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案例分析
1光伏产业案例分析1 光伏产业简介 21.1 光伏产业定义 21.2 光伏产业链 32 发展历程 .42.1 光伏市场 42.1.1 全球光伏市场 .42.1.2 我国光伏市场 .62.2 光伏生产 72.2.1 原材料产业 .72.2.2 设备制造产业 .82.1.3 光伏电池制造业 .83 发展动因 .103.1 全球市场的驱动 103.1.1 欧洲光伏政策补贴 .103.1.2 光伏价格下降 .103.2 我国政策扶持 103.2.1 规划政策 .113.2.2 扶持政策 .113.2.3 约束督导政策 .124 发展特点 .124.1 政府补贴“拔苗助长” 124.2 产业困境“两头在外” 135 发展规律 .135.1 兴起原因:欧洲市场刺激、政府政策支持 135.2 发展过程:项目盲目上马、政府大量补贴 145.3 发展结果:结构失衡、产能过剩 145.4 危机:欧洲双反,遭遇寒冬 1521 光伏产业简介1.1 光伏产业定义(1)光伏发电不等于太阳能光伏发电(Photovoltaic, PV)是指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在吸收太阳光后产生光伏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见下图1,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经常提到的太阳能技术,它并不仅仅局限于光伏发电技术,还至少包括光热发电 (CSP)技术、太阳能水热技术和太阳能暖通技术。其中太阳能水热技术已经有较好的商业化应用,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暖通技术也开始在一些商务楼宇里发挥作用。光伏行业是太阳能行业下面的一个子行业。光伏发电(PV)技术 :利用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化电能光热发电(CSP)技术:利用反射设备太阳能集中照射到一处以产生热量,太阳能技术 再由此发电太阳能水热技术:利用太阳能收集器收集热能后直接加热相应体积的水太阳能暖通技术:利用太阳能预热建筑物中流通的空气图1 常见的太阳能技术(2)晶硅电池技术不等于光伏发电从下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光伏电池大致分为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两大类,其中晶硅电池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达到了90%。目前已经进行产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薄膜电池主要有三种:非晶硅薄膜电池、碲化镉(CdTe)薄膜电池、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其中,碲化镉薄膜电池和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同属于多元化合物薄膜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又称为硅基薄膜电池,主要以非晶硅(a-Si,无定形硅)作为感光材料,具有耗硅量低、生产成本低、弱光响应好、高温特性好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寿命短、稳定性差、光电转化率低等不足。化合物薄膜电池的光电转换率要比非晶硅薄膜电池高很多。全球市值最大的太阳能上市公司美国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就是碲化镉薄膜电池技术的典型代表。2009年第一太阳能的薄膜电池生产量达到1.1GW,在全球光伏电池生产商中排名首位。其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率在当年提高到11.1%,生产成本则降至84美分/瓦。尽管较之多晶硅光伏电池,碲化镉薄膜电池的光电转化率还明显偏低,但其材料消耗量、生产成本、制造能耗和平均售价都比前者低出很多。第一太阳能在生产成本和产品毛利率上明显优于采用晶硅电池技术的生产厂商。单晶硅电池(48.2%)晶硅电池(90%)光伏太阳能电池 多晶硅电池(51.8%) 非晶硅电池(46.1%)薄膜电池(10%) 其他化合物电池(53.9%)图2 光伏电池的基本分类及其市场份额显而易见的是,晶硅电池技术在光伏发电领域是占据着绝对优势的主流技术。据国际太阳能咨询机构 Solarbuzz 统计,2009年晶硅电池的出货量占全球光伏电池总出货量的81.8%。31.2 光伏产业链图片来源:无锡尚德公司网站图 3 光伏产品产业链示意图从上图 3 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光伏产业链的构成。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 5 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环节; 中游为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 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链 5 个环节所涉及企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光伏市场产业链呈金字塔形结构。在整个产业链中,硅料尤其是高纯度的硅料毛利率最高。由于近年来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硅料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硅料的价格更是节节攀升。其次是硅片生产的利润率较高,而组件生产和工程安装利润率最低,约为 10%左右。