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纺织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_郭先登.pdf
山 东纺织经济 2012 年第 2 期(总第 180 期) 研 究 探 讨 从 2009 年 11 月 18 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 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中国江西省南昌市发表 《南 昌宣言 》,到 12 月 19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 的 、被称之为 “软协议 ”的 《哥本哈根协议 》,再到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展现的世界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 低碳城市的成功范例 。如何发展低碳产业,如何建 立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如何建设低碳城市,成为世 界级的非常引人注目的热点话题,也成为山东纺织 业必须把握住的发展趋势 。因为,在未来的世界经 济竞争中,产业发展低碳经济水平的高低,直接决 定了产业和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 。 一 、纺织业只有跟紧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建设低 碳经济,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与中国已经进入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人 类共同关注的主题是能源与环保;发展以低能耗 、 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 成为世界各国和现代城市 、现代企业的共同选择 。 低碳经济是在较高文明发展水平前提下,表现出的 一种碳生产力水平较高,但人均碳排放水平较低的 现代经济形态 。在 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世 界各国与地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的领军行业 的重要指向之一是,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建立 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如美国出台财政刺激经济计划 中的 60%资金都跟低碳经济有关联,仅新能源产业 就公布投资 1500 亿美元用于研发;欧盟公布在 2013 年前投资 1050 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英国也 公布了 《低碳转型发展规划 》等 。 中国是世界最早开始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和建 设低碳城市的国家之一, 2007 年 9 月胡锦涛主席在 该年度 APEC 会议上坚定主张: “发展低碳经济 ”;同 年中国政府发布了首部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 2009 年 8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培育以 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低碳经济 试点示范工作 。《南昌宣言 》诞生地的中国江西省是 国家首批进行试点示范工作的区域,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江西省实施 “山江湖 ”工程,到 “要金山银 山,更要绿水青山 ”观念的提出,再到 “生态立省 、生 态强省 ”理念的实施;进入 21 世纪后将太阳能光伏 产业 、半导体照明( LED)产业等 13 个环境友好型的 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重点打造,一直到鄱阳湖生态 经济区战略的大力推进,江西在低碳农业 、低碳工 业 、低碳旅游等三大领域,以大手笔 、大动作 、大投 入,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高度融合的科 学发展之路 、绿色崛起之路,站在了全国低碳经济 发展的最前沿 。 《南昌宣言 》明确提出,要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发 展低碳与生态经济,提倡低能耗 、低污染 、低排放, 推行能源高效利用 、清洁能源开发 、绿色 GDP 核算 等,力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双管齐 下,实现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同时,要 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与低碳发展相 适应的生产方式 、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 国内政策 、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 。目前中国纺织业 发展低碳经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系统 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国家还没有出台评价纺织低 碳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 。