 绿色能源工程 光伏发电:重点推动国华大邱庄 100MW 渔光互补发电、唐官屯 镇 大郝庄 20MW 渔光互补发电等重点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风力发电:重点推动宝得利中旺镇 100MV 风力发电、阳成新能源 90MW 风电 、景昇沿庄 80MW 风力发电、中能建王口镇 100MW 风力发 — 14 — 电等风力发电项目建设。 生物质发电:重点推动新能源环保发电项目(二期),建设 500 吨/ 日焚烧线及一套 10MW 凝汽式汽轮发电机 组、 100 吨/ 日餐厨垃圾预处 理线。 2.强化天然气保障。稳定天然气供应渠道,进一步深化与上 游供气单位的战略合作,巩固多气源多方向的供气格局,保障全 区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化利用结构, 优先保障民生用气,大力推动城镇燃气、交通运输、工业燃料、 公共服务等领域高效科学利用天然气,鼓励大型建筑、工业园区 等冷(热)负荷集中区域建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完善车用 LNG、CNG 加气站布局。到 2025 年,全区天然气消费量提高至 15 亿立方米以上。(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城市管理委、各乡镇 园区) 3.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大同—天津南特高压通道 和天津南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建设,拓展跨区域送电通道,提 高静海区外受电能力。加强 220 千伏电源和 110 千伏电网目标 网架建设,有序推动 35 千伏变电站升压改造,持续推动各级电 网协调发展,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率先建成新型电力系统, 打造智能、灵活、坚强电网,促进清洁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到 2025 年,新能源消纳率达到 100%。持续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 力,推动新型储能应用,推广“可再生能源 +储能”发展模式,鼓励 企业建设集中式共享储能,到 2025 年新增集中式风电、光伏发 电项目原则上配置不低于 15%储能设施;推动电力负荷相对集中 — 15 — 的产业园区建设分布式发电和配套储能系统;鼓励储能设施参与 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探索建立储能参与的辅助服务共享分摊 新机制;鼓励可再生能源、储能企业与有意愿的工商企业积极参 与绿电交易。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发展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 一体化、分布式清洁能源等高效利用能源的产业。积极探索综合 能源服务与生态环境保护、新型智慧城市等融合发展,逐步实现 供给侧以电为主、多能互补集成优化,需求侧存量高耗能项目挖 潜增效改造,推动绿色低碳节能的能源消费方式,试点推进电动 汽车等灵活负荷的柔性响应应用。(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工信 局、区城市管理委、国网天津静海供电有限公司、各乡镇园区) 专栏 5 能源保障工程 电网优化配置工程:重点推动大同—天津南特高压通道和天津南 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建设,规划新建王虎庄、子牙三号、医学城、官家 堡、运河东 区等变电站。 天然气场站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管道燃气供应高压“一张网” 建设, 打造相对独立但互联互通、调配灵活的全区管网系统;有序推进老旧燃 气管网改造工程;推进团泊东区集中供热燃气管网建设工程以及大邱庄 气源保障工程建设,保障沿线用户稳定用气。 电动汽车源荷互动工程:探索推动“源(新能源)—网—荷(电动汽 车)—储(蓄电池)”一体化 发展,创新性开展 “新能源+电动汽车”协同互 动,研究在全区 76 个充电站试点开展电动汽车充放互动调控,将电力 平衡方式由“ 源随荷动 ”的单一方式转变为“源荷互动”的双向协同方式。 (四)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坚持节约优先,进一步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 — 16 — 持续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业、公共机构、农业农村等重 点领域节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1.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强化节能管理源头化,严格落实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全面推行项目用能和碳排放 情况综合评价,开展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推动节能 管理精细化,严格落实天津市用能预算管理要求,强化用能预算 刚性约束,加强对符合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能效环保指标先进 项目的用能保障。提高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重点用能单位 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提升节能管理标准化,完善能源计量体系, 健全能源统计制度,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开展能源 管理体系认证。推进节能管理法治化,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 健全区级节能监察体系,做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工作;严肃 查处违法用能行为,探索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处 罚、信用监管、绿色电价等手段,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责任单 位: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政务服务办、区统计 局、国网天津静海供电有限公司、各乡镇园区) 2.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组织实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 程,持续深化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业、公共机构、农业农村 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围绕钢材加工、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 落实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政策,发挥价格引导作用。鼓励重点 企业对标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或国际先进水平,加快节能技术 创新与推广应用。推行工业清洁生产,在取水量大、双超双有、 — 17 — 产废量 100 吨以上及耗能大户等重点行业开展强制清洁生产审 核,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清洁化、绿色化生产 水平,促进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发展绿色仓储,鼓励和支持在物 流园区、大型仓储设施应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与装备以及 能源合同管理等节能管理模式。持续推动绿色园区建设,推动子 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中旺航空产业园等重点区域率先完成绿色 园区创建,到 2025 年,绿色园区力争达到 2 家。组织实施城市节 能降碳工程,开展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 改造,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 升。