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毕马威.pdf
如日方升 未来可期 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2023 年 5 月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1 © 2023 毕马威企业咨询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在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 毕马威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企 业及金融机构的低碳转型势在必行。从融资端来看,2022 年末,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 22.03 万亿元,同比增长 38.5%,增速较上年末提高 5.5 个百分点,全年新增 6.13 万 亿元,存量规模居全球前列 1 。而在投资、保险、碳市场、 金融科技等各领域,围绕可持续金融的创新业务模式不断涌 现。中国的可持续金融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 市场变革日新月异,准确理解可持续金融市场格局与核心内 涵对从业者尤为关键。当前可持续金融相关概念丰富,定义 范围有所交叠,各类标准在实践中正逐步形成,市场处于早 期探索期。毕马威作为可持续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近年来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了广泛的可持续金融服务。本文 内容及分析基于毕马威的市场洞察,旨在厘清中国可持续金 融发展格局与结构、机遇及挑战,为市场规范化发展贡献洞 见和力量。 本报告中,我们围绕可持续金融市场各分支板块做了充分探 讨,发布并解读了毕马威 2022 可持续金融调研的成果,并 充分展望未来,分析中国可持续金融市场发展趋势。望通过 本文与业界各位专家交流可持续金融发展前沿洞见,共谋市 场蓬勃发展。 支宝才 毕马威中国 金融行业 ESG 咨询主管合伙人 1 人民网,新中国峥嵘岁月丨可持续发展战略,2019 年 10 月。 http://cpc.people.com.cn/n1/2019/1029/c429559-31426432.html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2 © 2023 毕马威企业咨询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在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 序言 经过最近 10 年来的努力,各类数据都表明,中国的生态环 境质量已经接近或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顶点,逐渐 步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后半程”,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 的协同发展,相应地,致力于为气候变化应对和绿色发展提 供投融资服务的绿色金融,也已渐入佳境,迎来最好的发展 阶段。 与此同时,要看到绿色金融与绿色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环境外部性内部化、定义内涵仍显模糊,缺乏内生的驱动机 制,绿色供给侧的改革力度不足,以及分析能力缺失等因素 仍然在阻碍着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也在阻碍着经济的高 质量发展。 有理由相信, 绿色金融已经渡过初期发展的最困难时刻, “轻 舟已过万重山”,但要取得更一步的发展和实现对绿色发展 的有力支撑,仍需付出更大努力。一是需要更加重视传统经 济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需要更加重视 “草根绿色金融” 的创新与探索,三是需要更加重视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 唯有如此,绿色金融才能如日方升,实现“可期”的未来! 李志青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3 3 © 2023 毕马威企业咨询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在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毕马威按 序言 第一章 站在可持续金融发展的机遇路口 第二章 崭露头角:可持续融资 第三章 后起之秀:可持续投资 第四章 方兴未艾:可持续保险 第五章 蓄势待发:碳金融 第六章 百花齐放:绿色金融科技 第七章 毕马威 2022 年可持续金融调研成果发布与解读 第八章 展望与启示:规范市场格局,为“双碳”保驾护航 第九章 结语 附录:中国可持续金融关键政策梳理 关于作者 毕马威可持续金融咨询服务领导团队 关于毕马威 关于毕马威可持续金融战略咨询服务 2 3 5 8 17 25 31 38 45 51 54 55 58 59 60 61 目录 4 © 2023 毕马威企业咨询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在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第一章 站在可持续金融发展的 机遇路口 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5 © 2023 毕马威企业咨询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在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一、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要求不 断提升 可持续发展是寻求当前全球性问题破解之道的“指 南针”。