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可持续债务市场报告-气候债券倡议组织.pdf
本报告由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研究中 心及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编制 中国可持续债券 市场报告 2022 渣打银行作为金级合作伙伴 提供赞助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2 本次报告主要盘点了截至2022年末中 国绿色及可持续主题债券市场的发展状 况, 涵盖了绿色、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债券 (GSS) 市场以及可持续发展挂钩债 券 (SLB) 和转型债券市场 (统称为GSS+ 市场) 等范围。 该报告由气候债券倡议组 织 (CBI) 、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 公司中债研发中心 (中债研发中心) 和兴 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兴业研 究) 共同编制, 并得到了渣打银行的鼎 力支持。 分析范围 本报告涵盖五种可持续主题债券: 绿 色债券、 社会责任债券、 可持续发展债 券、 SLB和转型债券。 债务工具的标签描述了资金支持的项目、 活动或支出的类型和/或其效益。 绿色、 社 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和转型是最常见的标 签, 但还有更多其他注明标签也可被分类 到以上各主题当中见附录1) 。 机构介绍 CBI是一个致力于调动全球资本以应 对气候变化的国际非营利机构。 其关 注的重点是帮助降低大型气候相关基 础设施项目融资成本, 并为希望通过 加大资本市场投资而实现气候目标的 政府部门提供支持。 CBI开展市场分 析、 政策研究、 市场开发工作, 为政府 和监管机构提供建议, 并在全球范围 内推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债券及实体 认证机制。 序言 目录 序言 2 GSS+市场概览 3 绿色债券 4 转型债券 11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债券 15 展望 18 附录 19 尾注 22 《气候债券标准4.0版》 拓展到 SLB和实体层面认证 由 《气候债券标准4.0版》 支持的认证范 围从原来的专项募集资金用途(UoP)债 券拓展到了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 (SLB) 及实体公司层面。 CBI凭借十几年来在推 动气候金融发展方面的经验, 推出为非 金融企业实体、 SLB及类似产品提供透明 的、 基于科学标准的认证计划, 对投资标 的的可持续性做出保证。 这项工作不仅依据行业转型路径, 也包 括对公司关键治理要素的评估, 以判断 公司是否具备向净零排放转型的条件。 排放量已经接近零的企业以及高排放企 业均可以获得认证。 绩效目标是否具备 雄心及可信的转型计划是考量的关键要 素。 《气候债券标准4.0版》 可以支持对已 经符合1.5摄氏度温控路径或在2030年 前符合该温控路径的企业, 以及非金融 企业发行的SLB作出认证。 关于中债研发中心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于2017 年设立中债研发中心, 中心立足专业智 库定位, 侧重填补专业领域空白, 深入研 究债券市场及相关金融市场有关运行、 监管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 提供 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认识成果, 至于打造集 “研究、 宣传、 服务” 于一体 的 “中债研发” 品牌。 关于兴业研究公司 兴业研究公司为兴业银行成员机构, 是国内首家银行系独立法人研究公 司, 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 布局 “战略 研究、 市场研究、 行业研究” 三大研究 板块, 围绕宏观市场、 绿色金融、 金融 行业、 外汇商品、 固定收益、 细分行业 等领域开展专业研究。 兴业研究公司 始终以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使 命, 以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 致力于推动专 业研究与金融实践相结合, 积极为我 国经济转型贡献研究智慧。 可持续主题固定收益市场 主题 标签 类型 绿色、 社会责任和可持 续发展 (GSS) 绿色 募集资金用途 社会责任 募集资金用途 可持续发展 募集资金用途 转型 可持续发展挂钩 与实体的KPI挂钩 转型 募集资金用途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 2022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3 GSS+市场概览 近年来, 中国的GSS+债券市场在其经济 和社会稳步前行的大背景下取得了长足 发展。 中国在推进绿色债券市场支持绿 色产业发展的同时, 也在积极探索转型 金融支持整体经济的低碳转型, 引导资 金投向碳密集型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以 实现净零排放的气候目标。 