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重庆市大足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
1 重庆市大足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 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按照 国务院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 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委发 〔2022〕8 号)精神, 贯彻 落实重庆市碳达峰 实施方案要求, 结合大足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 文明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 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 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加强系统 谋划,突出重点领域,深入实施产业、能源绿色转型升级等 重点行动,全面构筑支撑碳达峰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低 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确 保全区如期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全面部署、统筹推进。坚持与全市目标任务的统一性 和连贯性,梳理总结碳达峰与经济、能源、环保、民生等方面 2 的内在关系,强化上下联动和衔接有序,结合重点领域发展 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制定目标任务。 2.节约优先、绿色低碳。全面实施节约战略,持续降低能 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倡导绿色出 行、低碳生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间格局,精准高效控制碳排放。 3.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一手 加快落实全市绿色低碳制度体系,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营造低碳发展氛围,一手整合市场资源、完善市场机制、释 放市场活力、激发广泛参与,支撑绿色低碳市场建设。 4.深度融合、协同增效。将碳达峰目标任务与产业发展、 能源结构优化、交通运输完善、农业农村发展、城乡建设及 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深度融合,激活相互协同作用,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共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多措并举、防范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产业转型 升级、能源供应体系完善等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风险,针对能 源、产业、科技、金融等方面科学制定多种有效保障措施,确 保安全降碳。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 期 间,绿色低碳 产业体系、清 洁能源体系和绿 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农村、 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碳排放增速逐渐放缓,重点行业能 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持续提升。到 2025 3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 源消费的比例均完成市级下达目标,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 低 14,全区碳达峰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为 2030 年前实现 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 期 间,绿色低碳 发展内生动力 显著增强,绿色 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多元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 体系初步建成,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新型基础 设施等重点领域实现碳达峰后持续下降,森林碳汇能力广泛 提升。到 2030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单位 GDP 能源消耗下降率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 均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二、聚合高质量发展,系统推进碳达峰 (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行动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解决产业发展 给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控制碳排放总量带来的结构性矛盾,进 一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 1.加快现代化特色农业绿色发展。坚持绿色有机发展方 向,集中连片开发富硒、富锶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快推动粮 油菜、芳香、大足黑山羊、冬菜、雷竹等绿色优质发展。培育 提升农业品牌,壮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规模,到 2025 年,争取农产品获得“巴味渝珍” 区域公用品牌授 权数达 到 15 个,有效期内的“ 两品一标” 数量 稳定在 80 个。以绿色 环保、低碳生产等为重点突破,探索推广粮油和经济作物生 4 产全过程生态种植模式,鼓励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持续推进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强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快推进农业废 弃物资源化利用,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 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提高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做大做强优质粮油精深加工业, 积极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区试点。大力推广“生态” 新业态模式,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着力发展都市精致乡村休闲旅游,加快建设小组团、微田园、 生态化、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培育生态游、乡村游、农业体验 等新产业新业态。(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文化旅游委等按职 责分工负责) 2.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以及绿色环保等 能耗低、污染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动五金、汽摩、智 能、静脉、锶盐等产业特色化、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绿 色化发展,积极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农副食品加工、健康 消费品等传统产业,加快构建集聚集约、绿色高效、环境友 好的特色工业集群。