面对气候变暖、地缘冲突、新冠疫情、经 济下行等多重压力, 强调节能降碳、 追求可持续发展, 能够帮助团结各国人民, 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减轻全球性问题给世界人民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 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已刻不容缓。 可持续发展的新动态与新要求在全球范围涌现。 2022 年 11 月, 第二十七届联合国气候大会 (COP27) 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本次会议关注四大核心议 题,一是处理气候损失与灾害,二是呼吁加速能源 清洁转型,三是加强国家气候目标执行力度,四是 敦促各国落实 COP26 的承诺。此次会议,加深了国 际社会对于全球正在面临的气候风险认识,明确了 各国将要实现的气候目标和执行途径,达成了全球 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共识,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 全球实践。 可持续发展在国际组织推动下影响力渐强。联合国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涵盖气候行动、可持续城 市与社区、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等 17 项关键议题。 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构建了能够兼 容不同国家或地区要求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基准性规 则,提升企业 ESG 信息披露质量,满足全球投资者 的信息需求。国际组织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努力,加 深了各市场主体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明确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推动可持续发展在国际社 会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随着人们对气候危机、持久性社会风险及日益突出 的全球治理问题认识逐步加深,金融在促进可持续 经济发展上发挥的作用也受到持续关注。诸多国家 将绿色低碳因素纳入金融机构业务流程的实践,或 强调责任投融资、或展开环境与气候风险应对与管 理、或推动全球金融机构跨境绿色业务合作,形式 丰富多样。 二、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意义重大 可持续发展从古至今始终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 早在 1995 年发布的 “九五” 计划, 我国就提出了 “必 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 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2 。如今,推动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被赋予了更高的地 位与更丰富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会议上 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的理念;提出了加快绿色转型、推进环境治污、 保护生态系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目标;明 确了“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的发展方向 3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频频 在我国的重要会议和政策中反复提及,彰显了我国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 可持续金融有助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可持续金融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责任投资、 ESG 投资、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影响力投资等多 种形态对社会其他行业造成深远影响。一是有助建 设产业体系,扶持绿色环保产业,推动制造业绿色 化发展, 加快推进绿色农业。 二是有助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三 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注重资 源配置均衡 4 , 缩小城乡差距。 完善支持可持续金融,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 5 ,是我们贯彻落 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 人民网,新中国峥嵘岁月丨可持续发展战略,2019 年 10 月。http://cpc.people.com.cn/n1/2019/1029/c429559-31426432.html 3 求是网,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2022 年 10 月。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2-10/25/c_1129079926.htm 4 新华社: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的重要讲话,2016 年 1 月。 5 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2022 年 12 月。