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Text致 谢 《中 国 社 区 低 碳 发 展 驱 动 力 调 查 研 究 报 告 》 得 到 了 能 源 基 金 会 ( T h e E n e r g y F o u n d a t i o n C h i n a ) 支 持(项 目 编 号:G-1611-25460) 。 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包 括: 曾 磊、 耿 宇、 朱 隆 斌、 余 晓 凌、 王 梓 晨、 陈 文 宇、 何 丰, 以 及 宇 恒 可 持 续 交 通 研 究 中 心(CSTC) 的 姜 洋、 陈 素 平。 课 题 组 特 别 感 谢 上 海 环 球 可 持 续 研 究 中 心(ISEE) , 淄 博 绿 丝 带 公 益 组 织, 以 及 江 苏、 山 东、 上 海、 广 东 等 地的社区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本研究课题给予的大力帮助 和 支 持。 报 告 编 写 过 程 中, 参 考 了 大 量 国 内 外 文 献 和 案 例,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 于 编 写 者 的 水 平 有 限, 报 告 内 容 不 足 和 错 误 之 处 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目的 . 1 1.2 研究方法 . 2 1.3 研究内容 . 2 1.4 主要结论 . 3 2 中国低碳社区发展现状 . 5 2.1 低碳社区定义和研究对象 . 6 2.3 国家相关政策和低碳发展目标设定 . 6 2.4 社区低碳发展相关领域的政策、标准和规范 8 3 低碳社区现状调查结果 . 11 3.1 调研社区的概况 11 13.2 调研结果 . 12 4 低碳社区建设案例 22 4.1 城市既有社区——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 . 22 4.2 城市新建社区——上海万科朗润园 . 25 4.3 城市既有社区——扬州南下河低碳社区 . 26 4.4 城市新建社区——武汉市百步亭社区 28 5 低碳社区减排潜力、对策与建议 31 5.1 低碳社区的减排潜力 31 5.2 低碳社区发展对策与建议 . 38 附 录 45 附录 1 社区低碳发展调查问卷 45 附录 2 地方层面的配套政策和行动 . 51 附录 3 本次调研社区名录 . 57 21 引言 1 1 引言 应对气候变化,使社会、经济和环境以更加可持续的方 式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低碳社区作为城市应对气候 变化的基本单元,是节能低碳的重要领域之一。研究表明, 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居民生活领域碳排放已占 到城市碳排放总量的 30%~40%,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发展 中国家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比例还将持续攀升。政 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 5 次评估报告指出,社区建筑作为与居民 生活联系最紧密的领域,其温室气体排放呈逐年上升态势, 2100 年前后将超过工业,成为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源。于 此同时,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居民交通出行的碳 排放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在此背景下,社区作为城市社会、 经济和环境的基本结构单元和功能载体,将是推进城市低碳 发展的重要抓手,低碳社区建设也将是构建低碳社会的关键 内容。 1.1 研究目的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低碳社区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 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包括政策建 议和开展低碳社区行动的相关建议。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2 1.2 研究方法 本报告梳理了国家和地方关于低碳社区建设的政策,通 过问卷调查以及重点案例社区的实地访谈,收集低碳社区建 设的现状数据,分析中国低碳社区发展建设的现状和趋势以 及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对策和 建议, 形成初步报告。在此基础上征求和听取低碳社区建设 参与各方的意见,形成最终报告。 1.3 研究内容 本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 1 章介绍了本项目研究目的、方法和主要结论。 第 2 章介绍了中国社区低碳发展的概况,包括概念、类 型、政策法规环境,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地方 低碳政策和行动,界定了研究对象。 第 3 章主要是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从公共服务设施、家 庭用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社区行动、 政策需求、培训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第 4 章介绍了国内 4 个低碳社区案例。 