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能源光伏发电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新能源光伏发电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2023) 目录 新能源光伏发电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3 1.1 环境保护 3 1.1.1 设计依据和标准 3 1.1.2 总体目标 5 1.1.3 环境现状 5 1.1.4 环境影响分析 6 1.1.5 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9 1.1.6 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13 1.1.7 环境保护投资 15 1.1.8 环境保护设计的综合评价与结论 16 1.2 水土保持 .17 1.2.1 设计依据和标准 17 1.2.2 总体目标 18 1.2.3 水土流失现状 18 1.2.4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19 1.2.5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0 1.2.6 水土保持监测计划 21 1.2.7 结论及建议 23 1.2.8 水土保持投资 24 新能源光伏发电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1.1 环境保护 1.1.1 设计依据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T2.1-2011)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2.2-2008)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3-1993)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T19-2011)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T2.4-2009) ;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2014) ;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GB50797-20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 《污染综合排放标准》 (GB18466-2005)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4848-1993)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 ; 《地面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91-2002) 1.1.2 总体目标 经过对本工程的环境保护设计,分析环境与本工程间 的相互影响要素,并采用有效措施使不利因素减至最低程 度,使电站场址环境在本工程建设与运行期间得到很好的 保护,进而使工程与周围环境之间达到相互和谐发展的目 标。 根据该项目及其所处的环境特点,生态环境保护对象 主要为项目所在区域的荒漠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的目标是 生态环境恢复到项目区域规划目标;声环境达到区域环境 噪声质量标准一标准限值;大气环境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二级标准。 1.1.3 环境现状 1.1.3.1 自然环境现状 格尔木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 季气温回升缓慢,秋季降温快,昼夜温差大;地势海拔高、 阴雨天气少、日照时间长。 场址区海拔 2780m,年平均气温 5.8℃,年平均风速 2.8m/s,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35.5℃,多年极端最低气温- 26.5℃。年平均沙尘暴日数:13.2d。年平均风速:2.8m/s。 多年最大风速:22m/s。年最多雷暴日数:2.3d。 场址区内河流主要为发源于昆仑山主脊以北的内陆水 系,流入柴达木盆地,河流流向一般由南向北,主要的河 流有格尔木河(上游分别为昆仑河、野牛沟) 、雪水河、托 拉海河、大灶火河等。格尔木市及以南地区,多以平缓、 广阔的戈壁滩、沙地为主,格尔木市北部地区由于南北水 系汇集和地下水的径流排泄,多形成草甸、湿地、沼泽地, 低洼地区形成内陆湖泊。 1.1.3.2 环境敏感区 根据现有资料结合现场情况初步分析,项目场址暂不 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也不 位于鸟类主要迁徙通道等环境敏感区域。具体实际情况还 需在下阶段工作中进一步确认。 1.1.4 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影响 施工期:主要是工程在施工中由于地基开挖、修建建 筑物、路面铺设以及施工车辆的行驶,在作业面及其附近 区域产生粉尘和二次扬尘,造成局部区域的空气污染。据 有关调查显示,施工工地的扬尘约占扬尘总量的 60%,与 道路路面及车辆行驶速度有关,其产生量小影响范围不大, 施工结束影响即消失。另外,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废气排 放对环境空气有部分污染影响。 运行期:光伏电站在运行期不产生粉尘、废气。 2、噪声影响 施工期:建设期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 施工期噪声主要源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主要为施 工机械进行光伏组件基础的土石方开挖及回填打桩、基础 浇注等施工活动时所产生的施工噪声和物料运输产生的交 通噪声,以及对部分场地的碾压噪声。主要产生噪声的施 工机械有起重机、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装载机、压 实机、振捣棒和振捣器、砂轮锯、空气压缩机等,这些噪 声源的噪声级分别在 95dB(A )~79dB (A )之间。由于 施工边界噪声达标衰减距离最大为 100m,小于与周边村庄 的距离,因此施工噪声对区域环境影响很小。 运行期:电站设备运行噪声主要为变压器、逆变器运 行时产生的设备噪声,一般在 50dB(A)左右。 3、生态影响 施工期:施工期由于站内构筑物地基开挖、场地平整、 运输机械车辆对场地的碾压等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改 变区域原有地貌,降低土壤抗蚀能力,使表层土壤松散, 暴雨天气容易引起水土流失。本项目场区地质较差,生态 环境较为脆弱,施工期间需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认真 执行管理制度,减轻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区附近的生态环境 影响。 运行期:光伏电站在运行期对生态环境基本影响不大。 