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2050-1.5℃比想象中更可行-施耐德.pdf
1.5°C 比想象中更可行 回到 20502 施 耐 德 电气 ™ 可 持 续 发 展 研究 院 简 介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在新的十年里 , 在全新的环境下 , 这一趋势将会如何 发 展? 作为大型组织 , 我们有责任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和 二氧化碳排放做出积极贡献 , 在确保企业盈利的同时推 动社会进步。 按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 我们制定了 《2021- 2025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数 ( SSI)计划》 雄心 勃勃的目标。 我们的技术将在确保业务增长的同时 , 让 每个 人都能获得能源 , 并为我们的地球开创一个零碳未 来。 我们的气候承诺旨在最大限度减少客户和我们自己 的碳排放。 对施耐德电气而言 , 这意味着到2025年 , 我 们将实现公司运营层面的碳中和 ; 到2030年 , 实现公司 运营层面的净零碳排放 ; 到2050年 , 我们将实现端到端 供应链运营的净零碳排放。 凭借开创性的技术和端到端可持续发展解决方 案 , 我们在不断进步。 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不仅研究当前的 问题 , 同时探讨工商界能够如何应对以及应当如何 应 对: 我们力求把握当前的趋势 , 呼吁必要的努力 , 并预 测即将发生的变化。 本报告研究了2050年经济完全脱碳的场景。 我们 的主要研究成果是 : 对不断进步的渴望 , 以及创新和行 为模式的改变将引起人类消费模式的转型 , 而这将降 低经济的碳强度。 因此 , 我们认为 , 要实现1.5摄氏度的 温控目标及这场前所未有的转型 , 唯一途径是加速经 济的现代化。 只有建立在人类进步的基础上 , 而不是以 人类进步为代价 , 才能解决气候变化挑战。 实现1.5摄氏 度的轨迹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 可行。 为了实现数百个全球组织设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 需要采取大胆的措施来减少排放并实现更可持续的 运营。 我们将通过这一些列报告和大家一起探讨在能源 管理、 数字创新、 气候行动、 目标设定和信心以及新的 融资机制等方面的预测和结论。 是时候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当务之急了 , 为了 未来 , 现在就行动起来。 Oliver Blum 施耐德电气 首席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官 Vincent Petit 施耐德电气 战略展望和对外事务高级副总裁 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3 目录 致谢 5 Enerdata – 帮助您引领能源转型 6 按出现顺序排列的表格和图形列表 7 执行摘要 8 第一章 – 迫在眉睫的气候问题需要一种新的能源转型方法 13 需要一种新的能源转型方法 13 能源转型的过往历史告诉我们这种新方法会是什么样子 14 我们必须为未来的系统做准备,而不仅仅是修缮现有系统 18 第二章– 2050年,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不同的世界 19 技术和文化:变革的两大基本驱动力 19 2050年的一天 21 我们的消费模式将不断演变,这将改变我们当代的参考框架 23 未来的世界将是什么样子? 29 第三章–1.5度的轨迹可能比想象中更可行 30 能源系统效率的自然提高 30 经济的碳密集度正在降低,到2050年可以实现净零经济 31 2030年是一个关键的里程碑 32 第四章– 深度行业探索 – 新的城市形态推动城市中新的能源系统 33 新的城市形态改变能源使用方式 33 新的能源使用方式推动新的能源系统 34 第五章 – 深度行业探索 – 出行新模式推动新的能源系统 35 出行新模式改变能源使用方式 35 新的能源使用方式推动新的能源系统 36 第六章 – 深度行业探索 – 工业脱钩推动新的能源系统 37 工业脱钩改变能源使用方式 37 新的能源使用方式推动新的能源系统 38 第七章 – 深度行业探索 – 新基建是转型的核心 40 新的电力系统势不可挡 40 行业整合和电网新基建 42 其他基础设施需求 45 第八章– 值得关注的主要变革驱动力 47 采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方法实现零排放 47 我们的假设,敏感性分析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 484 第九章 – 2030年的当务之急 49 重点向能源系统需求侧的重大转变 49 电力系统加速转型 50 需要开展一次重大的全面变革 51 第十章 – 脱碳路径前景广阔 52 实现净零有各种方法,但有共同的模式 52 