在这种态势下,纺织业只 有跟紧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通过发展低碳工业 、 低碳交通 、低碳农业 、低碳旅游 、低碳公务(商务) 、 关于山东纺织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 郭先登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 山东青岛 266071) 摘 要: 世界与中国已经进入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是能源与环保;发展以低 能耗 、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和现代城市 、现代企业的共同选 择 。山东纺织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需要以企业为主体,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建设低碳产业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实现消费方式转型 。 关键词: 山东纺织;低碳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426.81:F124.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12.02.001 收稿日期: 2011-11-01 作者简介:郭先登,著名经济学家与城市学家,青岛市社会科学院正高二级岗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青岛拔 尖人才 。 5 山 东纺织经济 2012 年第 2 期(总第 180 期) 研 究 探 讨 低碳消费等,才能实现纺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 设成低碳产业 。 世界城市发展潮流表明,现代化城市的等义词 是生态文明城市;生态文明城市是文明的最高境 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首要课题是转变产业发展 方式,走发展低碳经济之路 。低碳经济规划理论揭 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低碳 生活方式 、低碳运行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解释低 碳城市 —低碳社会 —低碳产业及全球气候变化之 间的科学问题连接,为国家建立应对和减缓快速产 业化过程对全球化影响的政策体系和实施机制提 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在 “十二五 ”时期乃至今后 未来更长的发展时间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应 对气候变化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应 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产业转型 、引领世界经济发 展方向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形成未 来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必然选择 。纺织业要跟紧低碳 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更高发展目标,必须以新理 念为指导加快推进产业清洁生产体系建设,发展以 低能耗 、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迎接低碳经济 时代的到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上海世博 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题启示我们,需要以新 的人地关系理念,通过建设低碳城市和低碳产业, 指导加快推进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是 用来制造 “超人 ”对抗自然力的,而应该是用来协调 人与自然力关系的,科学必须插上伦理的翅膀,才 会成为播撒美丽的天使;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未来社 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它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促使人类重新审视自我,重新评估历史,重新定义 幸福,仅仅发展生产与扩充财富并不等于就是对人 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并不等于就与人类的进步方向 相一致 。诚如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第十一届三次会议 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是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 二 、纺织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不可遏止 的经济发展大趋势 在工业化发展道路上,几乎每个国家都遭遇过 经济发展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失衡 。目前 中国国内可再生能源利用主要集中在水能 、太阳 能 、风能和生物质能等领域 。按中国工程院课题组 的测算,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总量是 1.9 亿 吨标准煤,估计到 2020 年可达 6 亿吨标准煤, 2050 年约达到 17 亿吨标准煤 。城市在发展可再生能源 中,从工业的视角看,特别要突出发展风能 、太阳能 产业和以垃圾处理为主的生物质能与可再生能源, 建立起低碳经济生产体系 。 