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W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有限公司 湖南衡南县洪山镇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 (一期: 20MWp) 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建设单位: ****************** 有限公司 日期:二 0 一五年十一月 目 录 1.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湖南衡南县洪山镇 20MWp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 1.1.2 项目建设单位 ****************** 有限公司 1.1.4 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扬名村,地理坐标为北纬 N26.82°东经 E112.91°。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地处南岳 衡山之 南 。 1.1.5 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一期总装机容量为 20MWp,全部采用 260W多晶硅太阳能组件,场址 范围内总面积为 800 亩, 其中光伏阵列区占地面积为 790 亩, 管理区占地面积为 10 亩。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表 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值 1 所需电池板数量 块 7.92 万 2 标准直流输出功率 kWp 19800 3 电池板面积 m2 128848.9 4 年理论有效发电利用小时数 h 1234.0 5 年理论发电量 kWh 2443.3 万 1.1.6 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期为 10 个月。 1.1.7 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 17630.29 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 1460 万元,设备购置与 安装工程费用 14230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377.55 万元,基本预备费 838.95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12.29 万元。 1.1.8 资金来源 本项目共需资金 17630.29 万元,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1.1.9 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该项目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发电上网收入,该项目平均每年发电量 1714 万 kWh, 电站额定寿命为 25 年。 前 10 年平均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为 2077.07 万元, 除去项目每年所需的各种费用外, 9-10 年可收回投资。 可以看出项目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2、环境效益 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既不直接消耗资源,同时又不释放污染物、废 料,也不产生温室气体破坏大气环境,也不会有废渣的堆放、废水排放等问题, 有利于保护周围环境,是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与其它传统火力发电方式相比。 本项目,年平均上网电量约 1714 万 kWh,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减 轻排放温室效应性气体二氧化碳 (CO2) 17091.92 吨;每年减少排放大气污染气体 SO2约 514.3 吨、粉尘约 4662.99 吨;每年节省燃煤 6000.17 吨,整个 25 年经济 运行寿命期间将节煤 150004.297 吨。此外还可节约用水,减少相应的废水和温 排水等对水环境的污染。由此可见,光伏发电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3、社会效益 光伏电站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电, 开发利用太阳能可节约大量化石 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早开发早受益。虽然目前光伏电站的投资偏高, 但建成后不需消耗燃料, 比常规 能源电厂在运行、维护和燃料等方面的投资成本要低,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概况 1.2.1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3 年修正本)》; (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 4)《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005 年 2 月 28 日第十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 6)《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 2006〕 13 号) ( 7) 《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 (发改价格〔 2006〕 7 号) ( 8)《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建设有关要 求的通知》(发改办能源〔 2007〕 2898 号) ( 9)太阳能光伏电站有关设计规范 标准号 标准名称 GB/T 19939-2005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GB/Z 19964-2012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 20046-2006 光伏( PV )系统电网接口特性 GB/T 2297-1989 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 Q/GDW617-2011 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GB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DL/T 5222-2005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 10)《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 1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国发 〔 2013〕 30 号) ; ( 12)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及法规; ( 13)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项目的基本资料; ( 14)建设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1.2.2 编制范围 ( 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 2)光伏发电的意义及前景; ( 3)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 4)项目规划方案; ( 5)节能分析; ( 6)环境影响评价; ( 7)劳动安全卫生与消费 ( 8)项目建设管理; ( 9)项目实施进度; ( 10)项目组织机构设置 ( 11)项目招标方案; ( 1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13)社会评价; ( 14)结论及建议。 