强化产业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遏制“两 高” 项 目盲目 发展, 严格落实项目环境保 护“ 三同时”制度。创 新绿色化生产模式,推进能效“领跑者 ”、水效“领跑者”、节水 型企业、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等绿色制造建设,加快五 金、汽摩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突破一批绿色设计、 绿色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推广应用高效低碳技术和产品,鼓 5 励支持高载能、高排放企业应用节能、节水、减排等先进工 艺技术和装备,确保重点企业单位产出能耗持续下降。促进 制造业能源消费低碳化,推动现有企业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 比例、探索建设分布式能源中心。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构架 体系,鼓励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加工中心、生产线,全面提升 制造业数字化、柔性化生产能力,以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绿色 转型升级。(区经济信息委、经开区经发局牵头,大足高新区、 大足工业园区、双桥工业园区发展中心、邮亭工业产业发展 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发展。构建多元融合消费业态,打 造集聚高端商贸、绿色低碳的区域性消费城市。推进流通企 业绿色升级,加快推动德恒物流园基础设施绿色化、智能化 改造和大足国际商贸物流园建设,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重要物流枢纽、国家供应链接点城市。推动产品设计流程、 选材用材绿色化,厚植绿色低碳理念。推进专业市场转型升 级,提升五金、石雕石材、阿里巴巴大足云智慧等专业市场 绿色含量。推动传统商贸转型增效,培育壮大绿色商场、绿 色饭店等绿色流通主体,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 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绿色化、低碳化、品质化升级。强化商 务领域数字化新场景应用,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促使商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大足石刻景区、龙水 湖旅游度假区等打造零碳景区,全域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 6 (区商务委牵头,区经济信息委、区交通局、区文化旅游委、 经开区经发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能源 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全面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1.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全面推行能耗双控制度,严 格能耗强度约束,逐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双控” 转变 ,探索开展 产业项目能耗综 合产出效益评价。提 高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用能预算管理体系和预警制度, 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 进行综合评价,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落实能效领跑者制度, 严格能效水平约束,推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持续节能降碳。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经开区经发局等按照职责分 工负责) 2.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结合大足工业企业发展 实际,着力实施设备节能增效行动。重点以电机、风机、泵、 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等设备为主体,有序提升 能效标准。建立健全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引 进新型节能产品、技术、装备。探索开发环保产品和装备,加 快污水污泥成套处理设备、空气净化设备、净水设备产业化 步伐,大力发展高密度聚乙烯、增强聚丙烯等多种新型环保 材料。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聚集发展,重点发展污水处理、 城市垃圾处理、环保自动化控制系统、PM2.5 颗粒物检测等 7 成套和单元处理设备。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 管,强化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报废全链条管理,严厉打 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全面落实。(区经 济信息委、经开区经发局、区市场监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 责) 3.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 引领行动,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开创公 共机构节能降碳发展新局面。实施城市节能降碳工程,提升 城镇建筑、交通、照明、供冷供热等基础设施绿色化、智能化 水平。实施园区节能降碳工程,支持园区结合自身定位,推 动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力争将 大足高新区打造成为达到先进水平的节能低碳园区。实施重 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稳步提升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 五金家居、石雕石材等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区发展改革委、 区经济信息委、区城管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经开 区经发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稳步减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 1.推动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推动双桥经开区、大足高 新区、大足工业园区和大足石刻文创园入园企业循环式生产、 循环式组合,支持企业实施综合能效提升、余热余压利用、 高效电机及工业窑炉利用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持续开展节 8 能监察和节能诊断行动,确保重庆足航钢铁、双钱集团(重庆) 轮胎、昶宝电子科技、大足红蝶锶业等重点企业单位产出能 耗持续下降。引导相关企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大力推广低 碳技术应用,有序控制生产过程碳排放,确保企业如期实现 碳达峰目标。鼓励支持大足工业园区、大足高新区开展碳中 和实践,加快推进新型能源应用。积极采取节能减碳新技术、 新工艺和新设备,支持大足高新区重点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和节能环保等产业,鼓励园区企业参与行业碳中和指 南、产品碳足迹相关标准制定。