GSS+债券市场的发展充 分体现了国家将应对气 候变化逐步融入整体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 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 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生态文 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1 2020年9月, 中国 向世界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 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进一步推动了 其绿色债券发行量于2021年取得强劲增 长, 并于2022年再创新高。 与此同时, 政 府以共同富裕及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 设立了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的目 标, 促使了社会责任类债券如扶贫和乡 村振兴等相关债券的普及。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 行规模引领全球。 2022 年, 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 创历史新高。 中国在境内 外市场发行了1,550亿美 元 (人民币1万亿元) 贴标绿色债券, 同比 增长35%; 截至2022年末, 贴标债券发 行规模累计达到了4,890亿美元 (人民币 3.3万亿元) 。 2 按符合CBI定义 (即被纳入 CBI绿色债券数据库) 的绿色债券年度发 行规模计, 中国为2022年世界上最大的 绿色债券发行市场。 2022年, 符合CBI定 义的境内外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合计为 854亿美元 (人民币5,752亿元) , 累计达 2,869亿美元 (人民币1.9万亿元) 。 然而, 绿色贴标债券在2022年中国在岸债券总 体发行量中仅占比1.5%, 仍有巨大的增 长空间。 在市场规模增长的同时, 政策机 制也在不断完善细化中。 绿色债券标准 委员会于2022年7月发布了 《中国绿色债 券原则》 。 3 尽管是自律性规则, 但这是中 国在统一国内外绿债市场定义和实践的 重要一步。 中央结算公司2022年11月发 布 《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 标体系》 企业标准, 助力提高绿色债券信 息披露透明度。 为满足整体经济转型的 融资需求 , 市场开始探索 与转型相关债券工具。 鉴于对碳密集型行业的 高度依赖, 中国必须支持 整体经济的低碳转型以 实现碳中和的长远目标。 继2021年4月启 动SLB发行试点计划后, 中国于2022年 6月开始试点发行转型债券, 涵盖电力、 建材、 钢铁等八大行业。 截至2022年末, 中国发行人在境内外市场通过SLB和转 型债券共募集196亿美元 (人民币1,319 亿元) , 其中92%为SLB。 该市场仍处于 起步阶段, 亟需通过标准和激励等政策 机制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预计中国人 民银行将从钢铁、 煤电、 建筑建材和农业 开始, 制定针对特定行业的转型金融标 准。 今后还将根据实际需要扩展到更广 泛的领域。 4 多元参与促进了GSS+市 场长足发展。 中国国有企 业一直是贴标主题债券 的主要发行人。 2022年, 更多的私营企业开始参 与进来, 且有超过一半的 绿色债券发行量来自首次绿债发行人, 促进了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并且, 已有境 外机构在中国发行了绿色、 社会责任或 可持续等主题的熊猫债。 随着中国加速 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绿色债券和可 持续债券将成为实现跨境双向投融资的 重要渠道之一。 中国的低碳转型将创造巨 大的投融资机遇 , 贴标债 券产品在其中发挥重要 作用。 多家研究机构对实 现中国碳中和目标所需的 资金规模进行了估算。 相关部门匡算, 要 实现中国的能源体系转型, 在未来30年 将需要人民币10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 即 每年人民币4.9万亿元。 这意味着巨大的 投融资机遇。 5 可再生能源和电动车等行 业的增长趋势已经从绿色债券发行量中 得到体现。 例如, 国际能源署研究表明中 国很可能提前实现其2030年的风电和太 阳能总装机容量目标。 6 从已发行的绿色 债券看, 募集资金主要流向了可再生能 源项目。 随着汽车行业迅速转向以电动 车为主的未来, 相关绿色债券及证券化 产品也有望增长。 同时, 绿债不仅可以支 持电车行业的业务发展, 其供应链上的 上下游参与者也可以通过发行绿债满足 融资需求。 贴标债券作为标准化产品, 必将成为支持 我国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确保产品的可信度及透明度是注入市场 信心的关键, 是壮大市场规模的底气。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4 绿色债券 概述 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 规模持续扩大 , 在境 内债券市场所占的份 额有所提高 中国的贴标绿色债券 发行量在2021年强劲反弹后, 于2022年 继续保持增长并创下了历史新高。 