目前,大部分光伏企业的产品集中在硅片、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以及应用系统方面。硅料的利润增长点主要是来自高纯度的多晶硅,而纯度较低的工业硅(纯度为 98%~99%)则价格极为低廉。工业硅料的生产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是产业链中高能耗、高污染的一环。工业硅料经提纯后得到高纯度的硅料(纯度在 99.9999%以上)则价格高昂。高纯度硅料的供应商主要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公司。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这些公司有扩大高纯度硅料产能的趋势,如美国 HSC 公司(Hemloc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的多晶硅产能将从目前的 1 万吨增加到 2008 年的 1.45 万吨,到 2010 年扩产至 1.9 万吨;另一家公司MEMC 公司(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的产能也将由 4900 吨提高至 2009 年的 8000吨。下表 1 反映了当前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目前国外和国内的技术现状,产业链上游的晶硅技术主要掌握在德国、美国和日本手中,我国在这方面技术还比较落后,在产业链中下游,我国与德国美国日本的差距较小,产量比较大,但生产设备制造水平还不高,很多设备基本上靠从德国进口。表 1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目前技术现状工序环节 国际技术状况 国内技术现状多晶硅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日本、德国,产能主要技术在全球7大生产商手中主要都为引进俄罗斯的改良西门子发,技术相对有一定差距,产能相对较少硅锭、硅 单晶、多晶技术都相对 单晶硅控制技术比较成熟,单晶炉已实现国产化,价4片 成熟,切割工艺不断提升,硅片厚度不断下降格低廉;多晶硅浇铸炉依靠进口,价格昂贵电池及组件 电池片的光转化效率高生产工艺和国际相当,生产设备国产化率最高,从事企业多,且扩产最快,产量最大的一个环节。由于技术和资金门槛低,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封装行业的发展最为迅速。2 发展历程2.1 光伏市场2.1.1 全球光伏市场数据来源:EPIA,2011图 4 2000-2011 年全球累计装机容量(MW)5数据来源:EPIA,2011图 5 2000-2011 年全球每年装机容量(MW)图 4 反映的是 2000-2011 年全球光伏累计安装容量,图 5 反映的是全球光伏每年新增安装容量,从图中我们可以对光伏行业的发展历程有个清晰的了解。(1)光伏行业近十年来发展十分迅猛,光伏年安装总量以接近 50%甚至超过 50%的增速在增长,截至 2011 年底,全球光伏发电市场累积安装量达 87652MW以上,当年新增安装量达 29665MW,相比 2010 年的 16817MW 增长 76.399%。(2)从全球整个地域分布来看(见下表 2) ,光伏的消费市场主要在欧洲。其次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亚洲太平洋地区除了包括中国、日本,还包括韩国、澳大利亚、台湾、泰国。第三大市场在北美,在北美和非洲市场发展潜力也比较大。表 2 全球光伏市场分布图地区 2010新增市场 2010年累计容量 2011新增市场 2011年累计容量欧洲 13367 29741 21939 51680中国 520 893 2200 3093澳大利亚 387 524 774 1298印度 60 161 300 461日本 991 3618 1296 4914韩国 138 662 92 754马来西亚 0.5 11 0 11APAC台湾 13 32 70 102美国 878 2528 1855 4383加拿大 105 200 364 563墨西哥 30 10 40美洲巴西 27 5 32以色列 45 66 130 196中东和非洲南非 40 1 41数据来源:CPIA ,2011 ,作者整理所得6欧洲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一直位居首位,是全球主要的光伏市场。2011年,欧盟的光伏发电新增 21939MW,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 73.956%。长期以来,德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消费市场,2011 年意大利以 9.3GW 的装机容量超过德国 (7.5GW)成为全球第一,两国的装机容量加总起来约占全球的 60%,随后是法国(1.7GW )和英国(784MW) ,见下图 6。在欧盟之外,美国、日本的市场容量也比较大。数据来源:根据 CPIA(2011)整理所得图 6 2011 年欧洲市场分布图数据来源:根据 CPIA(2011)整理所得图 7 2011 年欧洲以外的市场分布图2.1.2 我国光伏市场在最初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光伏产业存在“两头在外”的显著市场特征,即产业所需要的 80%以上的原材料需要从国外市场进口,而生产出来的电池组件有 90%以上流向国外市场。高度的双重“对外依赖性”使得我国光伏产业的内生动力不足,而且产业的风险系数较高。7近几年,经过业界的共同努力和培育,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正在兴起。一方面,国内出现了数量较多的硅材料生产企业,国产多晶硅占我国多晶硅消费总量的比例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光伏装机市场的逐步兴起,光伏电池组件的国内销售量也在上升, “两头在外”的局面正得以改变。图 8 是我国光伏原材料和产品的市场变化情况。