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碳市场协同发展的实践与思考_郑潇啸.pdf
【摘要】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国家陆续出台系列文件,明确要统筹推进碳 排放权、电力交易等市场建设。A 电力交易中心聚焦电碳两个市场“相关政策缺乏协 同、体系相对独立、凭证无法互认”等问题,先行先试,推动全国首份电碳市场协 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完成首场省内绿电交易试点;国内首创电碳双认证绿电 交易凭证,同时,提出电碳协同“三大目标”“五条路径”,为加速能源清洁低碳转 型明晰了方向。 【关键词】电碳协同;绿电交易;区块链;电力市场 一、引言 近年来,A 电力交易中心紧扣“以市场机制保障电力供应、推动能源转型”工作 主线,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动电力市场建设。针对电碳两个市场“相关政策缺乏协同、 体系相对独立、凭证无法互认”等问题,组建专班,深入研究,多方联动,促进电碳 市场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为A省社会经济发展、“双碳”目标落地提供强力支撑。 二、实施背景 “双碳”目标的提出,拉开了我国能源体系系统性、根本性变革的序幕,电力市场、 碳市场高速发展,在各自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碳中和”核心是控制碳排放,能源 消费占我国二氧化碳总排放的 88 左右,电力行业排放约占能源行业排放的 41,实 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力市场作为促进电力行业碳减排 的重要平台,具有传导碳成本、促进清洁能源消纳、调整电源结构、改善用户用电习 惯等重要作用,在碳减排方面与碳市场具有同样的本质目标。推进电碳市场协同发展, 是促进能源消费向更加清洁、高效和低碳方向发展的必经之路。 1. A 省电力市场化交易基本情况 2021 年,A 省电力交易中心深化电力市场建设,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获得 A 省 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市场化交易电量创新高,交易电量 1045.52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6.76;交易主体数创新高,全省累计注册市场主体 8632 家,同比增幅达 72.85; 全力消纳清洁能源 908.30 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比增长 7.73,积极利用市场化交易手 段服务优化电源结构,累计跨区跨省外购清洁电量 39.18 亿千瓦时,达成“零弃风、 零弃光”目标。 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情况 全国碳市场建设于 2021 年正式进入配额现货交易阶段,同年 2 月,碳交易正式 迈入全国实施阶段。发电行业率先启动第一个履约周期。随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运 行常态化,范围将逐步扩大至发电、石化等八大行业。作为开展碳交易试点的七个省 市之一,2021 年,A 省碳市场总开户数、市场履约率等指标全国领先。 电碳市场协同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郑潇啸 霍伟强 曾亮 作者单位 郑潇啸、霍伟强湖北电力交易 中心有限公司 曾亮国网武汉市沌口经济开发 区供电公司 82 Green development 绿色发展 3.A 省电碳市场协同发展优势分析 从地理位置来看,A 碳交中心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 点,也是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牵头建设运维单位; A 省电力交易中心股东之一电网企业,处于全国电网互联 的中心位置,承担着西电东送、南北互供重要任务。从行 为经验来看,A 碳交中心深耕于企业碳资产管理,在全国 首创了诸多碳金融产品,碳交易机制相对成熟,减污降碳 经验丰富。A 省电力交易中心股东之一电网企业,是打造 全国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的重要支点,在实现电力资源 大范围优化配置上具有优越的基础条件。综上所述,A 省 具备推动电碳协同发展的独特区位优势。 4. 