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R7KJ7UP0514JA5T .html 6 © 2023 毕马威企业咨询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在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三、可持续金融的大市场格局日渐 清晰 可持续金融的标准定义上,部分国内外领先机构提 出前沿研究观点。欧洲联盟委员会研究认为,可持 续金融是指在金融领域进行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 环境、社会、治理(ESG)因素的过程,从而提升 对可持续经济活动和项目的长期投资 6 。哈佛大学将 可持续金融定义为在经济活动或项目中纳入环境、 社会、治理(ESG)因素考量的投资决策 7 。本文重 点采纳欧洲联盟委员会给出的可持续金融的定义范 围。 可持续金融的含义解构上,主要包括与环境(E)和 社会(S)相关的金融活动。而当前国内市场中常见 的“绿色金融”概念,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中, 广义的绿色金融泛指与支持绿色发展相关的可持续 金融活动,囊括转型金融、蓝色金融等。狭义的绿 色金融则重点参照 《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2023 年版) 》 等政策文件对绿色活动的界定范围。在绿色金融活 动的统计与管理中,目前通常采纳狭义的绿色金融 概念范围。 因此本文中, 除特殊指明外, “绿色金融” 均指狭义范畴。 当前可持续金融大市场中已形成覆盖融资、投资及 保险三大类的金融服务支柱。其中,可持续融资市 场蓬勃发展,整体规模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而 可持续投资及可持续保险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 融资及保险服务中, 包含针对环境领域的绿色融资、 转型融资、碳资产相关融资等环境类融资及绿色保 险等产品,亦包含针对社会领域的社会责任类融资 / 保险。投资服务中,包含 ESG 投资、影响力投资等 在环境、社会方面产生不同程度正向影响力的投资 活动。可持续融资、投资及保险的发展,可助力低 碳经济的发展,实现绿色经济的增长,也是我国实 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经。 此外,可持续金融还涵盖两大支持性基础设施,碳 市场及绿色金融科技。 碳市场方面, 减排 / 控排企业、 金融机构及个人投资者通过碳市场,进行碳资产(如 碳配额、碳信用等)及碳金融相关产品(如碳现货、 碳金融衍生品等)的拍卖或交易;大力发展以碳交 易市场为代表的碳金融,可利用市场化手段将温室 气体排放的环境外部性影响内部化,发挥低社会成 本、 高效促减排的效果。 绿色金融科技方面, 区块链、 数字货币等新型技术、产品以及各类数据信息服务 平台,可推动投资决策绿色化、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助力可持续金融快速、高质量发展,以促进生产和 生活方式绿色化。 同时, 监管及政策标准是市场发展的引路人。 国家性、 地方性的监管部门及各类协会组织(如国务院及地 方政府、中央及地方发改委、金融监管机关、国有 资产管理机关、交易所、各类协会等)发布的相关 监管性政策文件 (如顶层设计、 实施细则、 资产认定、 统计标准、信披政策、考核评价等),引导了我国 可持续金融市场的规范性发展及格局形成。 图:中国可持续金融市场全景视图 国务院及 地方政府 顶层设计 金融监管 机关 资产认定 各类协会 考核评价 中央及地方 发改委 实施细则 交易所 信披政策 国有资产 管理机关 统计标准 … … 可持续金融“3+2+N+N”全景生态 可持续融资 碳市场 三大金融 服务支柱 两大核心 基础设施 N 个监管方 N 个政策标准 可持续投资 可持续保险 绿色金融科技 6 世界银行:可持续金融,2021 年 8 月。https://www.worldbank.org/en/topic/financialsector/brief/sustainable-finance 7 哈佛大学:什么是可持续金融,为什么他很重要? 2021 年 8 月。https://extension.harvard.edu/blog/what-is-sustainable-finance- and-why-is-it-important/ 7 © 2023 毕马威企业咨询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在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图:中国市场可持续融资活动范围 第二章 崭露头角:可持续融资 一、可持续融资产业生态:融资产 品丰富多元,参与主体分布广泛 (一)可持续融资定义范畴 国内市场的可持续融资活动从环境(E)维度和社会 (S)维度分别开展。 环境维度的可持续融资活动主要包括“绿色融资” 及“转型融资”。绿色融资针对绿色项目及企业, 集中于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 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六大绿色 产业”,亦包含基于碳资产的融资活动。转型融资 针对有低碳转型需求的企业, 如 “两高一剩” 企业等, 当前转型融资主要将能源结构转型、碳减排技术等 作为重点减碳融资领域。 社会维度的可持续融资活动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早, 主要集中于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乡村振兴、 一带一路、扶困纾困、疫情防控等主题。 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可持续(ESG)融资 环境(E)维度融资活动 绿色融资 1 碳资产相关融资 社会(S)维度融资活动 转型融资 备注:1. 指狭义绿色金融概念包含的融资活动 8 © 2023 毕马威企业咨询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在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二)可持续融资产业结构 可持续融资包含融资市场参与主体、监管机构、支 持机构三类参与方。 