1.3 项目简要结论 通过对湖南衡南县洪山镇 20MWp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 对太阳能资源进行了分析,经过论证、比较, 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单元选择和光伏 电站主接线方案等进行了优化,并从施工角度推荐了使工程早见成效的施工方 法。经过工程投资概算和财务分析,测算并评价了该工程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 研究结果表明: 兴建本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本项目的提出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 “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项目选址合 适,建设条件好,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适宜,采用的规划方 式合理、 节能环保、 对自然环境无不良影响, 项目的建设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基于项目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建议国家及 地方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项目早日建成并发挥效益,造福于社会。 2.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 光伏项目背景 光伏发电, 其基本原理就是“光伏效应”。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 它的能量 可以被金属中某个电子全部吸收, 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 能克服金属内部引力 做功,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 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 硅原子有 4 个电子, 如果在纯硅 中掺入有 5 个电子的原子如磷原子, 就成为 N型半导体; 若在纯硅中掺入有 3 个 电子的原子如硼原子,形成 P型半导体。当 P型和 N型结合在一起时, 接触面就 会形成电势差,成为太阳能电池。当太阳光照射到 P- N结后,空穴由 N极区往 P 极区移动,电子由 P 极区向 N极区移动,形成电流。 多晶硅经过铸锭、破锭、切片等程序后,制作成待加工的硅片。在硅片上掺 杂和扩散微量的硼、磷等,就形成 P- N结。然后采用丝网印刷,将精配好的银 浆印在硅片上做成栅线,经过烧结, 同时制成背电极, 并在有栅线的面涂一层防 反射涂层,电池片就至此制成。 电池片排列组合成电池组件, 就组成了大的电路 板。一般在组件四周包铝框,正面覆盖玻璃,反面安装电极。有了电池组件和其 他辅助设备,就可以组成发电系统。为了将直流电转化交流电, 需要安装电流转 换器。发电后可用蓄电池存储,也可输入公共电网。发电系统成本中,电池组件 约占 50%,电流转换器、安装费、其他辅助部件以及其他费用占另外 50%。 20 世纪 70 年代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全球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 益突出, 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 同时全 球约有 20 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 生能源, 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这 之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 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 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太 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 80 万千瓦时, 假如把地球表面 0.1%的太阳能转 为电能,转变率 5%,每年发电量可达 5.6 × 1012 千瓦小时,相当于世界上能耗 的 40 倍。正是由于太阳能的这些独特优势, 20 世纪 80 年代后,太阳能电池的 种类不断增多、应用范围日益广阔、市场规模也逐步扩大。 20 世纪 90 年代后,光伏发电快速发展,到 2006 年,世界上已经建成了 10 多座兆瓦级光伏发电系统, 6 个兆瓦级的联网光伏电站。美国是最早制定光伏发 电的发展规划的国家。 1997 年又提出“百万屋顶”计划。日本 1992 年启动了新 阳光计划,到 2003 年日本光伏组件生产占世界的 50%,世界前 10 大厂商有 4 家 在日本。 而德国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 大大推动了光伏市场 和产业发展, 使德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光伏发电发展最快的国家。 瑞士、 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等国,也纷纷制定光伏发展计划,并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 和加速工业化进程。 世界光伏组件在 1990 年—— 2005 年年平均增长率约 15%。 20 世纪 90 年代 后期,发展更加迅速, 1999 年光伏组件生产达到 200 兆瓦。商品化电池效率从 10%~ 13%提高到 13%~ 15%,生产规模从 1~ 5 兆瓦 / 年发展到 5~ 25 兆瓦 / 年,并 正在向 50 兆瓦甚至 100 兆瓦扩大。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降到 3 美元 / 瓦以下。 2006 年的光伏行业调查表明,到 2010 年,光伏产业的年发展速度将保持在 30%以上。 年销售额将从 2004 年的 70 亿美金增加到 2010 年的 300 亿美金。 许多 老牌的光伏制造公司也从原来的亏本转为盈利。 2011 年,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为 27.5GW,较上年的 18.1GW相比, 涨幅 高达 52%,全球累计安装量超过 67GW。全球近 28GW的总装机量中,有将近 20GW 的系统安装于欧洲, 但增速相对放缓, 其中意大利和德国市场占全球装机增长量 的 55%,分别为 7.6GW和 7.5GW。 2011 年以中日印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光伏产业市 场需求同比增长 129%,其装机量分别为 2.2GW, 1.1GW和 350MW。