存在问题 当前,电力市场和碳市场分别由能源和环保部门主 管,相关政策缺乏协同、体系相对独立、凭证无法互认, 既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又增加了可再生能源消纳、碳减排 的成本,惟有创新方式方法,建立两个市场互信、互认和 互通机制,方能于改革中破局,推动电碳市场协同发展。 三、电碳市场协同发展创新实践 一是深入研究,探索内在关联。组建电碳市场协同发 展研究专班,引入经研院、知名高校等部门单位“智脑”, 深入研究政策文件精神,针对电碳市场协同发展机制、 适应 A 省省情的绿电交易机制、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 制等积极开展研究,挖掘可行性与必要性。 二是调研走访,奠定合作基础。促请股东单位主要负 责人主动上门、靠前服务,带队赴碳交中心调研走访、座 谈交流。双方一致约定积极探索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深层 关联,加强电力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的衔接,并就促进数 据共享、交易结果互认、技术贯通等方面达成共识,为推 动电碳市场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深度交流,议定合作内容。积极主动向 A 省政 府相关部门沟通汇报,赢得高度关注与悉心指导,明晰积 极开展试点,探索符合 A 省实际的电碳市场协同发展 实施路径的目标任务。保持与碳交中心密切沟通,围绕战 略合作事项进行深度交流,针对电碳市场合作协议的具 体内容,数次磋商,凝聚“协同进取、共创共赢”价值共识。 四是积极汇报,推动合作签约。2022年3月,在A 省政府领导的见证下,成功签署全国首份电碳市场协 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明确在机制衔接、产品研发、 碳平台建设、碳资产管理、绿色金融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 扎实开展碳价与电价联动传导等关键问题研究,联合组织 省内专场“绿电 ”交易试点,以“电碳合作”创新模式 为清洁能源消纳拓宽渠道,为促进产业低碳转型、气候与 能源协同治理贡献智慧。 五是迅速行动,试点绿电交易。2022年4月,在A 省能源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A 电力交易中心顺利完成省 内首场绿电交易试点,参与交易的电力用户获颁由电力交 易中心、碳交中心联合认证的全国首批“电碳双认证” 绿电交易凭证。该凭证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用户信息、 交易信息、等效二氧化碳减排量等绿色属性所有权的清晰 和唯一,并有效实现交易全过程可记录、可追溯、可存证, 标志着电碳协同迈出关键一步。 四、电碳市场协同发展未来规划 回顾过去,A 省电力交易中心创新探索实践,推动同 属碳减排主战场的能源电力行业和碳市场交易行业携手迈 出一大步,但距离打造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优化 升级的精品示范工程尚有差距。展望未来,电碳协同长路 修远、大有可为,A 省电力交易中心深入研究,绘制电碳 市场协同发展“三大目标”“五条路径”规划图。 1. 紧盯“三大目标” (1)加强顶层设计 遵循新发展理念,以实现清洁低碳可持续发展为方 向,组织能源、气候、经济、法律、金融等领域力量,规 划“电碳市场”总体目标及发展思路,明确市场建设边 界条件,设计市场总体架构、参与主体与交易内容,开发 多元交易产品,完善市场机制设计,形成系统性市场建设 方案。 (2)完善市场规则 建立健全“电碳市场”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制定 市场管理规则、交易规则、监管规则、配套保障制度等, 明确市场参与主体相关法律职责和行为准则,协调财政、 税收、投资等政策,保障碳减排、清洁消纳等与之协调兼 容。根据市场建设目标及市场发展阶段,动态优化“电 碳市场”管理规则,明确市场主体范围、职能与行为边界, 强化市场约束监督,为市场健康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3)推动市场融合 构建电价与碳价相融合价格体系,对电能和碳排放权 实施综合定价。组建市场交易监管机构,组织电能及碳排 放权的市场交易,开发电碳交易及金融产品,提供结算依 83 10 月刊 2023 Shanghai Business 据,披露市场信息,运营交易平台,进行多维度监管。不 断扩大电碳产品交易范围和规模,促进两个市场双向融合、 高效运转。 2. 迈向“五条路径” 路径一完善新能源入市政策促进发电供应 一是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提升对高比例新能源适应 性。