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 享平台,加强园区物质流管理。到 2030 年,双桥经开区、大 足高新区、大足工业园区和大足石刻文创园完成循环化改造。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经开区经发局等按照职责分 工负责) 2.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 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引导培育秸秆资 源化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研发饲料加工技术和生物质发电。 加强产废行业源头减量,推动锶盐尾矿就地消纳,积极创建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和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推广废弃路面 材料和拆除垃圾原地再生利用,推动大宗固废贮存处置总量 趋零增长。推行建筑垃圾分类堆放、分类收运和综合利用, 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能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 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 术。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规范化处理处置,加强污泥无 9 害化处理,不断丰富城镇污水污泥多元处置方式,实现污泥 处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加快建设重庆大足资源再生 利用与研发中心项目,开发生产人造纤维板、塑料颗粒及高 端塑料制成品、新型建材陶粒、水泥掺合料等资源再生利用 产品。到 2025 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不低于 90。(区发展改革委、经开区经发局牵头,区经济信息委、 区生态环境局、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 管局、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化利用体系。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循 环利用体系,探索“ 互联网+” 资源回收新模式新 业态。以汽 车拆解、电子拆解、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以及再生钢、铝、铅深 加工等为重点,积极延伸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构建“资 源产品再生资源” 闭环经济模式,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 高质量循环经济产业园和青少年环保教育基地。瞄准锂电池 回收及再利用,推进锂电池回收企业加速推进废旧锂电池定 级、拆解处理产业链,完善二手锂电池翻新和报废锂电池隔 膜、外壳、铝箔、正极材料等资源回收产业链。推进废旧塑料、 废旧橡胶(轮胎)、废合成纤维、玻璃纤维等再生非金属资源 循环利用。(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经开区经发局牵头, 区生态环境局、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区供销社、区市场监管 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4.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积极开展“无废城市” 试点建设,开展“无 废” 机关、“无废”园区、 “无废”商场、“无废” 10 校园、“无 废” 饭店、 “无废”公园、“ 无废”餐饮企业等细胞工程 建设。制定实施“无 废城市” 建设试点方案,在棠香街道、 龙岗 街道、智凤街道组成的城镇发展中心区开展“无废城市” 建设 试点。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收 运处置体系。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点、转运车、垃圾桶等城 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设施。推进生活垃圾与再生资源回 收“ 两网融合” 。推进 城市生活垃圾中低 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和 利用。落实塑料污染治理管理规定,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 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在重点行业开展过度包装专 项治理。到 2025 年,“无废城市” 试点基本达到目 标要求,生 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40,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 盖。(区生态环境局、经开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区城管局、经 开区建设局、区供销社、区市场监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区域协作推进碳达峰行动 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 成协同联动、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绿色低碳发展格局。 1.共同打造城乡绿色生态空间。统筹优化调控城镇空间、 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结构和布局,严格控制城镇空间无序扩 张,优化城市城区绿色空间体系,探索城市生态用地改革创 新。强化重要生态空间保护与退化区域修复治理,提升城市 绿化水平。全面落实“ 三线一单” (生态 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 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制度。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低碳要求, 11 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 发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着力推进绿色社区建设。(区住房城 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牵头,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区 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主动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联合行动。贯彻 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让森林生态 系统休养生息,共筑绿色生态屏障。全面落实国家城乡融合 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与成都西部片区改革试验联动机 制。优化用地结构,积极参与重庆都市圈、川南渝西融合发 展试验区跨区域合作平台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 一管理。推动大足与安岳、资阳等重点规划和重大项目统一 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建设模式。 (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区生态环境局、区林业局、经开区经发 局、经开区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助推“一区两群 ”低碳 协同发展。