对不同行业深入研究表明,建筑和工业部门之间存在重大差异 54 将差距缩小至零的不同方法 56 第十一章 – 虽然只是起步阶段,但需要立刻现采取行动 57 仍需关注的问题和下一步措施 57 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58 法律免责声明 60 附件 61 时间窗口正在向我们关闭 61 假设的详细信息 63 POLES-Enerdata 模型 73 详细结果 75 参考资料 81 关于作者 865 致谢 特别感谢以下专家组成的科学委员会为本研究做出的贡献 : 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 并为报告 方法和假设的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尽管委员会在研究过程中提供了意见 , 但本报告分析的结果和发现并不代 表他们的意见 , 或他们所在机构的意见。 除非另有说明 , 否则绝不应将其视为背书。 Laura Sandys SGN & Energy System Catapult 非 执 行 董 事; 能源数字化任务组主席 ; 北爱尔兰能源战略专家组 主席 ; 粮食基金会主席兼创始人 Douglas J. Arent 国 家 可 再 生 能 源 实 验 室(N R E L) 公私战略伙伴关系 副主任 Richard Baron 2050路径平台执行主任 Gerd Leipold 博 士 气候透明度项目主任 李 政 博士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David Marchal 法国生态转型局专业技能和项目常务副局长 Cédric Philibert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 能源和气候变化分析师 , 副研究员6 Enerdata – 帮 助 您 引领 能 源 转 型 Enerdata 是 一 家 独 立 的 研 究 公 司,成 立于1991年 , 总部设在法国格勒诺布尔 , 在新加坡设有子公司。 该公司 专门从事世界和国家层面的能源和气候问题分析和预测。 利用其全球公认的数据库、 情报系统和模型 , Enerdata 协助世界各地的公司、 投资者和政府机构设计政策、 战略和商业计划。 Enerdata 的 核 心 竞 争力 和 专 业 技 能 我们帮助您绘制能源市场发展状况、 评估方案并 做出正确的决定 , 同时评估它们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我们的专业技能覆盖 : • 所有能源以及温室气体排放领域 • 覆盖高达 186 个国家/地区 • 从工业、 到行业到最终使用层面 • 全面的能源市场基本面及其驱动力 : - 监管和政策 - 供 应 、进 口 和 出 口 - 需求和价格 - 参 与 者 、资 产 和 项 目 Enerdata 的 广 泛产 品 和服务 预期Enerdata在本研 究中提 供 的专业 技 能 和发 挥 的作 用 Enerdata 在国家层面和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和排放前景分析方面拥有长期经验 , 可帮助客户制定战略 , 或为 需要探索能源系统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 来自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客户信任我们的高质量分析 , 在分析中我们使 用了POLES-Enerdata 1 、 EnerNEO ( 国家和/或国际层面的能源供需情况 ) 和 EnerMED ( 能源需求及政策详细的 自 下 而 上 分 析,之 前 称 为 MedPro ) 等 专 有 模 型 和 工 具 。在 这 项 研 究 中, Enerdata 的作用集中在假设和方 法 、数 据 和 建 模 、使 用 POLES-Enerdata 模型以及项目协调支撑方面。 让 我 们 一 起 加 速 实 现社 会的 脱 碳 , 建 设一 个 更 可 持 续 的世 界 。 www.enerdata.net research@enerdata.net 1 POLES 模型最初由I EPE(经济与能源政策研究所)开发,现为 GAEL 实验室(格勒诺布尔应用经济实验室)负责开发。用于本报告的模型版本是由 Enerdata 所有和运行的 POLES 模型版本,名为 POLES-Enerdata。7 按 出 现 顺 序 排列 的表 格和图形 列 表 图1 – 迈向2050的十二大转型 图2 – 两种场景中全球最终能源需求量和排放量 图3 – 深度行业视图 图4 – 关键转型对整体脱碳的影响 ( “回到2050”场景 ) 图5 – “回到2050” , 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场景 图6 – 1800年至今英国能源系统 图7 – 1800-2019年美国能源系统 图8 – 美国正在发生的转变 图9 – 全球人口演变 图10 – 迈向2050的十二大转型 图11 – 建模的颗粒度 图12 – 最终能源需求量和排放量 图13 – 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14 – 零排放之路 图15 – 建筑发展模式 图16 – 建筑能源结构 , 各个细分部分 图17 – 