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针对重点企业的主要工序、重点 用能系统等查找用能薄弱环节,深入挖掘节能潜力,到 2025 年, 累计完成 80 家企业节能诊断服务。(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工 信局、区商务局、区城市管理委、区住建委、区交通局、区农业农 村委、区财政局、区机关服务中心、各乡镇园区) 专栏 6 节能降碳重点工程 供热设施补短板工程:推动南海供热站及团泊西区供热站增容扩 建项目建设,解决城区新入网热负荷的增长需求。积极推动团泊新城东 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为团泊新城东区新建开发项目供热配套设施提供 热源保障。 供热设施提升改造工程:鼓励实施南海供热站和国际商贸物流园 供热站燃气锅炉实施烟气深度余热利用系统改造。结合道路建设、老旧 小区综合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工程,进一步 提高供热计量比例,提升主动节能效果。 智慧供热工程:进一步提高供热计量比例,提升主动节能效果。鼓 — 18 — 励各热力公司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施智慧供热 运行控制系统改造,提高城市供热运行管理水平。 城区照明节能改造工程:对城区路灯照明进行节能改造,更换新钠 灯节能照明灯具,并在城市景观照明和亮化工程领域推广该技术。 3.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 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等设备为重点,严格执行能效标准, 有序淘汰高耗能落后设备。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 重点推进工业锅炉、电机、配电变压器、内燃机、照明等通用设 备节能改造和系统能效提升。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 常监管,组织重点用能单位定期开展重点用能设备电平衡和热 效率测试,构建安全、节能、环保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强化生 产、经营、销售、使用、报废全链条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 为。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政务服务办、区工信局、区市场监管 局、各乡镇园区) (五)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 坚持城乡统筹,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落 实绿色低碳要求,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加快 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 1.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全 面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一主一新多点、两 心两带多廊” 的国土空 间总体格局。严 格控制城市开发边界,优 化城镇空间开发格局,避免城镇用地摊大饼式无序扩张。倡导绿 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增强城乡气候韧性,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 — 19 — 设。围绕国家装配式产业基地、智能建造试点城市重点示范区 域、国家绿色建材应用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建 材和绿色建造方式,推进装配式建筑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 智慧化施工、智能化运维,推动新建公共建筑采用钢结构装配式 建筑,鼓励开展钢结构住宅建设试点,到 2025 年,全区国有建设 用地新建民用建筑实施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 100%,工业建筑装 配式建筑实施比例达到 100%。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倡导绿色低 碳理念,坚持“留改拆 ”并举,防止大拆大建。( 责任单位:市规划 资源局静海分局、区住建委、各乡镇园区) 2.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积极推进绿色建筑标准和居住建筑五步节能设计标准实施。政 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公益性建筑、大于 2 万平方 米的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大于 10 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按照一星标 准及以上标准设计和运行;强化绿色建筑标识和绿色建筑质量监 管,提高绿色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将绿色建筑管理纳入规划、设 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工程全过程管理程序,鼓励开展绿色建筑 全过程咨询。持续推广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探索居住建筑绿 色化改造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学校、 医院等公共机构领域率先开展节能改造或绿色化改造示范。到 2025 年,新建城镇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达到 100%,新建居住建 筑全面执行五步建筑节能标准,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面积达到 5 万平方米以上,供暖热源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改造比例不低于 — 20 — 15%。(责任单位:区住建委、区城市管理委、各乡镇园区) 3.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入推进清洁取暖,推进工业余 热供暖规模化应用。依托电制热(冷)技术推进公共建筑供热 (冷)清洁化,重点在医院、酒店、商场、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大 型公共建筑,推广电热泵、电锅炉、电蓄冷技术,高效满足建筑 用热(冷)需求。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和 5G 技术应用,积极推广应 用智能家电、“全电 厨房” ,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持 续推进分 布式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各种热泵在建筑中多元化、规模化应 用,不断提升太阳能光热和浅层地热能应用的品质和效率。全面 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与应用,鼓励工业厂房、商业建筑、大 型公共建筑等建筑屋顶建设兆瓦级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到 2025 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 8%,新建公共机构、 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责任单位:区住建委、 各乡镇园区) 4.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融合 静海乡村风貌和发展规划,开展分散式风电可行性研究,打造乡 村风电新标杆。鼓励资源丰富、消纳能力好的村庄发展户用屋顶 光伏。鼓励建设绿色农房。推进农村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鼓励 与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等同步实施。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清洁 能源改造,巩固农村清洁取暖成果。