图8 2007~2011年光伏行业原材料和产品的国内市场变化情况2.2 光伏生产2.2.1 原材料产业我国光伏电池的发展主流是硅基电池,非硅基的薄膜电池目前只占到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的较少一部分。在硅基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和单晶硅,而多晶硅等的生产又要用到大量的工业硅(金属硅) 。经过数十年的自我发展和吸收引进,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成型的硅工业体系,工业硅产量(见图 9)已连续多年雄居世界首位。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统计,截至 2011 年底,我国工业硅建成产能320×104t/a,2011 年工业硅年产量达到 136×104t,其中约有 18×104t 左右用于多晶硅及三氯氢硅的生产。图 9 我国工业硅年产量变化趋势多晶硅方面,近年来我国的多晶硅工业体系发展迅速,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体系8得到较大范围推广。2011 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 7.9×104t,其中西门子法多晶硅7.5×104t,物理法及硅烷法多晶硅 0.4×104t。图 10 为我国(大陆地区)多晶硅年产量的变化趋势。图10 我国(大陆地区)多晶硅年产量变化趋势国内多晶硅产能的集中涌现,加上国际多晶硅巨头对华出口力度的显著增强,造成了自 2011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多晶硅市场价格一路下跌的局面。由于利润微薄乃至亏本经营,多晶硅企业不堪重负,目前国内有接近 80%左右的多晶硅企业处于停产歇业状态。然而,尽管国内多晶硅行业“产能堆积”现象明显,2011 年还是从美国、韩国等国家进口了大量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见表 3) 。表3 近5年中国多晶硅进口情况项目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国内多晶硅需求量 11500 25500 45000 85000 130000国内多晶硅产量 1139 4500 18300 43500 79000实际进口数量 9209 16994 22727 47510 646132.2.2 设备制造产业光伏电池的生产需要经过硅材料生产、硅片加工、太阳能电池片制造、组件封装等过程。在这一系列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生产、检测和模拟设备,比如扩散炉、等离子刻蚀机、多晶硅铸锭炉、层压机等。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光伏设备制造业水平已大有提高,少数领域已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据笔者的初步统计,目前国内能提供光伏设备现货的企业有 30 多家,比较有名的有北京中联科利、武汉三工、长沙万全、中电 48 所、秦皇岛博硕光电、中电 2 所等,提供的设备有国产的扩散炉、烧结炉、单晶硅炉、多晶硅炉、电池片切割机、蚀刻机以及用于制绒、划线、清洗、烘干、丝网印刷、覆膜、组件层压的设备等,同时还能生产一些电池性能测试仪。据中电 48 所相关人土介绍,目前国产的单晶炉等已有一定数量的出口。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能够提供光伏电池全套生产线的企业,而且国内企业提供的上述设备,在性价比方面与国际大厂商的产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1.3 光伏电池制造业我国光伏电池制造业发展时间并不太长。本世纪初,一批光伏学者海外学成归国创业,国内光伏制造业开始规模化发展。2006 年以后,随着无锡尚德、赛维 LDK 等一批企业在9海外上市取得巨大成功,光伏行业显示出强大的造富能力,促使国内一部分企业快速转战该领域,光伏制造业规模迅速壮大,从业企业数量从最初的 10 多家迅速发展为几百家。截至 2011 年底,中国光伏电池制造企业数量已超过 500 家,在江浙、冀豫、川赣等地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同时,我国光伏电池制造业在世界光伏制造业的地位和权重也在显著增大。(1)自 2004 年之后光伏产品的出货量一路激增(见下表 4) ,2004 年年增长率达到61%,之后的增长率基本上都在 40%以上,在 2008 年增长率达到 98%,几乎在 2007 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表 4 2002-2010 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发货总量(MWp)及增长率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总量 561 744.26 1195 1759 2500 4000 7900 10660 16200增长率 0.33 0.61 0.47 0.42 0.60 0.98 0.35 0.52 (2)光伏产品的生产主要来自于欧洲、中国、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见图11) ,在 2004 年之后各地区的光伏产品发货量都迅速升高,其中,以中国增长速度最快。图 11 2002-2010 世界太阳能电池发货量( MWp) 图 12 2011 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 top10(GW) (3)中国光伏发货量发展迅速,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从 2007 年起中国的光伏发货量达到 1088MWp,在 2006 年的基础上增长 172%,2008 年又在 2007 年的基础上增长10138.97%,2009 年比 2008 年增长 54.27%,2010 年比 2009 年增长 99.45%。