第 5 章在调查和研究基础上,对既有社区低碳建设的减 排潜力做出估算,然后从政策、资金和实施组织方面提出了 9 项建议。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1 引言 3 1.4 主要结论 1.4.1 我国社区低碳发展现状及减排潜力 · 我国发展低碳社区可实现年减排温室气体 6 亿吨以上。 · 目前居民出行以小汽车及公交为主,公交出行率约为 1/4。 · 城市新建社区使用节能灯和节能家电的比例普遍较 高,既有社区使用节能灯和节能家电的比例相对较低。 · 太阳能热水利用已较为普遍,光伏发电仍不普遍。 · 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整体水平较低,尤其是厨余垃圾回 收再利用率低,危险废物分类收集水平较低。 · 大部分社区对国家和地方的节能减排、低碳政策了解 较少,少部分社区获得来自政府、国际组织和机构的 资金和技术支持,但这种支持通常用于一次性支持短 期项目的实施,缺少持续性;在社区缺乏绿色低碳技 术措施或低碳行动;已经采取了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的,除少数新建绿色建筑小区,多为局部性投入、缺 少整体性和系统性。 · 低碳社区建设存在的障碍主要有: ■ 政府鼓励政策力度不够、时效性差; ■ 社区居民大都缺乏低碳、节能、环保的行动指引; ■ 政府奖罚措施不足,社区管理层对这项工作不重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4 视,公众参与度低。 · 调研社区大多数未参加过与低碳相关的培训,希望在 未来有培训机会,最感兴趣的培训内容为: (1)社区低碳可持续发展规划政策; (2)社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 (3)社区低碳可持续发展行动指引。 1.4.2 对策与建议 (1)加强低碳社区相关政策的延续性、提升社区实践能力; (2)整合低碳社区相关政策和资金和资源,形成合力; (3)制定易于操作的社区低碳行动实施效果评估体系; (4)统计社区能耗数据,纳入城市统计管理体系; (5)综合社区发展规划,整合低碳社区行动; (6)加强社区的低碳能力建设; (7)推进低碳社区信息公开与交流; (8)促进多方参与; (9)编制社区实用低碳技术和产品目录。 由于样本数量所限,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 第 3 章的数据分析。但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本研究仍具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2 中国低碳社区发展现状 5 2 中国低碳社区发展现状 社区作为低碳社会和低碳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受到世 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和各级地方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开展低碳社区试点、推 进低碳社区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 19 个省、自治 区和直辖市共有约 329 个低碳社区试点,占我国社区总数量 的 3‰左右,试点社区数量分布情况见下图 2-1。 图 2-1 中国低碳试点社区分布图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6 2.1 低碳社区定义和研究对象 根据国家发改委 2015 年 2 月印发的《低碳社区试点建 设指南》 , “低碳社区”是指通过构建气候友好的自然环境、 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降低能源资源 消耗,实现低碳排放的城乡社区。该指南将社区分为:城市 新建社区、城市既有社区和农村社区共三种类型。 2016 年,我国大陆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比)已经达到 57.35% a ,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社区占比预计将持续提升, 城镇总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约为农村水平的 3 倍 b 。因此,本 项目着重研究城市的新建社区和既有社区。 2.3 国家相关政策和低碳发展目标设定 2.3.1 国家政策与低碳发展目标设定 2016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工作方案》 ,提出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 放比 2015 年下降 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发展目 标,对城乡低碳化建设和管理提出要求,到 2020 年城镇绿 a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 计局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2/t20170228_1467424.html b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峰值和案例研究》第 6 页,科学出版社,2016 年出版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2 中国低碳社区发展现状 7 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 50%,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和 零碳排放建筑试点示范,农村地区积极建设绿色低碳村镇。 