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
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区建 设总体规划方案 (第三稿) 2 目录 第 1 部分 总论.4 1.1 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区概况和现状分析.4 1.1.1 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区发展概况.4 1.1.2 社会现状.5 1.1.3 经济现状.6 1.1.4 资源环境现状.6 1.2 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分析7 1.2.1 园区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7 1.2.2 低碳产业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8 1.2.3 低碳产业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分析9 1.2.4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10 1.3 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总体设计.10 1.3.1 指导思想.10 1.3.2 规划原则.11 1.3.3 产业园区布局.12 1.3.4 规划范围.12 1.3.5 规划期限.12 1.3.6 规划依据.13 1.3.7 规划目标与指标.13 第 2 部分 资兴市低碳产业园规划.16 3 2.1 低碳生产功能区规划.16 2.1.1 低碳生产功能区规划思路.16 2.1.2 江北工业园低碳转型规划.16 2.1.3 罗围工业园区低碳转型规划.25 2.1.4 资兴市补偿贸易加工区低碳转型规划28 2.2 低碳孵化区规划.30 2.2.1 规划思路30 2.2.2 低碳产业孵化区规划设计30 2.3 低碳旅游区规划.34 2.3.1 规划思路34 2.3.2 东江湖低碳生态旅游区规划34 2.3.3 程江口低碳旅游规划36 2.3.4 基础与服务设施项目规划.37 2.4 低碳产业园绿色物流规划.39 2.4.1 低碳产业园物流发展战略.39 2.4.2 低碳产业园物流发展模式39 2.5 低碳产业园区低碳金融规划.40 2.5.1 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市场41 2.5.2 充分利用碳交易和碳信用,为低碳产业园建设解决融资问题.41 第 3 部分 保障措施.43 3.1 政策保障.43 3.2 组织保障44 3.3 法律保障.45 4 3.4 经济保障.46 3.5 科技保障.46 3.6 社会保障.47 5 第 1 部分 总论 1.1 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区概况和现状分析 1.1.1 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资兴市寓名“资源丰富、百业兴旺”之地,自古便是湘、粤、赣三省通衢,北眺 长株潭,南望粤港澳;境内山岭逶迤,秀水蜿蜒,林木葱茏,矿产丰富,素有“水乡、 电城、煤都、林海、粮仓、基因库、游乐园”的美誉。同时又是中华寿文化的发祥地, 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独特,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围绕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这一主题,依托自身区位与资源优势,资兴市逐渐形成 了以种植、养殖为主导的农业体系,以矿业、能源、食品、建材、轻工及机械制造为 龙头的工业体系和以生态旅游为重心的服务业体系。1992 年,东江开放开发区获批成 为省级开发区,历经十余年的锤炼,已逐步形成“一园三区”式格局,即包括江北工 业园、罗围食品工业区、以老城区为主的补偿贸易加工区和东江湖休闲旅游购物区在 内的园区布局。 江北工业园位于资兴市区西郊高码乡境内,紧靠东江河,规划用地 6.7 平方公里。 园区东面为森林公园,西面和北面为城市生态林地,南面为鲤鱼江工业区。功能定位 为以科技型化工、机械、冶金等高耗能工业生产、研发和商贸服务于一体的生态工业 区。园区内现有华润电力集团鲤鱼江分公司、华信有色、展泰稀贵金属、杉杉科技、 鑫阁铝业、创兴人造板、华康电子等投资过亿元的新材料、循环经济、加工制造业项 目等大中型企业。 罗围食品工业区位于郴资高等级公路旁,1813 线(X091 线)以南,苏仙区桥口镇 交界处以北南,郴资桂高等级公路(罗围大道)以西,雷溪河畔以东,规划面积 0.7 平 6 方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园区内现有 青岛啤酒、斯美特方便面、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东江鱼集团 3 家食品加工企业。 以老城区为主的补偿贸易加工区,规划面积为 6 平方公里,该基地创建以来,投 资环境日益改善,逐步完成配套兴办小区必备的水、电、路、讯、气等基础技术条件。 东江湖旅游休闲区是以东江湖为轴心,辐射带动境内天鹅山、汤市、回龙山、程 江口等旅游休闲景点。区内有四星级东江明珠大酒店、多家三星级、二星级涉外酒店、 依波茵花园别墅酒店,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东江两岸形成了山水融城、交相辉映的 休闲观光风光带。 此外,资兴市规划在资五路沿线建设低碳工业园,面积 3.3 平方公里(5000 亩) 。 园区旨在倚借资五路交通优势连通市场,引入低碳经济理念规划园区,为战略型新兴 产业、低碳型企业提供发展平台与载体,打造资兴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验区与示范区。 1.1.2 社会现状 资兴市,下辖 17 个乡、10 个镇、一个街道,总人口 36.31 万,国土总面积 2715.75 平方公里。根据市域自然地理空间结构、城镇现状基础和发展条件,建立了以 市区为中心的向外放射发展模式,并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主城镇环和以兴宁镇、州门司 镇、黄草镇为中心的三个次城镇环,构成“三线”窜“四珠”的城镇体系发布局。