上图 12 是是2011 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的光伏企业,黄色标注的是中国企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前十的 10 家企业中中国的光伏企业有 6 家,位居第一位的是尚德电力,前五名中除了 first solar 之外都是中国企业,包括尚德、英利、天合光能、阿特斯太阳能,中国的另外两家企业晶科太阳能、韩华太阳能分别位于第七、九位。全球这前十家光伏企业的光伏发货量占据了全球一半的发货量,以此能看出中国的光伏发货量在全球的首要地位。3 发展动因3.1 全球市场的驱动3.1.1 欧洲光伏政策补贴欧洲市场的拉动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因,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对发展太阳能光伏有一个政府补助的政策,比如说像德国搞了一个屋顶计划,鼓励老百姓在屋顶上装太阳能光伏并且政府给予补助,也能够比较好的上网,太阳能的需求非常旺盛,纷纷到中国采购太阳能电池,这很好的刺激了中国光伏业的发展。中国的光伏产业在 2004 年之后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连续 5 年的年增长率超过 100%。2007-2011 年中国连续 5 年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首位。2010 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 50%。3.1.2 光伏价格下降2011 年开始欧洲各国光伏补贴不断下调,但全球光伏装机量依旧大幅增长,此时的原因在于;光伏产品价格显著下降,弥补了光伏补贴下调的损失,确保了光伏电站投资的合理内部收益率。2011 年光伏产品价格下降最大的原因是由于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竞争激烈降低了产品价格。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光伏产能已经超过 50GW,接近一半的产能被闲置。此外,规模效应和生产效率提升也降低了光伏产品的价格。目前光伏产业链的利润已经被严重压缩,光伏产品价格继续大幅下降空间有限,2012年全球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继续存在。首先,在政策制约下,2012 年包括德国、意大利等传统市场很难再现大幅增长。其次,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尚未建立起可持续发展机制。此外,虽然存在大量的其它有潜力新市场,但市场开发还尚需要一个过程。3.2 我国政策扶持光伏产业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壮大离不开政策体系的支持和约束。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目前正处于上升发展初期,未来的发展目标、方向和前景还不太明确,需要国家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来进行规划和引导;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目前形成的产业链体系还较为脆弱,加之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常规能源发电相比在成本控制等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因而需要政策体系来进行扶持;同时,由于发展伊始,目前我国光伏行业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自我约束机制,为净化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产业结构,需11要有调控政策体系来进行监督和约束。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业界的共同呼吁下,政府主管部门在参考欧美等光伏产业发展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我国光伏产业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总的来看,目前国家产业政策体系主要包括规划政策、扶持政策、约束督导政策三个部分(见表 5) 。表 5 国家光伏产业相关政策文件部分统计(在有效期内)政策类别 文件名主导发文单位 发文号《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务院 国发[2010]32号《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 发改能源[2007}2174号《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 国家发改委 持颁《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 商产发[2011]310号《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国家发改委 发改能源[2005]2517号《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 国家能源局 国能科技[2011]395号《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 》 工信部 