出行发展 图18 – 出行能源结构 , 按细分行业划分 图19 – 工业发展模式 图20 – 工业能源结构 , 按细分产业划分 图21 – 发电量 图22 – 太阳能光伏发电量 图23 – 基础设施新范式 ( “回到2050”场景 ) 图24 – 氢气需求 图25 – 负排放 图26 – 建筑变革的关键驱动力 图27 – 出行变革的主要驱动力 图28 – 工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 图29 – 2030年的最终能源需求 图30 – 2030年的发电量 图31 – 不同场景下的最终能源需求 图32 – 不同场景下按行业划分的最终能源需求 图33 – 建筑行业最终能源需求和排放 ( 与净零排放场景对比 ) 图34 – 出行行业最终能源需求和排放 ( 与净零排放场景对比 ) 图35 – 工业最终能源需求和排放 ( 与净零排放场景对比 ) 图36 – 发电量 ( 与净零排放场景对比 ) 图37 – 负排放 ( 与净零排放场景对比 ) 图38 – 政策转变 图39 – 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图40 – 极端事件及其强度的预计变化 图41 – 减缓气候变化路径 图42 – 创新的可能性 图43 – 建筑假设 图44 – 出行假设 图45 – 工业假设 图46 – 能源成本 图47 – POLES-Enerdata 模型结构 图48 – 活动水平变化 图49 – 最终能源需求 , 全球 图50 – 最终能源需求 , 建筑 图51 – 最终能源需求 , 出行 图52 – 最终能源需求 , 工业 图53 – 最终能源需求 , 其它 图54 – 发电量 图55 – 二氧化碳排放量8 2021年8月9日 ,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 IPCC ) 发布了备受期待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 工作组报告 , 结论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清楚 : 全球变暖是人为的 , 而应对气候变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将这 份报告称为“全人类的红色警报”。 目标很明确 : 为了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 ( 与工业化前的水平相比 ) , 必须 在205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 在2030年前减少30-50%的碳排放 ( 同时必须大幅减少其他温室气体排放 ) 。 这些排放中的大部分来自能源。 因此 , 向净零经济转型也是一场巨大的能源转型 , 其发展速度和程度在历史上 绝无先例 : 和过去相比 , 时间缩短一半 , 范围扩大到全球。 可 见 , 关键是如何落实这 一目 标。 尽管人们设想了一系列到2050年的场景 , 但这些仍不足够。 事实上 , 2021 年 , 全球排放量出现重大反弹 , 因为经济正从新冠肺炎疫情恢复。 是的 , 真正的改变还没有发生。 本报告是针对这一议题的又一研究。 报告建立在对过去能源转型研究的主要结论之上 , 并提出了一个替代 性方法。 历史表明 , 推动能源转型的动力其实是能源的使用和消费方式。 发生能源转型是因为新的能源资源给 消费模式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 或者是因为出现了新的消费模式和需要对能源使用方式进行创新。 能 源供 给因能 源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这意味着 , 想要实现如此大规模的能源系统转型 , 唯一途径是设计一个对消费者有积极 意义的转型 , 加速新的能源系统被消费者广泛接受 , 而不是被抵制。 这就是我们研究的设想。 我们的结论非常明确 : 到2050年 实 现 净 零 排放的最 好方法 — — 不是唯 一 的方 法 — — 是 在创新和行为 改 变的基 础上 , 快速实现 经济现代化 , 其中许多创新和行为改变有助解决气候问题 , 尽 管速度并不总是足够快 ; 还有一些创新和行为改变则需要密切关注并采取可能的缓解措施。 人类 进 步 和减 缓气 候变化之 间 没有 必要相 互对立 。 事实上 , 如 果 没有 人类进步 , 气 候变化就无法 减缓。 在1990年 ( 30年前 ) , 谁能想象到 , 今天全球一半人口所拥有的计算能力是1969年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的制 导系统的10万倍吗 ?这对我们畅想2050年 ( 30年后 ) 的世界有什么启发呢 ? 是的 , 到2050年 , 我们将生活在在一 个不同的世界。 在这份报告中 , 我们研究了12个关键的转型 , 针对它们对能源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建模。 这些重大 转型基本都是无法避免的 , 因为它们在服务获取、 便利性和生活质量方面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收益。 