融资市场的参与主体包含个人、政府等公 / 私立资 金供给方及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为项目、 企业及消费者等资金需求方提供多种类型的直接 / 间接融资,如绿色融资、转型融资等环境类融资及 社会责任类融资。其中,绿色融资包含绿色存款、 绿色基金、 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 绿色信用卡等产品 ; 转型融资包含碳减排支持工具、 转型贷款、 转型债券、 可持续挂钩类信贷 / 债券等产品。 围绕融资市场,各级监管部门(如央行、地方政府 等)及行业协会(如交易商协会等)发布各项环境、 行业、 货币、 财政相关政策及倡议。 咨询、 信用评级、 学术研究、国际组织等机构与数据及评级供应商, 为可持续融资市场参与主体提供支持性产品及服务。 图:可持续融资产业结构图 国务院及地方政府 金融监管机关 交易所 各类协会 中央及地方发改委 国有资产管理机关 … … 9 © 2023 毕马威企业咨询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在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可持续融资较传统融资在资金、产品、风险管理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 图:中国可持续融资发展关键历程高阶示意图 可持续融资 1 传统融资 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较低 市场化资金成本 产品限制 融资主体和资金用途有一定限制 一般融资主体 一般资金用途 产品设计 结构设计较为灵活创新 结构设计较为传统固定 风险管理 额外关注非财务风险 重点关注财务风险管理 信息披露 对信息披露要求较高 对信息有一定的披露要求 注:1. 包含绿色融资、转型融资等 二、可持续融资发展现状:绿色融资日趋成熟,转型融资逐步探索 中国可持续融资与传统融资的区别在哪里? 界第一,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位居世界第二,转型融 资方面,湖州等区域已明确区域性的转型金融发展 路线图,人行等监管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激励工 具,同时已明确大力发展转型融资的上层导向。 (一)中国可持续融资发展历程 我国绿色融资发展较早,规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转型融资开展较晚,发展处于初期起步阶段。绿色 融资方面,绿色信贷相较绿色债券起步较早,且发 展较为成熟。目前,我国绿色贷款存量规模位居世 1995 2007 2011 2015 2020 2021 绿色信贷初步导向: 逐渐重视环境问题, 建立环保信贷政策 体系 未准确提出绿色信 贷概念,政策缺乏 相应约束和激励机 制 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 转型融资 绿色信贷体系构建: 明确提出绿色信贷 概念,开始有序建 立绿色信贷框架体 系 银行业着手开展绿 色信贷业务,缺乏 政策实施细则 绿色信贷体系完善: 相继出台标志性政 策文件,初步形成 绿色信贷政策体系 绿色贷款规模保持 快速增长,余额位 居世界第一,出现 多种创新型产品 绿色债券体系构建: 发布绿色金融债券 发行指引,出台多 项绿色债券监管文 件 绿色债券市场正式 启动,发行首支绿 色企业债券 绿色债券体系完善: 出台《绿色债券支 持项目目录》等政 策,统一国内绿债 目录、对接国际绿 债标准 绿色债券保持快速 发展,规模居世界 第二 转型融资初步发展: 陆续推出“转型金 融”试点,如浙江 湖州等,在试点区 明确转型金融发展 路线图 转型融资初步发展: 2021 年,推出可持 续发展挂钩债券、 碳减排支持工具等 10 © 2023 毕马威企业咨询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在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较 2021 年,占比提升 180 个 bps)。 绿色债券方面,根据中财大绿金院数据 9 ,2022 年 中国境内外绿色债券新增发行规模约 9838.99 亿元, 发行数量为 568 只。其中,境内绿色债券新增发行 规模为 8746.58 亿元,发行数量为 521 只;中资机 构境外绿色债券新增发行规模约 1092.41 亿元,发 行数量为 47 只。截至 2022 年底,中国境内外绿色 债券存量规模约 3 万亿元。 意识能力八方面存在发展瓶颈。与绿色融资相比, 转型融资起步较晚,基础较弱,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中国可持续融资市场规模 当前国内缺乏完整的可持续融资市场规模统计,但 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相对成熟的绿色金融产品统 计数据较为健全,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绿色贷款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 2022 年末,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 22.03 万亿元,同 比增长 38.5%,增速较上年末提高 5.5 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 6.13 万亿元,存量规模居全球前列 8 。绿 色贷款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比重达 10.05% 2018-2022 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规模 及占人民币贷款余额比例 单位:人民币万亿元,% 2018-2022 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 单位:人民币万亿元 三、可持续融资面临挑战:政策标准有待规范,能力基础有待健全 毕马威认为, 当前可持续融资在顶层设计、 规则标准、 地方发展、 金融支持、 资金供需、 产品创新、 数据信息、 图: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规模(2018-2022) 图: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2018-2022) 表:绿色融资及转型融资各维度发展成熟水平 满圈表示能力完善,空圈表示能力薄弱” 8 中国人民银行:2022 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报告,2023 年 2 月。 