工信部科[2011]320号《产业接哦股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 国家发改委 发展改革委令2011年第9号规划政策《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工信部 2012年2月24日颁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 财政部 财建[2011]128号《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 国家发改委 发改价格[2006]7号《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财综[2011]115号《关于实施金太阳工程的通知》 财政部 财建[2009]397号《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 发改价格[2011]1594号《关于加强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后续工作管理的通知》 财政部 财建[2011]623号《关于组织2012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示范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 财建[2011]167号《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 财建[2012]21号扶持政策《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 财政部 财办建[2011]187号《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 》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 2011年第12号令约束督导政策 《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 工信部 工联电子[2010]137号3.2.1 规划政策近年来,国家发改委等先后出台《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 、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方向进行明确和规划,并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政策文件对先前制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进行适时调整。据国家能源局介绍,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已将我国 2015 年的太阳能发电装机规划量提高到 15GW,并要求力争形成年发电量达到 200×108kW·h 的能力。3.2.2 扶持政策扶持政策可分为 4 个部分:第一,为解决我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扶持资金的来源问题,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制定并完善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制度,目前已将征收12额度从 0.4 分/(kW·h)提高到 0.8 分/ (kW·h) ,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措施,为我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的扶持资金奠定下来源基础;第二,为探索产业激励机制,提升国内业界信心,我国政府在 2009 年、2010 年先后组织了两次光伏特许权项目招标,启动了我国大型荒漠电站的建设历程;第三,为壮大国内光伏装机市场,吸引更多光伏企业从事国内光伏电站的开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先后多次组织实施了“金太阳示范工程”、 “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 ”等项目;第四,为建立国内并网光伏发电价格回报机制,提升业界信心,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联合制定了我国并网光伏电站的上网电价政策。3.2.3 约束督导政策近年来,为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倡导有序竞争、减少产能堆积,工信部等出台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等限制性政策。还应该说明的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带动下,一些省市,包括浙江、江苏、山东、辽宁、江西等也先后出台了一些光伏产业政策,以促进本地区光伏产业的发展。4 发展特点4.1 政府补贴“拔苗助长 ”近年来,光伏产业深受资本市场与各地政府的宠爱,至今中国已涌现出 100 多个产业基地,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光伏行业需要国家补贴,这是欧盟、美国等的普遍做法。对光伏行业这样的新兴产业来说,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就没有人会去做,恐怕至今相关技术还躺在实验室里。当国家补贴光伏行业的时候,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家如何补贴光伏行业,是补贴光伏制造企业,还是补贴消费者。