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技术及发展概况
眦●第7期 中国电力 Ⅷ.铊.№.7 20∞年7月 El。ECTRIC POW F:R JuJ-20∞ 徽电网技肃砭发屉概院 左文霞,李澍森,吴夕科,程军照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分布式发电以其投资省、发电方式灵活且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 注。微电网能以更具弹性的方式协调分布式电源.从而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的优势。介绍分布式发电及微 电网领域研究的诸多问题,讨论微电源、储能装置、逆变装置及隔离装置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并从电力系 统应用的角度分析微电网的控制和保护、安全稳定运行、电能质量、运行及接入标准等问题。对分布式发 电及微电网研究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微电网:配电网;安全稳定性;电能质量 中图分类号:TM727;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649(2009)07-0026.05 0引言 微电网是由一系列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系统、储能系统和负荷组成的微型 电力网.根据需要可选择与配电网并网运行也可选 择独立运行。相对传统的输配电网.微电网的结构比 较灵活。网内微电源与用户直接相连.安装在用户区 域.由电力电子技术提供所需要的控制和接口。微电 网系统与外部电网通过隔离装置连接。网内潮流和 电压控制器通过能量管理系统在允许的范围内调节 潮流和母线电压。当负载变化时.本地微电源白行调 节功率输出。正常丁作模式下.微电网与公共系统并 联运行.可以通过合理的控制使得微电网相当于配 电网的一个恒定负荷:当公共系统出现故障或者电 能质量达不到要求时.微电网可以通过隔离装置与 外部电网隔离而孤立运行。故障清除后。微电网需平 滑与外部电网重新同步。实现正常并网运行…。 近年来,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围都已开展 微电网研究开发及示范T程建设t作[2】。目前,国内 多在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能方面开展研究。对分 布式发电运行的研究.多与配电系统相联系.研究分 布式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对微电网的研究 基本处在起步阶段。 1需要研究的问题 1.1 微电源 1.1.1 分布式电源与分布式储能技术 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如 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 机和内燃机等。可再生能源一般都有分散性和规模 不大的特点,且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因而需要储能 装置储存其富裕能量。另外.基于逆变器的分布式发 电装置没有大型的转子因而不能满足瞬时功率变化 的要求.包含大量微电源的微电网系统运行在孤岛 模式下需要有储能装置来保证能量平衡…。目前用 于电力系统的储能技术主要有超导储能、蓄电池储 能、超级电容器储能和飞轮储能等。 储能有多种形式.如在每个微电源的直流母线 上安装储能电池组或者超级电容器.直接连接交流 储能装置(带逆变器的交流电池组、飞轮)等.需要根 据系统稳定的需求来选择储能方式。美国电能可靠性 技术解决方案研究协会(CERTS:the ConsortiuITI for Electric Reliability Technology Solutions)研究的微电 网通过在每个微电源的直流侧母线上安装直流储 能装置来保证供电可靠性.同时.安装一个附加电 源.从而保证任一元件故障时微电网仍然能正常 运行【”。 1。1.2电力电子接口 微电源通过电力电子装置与微电网连接或隔 离.各DG单元均由电力电子装置提供所需要的控 制接口。 (1)DG与微电网连接的逆变装置:大多数DG 装置接入交流系统时,需要相关的逆变、整流及滤波 装置。DG逆变器的主回路控制上具有如下环节:a. 内环电流/电压控制回路;b.外环有功、无功功率控 制回路;c.DG与外部电网的同步控制:d.保护及故 障短路的电流抑制功能…。通过对基于电压源逆变 收稿日期:2009-02-05 作者简介:左文霞(1985一),女,湖北仙桃人,硕士,助理工程师,从事配电系统相关方向研究。E—mail:zuowenwenl985@163.eolla r 26 “n‘J 万方数据 第7期 左文霞等:微电网技术及发展概况 器输出电流闭环控制的DG人网接口装置简化模型 的分析可知.当系统频率低于逆变装置电流控制器 的频带宽度时.DG系统相当于一个电压源:而当系 统频率高于电流控制器的带宽时.DG系统相当于 一个电流源【5】。 (2)微电网与外部电网连接的隔离装置:静态开 关在微电网和配电网的接口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CERTS微电网研究报告指出.静态开关的任务是一 旦电能质量开始恶化.就将敏感负荷从电网中分 离。静态开关只分离敏感负荷.而不将微电网从电 网中分离。在多个电源同步运行的稳态情况下.有 功功率总是从同步之前频率高的电源流向频率低 的电源。微电网切换到与外部电网并列运行时.