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 光电效应 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 电能 的装置。 以光电效应工作的 薄膜 式太阳能电池为主流, 而以光化学效应工作的湿式太阳能电池则还处于萌芽阶段。目录太阳能历史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太阳能电池产业现状太阳能电池的分类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太阳电池组装工艺简介:太阳能电池发展市场太阳能历史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太阳能电池产业现状太阳能电池的分类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太阳电池组装工艺简介:太阳能电池发展市场新型太阳电池透明太阳能电池展开编辑本段 太阳能太阳能( Solar Energy ),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但在化石燃料减少下,才有意把太阳能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等。编辑本段 历史术语“光生伏打 (Photovoltaics) ”来源于 希腊语 ,意思是 光 、 伏特 和电气 的,来源于 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伏特 的名字,在亚历山德罗·伏特以后“伏特”便作为 电压 的单位使用。以太阳能发展的 历史 来说,光照射到材料上所引起的“光起电力”行为,早在 19 世纪 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1839 年 , 光生伏特效应第一次由 法国 物理学家 A.E.Becquerel 发现。1849 年术语“光-伏”才出现在英语中。1883 年第一块 太阳电池 由 Charles Fritts 制备成功。 Charles 用锗 半导体 上覆上一层极薄的金层形成半导体金属结,器件只有 1%的效率。到了 1930 年代, 照相机 的曝光计广泛地使用光起电力行为原理。1946 年 Russell Ohl 申请了现代太阳电池的制造专利。到了 1950 年代,随着半导体物性的逐渐了解,以及加工技术的进步,1954 年当 美国 的贝尔实验室在用半导体做实验发现在硅中掺入一定量的杂质后对光更加敏感这一现象后,第一个太阳能电池在 1954 年诞生在贝尔实验室。太阳电池技术的时代终于到来。1960 年代开始,美国发射的人造卫星就已经利用太阳能电池做为能量的来源。1970 年代能源危机时,让世界各国察觉到 能源开发 的重要性。1973 年发生了石油危机,人们开始把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转移到一般的民生用途上。目前,在美国、 日本 和 以色列 等国家,已经大量使用太阳能装置,更朝 商业化 的目标前进。在这些国家中,美国于 1983 年 在 加州 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厂,它的 发电量 可以高达 16 百万 瓦特。 南非 、 博茨瓦纳 、 纳米比亚 和 非洲 南部的其他国家也设立专案,鼓励偏远的 乡村 地区安装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而推行 太阳能发电 最积极的国家首推日本。 1994 年 日本实施补助奖励办法,推广每户 3,000 瓦特的“市电并联型太阳光电能系统”。在第一年,政府补助 49%的经费,以后的补助再逐年递减。“市电并联型太阳光 电能 系统”是在 日照 充足的时候,由太阳能电池提供电能给自家的 负载 用,若有多余的电力则另行储存。当发电量不足或者不发电的时候,所需要的电力再由 电力公司 提供。到了 1996 年 ,日本有 2,600 户装置太阳能发电系统,装设总 容量 已经有 8 百万瓦特。一年后,已经有 9,400 户装置,装设的总容量也达到了 32百万瓦特。近年来由于环保意识的高涨和政府补助金的制度,预估日本住家用太阳能电池的需求量,也会急速增加。在 中国 ,太阳能发电 产业 亦得到政府的大力鼓励和资助。 2009 年 3 月 ,财政部 宣布拟对太阳能光电建筑等大型 太阳能工程 进行补贴。编辑本段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太阳光照在半导体 p-n 结上,形成新的空穴 - 电子对,在 p-n 结 电场 的作用下,空穴由 n 区流向 p 区,电子由 p 区流向 n 区,接通电路后就形成电流 。这就是 光电效应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太阳能绿色能源太阳能发电方式太阳能发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光—热—电转换方式,另一种是光—电直接转换方式。光—热—电转换( 1) 光—热—电转换方式通过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 热能 发电,一般是由 太阳能集热器 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成工质的蒸气,再驱动 汽轮机 发电。前一个过程是光—热转换过程;后一个过程是热—电转换过程,与普通的火力发电 一样 . 太阳能热发电的缺点是效率很低而成本很高,估计它的投资至少要比普通火电站贵 5~ 10 倍 . 