9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2022 年中国绿色债券年报,2023 年 2 月。 顶层设计 规则标准 地方发展 金融支持 资金供需 产品创新 数据信息 意识能力 绿色融资 转型融资 11 © 2023 毕马威企业咨询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在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五是资金供需不协调。 绿色项目融资的供需两端存在期限错配。绿色项目 期限特征以中长期为主,而中国的银行系统平均负 债期限为六个月,提供中长期贷款的能力有限。一 些成熟绿色项目受热钱追捧,然而部分创新绿色项 目由于技术未经验证,市场信心不足。部分金融机 构考虑到绿色项目的尽调成本, 提供融资意愿较弱。 六是产品创新不充分。 目前,我国可持续金融产品创新主要集中在直接融 资领域,如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 ETF、绿色 ABS 等,而在间接融资领域,传统绿色贷款外的产 品创新不足,授信流程、管理体系、产品定价机制、 抵押和评估设计均尚待完善。在覆盖范围上,绿色 融资产品较为丰富,而转型融资中除可持续挂钩类 产品初有尝试外,仍有待进一步创新。 七是数据信息不完善。 当前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尚未建立,温室 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覆盖的行业范围有限。 因此金融机构受限于信息不对称,获得的碳排放数 据完整性、 准确性以及可比性不足, 信息披露不标准, 量化程度弱,影响与碳减排效益挂钩的政策与产品 落地及其他可持续金融业务开展。 八是意识和能力待提升。 从业人员对于可持续金融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关 注程度有待提升,复合专业知识体系亟待建立,不 仅需要掌握金融知识, 还需要对绿色产业标准、 政策、 发展趋势、减碳路径、融资需求特点等有较为全面 的知识积累。 一是顶层设计不成熟。 我国围绕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已较为全面,出台《关 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行业保险业 绿色金融指引》等政策。然而,可持续金融体系尚 未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十四五”规划》未 指明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另一方面,围绕转型金融 的顶层制度尚未出台,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顶层设 计尚存在缺口。 二是规则标准不统一。 信息披露上, 尚未建立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评估工具以及非财务信息披露和考核标准,强制性 披露制度尚未建立。产品标准上,不同绿色金融工 具标准不同。转型金融的产业认定范围未出台。政 策管理上,绿色金融政策与已出台的产业、财税政 策等协同性不足。地方政府部门间的政策对接、责 权划分也尚不明晰, 不利于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三是地方发展不平衡。 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构建的地方 绿色金融发展指数评估结果, 除绿色金融试验区外, 其他绿色金融表现较好的省份主要为经济发达地区, 而部分省份受经济和金融发展程度、 政策落实情况、 政策时滞等影响,绿色金融政策得分与市场实践情 况差距较大。 四是金融支持不充足。 目前我国可持续金融以绿色主题融资为主。截至 2021 年上半年,中国境内累计发行的可持续债券中 因新冠疫情防控发行债券占其中 47%,绿色债券占 42%,仅约 11% 为其他类型可持续金融债券,转型 金融、其他社会类融资得到的金融支持尚不充分。 在全球金融机构不断提升其资产绿色属性的趋势下, 碳密集行业贡献于长效减排的转型潜力未得到充分 释放,转型金融有待发展。 12 © 2023 毕马威企业咨询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在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四、可持续融资发展趋势:市场氛围渐入佳境,未来发展空间辽阔 实现双碳目标资金缺口巨大。根据世界银行、清华 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红杉中国、中 国人民银行、中金研究院等各方权威机构测算,中 国实现双碳目标需约 153.2 万亿元资金,而当前以 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的绿色融资仅约 23 万亿 元,整体存在 130.2 万亿元的较大资金缺口。另一 探索多种可持续融资手段, 用活可持续挂钩类产品, 探索碳融资产品,丰富可持续融资货架。三是提升 环境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关注高碳行业持续增大的 环境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可能带来的影响, 保障业务行稳致远。 (一)市场发展空间巨大,金融机构需把握业务机遇 巨大资金需求为金融机构带来新的业务机遇。