国家产业补贴用的是纳税人的钱财,因此不能乱花,而是应该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支持一个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对光伏行业补贴主要是补贴光伏制造企业。虽然这一政策对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全国光伏行业园遍地开花,光伏制造企业竞争激烈,不少光伏企业债台高筑,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政策,并进行调整。显然,国家补贴不能代替市场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而因为国家补贴的存在,往往令市场机制失去弹性。不可否认,现在很多光伏企业已经几乎靠各级财政补贴生存了。光伏企业成了地方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在国家补贴的带动下,地方也不惜拿出巨资补贴当地的光伏企业。如江西赛维屡屡曝出巨亏,却又屡屡被当地政府出手相救,如今收到当地政府几十亿元的补贴、注资。因为国家补贴的存在,一些该倒闭的光伏企业不但没有倒闭,反而成为不断吞噬财政资金的无底黑洞。不可否认,很多补贴资金实际上是在为一些企业的经营不善买单。这恰恰是没有效率的,而且违背市场规律。欧盟、美国等对光伏行业的补贴,主要还是补贴光伏发电,也就是度电补贴,由国家财政为光伏发电的价差买单。这样的补贴旨在促进和扩大光伏发电的使用,有利于做大整个光伏行业的蛋糕,从而间接给光伏制造企业带来利好。这样的补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有利于建立更多的光伏发电站,给光伏制造企业带来商机,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市场竞13争机制。毫无疑问,这是最有效率的一种方式。国家直接补贴光伏制造企业是直接干预市场竞争中的微观主体,有违公平原则,因而,不可能不会带来贸易争端。2012 年 10 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的多晶硅电池做出损害终裁,并将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最终定为 18.32%-249.96%和 14.78%-15.97%。2012 年9 月和 11 月,欧盟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电池产品分别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两项调查涉案金额超过 200 亿美元。随后,印度宣布对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应该看到,近年来中国的光伏行业发展非常迅速,通过研发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将多晶硅的价格从 300 美元降到不到 20 美元。这不但让国内一切光伏企业产生了亏损,而且也让欧美的一些光伏巨头倒闭关张。欧美等国要保护自己的光伏企业,国家补贴就成为这些国家指责中国光伏企业的把柄和口实。也正是因为欧美等国的“双反” ,令我国的光伏行业陷入绝境,所以我国才开始在光伏发电等方面做出政策的调整,为中国的光伏制造企业培育内需。国家对光伏行业的补贴不是排排坐、分果果,补贴不管是补贴给消费者还是厂商,应该主要是用于补贴新能源的使用,而非补贴新能源的生产。4.2 产业困境“两头在外 ”上游晶体硅材料、下游发电市场“两头在外”的困境,使得我国光伏产业形成了“议价能力低”、 “抗风险能力低” 的“双低”局面。向上游来看,以国外传统七大厂商为首的晶体硅材料供应商,面对众多的电池、组件制造厂商,具备更多的议价资本。尽管“拥硅者为王”的局面,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而瓦解,但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晶体硅制备环节,在光伏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能否获得稳定的硅片供应渠道,成为众多的电池、组件厂商关心的核心问题。向下游来看,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尽管加快了发展速度,但全球主要市场仍旧分布在欧洲、美国和日本。西班牙市场的急剧萎缩,以及今年德国政策的趋冷化,直接造成了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增速放缓,这首先影响的,就是产业链中竞争最为激烈、技术门槛最低的组件和电池制造环节。在一年前的金融危机中,我国大量光伏组件厂商因此而倒闭。5 发展规律5.1 兴起原因:欧洲市场刺激、政府政策支持世界能源问题日益紧张,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备受关注,最近几年欧洲许多国家,尤其是德国,采取大量补贴政策支持光伏业的发展,对光伏产品的需求旺盛,大量从我国进口光伏产品,欧美国家对光伏发电的补贴政策直接促发了太阳能产业的繁荣。中国光伏太阳能企业 90%以上要出口,并且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包括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以及东欧洲的一些国家,而这些国家光伏太阳能的应用主要源于政策的补贴。我国各大企业注意到了这一商机,纷纷进军光伏行业。据光伏行业人士说在前几年只要进入这个行业就能赚钱,制造光伏产品的设备一批接着一批地从欧洲购买,而且都是直接采取空运的14方法运回,因为在早投产所赚取的钱要比运费多得多,可想而知,欧洲市场对我国光伏行业的刺激很大。5.2 发展过程:项目盲目上马、政府大量补贴近年来国内数十个省市纷纷上马光伏产业园、光伏产业基地,这既是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光伏行业大跃进的助推器,它不仅造就了光伏行业虚假繁荣的盛况,还导致了产能过剩、结构失衡、企业盈利能力低下等问题。