考虑新能源波动性强等特点,电力交易机构应在中长 期与现货交易方面加强统筹,将曲线交易逐渐转变为标准 化的中长期交易品种,不断创新交易机制,完善发电侧、 用电侧合同转让机制,使得发用双方均可自由买卖原有合 同电量,大幅提升交易流动性。此外,持续深入推进中长 期连续运营,将交易频次向工作日延伸,为新能源灵活调 整交易合同提供便利。二是适度放宽偏差考核,强化信息 披露。现货市场建设初期,可适当降低新能源偏差考核标 准,提升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信息获取的便利性, 使新能源主体及时获取充足市场信息进行价格预测和风险 控制,打消顾虑,切实增强入市信心,从而积极参与市场。 三是改善电源侧供给,满足市场需求。落实国家发改委近 期出台的相关政策要求,推动符合条件的平价新能源和享 受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绿色电力进入市场,解决绿电供应不 足的问题,为我国绿电绿证交易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路径二常态化开展绿电交易满足市场需求 从发电侧看,国家发改委与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相关 政策,要求新能源项目配套建设或购买储能、抽水蓄能, 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但在全国新能源已进入平价上网时代、 优质风光资源愈发稀缺的环境下,新能源企业大规模参投 储能与抽水蓄能项目将面临成本回收压力。常态化开展绿 电交易,将有助于帮助新能源企业打破经营困局,获取合 理经营收益,对冲购买调峰能力成本偏高等风险。从用电 侧来看,随着绿电交易试点和常态化开展,市场交易品种 不断丰富完善,市场主体的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为新能 源发电企业和终端用户开展市场化交易搭建桥梁,满足相 关企业消纳绿电的核心诉求,实现绿电的环境与经济价值, 为低碳生活充电,为优质产品赋能。 路径三坚持电碳互通互认凸显环境价值 一是推进电碳市场互通互认。优化顶层设计,由国家 相关部门牵头,由上至下明确电碳市场总目标及思路,制 定系统、标准运营规则。规范认证体系,打造电碳互认的 绿色消费认证体系,提高证书的权威性。坚持试点先行, 继续发挥 A 省在电碳市场协同发展上的地理、行为及先 发优势,试点开展绿电碳减排量在碳排放核算中抵扣。二 是调整更合理的分配机制。建议在现有新能源(风、光) 企业运营成本条件下,将原本由发电企业享受的绿电环境 溢价,调整分享给全社会。设置“单独记账、专户管理” 资金池,将适用范围由填补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向服务 各类“双碳”目标重点项目延伸。 路径四推动交易凭证国际接轨服务相关企业 一是贯通碳成本传导机制,为相关外贸企业提供更 为丰富和相对低价的减排选择,利用绿电和绿证间接填 补配额缺口,避免相关企业承担国内碳市场的重复降碳 成本及欧盟对隐性碳价的双重计税压力。二是加强碳排 放数据管理与绿色供应链建设,开发碳流图等工具,支 撑碳足迹认证标准研究,实现从原料到产品全供应链的 碳足迹监管,协助企业做好出口产品“碳成本”记录。 三是加快推进与国际绿色用能认证标准接轨。深入对接 RE100 等国际组织,增进互信与了解,推动我国绿色认 证体系与国际的有效接轨。 路径五加强电碳交易员人才培育促进业务交流 一是建立人才发展体系。研究制定电碳市场双向互 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套涵盖交易员注册、培训、考 试、认证各环节的人才发展体系。二是夯实人才专业基础。 通过联合培育、学习交流等方式,确保广大电力交易员懂 政策、精业务、善经营,切实满足电碳市场协同发展需要。 三是构筑人才职业通道。通过加强电碳交易员的业务培训, 磨炼职业技能,为市场主体便捷、高效参与绿电交易、碳 排放权配额交易、CCER 交易实操奠定基础,推动电碳 交易员人才队伍朝着职业化、精英化的发展方向阔步前行。 五、结语 在能源转型、动能升级的发展交汇点,A 电力交易中 心将扎实抓好电碳协同建设,持续推进两个市场互联互通、 互信互认,激发市场配置资源优势,创造经济、社会、环 境等多元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传娣.基于SWOT分析法的新能源发展环境分析[J].云南 水力发电 . [2]向来.新形势下新能源如何迎战电力市场[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3]丁怡婷.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打赢低碳转型硬仗[J].新能 源科技 . 84 Green development 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