一座 1000MW的太阳能热电站需要投资20~ 25 亿美元,平均 1kW的投资为 2000~ 2500 美元。因此,目前只能小规模地应用于特殊的场合,而大规模利用在经济上很不合算,还不能与普通的火电站或核电站相竞争。光—电直接转换( 2) 光—电直接转换方式该方式是利用光电效应,将 太阳辐射能 直接转换成电能,光—电转换的基本装置就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由于 光生伏特效应 而将太阳 光能 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器件,是一个半导体光电二极管,当太阳光照到光电二极管上时,光电二极管就会把太阳的光能变成电能,产生电流。当许多个 电池 串联或并联起来就可以成为有比较大的输出功率的 太阳能电池方阵 了。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新型 电源 ,具有永久性、清洁性和灵活性三大优点 . 太阳能电池寿命长,只要太阳存在,太阳能电池就可以一次投资而长期使用;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相比,太阳能电池不会引起 环境污染 ;太阳能电池可以大中小并举,大到百万千瓦的中型电站,小到只供一户用的太阳能 电池组 ,这是其它电源无法比拟的编辑本段 太阳能电池产业现状现阶段以光电效应工作的 薄膜 式太阳能电池为主流,而以光化学效应工作的湿式太阳能电池则还处于萌芽阶段。全球太阳能电池产业现状据 Dataquest 的统计资料显示 , 目前全世界共有 136 个国家投入普及应用太阳能电池的热潮中 , 其中有 95 个国家正在大规模地进行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开发 , 积极生产各种相关的节能新产品。 1998 年 , 全世界生产的太阳能电池 , 其总的发电量达 100 光伏发电0 兆瓦 ,1999 年达 2850 兆瓦。根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 EPIA2008 年的预测,如果按照 2007 年全球装机容量为 2.4GW来计算, 2010 年全球的年装机容量将达到 6.9GW,2020 年和 2030 年将分别达到 56GW和 281GW, 2010 年全球累计装机容量为 25.4GW,预计 2020 年达到 278GW, 2030 年达到 1864GW。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以年均复合增长率 47%的速度迅猛增长, 2008 年产量达到 6.9GW。目前 , 许多国家正在制订中长期太阳能开发计划 , 准备在 21 世纪大规模开发太阳能, 美国能源部 推出的是国家光伏计划 , 日本推出的是阳光计划。NREL光伏计划是美国国家光伏计划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该计划在 单晶硅 和高级器件、薄膜光伏技术、 PVMaT、 光伏组件 以及系统性能太阳能电池汽车和工程、 光伏应用和市场开发等 5 个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美国还推出了 “ 太阳能路灯 计划 “, 旨在让美国一部分城市的路灯都改为由太阳能供电 , 根据计划 , 每盏路灯每年可节电 800 度。日本也正在实施太阳能 “7 万套工程计划 “ , 日本准备普及的太阳能住宅发电系统 , 主要是装设在住宅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发电设备 , 家庭用剩余的电量还可以卖给电力公司。一个标准家庭可安装一部发电 3000 瓦的系统。 欧洲 则将研究开发太阳能电池列入著名的 “ 尤里卡 “ 高科技计划,推出了 “10 万套工程计划 “ 。这些以普及应用光电池为主要内容的 “太阳能工程 “ 计划是目前推动太阳能光电池产业大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日本、 韩国 以及欧洲地区总共 8 个国家最近决定携手合作 , 在亚洲 内陆及非洲沙漠地区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太阳能发电站 , 他们的目标是将占全球陆地面积约 1/4 的沙漠地区的长时间日照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 , 为 30万用户提供 100 万千瓦的电能。计划将从 2001 年开始,花 4 年时间完成。目前 , 美国和日本在世界光伏市场上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厂 , 其功率为 7MW,日本也建成了发电功率达 1MW的光伏发电厂。全世界总共有 23 万座光伏发电设备 , 以色列、澳大利亚、 新西兰 居于领先地位。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全球太阳能电池行业以每年 15%的增幅持续不断地发展。据 Dataquest 发布的最新统计和预测报告显示 , 美国、日本和 西欧工业发达国家在研究开发太阳能方面的总投资 , 1998 年达 570 亿美元 ;1999年 646 亿美元 ;2000 年 700 亿美元 ;2001 年将达 820 亿美元 ;2002 年有望突破 1000 亿美元。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现状我国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开发工作高度重视 , 早在七五期间 , 非晶硅 半导体的研究工作已经列入国家重大课题 ; 八五和九五期间 , 我国把研究开发的重点放在大面积太阳能电池等方面。 