2.3.2 低碳社区建设试点 2011 年国务院发布《 “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 方案》 ,提出通过低碳试验试点形成一批典型的低碳省区、 低碳城市、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等,从而全面提升温室气体 控排能力。 2014 年 9 月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印发国家应对 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 年)的通知》中提出支持低碳发 展试验试点的配套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一批 各具特色的低碳省区、低碳城市和低碳城镇,建成一批具有 典型示范意义的低碳城区、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在社区规 划设计、建筑材料选择、供暖供冷供电供热水系统、社区照 明、社区交通、建筑施工等方面,实现绿色低碳化。 《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推动开展 1000 个左右低碳社区试点,组织创建 100 个国家低碳示范社 区。2014 年 8 月出台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 低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中明确规定在辖区内开展低碳社 区试点在省级考核时加 2 分。 2014 年 3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 于 开 展 低 碳 社 区 试 点工作的通知》 ,指出重点在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低碳社区试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8 点工作。2015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编制印发了《低 碳 社 区 试 点 建设指南》 。 2016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的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0 年普遍实现将 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指标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建设标准和产业 发展规划中。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将成为城市适 应气候变化行动的载体和受益者之一。 2.4 社区低碳发展相关领域的政策、标准和规范 与社区低碳发展关系较为密切的政策领域主要包括:绿 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雨水收集 利用。 2.4.1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低碳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自 2006 年 发布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以来,绿 色建筑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于 2013 年 1 月 1 日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编制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 此后全国有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颁布了地方的绿 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全国有 25 个省市针对各地条件和特点,出台了地方的绿色 建筑评价标准。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2 中国低碳社区发展现状 9 2.4.2 可再生能源利用 国家发改委 2007 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 划》提出,到 2020 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 15% 的发展目标。 2014 年 11 月,中美两国联合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 声明》 ,中国提出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提高到 20% 左右的发展目标。 2.4.3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指出要完善废 旧商品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加强城市固体废弃物 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置。