在长 期践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需展开业务 变革,以适应市场资金需求。一是需要加大支持力 度,充分探索转型金融服务,解决包括传统能源结 构转型在内的减碳核心问题。 二是创新产品和服务, 图:各机构测算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所需资金与现存规模对比 方面,多方研究表明,碳达峰后的资金缺口会大于 碳达峰前,如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认为,预计 2030 年 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 2.2 万亿元;2030-2060 年,需每年投入 3.9 万亿元。然而,政府财政资金 仅能覆盖 5%-10% 的需求,急需社会资本提供市场 化活血。因此,市场化融资支持刻不容缓。 (二)政策指引逐步完善,行业发展日趋规范 顶层设计未来将逐渐清晰。十年间,围绕绿色金融 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而转型金融顶层设计尚处于 空白。2016 年,七部委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 系的指导意见》。2022 年,银保监会出台《银行业 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 , 将绿色金融上升至战略高度, 为绿色金融发展制定了更为清晰的指导路径。而在 转型融资方面, 人民银行 2022 年研究工作会议指出, 要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继续深化转型金融 研究,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有效衔接, 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未来覆盖“绿色金 融 + 转型金融” 双核的政策顶层设计将会更加完善。 基于顶层设计, 围绕信息披露、 资产认定、 统计标准、 绩效评价等细项管理政策体系将会更加完善。一是 信息披露统一规范,强制披露是大势所趋。环境信 息披露在我国尚不属于必选项,但沪深两市正在制 定更为详细的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框架。众多地 方试点也正推动金融机构强制披露环境信息。预计 各机构测算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所需资金及中国绿色融资存量规模 单位:人民币万亿元 13 © 2023 毕马威企业咨询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在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未来国内市场 ESG 信息披露规范程度将日趋提升。 二是资产认定进一步标准化,转型金融将划定资产 范围。目前我国绿色金融资产认定标准各异,未来 将有望统一绿色金融资产认定口径。 针对转型金融, 预计将推出认定标准,规范转型金融的发展和引导 扶持范围。三是统计标准日趋统一,分类统计制度 初步建成。2013 年银监会发布的《绿色信贷统计制 度》 和 2018 年央行发布的 《银行贷款专项统计制度》 , 对银行绿色信贷的统计和报送制度进行规范。未来 绿色金融统计标准化程度将有望提升,进一步增强 行业规范管理水平。四是绩效考核评价趋向严格, 覆盖范围逐渐扩大。 2021 年,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银 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扩大了参评银 行范围,纳入城商行,考量绿色信贷和机构绿色金 融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未来绿色金融将在商业银 行考核评价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市场环境日趋健全,专业水准不断提升 各类专业第三方机构兴起,赋能环境效益测算、鉴 证、评估认证等需求。国际市场经过可持续融资的 长期实践,识别出企业“洗绿”“漂绿”风险频发。 因此,第三方专业化机构的作用凸显。在环境效益 测算与评估认证方面,2022 年 9 月,绿色债券标准 委员会公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议注册 名单, 认定了一批专业化评估认证机构。 在鉴证方面, 部分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报告鉴证、绿色债券发 行鉴证等服务。未来第三方专业服务将推动行业高 质量发展,各细分领域的专业性将逐渐加强。 绿色金融科技提升可持续金融管理的可操作性。绿 色金融科技打造标准化绿色金融基础设施,通过分 布式数据库、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支持,加快绿色信 用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通过系统与内外部数据库 对接,自动生成环境效益评估等一系列报告,建立 智能化的绿色资质认证流程,大幅度缩短绿色认证 周期。建设绿色项目库,将人工筛选项目过渡到项 目库智能管理, 提升审批效率的同时, 规避 “泛绿” “洗 绿”等问题。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金融 机构绿色金融管理水平将显著提升。 (四)市场活力显著增强,优质资产和复合人才是发展焦点 绿色融资市场已进入多元发展的时代。绿色融资主 体数量提升,背景多元化。在参与方类型上,非金 融企业通过绿色债券参与绿色融资体系。银行已不 再是市场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人,地方政府、城 投企业、公共事业或能源企业积极发行碳中和债。 在产业投向上, 资金已从传统基建向能源结构转型、 资源保护等赛道转移,布局丰富。 获取优质绿色资产是金融机构发展可持续融资的胜 利之匙。当前双碳领域巨大的资金缺口意味着市场 对绿色板块资产质量信心不足,识别能力较弱。金 融机构需识别优质绿色资产,增强优质绿色客户粘 性,管理环境与气候风险,提升业务质量。