2003 年 10 月,国家 发改委 、科技部制定出未来 5 年 太阳能资源 开发计划,发改委 “ 光明工程 “ 将筹资 100 亿元用于推进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计划到 2015 年全国 太阳能发电系统 总装机容量达到 300 兆瓦。 我国已成为全球光伏产品最大制造国,我国即将出台的 《新能源振兴规划》 , 我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规划为 2020 年达到 20GW,是原来《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 1.8GW的 10 多倍。2002 年,国家有关部委启动了 “ 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计划 “ ,通过太阳能和小型风力发电解决西部七省区无电乡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用电问题。这一项目的启动大大刺激了太阳能发电产业,国内建起了几条太阳能电池的封装线,使太阳能电池的年生产量迅速增加。据专家预测 , 目前我国光伏市场需求量为每年 5MW,2001~ 2010 年 , 年需求量将达 10MW,从2011 年开始 , 我国光伏市场年需求量将大于 20MW。目前国内太阳能硅生产企业主要有 洛阳 单晶硅厂、河北 宁晋 单晶硅基地和四川峨眉 半导体材料 厂等厂商,其中河北宁晋单晶硅基地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占世界太阳能单晶硅市场份额的 25%左右。在太阳能电池材料下游市场,目前国内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企业主要有宏威集团 、 无锡尚德 、海润光伏、南京中电、 保定 英利、河北晶澳、 林洋新能源、 苏州 阿特斯、 常州 天合、拓日新能、 云南 天达光伏科技、 宁波 太阳能电源、京瓷( 天津 )太阳能等公司,总计年 产能 在 800MW以上。2009 年,国务院根据工信提供的报告指出 多晶硅 产能过剩,实际业界人并不认可,科技部已经表态,多晶硅产能并不过剩 [1] 。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发电前景简析目前 ,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已从军事领域、 航天 领域进入工业、商业、农业、 通信、家用电器以及公用设施等部门,尤其可以分散地在边远地区、高山、沙漠、海岛和农村使用,以节省造价很贵的 输电线路 。但是在目前阶段,它的成本还很高,发出 1kW电需要投资上万美元,因此大规模使用仍然受到经济上的限制。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的改进以及新的光—电转换装置的发明,各国对环境的保护和对再生清洁能源的巨大需求,太阳能电池仍将是利用太阳辐射能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为人类未来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开辟广阔的前景。编辑本段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太阳能电池的分类简介太阳能电池按结晶状态可分为结晶系薄膜式和非结晶系薄膜式 ( 以下表示为 a-) 两大类,而前者又分为单结晶形和多结晶形。按材料可分为硅薄膜形、 化合物半导体 薄膜形和有机膜形,而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形又分为非结晶形 (a-Si:H,a-Si:H:F,a-SixGel-x:H 等 ) 、ⅢV族 (GaAs,InP 等 ) 、ⅡⅥ族 (Cds 系 ) 和磷化锌 (Zn 3 p 2 ) 等。太阳能电池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还可分为: 硅太阳能电池 、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 、纳米晶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 ,其中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在应用中居主导地位。( 1)硅太阳能电池硅太阳能电池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 薄膜太阳能电池 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三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在实验室里最高的转换效率为 24.7%,规模生产时的效率为 15%。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单晶硅成本价格高,大幅度降低其成本很困难,为了节省 硅材料 ,发展了多晶硅薄膜和 非晶硅薄膜 做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替代产品。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单晶硅比较 , 成本低廉,而效率高于非晶硅 薄膜电池 ,其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为 18%,工业规模生产的转换效率为 10%。