2017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 颁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到 2020 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 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35% 以上。地方 也制定了各种政策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处理。 2.4.4 雨水收集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 和城市洪涝等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于 2009 年 联合发布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 ,住建部陆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10 续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 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06) 、 《雨水利用工程设计、施工 与验收规范》 (DGJ32/JT90-2010)等标准规范,2014 年发布 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 各地自 2000 年以来也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地方政策和法规, 推进雨水综合利用工作,例如北京市、深圳市等。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3 低碳社区现状调查结果 11 3 低碳社区现状调查结果 项目组通过互联网搜索、在线问卷、访谈和重点案例社 区的实地走访等方式,对低碳社区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共发放问卷 50 份,收到反馈共 27 份,大部分没有给予反馈 的社区表示主要原因是缺乏数据,社区开展的低碳行动较 少,或非常零散,尚未在社区层面产生明显的影响。 3.1 调研社区的概况 此次收集问卷和实地调研的社区共有 27 个,这些社区 主要位于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和广东省。 图 3-1 调研社区分布图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12 调研的社区包括城市既有社区和近年新建的社区。考 虑目前的社区管理模式,问卷调研的对象除涉及社区管理部 门(社区居委会)外,部分社区、特别是城市新建社区,也 涉及物业管理公司。低碳社区一方面是指社区居委会管理范 围的多个街区和地块(含城市既有社区和新建社区) , 另一方 面也包含单个地块新建的绿色建筑小区(由物业公司封闭管 理) ,在空间尺度和人口上差异较大。 3.2 调研结果 3.2.1 公共服务配套和公交出行 问卷显示,居民出行以小汽车及公交为主,居民的私家 车保有量已达每百户 80 辆以上,小汽车出行率约为 47%, 公交出行率约为 25%。 a 居民出行方式分布比例 b 新建社区出行方式分布比例 c 既有社区出行方式分布比例 图 3-2 问卷调查居民出行方式分布图 城市新建社区小汽车出行率较高,为 65%,公交出行率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3 低碳社区现状调查结果 13 仅为 14%,私家车已成为家庭出行的主要方式。这类社区多 位于城市新建地区,配套设施的建设滞后、公交出行不便, 且居民私家车拥有量较高,部分社区已达每百户 100 辆以上。 城市既有社区私家车拥有量较低,为每百户 67 辆。公 交出行率较高,达到 31%,这类社区一般位于成熟的老城 区,经多年建设,各类公共服务配套齐全,公交出行便利, 基本满足减少出行需求、低碳出行的要求。由于既有小区区 位优势同时因为停车场地的限制,既有社区自行车及步行出 行比重相对新建社区也较高,达到 32%,而新建社区自行车 及步行出行率仅为 21%。 3.3.2 家庭用能 在线调查和实地调查时社区反映要给出家庭用电和用 气的准确数据较困难。一些社区管理部门对于社区居民的用 能和节能减排的量化数据缺乏全面的掌握,近年新建的社区 通常由物业公司管理,被采访的物业公司表示不掌握或仅掌 握部分公共部分的用电信息,但牵涉相关经济利益,不能或 不愿提供相关数据。从反馈的问卷数据和随机的居民调查 看(社区居民通过掌握用电和用气的费用了解自家的用量) , 因调研社区的范围、地域和住户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水平不 同,差异较大。据调查,43% 的社区每户家庭平均年用电量 1000-2000Kwh,较低的如扬州新仓巷社区,居民用电量在每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14 年 1000Kwh,特别高的如广东小榄镇,因为社区内有中小微 工业企业,平均用电达 6000Kwh 每年。 a 调研社区户均年用电量分布 b 户均家庭平均年用气量分布 图 3-3 调研社区家庭用能情况分布图 调研社区家庭使用主要燃料为天然气,部分既有社区因 供气管道原因部分使用天然气、部分使用液化石油气。59% 的社区每户家庭平均年用气量为 100-350 m 3 每年,调研社区 每户家庭平均年用气量约为 338 立方米 / 年。较低的如南京 奥体社区,居民用气量在 80 m 3 每年,较高的如上海仁恒西 郊花园,居民用气量达 1400 m 3 每年。 