随着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逐步融入整体 经济政策体系, 即使在经济增速放缓的 情况下, 绿色债券的发行量仍取得稳步 增长。 随着越来越多的发行人遵循可信 和透明的原则参与市场, 中国的绿色债 券市场有望进一步壮大。 绿色债券作为 一种被认可和标准化的工具, 可以帮助 引导资本流向绿色资产、 项目和支出, 以 实现中国的气候目标。 2022年, 中国发行人通过贴标绿色债券 在境内外市场共融资1,550亿美元 (人民 币1万亿元) , 同比增长35%。 截至2022年 末, 境内外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达 中国绿债发行量引领全球 (按符 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计) CBI绿色债券数据库 CBI依据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绿色债券 数据库方法论》 ( 《绿色债券数据库方法 论》 ) 对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贴标 债务工具进行识别与筛选工作。 被纳入 CBI绿色债券数据库的债券可视为基 本符合 《气候债券分类方案》 的绿色定 义。 由于全球每个市场绿色标识的标准 和使用规范不一, CBI通过同一标准及 方法筛选后的绿债数据库可帮助市场 识别标的及进行跨市场的分析与比较。 CBI绿色债券数据库和绿色债券指 多家机构与CBI合作创建了绿色债券 指数。 用国际市场公认的同一标准为 基准, 可以帮助消除不同地区贴标标 准差异带来的干扰因素。 这些指数包 括中债-中国气候相关债券指数、 摩根 大通ESG (JESG) 指数、 Solactive绿色 债券指数系列、 富时中国 (在岸人民 币) 绿色债券指数等。 11 、 12 、 13 《绿色债券数据库方法论》 : 2022年 版本主要更新 CBI致力于确保绿色债券市场的严谨 性和雄心, 促进整体经济向低碳未来 的可信转型。 2022年7月, CBI发布了 2022年中国的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持续增长 最新版 《绿色债券数据库方法论》 , 收紧 了建筑和交通等行业的筛选标准。 评估 标准的主要变动概述如下。 20 100 40 60 140 十亿美元 被纳入CBI绿色债券数据库的中国贴标绿债 中国贴标绿债 数据来源: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80 160 120 2016 2018 2019 2020 2021 2017 2022 0 行业 主要更新 建筑 评估更加严格,只有评级较高、较完善的国际和本土认证计划 以及能源表现评级计划才有资格被纳入。例如,在以前的方法 中,如建筑认证评级低于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LEED)金牌 评级, 也能获得 《绿色债券数据库方法论》 的认可, 但根据更 新的方法论, 此类评级不再符合资格。 新版方法论设定了具 体的能效提升阈值(30%)。 交通 水电 更新后的方法论规定, 到2025年末, 低碳汽车 以及公共交通巴 士和长途汽车、 快速公交 (BRT) 的排放阈值要低于50克二氧 化碳/乘客每公里, 此后达到零排放。 同时, 新版方法论还规定 了5000GT或以上吨位船舶的报告指标。 该资产类别的评估方法已与 《气候债券分类方案》 一起更新, 重 点关注水库的功率强度和温室气体排放足迹。 之前被排除在外 的债券可能会被追溯纳入, 以反映科学思维的演变。 到4,890亿美元 (人民币3.3万亿元) 。 这一 增长主要得益于在岸贴标绿色债券发行 量的增幅, 于2022年同比增长超四成达 约8,900亿元人民币。 由于在岸债券市场 的总体发行量较2021年基本持平(人民币 61.9万亿元),贴标绿色债券在在岸债券 市场所占的份额从2021年的约1%提高到 2022年的约1.5%,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随着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逐步成熟和 脱碳需求变得更为迫切,纳入CBI绿 色债券数据库的评估要求将进一步收 紧,并要求更细化的信息披露。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 2022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5 除非另有说明 , 以下分析均基于截至 2023年1月20日被纳入CBI绿色债券 数据库的数据。 2022年, 中国于境内外市场发行的绿色 贴标债券中, 符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发 行量为854亿美元 (人民币5,752亿元) 。 按符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计 , 中国于 2022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 色债券发行市场。 在该年度最大绿色债 券发行市场排行榜上, 紧随中国的是美国 (644亿美元) 和德国 (612亿美元) 。 