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be文库
首页 solarbe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政策】重庆市材料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大小:122.1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8金币 【人民币8元】
游客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人民币8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作为您下次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如填写的是手机,那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就是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4、下载无积分?请看这里!
积分获取规则:
1充值vip,全站共享文档免费下;直达》》
2注册即送10积分;直达》》
3上传文档通过审核获取5积分,用户下载获取积分总额;直达》》
4邀请好友访问随机获取1-3积分;直达》》
5邀请好友注册随机获取3-5积分;直达》》
6每日打卡赠送1-10积分。直达》》

【政策】重庆市材料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

公开征求对重庆市材料行业碳达峰实施方 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为切实做好我市材料行业碳达峰工作,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 发的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的有色金 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市经济信息委等三部门印发的重庆市工业领 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市经济信息委牵头起草了重庆市材料行业 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修改意见。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 2023 年 10 月 31 日 11 月 30 日,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于 11 月 30 日 1800 前将修改意见书面实名反馈我委。 联系人舒淑波,联系电话023-63898636,邮箱34282847qq.com。 附件重庆市材料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 年 10 月 30 日 重庆市材料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材料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 要支撑,也是工业领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市材料行业碳达峰工 作,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业 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的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市经济信息委 等三部门印发的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相关要求,制定本实施 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 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 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 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 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强化系统观念, 统筹供给保障、绿色低碳、资源安全和行业发展,遵循材料工业发展规律,坚 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提高供需的适配性、有效性,以优化产 能规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技术节能降碳、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建设绿 色制造体系为着力点,提高全产业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 发展格局,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供给保障、绿色低碳、资源安全和行业发展,遵循 材料工业发展规律,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提高供需的适配 性、有效性,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 坚持双轮驱动。加强政府在绿色低碳制度建设、政策落实及行业发展等 方面的引领作用,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定性作用,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坚持技术引领。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关键核心技术,优化科技创新资 源配置,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互动,扩大绿色低碳科技 供给,稳步推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坚持重点突破。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为“碳排放双控”,围绕钢 铁、建材、有色金属等重点领域,以控制生产过程碳排放为主要抓手,大力实 施原燃料替代,积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碳减排重大突破。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钢铁、建材、有色金属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行业 节能低碳技术持续推广,重点品种单位产品能耗、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水 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降低 3以上。炼铁、炼钢、铁合金冶炼、铝冶炼、 水泥制造、建筑陶瓷制品、卫生陶瓷制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产能比例达 到 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产能比例达到 20。 “十五五”期间,全市钢铁、建材、有色金属行业用能结构大幅改善, 重点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持续提升,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 能力,确保 2030 年前钢铁、建材、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 二、重点行业达峰行动 (一)钢铁 1.