依托五金、汽摩、智能 制造产业集群,共建五金共享智能加工中心、电子核心元器 件生产基地,引领带动周边区(市)静脉产业、文创产业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打造低碳产业体 系。推动双桥经开区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建设产业转移集 中承接地,高质量承接绿色低碳产业转移。深化跨流域跨区 域生态保护合作,落实长江流域常态化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 制。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跨界水体、大气、土壤及固废危 废污染治理协同和司法互助。(区发展改革委、经开区经发局 12 牵头,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经开区生态环境局等 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动低碳零碳试点示范。加强绿色低碳企业建设,全 面实行低碳政策和标准,在建筑、物流、交通、旅游、酒店、 服务等行业领域试点创建一批绿色低碳企业,到 2025 年,建 立 5-20 家低碳行业试点。以创建国家高新区、国家级文化产 业示范园区、加快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为重点,推进生产清洁 能源和能源消耗电能替代,开展低碳试点,到 2025 年建立 1- 2 个低碳试点。着力引进先进设备、改变生产工艺与技术、降 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碳足迹、开展低碳办公与生活,推进 大足高新区五大产业集群零碳排放,建成大足高新区零碳园 区,形成可操作、可推广、可复制的碳达峰经验模式和路径。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经开区经发 局、经开区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聚焦重点领域,靶向推动碳达峰 (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持续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推 动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 能源体系。 1.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坚持集中式、分布式相结 合,积极推进“光伏 ”综合开发利用,优 化光伏发电发展模式, 提高光伏发电质量和效益,重点在工业园区以及工业企业、 商业企业、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屋顶资源,建设“光伏屋 13 顶” 分布式发电项目,推 动光伏发电就地生产、就地消纳。积 极推进林业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综合利用,逐 步提升城市垃圾分类水平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探索 生物质发电,重点实施沼气发电项目和推广沼气燃气化利用。 (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农 业农村委、经开区经发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控制煤炭消费总 量,制定全区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确保煤炭消费 量“ 十四五” 基本不增, “十五五”逐步下降,降低燃煤 污染。推 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推进燃煤锅炉淘汰,有序推动“煤 改电”“ 煤改气 ”工程。推 进城乡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加快现 有企业燃煤锅炉清洁高效利用、超低排放改造和节煤降耗改 造,对无法改造机组逐步淘汰关停。(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 环境局、经开区经发局、经开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区发展改 革委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合理控制成品油消费。将石油消费保持在合理区间以 内,实施成品油替代行动,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 活等领域推行“以气代油 ”“以电代油”,提升 终端燃油产品能 效。到 2025 年,成品油消费增速逐步放缓,成品油消费总量 控制在 15 万吨。到 2030 年,成品油消费进入平台期,消费 总量控制在 18 万吨左右。(区商务委牵头,区经济信息委、 区交通局、经开区经发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4 4.有序推进天然气高效利用。以优先满足民生用气需求 为准则,实施燃气老化管道改造更新和推动燃气向乡村延伸, 补齐燃气系统短板,提高供气能力。推动天然气储气设施建 设,提高储气规模和应急调峰能力,满足燃气用户增长需求。 稳步推进 LNG 汽车 运输方式发展,合理规划天然气加气站 布局。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到 2025 年,天然气消费总量控制在 3 亿立方米。(区经济信 息委、经开区经发局牵头,区交通局、区发展改革委等按照 职责分工负责) 5.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协同推进川渝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积极融入川渝电网一体化,助力川渝区域能源一体化发展, 共同打造川渝千亿级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推进农网改造、 电力基建、园区电力配套工程等境内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和电网完全可靠性。推进渝西天然气输气 管网建设,完善各类高中低压天然气管道及配套供气设施建 设,强化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和自主调峰能力,保障城乡居 民生活用气。推动成品油储运及输送管道建设,提高成品油 仓储和管输能力,提升成品油保供能力。(区发展改革委、区 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经开区经发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九)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能耗“双控” 要求,加 强工业领域节 能降碳,积极构建绿色工业体系,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塑 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15 1.推动化工行业碳达峰。优化行业布局、严控产能规模,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推动红蝶锶业、元和精细化工等企 业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依托 锶盐资源优势,加速推动锶环保、锶光电、锶新能源、锶装备 制造等产业发展。以锶渣资源综合利用高技术化为中心,形 成锶渣回收、二次渣开发生态胶凝材料、二次渣改性开发水 处理吸附剂等锶渣固废资源化利用产业。持续降低煤炭消费 比重,加快转变资源能源利用方式,重点控制无机盐制造等 行业煤炭消耗,新建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区经济信 息委、经开区经发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生态 环境局、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区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落实产能置换政策,加快低效 产能退出,推动建材行业能效水平应提尽提。