地方政府是“罪魁祸首” 。光伏行业是朝阳产业,但并非短期就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地方政府对光伏产业认识不清、了解不明,盲目的以国家扶持为由、受多晶硅企业前期盈利驱动而批量上马光伏项目,跟风现象极为严重、浮夸之风日益盛行,财税收入、政绩工程成为光伏产业园存在的唯一价值。地方政府才是光伏业当前困境的第一责任人!国家有关部门是“帮凶” :产业规划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光伏行业起步晚、稳定性较差,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在前期就做好规划部署工作,为光伏行业发展奠定基础。而我国鲜有明晰的、可执行性较强的规划政策出台,超大的发展规模和装机容量则是相关部门引以为傲的“ 政绩” ,而这丝毫不会给行业、企业带来任何实质性利好消息,反而会助长地方政府、部分企业急功近利、盲目扩张的气焰。监察部门也难逃干系:地方政府、国家有关部门对光伏产业规划不清,产业园区过快上马,而监察部门则形同虚设,丝毫未加以干涉和阻止,视而不见、见而不查、查而不治、治而不严,补贴资金、并网政策、优惠措施如何能及时到位?光伏电站缺乏盈利能力,多晶硅企业又如何生存?产业链条崩溃,光伏产业园又怎不沦为鸡肋?产业园区的定位错误的现象在各地方政府、各行业中普遍存在, “拍脑袋”就上马大型项目的做法有违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光伏产业是新兴产业,但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发展光伏产业,也并非所有地区都应当建立光伏产业园区。各地方政府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执政理念比宏大美好的 GDP 增速意义更大。5.3 发展结果:结构失衡、产能过剩我国光伏产业近几年来经历了缓慢---快速--- 爆炸式的发展过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无论在核心技术、产品制造、设备,还是在市场开发、安装与服务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有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产业规模大、技术薄弱、发展不协调目前,中国已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要生产基地,并逐步形成了高纯多晶硅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系统应用等环节的产业链,产生了一批领先国际的大型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虽然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目前居全球第一,但产业链发展不协调,有的产业供大于求,有的产业供不应求。加之产业整体技术薄弱,在整个光伏产业链技术壁垒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中,国外的主要厂商采用的是闭式改良西门子方法,而这项技术在我国尚属空白。中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使用的多为直接或间接引进的俄罗斯多晶硅提纯技术,其生产成本高、耗能高,在整个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2)设备靠进口、产品靠出口、发展受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原料均来自国外。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高端设备仍需进口,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生产设备同国外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太阳能电池用配套材料有超过五成要依赖进口,目前国内光伏发电的总装机量仅有全球装机总量15的 1%,与国内光伏产业的强大产能差距甚远。我国太阳能电池约 90%还要依赖出口。由此,造成了原料、产品两头在外的局面,致使制约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3)产业迅速崛起、发展显现、竞争激烈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已呈现区域化、集群化,临近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链互补和经济合作,产业竞争力实现了整体提高。从光伏企业的分布区域来看,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五大板块。长三角以江苏为产业增长极,主打中下游的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产业规模占全国一半;环渤海以河北为核心,主打上游材料生产加工,产业规模居第二,主要聚集区为河北宁晋、保定和廊坊;珠三角以深圳为核心,主打下游应用产品生产;中部地区主要是江西、湖北、湖南;西部地区主要是四川、内蒙古、青海、陕西等省,重点利用能源、矿产等优势,主打上游多晶硅原料生产,可提供全国 10%的原料。由于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光伏产品制造成本的快速下降,推动了全球光伏应用的发展。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下降,电池转换效率的提高、光伏发电在全球推广应用力度的逐步增强,光伏产品的价格呈现快速下滑趋势。