截至2022年末, 中国的累计绿色债券发行 量达到2,869亿美元 (人民币1.9万亿元) , 仅次于美国的3,800亿美元 (人民币2.6万 亿元) 。 在其他主要绿色债券市场发行量 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 中国的绿债发行 量于2022年增加了151亿美元 (人民币 1,020亿元) , 同比增长22%。 这一增长进 一步显示, 我国实现 “双碳” 目标的决心 得到了市场的持续积极响应。 2022年, 约55%的中国贴标绿色债券被纳 入CBI绿色债券数据库, 较2021年下降了 6个百分点。 部分原因是由于CBI在2022 年7月对方法论做出了更新, 采用了更严 格的筛选标准。 例如, 方法论修改之后, 绿 色建筑项目的判定标准有所提升, 由之前 的中国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二星提高到三 星。 另外, 2022年约23%的中国在岸贴标 绿色债券为私募。 因其交易性质, 对于其 中大多数债券, CBI无法通过公开信息来 判断能否将其纳入CBI绿色债券数据库。 中国贴标绿色债券在符合100%募集资金 专项用于绿色项目这一原则上有明显改 善。 详细分析请见本报告第8页。 中国大部分绿色债券将在未来三年内到 期, 这表明未来几年发行新债的潜力巨 大。 截至2022年末, 中国贴标绿色债券总 存量为3,182亿美元 (人民币2.1万亿元) 。 绿色债券数据库中的债券存量为1,752 亿美元 (人民币1.2万亿元) 。 2022年, 约 97%的中国贴标绿色债券以及89%的符 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的发行期限都在 5年期以内, 与2021年的情况类似。 与美 国、 德国和法国等其他主要市场相比, 中 国绿色债券的发行期限通常较短, 以三 年期和五年期为主。 大多数发行采用了外部审查; 第三方核 查机构监管到位 外部审查为绿色债券是否符合特定的绿 色债券框架或标准提供了独立意见。 随着 政府出台了第三方核查服务监管指南, 采 用外部审查的普及度和实践操作水平有 望得到改善。 不同类型的外部审查方式在 防止 “洗绿” 方面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保障。 在符合CBI定义的中国绿色债券中, 大部 分都采用了外部审查 (发行规模的81%, 债券只数的68%) 。 从发行规模和债券只 数来看, 第二方意见 (SPO) 仍然是在岸 和离岸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审查方式。 气候债券认证是对债务工具绿色资质的 认可, 所依据的是由独立外部审查机构出 具的鉴证报告, 报告确认该债务工具完全 符合 《气候债券标准》 和相关行业认证标 准。 2022年, 中国在在岸市场发行的5只 债券获得了气候债券认证。 这些债券分别 由中国农业银行 (2只) 和国家开发银行 (3 只) 发行, 发行规模合计70亿美元 (人民币 472亿元) , 相当于被纳入绿色债券数据库 的中国在岸发行规模的近10%。 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于2022年9月核准 了18家第三方外部审查服务提供商。 这些 服务提供商中的大多数单位也是CBI的授 权核查机构, 他们有资格就债券是否符合 《气候债券标准》 的要求及行业技术标准 提供鉴证。这些机构包括联合赤道、中诚 信绿金、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北 京中财绿融咨询、商道融绿、晨星中国 等。 7 中国于2022年成为全球最大绿色债券发行市场 (按符合CBI定义的 绿色债券计) 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于2022年继续壮大,其他主要市场的发 行规模大多出现缩减 (按符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计) 大多数中国绿色债券于2025年及之前到期, 新发行潜力巨大 20 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数据来源: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40 80 60 德国 中国 西班牙 法国 荷兰 美国 国际机构 日本 意大利 英国 0 -20 -10 0 十亿美元 10 100 200 300 400 0 十亿美元 德国 美国 瑞典 荷兰 国际机构 中国 法国 意大利 西班牙 英国 同比增幅 累计发行规模 (右轴) -30 20 100 40 60 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80 被纳入CBI绿色债券数据库的中国贴标绿债 中国贴标绿债 2027 2023 2028 2024 2029 2025 2030年 及以后 2026 0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6 进一步采用 《共同分类目录》 中国人民银行和欧盟委员会共同牵头完 成的 《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以下 简称 《共同分类目录》 ) 对中国和欧盟的 绿色金融分类系统 (分类标准) 进行了深 入比较。 该目录列出了这两种分类标准 之间的异同点, 为政策制定者和市场提 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021年11月, 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 (IPSF) 发布了第一版 《共同分类目录》 报告和活动清单。 