严格控制区内 水泥产能。推进水泥行业生产设备升级改造,有效降低能源 消耗。鼓励水泥生产非碳酸盐原料替代,采用粉煤灰、工业 废渣、尾矿渣等作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确保生产过程碳排 放和单位产出能耗持续下降。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及相关产 业,推动建材生产智能化升级,扩大标准化构件和部品部件 使用规模,引导建材行业向轻型化、终端化、制品化转型,打 造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积极推进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发展,重 点优化用能结构和生产工艺,从源头降低碳排放。(区经济信 息委、经开区经发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生态 16 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区国资委等 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交通领域碳达峰行动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加快推进绿 色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城市公交运营网络,构 建生态绿色、集约低碳的交通体系,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 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1.建设绿色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交 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 期能耗和碳排放。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的生产 和使用,加快城乡公共充换电网络布局,积极建设城际充电 网络和住宅小区充电设施,在城区、重点景区、重点场镇、交 通节点镇街等重点区域加快布局充电基础设施,建成适度超 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实施公 路绿化工程,强化道路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紧密结合,推动交 通干线两侧生态廊道逐步形成,提升绿色生态系统在应对气 候变化中的作用。依托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打造公路绿色景观 走廊,推动高速公路绿色服务区升级改造。(区交通局牵头,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文化旅游委、区规划自然 资源局、经开区经发局及各镇街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调优交通运输结构和组织效率。依托成渝铁路扩能改 造、成渝中线高铁建设,积极谋划大足国际商贸物流园,联 动主城果园、江津珞璜、四川泸州等周边港口,加快发展铁 17 水、公水联运,构建立体互联、一体融合的多式联运网络。实 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分区域、按功能优化城市公交线网结 构,增强公交线路的直达性,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建成干支 结合、层级分明、功能清晰的城市公交运营网络。推进慢行 系统骨干路网提质改造,提升交通网络通达程度,高品质建 成集休闲健身、文化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慢行步道体系。 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和运输枢纽资源,强化枢纽 与公交、慢行、停车系统接驳,提高集疏运能力和水平。倡导 绿色低碳出行,提高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方式的使用 率,推广“公交慢行”的绿色出行方式。(区交通局牵头,区发 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文化旅游委、经开区经发局 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装备。加速现有高能耗、高污染、 高排放车辆改造或淘汰,积极扩大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在交通领域应用。鼓励机动车改造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 推动货运枢纽装卸机械和运输装备实施“ 油改电、油改气” 工 程,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 比。推广普及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 辆电动化替代,有序推进纯电动(换电)出租车发展,新增出 租车、公交车原则上应使用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加快 发展节能、大型、专业化运输车辆,积极引导运输企业更新 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稳步推进换电模式、液化天然气 在重型卡车、营运大客车领域的试点应用,推动专业化运输 18 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碳排放逐年下降。(区交通局、区 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公安局、区生态环境局、 区城管局、经开区经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行动 将城乡建设纳入全区碳达峰目标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布 局,加快推进该领域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全面推动全社会 生活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1.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化发展。依托现有产业基础, 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制造业,培育壮大绿色建材产业,推进 建筑产业化与绿色建筑的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建筑产业链进 一步完善。合理规划装配式建筑制造业基地,提前布局钢结 构建筑和装配式 PC 构建的配套零部件产业。开展装配式建 筑农房、特色小镇、旅游景区建设试点,促进现代建筑业绿 色低碳发展。加大绿色建材、绿色建造方式推广力度,推进 绿色社区、低碳村庄建设。提倡建筑低碳设计理念,大力发 展绿色建筑,进一步扩大绿色建筑标准执行范围。到 2025 年, 全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 70,新建建筑中绿色 建材应用比例超过 7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 比例达到 30。到 2030 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 比例显著提高,绿色建筑占比进一步扩大。(区住房城乡建委 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农业农村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经 开区经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9 2.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提升新建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公共建筑节能 改造,强化公共建筑绿色运行管理,提升公共建筑能效。