4、水环境影响 施工期:施工期废水污水来自施工生产用水和施工人 员生活用水的排水。工程施工生产废水主要由混凝土运输 车、搅拌机和施工机械的冲洗、混凝土养护以及机械修配、 汽车保养等产生,主要成分是含泥沙废水,但总量很小, 且主要集中在施工前期基础施工时段,产生时间也是不连 续的,经过处理后可循环利用,基本没有废水产生。施工 生活区会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由于人员相对较少, 污水量也较少,可集中后经沉淀等污水处理洒于草地。 运行期:废水主要是运行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 再排放。生产废水主要为清洗废水,全部用于太阳能电池 板基础周围绿化。 5、固体废弃物影响 施工期: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 垃圾如不及时处理不仅有碍观瞻,影响景观,而且在遇大 风干燥天气时,将产生扬尘,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运行期:运行期间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及正常维 护产生的废旧电容器、电抗器、变压器以及检修垃圾。项 目投运后,生活垃圾排放量很小,在站内设垃圾堆放装置, 定期运至垃圾填埋场可消除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光污染 为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降低光的反射是太阳能电池 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为降低反射,太阳能电池表面进 行了绒面处理技术或者是采用镀减反射膜技术,这样太阳 能电池可使入射光的反射率大大降低,虽然光伏组件在吸 收太阳能的同时依旧会反射小部分光,但是反射方向基本 指向天空。因此光伏电池板方阵对周围环境和远处分散的 居民点基本没有光污染。 7、电磁辐射 电磁场由变电站内的配电装置和导线等带高压电的部 件通过电容耦合,在其附近的导电物体上感应出电压和电 流而产生。无线电干扰是由变电站内配电装置、导线等导 体运行过程中的电晕放电,火花放电产生,主要干扰频率 为 0.15~30MHz 。无线电干扰主要影响无线电设施的发射 和接收。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广播电台、电视差转台、军 事设施和微波站等无线电通讯设施,因此项目不会对居民 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不大。 1.1.5 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1.1.5.1 大气影响防治措施 施工期:施工区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混凝土 拌和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粉尘、扬尘 污染,施工单位应加强管理,采取一定的抑尘措施,具体 如下: 1)对于混凝土拌和系统拟采用成套封闭式拌和楼进行 生产,并配备除尘装置; 2)各类建筑材料应轻装轻卸,施工车辆减速慢行,运 输砂石料、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上应覆盖篷布进行有 效遮掩; 3)进场道路修筑所用的各类砂石料应尽可能不要露天 排放,如若敞开堆放,也应进行适当洒水; 4)施工现场配备洒水车,在干燥天气时应适当洒水, 大风天时也应增加洒水次数; 5)挖掘出的土方采取压实措施,并缩短土方的堆放时 间,可以回填的应尽快回填,不能回填的则运至弃土场堆 放。 1.1.5.2 噪声影响防治措施 施工期:通过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从噪声源控制 和敏感对象方面着手,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声,做到文明 施工。目前作业机械尚无消声隔声措施,主要靠距离衰减 噪音能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规范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 并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并为 施工人员配置耳塞,以避免噪声影响。本工程建设区域空 旷,无噪声敏感目标,施工期不会产生噪声扰民问题。 运行期:对逆变器及其他输变电设施产生的噪声应从 声源上进行控制,并采用隔声、消声、吸声等控制措施, 只要布置合理,采用一定措施,随着距离的衰减对周围环 境影响较小。 1.1.5.3 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施工期:电站建设过程中,必定对原地貌地表进行扰 动,破坏地表植被,在一定时段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 影响,但其影响是短暂的。在建设过程中,通过采取规定 车辆行驶路线、施工器材集中堆放、拦挡苫盖等措施,尽 量减小施工占地,最大限度减少对地表及其植被的破坏。 施工结束后,对遗留的裸地、边坡等施工迹地,及时采取 恢复措施。对光伏阵列、线路,基础开挖造成的影响进行 恢复和补救。对运输机械造成的场区周围地面碾压,视影 响程度,轻的可采取自然恢复,较严重的需采取人工措施 恢复植被。只要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认真执行管理制 度即可减轻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1.1.5.4 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施工期: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混凝土生产废水,主要 污染物是 SS 和 PH 值,对施工队伍产生的生产废水处理加 强管理,按有关设计有序排放;生活污水根据环保要求处 理后排放,处理设施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经处理后 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可作为绿化用水或排放。 运行期:运行期产生的清洗废水全部用于太阳能电池 板基础周围的绿化;生活污水通过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经处理后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可作为绿化用水或排 放。 1.1.5.5 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施工期: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有两类,一 类是施工活动产生的工程弃渣,另一类是施工人员生活垃 圾。固体废物要求随产生随清运并处置,避免刮风引起固 体废物飞扬,污染附近环境,对施工阶段形成的生产、生 活垃圾,需严格执行当地环卫部门的规章制度要求,全部 废物统一收集、统一处理,施工完毕后清理现场并达到环 卫要求。 运行期:固体废物要倒往指定地点,并定期集中处理, 避免刮风时固体废弃物飞扬,污染附近环境。