可再生资源主要特点是:它是宝贵的有用资 源;由于上游产品的更新和淘汰,它又是不断增长 的资源;利用再生资源可以减少原生资源的开采, 最大限度地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再 生资源开采过程中造成污染的废弃物排放,因此它 是对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起到有效作用的资源 。据 测算,每回收利用 1 万吨再生资源,可节约自然资 源 4.12 万吨,节约 1.4 万吨标煤,减少 6 万至 10 万 吨垃圾处理量;每利用 1 万吨废钢铁,可炼钢 8500 吨,节约铁矿石 2 万吨,节能 0.4 万吨标煤,少产生 1.2 万吨废渣;每利用 1 万吨废纸,可生产纸 8000 吨,节约木材 3 万立方米,节能 1.2 万吨标煤,节水 100 万立方米,少排放废水 90 万立方米,节电 600 万千瓦时 。 可再生资源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 蕴藏着无限商机 。据统计, “十五 ”期间我国回收利 用再生资源总量为 4 亿多吨,年平均回收利用量在 8000 万顿,年平均增长率为 12%以上,主要可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总值超过了 6500 亿元,年平均增长 率超过了 20%。2007 年回收利用再生资源 1.82 亿 吨,其中废钢铁 8392 万吨,废有色金属 999.65 万 吨,废纸 6021 万吨,废塑料 1488 万吨,其他如废橡 胶 、废棉 、废麻 、废化纤 、碎玻璃等 1300 万吨 。纺织 业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产业,需要抓紧培育一批 有竞争力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扩大再生资源回收 利用的产业链条,搞好再生资源的初加工切实提 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综合效益 。 三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 《南昌宣言 》提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低碳和 生态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 。发达国家的企业尤其 是跨国公司要联合全球力量,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 的研发,在更高层次 、更大范围,以更灵活形式转让 新技术 、新成果,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要加强新技术 的跟进 、消化和吸收,让低碳与生态技术更好服务 于全人类共同利益;发达国家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 司,要积极有序推进低碳和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 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 。山东 纺织业要跟紧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率先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自觉维护产业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 任,全面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水平和力度,实现更高 发展目标 。 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行清洁生产方式,通过制度 和奖罚措施,促使企业成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主 体 。企业要抓住企业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能源结构 6 山 东纺织经济 2012 年第 2 期(总第 180 期) 研 究 探 讨 清洁化 、资源结构节约化,突出单位产出所需能源 、 资源消耗逐步下降;巩固已经形成的清洁生产技术 优势,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促进低碳技术创 新,提高能效;优化产品结构,降低高碳产品比重; 建立企业 “绿色消费 ”模式 。 二是低碳经济呼唤绿色印染设备 。如冷轧堆染 色是近年来关注度比较高的一种染色方式,其优点 是省盐 、省蒸汽,工艺流程短,符合当前国家提倡的 低碳经济发展需要 。但冷轧堆染色目前仅局限于活 性染料染色,而且冷轧堆染色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 的影响,如纤维和坯布的质量 、前处理的质量等等, 而国内许多染厂因管理和工艺流程的原因,还不能 够保证这些相关过程的质量,所以容易造成冷轧堆 染色质量不稳定,这就需要加快开发这种绿色印染 设备 。再如数码印花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在业内得到 了广泛的推行,与此同时,数码印花技术也在不断 提升水平,印花速度进一步加快,成本进一步下降, 产品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 。意大利美佳尼公司公布 的喷墨印花速度最高已达 400 平方米 /小时,意大利 MS 公司公布其机器的印花速度达到 370 平方米 /小 时 。杭州宏华的高速喷墨印花机在国内市场也得到 高度认可,在 2010 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暨 ITMA 亚 洲展览会上,他们现场演示了国产涂料墨水 、活性 墨水的印花生产过程 。