推 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筑试点示范,探索利 用绿色金融政策对适宜的公共建筑实施绿色化改造。针对有 条件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同步实施节能改造,对既有商场、 医院、学校、办公楼等重点用能建筑,因地制宜推动节能改 造和绿色化改造。合理利用大数据等方式,探索完善公共建 筑用能管理机制,推行公共机构建筑能耗超限额通报制度, 提高既有建筑绿色低碳运行管理水平。倡导低碳建设理念和 方法,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到 2025 年,完成城市建成区内 343 个老旧小区改造,建筑面积 达 300 万平方米;力争实现建成区 45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 市要求。(区住房城乡建委牵头,区经济信息委、区机关事务 管理中心、经开区经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着力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统筹全区水电气热通信等设 施布局,因地制宜布置分布式能源、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 设施。探索对既有工业和民用建筑屋顶进行分布式光伏改造, 针对全区大型商场、学校、办公楼等重点用能建筑推广节能 设备,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例。充分发挥电 力在建筑终端消费中的低碳优势,推进既有建筑电气化改造。 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因地制宜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农房建设 中的应用,培育可再生能源集中利用示范项目。淘汰落后建 20 筑用能设备,在建筑空调、生活热水、炊事等用能领域推广 高效电气化应用技术与设备。(区住房城乡建委牵头,区发展 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经开区经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农业农村碳达峰行动 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源头,推动农业农村用能结构持 续优化,提升农田减排固碳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转 型发展。 1.推进农村用能低碳转型。推动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电气 化改造,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农作物秸秆、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鼓励农村沼气作为生物天然气,适度发 展沼气发电。实施农机绿色节能行动,加大力度推广节能低 耗、绿色智能化农机设备,出台农机报废更新别贴政策,淘 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农机。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推进 大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健全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标 准体系。到 2025 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0,畜禽粪污综 合利用率保持在 80。(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等 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农田碳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宜机化 改造,整村整镇整片推进万亩级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发展 高效节水灌溉。加强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健全高标准农田 改造更新机制。推动水肥药一体化,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水肥一体化、绿肥种植,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引导农 21 户使用质量合格的农膜,打击非法农膜流入市场,推广应用 加厚和全生物降解膜。强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现化学农药 减量化。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提升土壤有机碳储 量。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开展 重点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密监测、农作物与土壤的协同监 测,提高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能力。严格保护与集约利用 水土资源,大力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等 生态要素协同治理。2025 年,全区化肥使用量持续降低,农 药使用量减少 2以上,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到 44,耕地中高标准农田占比达 80,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达 到 10 万亩。(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 然资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碳达峰行动 有序推动以数据中心、5G 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绿色 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助推全区 2030 年实现碳达峰。 1.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统筹布局。统筹推进“以建促用、以 用促建”5G 网络建设 。深入推进数据中心、5G 网络等应用, 支撑数字产业发展,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建好用好“数 字大足”云平台,加快系统迁移上云、内部信息系统优化整合, 全面接入重庆市“1N” 云体系。统筹规 划建设 5G 智慧杆塔 及配套设施,推动“ 一杆多用” 改造。提速 5G、大数据等技术 在工业生产、流通、服务领域广泛应用,推进工业设备联网 22 上云,逐步构建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积 极推进城市智能停车、智能仓储、多功能路灯杆、综合管理、 电梯等新型物联网模块化建设,推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公共服务互连互通, 聚焦政务、通信、医疗、教育、工业、科学大数据,着力推进 一批行业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区经济信息委、经开区 经发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城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能效水平。推动新型基础设施 领域采用多种能源互补的可再生能源系统。立足实际需求, 优化数据中心供电架构,提高用电效率,同步推动绿色节能 制冷系统应用。逐步对电能利用率(PUE 值)超过 1.5 的数据 中心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既有设施绿色升级改造,积极 推广使用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智能化用能控制 等技术,提高数据中心能效水平。