合理控制钢铁产能。落实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 评估审查等相关规定,强化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机制,合理控制钢铁产 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应去尽去。坚决打击钢铁行业违法违规生 产和建设行为,严禁违规新增产能,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市发展改革 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局等部门按职责分 工负责) 2.持续推动提档升级。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优化生产资源配置和行业空间布局。积极推动短流程炼钢发展,鼓励长流程钢 厂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提高废钢本地消纳水平。支持钢铁企业瞄准下游产业 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品质不锈钢、优特钢、高端装备 用特种合金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钢材,提升高端钢铁材料研发和自主可 控生产能力,提高钢铁关键材料本地化战略保障水平。(市经济信息委、市发 展改革委、市商务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3.积极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在工艺流程领域,重点深化热装热送、超薄 带应用,鼓励企业开展无头轧制、高比例球团冶炼、高炉全氧冶炼、富氧燃烧、 氢能冶金等低碳技术攻关,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在前沿技术领 域,围绕生物质碳冶金,钢铁烟气二氧化碳与污染物协同治理,钢铁流程低品 质乏汽余热资源利用等前沿方向开展研究与创新行动。(市经济信息委、市发 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健全废钢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体系, 鼓励废钢铁供给企业与钢铁利用企业深度合作,促进废钢铁“回收 加工 利 用”产业链有效衔接,提升废钢本地利用量。开发钢铁窑炉协同处理社会废弃 物技术,推进工业示范应用,实现钢铁窑炉对社会废弃物的协同处理,减少社 会废弃物的处理压力和成本,降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发挥钢铁生产流 程能源加工转化功能,推动构建以钢铁生产为核心的能源产业链,与周边工业 企业、居民及商业用户等实现水、气、热等联供,实现区域能源、环境资源协 同优化,打造绿色低碳工厂,建立围绕钢铁产业的绿色低碳园区。(市经济信 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1 钢铁行业重点行动 产业提升加快高端不锈钢、高品质绿色建筑用钢、高强韧汽车用钢、优特钢 等产品引育开发。鼓励具备条件的长流程钢厂就地改造发展短流程炼钢,对就 地实施短流程技改升级、“长改短”建设项目执行差别化产能置换政策。 低碳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推广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回收、转炉烟一次烟气干 法除尘、节能型电炉等绿色技术工艺;推广电炉烟气余热、高参数发电机组提 升、低温余热多联供等余热余能梯级综合利用技术。推动钢铁生产过程的大物 质流、大能量流协同优化、三层级能效诊断系统等能量系统优化和能效管理智 能化技术应用。推动开展工业炉窑烟气回收及利用二氧化碳技术应用。鼓励采 用炉料预处理、原料精料入炉;推广组合式把持器、无功补偿及电压优化、变 频调速等先进适用技术;鼓励铁合金企业开展电炉封闭化、自动化、智能化等 工艺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加强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电力负荷管理。 (二)有色金属 1.优化产能规模。严格执行电解铝产能置换政策,引导电解铝产业有序 发展,鼓励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夯实产业上游基础。依法依规打击违规新增、 弄虚作假、违法排放等行为。加快推动低端低效产能清退,不断巩固和提升传 统产业的竞争优势。鼓励企业间开展兼并重组,实现行业资源有效配置,进一 步优化产能。(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等部 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行业整体效能。加强需求侧管理,面向产业升级和经济建设需求, 加快结构调整和新品开发,扩大有效供给,提升保障水平。重点推进有色金属 向先进合金等链条延伸,促进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提升行业整体效 能。以先进有色合金发展需求为牵引,积极引育再生铝、再生铜等再生金属领 域企业,增加高品质原料供给,推进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回收与循环利用产业标 准化。(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 负责) 3.强化技术引领。推动先进节能工艺技术改造,重点推广高效稳定节能 减排技术,突破废旧有色金属及二次资源预处理、熔炼、节能环保领域技术和 装备的研发,强化再生有色金属产品质量过程控制。加速研发有色金属资源综 合回收与循环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保级回收。鼓励企业探索总结自身工艺 特点和生产情况,针对重点用能工序进行流程优化,动态优化调整工艺参数, 确保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达到最佳状态。(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 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2 有色金属行业重点行动 产业提升引导氧化铝、电解铝绿色低碳发展,稳步发展再生金属产业,构建 与下游铝加工制造能力相适应的原材料本地供应保障体系。 低碳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推动电解铝新型稳流保温铝电解槽节能改造、铝 电解槽大型化、电解槽结构优化与智能控制、铝电解槽能量流优化及余热回收 等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推动实施铝灰资源化、电解铝大修渣资源化及无害化处 置等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固废处置利用规模和能力。 (三)建材 1.强化总量控制。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坚决遏 制违规新增产能,不再新增独立水泥粉磨生产能力。对拟建、在建项目,应对 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 对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 依法依规关停退出。鼓励不具备规模效益、能效水平达不到基准水平的有序开 展产能优化整合或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原则上应在 2025 年底前对不能按期 将能效改造升级到基准水平以上的存量项目进行淘汰。