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be文库
首页 solarbe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政策】安阳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docx

  • 资源大小:395.94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8金币 【人民币8元】
游客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人民币8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作为您下次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如填写的是手机,那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就是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4、下载无积分?请看这里!
积分获取规则:
1充值vip,全站共享文档免费下;直达》》
2注册即送10积分;直达》》
3上传文档通过审核获取5积分,用户下载获取积分总额;直达》》
4邀请好友访问随机获取1-3积分;直达》》
5邀请好友注册随机获取3-5积分;直达》》
6每日打卡赠送1-10积分。直达》》

【政策】安阳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docx

安阳市“十四五” 现代能源体系和 碳达峰碳中和规划 前 言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 ”时期是我市建 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的重要“窗口期” ,区位优势 重构提升,动能转换加速突破,工业化城镇化深化提 质,生态环境治理深度攻坚。着眼 2030 年实现碳达 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优化调整 能源结构,坚持“安全保障、清洁高效、绿色低碳、 创新引领”发展方向,提高全市能源供给质量和利用 效率,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低碳高效 的能源支撑体系,对于有效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指导我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根据安阳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精神,结合河南省“十 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制定本 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 期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 市能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增强能源保 障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 发展化石能源,大力实行节能降耗和能效管理,能源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为未来能源发 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次能源生产总 量达 430 万吨标准煤,比 2015 年(230 万吨)增加 了 200 万吨、增长 87,其中非化石能源生产总量为 282 万吨标准煤,比 2015 年(114 万吨标准煤)增长 147;发电装机容量 622.822 万千瓦,比 2015 年增 长 262.5;油气长输管线总里程 522.86 公里,比 2015 年增长 9;管道天然气年供应量达到 6 亿立方 米,比 2015 年增长 62.2,城市居民天然气普及率 达到 97.76,比 2015 年提高 7.76 个百分点。 供电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三五 ”期间,新建、扩 建 110 千伏及以上变电站 55 座,新增变电容量 342.2 万千伏安。其中,新建 220 千伏变电站 3 座,扩建增 容 3 座,新增变电容量 120 万千伏安;新建 110 千伏 变电站 30 座,扩建增容 19 座,新增变电容量 222.2 万千伏安。截至 2021 年底,安阳电网已建成 110 千 伏及以上线路 3013 千米,变电站 95 座,变电容量 1558.7 万千伏安(500 千伏2 座,350 万千伏安; 220 千伏19 座, 648 万千伏安;110 千伏74 座, 560.7 万千伏安)。安阳电网已形成了 220 千伏多环 网运行和 110 千伏分区链式环网供电格局。 220 千伏 变电站覆盖全部县域(每县 2 座及以上),110 千伏 变电站覆盖全部开发区。制定出台了安阳市大面积停 电应急预案,供电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持续改 善用电营商环境,全面提升“获得电力 ”服务水平,低 压、20 千伏及以下高压电力接入工程审批时间分别 压减至 5 个、10 个工作日以内;供电企业办理用电 报装业务各环节合计时间在现行规定基础上压缩 40 以上,压缩用电客户用电报装环节和时间,在全市范 围实现用电报装业务线上办理。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 设明显提速。全市“十三五”期间建成充换电站 41 座、 各类充电桩 1580 个,有效保障了新能源车辆充电服 务需求。 储气能力建设初见成效。市、县两级政府与省天 然气储运有限公司签订应急调峰储气服务合同,完成 “地方政府 3 天”储气能力任务。后续城市燃气企业用 气量 5的储气能力完成后,全市燃气供应保障能力 进一步增强。 供热能力大幅提高。供热面积增长 100.2。安 阳市区“十三五” 期间供热入网面积由 2015 年底的 2373.05 万平方米发展至目前的 4750 万平方米,供热 规模增长 100.2。热源保障能力提升 54.5。大唐安 阳电厂热电联产机组改造完成,供热能力由 1198MW 提升至 1350MW;安钢集团高炉余热供热项目建成投 运,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增加 81MW 的供热能力; 安阳益和热力公司 420MW 的天然气调峰热源锅炉房 顺利建成,新增 1000 万平方米的应急调峰供热能力。 市政管网长度增加 65。组织实施安阳市热力管网扩 建三期工程、安阳市东部及南部热力管网建设工程, 新增市政管网 235.28 公里。截至 2020 年底,安阳市 区供热入网面积为 4750 万平方米,热力站数量为 922 座,居民用户 35.89 万户,办公和商业用户 5270 户,市政供热管网长度达到 599.4 公里。 清洁能源跨越式发展,能源供给结构显著优化。 