随后于2022年6月作出 了更新, 涵盖了72项对减缓气候变化有 “ 实质性贡献” 的经济活动。 《共同分类目 气候债券认证与第二方意见 (SPO) 的对比 气候债券认证 第二方意见 (SPO) 定义 对债务工具的绿色资质的正式认可, 所依据的是由独 立外部审查机构出具的鉴证报告, 报告确认该债务工 具完全符合 《气候债券标准》 和相关行业认证标准。 由独立的外部审查机构出具的意见, 表明发行人的绿 色债券框架是否符合公认的市场原则 (例如 《绿色债券 原则》 或 《绿色贷款原则》 ) , 以及债券或贷款的预期募 集资金用途是否符合市场惯例。 提供 机构 CBI授权核查机构负责开展核查工作, 然后由CBI颁发 认证标签。 SPO服务提供机构 优点 • 要求发行人在债券存续期内跟进发行后核查及年度 报告 • 严格的框架被投资者视为最佳实践 • 基于公开透明的标准进行二元评估 • 《气候债券标准》 含括ICMA 《绿色债券原则》 准则要 求, 因此不需要另行出具SPO • 行业认证标准以科学为基础, 并符合 《巴黎协定》 要求 • 认证适用于绿色和碳密集型行业, 为资产、 UoP专项 债务工具、 SLB以及企业提供认证 • 这是市场上最常用的审查方式, 广受投资界欢迎 • 通常确认发行人的绿色债券框架是否符合ICMA 《 《绿 色债券原则》 , 但也可能包括确认是否符合公认的绿色 金融分类标准和/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缺点 • 认证机制规定认证对象须符合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而不是指导原则, 灵活度不高 • 现有的行业认证标准尚未涵盖整个经济体系 • SPO提供机构会使用各种评估方法, 包括可能不完全 透明的专有方法和评估框架 • 不足以完全防止 “洗绿” • 由于SPO不遵循单一的标准或方法论, 因此它们在不 同发行人或行业之间不具有可比性 • 无需在发行和投放募集资金后进行跟踪 • SPO仍不常用于SLB的审查, 并且没有公认的SPO国 际标准来评估绿色企业或实体 录》 重点关注林业、 制造业、 能源、 废弃物 处理、 建筑和交通等六大优先行业。 尽管 《共同分类目录》 在中国和欧盟没有法 律约束力, 但它在提高全球可持续金融 分类标准和绿色定义的可比性和互操作 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上出现了更多采用 《共同分类目录》 在境内外市场发行绿色金融产品的案例。 自中国建设银行澳门分行于2021年12月 首次采用 《共同分类目录》 发行绿色债券 以来, 又有数家银行/实体于2022年将 《共 同分类目录》 纳入其绿色债券/贷款框架。 8 随着 《共同分类目录》 被进一步纳入中 国的绿色金融政策措施, 可能会产生更 多的市场影响。 2022年7月发布的 《中国 绿色债券原则》 指出, 境外发行人可将 《 共同分类目录》 作为识别绿色产品的参 考。 中国香港也在以 《共同分类目录》 为 基础制定绿色分类目录。 9、 10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 2022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7 行业分类与募集资金用途 行业分类所指的是发行人的经济活 动。 全球行业分类和标准 (GICS) 和 万得行业分类标准等都属于行业分 类标准。 募集资金用途类别描述的 是融资工具所筹集的资金去向。 CBI 和欧盟等组织提出的绿色或可持续 金融分类方案以及中国的绿色债券 支持项目目录, 所指的都是募集资 金用途类别。 债券发行人所属的行 业与募集资金用途类别无关。 例如, 一家银行 (属金融业) 可以通过发行 绿色债券, 将募集资金投向能源和 交通领域。 在岸市场 从募集资金投向来看 , 仍以能源和交通 领域为主 2022年, 中国在岸市场有715亿美元 (人民 币4,815亿元) 的贴标绿色债券被纳入CBI 绿色债券数据库, 比上一年增长26%。 14 在岸绿色债券的发行量约占中国绿色债 券总发行量的84%。 可再生能源仍然是 募集资金投向的主要领域, 吸引了在岸 绿色债券一半的融资额。 其次是低碳交 通领域, 占在岸绿债募集资金的27%。 投向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募集资金同比减 少4%, 至359亿美元 (人民币2,417亿元) 。 募集资金专门投向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最 大交易来自于中国工商银行、 国家电力 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招商银行。 在能源 投向领域, 国有企业的发行量占91%, 主 要来自公用事业和金融行业。 15 投向低碳交通领域的募集资金同比增长 了77%, 达到196亿美元 (人民币1,321亿 元) 。 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相比, 非国有企业 在这一领域的参与相对活跃, 占交通领域 募集资金的30%。 募集资金专项投向交通 领域的最大交易来自于国家开发银行、 中 国农业银行和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 投向水资源和废弃物领域的募集资金同 比分别增长1.2倍和6.6倍, 分别达到64亿 美元 (人民币429亿元) 和53亿美元 (人民 币359亿元) , 而投向建筑领域的募集资 金减少了17%, 至27亿美元 (人民币181 亿元) 。 