执行 摘 要9 图 1–迈 向 2 0 5 0 的 十 二 大 转 型 针对它们在2050年前发展的速度和程度 , 我们建模了两种场景 : • “新常态”场景主要是指政策没有进一步变化的情况 , 这些消费转型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自然地发展。 • “回到2050”场景是本报告的核心 , 探讨了“以气候和消费者为中心”的政策转变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助力到 2030年减排30-50% , 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这一详细模型的主要结论是 , 1 .5摄氏度的 目 标比想象 中 更可实现。 在“新常态”场景中 , 我们发现 , 随着经济 的现代化 , 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脱碳的速度比通常预期的要快 , 但速度并不尽如人意。 到2050年 , 这种场景下的 排放量与目前的水平相比下降了30% ( 不出台额外政策的情况下) 。 “回到2050”场景 : 加速这些积极的消费转型 , 换句话说 , 通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政策转变来加速现代化 , 有 助于到2050年实现净零经济。 十二大转型 • 更低成本 • 更大住房 • 更加舒适 • 新的城市形态 • 更低成本 • 更少污染 • 更少拥堵 • 更加便利 分布式发电 和储能 卓越的暖通 空调技术 道路交通 电气化 交通即服务 多式联运 数字化产业 最佳可用技术 新的工业流程 虚拟环境 建筑行业的 颠覆变革 自动驾驶汽车 新型燃料 循环经济 分布式制造 建筑 交通运输 工业 自我克制 使用权与所有权 共享经济 政策转变 • 定制化、可获得、可负担的产品 • 生产效率的提高 • 资源和增长脱钩 新能源技术 新数字化技术 新纳米和生物技术10 图 2–两 种 场 景 中 全 球 最 终 能 源 需 求 量 和 排 放 量 在这种场景下 , 最终能源需求与当前水平相比下降了15%。 最终能源需求在城市环境中保持稳定 , 但在工业 领域下降20% , 在出行领域下降30%以上。 能源系统也实现了电气化 , 电力的比例从2018年的18%上升到2050年 的60%。 总的电力需求增加了2倍 , 而20%实际上是由分布式解决方案提供的。 电力在建筑和工业中的比例达到 80% , 在出行领域的比例达到40% , 届时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到2030年 , 净碳排放量减少30% , 到2050年将降至零。 在2050年 , 每年仍有55亿吨的剩余排放量 , 这将由碳 捕集、 利用与封存( CCUS )和其他负排放解决方案 (直接空气碳捕集、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来补偿 2 。 2 本报告审查的排放范围涵盖能源相关排放和工业过程排放,或每年约350亿吨二氧化碳的基线。 图 3–深 度 行 业 视 图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2018 2030 “New Normal“ 2030 “Back to 2050“ 2050 “New Normal“ 2050 “Back to 2050“ Global final energy demand and emissions (PJ, MtCO2/y) Oil products Natural gas Coal Electricity Biomass & waste Others CO2 全 球 最 终 能 源 需 求(PJ)与 排 放 量(百 万 吨 二 氧化 碳 / 年) 2018 2050 2030 2050 2030 “新常态” “新常态” “回到2050” “回到2050” CO2 其它 生物质和废弃物 电力 煤炭 天然气 石油产品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2018 2030 “New Normal“ 2030 “Back to 2050“ 2050 “New Normal“ 2050 “Back to 2050“ Global final energy demand and emissions (PJ, MtCO2/y) Oil products Natural gas Coal Electricity Biomass & waste Others CO211 在净零排放的路径中 ( “回到2050”场 景 ), 需求侧的脱碳 占全球减排量的一半 , 而剩余部分来自供给侧的脱 碳(特 别 是 发 电)。 在 需 求 侧,需 求优化(改 变 消 费 模 式)和 流 程 变 革(主 要 包 括 能 源 系 统 的 电气化)的 减 排几 乎 各占一半。 需求优化包括行为转变 , 如建筑能源充足性、 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 循环性和其他行业的转型对工业的的影 响 , 以及提高存量能源效率的措施。 流程变革包括出行、 建筑和工业用热的电气化、 向其他燃料的转变 , 以及碳 捕集、 利用与封存( CCUS)技术的部署 , 尽管CCUS的影响相对较小。 