因此,多晶硅薄膜电池不久将会国际空间站太阳能电池板在太阳能电地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本低重量轻,转换效率较高,便于大规模生产,有极大的潜力。但受制于其材料引发的光电效率衰退效应,稳定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如果能进一步解决稳定性问题及提高转换率问题,那么,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无疑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发展产品之一。( 2)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为无机盐,其主要包括 砷化镓 III-V族化合物、 硫化镉 、硫化镉及铜锢硒薄膜电池等。硫化镉、 碲化镉 多晶薄膜电池的效率较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高,成本较单晶硅电池低,并且也易于大规模生产,但由于镉有剧毒,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并不是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最理想的替代产品。砷化镓( GaAs) III-V 化合物电池的转换效率可达 28%, GaAs化合物材料具有十分理想的光学带隙以及较高的吸收效率 , 抗辐照能力强 , 对热不敏感,适合于制造高效单结电池。但是 GaAs材料的价格不菲 , 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用 GaAs电池的普及。铜铟硒薄膜电池(简称 CIS)适合光电转换,不存在光致衰退问题,转换效率和多晶硅一样。具有价格低廉、性能良好和工艺简单等优点,将成为今后发展太阳能电池的一个重要方向。唯一的问题是材料的来源,由于铟和硒都是比较稀有的 元素 ,因此,这类电池的发展又必然受到限制。( 3)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以有机聚合物代替无机材料是刚刚开始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制造的研究方向。由于有机材料柔性好,制作容易,材料来源广泛,成本底等优势,从而对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提供廉价电能具有重要意义。但以有机材料制备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仅仅刚开始,不论是使用寿命,还是电池效率都不能和无机材料特别是硅电池相比。能否发展成为具有实用意义的产品,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 4)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纳米 TiO2 晶体 化学能太阳能电池是新近发展的,优点在于它廉价的成本和简单的工艺及稳定的性能。其光电效率稳定在 10%以上,制作成本仅为硅太阳电池的 1/5 ~ 1/10 .寿命能达到 20 年以上。此类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刚刚起步,不久的将来会逐步走上市场。( 5)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就是由有机材料构成核心部分的太阳能电池。大家对有机太阳能电池不熟悉,这是情理中的事。如今量产的太阳能电池里,95%以上是硅基的,而剩下的不到 5%也是由其它无机材料制成的。编辑本段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封装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 关键步骤 ,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板。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可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组件板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流程:1、电池检测—— 2、正面焊接—检验— 3、背面串接—检验— 4、敷设( 玻璃清洗 、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 5、层压—— 6、去毛边(去边、清洗)—— 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 8、焊接接线盒—— 9、高压测试—— 10、组件测试—外观检验— 11、包装入库组件高效和高寿命如何保证:1、高转换效率、高质量的 电池片 ;2、高质量的原材料,例如:高的交联度的 EVA、高粘结强度的封装剂(中性硅酮树脂胶)、高透光率高强度的钢化玻璃等;3、合理的封装工艺4、员工严谨的工作作风;由于太阳电池属于高科技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一些不起眼问题如应该戴手套而不戴、应该均匀的涂刷试剂而潦草完事等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大敌,所以除了制定合理的制作工艺外,员工的认真和严谨是非常重要的。