生活垃圾集 中定点收集,纳入生活垃圾清运系统,不得任意堆放和丢 弃,确保各类生活垃圾不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工程运行后 所更换的电容器、电抗器、变压器及废油等委托有资质的 单位进行妥善、安全处置。 1.1.6 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1.1.6.1 环境管理计划 (1)管理目的 为保证工程各项环保措施顺利落实,使工程建设对环 境的不利影响得以减缓,并保证工程区环保工作的长期顺 利进行,以保持工程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2)环境管理 1)施工期 施工期建设单位应成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组织、 协调各施工单位的环保工作,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各施工单 位的环保责任,检查“三同时”的实施情况,保证各项环 境保护措施的落实,防止和减轻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 染和破坏。 2)运行期 本项目投入运营后,建设单位安排专(兼)职人员实 施环境管理工作,主要负责环保措施或设施的落实、操作、 维护和保养,并做好运行记录,建立相关档案,具体如下: ①依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制 定本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并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监 督执行; ②对主要的环保措施和环保设施的落实和运行情况进 行详细记录,同时制定专项规章制度以保证环保设施的正 常运行,当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时应及时上报主管人员; ③依照相关规定以及本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处理、 处置项目在运行期间所产生的各类污染物,以保证各类污 染物可以达标排放。对运行期间产生的废润滑油及含油棉 纱按有关规范要求做好处置。施工结束后按照当地林业部 门要求进行植被恢复。 (3)环境监理 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环保监 理工程师,负责环境监理工作。施工期间应根据环境保护 设计要求,开展环境监理,全面监督和检查各施工单位环 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效果,及时处理和解决临时出现的环 境污染事件。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监理记录及监理报告,参 与竣工验收。 1.1.6.2 环境监测计划 (1)监测目的 为及时掌握工程区域环境污染及环境影响,在工程施 工和运行过程中设置必要的监测点位,以便连续、系统地 观测工程新建前后环境因子的变化及其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2)监测计划 结合工程区环境现状、工程污染源特点以及环境敏感 点分布情况,本项目施工期监测重点是施工噪声、施工扬 尘,运行期监测重点是噪声及升压站的电磁环境,其监测 时段见表 11.1-1,监测技术应按国家相关要求进行。 表 11.1-1 本项目环境监测计划表 监测阶 段 监测项目 监测点 监测时段或频率 施工扬尘 场界四周 施工高峰期监测 1 次 施工期 施工噪声 升压站站址处、光伏电站场址区 施工期监测 1 次,连续 2天 运行噪声 场界四周及光伏电站场址 区 运行后第一年,监测 1 次 运行期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升压站站界四周 运行后第一年,监测 1 次 按照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和监测管理规定,由建设单位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承担监测。 1.1.7 环境保护投资 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所需投资概算,见表 11.1-2。 表 11.1-2 工程环境保护投资表 序号 项目 分项 费用(万元) 1.1 隔油池 10 1.2 沉淀池 5 1.3 施工期 防渗旱厕 61 1.4 废水处理 运行期 一体化生活污水 处理装置 25 2.1 施工期 生活垃圾桶 22 2.2 固体废物处置 运行期 设置垃圾桶 2 3 噪声防治 升压站西侧至北侧厂界声屏障 50 4 大气治理 洒水降尘及路面清扫 5 5.1 环境影响报告编制费 30 5.2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费 205 5.3 独立费用 环保监理费用 25 6 合计 180 本项目最终环境保护投资根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审定的环境影响报告确定 1.1.8 环境保护设计的综合评价与结论 1.1.8.1 环境保护设计评价 (1)废水:管理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0.8m3/d,生 活污水经化粪池及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定期清掏外 运。因此,少量生活污水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2)噪声:本项目投运后,主要噪声源为逆变器、箱 式变压器、升压站主变压器。 场址选择时已尽量避让居民 区;选用噪声级分别低于 60dB(A ) 、 60dB(A ) 、 70dB(A) (距设备 1m 处)的逆变器、箱式变压器和升压 站主变压器,升压站围墙处修建隔声屏障后场界噪声及对 区域声环境噪声的影响能满足国家标准限值要求。 (3)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年产 生量约 1.8t,生活区设置垃圾桶, 垃圾及时收集并集中外 运。 1.1.8.2 环境保护设计结论 (1)场址选择可行性分析结论 本项目太阳能资源丰富、场址占地范围内无居民分布, 场址需先行开展泥石流专项治理工程后方可使用,此外场 址无环境限制因素,本项目选址可行。 (2)项目环境效益分析结论 开展太阳能发电,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可再生资源, 节约宝贵的一次能源,避免因电力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问 题。发展太阳能发电是实现能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途径,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3)项目可行性结论 本项目为《产业政策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订) 》中鼓励发展的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不 占用基本农田及林地,项目所在地太阳能资源丰富,项目 周边附近无敏感点,且发电过程不产生废气、废水及固体 废弃物。 