绍兴东升数码公司展出的 DSDPM( 2) -160 印花机在数码喷墨印花印制完花纹 图案后,经过后半部分的固色装置后,即完成了整 个印花工艺,免除了蒸化 、水洗等工序,在整个过程 中都没有水的介入,更没有污水的排放,节水效果 明显 。权威专家认为,随着产品市场认可度的提高, 数码印花的工业化必将广泛发展 。 为此, “十二五 ”规划期间印染行业的科技发展 集中于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深度开发和应 用,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的染整加工技术 。五 大突破课题:突破生物酶精炼技术 、棉织物低温漂 白关键技术 、茶皂素退煮漂等节能环保前处理技 术 。突破活性燃料湿短蒸染色 、泡沫染色 、新型转移 印花等少水印染技术 。突破退浆废水 PVA 回收利 用 、碱减量废水 PTA 回收利用 、热定型机高温废气 热回收利用等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突破色差 、克重 、 纬密 、疵点 、带液量等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及控制技 术 。突破印染生产过程全流程的网络监控系统 、染 液助剂中央配送系统 、高效数字化印花集成技术等 印染数字化技术 。 四 、从根本上实现消费方式转型 目前,人类经济社会依靠过度消耗包括能源在 内的资源,推进经济发展的增长方式,形成了全球 范围内对环境的严重挑战,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 展 。显然,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经济体系,必须 从根本上实现消费方式转型 。 (一) 环境问题是 21 世纪全球发展的主要瓶 颈,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面对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能源与环保;面对能 源消耗急剧增加,环境 、生态日益恶化,传统的对自 然无序的 、掠夺性开发的增长方式再也不能继续下 去了的局面,中国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 局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这个大国,通过落实科学发展 观,解决能源与环保出现不和谐发展的主要问题,为 人类经济社会实现以子子孙孙昌盛繁衍为主导的可 持续发展做出中华民族应当做出的巨大贡献 。 一份由全世界超过 2500 名顶尖科学家参与并 共同完成的报告指出,从 20 世纪中期至今观测的 大部分温度上升,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与人类活动产 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温室气体主要由碳燃烧所 致 。如山东等中国主要的冬小麦产区近年冬季气温 一直偏高 。如果将来这种趋势加剧的话,很可能会 影响粮食产量,因为温度高造成水分蒸发严重,同 时升温也对病虫害防治带来负面影响 。在过去 30 年中,中国境内的冰川已有八成以上出现了退缩 。 环境问题是 21 世纪全球发展的主要瓶颈,也可以 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自工业革 命以来,地球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不断升 高 。这主要是由于人类消耗大量化石燃料的结果, 是人为造成的,是人与自然不协调发展的重要体 现 。这种发展模式势必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 灾难的发生 。 在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 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然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 。在这种趋势下,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和中国 大规模招商的渴望,在产业大转移的过程中将高能 耗和污染的那一部分也转移到我国 。如长江三角洲 就承接了全球 70%的生皮加工产业,因而生皮加工 全球性高能耗和污染也就集中在长江三角洲 。现状 表明,若干区域形成的以招商引资政绩为中心的经 济增长方式,直接对接了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将高 能耗和污染的那一部分转移到中国的企图 。这种对 接形成的增长方式,使资源和生态破坏肆无忌惮, 环境恶化日趋严重 。国家统计局统计, 2006 年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6000 亿 元,占财政收入的 9%左右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必 须把全球产业大转移给中国带来的高能耗和污染 7 山 东纺织经济 2012 年第 2 期(总第 180 期) 问题一同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去,调整好经济 发展与能源 、环保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经济发展 的根本转型 。 (二)实现能源与环保的协调统一,必须实现发 展方式的 “绿色转型 ”,加快研发替代能源资源,全 力推进发展清洁能源 近年来世界各国努力发展生物燃料,坚持以最 有效的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2007 年新加坡政 府宣布,今后五年将投资 3.5 亿新元发展清洁能源, 主要发展太阳能 、风能等新能源;发展不污染环境 的燃料电池等再生能源技术,使新加坡成为世界级 的清洁能源枢纽 。 近年来美国政府提出每年提高节油率 4%的目 标;大力发展混合动力型节油汽车,大力发展乙醇 等替代能源 。