中 心城市总人口 15.14 万人,一般建制镇有约 0.2 万到 0.4 万的人口规模。 截至 2008 年,资兴市建成区面积已达 19.83 平方公里,通过多年的发展建设, 2008 年自来水供水管道长度达 320 公里,是 2007 年的 2 倍,全年供水 1744 万立方米。 然而公共交通的使用率依然比较低下,以 2007 年,2008 年数据为例,年末实有公共汽 7 车营运车为 59 辆。区域内公路联网程度及与邻县的通达性一般,市内除了在建的资五 高速公路是国道等级之外,目前依然以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等等级较低的公路运 输为主,内河航道 314 公里,运输以民用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为主。另外,资兴 市有 31 所邮政局以及邮政储蓄点 14 个,邮筒 78 个,129 个移动基站等,电信移动业 务总量约 3.5 亿元,由于靠近郴州市区,郴州市区本是京珠、京广客运货运运输的重要 节点,而武广高铁的建成,加强了郴州市的对外交通便利,郴资公路也在改进翻修中, 因而资兴市的交通区位也随着高铁的建成不断升级。 资兴市科学技术创新产出大幅度提升,政府重视科技事业,科技活动经费充足, 有专业技术人员 1.8 万人,2008 年全年专利申请量 48 件,专利授权量 8 件;高新技术 产业健康发展,拥有民营科技企业 19 家,拥有高科技术产品品种数 40 个,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品种数 20 个,2008 年高新技术总产值为 20.23 亿元;资兴市的教育主要为 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无高校;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从日常生活方面看, 资兴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超过 99.3%,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通电、通公路、通自来水、 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有一个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以及 4 个体育场地,卫生医 疗机构 110 个,有 266 个行政村设立了医疗点,社会团体 96 个,2008 年市属所有单位 的离退休人员的保险福利费为 3.031 亿元。 1.1.3 经济现状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8 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051324 万元,比上年 增长 13.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 8.6%,第二产业增长 15.4%,第三产业增长 12.8%,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 13.2:62:24.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20.23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 14.8%。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全年实现增 加值 74.41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 70.8%,比上年提高 2.8 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投 8 资 33.2 亿元,增长 90.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 75.8%。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 年末城市化水平达 60.48%,比上年提高 1 个百分点。 物价基本稳定,得到了合理的控制与监督。通过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在金融危 机的暴风中,资兴市的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积极促进下岗再就业,城镇“零就业” 家庭 实现动态就业援助率 100%。 工业建筑业发展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较快,投资结构逐渐调整,第二产业为 主要投资增长点。消费市场旺盛活跃,招商引资成绩显著,2008 年,全市利用外资 3970 万美元,同比增长 16%。 农林牧渔业发展良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农村非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 总产值比重逐步上升,2008 年达 73.6%。政府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府,加大农业投入 力度,建成农村公路 115 公里,农户兴建沼气池 812 口,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旅游业稳定发展。2008 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 219.99 万人次,同比增长 17%,创旅游综合收入 16.66 亿元。 1.1.4 资源环境现状 资兴市是一个老工业基础,被誉为“煤都” 、 “电城” (现有火电厂、东江水电厂、 煤矸石电厂及 49 个水电站) 、 “林海” ,资源十分丰富。工业结构以煤炭、电力和建材 为主, “二高一资” (即高污染、高排放,资源消耗)的企业还较多。 产业能源消费品种单一,以原煤、电力为主,其他能源所占比重较小。2009 年上 半年,资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为 103.67 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消费量 为 126.93 万吨,即 90.67 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87.46%;电力消费量为 37139.52 万千瓦时,即 45644.47 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4.4%。 