鼓励对改造工程进行绿色 测评。加强节能技术在 5G 网络中的应用,加快节能 5G 基站 推广应用。(区经济信息委、经开区经发局牵头,区发展改革 委、区科技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注重新型基础设施绿色低碳管理。鼓励在数据中心和 5G 网络管理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自动化、智能化能耗 管理,提升整体节能水平。完善和扩大信息基础设施领域使 用可再生能源的市场机制和参与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的 范围,提升数据中心绿色能源利用水平。健全促进数字基础 设施产业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机制。推动数据中心和移动 23 通信基站披露碳排放信息。(区经济信息委、经开区经发局牵 头,区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聚力保障体系,全面支撑碳达峰 (十四)科技创新支撑碳达峰行动 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作用,着力培育创新主体,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体制机制,实施低碳示范工程, 助力 2030 年实现碳达峰。 1.培育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主体。围绕双桥经开区、大足 高新区、大足工业园区等平台,不断夯实绿色低碳创新平台 载体。围绕废弃物综合利用、新能源、污染防治等绿色低碳 领域,加快培育引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主体,构建以市场为 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与成渝地区重点高校、科研 院所、骨干龙头企业等合作,形成一批绿色低碳科技研发平 台和科研机构,重点扶持产业规模大、研发实力强的五金、 智能制造等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强强联合组建工程技术研 发中心,建立绿色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联合组建重点领 域静脉产业技术联盟,开展相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研 发推广。(区科技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经 开区经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结合大 足实际,推动全市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推广目录落地实施,加 大绿色低碳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开展首台(套)重大绿色 低碳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推动金融资本与绿色低碳科技要素 24 有效融合,积极打造“住业游乐购” 低碳零碳特色 应用经典场 景。(区科技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经开区 经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建立健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出台绿色 低碳平台建设、主体培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金融支持 等政策,完善绿色低碳技术交易和服务机制。完善绿色低碳 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强化政策绩效评估,改革和创新科研经 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支持人财物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一线倾 斜。发挥国家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大足分中心作用,完 善绿色低碳技术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执法机制。结合“重 庆英才计划” ,建立符合大足 实际的“ 双碳 ”人才引进机制。 (区科技局牵头,区人力社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实施低碳示范工程。推广应用高效低碳技术和产品, 鼓励支持企业应用节能、节水、减排等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 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 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建设低碳园区。积极探索产 城景融合低碳发展模式,推动低碳城(镇)试点建设,开展低 碳商业、低碳社区、低碳企业和低碳产品试点。(区发展改革 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生态环境 局、经开区经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碳汇提升支撑碳达峰行动 25 紧紧抓住生态系统“固碳” 和“增汇”两个关 键,持续提升 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 固碳能力。 1.全面巩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落 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 保护格局。严格执行三条控制线管理规定,强化全域、全要 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稳定现有森林、草地、湿地等重要生 态系统固碳作用。落实各类保护功能区域,着力构建“两区四 廊多点”生 态安全格局, 严格保护自然生 态空间。构建低碳排 放的产业用地体系,推进土地利用在数量结构、空间布局两 方面低碳优化。(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林业局牵头,区生态 环境局、经开区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稳步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持续提升西部深丘水源涵养区和巴岳山生态保护区等重点 生态功能地区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 规划,大力实施集中抓好濑溪河、窟窿河、淮远河生态修复、 绿色生态廊道、农田防护林、城乡绿化美化、自然保护地提 升等重点生态扩绿工程。优化碳汇树种结构,积极选用固碳 能力强的树种,开展碳汇造林,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建设 森林乡村和绿色示范村,提高林中碳汇能力。推进国家森林 城市创建,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碳汇。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林业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 26 环境局、区水利局、区城管局、经开区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 分工负责) 3.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依托和拓展自然资源调 查监测体系,结合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成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