因此,本项目将取得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从环保角度分析,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1.2 水土保持 1.2.1 设计依据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GB50797-2012) ;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GB51018-2014) 《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程》 (DLT5419- 2009) 《水污染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HJT92-2002) 《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专项投资编制细则》 (NBT35072- 2015) 《水土流失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SL718-2015)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导则》 (SL717-2015)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 (SL289-2003) 《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 (SL447-200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4848-1993) ; 《地面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91-2002) 。 1.2.2 总体目标 在建设光伏电站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控制和改善水 土的流失情况,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以水土流失的控制 和治理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坚持将生态经 济的概念融入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中去,提高光伏电站建 设过程中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效率,从而确保光伏电站项目 的顺利进行。 1.2.3 水土流失现状 本工程场址地貌单元为黄河高阶地,地貌类型为草场 或半退化草场。本工程场址区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一是土地利用的程度不高,为国有荒漠化土地,地表 土质疏松。二是地表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恶劣。故在风沙 大、植被稀少的情况下,若地表受到扰动会形成风蚀,从 而严重影响水土流失问题。而水土流失不仅会形成表层土 壤的丧失,也会造成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在 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内都应减少甚至避免水土流失。 1.2.4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光伏电站中,太阳电池方阵是占地面积最大的设施。 由于太阳能电池板布置的特点,本项目存在大量需要扰动 地表的土地,故本项目水土保持的重点就在太阳能电池方 阵的建设施工过程。 项目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活动的存在,必然 对建设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施工区域 场地平整、基础开挖回填、建筑材料堆放、施工机械碾压 和施工人员践踏等活动,扰动地表,形成再塑地貌,使地 表植被和土壤结构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植被防护能力 和土壤抗蚀能力降低或丧失,引发或加剧水土流失。水土 流失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期间,即基础施工、变电站施工、 道路施工、电缆敷设等环节,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 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土地资源工程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大面积土地, 均为永久性占地。土石方开挖、回填主要集中在基础施工。 2)导致周边地区草地退化工程施工对地区地表形态、 植被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不进行治理,这些区域地表植 被的破坏后可能加剧土地退化和沙化。 3)为扬尘提供物质资源项目建设区域在大风自然条件 下,遭受破坏的地表如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可为扬尘等天气 的发生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降低建设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若不采取治理措施,工 程建设活动将使建设区域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直接影响周 边地区植被生长,使生产工作环境质量下降。 1.2.5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2.5.1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按照方案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 根据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的程度及项目工程的施工特点来 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确定各分区的防治任务,因地制 宜,因害设防,分区分类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出工 程、植物、土地整治措施的有关技术要求,实现水土保持 方案的防治目标。 根据水土流失的特点和项目施工现场的布局,本工程 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光伏阵列区、施工生产生活区 两个分区,分别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评价和防治措施布设。 