9 在环保建设中,2008 年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60.77%。工业废水排放总量 743 万 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422.08 亿标立方,工业粉尘排放量 2.14 万吨。政府企业积极实 行节能减排,2008 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为 35.3%,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 降 28.2%。 1.2 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2.1 园区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 由于资兴市原本的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最初起步走的是粗放型发展路线,对 资源和煤炭能源的依赖性比较大,通过多年的发展,资兴市目前的规模工业形成了以 水泥、火力发电、化工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果,它们在带动资兴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而大量能源的使用制约着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使得资兴 市由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转变成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发 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让资兴市开始探索和寻求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大 原则的新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于资兴市近 3 年(2006-2008)的经济基本指数和能源 使用量和环境指标分析可以看到,资兴市做出的成效和改进发展的空间。 表一:2006-2007 年经济、能源环境基本指数分析 年份 GDP (万元) 第一产业增值 (万元)/增率 (%) 第二产 业增值 (万元) /增率 第三产业增值 (万元)/增率 非农业 产值占 农业比 率 兴建 沼气 池(口) 新建农 村公路 (千米) 工业废水(万 吨)/ 废气(亿标 m3)/ 粉尘排 放量(万吨) 人均可 支配收 入(元) 工业企业能源 消费(吨标准煤) 10 2006 655286 82770/-7.81% 384140 7.6% 188376/12.5% 1051 338 2.01 10765 3117559 2007 829552 107415/8.4% 499715 19.8% 222422/15.7% 70% 568 155.74 610.2 398.8 2.79 12362 3141595 2008 1051324 138275/8.6% 651909 15.4% 261140/12.8% 73.6% 812 115 743 422.08 2.14 13602 2511033 通过数据,全市的工业农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进一步的转变和调整之中,三大产 业的比例日趋合理化,新建了一批能效高又绿色环保的沼气池改善自然环境,然而主 导产业还是能源消耗型为主的工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薄弱,能源供应以煤炭为主, 电力特别是水电以及其他发电模式所占比重很小,工业废水、废气和粉尘的绝对数字 相对较大,现行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节能的空间有限等,都成 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前进中的阻力。近年来,全市能源生产和消费持续增长,结构 有所优化。但是能源产业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相比,仍 存在着需求缺口大、优质洁净能源少和环境污染比较突出等问题。因此,实现能源资 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开发优质能源品种,从而实现经济、 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资兴市能源发展中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1.2.2 低碳产业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低碳产业园区是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建立的,强调经济、环境 与社会功能的共生发展。 11 通过对资兴市社会经济以及能源方面的基本状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资兴市资源和 环境的承载力与产业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矛盾,其综合利用率较低,能源结构单一, 资源的使用也有着一定浪费和不足,废气、废渣、废水等污染物排放总量相对较高, 工业园区内空气质量差。建设低碳产业园区,将加强企业采取的资源使用减量化、资 源再循环与回收利用、废物的再资源化等措施能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通 过地理毗邻的企业集群发展,相互利用废弃物,使物质与能源再资源化,可达到合理 利用资源的目的。所以, 建设低碳产业园区是资兴市合理利用资源,并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的现实选择。