此外,在日趋 成熟的北美市场,新增安装量约 2.1GW,增幅高达 84%。 其中中国是全球光伏发电安装量增长最快的国家, 2011 年的光伏发电安装 量比 2010 年增长了约 5 倍, 2011 年电池产量达到 20GW,约占全球的 65%。截至 2011 年底,中国共有电池企业约 115 家,总产能为 36.5GW左右。其中产能 1GW 以上的企业共 14 家,占总产能的 53%;在 100MW和 1GW之间的企业共 63 家,占 总产能的 43%; 剩余的 38 家产能皆在 100MW以内,仅占全国总产能的 4%。 规模、 技术、 成本的差异化竞争格局逐渐明晰。 国内前十家组件生产商的出货量占到电 池总产量的 60%。 无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国来看, 常规能源都是很有限的, 中国的一次能源储量 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世界总储量的 10%。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相对的广泛性、确 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 资源的充足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 在长期的能源战 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却具有高污染、高能耗的特点, 在现有的条件下, 生产国内自己使用的电池板还说的过去, 不过大量出口等于污 染中国,造福世界了,据统计,生产一块 1m× 1.5m 的太阳能板必须燃烧超过 40 公斤煤, 但即使中国最没有效率的火力发电厂也能够用这些煤生产 130 千瓦时的 电——这足够让 2.2 瓦的发光二极管 ( LED) 灯泡按照每天工作 12 小时计算发光 30 年。而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的设计寿命只有 25 年。 在今后的十几年中, 中国光伏发电的市场将会由独立发电系统转向并网发电 系统,包括沙漠电站和城市屋顶发电系统。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潜力巨大, 配合积极稳定的政策扶持,到 2030 年光伏装机容量将达 1 亿千瓦,年发电量可 达 1300 亿千瓦时, 相当于少建 30 多个大型煤电厂。 国家未来三年将投资 200 亿 补贴光伏业,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并吸引了更多的 战略投资者融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为湖南衡南县洪山镇 20MWp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项目, 符合 《产 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3 年修正本)》中“鼓励类”,第五项“新能源”, 第 1 条 “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 控制系统开发制造”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2.2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摘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促进生态文明建 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和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 1)充分认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光伏电池制造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占有 率位居世界前列,光伏电池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多晶硅冶炼技术日趋成熟,形 成了包括硅材料及硅片、 光伏电池及组件、 逆变器及控制设备的完整制造产业体系。 光伏发电国内应用市场逐步扩大,发电成本显著降低,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当前, 在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增速减缓、产品出口阻力增大、光伏产业发展不 协调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光伏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同时, 我国光伏产业存在 产能严重过剩、 市场无序竞争, 产品市场过度依赖外需、 国内应用市场开发不足,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装备和材料发展缓慢,财政资金支持需要加强、 补 贴机制有待完善,行业管理比较薄弱、 应用市场环境亟待改善等突出问题, 光伏 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光伏产业是全球能源科技和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 阳产业, 也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光伏产业当前遇到 的问题和困难,既是对产业发展的挑战, 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 特别是 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要坚定信心, 抓住机 遇,开拓创新,毫不动摇地推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2)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创新体制机制, 完善支持政策, 通过市场机制激发国内市场有效需 求,努力巩固国际市场;健全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秩序,着力推进产业重组 和转型升级; 完善市场机制, 加快技术进步, 着力提高光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为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作出贡献。 基本原则。 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在扩大光伏发电应用的同时,控制光伏制造总产能,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统筹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产业供需平衡、上下游协 调等因素,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市场为主,重点扶持。发挥市场机制在推动光伏产业结构调整、优胜劣汰、 优化布局以及开发利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对不同光伏企业实行区别对待, 重点 支持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优势企业发展,淘汰劣质企业。 协调配合, 形成合力。