编辑本段 太阳电池组装工艺简介:在这里只简单的介绍一下工艺的作用,给大家一个感性的认识 . 1、 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2、 正面焊接: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 负极 )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 2 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3、 背面串接:背面焊接是将 36 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 36 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 正极 )上,这样依次将 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4、 层压敷设: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 EVA 、 玻璃纤维 、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 primer )以增加玻璃和 EV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钢化玻璃、 EVA、电池片、 EVA、玻璃纤维、背板)。5、 组件层压:将敷设好的电池放入 层压机 内,通过抽 真空 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 EVA熔化将电池、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组件。层压工艺是组件生产的关键一步,层压温度层压时间根据 EVA的性质决定。我们使用快速固化 EVA时,层压循环时间约为 25 分钟。固化温度为 150℃。6、 修边:层压时 EVA熔化后由于压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边,所以层压完毕应将其切除。7、 装框:类似与给玻璃装一个镜框;给玻璃组件装铝框,增加组件的强度,进一步的密封电池组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边框和玻璃组件的缝隙用硅酮树脂填充。各边框间用角键连接。8、 焊接接线盒:在组件背面引线处焊接一个盒子,以利于电池与其他设备或电池间的连接。9、 高压测试:高压测试是指在组件边框和电极引线间施加一定的电压,测试组件的耐压性和绝缘强度,以保证组件在恶劣的自然条件(雷击等)下不被损坏。10、 组件测试:测试的目的是对电池的输出功率进行标定,测试其输出特性,确定组件的 质量等级 。目前主要就是模拟 太阳光 的测试 Standard test condition( STC) , 一般一块电池板所需的测试时间在 7-8 秒左右。太阳能电池阵列设计步骤1. 计算负载 24h 消耗容量 P P=H/V V——负载额定电源2. 选定每天 日照时数 T(H) 。3. 计算太阳能阵列工作电流。IP=P(1+Q)/T Q——按阴雨期富余系数, Q=0.21~ 1.00 4. 确定 蓄电池 浮充电压 VF。镉镍 (GN) 和铅酸 (CS) 蓄电池的单体浮充电压分别为 1.4 ~ 1.6V 和 2.2V 。5. 太阳能电池温度补偿电压 VT。VT=2.1/430(T-25)VF 6. 计算太阳能电池阵列工作电压 VP。VP=VF+VD+VT 其中 VD=0.5~ 0.7 约等于 VF 7. 太阳电池阵列输出功率 WP?平板式太阳能电板。WP=IP× UP 8. 根据 VP、 WP在硅电池平板组合系列表格,确定标准规格的串联块数和并联组数。编辑本段 太阳能电池发展市场太阳能电池发展市场简介当电力、 煤炭 、石油等不可再生 能源 频频告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欧洲一些高水平的核研究机构也开始转向可再生能源。在国际光伏市场巨大潜力的推动下,各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业争相投入巨资,扩大生产,以争一席之地。全球太阳能电池产业 1994-2004 年 10 年里增长了 17 倍,太阳能电池生产主要分布在日本、欧洲和美国。 2006 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安装规模已达1744MW,较 2005 年成长 19%,整个市场产值已正式突破 100 亿美元 大关 。2007 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 3436MW,较 2006 年增长了 56%。中国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起步于 1958 年,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国内先后引进了多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使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由原来的 3个小厂的几百 kW一下子提升到 4 个厂的 4.5MW,这种产能一直持续到 2002年,产量则只有 2MW左右。 