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 生态环境部关于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工作要求,加强川渝区域联动,完善川 渝地区差异化错峰生产政策,强化错峰生产联络机制,督促各地区主管部门开 展错峰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 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产品提档升级。以发展节能环保、安全耐久的绿色建材为目标, 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攻方向,重点完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做优 做精玻璃、陶瓷和新型墙材产业。发展高品质水泥和特种专用水泥,延长使用 寿命,减少水泥熟料用量。加快玻璃产品升级换代,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深加 工玻璃以及特种高端玻璃。支持建材企业向下拓展产品范围,延伸从材料到制 品、工程、服务的产业链。(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委 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原料替代。支持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有序引 导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绿色建材。提升玻 璃纤维、岩棉、混凝土、水泥制品、路基填充材料、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生产 过程中固废资源利用水平。加强低碳原料替代技术研究应用,鼓励在保障水泥 产品质量和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提高水泥生料中固废资源替代比重。降 低水泥产品熟料系数,减少水泥熟料消耗量,加大对低钙、非钙胶凝熟料体系 的研发力度。扩大钢渣微粉作混凝土掺和料在建设工程等领域的利用,持续探 索钢渣的其他规模化利用渠道。(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工艺技术创新。水泥行业加快突破节能降耗技术难点,促进节能 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玻璃行业加快推广浮法玻璃一窑多线技术、玻璃窑窑外 预热工艺、窑炉氢能煅烧、高品质浮法玻璃镀膜技术、纯氧电熔复合燃烧等关 键技术应用。墙材及预制部品行业推广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智能 化施工。加大水泥窑烟气碳捕集纯化等建材行业窑炉碳捕集技术、二氧化碳资 源化利用和封存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市经济信 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 负责) 专栏 3 建材行业重点行动 产业提升支持通过市场化兼并重组等方式逐步退出低效产能、2500 吨/日及 以下水泥熟料生产线,不再新增独立的水泥粉磨产能。重点发展低熟料水泥、 利废水泥等绿色水泥,做优做强高标号优质水泥,机场跑道、高速铁路等工程 专用水泥和低热、低碱、膨胀等特种水泥。支持拓展水泥制品应用领域和范围, 积极发展预拌砂浆、高性能混凝土、功能化混凝土等下游产品。重点发展 Low- E(低辐射镀膜)玻璃、高端汽车玻璃、高档建筑玻璃、装饰玻璃、热致调光玻 璃等玻璃深加工产品。积极发展与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先进制造业产 业集群配套的航空玻璃、机车玻璃、电子玻璃、微晶玻璃等特种玻璃。提升发 展轻质高强陶瓷、薄型陶瓷、高端装饰装修陶瓷砖、发泡陶瓷、地暖陶瓷、岩 板等绿色化、功能化、高端化的建筑陶瓷产品。大力发展节水和轻量化、智能 化卫生陶瓷及整体卫浴产品。 原料替代鼓励采用电石渣、造纸污泥、脱硫石膏、冶金渣尾矿等多种低碳原 料替代石灰石作为水泥生产用原料,降低水泥生产石灰石用量。鼓励通过各类 混合材深加工技术持续降低熟料系数,提升水泥中混合材掺比。支持水泥窑、 砖瓦窑协同处置城市建筑固废、生活垃圾、污泥、赤泥、电解锰渣、农林废弃 物。 低碳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水泥行业推动采用低阻高效预热预分解系统、第 四代篦冷机、模块化节能或多层复合窑衬、气凝胶、窑炉专家优化智能控制系 统等节能技术应用;推广分级分别高效粉磨、立磨/辊压机高效料床终粉磨、立 磨煤磨等制备系统改造,推动水泥碳化活性熟料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技术。建筑、 卫生陶瓷行业推广干法制粉工艺技术、连续球磨工艺技术、薄型建筑陶瓷制造 技术、陶瓷砖低温快烧工艺技术、节能窑炉及高效烧成技术、低能及余热的高 效利用技术等绿色低碳功能化建筑陶瓷制备技术;推广压力注浆成形、智能釉 料喷涂技术与装备,高强石膏模具制造技术、高强度微孔塑料模具材料及制作 技术,高效节能烧成和微波干燥、少空气干燥技术,窑炉余热综合规划管理应 用技术等卫生陶瓷制造关键技术。平板玻璃行业推广玻璃熔窑全保温、熔窑用 红外高辐射节能涂料、全氧燃烧、纯氧助燃、配合料块化、粒化和预热技术等 工艺技术;推广自动化配料、熔窑、锡槽、退火窑三大热工智能化控制。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1.加大替代燃料利用。减少燃煤使用,提高重点行业使用替代燃料技术 的生产线比重,支持将垃圾衍生燃料、塑料、橡胶、生物质燃料等可燃废弃物 替代燃煤。培育替代燃料产业链,推动形成集回收、分选、预处理、制备为一 体的衍生燃料制造新业态,推动替代燃料高热值、低成本、标准化预处理。 (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清洁绿色能源应用。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化转型,推进工业窑炉清 洁能源替代,在气源、电源有保障,价格可承受的条件下,有序推进以电代煤、 以气代煤,提升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落后自备燃煤机组淘汰关停或采用清洁 燃料替代。推广光伏、风电、氢能等绿色低碳能源应用,探索研究强制性配置 一定比例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项目可能性,支持鼓励工业富氢的深度绿色 利用,大力推动新型储能场景试点示范。支持企业利用合作建设绿色能源项目、 市场化交易等方式提高绿电使用比例。(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能 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引导企业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构建低碳 化运营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加大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力度,加强精细化能源管理。 鼓励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模式实施改造,提升能效水平。加强 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严格执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严 格执行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和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强化节能监察。