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合和行业自律,支持地方创新发展 方式,调动地方、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光伏产业发展。 发展目标。 把扩大国内市场、 提高技术水平、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促进光伏产业持续 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基本立足点, 建立适应国内市场的光伏产品生产、 销售和 服务体系,形成有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和市场环境。 2013— 2015 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 1000 万千瓦左右,到 2015 年总装 机容量达到 3500 万千瓦以上。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淘汰产品质量差、技术落后 的生产企业, 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加快技 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提高多晶硅等原材料自给能力和光伏电池制造技术水平, 显 著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提高光伏产业竞争力。 保持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合理份 额,对外贸易和投融资合作取得新进展。 ( 3)积极开拓光伏应用市场 大力开拓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 鼓励各类电力用户按照“自发自用,余量上 网,电网调节” 的方式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优先支持在用电价格较高的工 商业企业、工业园区建设规模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支持在学校、医院、党 政机关、 事业单位、 居民社区建筑和构筑物等推广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在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太阳能, 结合建筑节能加强光伏发电应用, 推进光伏 建筑一体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支持光伏发电应用。依托新能源示范城市、 绿 色能源示范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扩大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 建设 100 个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 1000 个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小镇 及示范村。 开展适合分布式光伏发电运行特点和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智能微电网 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探索相应的电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形成适应分布式光 伏发电发展的建设、 运行和消费新体系。 支持偏远地区及海岛利用光伏发电解决 无电和缺电问题。鼓励在城市路灯照明、 城市景观以及通讯基站、 交通信号灯等 领域推广分布式光伏电源。 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 积极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 际贸易秩序。加强对话协商,推动全球产业合作,规范光伏产品进出口秩序。鼓 励光伏企业创新国际贸易方式,优化制造产地分布,在境外开展投资生产合作。 鼓励企业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集聚全球创新资源,促进光伏企业 国际化发展。 ( 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抑制光伏产能盲目扩张。 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 光伏电池及 组件项目。 光伏制造企业应拥有先进技术和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 新上光伏制造 项目应满足单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 20%、多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 于 18%、薄膜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 12%,多晶硅生产综合电耗不高于 100 千 瓦时 / 千克。 加快淘汰能耗高、物料循环利用不完善、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产能, 在电力净输入地区严格控制建设多晶硅项目。 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加强 政策引导和推动, 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长效机制, 加快关停淘汰落后光伏产能。 重点支持技术水平高、 市场竞争力强的多晶硅和光伏电池制造企业发展, 培育形 成一批综合能耗低、 物料消耗少、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晶硅制造企业和技术研发 能力强、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的光伏电池制造企业。 引导多晶硅产能向 中西部能源资源优势地区聚集,鼓励多晶硅制造企业与先进化工企业合作或重 组,降低综合电耗、提高副产品综合利用率。 加快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 通过实施新能源集成应用工程, 支持高效率晶硅 电池及新型薄膜电池、电子级多晶硅、四氯化硅闭环循环装置、高端切割机、全 自动丝网印刷机、平板式镀膜工艺、 高纯度关键材料等的研发和产业化。 提高光 伏逆变器、跟踪系统、功率预测、集中监控以及智能电网等技术和装备水平,提 高光伏发电的系统集成技术能力。支持企业开发硅材料生产新工艺和光伏新产 品、 新技术,支持骨干企业建设光伏发电工程技术研发和试验平台。支持高等院 校和企业培养光伏产业相关专业人才。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鼓励企业加强国际研发合作,开展光伏产业前沿、共性 技术联合研发。 鼓励有条件的国内光伏企业和基地与国外研究机构、 产业集群建 立战略合作关系。 支持有关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重 点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 积极参与光伏行业国际 标准制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体系海外推广,推动检测认证国际互认。 ( 5)规范产业发展秩序 加强规划和产业政策指导。 根据光伏产业发展需要, 编制实施光伏产业发展 规划。 