更重要的是 , 需求侧的这些转型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 兼顾了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进步。 图 4–关 键 转 型 对 整 体 脱 碳 的 影 响 ( “回 到2 0 5 0 ” 场 景) 因此 , 城市、 交通和工业的加速现代化为2050年实现净零经济描绘了 一条可行的途径。 这种转变是以消费 者为中心的 , 因此具有包容性 , 我们认为这种途径也更现实。 只有在促进人类进步的情况下 , 脱碳方式才可能被 快速采用。 技术、 创新和行为改变都使之成为可能。 因此 , 脱碳实现的关键在于消除其快速普及的障碍。 政策需要进行转变 , 从纯粹的“以基础设施为中心” , 增加“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政策进行补充。 这种转变并不 是要放弃必要和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 , 而是要辅以消费者端的重要政策 , 以实现经济快速和包容性脱碳。 这种 转 变 建 立 在 三 个 支 柱 之 上: • 打破当 前系统的惯性 : 现在就应该根据2050年的最终目标来设定所有新建设施的标准。 再采用传统模式就 来不及了 。 政策可以加快转型的速度 , 发挥根本性作用。 • 修 缮 现 有 系 统: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 要以比自然更替快得多的速度实现存量资产的翻新改造 ( 建筑、 交通、 工 业设施和机器等 ) 。 事实上 , 由于到2050年100%的存量都需要改造 ( 此处指真正深度脱碳的翻新 ) , 每年的 翻新率必须比目前的水平增加一个数量级。 政策应发挥根本性作用, 加速这一转型。 • 打 造 2 1 世 纪 的 能 源 支 柱:亟需扩大和加强现有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 特别是电网。 显然 , 这对新经济体来 说非常重要 , 因为他们将是2030年之后全球零排放能否实现的关键。 新兴的基础设施还需要考虑到分布式 能源广泛应用的新范式 , 电网是有效支持所有其他转型发展的平台。 最后 , 在能源基础设施转型的同时 , 能 源市场也需要进行根本性地重新设计 , 因为今天的能源市场是围绕化石能源建立的。 在 这一点 上,2 0 2 1 年 1 1月的 第 2 6 届 联 合 国 气 候 变 化 大 会(CO P 2 6)是 一 个 里 程 碑 。2 0 2 2 年 必 须 进 行 重 大 改 革 , 毫不犹豫地摒弃煤炭 , 对新建筑制定严格的标准 , 在区域一级制定明确的改造计划 , 并对市场设计进行根本 性调整。 25% 30% 45% Impact of key transformations on decarbonization Demand optimization Process changes Supply 需求优化 工艺流程变革 供给侧 关键转型对脱碳的影响12 图5–“ 回 到2 0 5 0 ” , 到2 0 5 0 年 实 现 净 零 排 放 的 场 景 如果措施得当 , 到2050年 , 净零经济是可以实现的 , 同时也会带来人类的进步。 然而 , 这需要我们明确而坚 定的决心。 我们承认 , 转型速度和程度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 而且需要更多的工作来进一步完善一些假设。 所 以 , 我们尽可能开诚布公的列出了所有的详细假设 , 以供未来的进一步探讨。 毕竟 , 场景的好坏取决于其假设。 尽 管如此 , 我们希望报告能把大家的关注重点引向能源系统的消费侧 , 并为所有那些为这一共同目标构建实用路 径的人士提供新的见解。 回到2050 加速经济现代化以实现净零排放 2020年 到2050 , 谁会想到与2020年相比…… ? 现代化、 脱碳的经济 建筑 交通 工业 加速以及时实现净零排放 排放减少93% 排放减少83% 排放减少84% 打破惯性 • 全新标准:建筑、汽车、 工业设施、基础设施 • 加速数字化、服务、循环经济 • 更低成本 • 更大住房 • 更加舒适 • 新的城市形态 • 更低成本 • 更少污染 • 更少拥堵 • 更加便利 • 定制化、可获得、可负担的产品 • 生产效率的提高 • 资源和增长脱钩 修缮现有系统 • 10倍翻新率 • 逐步淘汰化石能源 打造21世纪的能源支柱 • 数字化和分布式电网 • 电网作为平台 • 电力市场改革 • 重点关注新经济体 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50%源于消费转型; 高效经济:最终能源需求与2018年相比降低15%; 供给侧脱碳:发电组合中约90%为可再生能源(2018 年为25%) 16,000太瓦时 分布式发电 100% 数字化 70%电动汽车 自动驾驶 高达80% 高达30% 效率提升 50%消费品通过 增材制造 70% 热泵 50% 商业足迹优化 50%+出行优化 (旅客人公里数) 铁路增加2倍 航空减少一半 70%回收率 需求持平 水泥+钢材 回到2050 加速经济现代化以实现净零排放 2020年 到2050 , 谁会想到与2020年相比…… ? 