且大部分工业园内的企业并不是有机的集聚,而是杂合集中在一起, 不能形成工业链和工业代谢关系,集聚经济效益差, 低碳产业园区着力于从企业的共 生关系组建和布局企业,形成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产生较好的生态、经济与 社会效益,从而改造现有的工业区、增加集聚经济效应。 面对资兴市能源使用率制约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现状,建设低碳 产业园区,运用低碳理念,可以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成本领先优势、溢价优势,创造新 的经济增长点。低碳产业园区强调通过提高材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再生利用废物而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的机会,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能使园区企业生产出 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另外,一些基础性服务可以在园区企业之间实现共享,使园 区企业通过合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参与其中的企业所获得的这些经济效益还会增 加工业园物业资产的价值,为园区管理部门带来新的收益。园区内的企业是通过生态 链而相互联系的,其产品和生产过程都以生态和环保为原则,所以,可以以其独特的 地位而获得溢价报酬。因而,兴建低碳产业园区可以明显增加市场竞争力。 除了经济效益外,低碳产业园区建设还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园区企 业可通过更为创新的清洁生产方法,减少许多污染源和废物源,并降低对自然资源的 需求和消耗。通过经济效益提高来吸引效益更好的企业加入,并为新企业和本地企业 12 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场所,从而成为社区经济发展的基地。同时,由于更多企业的 加入,也会为社区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该地区的企业可在园区新企业中寻求更多 的服务客户和买家,从而增加更多收益。而逐步改善园区内部的空气、土地和水的质 量,显著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从总体上形成更具吸引力的园区。 1.2.3 低碳产业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分析 原有的自然资源基础好。资兴林业资源、水资源、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煤炭储 量大,具有较好的生态农业资源。全市 300 万亩山、30 万亩水面、30 万亩耕 地,森林覆盖率达 70%,活立木蓄积量 1045 万立方米,年产商品材 15 万立 方米,年产鲜鱼 1.68 万吨,年产粮食 18 万吨;烟波浩淼的东江湖蓄水量 81.2 亿立方米,人称“湘南洞庭” ,水火电装机容量 90 万千瓦,煤炭储量 3 亿多吨, 年产原煤 300 多万吨、水泥 120 万吨。资兴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多金属矿 藏与非金属矿藏 20 余种。煤炭储量和质量最著,已探明的达 3 亿多吨,年产 煤炭 300 万吨。 能源结构相对优。资兴电力资源充足。其中水电发达量占全市发电量的 60%以 上。 相对技术优势。资兴的传统工业企业中有一批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相对技术优 势的企业,比如金磊水泥的工业废渣再利用、余热发电技术,煤矸石发电厂的 劣质煤发电、烟气脱硫、煤气发电技术,晶鑫冶金的复合金属提炼等。部分企 业的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政策支持。资兴是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改造试点城市,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城 和省内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称号,除政策支持外还可以获得国家和省级财政转移 支付支持。 13 2010 年初,湖南省出台了几项促进中小型企业贷款政策,加强村镇银行的建设 和农村农业融资。可以利用机会,承接与开展低碳金融项目,改善中小企业融 资难的现状,促进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 科学发展观念强。当地各级政府领导及居民对资兴的环境意识强烈,重视低碳 经济发展,并在低碳经济产业园区规划方面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目前国内以低碳为主题的工业园区不多,而且现有的几个类型与资兴都不相同。 资兴以资源枯竭型城市为背景的低碳经济产业园区规划研究将具有示范效应。 资兴市“两高一资”的传统工业企业众多,节能减排潜力大,再加上资兴丰富 的林业资源(发展碳汇)优势,资兴可以积极的运作获得国际 CDM 项目,出 售自己的减排指标,获得国际节能减排的资金和技术帮助。 2009 年 11 月 26 日确定的减排计划中承诺,2020 年,实现碳排放减排 40%-45%, 并把其作为一项长期标准实行。因而将把低碳经济作为发展重点,这样低碳产 业园在发展上必将获得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和税收上的优惠措施。 1.2.4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经济总体规模小。资兴市属于县域经济,经济总体规模小,工业发展潜力相对 小,难以形成产业链以及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 列入规划的低碳工业园区的发展空间载体不足。除了原有的工业园区,资兴工 业开发区面积仅为 8 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可利用的土地不多, 且土地再开发的难度大。 能源资源束缚日趋明显,快速成为发展瓶颈。资兴传统工业多以资源的初级加 工为主,产品的附加值不高。