目前美国已经建成百余家乙醇提炼企 业,还有 80 余个厂正在建设中,到 2008 年增加 60 亿加仑的产能 。同时通过发展动力型节油汽车,使 对石油的依赖减少 20%。 目前中国在能源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 费也开始从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 。据统计, 2001 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为 3.54%, 2009 年增速仍超过 15%。目前,我国能源产量居于世界第二位,在我国 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比重较低 。 比较而言,我国核电发展进度滞缓,水能资源利用 率仅有 1/4 左右 。“十五 ”期末总计建成光伏发电装 机容量约 7 万千瓦,热水器集热面积 8000 多万平 方米 。生物质基燃料替代品规模化生产稳步推进, 煤基化工 、煤基多联产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始起步, 截至 2009 年底,我国醇醚燃料年生产能力达到 800 多万吨 。 在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能源 与环保的协调统一,必须实现发展方式的 “绿色转 型 ”。绿色转型的核心内容是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科 学发展模式转变,是由人与自然相背离以及经济 、 社会 、生态相分割的发展形态,向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以及经济 、社会 、生态协调发展的形态转变 。在转 变的过程中,要制定实施绿色标准,使分散的小规 模绿色实践,通过绿色标准逐步发展扩大为全社会 的集体行动和绿色实践,加快绿色转型 。 (三)实现资源减投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 系,保持城市经济持久竞争力的根本保障 。抓住重 点产业 、重点行业 、重点企业,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根本性基础,随 着工业化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开始突现 。目前,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展还比较缓慢,许多应该淘汰 的落后生产能力没有退出市场,高耗能 、高污染行 业的产能扩张尚未完全遏制,结构性污染增加了减 排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决 定着能否实现能源与环保的协调发展,发展低碳经 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产业 间的生态联接客观地需要对生产工艺 、生产流程进 行技术改造 。 从现有的科学技术提供的成果,应当加快推行 公布的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中的 13 种节能新 技术,主要有:研发 、推广高红外 、远红外 、等离子 、 感应加热等高效加热新技术;研发 、推广微波能高 温技术,如微波烧结 、微波高温合成工艺及相关设 备;研发 、推广膜技术在气体分离 、污水处理 、电解 等领域的应用;研发新型煤粘结构 、助燃剂和工业 型煤,发展煤粉成型技术;研发中小型高效清洁煤 燃烧技术及装备;研发机械 、电子和信息技术相结 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研发微生物选矿 、微生 物化肥等微生物技术 。研发环保 、高能效比制冷剂 等技术,发展冰(水)蓄冷技术,研发动态蓄冰技术; 研发新型传热质技术以及纳米技术 、超导技术 、超 声技术 、磁化乳化技术 、稀土技术在节能领域中的 应用;研发减磨与润滑技术 、新型密封技术 、防腐蚀 技术 、清洗与除锈除垢技术 、添加剂技术 、催化助燃 等高新技术;研发高温超导技术在大电流传输 、电 能储存和高效电动机的应用;研发天然气水合物等 新型能源开采技术,发展 、推广电子技术 、模糊控制 技术在用电设备和家电产品中的应用 。同时,加快 研发推广新型保温 、隔热 、高温 、密封材料;研发特 殊高性能金属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研发化工 、石化 新型催化剂 、添加剂 、乳化剂等;研发 、推广高效节 能的新型材料 。 目前,纺织业最重要的是在印染行业全面 、大 力推广节能新技术 。据资料,全国每年印染布的产 量在 600 亿米 ~700 亿米, 2010 年全国印染业 201 家 企业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以印染布计算达到 38.1 亿米左右,淘汰的印染落后产能占到全国印染布实 际产量的 6%左右 。从成功案例看,推广气流染色 机,因其是用空气作为带动织物运转的唯一媒介, 无需水或其他装置协助,水只用于染色,所以能以 低浴比进行染色 。实际结果是用其技术,棉纤维浴 比约 1: 4,化纤约 1: 2 至 1: 3 雾化染液,使染液不必 直接喷在织物上,在避免了强力水喷射织物的同时 增加燃料渗透入织物纤维内 。通过引进日本定型机 废热回收装置,可节约 15%-25%左右的燃料并大幅 研 究 探 讨 8 山 东纺织经济 2012 年第 2 期(总第 180 期) 降低 CO 2 的排放量 。如浙江三元控股集团公司仅淘 汰旧变压器一项,年节约用电量就达到 2 万 KW。淘 汰导热油炉,烟气余热和污水余热回收利用,年可 节约标准煤 13000 吨 。同时,三元集团积极研发与 推广节能减排的新工艺,棉麻产品中运用的 “冷扎 堆 ”前处理技术 、冷堆染色技术 、短流程湿蒸染色技 术,以及自动化配液系统和数码印花技术的使用, 显著降低了产品能耗与水耗 。 在实践中染整烘干过程对落布回潮率的控制 关系到三个重要指标:产品质量 、生产效率和能耗 成本,其中降低能耗成本主要是针对避免过烘而 言 。