(4)企业盲目上马、质量难保、产能过剩由于光伏行业发展前景好,致使一些小的投资者上马了一批小型的光伏产业企业,他们忽略了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形成了所谓的竞争,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形成了临时的光伏低谷,但据国内的众多报道已证实,当前的光伏低谷已经对二三线光伏企业带来致命打击,去年市场那么好,小公司也要等大公司把货卖完了才能把货卖得出去。尽管今年的光伏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但如果将小公司的份额从总的市场供应中去掉,大品牌的厂家对于市场依然是供小于求的。当前的“供远大于求”是一个短暂的产能相对过剩的阶段。但该阶段将是二三线光伏企业的“严冬”,当然“ 严冬”不远处是“暖春”,但二三线光伏企业很难具备过“严冬”的耐力,将有好大一部分小公司、小企业会被淘汰,即使有一些小企业在竞争中能勉强挺得住,但还应在这一过程中增强体能,还需要有一个复苏的过程。 5.4 危机:欧洲双反,遭遇寒冬我国光伏行业存在着结构失衡,两头在外,没有自己的技术,国内的市场也没有的得到开发,加上各地政府企业盲目上马光伏项目造成的产能过剩,这就给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在 2011 年和 2012 年我国相继遭遇到美国和欧洲的“双反” ,欧洲各国也纷纷下调光伏电池安装补贴力度,这对我国的光伏行业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遭遇“双反” ,我国的光伏行业很受影响。 (1) “双反”政策违反了世贸组织关于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的规定,构成了世贸组织协定禁止的进口替代补贴,并严重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损害了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正当权益。 (2) “双反”政策使得中国光伏产业出口成本急剧上升,导致部分产业链断裂,直接造成约有 30%甚至更多的光伏企业倒闭,约30 万从业人员受到冲击。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称,受近来欧盟与美国先后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反倾销调查和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等措施影响,2012 年多晶硅产量预计下滑 1.4 万吨,这一数字较去年全球排名第五的日本还要多出 0.1 万吨。同时,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产值和销售额双双下降,中国光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增长,部分企业甚至面临现金链断裂的风险,整个光伏产业深陷泥潭。 (3) “双反”也意味着中国光伏产业资源面临重大浪费。对那些已经倒闭或即将走上绝路的企业来说,失去主要的市场,这无疑代表着他们所生产的光伏产品变“废“,这也是一笔无法估量的重大损失。我国光伏产业为何会遭遇“双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我国光伏产业严重依赖政府补贴、发展畸形。众所周知,光伏发电的成本高于传统能源发电,因此世界各国为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均对光伏发电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贴补,以弥补企业的亏损。有资料显示,16今年我国政府除对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补贴 94 亿元人民币外,还对 4GW 光伏发电补贴近20 亿元人民币。当然,政府的补贴为光伏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制约了产业的市场发展。而这样严重依靠政府扶植的产业,往往会在竞争中失去独立性,跟不上市场发展,同时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埋下一定隐患。其次,我国的光伏产业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在政府的推动下,先后实施“西藏无电县建设” 、 “我国光明工程”、 “西藏阿里光电计划”以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等国家计划,并开展多项城市并网光伏发电和大型并网荒漠电站工程示范和多项国际合作计划。自 1980 年上市以来,光伏产业年装机量逐年增长,太阳电池产量连续 2 年居世界首位。然而总产量的 98%都用于出口,国内安装量仅占 2%,可以说,我国的光伏产业完全依赖也受制于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任何对华限制政策都会对我国光伏产业产生致命的打击。最后,我国光伏行业产能存在严重过剩状况。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全球光伏组件的年产能超过 50GW,而 2011 年全球的需求只有 27GW 左右,我国产能的利用率也只有50%,而光伏行业产能的利用率要达到 80%以上的才能算是健康发展的。在这种盲目和畸形的发展下,表面上国内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利用率低,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这种以量为优势的竞争注定要在世界市场中落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