2022年, CBI收紧了绿色建筑项目 的筛选标准, 这导致被纳入CBI绿色债券 数据库的支持绿色建筑项目的贴标绿债 比例降低。 发行人类别更加广泛 , 促进市场多元化 2022年有更多的新发行人参与到绿色 债券市场, 促进了市场发展的多元化。 共 186家发行人参与了绿色债券发行, 其中 130家是首次发行人。 这些首次发行人中 一部分是第一次参与发行绿色债券的机 构, 还有一部分是有发行贴标绿色债券 的经验但首次有债券被纳入CBI绿色债 券数据库的发行人。 2022年, 在岸绿色债 券发行量的56%来自首次发行人, 他们 主要来自金融、 工业和公用事业行业 (根 据万得行业分类标准) 。 代表机构包括锂 离子电池制造公司宁德时代、 股份制商 业银行平安银行、 以及钢铁企业柳州钢 铁及湖南钢铁等。 2022年, 在岸绿色债券投向低碳交通领域的资金规模增幅最大, 但可再生能源领域仍占比最大 2022年 《共同分类目录》 应用案例 发行人 日期 上市地 类型 支持项目 招商银行 (悉尼分行) 2022年3月 离岸 债券 风力发电项目 兴业银行 (香港分行) 2022年5月 离岸 债券 低碳、 低排放交通, 包括但不限于轨道交通建设; 可再 生能源, 包括但不限于光伏发电场和海上风电场的开 发建设 中国银行 (法兰克福分行) 2022年6月 离岸 债券 风力发电; 抽水蓄能; 城市轨道交通; 纯电动公交车; 节能设备制造 天合光能 2022年9月 不适用 贷款 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发电; 太阳能发电机的生产 中国农业银行 2022年10月 在岸 债券 低碳轨道交通 (地铁项目) 国银金租 2022年11月 不适用 贷款 风力发电项目 10 50 20 30 70 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40 6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可再生能源 废弃物 水资源 低碳建筑 低碳交通 土地使用 工业 气候适应与气候韧性 0 2022年在岸绿色债券发行量大部 分来自首次发行人, 他们主要来 自金融、 工业和公用事业等行业 数据来源: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老发行人 44% 新发行人 56% 金融 36% 工业 8% 公用事业7% 其他 5%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8 非国有企业在绿色债券发行中表现得更 加积极。 2022年, 非国有企业发行的债券 约占在岸债券发行量的16%, 为114亿美 元 (人民币766亿元) 。 广东省非国有企业 发行的绿色债券占非国有企业绿色债券 总发行量的55%。 这些企业包括招商银 行、 平安银行和广州农商银行等, 按万得 公司性质分类都属于上市公司。 从发行地来看, 北京以323亿美元 (人民 币2,177亿元) 的规模引领绿色债券发 行, 占2022年CBI绿色债券数据库中在岸 绿色债券发行量的45%。 这与从公司性 质角度的观察相符, 因为大多数央企总 部都在北京注册, 而央企一直是绿色债 券的主要发行人 。 不过, 区域发行量增幅 最大的是广东省, 发行量比前一年几乎 翻了一番, 达到105亿美元 (人民币709亿 元) 。 在该省注册的非国有企业的参与推 动了该省的绿债发行量增长。 2022 2021 0% 20% 40% 60% 80% 100% 中央国有企业 地方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数据来源: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万得 66% 74% 1% 18% 25% 16% 10 50 20 30 70 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万得 40 60 2021 2022 北京市 其他省市 广东省 上海市 募集资金需100%用于绿色项目 , 这一原 则的执行情况明显改善 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于2022年7月发布 了 《中国绿色债券原则》 , 旨在促进中国 绿色债券的标准化和高质量发展, 有望 提升中国绿色债券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 度。 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绿色债券的 相关上市规则也作出了相应修改。 16 5% 25% 10% 15% 因未符合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绿色项目这一原则而不 被纳入CBI绿色债券数据库的贴标绿色债券比例 数据来源: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20% 30% Q1 Q2 Q3 Q4 Q1 Q3 Q2 Q4 Q4 2021 2022 2020 0% 《中国绿色债券原则》 要求募集资金需 100%用于绿色项目。 这一要求消除了国 际与中国绿色债券标准之间就募集资金 用途分配占比方面的差异。 《气候债券标 准》 和ICMA 《绿色债券原则》 也要求将募 集资金100%用于绿色资产、 项目或活动。 虽然 《中国绿色债券原则》 属于供市场使 用的自律规则, 如能在各种债券品种中 得以全面实施, 将有利于提高中国绿色 债券的国际认可度。 