实践表明,自动化烘干过程落布回潮率控制,比 通过手感测试落布回潮率,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 一是依靠设备使生产操作数据化和自动化,工人对 生产质量指标的控制能力可以程序化和规范化 。二 是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结果可以避免浪费,保证品 质,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 (四)实现纺织服装品生产与消费的功能时尚 化,从上游抓起,建立低碳生产体系 笔者从近年来国内外大型展会上看到,仅以 2012 年春夏纱线生产与消费变动趋势传递的信息 看,在经历了一个较长外延式粗放型生产期后,建 立低碳生产体系,渴望从纺织服装品上游产品的变 化来释放纱线产品新的生命力,它表现为:快乐但 有节制,亲近自然而不否定现代文明,强调纯粹和 健康,关注人与人以及人与外界环境 、生物之间沟 通的力量,用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体现人文关怀和 对自身的反思,这里最重要的是功能时尚化 。功能 时尚化就是生态原料 +先进技术 +低碳生产体系 。如 花式纱线作为一种特殊的纱线结构,形成了纺织品 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和时尚产品风格 。花式纱线应 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新型纤维的开发应用,打破了 花式纱线仅局限在毛纺行业的瓶颈,使不同行业对 花式纱线的需求越来越多 。目前相关企业开发的花 式纱线不但具有时尚性,同时具有抗静电 、抗菌 、阻 燃 、抗紫外线等功能性,开始朝着建立低碳生产体 系的方向发展 。 (五)加快利用再生能源,纺织人的家庭特别要 重视节能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节约能源,在建筑 、汽 车 、家用电器等方面,研发和采用大量的新技术 、新 能源,如新型保温材料 、遮阳技术 、太阳能利用技 术 、新型采暖空调设备 、燃料电池等,取得了显著的 节能效果 。 如法国政府通过网络等宣传工具大规模宣传 节能,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家庭节能 。把正确选择 家用电器和使用节能灯做为家庭节能的主要内容 。 推广节能灯,白炽灯 95%耗电是产生热量, 5%用于 照明,而荧光灯相反, 80%用于照明,一个 15 瓦的低 能耗灯泡发出的光亮相当于一个 60 瓦的传统灯 泡 。同时努力推动研发低油耗汽车,对驾车人提出 节油标准,平稳驾驶每百公里节省 4 欧元油费;在 高速公路上将时速降低 10 公里,每 500 公里节省 7 欧元油费;保养好车辆可降低油耗 3%;采用绿色轮 胎,可降低油耗 5%;不开空调,每百公里节省 4 欧 元油费;安装油耗指示器 、限速器 、卫星导航等新设 备,控制油耗 。 再如,德国在家庭节能上最突出亮点是尽量利 用自然采光,开发太阳能住宅 。目前,不仅一家一户 的单体楼房和别墅可以使用太阳能供暖与保证热 水的供应,而且整栋居民楼和多户型的公寓房也可 以使用太阳能,建成太阳能供暖系统 。 还有, “组屋 ”是由新加坡政府统一规划建设, 给予部分财政补贴,以低廉价格面向本国公民销售 的商品住宅 。该建筑群由 7 栋 16 层高楼组成,共有 712 个住宅单元,被新加坡政府授予最高等级的 “绿 色建筑 ”标志 “白金奖 ”;充分体现了保持环境可持 续发展的概念,是当地第一个集环保 、绿化 、节能等 多项功能及设施于一体的大型公共住宅项目 。该建 筑群节约能源是一大特色,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组 屋屋顶,占屋顶面积的 20%到 30%,产生的电力将 在夜间为走廊和停车场等公共地方提供照明,预计 节约电力可以高达 80%左右 。 (六)加快推进节能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提高纺 织能源计量管理水平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减少资 源消耗 、保护环境的最有效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的重要内容 。能源计量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进出 厂的能源量的计量,而是伴随在企业生产的全过程 之中,通过计量的量化跟踪和量化考核发现工艺缺 陷 、技术潜力和管理漏洞,及时加以改进提高,促进 技术进步,把节能挖潜落到实处 。 合理设置能源计量的组织机构是加强企业能 源计量和节能管理的关键 。要建立企业能源计量管 理体系,形成能源计量网络,实现计量数据化管理 。 此外,要制定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计 量管理机构职责及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计量器具的 使用 、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 、处理 、使用 、保管及监 督制度等规章制度 。 (下转 101 页) 研 究 探 讨 9 山 东纺织经济 2012 年第 2 期(总第 180 期) 要把加快推进节能服务业的发展确立为长期 战略目标,使节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随着节 能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应 运而生,并发展成重要的产业 。据预测,日本到 2010 年每年节能服务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达 30%,市场规 模为 1500~1800 亿日元 。 (七)加快推进选择健康的节能生活方式,实现 全社会共同参与,让节能成为包括纺织人在内的全 体公众一种习惯 据统计,中国公共部门能源消费约占全国能源 消费总量的 5%,存在着能源浪费的现象 。如某城市 48 家政府机构 2008 年人均耗能量 、用水量和用电 量分别是当地居民的 4 倍 、3 倍和 7 倍 。