1.2.5.2 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布局 (1) 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 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在时间上、空间上 形成水土保持保持措施体系。 a、 工程措施:光伏阵列区、主要建(构)物、施工生 产生活区进行表土清理,施工结束后进行覆土平整。 b、 植物措施:在场区内播撒耐旱草籽,加大绿化面积。 c、 临时措施:主体施工过程中,特别是下雨或大风天 气施工时,为防止开挖填垫后的场地水蚀和风蚀,对 生产楼、光伏阵列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部位布设排 水,拦挡和遮盖等临时防护措施,考虑临时工程的短 时效性,选择有效、简单易行、易于拆除且投资小的 措施。 d、 管理措施:工程施工时序和施工安排对水土保持工 程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影响很大。若施工时序和施工 安排不当,不但不能有效预防施工中产生的水土流失, 而且造成施工中的水土流失无从治理,失去预防优先 的意义。道路路面要定期洒水,临时堆放的土石料和 运输车辆应遮盖;定期对施工生产生活区空地洒水降 尘等。 (2) 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布局 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和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本方案针对 建设生产中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因地制宜地布置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1.2.6 水土保持监测计划 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分区与防治分区相同。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监测、水 土流失量监测、水土流失危害监测和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 果监测。 监测时段:施工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即从 2020 年 3 月开始监测,至 2021 年 9 月底结束。 监测方法:以地面观测与调查监测为主,选择有代表 性的地段设置监测点,建议采取水土流失测钎场。 监测点位布设如下:监测点位布设如下: 光伏阵列工程区:施工期设 1 个监测点,自然恢复期 设 1 个监测点; 升压站工程区:施工期设 1 个监测点; 集电线路工程区:施工期设 1 个监测点,自然恢复期 设 1 个监测点; 道路工程区:施工期设 2 个监测点,自然恢复期设 1 个监测点。 表 11.2-3 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计划表 监测项目 监测点 监测时段或频率 扰动地表面积 第一年,每月 1 次 水土流失量及变化情况 第一年,雨季初、末各 1 次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 工程区 措施实施后第一年,每季 1 次 按照国家有关监测管理规定,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 的单位承担监测。 1.2.7 结论及建议 本工程场址位于国有荒漠,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水土 流失的影响主要来自工程施工期,在施工过程中,应认真 实施环境保护及其它污染防护措施。同时,为保护项目区 水土资源,减少和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新增水土流失, 在电站工程建设施工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应采取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及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 治体系,水土保持的防治重点是光伏阵列区和施工生产生 活区。施工期结束后,应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种植 适宜的植被,恢复原有的地貌。施工场地没有环境敏感点, 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基本没有影响。 工程建成投产后对解决地区电网缺电问题,促进当地 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环 境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其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当地 的自然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不会排放任何有害气体, 并减少一次性能源的使用。电站建成后,即可提供充足的 电力,又不增加环境压力,还可为当地增加新的旅游景观。 因此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不但不会影响生态环境造成水土 流失,而且从节约煤炭资源和环境保护角度来分析,还具 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为保证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保护措施能及时到位, 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议建设单位要落实本工程的环 保和水保费用,并做到专款专用。做好施工期的环境管理 工作,做到文明施工,避免施工期扬尘、噪声对周围环境 产生污染,施工结束后,施工场地应尽量恢复原貌。还需 加强设备的维护,确保正常运转,避免设备带病运行产生 高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1.2.8 水土保持投资 根据以上水土保持措施,估算本项目水土保持投资, 见表 11.2-4。 表 11.2-4 工程水土保持投资表 序号 项目 费用(万元) 备注 1 工程措施 25 表土剥离、表土回覆、 土地整治及护坡等 2 植物措施 35 撒播草籽、幼苗抚育 3 临时措施 20 土 袋 挡 护 、 防 雨 布 遮 盖 、 临时排水沟、临时沉沙池 等 4.1 建设管理费 10 4.2 水土保持监理费 10 4.3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编制费 25 4.4 水土流失监测费 25 4 4.5 独立费 用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 告编制费 20 5 基本预备费 10 6 水土保持补偿费 158 7 合计 338 本项目最终水土保持投资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 水土保持方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