继续开展节 能诊断及绿色生产水平评估等服务,挖掘节能降碳潜力,切实提升企业能效水 平。(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4 能源消费利用优化工程 替代燃料利用工程鼓励企业实施一般固废替代燃料项目、生物质替代燃料项 目等项目,积极采用垃圾、塑料、废旧轮胎、废旧橡胶、生物质燃料、炭黑、 煤矸石等可燃性废弃物替代燃煤。 清洁绿色能源工程在企业和园区推广“煤改电”、“煤改气”、余热余压、 LNG 冷能等余能综合利用技术,加快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屋顶分布式光伏 推广应用。建设一批生物质燃料、氢、可再生能源替代示范工程,逐步减少煤 炭燃料用量。 (二)强化创新驱动,促进产业技术降碳 1.加速前沿低碳技术研发。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协作、上下游协同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政策, 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开展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共性关键技 术、前沿引领技术攻关,加快开展天然气原料氢能替代研究。围绕碳高效捕集 利用与封存、变革性零碳能源、环境与气候协同控制、固碳增汇等方向,超前 部署实施一批前沿基础研究项目,力争取得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围绕构建清 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目标,集成优势力量加快突破高效低成本太 阳能电池、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制氢等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围绕制约产业 能效提升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在高效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智能优 化控制、智能电网等领域,推进研制并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能效 技术。(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 负责) 2.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力度。完善绿色低碳装备产品遴选、评定及动 态管理机制,打造绿色低碳技术、装备、产品成果推介发布平台。定期发布重 点推广应用的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组织制定技术推广方案和供需对接 指南,促进先进适用的工业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 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为重点,聚焦低碳原料替代、短流程制造等关 键技术,推进生产制造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减少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鼓 励各区县、各行业积极探索绿色低碳技术推广新机制。(市经济信息委、市发 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有序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指导钢铁、建材、有色金属领域重点用 能企业分批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能效在规定时限内改造升级到基 准水平以上,力争达到能效标杆水平。深入开展工业节能诊断、节能技改项目 摸排,以高耗能企业为重点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推动淘汰落后低效设备。 (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行绿色生产,壮大绿色制造体系 1.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持续强化绿色制造在钢铁、建材、冶金等行业发 展中的支撑作用,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建设绿色工厂,协同控制污染物排放和 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培育壮大绿色制造体系。鼓励编制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年度 报告,实施低碳发展战略。鼓励创建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鼓励龙头企 业成为推行产品绿色设计的领军力量,形成一批代表性产品开展绿色设计的典 型模式。引导企业践行“绿色采购”,推广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积极构建市 场导向的绿色制造体系。(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按职 责分工负责) 2.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对标节能减排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高耗能高 排放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和动态监控。强化能耗、水耗、环保、安全 和技术等标准约束,推行重点企业清洁低碳改造,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 色化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和 评价认证结果应用,推广应用一批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加强清洁生产服务机构 专业培训,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清洁生产服务机构。强化清洁生产管理 人才和技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清洁生产服务机构从业人 员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员能力培训,提升清洁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 兴产业与材料行业集成耦合创新,推动绿色制造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引领传 统产业生产方式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升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流程型工业 企业制造过程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的数字化水平,实现生产过程物质流、能量 流等信息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鼓励智能生产设备、智能检测与装 配设备、智慧物流与仓储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在材料行业的普及,推动企业信 息系统与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不断推进智慧矿山、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 设取得成效。