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膜附着力实验报告.pdf
铝膜附着力实验报告一、实验过程1、实验硅片准备正常生产工艺生产,在生产工艺中改变烧结温度或者铝浆浆料种类。2、层压为节省钢化玻璃采用双面层压,即按 TPT、 EVA、硅片、 EVA、钢化玻璃、EVA、硅片、 EVA、 TPT 的顺序叠层,虽然与正常工艺有一定的不同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 但影响不大, 具体影响在本文中有分析。 在层压之前标注好组别类型及电极方向方便后续实验等级剥离。3、拉力实验采用剥离机剥离层压好的硅片组件,剥离对象为宽度为 10mm 割开的 EVA粘合条子, 每张片子上中下拉三次。 调整拉力计到自动峰值消除档位, 每一秒钟记录一次拉力峰值,调节电机速度保证在实验拉开时间在 10 秒钟以上,即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也保证数据记录的充分性。实验要点:a. 固定层压好的硅片不能太紧,防止压裂钢化玻璃b. 夹具要夹牢条子防止中途测试打滑导致测试数据不准c. 切开条子的时候要控制好切割的位置, 最好为夹具能夹牢并且容易挑头的位置。d. 本次实验中有数次在拉开条子的时候里面有银铝电极, 所以在切割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切到银铝电极, 因为实验结果表面银铝电极会造成附着力测试结果偏大e. 做实验时手上戴好棉手套,这样可以防止受伤二、实验结果分析由 EXCEL 表格可以看出铝膜的附着力与不同的浆料关系极大,而合适的烧结温度则对铝膜的附着力和均匀性存在很大的影响,通过本次实验也可以看出EVA 与铝膜的附着力都大于铝膜和硅片的附着力,所以可以看出层压工艺还是合格的。1、浆料对铝膜附着力影响的分析本次实验总共做了 6 种浆料的实验,分别是 E7、 TOYO、日创、 RX8235、HG199、 150, 其中 E7 因为实验机器的调试所以数据记录不全, 估不在本次分析之内。正常层压平均拉力 平均附着力 平均标准差 稳定性 附着力水平TOYO 41.53 29.19 6.87 好 偏低150 29.68 26.64 8.97 好 偏低日创 82.45 75.09 11.89 一般 较高RX8235 93.42 85.93 13.98 一般 较高HG199 86.81 82.70 21.62 较差 较高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日创、 RX8235、 HG199 三种浆料烧结后附着力较好,平均附着力都在 75N 以上,完全达到测试标准,而 TOYO 和 150 两种浆料则与前三种浆料存在较大差距,平均附着力分别为 25N 到 30N 之间,而且附着力最低处甚至有 10N 以下的。 5 种浆料在同等工艺条件下附着力的稳定性也不相同。2、烧结温度对铝膜附着力影响的分析烧结温度正常时, 铝膜附着力相对分布比较平均, 拉力较好; 烧结温度过高则会产生烧穿点(还未经过论证,本人猜测,可以通过 EL 测试来测试烧结后的片子看是否烧穿,测试效率如何) ,此烧穿点附着力大大的大于周边铝膜的附着力, 导致附着力分布严重不平衡; 烧结温度低则会导致烧结不完全, 铝浆未完全与硅片熔合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从而导致铝膜的附着力严重下降。由测试结果可以得出合适的烧结温度与铝膜的附着力分布的均匀性有着极大的关系,可以通过调节烧结工艺来降低附着力分布的标准差。问题:良好均匀的铝膜附着力分布是否可以作为铝背场形成良好欧姆接触(即电性能)的评判标准之一呢,即在附着力水平及均匀性达到一定程度是否可以认为此烧结工艺对于此种铝浆的配合度已经很高了呢?清洗制绒对铝膜附着力的影响实验: 未经过制绒的硅片在扩散后经过印刷烧结测试与常规硅片附着力的比较。3、层压工艺对本实验的影响因为本实验在进行时采用的是双面层压, 所以层压上面与层压下面的条件不一样所以造成实验数据也有一定的区别。 从实验数据观察来看层压上面的硅片铝膜的附着力普遍偏高, 幅度不是很大, 但是两面硅片附着力分布的均匀性都差不多。4、综上所述铝浆的种类是影响铝膜附着力的主要因素,这与铝浆成分有极大的关系, 在选用合格的铝浆之后, 调整相应的烧结温度, 使之能形成良好的铝背场并且使附着力的分布的标准差尽可能的低5、本次实验未注意要点:a. 层压时尽可能采用单面层压b. 切割时不要拉到银铝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