同 步需满足2个约束条件:a.开关端电压必须非常小 (理想情况是零):b.开关闭合后电流必须是从公用 电网流向微电网【41。 1.2控制和保护问题 1.2.1控制 电网以发电机转子惯性的形式储存较大的能 量.系统的惯性使其能较好地适应负荷波动.而微电 网的电源控制大多是基于电力电子的.电源缺少惯 性,克服扰动的能力也较弱。特别是在微电网孤立运 行时.所有负荷都由DG平衡.微电网的稳定就成为 关键问题。此外.传统电网有调度中心对整个系统进 行统一协调.而对微电网而言。难以寻求中心控制点 对整个系统作出快速反应并进行相应控制.微电网 的控制应尽可能基于本地信息。因此。如何协调微电 网中各DG并进行合理的控制,是微电网安全、可靠 运行的关键.其中重点是对电压和频率的控制。与传 统电网的控制理论相似.通过合理控制有功和无功 流动即可控制频率和电压的稳定。目前有2种基本 控制方法.其一为频率一有功、电压一无功下垂曲线 法:其二是模块控制法。即采用不同控制模块对有 功、无功分别进行控制。微电网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 6点:(1)正常联网运行时.如何响应并为系统提供 附加服务功能:(2)有功及无功功率的匹配及能源利 用的优化;(3)电能质量控制;(4)保护及限流;(5)通 信及协调;(6)自检及主/从控制[“。 对于多母线微电网系统.可以采用一种统一控 制器进行控制【6].该控制器和微电网中各DG系统 均包含用于调节j相联网逆变器的内环电压/电流 回路及外环电能控制同路。用来控制有功、无功潮 流,以及当公共电网故障、微电网孤立运行情况下各 DG系统之间的电能共享。利用分布式发电控制器 可对微电网各DG单元进行有功及无功控制:其控 制和管理可基于本地测得的信号.而无需与外界通 信。对各DG单元的有功控制是基于频率下垂特性 和附加的频率恢复法.可以采用一种小信号动态建 模方法对含有多个DG单元的微电网进行建模.包 括有功和无功管理。 1.2.2保护 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的出现使得放射式的配 电网络变为一遍布电源和用户互联的网络.潮流不 再从变电站母线单向流向负荷。配电网的这种变化 使得电网各种保护定值与保护机理都发生了较大 变化。 微电网保护需要研究孤岛和联网2种运行模式 下各种故障的保护问题.原则是对孤岛和联网模式 采用同样的保护策略。美国CERTS微电网通过静态 开关与主网连接,静态开关可以开断所有故障。微电 网内的故障需要通过采用不依赖较大故障电流的方 法来切除。CERTS微电网研究认为。保护功能应该 成为微电源的一部分.并具备即插即用功能…。 分布式电源并网变压器的接线方式直接影响公 用电网的过电压及其保护装置[71。另外配电网中的 同步和异步电机对保护定值也存在一定影响.DG 并网会影响故障切除时间[s】。通过对保险丝一保险丝、 保险丝一自动重合闸、继电器一继电器3类保护装置 的配合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配合的协调性取决于 DG的容量及其位置分布[91。 微电网接地需要考虑孤岛和联网2种运行模式 下故障时。微电网中故障电流的分布状态。TN—C—S接 地系统(上一部分用TN—C。即保护中性线方式;下 一部分用TN—S.即工作零线和专用保护线分开的方 式)或TT接地系统(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 系统)是最适合用于微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利用 分布式系统的寄生阻抗来判断系统是否接地是一种 检测DG系统接地的新技术.该技术为运行时未正 确接地的DG提供了可靠、灵敏、快速的保护【Io]。 随着大量DG及微电网参与供电.在DG及微 电网频繁投切和线路潮流方向频繁改变的情况下. 如何对配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整定和协调.将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另外.研究微电网保护接 地技术.开发合理的接地和保护方案.从而为微电网 安全运行及故障检测、微电网隔离及孤立运行提供 技术保障也十分必要。 1.3 DG及微电网对大电网特性的影响研究 配电网中引入少量分布式电源对整个电网并不 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然而当电网中存在较多DG单 元或者大容量的DG单元或微电网时.将会对系统 的暂态稳定、动态稳定、电压稳定、频率稳定、电压波 形、电压闪变、谐波、短路电流、有功及无功潮流、网 损等诸多方面造成较大影响.如果控制不当可能会 影响系统稳定。导致电能质量恶化.破坏系统的安 全、可靠运行。因此有必要针对含有DG及微电网的 电网进行系统稳定、电能质量、规划与运行方式、系 万方数据 中国电力 第42卷 统网损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 1.3.1稳定性分析 微电网与外部电网并联运行会对外部电网稳定 造成影响。而当微电网与外部电网切断时.微电网需 要平滑地从并网运行模式过渡到独立运行模式.这 种情况下的系统稳定问题也需要研究。 对包含多DG系统的配电系统稳定性分析有2 种方法:一种是基于复杂动态模型方法.采用Prony 算法.定义信号留数作为评价系统稳定性的基准;另 一种方法是通过改变参数观察系统稳定极限的变 化.定义系统的稳定极限作为评价系统稳定性的基 准。分析表明。DG的惯性对系统的稳定性不利,但 DG的电压控制及某些类型分布式电源的负载对系 统稳定性是有利的[川.分布式电源或微电网接入配 电系统,有以下原因影响配电系统电压控制:(1)现 有的自动电压控制器用于控制无源配电网电压幅 值;(2)DG系统一般远离主变电站,在主变电站实 现电压控制较闲难.