鼓励工业企业开展资源能源碳排放信息化管控系统及污染物在线 监测系统建设,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新能源设备等数字化改造。(市经济信息 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 5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创新行动 生产装备普及无人行车系统、智能库管系统、自动配料机等原材料管理 设备,打磨机器人、切割机器人、数控压力成型机等成型工艺装备。 信息系统推广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PDM(产品数据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 制造执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设计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 4.开发新型节能降碳材料,加强节能降碳材料推广。开发低能耗制造与 施工技术,加大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发展新型低碳胶凝材料,鼓 励固碳矿物材料和全固废免烧新型胶凝材料的研发。精准使用建筑材料,减量 使用高碳建材产品。提高水泥产品质量和应用水平,促进水泥减量化使用。促 进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提升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改造中使用绿色建 材,特别是节能玻璃、新型保温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的比例,到 2030 年星级绿 色建筑全面推广绿色建材。围绕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交通装备轻量化等应 用需求,加快开发并推广新型轻合金材料、新一代储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 高品质光伏玻璃。加快推动气凝胶相关材料在深冷绝热领域的产品设计开发, 拓宽应用场景,提升应用规模。(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 建委、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根据市委、市政府碳达峰碳中和统一部署,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 工作协同推进机制,明确目标责任,统筹研究重要事项,细化落实各项任务举 措。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要加强协同配合、横向纵向衔接,形成工作合 力。钢铁、有色金属和建材行业龙头企业要强化低碳发展意识,体现责任担当, 统筹兼顾企业发展和碳达峰要求,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 (二)严格政策执行 严格执行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结构调整指 导目录等政策,依法依规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按照国家部署,引导 钢铁、水泥、有色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 市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实行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管理,加强碳排放强度和总 量控制,健全碳排放信用监管制度。 (三)加强金融支持 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地方资金统筹力度,聚焦绿色低碳转型, 加大材料行业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力度。落实节能专用装备、技术 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鼓励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 明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 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鼓励政策。 (四)完善标准计量体系 完善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加强碳计量技术研究 和应用,建立完善碳排放计量体系。鼓励企业在重点碳排放工艺环节安装碳排 放计量监测装置,提升碳排放实时监测计量能力。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重点行业 和产品碳排放限额标准、重点领域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等研究制定,积极参 与行业节能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标准制定。按照国家制定发布的钢 铁、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等分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制指南、 碳减排技术指南,有效引导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 (五)营造良好环境 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绿色低碳的大局意识,形 成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营造全员参与的工作氛围。强 化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咨询委员会在战略咨询、技术支撑、政策建议等 方面的智库支撑作用。鼓励企业参与共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公共服务平台,面 向重点领域提供排放核算、技术验证、分析检测、绿色评价、人才培训、金融 投资等全方面的专业服务。鼓励领军企业积极参加碳达峰碳中和高峰论坛,定 期召开行业大会,广泛交流经验。充分发挥各类媒体、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宣 传建材行业节能降碳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与做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注意事项

本文(【政策】重庆市材料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为本站会员(灰色旋律)主动上传,solarbe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solarbe文库(发送邮件至401608886@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copyright@ 2008-2013 solarbe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0028102号-1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