虽然资兴近年来引进了一些高科技企业,但部分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然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比如杉杉锂电池的负极生产项目 14 就是这样的例子。目前资兴工业企业的发展暂时难以摆脱资源能源的依赖。 低碳经济相关体制机制尚未不完善。目前,低碳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国家、湖南省及郴州市都没有相关政策、资金及项目予以配套支持。缺少政策、 资金及项目支持,将不利于企业在节能降碳领域进行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 方面的积极性。 技术因素。低碳产业园区要求企业对落后的生产技术进行绿色改造,并要求积 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技术。但由于资兴市目前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 平相对落后,且缺乏绿色技术研发平台,技术因素对于低碳产业园区的发展将 起到一定制约作用。 1.3 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总体设计 1.3.1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以低碳经济、循环经 济、产业生态学等相关知识为理论支撑,以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转变发展方 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核心,以重塑资源禀赋支撑力和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为 重点,以绿色技改、弃旧引新为手段,以县域经济“提档进位,科学跨越”为战略目 标,总体布局,因地制宜,长远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使低碳产业园区的规划 和建设具有前瞻性、适应性和超前性,努力打造花园式、生态型、低碳化的现代产业 园区,为全国低碳产业园区建设积累经验,为“两型”社会建设树立典范。 1.3.2 规划原则 资兴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仍没有一个较为成熟的低碳产业 园区发展模式可供借鉴,一切都必须在建设发展中创造和架构。为此,资兴市需要不 15 断创新,总结经验,探索出符合资兴市情的产业发展思路。总体而言,资兴市低碳产 业园建设应本着生态服务、服务生态、增汇减源、项目拉动、协同进化、三方联动的 原则来展开。 1)生态服务原则。立足资兴本土资源,利用依山傍水、林丰物茂的生态禀赋,巩 固和强化能源和建材基地优势,打造生态旅游景观,开发生态特色产品,让资兴的优 良生态环境为产业升级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两型”社会建设服务。 2)服务生态原则。低碳产业园区应与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为保护生态服务。在 园区内全面推广和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提高能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 在新园区建设中,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容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园区局地景观和水文背 景、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与破坏。 3)增汇减源原则。即以增加碳汇(温室气体吸收) ,减少碳源(温室气体排放) 为标准,科学布局园区设施,合理规划产业结构。限制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 展,在原有的产业中开展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实现生产过程节能减排,促进能源结 构的改善,同时积极引入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兴产业,使区域产业结构向低能耗、低 污染、低排放的方向发展。 4)项目拉动原则。资兴要着力策划与打造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全局意义、地域特 色的重大产业项目,力争进入国家、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产业振兴规划中。 要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打开市场融资、多元投入的通道,实现项目资本化运作的 市场化经营。要加大项目策划、争取、监管力度,重点突出企业、产业、园区、集群 四个领域。集中力量抓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以重大产业项目拉动资兴市经济、社会发 展。 5)协同进化原则。资兴市东江开放开发区是综合类产业园区,实现产业同步升级、 协调优化是资兴市产业园区建设的重点与难点。紧紧围绕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主题, 16 在资兴市各企业、产业间建立起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流通、传 递与共享的共生体系,通过互相作用、互相补偿、互相驱动,促进园区内企业升级优 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6)三方联动原则。资兴市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低碳产业园区建设。资兴市 政府机关研究、争取和制定若干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引导企业、产业、园区和 集群向低碳生产方式转变;企业积极配合和响应政府号召,顺应低碳经济发展潮流, 在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上由被动整改转变为主动争优,并努力寻找低碳经济增长突破 口;社会广泛认可和支持建设低碳产业园区,并广泛吸收社会智力资源为园区建设和 发展添砖加瓦。 