现代化、 脱碳的经济 建筑 交通 工业 加速以及时实现净零排放 排放减少93% 排放减少83% 排放减少84% 打破惯性 • 全新标准:建筑、汽车、 工业设施、基础设施 • 加速数字化、服务、循环经济 • 更低成本 • 更大住房 • 更加舒适 • 新的城市形态 • 更低成本 • 更少污染 • 更少拥堵 • 更加便利 • 定制化、可获得、可负担的产品 • 生产效率的提高 • 资源和增长脱钩 修缮现有系统 • 10倍翻新率 • 逐步淘汰化石能源 打造21世纪的能源支柱 • 数字化和分布式电网 • 电网作为平台 • 电力市场改革 • 重点关注新经济体 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50%源于消费转型; 高效经济:最终能源需求与2018年相比降低15%; 供给侧脱碳:发电组合中约90%为可再生能源(2018 年为25%) 16,000太瓦时 分布式发电 100% 数字化 70%电动汽车 自动驾驶 高达80% 高达30% 效率提升 50%消费品通过 增材制造 70% 热泵 50% 商业足迹优化 50%+出行优化 (旅客人公里数) 铁路增加2倍 航空减少一半 70%回收率 需求持平 水泥+钢材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economy to get to net-zero T p I Sp p -93% emissions -83% emissions -84% emissions D p I • Build right from the start: buildings, vehicles, industrial facilities, infrastructure • Accelerate digitalization, service and circular models • Lower costs • Larger housing • More comfort • New urban forms • Lower costs • Less pollution • Less congestion • Convenience • Customized, accessible and aordable goods • Productivity • Decoupled resource / growth R p x • 10x on renovation rates • Phase out fossil fuels p 1 ( f ) • A digitized and decentralized grid • Grid as a platform • 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s • Key focus on new economies Net-Zero by 2050: 50 percent of emissions reduction from transformations in consumption Highly ecient economy: -15% nal energy demand vs 2018 Decarbonized supply: ~90% renewable energies in power generation mix (vs 25% in 2018) 16,000TWh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100% Digital 70% BEVs Up to 80% autonomous Up to 30% more efficient 50% consumer goods thru additive manuf. 70% heat pumps 50% commercial footprint optimization 50%+ travel optimization (PKM) 2x more rail 2x less air 70% recycling rates Flat demand cement + steel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economy to get to net-zero T p I Sp p -93% emissions -83% emissions -84% emissions D p I • Build right from the start: buildings, vehicles, industrial facilities, infrastructure • Accelerate digitalization, service and circular models • Lower costs • Larger housing • More comfort • New urban forms • Lower costs • Less pollution • Less congestion • Convenience • Customized, accessible and aordable goods • Productivity • Decoupled resource / growth R p x • 10x on renovation rates • Phase out fossil fuels p 1 ( f ) • A digitized and decentralized grid • Grid as a platform • 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s • Key focus on new