a 使用节能灯的家庭比例分布 b 使用节能家电的家庭比例分布 图 3-4 调研社区家庭使用节能灯、节能家电情况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3 低碳社区现状调查结果 15 调研显示,社区节能灯使用的比例普遍较高,特别是 在新建社区。有一半的社区内使用节能灯的家庭比例达到了 80%。使用节能家电的比例相对略低,仅有 23% 的社区使用 节能家电的家庭比例达到 80%,使用节能家电的家庭比例大于 60-80% 的社区有 36%。节能家电和节能灯使用家庭比例较低 的主要是既有老旧社区,在新建社区新购带能效标识家电的比 例可达 70-80%,但在老社区因购置时期较早,很多家庭未进行 置换,特别是一些老旧社区,使用节能家电的家庭比例较低。 3.3.3 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少数试点社区采用了地源热泵技 术。太阳能热水利用已较为普遍,部分新建社区在建设时统 一安装了太阳能热水装置,既有社区居民以自发安装为主。 光伏发电仍不普遍,调查社区除广东中山市小榄镇有 30KV 的装机总容量外,其他社区在该领域还是空白。 3.3.4 垃圾分类收集处理 社区层面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整体水平较低,尤其是厨 余垃圾回收再利用,50% 的社区完全没有进行厨余垃圾分类 回收利用,仅有 11% 的社区厨余垃圾再利用达到了 30%。即 使是试点社区,垃圾分类收集推进也较困难,厨余垃圾分类 收集的比例非常低。此次调研的社区中多数未对厨余垃圾做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16 分类收集和再利用处理,目前仅能从互联网信息和其他专业 渠道获取广州、深圳以及金华等地的一些社区进行厨余垃圾 分类收集处理、资源化处理试点的相关报导和信息。 纸张、玻璃等可回收垃圾分类再利用情况较好,分类再 利用比例 60%-80% 的社区为 41%,有 14% 的社区回收再利 用比例达到了 80% 以上。纸张、玻璃等垃圾回收对居民而言 有一定经济回报,且回收再利用潜力大,居民愿意主动参与 这类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收集。 a 厨余垃圾再利用比例 b 可回收垃圾分类再利用比例 c 危险废物分类收集比例 图 3-5 调研社区垃圾分类情况 危险废弃物分类收集水平较低,危险废弃物分类收集达 到 40% 以上的社区仅为 41%,多数社区的分类收集比例较 低,仍有 23% 的社区未实施危险废物分类收集。 3.3.5 社区低碳环保发展行动 本次调研的社区既有低碳试点社区和绿色星标建筑小 区,也有一般城市社区。调研社区的低碳行动分为两类: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3 低碳社区现状调查结果 17 (1)城市新建社区,主要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前 期申报国家绿色建筑标识(用整个小区或其中的几栋建筑申 报) ,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这类社区主要按绿色建筑评价 标准的要求,侧重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如节能技术、可再 生能源(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等) 、雨水收集利用等,但社区 管理层面对社区内已有的绿色建筑和正在申请的绿色建筑情况 基本不了解,在使用运营阶段,社区和居民的参与行动很少。 (2)既有社区,通常是各类低碳社区试点项目,有政府 政策资金和外部资金以及技术方面支撑,采取的行动包括新 建绿色建筑、太阳能光热和光伏发电、地源热泵、水资源生 态管理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如广东小榄镇、扬州南河下社区 等) ,倡导居民参与低碳出行、生活节能、改善社区环境和 绿化空间等,但大部分社区采取的技术措施为局部性投入、 缺少整体性和系统性。 3.3.6 关于政策和资金支持 调研社区中部分试点社区通过不同途径获得政策和资金 的支持,包括政府奖励资金(如高星级绿标建筑) 、国际组 织和机构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这种支持通常用于一次性支 持短期项目的实施,缺少持续性。 大多数被调研的社区,特别是城市的一般既有社区,几 乎没有采取绿色低碳技术措施或低碳行动,也未获得相关的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18 政策和资金支持。新建的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社区由开发企 业在设计阶段申报绿色建筑,取得高星标识可获得资金奖 励,但在使用运营阶段,社区和居民反映并不能直接获利, 也难以获得持续的支持和指导。 3.3.7 对低碳政策和发展障碍的反馈 本次调研显示,除少数社区,大多数社区居委会作为居 民自治组织和政府职能的延伸,通过文件、会议、媒体对于 国家和地方的节能减排的导向以及低碳社区的政策都有所了 解,但了解程度大多选择了一般。 对于低碳社区建设存在的障碍,被调查对象的意见比较 集中的包括政府鼓励政策力度不够、时效性差,社区居民缺 乏低碳、节约、环保意识,社区居民缺乏低碳、节约、环保 行动指引。其次是上级政府政策不明朗,缺少明确的行动方 案,政府政策太笼统、缺乏实用性,社区管理者缺乏社区低 碳发展实用操作信息,社区缺乏规划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等。 