各地区可根据国家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和本地区发展需要, 编制实施本地区 相关规划及实施方案。加强全国规划与地方规划、制造产业与发电应用、 光伏发 电与配套电网建设的衔接和协调。 加强光伏发电规划和年度实施指导。 完善光伏 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制度,促进光伏发电有序发展。 推进标准化体系和检测认证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光伏材料、电池及组件、系 统及部件等标准体系, 完善光伏发电系统及相关电网技术标准体系。 制定完善适 合不同气候区及建筑类型的建筑光伏应用标准体系, 在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和旧 建筑改造中统筹考虑光伏发电应用。 加强硅材料及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逆变 器及控制设备等产品的检测和认证平台建设, 健全光伏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 及 时发布符合标准的光伏产品目录。 开展太阳能资源观测与评价, 建立太阳能信息 数据库。 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管理。 制定完善并严格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 规 范光伏市场秩序,促进落后产能退出市场, 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实行光伏电池组 件、逆变器、控制设备等关键产品检测认证制度, 未通过检测认证的产品不准进 入市场。 严格执行光伏电站设备采购、 设计监理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 反对不 正当竞争,禁止地方保护。完善光伏发电工程建设、运行技术岗位资质管理。加 强光伏发电电网接入和运行监管。 建立光伏产业发展监测体系, 及时发布产业发 展信息。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及配套政策的执法监察。地方 各级政府不得以征收资源使用费等名义向太阳能发电企业收取法律法规规定之 外的费用。 ( 6)完善并网管理和服务 加强配套电网建设。电网企业要加强与光伏发电相适应的电网建设和改造, 保障配套电网与光伏发电项目同步建成投产。 积极发展融合先进储能技术、 信息 技术的微电网和智能电网技术, 提高电网系统接纳光伏发电的能力。 接入公共电 网的光伏发电项目, 其接网工程以及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部分由电网企业投 资建设。 接入用户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 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部分由电网企 业投资建设。 完善光伏发电并网运行服务。 各电网企业要为光伏发电提供并网服务, 优化 系统调度运行,优先保障光伏发电运行, 确保光伏发电项目及时并网, 全额收购 所发电量。 简化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网接入方式和管理程序, 公布分布式光伏发 电并网服务流程, 建立简捷高效的并网服务体系。 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免收系 统备用容量费和相关服务费用。加强光伏发电电网接入和并网运行监管。 ( 7)完善支持政策 大力支持用户侧光伏应用。开放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建设,支持和鼓励企业、 机构、社区和家庭安装、 使用光伏发电系统。 鼓励专业化能源服务公司与用户合 作, 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为用户供电的光伏发电及相关设施。 对分布式光伏发电 项目实行备案管理, 豁免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发电业务许可。 对不需要国家资金 补贴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如具备接入电网运行条件,可放开规模建设。 分布 式光伏发电全部电量纳入全社会发电量和用电量统计, 并作为地方政府和电网企 业业绩考核指标。 自发自用发电量不计入阶梯电价适用范围, 计入地方政府和用 户节能量。 完善电价和补贴政策。 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 根据资 源条件和建设成本, 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 通过招标等竞争方式发 现价格和补贴标准。 根据光伏发电成本变化等因素, 合理调减光伏电站上网电价 和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上网电价及补贴的执行期限原则上为 20 年。根据 光伏发电发展需要, 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 扩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基 金规模。光伏发电规模与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规模相协调。 改进补贴资金管理。 严格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管理, 保障附加资金应收 尽收。完善补贴资金支付方式和程序, 对光伏电站, 由电网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或 招标确定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与发电企业按月全额结算; 对分布式光伏发电, 建 立由电网企业按月转付补贴资金的制度。 中央财政按季度向电网企业预拨补贴资 金, 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光伏发电 应用。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机制, 加大 对太阳能资源测量、评价及信息系统建设、 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标 准制定及检测认证体系建设、 新技术应用示范、 农村和牧区光伏发电应用以及无 电地区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支持。 对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电量免收可再生能 源电价附加等针对电量征收的政府性基金。 企业研发费用符合有关条件的, 可按 照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企业符合条件的兼并重组, 可以按 照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金融机构要继续实施“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支持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做优做强,对有市场、有订单、 有效益、 有信誉的光伏制造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根据光伏产业特点和企业资金运 转周期,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信贷准入可达标的原则,采取灵活的信贷 政策,支持优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支持技术创新、 兼并重组和境外投资等具有 竞争优势的项目。