2002 年后,欧洲市场特别是 德国 市场的急剧放大和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的横空出世及超常规发展给中国 光伏产业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示范效应。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2007 年全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 1188MW,同比增长 293%。中国已经成功超越欧洲、日本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在产业布局上,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态势。在长三角、 环渤海 、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太阳能产业集群。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研究比国外晚了 20 年,尽管最近 10 年国家在这方面逐年加大了投入,但投入仍然不够,与国外差距还是很大。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政策激励,尽快解决太阳能发电上网与合理定价等问题。同时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公共设施、政府 办公楼 等领域强制推广使用太阳能,充分发挥政府的示范作用,推动国内市场尽快起步和良性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 在不远的将来会占据世界 能源消费 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 能源供应 的主体。预计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在总绿色环保节能太阳能能源结构中将占到 30%以上, 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 10%以上;到 2040 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 能耗 的 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 20%以上;到 21 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 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 60%以上。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出 太阳能光伏产业 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能电池市场前景广阔。利用太阳能电池的离网发电系统太阳能离网发电系统包括 1、 太阳能控制器 ( 光伏控制器 和 风光互补控制器 ) 对所发的电能进行调节和控制,一方面把调整后的能量送往直流负载或交流负载,另一方面把多余的能量送往 蓄电池组 储存,当所发的电不能满足负载需要时,太阳能 控制器 又把蓄电池的电能送往负载。蓄电池充满电后,控制器要控制蓄电池不被过充。当蓄电池所储存的电能放完时,太阳能控制器要控制蓄电池不被过放电,保护蓄电池。控制器的性能不好时,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并最终影响 系统的可靠性 。 2、 太阳能蓄电池 组的任务是贮能,以便在夜间或阴雨天保证负载用电。 3、太阳能 逆变器[2] 负责把 直流电 转换为交流电,供交流 负荷 使用。太阳能逆变器是光伏 风力发电系统 的核心部件。由于使用地区相对落后、偏僻,维护困难,为了提高光伏风力发电系统的整体性能,保证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对逆变器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由于新能源 发电成本 较高,太阳能逆变器的高效运行也显得非常重要。太阳能离网发电系统主要产品分类 A 、 光伏组件 B 、 风机 C 、 控制器 D 、蓄电池组 E 、逆变器 F 、风力 / 光伏发电 控制与逆变器一体化电源。利用太阳能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系统是将光伏阵列、风力机以及 燃料电池 等产生的可再生能源不经过蓄电池储能,通过并网逆变器直接反向馈入 电网 的发电系统。因为直接将电能输入电网,免除配置蓄电池,省掉了蓄电池储能和释放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所发出的电力,减小 能量损耗 ,降低系统成本。并网发电系统能够并行使用市电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本地交流负载的电源,降低整个系统的负载缺电率。同时,可再生能源并网系统可以对公用电网起到调峰作用。并网发电系统是太阳能风力发电的发展方向,代表了 21 世纪最具吸引力的能源利用技术。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主要产品分类 A 、 光伏并网逆变器 B 、小型风力机并网逆变器 C 、大型风机变流器 (双馈变流器,全功率变流器)。编辑本段 新型太阳电池目前市场上大量产的单晶与多晶硅的太阳电池平均效率约在 15%上下,也就是说,这样的太阳电池只能将入射太阳光能转换成 15%可用电能,其余的 85%都浪费成无用的热能。