economies Net-Zero by 2050: 50 percent of emissions reduction from transformations in consumption Highly ecient economy: -15% nal energy demand vs 2018 Decarbonized supply: ~90% renewable energies in power generation mix (vs 25% in 2018) 16,000TWh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100% Digital 70% BEVs Up to 80% autonomous Up to 30% more efficient 50% consumer goods thru additive manuf. 70% heat pumps 50% commercial footprint optimization 50%+ travel optimization (PKM) 2x more rail 2x less air 70% recycling rates Flat demand cement + steel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economy to get to net-zero T p I Sp p -93% emissions -83% emissions -84% emissions D p I • Build right from the start: buildings, vehicles, industrial facilities, infrastructure • Accelerate digitalization, service and circular models • Lower costs • Larger housing • More comfort • New urban forms • Lower costs • Less pollution • Less congestion • Convenience • Customized, accessible and aordable goods • Productivity • Decoupled resource / growth R p x • 10x on renovation rates • Phase out fossil fuels p 1 ( f ) • A digitized and decentralized grid • Grid as a platform • 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s • Key focus on new economies Net-Zero by 2050: 50 percent of emissions reduction from transformations in consumption Highly ecient economy: -15% nal energy demand vs 2018 Decarbonized supply: ~90% renewable energies in power generation mix (vs 25% in 2018) 16,000TWh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100% Digital 70% BEVs Up to 80% autonomous Up to 30% more efficient 50% consumer goods thru additive manuf. 70% heat pumps 50% commercial footprint optimization 50%+ travel optimization (PKM) 2x more rail 2x less air 70% recycling rates Flat demand cement + steel13 需要 一 种新的能源 转 型 方 法 2021 年 8 月 9 日 ,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 IPCC) 发布了备受期待的第一 工作组文稿 : 《2021年 气候变化 : 自然科学基础》 报告。 这份报告将于2022年纳入完整的第 6 次评估报告 ( AR6 ) , 第6次评估报告还将 纳入有关气候变化影响和缓解途径的其他文稿 3 。 这份报告将继上一份报告 ( AR5 , 2014年 ) 发布8年后发布 , 展示 了在理解地球气候机制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它以一个明确的陈述开始 , 这种直截了当的陈述在科学出版物中并 不常见。 “毫无疑问 , 人类的影响导致了大气、 海洋和陆地的变暖。 大气、 海洋、 冰冻圈和生物圈发生了广泛而快速的变 化 。” 经过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影响的几十年的研究 , 以及人们对自然影响和反馈的理解日益加深 , 全球科学界 现在毫无疑问地认定 ( 确定 ! ) , 目前观察到的全球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