将部分募集资金用 作一般营运用途, 是以往部分在岸发行 的中国贴标绿色债券不能被纳入CBI绿 色债券数据库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CBI 绿债筛选结果, 在过去两年中, 从发行规 模和债券只数来看, 这一原则的执行情 况得到明显改善。 2022年, 来自非国有企业的绿债发行规模占比增加 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需100%用于绿色项目, 这一原则的执行得到了明显改善 2022年, 来自广东省的绿债发行 规模几乎翻了一番, 而北京仍是 最大来源地 按规模 按债券只数 0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 2022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9 中国自2015年开始推行与绿色债券相 关的政策。 此后, 其绿色债券市场体量 上不断增长, 达到今天的世界领先规 模。 在债券发行多头监管的架构下, 通 中国的电动车行业正在快速增 长。 2022年, 纯电动车的销量和产量创 下历史新高。 这一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几 年延续。 政府的目标是, 到2030年, 当 年新增新能源、 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占比 达到40%左右。 17 随着电车制造商、 电 池制造商扩大生产线以及电车销量的 增加, 来自该产业链的绿色债券和绿色 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量也有望相应增长。 2022年, CBI绿债数据库录入了北京汽 车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绿色债券, 募集 资金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扩张。 CBI 还录入了由比亚迪、 浙江吉利、 中国一 汽集团和上汽通用汽车等企业设立的 汽车融资公司以及蔚能电池等电池租 赁公司发行的绿色资产支持证券。 如果 基础资产的现金流来自于低碳资产, 或 者募集资金投向为低碳资产, 则该证券 化产品可被定义为 “绿色” 。 18 时间 监管机构 政策措施 债券品种/类型 参考绿色金融分类标准 2015年12 月22日 中国人民银行 有关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 行绿色金融债券事宜的中国人 民银行公告[2015]第39号 金融债券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2015年版) 》 2015年12 月31日 国家发改委 《绿色债券发行指引》 企业债券 国家发改委指引 19 2017年3月 2日 中国证监会 《中国证监会关于支持绿色债 券发展的指导意见》 公司债券和公司 资产支持证券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2015年版) 》 2017年3月 22日 交易商协会 《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 具业务指引》 债务融资工具和 资产支持票据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2015年版) 》 2021年4月 2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发改委、 中 国证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 发展改革委、 证 监会关于印发 《绿色债券支持 项目目录 (2021年版) 》 的通知 上述债券品种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2021年版) 》 2022年7月 29日 绿色债券标准 委员会 《中国绿色债券原则》 普通绿色债券 碳收益绿色债券 绿色项目收债券 绿色资产支持 证券 20 境内发行人: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2021年版)》 境外发行人: 《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报 告-减缓气候变化》 《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气候授 权法案》 统一绿色定义有利于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过各政府部门间的积极协作, 逐步统一 了中国绿色债券管理部门对绿色项目的 界定标准。 同时,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2021年版) 》 剔除了 “清洁煤炭” 等化石 能源项目, 与国际主流标准保持更高 一致性, 有利于提升中国绿色债券的 国际认可度。 