全国行政管 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 1986 年的 10%增加到 2009 年的 20%左右,超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 15.6%的标准 。实践证明,如果都能自觉进行节能消 费,养成随手关灯 、关空调 、关电脑等习惯,就能产 生很好的效益,节约大量的待机能耗,全国每年能 够节电 12.7 亿度 。据测算,公共部门还有 15%到 20%的节能潜力 。 对出行节能要从国情出发,如果中国也达到 3 个人拥有一辆汽车的标准,那么以中国的人口,每 年光汽车消耗的石油就是美国全国一年消耗石油 总和 。如果采取私家车 +公共交通 +自行车的出行方 式,那么每年将节省汽油超过 2000 万吨,这样不仅 可以实现节能,而且可以提高生活环境质量 。 实践表明,在国外一些人口稠密 、私车比例很 高的大都市,大部分车主宁愿选择乘坐地铁上下 班,不用上班的老人则更愿意坐四通八达的公交车 出行,家庭妇女采购或者接送儿童往往会驾驶小巧 实用的小轿车 。合理规划和调整出行方式,将会给 环保和节能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积极影响 。◆ 高资格证的过关率;不断开发符合保险行业需要新 课程与实践,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新教材 、新教法 。 另外,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与保 险相关的通识教育,如哲学 、心理学 、经济学 、英语 、 计算机 、职业道德等 。 (二)强化实训环节 高职院校培养的保险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务 操作能力的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 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就 是实训环节 。实训场地可以分为校内与校外 。校内 的实验室主要是模拟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 些基本的场景模拟和单证练习;场外实训主要在保 险公司,可以与保险公司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定期 地进行实践性操作 。另外,还可以聘请成功的保险 业内人士开展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职 业信心 。在实训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监督 、 指导和考核,保证实习的实效性 。 (三)强化师资队伍 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应由保险 公司的专家和教育专家组成 。委员会定期召开会 议,指导和制定培养方案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评 估教学质量 、评选学科带头人以及指导学生实训和 毕业设计 。培养 “双师型 ”师资队伍,把教师的保险 公司实习与考核和职称评定相结合,鼓励教师下企 业实习锻炼,形成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兼具实践经验 丰富的师资队伍,同时也可以聘请校外经验丰富的 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 (四)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 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考评标准,建立以学 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考评体系 。定期组织专业指导 委员会进行听课评课 、教学教研和学生座谈活动, 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解 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 、教师 评教和教师评学等活动,增强师生互动交流,同时 要把学生评教和教师评教活动列为教师业绩的一 个重要指标 。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和深入用 人单位进行了解,听取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 见和建议,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及对学校 培养人才的建议,采纳合理化的建议并予以改进,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水平 。◆ 参考文献: [1] 刘爱华 .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思 考 [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3(4). [2] 2010 年保险中介市场报告 [EB/OL].中国保险监 督 委 员 会 网 站( http://www.circ.gov.cn/web/site0/tab65/ i156338.htm) . [3] 许飞琼 .保险业实施人才战略的目标与措施 [C]. 见:第四届中国保险教育论坛论文集, 2007. [4] 杨柳明 .高职高专保险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9(4). [5] 彭晓燕 .基于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保险教育培 养机制研究 [J].陕西教育 (高教 ), 2009; (6). ◆◆◆◆◆◆◆◆◆◆◆◆◆◆◆◆◆◆◆◆◆◆◆◆◆◆◆◆◆◆◆◆◆◆◆◆ (上接第 9 页) 教 学 园 地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