唯有持 续推动绿色融资产品及服务创新,才能满足愈发丰 富的融资需求。一方面进一步降低绿色融资门槛, 推出创新担保方式、出台专项补贴政策、设立授信 审批和放款“绿色通道”。另一方面推出创新服务, 围绕碳金融设计产品,降低绿色客户融资门槛,助 力客户进入碳市场。多种手段吸引优质绿色资产是 未来金融机构的发展重点。 环境与金融专业复合人才将是金融机构提升综合竞 争力的核心利器。当前绿色金融人才紧缺,可持续 融资领域涉及环境、低碳等相对专业的知识结构, 壁垒较高,因此绿色金融从业人员需要同时具备环 境科学与金融的专业知识。金融机构需注重此类人 才的培养与选聘,制定绿色金融高端人才培养与引 进政策,构建专营部门,加快专业团队人才建设, 积累发展优势。同时,业界与学术界应向市场积极 输送此类复合人才,支持绿色金融行业向好发展。 14 © 2023 毕马威企业咨询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在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可持续融资特色专题一: 绿色供应链金融 绿色供应链金融是通过供应链的业务重组功能,提 升资金向绿色环保领域流动的效率,优化金融资源 在绿色生产中的分配结构,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 业和金融机构在绿色环保领域投融资方面的协同合 作。 绿色供应链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绿色供应链金融可以降低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 资门槛,缓解它们在供应链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 随着气候金融的发展,采用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的 银行将更有可能获取优质的环境数据,协助科学决 策。同时,绿色金融科技在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的 运营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过程数据将成为风险 管理的重要依据。为绿色供应链金融的稳健发展创 造有利环境,国家及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激励,提 题。 其次, 绿色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共享风险的模式, 实现风险控制在供应链上的延伸,最终形成多方受 益的局面。再者,可以通过将企业绿色转型外部收 益内部化,实现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竞 争优势的提升。 目前,绿色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发展逐步呈现“供 应链金融 + 绿色金融” “绿色供应链 + 供应链金融” 及“绿色供应链 + 绿色金融”三大模式。 升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投融资积极性,加强监 管部门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监督,并强化环境信 息披露机制。此外,金融机构也可借助大数据、区 块链及人工智能等绿色金融科技不断创新以提高企 业投融资效率,最大化发挥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的 公共及收益实效。 图:绿色供应链金融三大模式及能力要求 丰富供应链货架 : 需提供标准化应收类、 预付类、存货类等产品,支持上下游采 购绿色设备、绿色标识产品等 跟踪供应链:金融机构需掌握供应链上 下游的主题特点、 交易特点、 风险点位, 并具备平台化监测能力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绿色融资产品,为 绿色产业与项目融资 供应链金融 融资方案 纳入考量 打造 融资 绿色环境绩效作为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 考量因素,银行可与核心企业合作或自 建考核体系 银行以打造绿色供应链为目的,支持供 应链管理企业融资,创新绿色金融模式 业务 模式 主要 机构 银 行 供应链 金融 绿色 客户 环境 绩效 供应链管 理企业 绿色供应链 银行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 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模式一:“供应链金融 + 绿色金融” 模式二: “绿色供应链 + 供应链金融” 模式三:“绿色供应链 + 绿色金融” 大型零售企业 & 外资银行 融合 初步融合 ------------------------------ 金融服务与绿色供应链的融合程度 ------------------------------ 深度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能力 要求 管理环境绩效:银行需实时准确掌握环 境绩效变化,把控供应链金融风险 与核心企业合作建立评级体系:在制定 清晰的指标标准基础上,接入其对供应 链的绿色评级体系 远期自建评级体系:建立银行主导的环 境绩效及融资考核体系,提升环境绩效 及风险管理主动性 丰富客户资源:金融机构需识别绿色供 应链管理资源丰富的客户,并与该类客 户建立稳定的关系 创新绿色服务:核心企业的绿色融资需 求复合,金融机构需创新绿色金融商业 模式,如能效融资贷款、绿色供应链担 保基金、损失分担机制等 15 © 2023 毕马威企业咨询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在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为毕马威全球性组织中的独立成员所经许可后使用的商标。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洞察白皮书 可持续融资特色专题二: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