1.3.3 产业园区布局 在现有产业园区布局基础上,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构建包含“一园、三区、三体系”的低碳产业园。 一园,即资兴市低碳产业园,以低碳产业园统筹规划低碳经济产业园和东江湖休 闲旅游区,形成承接长株潭经济圈和粤港澳经济圈的关键点和联动轴。 三区,即构造低碳生产功能区、低碳产业孵化区及低碳旅游区。低碳生产功能区 主要包括资兴市现有较成熟的产业园区,即资兴市经济开发区老城区补偿贸易加工区、 罗围食品工业园、江北工业园。该功能区应以传统产业生产工艺的低碳化改造、能源 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为发展重点,实现低碳化生产和生产低碳消费品的功能。低 碳产业孵化区主要包括新规划的产业园区,该功能区则以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重点,尤其是孵化培育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低碳产业,形成低 碳产业的集群区、孵化区和核心示范区。低碳旅游区是以东江湖旅游休闲区为核心打 造旅游休闲区,该功能区应以打造生态旅游品牌为核心,科学开发旅游资源,将低碳 17 理念和技术融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东江湖区形成生态文明新景观。 三体系,即低碳消费体系、低碳流通体系和低碳分配体系。构建低碳消费体系, 主要是引导生产消费由高碳向“新领域消费”转移,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 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推动产业经济转型,形成生产力发展新 趋势。构建低碳流通体系,主要是发展低碳物流体系和低碳交通体系,完善物流基础 设施平台、公用信息平台,推进物流业现代化、信息化进程,合理布局物流基地;以 市域交通为基础、园区交通为重点,合理布局交通网络,推广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 打造低碳交通体系。低碳分配体系则以碳补偿机制为核心,在碳源和碳汇之间建立补 偿机制。 1.3.4 规划范围 资兴市东江开放开发区江北工业园、补偿贸易加工区、罗围食品工业区、东江湖 休闲旅游区和低碳经济工业园。 1.3.5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近期为 2010 年~2012 年,中期为 2012 年~2015 年,远期为 2015 年 ~2020 年。本规划的重点是近期将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建成省级示范园区。 1.3.6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全国人大,2008.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全国人大,20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全国人大,2007.1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全国人大,2002.6 1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 》 ,全国人大,2009.12 6、 《关于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通知》 ,环保部,2009.12 7、 《关于贯彻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 环保部,2009.9 8、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 ,国务院,2006.2 9、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 ,湖南省委、 省政府,2009.9 10、湖南省有色金属、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军民融合等相关产业振兴实施规 划 11、 《湖南省“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湖南省委、省政府,2008.4 12、 《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郴州市政府,2006.6 13、 《资兴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实施方案》 , 资兴市政府 14、 《资兴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资兴市政府 15、 《资兴市主体功能区试划文本》 ,资兴市政府 16、 《2008 年资兴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规划》 ,资兴市政府, 17、 《资兴市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表》 ,资兴市政府 18、 《资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 ,资兴市政府 1.3.7 规划目标与指标 1) 总体规划目标及阶段目标 为进一步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履行我国大幅降低碳排放的国际承诺,遵循可 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把握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整合现有 19 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广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释放资兴 市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潜力,加快产业环境质量提升步伐,促进资兴市经济大发展。