图 3-6 调研社区对国家和地方政策的了解程度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3 低碳社区现状调查结果 19 图 3-7 社区低碳发展的障碍 A、社区管理层不重视,上级无年度低碳相关指标考核 B、上级政府政策不明朗,没有明确的行动方案 C、政府鼓励政策力度不够,时效性差 D、政府政策太笼统,缺乏实用性 E、社区管理者缺乏社区低碳发展实用操作信息 F、社区居民缺乏低碳、节约、环保意识 G、社区居民缺乏低碳、节约、环保行动指引 H、低碳发展资金的来源和用途缺乏清晰的路径 I、社区缺乏规划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 J、社区缺乏适用技术信息 K、其它 从实地走访调研的交流反馈情况看,政府奖罚措施不足 造成社区管理层对这项工作不重视、公众参与性不高、缺乏 指导等原因造成了目前低碳社区发展速度缓慢。上级政府对社 区管理缺少针对低碳建设的相关年度考核指标,使得社区管理 层不重视,一般社区开展低碳社区活动的紧迫感和动力不足。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20 除部分试点工作开展较好的社区,一般社区的居民参与 度整体较低,缺乏低碳、节约、环保意识,也缺乏低碳环保 的行动指引;绝大多数社区,包括投入使用的新建社区均缺 少社区低碳发展规划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社区对低碳发展 资金的来源和用途也缺乏了解。 一些社区提出了针对社区低碳发展的具体建议,如应该 提高政策的连续性、持续性(22 个社区反馈) ,在引导和鼓 励性质的年度考核目标和指标、指导低碳技术措施在社区层 面的应用、以及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方面应做出调整(分 别有 15、18 和 17 个社区反馈) 。一些社区也提出应加强社区 组织的引导,加强示范社区的宣传以及提高政府资金的支持等。 图 3-8 调研社区对低碳发展政策建议 3.3.8 关于能力培养 调研社区除各类试点社区外大多数社区都未参加过政府 主管部门或商业机构组织的与低碳相关的培训。参加过培训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3 低碳社区现状调查结果 21 的社区一般认为培训是有助于开展低碳社区活动的,效果较 好。有少数被调研的社区认为低碳社区工作缺少必要性,对 外部培训选择了无所谓。 大部分社区认为培训很有必要,占到所有社区的 86%, 反映出公众参与低碳社区建设意识的提高。如能参与培训, 感兴趣的内容也很广泛,比较感兴趣为社区低碳可持续发展 规划、社区低碳可持续发展案例、社区低碳可持续发展政 策,显示出居民对于社区低碳发展操作层面的规划、参考案 例及上级政府政策支持比较关注。 a 参加低碳相关培训情况 b 低碳相关培训效果 图 3-9 调研社区参加培训情况 a 低碳方面外部培训需求 b 培训最感兴趣的内容 图 3-10 调研社区对培训的需求情况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22 4 低碳社区建设案例 在各级政府(发展改革委、住建、环保、民政等部门) 、 社会组织、企业和国际合作机构等多方推动下,近年来中国 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绿色低碳社区的建设试点,这些试点实 践既包括以绿色建筑为主要抓手的城市新建社区,也包括城 市既有社区的低碳建设,形成了有益的经验。 4.1 城市既有社区——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 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是广东省低碳示范社区,自 2015 年 4 月启动建设以来,编制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主要开展 的低碳行动与公众参与活动包括:低碳驿站、可再生能源 及清洁能源应用示范、低碳生活创新示范、培育社区低碳文 化等。 4.1.1 低碳驿站 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以“低碳驿站”为活动平台,搭 建低碳家居产品推广及应用、旧物分类与交换、低碳有机农 作物种植与分享及居民低碳素养培育四大平台,把低碳行为 融入居民的日常活动中,充分运用社区居民力量,建立一种 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社区建设模式。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4 低碳社区建设案例 23 4.1.2 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应用示范 (1)太阳能屋顶光伏示范 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中山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与 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南电商城平台及本地金融机构共 同开发了“光伏互联网 + 绿色金融模式” ,搭建了市场监管平 台,以绿色金融模式促进家庭光伏屋顶规模推广,同时解决后 期监管问题。目前已有 5 户家庭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 (2)太阳能电动车充电桩示范 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已经完成太阳能充电桩建设,系 统配备 3KW 的太阳能系统,1 个电动小汽车充电口,3 个电 瓶车充电口,鼓励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以光伏所发电支持小 区电动汽车,每个申请的居民发放 1 个充电卡,享受免费充电。 (3)太阳能碳足迹信息屏 碳足迹显示屏为太阳能,配备蓄电系统,定期发布低碳 小知识以及低碳活动。 (4)LED 光源替换 社区路灯逐步开展 LED 光源替换,并于灯柱上装饰低碳 宣传小知识,形成低碳知识宣传廊。 4.1.3 低碳生活创新示范 (1)社区农园示范 结合社区小区及居民周边闲置空间,中山市小榄镇北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24 区社区建设完成 1200 平方米的社区农园,划分 32 块种植区 域,供社区居民认领,引导居民进行有机种植。 (2)绿色屋顶示范 社区鼓励居民家庭在屋顶种植绿色蔬菜等具有固碳能力 的绿色植物。通过建设示范点,提供技术指导,结合种植课 程进行宣传,引导居民在家中开展绿色屋顶。 (3)旧物 / 可回收垃圾分类示范 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在每个种植区配置餐厨堆肥桶, 同时编制相关指引,提高居民对有机垃圾再利用的认识。 社区居民通过参加环保酵素课程,学习到使用果皮、菜 叶等餐厨制造环保酵素,使土地得到有机改善。 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低碳驿站中还配套有旧物格子 铺,鼓励居民把家庭中不需要的物品放于驿站中进行拍卖或 交换。此外还有低碳公益亭(衣物银行) ,作为收集旧衣物、 旧鞋、包等物件的集中点,定期开展回收活动,活动所得形 成公益基金,用于低碳社区中的设施设备维护等。 4.1.4 培育社区低碳文化 通过社区活动、网站及微信平台等宣传方式,举办丰富 多样的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宣传低碳社区相关措施,倡导公 众践行低碳生活。包括低碳家庭评比活动、居民工作坊、经 验交流会、开展低碳学校建设、学生低碳工作坊等。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4 低碳社区建设案例 25 4.2 城市新建社区——上海万科朗润园 在城市低碳社区建设方面,万科近些年积极推动绿色 低碳小区建设。作为商业地产公司,万科在 2009 年率先提 出绿色战略规划,在精装修、住宅产业化、绿色建筑三方面 推进。在房屋装修方面,万科推行“全家居解决方案” ,一 方面为业主节省装修时间,避免毛坯房的二次装修浪费,另 一方面,减免了业主装修中产生的能源消耗、物力消耗和成 本。住宅产业化方面,要求施工方形成产业链,所用材料高 效环保。这就可以有效改善传统住宅建设的缺点,建设高效 精密、节能环保,同时建设资源、能源损耗,减少装修垃圾 和装修污染。绿色建筑是绿色战略规划的最终目标,从 2010 年开始,万科集团开始在全国各地推进绿色三星项目,将小 区建成绿色低碳环保小区,形成业主满意、环境友好的双赢 效果。 万科朗润园位于上海闵行区七宝镇,占地约 96000 平 米,总建筑面积 12.8 万余平米,是一个生态型住宅小区,获 得绿色三星标识认证。 社区北接万科城市花园,紧邻沪松公路和中春路,毗邻 轨道交通和京沪高速铁路终点站,多条公交线路(91、92、 803、735、沪松线、莘北线、莘纪线等)和轨道交通(九号 线)为社区提供了便捷的公交出行条件。周边学校(七宝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26 中学、复旦万科试验学校) 、商场(七宝乐购、星钻城、巴 黎春天、永乐生活电器) 、医院(七宝医院) 、餐饮(和记小 菜、味之都等) 、娱乐(七宝老街)等配套设施齐全, 社区住宅采取 100% 全装修,交付时即可入住。40% 的 建筑是 5 层的花园洋房,带露台花园,另有少量 8—11 层小 高层。房型以三房、两房为主,有单身公寓。高密度开发, 容积率 2。小区内采用全地库设计,无地面行车,规划有约 13000 平米的中央广场和 4600 平米的生态化水面,临近约 2200 平米的滨河公园,绿地率达 40%,户外空间和绿化安全 宜人,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和。 朗润园综合应用了 26 项低碳绿色新技术,小区建筑外 墙全部采用 EPS 聚苯板保温体系,外门窗采用断桥铝型材加 LOW-E 双层中空玻璃,引入了法国 ALDES 自平衡式通风系 统;室内采用高能效比的空调机,全隐蔽式空调主机位。变 压式止逆烟道、燃气泄露报警系统等 10 项技术运用均具有 一定的独特性。此外还包括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系统、太阳能 集中照明、供热系统、创造安静声环境的有效降噪系统、屋 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共同构成的多样化绿色系统。 4.3 城市既有社区——扬州南下河低碳社区 扬州 5.09 平方公里老城范围内有 30 多处闲置、半闲置 的工厂和学校,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筑质量不中国社区低碳发展驱动力调查研究报告 Report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o China’ s Communities 4 低碳社区建设案例 27 高,在建筑风格上也与老城区传统风貌不相协调。扬州市古 城办选择其中面积 3900 平方米的老城区铰链厂地块,与美 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合作,将该地块所在的社区建设成老 城更新的低碳示范区。 示范项目的目标是在保护、延续古城格局风貌和文脉的 前提下,将地方传统建筑风格与低碳措施有机融合,采用经 济适用的低碳技术对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民居进行更新,以 更好的改善老城区的生活环境,提高老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