电动车行业与绿色债券 中国的电动车行业蓬勃发展, 有望带动绿色债券的发行 数据来源: 万得 2021年 2022年 100 500 200 300 辆数 400 600 纯电动车月销售量 纯电动车月产量 0 绿色债券可以为电动车供应链上的各项投资提供支持 (简示图) 可再生能源 (风能/太 阳 能 ) 充电站 电池制造 电动车销售 电动车制造 9月 5月 10月 6月 11月 7月 12月 8月 1月 9月 2月 10月 3月 11月 4月 12月 5月 6月 7月 8月 1月 2月 3月 4月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10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 (简称深圳市 政府) 发行的离岸绿色债券 深圳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率先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其整体生态 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市于 2021年3月开始实施中国第一部绿色金 融法 ( 《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 ) , 要求在深圳注册的金融行业上市公司 自2022年1月1日起披露环境信息。 2021年10月, 深圳市政府在香港首发 了地方政府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 并 于2022年11月再次发行绿色债券。 深 圳成功的离岸发行经验可以作为中国 其他省市地方政府的典范。 离岸市场 2022年, 中国发行人在境外发行了138亿 美元 (人民币932亿元) 绿色债券, 约占其 总发行量的16%, 同比增长较在岸市场 温和, 为4% (而在岸市场的同比增长率 为26%) 。 大部分离岸绿色债券以美元计 价, 其次是欧元和离岸人民币。 香港交易 所仍是中国离岸绿色债券的最大上市交 易所, 约占总发行规模的43%。 21 与募集资金偏好投向能源和交通领域的 在岸市场不同, 离岸市场募集投向更均 匀。 可再生能源、 低碳建筑、 低碳交通和 水资源合计占离岸市场发行量的87%。 与2021年一样, 金融企业仍然是2022年 的主要参与者, 占总发行量的74%。 2022年中国绿色债券的计价货币 中国离岸发行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领域 2022年中国离岸绿色债券 的交易场所 日期 规模 年期 票息 募集资金用途 2021年 10月19日 人民币 15亿元 3年 2.70% 清洁交通项目 22 2021年 10月19日 人民币 24亿元 5年 2.90% 水治理项目/海绵城市相 关项目 2022年 11月7日 人民币 15亿元 3年 2.65% 清洁交通项目/水治理项目 及/或海绵城市相关项目 23 2022年 11月7日 人民币 11亿元 5年 2.83% 供水项目/提升水质项目 在岸人 民币 83.8% 离岸 16.2% 美元 13.6% 离岸人民币 1.2% 欧元 1.2% 港币 0.3% 纳斯达克迪拜 8.4% 卢森堡证券交易所 6.1% 2 10 4 6 14 十亿美元 8 12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可再生能源 废弃物 水资源 低碳建筑 低碳交通 土地使用 气候适应与气候韧性 工业 信息通信技术 0 香港交 易所 42.6% 新加坡 交易所 13.7% 所有德国证券交易所 11.5% 伦敦交 易所 9.7% 其他 8.1% 数据来源: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数据来源: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数据来源: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 2022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11 转型债券 概述 中国经济目前还高 度依赖能源密集型 及高排放行业, 绿色 或接近绿色的活动 只占其经济的一小 部分。 为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需要建立一 个可信的转型金融市场为整体经济转型 调动更大规模的资金。 中国要实现碳中和必须在实体经济层 面加速大规模脱碳。 重工业占中国总排 放量的31%, 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8个 百分点。 24 在钢铁、 水泥和化工等多个碳 密集型行业中, 中国也是世界领先的生 产国。 这些行业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他 们从技术研发、 绿色采购、 改造降碳等 方面的转型活动。 建立市场信心离不开可信透明的披 露。 CBI于2022年9月更新发布了 《转型金 融助力企业低碳转型》 白皮书, 为帮助实 体制定可信且具有雄心的转型计划提供 了完善的框架。 转型计划正日益成为市场 判断可信转型标的的重要依据。 监管机构 的明确指导也至关重要。 由中美牵头起 草、 于2022年10月发布的 《G20转型金融 框架》 将转型金融定义为 “在符合联合国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情况下, 保持与 《巴黎 协定》 目标一致, 支持整体经济转型, 以实 现更低排放和净零排放以及提高气候韧 性的金融服务” 。 这为不同地区制定促进 市场发展的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并为 金融行业制定发展策略提供了参考。 25 中国的低碳转型蕴含巨大投融资机会 融资缺口巨大且需求紧迫。 例如, 世界银 行估计, 从现在到20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