如变电站到发电机之间的线路 阻抗大、负荷密度低,电压控制可能无法实现;(3)如 果接于馈线的分布式电源容量大于馈电回路的总负 荷量.通过降压变压器的潮流将反向.致使变压器低 压侧成为电源:(4)分布式发电装置的类型(同步机、 异步机)及运行条件影响电压控制It2]。 影响微电网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微电源和储能系 统的控制策略、负荷类型、故障位置以及发电机惯性 常量等。对一般运行情况.微电网的控制装置只能通 过本地信息来控制微电源和储能装置.微电源和储 能装置可行的控制策略有:(1)P_p控制;(2)下垂 控制;(3)频率/电压控制。仿真研究表明,对于以飞 轮作为储能系统的微电网,恒定尸_p负载以及阻抗 性负载对微电网稳定性没有影响.而具有较大惯性 常量的电动机会提高微电网稳定性.另外.主网的故 障对微电网稳定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1.3.2 电能质量 DG或微电网接入配电系统后.如果控制不当。 可能产生电压闪变和谐波.而DG或微电网并网也 存在改善电能质量的巨大潜力。利用变流技术可以 有效地提高电能质量.另外通过电力电子技术还可 以实现更佳的谐波和无功功率控制。微电网孤立运 行时.可以通过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柔性交流配电 技术(DFACTS)和储能技术改善电能质量。当然实现 以上功能需要合理的控制策略.DG自身的电力电子 装置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改善电网电能质量的装 置.如果能够将DG设备应用到DFACTS技术中去. 不仅能提高电能质量水平.也能减少设备投资。 针对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并网运行可能引起的 系统电压和频率偏差、电压波动、闪变等电能质量问 题,依据电能质量标准.有学者提出一套适合于重要 大型电力用户的电能质量指标.该指标综合考虑了 系统峰荷特性和用户消费电力的断续频率【13]。电网 故障水平、尺Ⅸ(电阻/电抗)的比值、发电机类型及原 动机的不同对电网稳态电压偏移、闪变、波形畸变、 不平衡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风电场并网运 行时.风速扰动、风电场容量、电网R/X的比值特性 及并网点短路容量等因素对电能质量存在一定的 影响【14】. 日本的新能源工业技术发展组织(NEDO)赞助 了一个微电网示范工程.该工程证明微电网可以提 供具有不同电能质量及可靠的电能.从而满足不同 用户的需要。通过与传统的不间断电源装置(UPS) 进行经济比较.表明微电网在改善电能质量及供电 可靠性上有着巨大的潜力。 1.3.3规划与运行 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的规划除了要考虑负荷需 求、系统经济、安全可靠性以及网损等电力规划问题 外.由于其自身特性还需要考虑不同类型DG的安 装地点、安装容量、渗透极限等问题.以确保系统达 到最优化运行状态。如何确定配电网中DG或微电 网最优安装地点。需要综合考虑馈线容量极限、馈线 电压波形及三相短路电流水平等技术条件的约束. 从而确立网络重建及网损最小的目标函数.可采用 基因算法对分布式电源或微电网的安装位置及容量 大小进行寻优[15】。微电网无功电源设计.可采用遗传 算法使得电容器容量和安装地点最优.从而确定无 功电源的最优配置方式。该方法在实际应用时需要 做如下工作:(1)含有连续可控无功电源以及变化负 载的研究;(2)不平衡系统的研究;(3)微电网孤岛 运行时。失去一个或多个电源情况的研究。微电网 规划还需研究在不给电力系统带来不利影响的情 况下.微电网能够反馈给电网的最大电能限额问 题。这个问题又与其他问题相关。比如由谁来设定 这个限额、怎样提高这个限额以及微电网与系统互 联的经济问题等。 1.3.4对电网损耗的影响 电网的损耗主要取决于系统的潮流.分布式电 源和微电网的接人使得配电网中各支路的潮流不再 是单向流动。必然会影响电网的损耗.使之不仅与负 载等因素有关.同时也与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接入 的具体位置、容量及负荷的相对大小以及网络的拓 扑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网网 损不仅与电压的变化有关。还可以依据比例原理.利 用跟踪算法确定网络中各部分的有功和无功.进而 确定对网损起决定作用的电流值[16].针对异步电机 在配电网中的常用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异步电机安 装点距变电站越远.对网损影响程度越大;发电容量 的大小和安装位置影响线路参数。从而影响电压降。 万方数据 第7期 左文霞等:微电网技术及发展概况 通过修正功率因数可以改善异步电机对配网电压及 网损所造成的不利影响Ct7]。采用临界损耗和直接损 耗系数法解决网损分配问题.能有效弥补传统置换 法的不足[18】。针对分布式电源在中压配电网资源优 化配置问题.可采用遗传算法解决如何使系统网损 最小、电网改造投资最少等方面的问题f19J。 1.4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标准与分析工具 1.4.1 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相关标准研究 DG与配电系统并列运行并能回馈电能.