所以严格地说,现今太阳电池,也是某种型式的“浪费能源”。当然理论上,只要能有效的抑制太阳电池内载子和声子的能量交换,换言之,有效的抑制载子能带内或能带间的能量释放,就能有效的避免太阳电池内无用的热能的产生,大幅地提高太阳电池的效率,甚至达到超高效率的运作。而这样简易的理论构想,在实际的技术上,却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执行这样的原则。超高效率的太阳电池(第三代太阳电池)的技术发展,除了运用新颖的元件结构设计,来尝试突破其物理限制外,也有可能因为新材料的引进,而达成大幅增加转换效率的目的。薄膜太阳电池 包括 非晶硅太阳电池 , CdTe 和 CIGS ( copper indium gallium selenide )电池。虽然目前多数量产薄膜太阳电池转换效率仍无法与晶硅太阳电池抗衡,但是其低制造成本仍然使其在市场有一席之地,且未来市场占有率仍会持续成长。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染料感光太阳电池(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 DSSC)是最近被开发出来的一种崭新的太阳电池。 DSsC也被称为 Grtzel cell ,因为是在 1991 年由 Grtzel 等人发表的构造和一般光伏特电池不同,其基板通常是玻璃,也可以是透明且可弯曲的聚合箔( polymer foil ),玻璃上有一层透明导电的 氧化物 ( 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 TCO)通常是使用 FTO( SnO2:F),然后长有一层约 10 微米厚的 porous 纳米尺寸的TiO2 粒子(约 10~ 20 nm)形成一 nano-porous 薄膜。然后涂上一层染料附着于 TiO2 的粒子上。通常染料是采用 ruthenium polypyridyl complex 。上层的电极除了也是使用玻璃和 TCO外,也镀上一层铂当 电解质 反应的催化剂,二层电极间,则注入填满含有 iodide/triiodide 电解质。虽然目前DSC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约在 12%左右(理论最高 29﹪),但是制造过程简单,所以一般认将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也同时降低每度电的电费。串叠型电池串叠型电池( Tandem Cell )属于一种运用新颖原件结构的电池,借由设计多层不同能隙的太阳能电池来达到吸收效率最佳化的结构设计。目前由理论计算可知,如果在结构中放入越多层数的电池,将可把电池效率逐步提升,甚至可达到 50%的转换效率。编辑本段 透明太阳能电池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能源部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 科学家 们研发出了一种可吸收光线并将其大面积转化成为电能的新型透明薄膜。这种薄膜以半导体和富勒烯为原料,具有微蜂窝结构。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材料化学》杂志上,论文称该技术可被用于开发透明的 太阳能电池板 ,甚至还可以用这种材料制成可以发电的窗户。 这种材料由掺杂碳富勒烯的半导体聚合物组成。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该材料可通过自组装方式由一个微米尺度的六边形结构展开为一个数毫米大小布满微蜂窝结构的平面。负责该研究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多功能 纳米材料 中心的物理化学家 米尔 恰·卡特 莱特 说,虽然这种蜂窝状薄膜的制作采用了与传统高分子材料 ( 如聚苯乙烯 ) 类似的工艺,但以半导体和富勒烯为原料,并使其能够吸收光线产生电荷这还是第一次。据介绍,该材料之所以还能在外观上保持透明是因为聚合物链只与六边形的边缘紧密相连,而其余部分的结构则较为简单,以连接点为中心向外越来越薄。这种结构具有连接作用,同时具有较强的吸收光线的能力,也有利于 传导电流 ,而其他部分相对较薄也更为透明,主要起透光的作用。研究人员通过一种十分独特的方式来编织这种蜂窝状薄膜:首先在包含聚合物以及富勒烯在内的溶液中加入一层极薄的微米尺度的小水滴。这些水滴在接触到聚合物溶液后就会自组装成大型阵列,而当溶剂完全蒸发后,就会形成一块大面积的六边形蜂窝状平面。此外,研究人员发现聚合物的形成与溶剂的蒸发速度紧密相关,这相应地又会决定最终材料的电荷传输速度。溶剂蒸发得越慢,聚合物的结构就越紧凑,电荷传输速度也就越快。“这是一种成本低廉而效益显著的制备方法,很有潜力从实验室应用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之中。”卡特莱特说。通过扫描探针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共焦扫描显微镜,研究人员证实了新材料蜂窝结构的均匀性,并对其不同部位 ( 边缘、中心、节点 ) 的光学性质和电荷产生情况进行了测试。卡特莱特表示:“我们的工作让人们对蜂窝结构的光学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下一步我们计划将这种材料应用于透明且可卷曲的 柔性太阳能电池 以及其他设备的制造当中,以推动这种蜂窝薄膜尽快进入实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