到 2012 年资兴市要在湖南省内率先建成低碳产业园。到 2015 年,园区基本实现生产低碳 化、消费低碳化、流通低碳化及分配低碳化,低碳产业形成规模,低碳经济效益明显, 争取成为全国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到 2020 年,资兴市完成国家部署单位 GDP 碳减排 任务,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局面,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依靠产业低碳 经济发展基础,带动城市低碳化建设,将资兴市建成具有现代生态文明的低碳经济示 范区。 近期目标:2010 年-2012 年,为建设低碳产业园阶段。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调整优化 产能结构,对传统产业进行低碳化改造,合理布局低碳产业,科学规划低碳产业园区, 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低碳产业项目优先起步、典型示范产业项目初见成效,初步 形成“一园、三区、三体系”的产业布局,即在低碳产业园内建设三大功能区:低碳 生产区、低碳产业孵化区和低碳旅游休闲区,构建低碳消费体系、低碳流通体系、低 碳分配体系等。 中期目标:2012 年-2015 年,为建设国家级低碳产业示范园阶段。本阶段主要任 务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使低碳产业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和巩固,上中下游 产业链条较为完善,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高回报的产业环节不断加 强,并争取国家支持,建立国家级低碳产业示范园。 远期目标:2015 年-2020 年,为资兴市低碳经济深化发展阶段。本阶段主要任务 是低碳产业园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相继完成,实现单位 GDP 碳强度比 2005 年降低 45%的 目标,在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带动下,资兴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形成具有 特色的产业化、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资兴市向低碳城市迈进。 2) 指标体系 20 本规划充分遵循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与资兴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的原则, 并与“两型”社会相关指标进行衔接,使之更具操作性与协调性。本指标体系综合按 照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三大类,将低碳产业园区指标确定为 12 项(见 附录 1) 本指标体系以 2005 年为基准年,将指标分为 2012 年(近期目标) 、2015 年(中期 目标) 、2020 年(远期目标) 。 21 第 2 部分 资兴市低碳产业园规划 2.1 低碳生产功能区规划 2.1.1 低碳生产功能区规划思路 低碳生产功能区包括资兴市现有的江北工业园、罗围工业园及以老城区为主的补 偿贸易加工区,该功能区的规划思路包括四个层面:经济生产、绿色供应链、协同进 化网络、低碳产业区。 经济生产是在微观层面上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以大力推行经济生产,从生产的源 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废物最小化、无害化、资源化, 它是以单个企业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微观循环作为主体的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是资源消耗和产品形成的地方。绿色供应链是指在 整 个 供 应 链 上 下 游 企 业 中 综 合 考 虑 环 境 影 响 和 资 源 效 率 , 其 目 的 是 使 得 产 品 从 物 料 获 取 、 加 工 、 包 装 、 仓 储 、 运 输 、 使 用 到 报 废 处 理 的 整 个 过 程 中 ,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 负 作 用 ) 最 小 , 资 源 效 率 最 高 。 协 同进化网络是基于运动视角的共生经济,它的实现途径是促进工业生态群落产生,其 方式是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产品互为利用的产业协同进化组合, 实现园区的物质、能量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量最小化,最终促进整个共生网络上 的企业共同发展。低碳型产业区是指在该层面实现区域终端产品或废弃物的物资、能 量与信息的循环,节约自然资源,遏制废弃物的泛滥,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实现 社会范围内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最终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22 2.1.2 江北工业园低碳转型规划 2.1.2.1 总体发展战略 资兴市江北工业园区低碳转型的总体目标是:以低碳经济理论为指导,以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契机,以资兴市经济转型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依托,以 创建“低碳产业园”为载体,基于资兴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以能源、冶炼、 制造、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为主体,以协同进化为特征的低碳产业园区;努力培育接 替产业,从企业、企业群和社会三个层面,完善现有的供应链体系和静脉产业,尽可 能高效地利用物质、能量和水资源,实现区域内环境排放最小化。