必须 满足互联条件.IEEE 1547—2003标准规定了分布式 电源与电力系统互联的基本原则:IEEEl547系列标 准中的IEEEPl547.1,3标准分别x,-t连接设备的适 应性测试程序、连接应用指南、监控及信息交换等方 面作出规定:IEEE P1547.4一分布式孤立系统的设 计、运行及其接入电力系统指南涵盖了微电网或人 为孤立系统。该标准涵盖了分布式电源.互联系统和 参与互联的电力系统,主要为电力系统设计、运行、 规划及相关设备制造等服务。该标准的实施可提高 电力系统可靠性及应用分布式能源的效益。 1.4.2分析工具 微电网可能包含三相、单相及双回二次回路系 统,还包括一系列电力电子装置互联的电源.现有的 电网分析工具不具备分析微电网的功能.因此.开发 相关的分析工具.对DG及微电网不同稳态和动态 运行方式进行分析十分必要。美国CERTS微电网项 目开发的IxGrid微电网分析软件抓住了三相或单相 三线制、四线制及五线制电路最关键的物理现象,同 时可基于物理模型模拟负荷。该建模方法使得一系 列微电网相关问题的分析成为可能.比如:不平衡、 不对称预测和评估、不平衡不对称损失评估、杂散电 压及地电位升高评估等:系统中不同元件的相互动 态影响以及对系统稳定性、发电机负荷控制(频率控 制)、动态电压控制(VAR)的影响等。微电网可能分 散安装在人容易靠近的地方.因此预测杂散电压电 流、中性点可能的电压升高以及安全接地技术具有 重要意义。电力电子接口的设计和控制算法是动态 分析的关键问题.I山Grid不仅包括一些典型的控制方 案.而且还可以对分布式电源制造商的控制方案建 模;同时还包括分布式电源的用户安装模型(DER— CAM),能对DG的安装位置进行优化。 2 DG及微电网技术研究领域展望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DG及微电网相关技术 研究的热潮持续升温。研究重点集中在2个方面: (1)DG装置及储能装置的完善及新型可再生能源 发电装置的研究开发:(2)DG及微电网的渗透对电 力系统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机理的研究。DG及微电 网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现有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完善和新技术的研发;(2) 分布式电源并网逆变器的研究:(3)DG及微电网运 行技术研究;(4)针对含有DG及微电网的电力系 统的控制及保护问题开展的适应多端电源的继电 保护研究:各种运行状况及各种网络结构下对电网 稳定性及可靠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控制策略研究: (5)DG和微电网相关运行及设计标准的研究.针对 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的电力系统分析工具的开 发;(6)微电网示范丁程建设的研究。 3结语 本文介绍了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技术研究领域 的最新进展。微电网的概念使得大量分布式电源渗透 到配电系统而不需要对配电系统重新规划或设计.通 过建立微电网使得分布式发电应用于电力系统并发 挥其最大的潜能。微电网技术的发展需要解决经济、 商业和技术等方面的各种难题.世界各地都在进行大 量的研究开发工作.有关微电网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已 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我国,目前仅在分布式发电方 面开展过一些工作.且仅处于起步阶段.对微电网的 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随着全球性能源危机的加剧及环 境的恶化.DG和微电网技术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有 效的解决途径.而如何根据我国电网的特点及需求建 立微电网则是需要首先研究的基本问题。 参考文献: [1]彭方正.变流技术在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上的应用[J].变流技 术与电力牵引,2006(2):23—27. PENG Fang--zheng.Converter technology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micmgrid[J].Converter Technology&Electric Traetion,2006 (2):23—27. [2]HAlzLARGYIu0U N,ASANO H,IRAVANl R et以.Microgrids[J]. IEEEPower介绍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微电网 研究现状及其示范性工程,对微电网在这些国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对比;指出了现阶段微电网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并结合我国的能源战略和电力发展 现状,对微电网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文链接: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dl200907006.aspx 下载时间:2010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