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支持中小企业和家庭自建自用分布式光 伏发电系统。 严禁资金流向盲目扩张产能项目和落后产能项目建设, 对国家禁止 建设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光伏制造项目不予信贷支持。 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和建设管理。 对利用戈壁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建设光伏发电 项目的,在土地规划、计划安排时予以适度倾斜,不涉及转用的,可不占用土地 年度计划指标。 探索采用租赁国有未利用土地的供地方式, 降低工程的前期投入 成本。光伏发电项目使用未利用土地的, 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后, 可采取划拨 方式供地。完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并简化程序。 ( 8)加强组织领导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 按照职责分工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文件, 完善 光伏发电价格、税收、 金融信贷和建设用地等配套政策, 确保各项任务措施的贯 彻实施。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的管理, 结合实际制定具 体实施方案, 落实政策, 引导本地区光伏产业有序协调发展。 健全行业组织机构,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加强行业自律、 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开展统计监测和 研究制定标准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产业服务, 建立光伏产业监测体系, 及时发布 行业信息,搭建银企沟通平台,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因此,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发展规划, 项目建成后将对湖南 衡阳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2.2.3 解决能源短缺的途径之一 人类面临着巨大的能源与环境压力。当前,能源工业主要是矿物燃料工业, 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社会快速的发展,资源在日益消耗,总有一天,矿 物资源会枯竭。 到 2007 年止, 世界探明煤炭储量约 8475 亿吨, 大概能用 220 年; 世界探明石油储量约 1686 亿吨, 大概能用 50 年; 世界探明天然气储量约 180 万 亿立方米,可再开采 65 年。我国能源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人口多,人均拥有 资源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 据统计, 2007 年底我国探明煤炭储量约 1145 亿吨, 可以开采 60 年左右。 2006 年底我国探明石油储量约 32 亿吨,可以开采 18 年左 右;可开采天然气储量约 3.1 万亿立方米,可以开采 60 年左右。人类对能源需 求持续增长, 经济快速增长必然加快了能源消耗的加快, 加剧了能源紧张的状况。 世界一次能源紧张,而我国一次能源更匮乏,所以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 等可再生能源是节约能源短缺的最好途径之一。 2.2.4 是保护环境、建设温室气体排放的需要 湖南衡南县洪山镇 20MWp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遵循低碳技术、 低碳产业 的战略决策要求, 可提升企业形象并为环境保护做出突出贡献。众所周知,全球 变暖问题、 温室气体排放的产生的飓风潮和暖冻恶果日益明显, 这些自然灾害始 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 推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 可以减少这些灾 害的产生。根据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 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系统, 燃煤产生大量的 CO2、 SO2、 NOX、烟尘、灰渣等,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项目的减排也可直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应。也表明中国各级政府努力改 进环境条件、积极推进新能源应用、 为“减排”进行不懈努力的决心, 为世界环 境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 2.2.5 是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进一步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开始时主要用于空间技术, 而 后逐渐扩大到地面并形成了中国的光伏产业。 目前, 我国的光伏发电系统已得到 了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为边远地区居民提供了新的能源——光伏发电, 极大的改 善了边远地区人民的生活。 目前国际上对太阳能资源已经十分重视,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 国家掀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热潮。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建成抛 物面槽太阳能发电站, 俄罗斯、 澳大利亚、 瑞士也相继建立了太阳能发电厂, 1992 年日本太阳能发电系统和电力公司电网联网, 2000 年有 7 万家庭安装了太阳能 家庭发电设备,到 2011 年底日本国内安装太阳能组件容量达 5GWp,到 2030 年 累计安装太阳电池组件容量将达 10GWp届时, 预计日本所有住宅所消耗的电力中 的半数将来自太阳能。 2011 年意大利新增光伏装机容量 6.9GWp,德国新增光伏 装机容量 5.9GWp,美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 2.7GWp。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太阳能光伏技术和光伏产业发展很快,光伏发电已经 从解决边远地区的用电和特殊用电逐步转向并网发电和建筑结合供电的方向发 展,并且发展十分迅速。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荷兰等国家纷纷制定了雄 心勃勃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光伏技术和光伏产业的发展,世界光伏产业以 31.2%的平均年增长率高速发展。 2004 年世界光伏组件的产量是 1200MW, 比前年 增长了近 60%。