全方位推进太阳能热水、生 物质发电、空气源热泵等新型能源产品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 中的应用,逐步扩大农村地区清洁能源的应用规模和使用范围。 — 21 — 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夯实农村能源网络结构,降低农民用能 成本,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加快农业生产绿色技术应用, 发展节能低碳农业大棚,推广建设一批智能连栋温室、装配式 (可移动式)日光温室;大力发展电温控、智能电养殖技术,推广 农产品电烘干、电加工技术和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技术。(责任单 位:区住建委、区发改委、区农业农村委、国网天津静海供电有限 公司、各乡镇) 专栏 7 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工程 清洁供暖工程:推进可再生能源清洁供暖和工业供热,逐步实现供 电、供热资 源和形式的多元化、灵活性,加快供热领域各类可再生能源 对化石能源的替代。统筹规划建设和改造热力供应的基础设施,加强配 套电网建设与改造,优化设计供热管网,建立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协 同互补、梯 级利用的综合热能供应体系。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鼓励建设智慧园区、智慧工商业、智 慧小镇等风光储充多能源互补的智慧型综合能源项目。近期,重点推动 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中旺滨港电镀园等 2—3 个绿色能源小镇示范 区建设。 (六)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坚持一体推进,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补齐高速铁路、 公路、轨道交通等发展短板,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运输 结构,推广节能低碳交通工具,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 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 22 — 1.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严格实施重型柴油车燃料 消耗量限值标准,加快老旧柴油货车车辆淘汰和深度治理。积极 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 源在公交、城市邮政、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应用。到 2030 年,区域内部道路货物运输车辆电动化比例、城际运输车辆混合 动力比例、远距离道路货物运输车辆 LNG 比例达国家规定标 准。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 2020 年下降 19.2%。(责 任单位:区交通局、区城市管理委、区商务局、市邮政 管理局第三分局) 2.持续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加快推进货运铁路专线建 设,2025 年前,完成唐官屯货运专线建设并投入运营;提高大型 工业企业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持续提高“公转铁” 运输比重,打 造京津冀“ 海铁” 、“公铁”联运集散地。推广 “散改集”+多式联运, 扩大多式联运承运公司规模,2025 年运输距离超过 500 公里大 宗货物的企业多式联运最低比例达到 50%。大力发展网络货运, 发挥“ 无车 承运人” 国家 试点企业作用,推广无 车承运物流模式, 到 2025 年建成或引入 2 家货物类型网络货运平台,形成区域物 流运输服务平台。合理配置城乡物流配送点,构建以综合物流中 心(物流园区)、公共配送(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城 区配送网络。加快村邮站、村驿站、村级服务站等电子商务配套 — 23 — 设施建设,搭建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便民商 业网络。(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商务局、区发改委、区农业农 村委、市规划资源局静海分局、公安静海分局、市邮政管理局第 三分局、各乡镇街道园区) 专栏 8 货运铁路建设时限安排 时间 目标 2022—2023 年 完成既有唐官屯站改造。 2023—2025 年 完成唐官屯货运专线建设并投入运营。 2030—2035 年 做好大邱庄工业区铁路专线、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铁路专线的前期准备工作。 2035—2050 年 大邱庄工业区铁路专线、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铁路专线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 3.着力构建绿色交通出行体系。积极争取津雄高铁过静海 设站事宜,推动静海形成东西向津雄高铁、南北向津沧城际的两 线一枢纽“ 十” 字型高速 铁路网规划格局。加快市域(郊) 铁路津静 线一期建设,有序推动国际医学城、团泊西轨道站点交通接驳设 施建设,稳妥推进市域(郊)铁路津静线二期建设,建成以轨道交 通为骨架静海—市区客运系统。优化城乡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往 周边区域的公交线路,共建区域快速公交走廊;结合轨道交通的 建设和城市用地开发,稳步推进区内常规公交线网优化工作,推 进“ 全域公交” 发展,到 2025 年乡镇— 城区公交线网初具规模。 优化慢行交通出行环境,加大共享单车、共享电车投放,到 2025 — 24 — 年区内各主要出行小区附近完成共享车辆布设。优化公共交通 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低碳交通方式,到 2025 年绿 色出行比例达到 70%以上。(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发改委、区 城市管理委、市规划资源局静海分局、各乡镇街道园区) 专栏 9 客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目标 时间 目标 2025 年 12 月底 市域(郊)铁路津静线吸引区内 9%客流量,各 轨道交通站点至少有一条公交接驳线路。 2028 年 12 月底 市域(郊)铁路津静线吸引区内客流量 17%以上,公交接驳线路增加至 2—3 条且发车频率短于 12min。 2030 年 12 月底 市域(郊)铁路津静线吸引区内客流量达 29%,区内形成完善的公交接驳轨道交通线网。 4.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枢 纽场站等绿色升级改造,有条件的普通公路按照绿色公路要求 建设。强化资源材料循环高效利用,推进公路节能型施工机械应 用,推动路面旧料和废旧轮胎循环利用,鼓励工业固废、建筑垃 圾在交通建设领域规模化应用,到 2025 年干线公路废旧沥青路 面材料回收率达到 100%、循环利用率达到 95%。有序推进充电 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 基础设施水平,到 2025 年,推动构建静海核心区公共充电服务 半径小于 3 公里,非核心区域公共充电半径小于 5 公里的充电 网络,建成公用充电桩不少于 500 台。 发展智能交通,推动不同 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 — 25 — 量,到 2025 年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重点运载装备运行状态数据 采集率达到 100%。(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发改委、区商务局、 国网天津静海供电有限公司) (七)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推进水林田 湖湿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 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1.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形 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