通过 10 年左右的建 设,将园区建设成为以协同进化、循环共生为特征的新型工业生产基地和特色鲜明、 有较强辐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型产业基地。 2.1.2.2 规划思路 循环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路径,在江北工业园区实现低碳转型将以大力发 展循环经济作为主要思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行业间纵向闭合、横向耦合。低碳产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 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为了减少废物,园区模拟自然系统,建立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产业系统和废物联网,制造业、服务业等具有不同性 质的企业单位之间通过物质流、货币流和信息流相互耦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链,各取 所需,互惠互利,最终使整个工业园区成为一个低投入、低排放、高产出的闭合系统。 低碳产业园区包括自然、工业和社会的复合体,它的目标是从原料、中间产物、 废物到产品的闭路物质循环,园区内的企业通过交换和协作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资 23 源、能源、投资的最佳利用和园区内整体发展的集合效益,而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最 佳效益。换句话说,低碳工业园区具有区域经济的放大效应,即可以实现该企业群落 比每个公司优化个体表现就会实现的个体效益之和还要大得多的群体效益。 低碳工业园将具有柔性结构特征。园区内各企业之间由于副产物和废物进行交换, 能量和废水实现梯级利用,大量基础设施共享,并且有完善的信息交换系统,从而使 其具备了传统工业园区所不曾有的柔性结构,园区企业相互依存,可持续发展性强, 有着较强的经济冲击抵抗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对于江北工业园这种有一定基础的工业园,应该根据园区内经济发展和产业机构, 首先在各主要门类的行业和污染严重的传统行业内展开。规划如图 1 所示: 在江北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中,能源行业在园区占重要地位,建材、矿业、机械等 制造业是支柱产业。资兴市有其自身产业结构上的优势,资兴的区域化集聚和企业规 模化特征正在显现,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形成核心的资源与核心的产业,并且围 绕这些资源与产业打造协同共生网络和经济生产体系。充分挖掘各类别产业或企业间 的产业关联度或潜在的关联度,使之能够形成物质流或能量流的传递流动关系。其中 作为体系中核心的资源要具有稳定性,且要有发展前景。政府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 用,对于有前景的“绿色制造企业” ,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引导、吸引其入园,同 时帮助企业做好多方面企业间的协调和组合工作。 24 图 1 江北工业园低碳转型规划思路图 在江北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中,能源行业在园区占重要地位,建材、矿业、机械等 制造业是支柱产业。资兴市有其自身产业结构上的优势,资兴的区域化集聚和企业规 模化特征正在显现,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形成核心的资源与核心的产业,并且围 绕这些资源与产业打造协同共生网络和经济生产体系。充分挖掘各类别产业或企业间 的产业关联度或潜在的关联度,使之能够形成物质流或能量流的传递流动关系。其中 25 作为体系中核心的资源要具有稳定性,且要有发展前景。政府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 用,对于有前景的“绿色制造企业” ,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引导、吸引其入园,同 时帮助企业做好多方面企业间的协调和组合工作。 2.1.2.3 江北产业园区能源产业低碳转型的规划 江北工业园区能源产业主要是火电产业,以湖 南 华 润 电 力 鲤 鱼 江 有 限 公 司 为 代 表 企 业 。 在 该 园 区 的 规 划 中 , 以华 润 电 力 鲤 鱼 江 有 限 公 司 为 核心,利用其电、水、热 和物质副产品与其他企业联合形成协同进化网络,使园区内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物 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水平。 (1)华润鲤鱼江有限公司构筑协同进化网络的基本因素 a、华润鲤鱼江有限公司以资兴丰富的煤资源为依托,周围矿产钨、硅石、石灰石 储量也非常丰富,以其为核心企业,构态低碳的协同进化网络,可发挥其区位优势、 形成整体优势。 b、华润鲤鱼江有限公司不仅可以提供电能、热能,而且“废物”多,可以充当整 个网络的核心企业,火电厂可以形成的物资流动低碳产业链(如图 2 所示): 建材厂 粉煤灰、渣 筑路、填埋 煤 华润鲤鱼江有限公司 SO2 石灰石法处理 生产高级石膏 NOx HNO3 26 图 2 火电厂物资流动低碳产业链 c、 按照能量梯级来构造节能减排产业链。鲤鱼江火电厂可按不同的目的建立高 质高用( 发电)、中质中用( 供汽或制冷) 、低质低用( 供暖和热水 )的梯级总能利用系统, 具体有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热电煤气三联产。采用热电联产时能量流如图 3 所 示: 电 煤 工 业 使 用 ( 高 品 位 ) 热 居 民 区 使 用 ( 低 品 位 ) 图 3 热电联产时能量流 d、 火电厂与区域内企业交易规模大,次数多,交易频繁性强,有利于形成低碳 产业园中企业协同进化的关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