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的增长速度也较快, 2011 年国内光伏组件的 生产能力已达 30GWp。 全世界范围内光伏产能累计达到 50GW, 这表明世界光伏产 业发展有着远大的发展空间。勿容置疑, 开发太阳能资源, 已经成为全球解决能 源紧张的战略性计划。 虽然我国在太阳能应用和技术产品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是受 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限制, 目前太阳能产品并没有走进千家万户, 如太阳能产 品的使用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较大; 太阳能发电装置造价昂贵, 每千 W的平均成本 偏高等。 但是在常规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瓶颈的今天,清洁、 无 穷的太阳能利用应有更大空间, 太阳能光伏发电也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可挖, 因此 实施本项目对推广太阳能利用、推进光伏产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 湖南衡南县洪山镇 20MWp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的建设, 符合 我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规划; 也是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 现; 同时对推进太阳能利用及光伏电池产业的发展进程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其社 会政治、经济、环保等效益显著。 3.光伏产业发展的意义及前景 3.1 我国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我国地处北半球, 土地辽阔,国土总面积达 960 万平方公里。 在我国广阔富 饶的土地上, 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受气候和地理等条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根据 《太 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QX/T 89-2008),以太阳能总辐射的年总量为指标,对太 阳能的丰富程度划分为 4 个等级,如下表所示。 表 2-1 中国太阳辐射资源区划标准 等级 资源带号 年总辐射量 ( MJ/m 2) 年总辐射量 ( kWh/m 2) 平均日辐射量 最丰富带 Ⅰ ≥ 6300 ≥ 1750 ≥ 4.8 很丰富带 Ⅱ 5040--6300 1400--1750 3.8--4.8 较丰富带 Ⅲ 3780--5040 1050--1400 2.9--3.8 一般 Ⅳ < 3780 < 1050 < 2.9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丰富。 其中年总辐射量在 860~ 2080kWh/m2 之间, 年直接 辐射量在 230~ 1500 kWh/m2 之间,年平均直射比在 0.24 ~ 0.73 之间,年日照 时数在 870~ 3570h 之间。 中国 1978~ 2007 年平均总辐射空间分布情况如图 2-1 所示。 从图 2-1 中可以看出, 我国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为自西北到东南呈先增 加再减少然后又增加的趋势。新疆东南边缘、西藏大部、青海中西部、甘肃河西 走廊西部、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和以西地区宁夏北部构成了太阳能资源“最丰富 带”, 其中西藏南部和青海格尔木地区是两个高值中心;新疆大部分地区、宁夏 南部、 西藏东部、 云南大部、 青海东部、 四川盆地以西、 甘肃中东部、 陕西北部、 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 内蒙古中东部至锡林浩特和赤峰一带, 是我国太阳能资 源“很丰富带”; 我国中东部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太阳能资源的“较丰富 带”;只有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四川省东部、重庆全部、贵州大部、湖南西部等 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的“一般带”。 图 2-1 1978~ 2007 年平均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图(单位: kWh/m 2) 3.2 建设光伏电站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同时, 环境、 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现, 越来越成为经济、 社会发展的制 约因素。 时不我待, 只有生态建设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也必将带来 更广阔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发展前景, 从而实现跨跃式发展, 对解决雾霾有着 一定意义。 解决环保与发展的问题是全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 环保与经济建设 应该相辅相成,经济发展要跟环境相协调,把环境变美,经济才能持续发展,达 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三丰收。 生态环境保护既不能用停止发展经济 来维系, 也不能用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短期效应。 只有遵循社会发展 的规律, 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举, 在发展中重保护, 在保护中求发展, 方能走上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开发、 利用太阳能正 是应对能源匮乏、空气污染、缓解电力紧张、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 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 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 未来的能源,谁掌握了可再生能源,谁就 掌握了能源的未来。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可再生能源做出更多的贡献, 十 一五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可再生能源中, 太阳能发电 的成本虽然较高, 但与其他能源相比, 太阳能在资源潜力和持久适用性方面更具 优势。从前景来看,光伏发电是最具潜力的战略替代发电技术。 未来十年是光伏发电向替代能源冲刺的十年, 随着常规化石能源日渐匮乏及 其大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恶化, 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 据国 际权威机构预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