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等清洁、环保能源使用量较快增 加,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十三五” 期 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 2015 年的 75下降 至 2020 年的 70,天然气占比由 1提升至 3.6, 非化石能源占比由 5.54提升至 10。“ 十三五”期间 累计完成“双替代”改造 95.8 万户,全市实现平原地 区散煤取暖“清零”和清洁取暖全覆盖,市、县(市) 城区集中供热覆盖率提升至 91。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明显加快。“十三五” 期 间,中广核内黄 100MW 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华润新 能源内黄润风 400MW 风电等一批国内平原地区单体 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低风速风电标杆项目相继投产, 全市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 140 万千瓦,风力发电新 增装机规模 202.46 万千瓦,风电、光伏单项装机容 量和总装机容量均位居河南省首位;生物质发电装机 8.4 万千瓦;地热供暖面积 400 万平方米;太阳能热 利用面积 1025 万平方米;垃圾焚烧发电取得零的突 破,市区、滑县、林州 3 座垃圾焚烧电站投产发电。 新能源发电量从 2015 年的 16151 万千瓦时提高到 2020 年的 475865 万千瓦时,增长 29.5 倍,2020 年 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22.1,非化石能源 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 10,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 规模占总装机规模比重 58.8。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 比重下降至 70,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全 市能源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新能源汽车和氢能产业初具规模。抓住纳入河南 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机遇,发挥鑫磊、顺 成、利源等焦化企业工业副产氢的优势,积极推动氢 能开发应用。加强与东方电气、福建众成等公司合作, 大力推进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车公司氢燃料电池汽车生 产应用。同时,加大绿电制氢项目的建设力度,力争 打造氢气生产、加注、存储、运输、应用以及相关设 备制造的全产业链条。 能源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进 一步提速,燃煤背压项目、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垃 圾发电、风电项目核准权限均下放至市、县(市)。 简政放权激发全社会对能源行业投资热情,市场配置 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显著提升。电力体制改革、能源环 境保护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林州市红旗渠经济技术开 发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第三批增量配电试点批复,改革试点工作正有序推进。 能源助力脱贫攻坚交出亮丽答卷。抢抓光伏扶贫 政策机遇,连续跨过试点先行、全面推广、深化提升 三个台阶,建设光伏扶贫电站规模 8.9 万千瓦,覆盖 全市 7 个县(市、区)、16413 户贫困群众,带贫人 口 4.9 万人。光伏扶贫运行期总收益预计超过 20 亿 元,461 个村集体拥有了持续 20 年的稳定收益,成 为贫困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撑。连续实施贫困地 区电网“三年攻坚、两年提升”行动,提前一年完成全 部贫困县、提前一年半完成全部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 任务,实现所有贫困村通动力电、所有平原地区存量 农村机井通电,贫困村户均配电容量比“十三五” 初增 长 2.5 倍,贫困地区 10 千伏电网整体供电能力实现 翻番。 能源技术装备水平实现全面提升。新能源装备制 造门类进一步完善,能源技术装备水平实现全面提升。 其中风电装备制造已形成以金风科技风机装备制造 为龙头,其他风电装备为配套的较为完善的风电装备 产业链条。光伏产业已形成以安彩高科光伏玻璃为主 的光伏装备制造业。全部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平 均供电标煤耗降至 298 克/千瓦时。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能源安全供应保障压力巨大。受能源基础设施发 展制约,我市属于典型的能源输入城市,自身能源生 产量小,刚性需求量大,大量的电力、燃气、煤炭等 能源消耗依赖外部输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 以及能源需求侧峰谷差、季节差的加大,夏季、冬季 等高峰时段电力、燃气供应保障压力巨大,能源运行 调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协调。能源发展一方面 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托底保障作用, 另一方面还要与生态环境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 配。但目前我市以钢铁、焦化、化工等高耗能产业为 主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产业发展对于传统能源的路径 依赖和思维惯性仍然突出,能源结构仍不够优化,以 能源“双控” 和清洁低碳发展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 仍不明显,主动消费清洁能源的意识仍不够强,能源 产出率距离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体制机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十三五” 时期, 我市对于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取得 了一定成绩。但面对“十四五”时期新技术、新模式、 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原有能源管理的体制机制已严重 不能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导致储能、能源互联 网等新技术、新产业推广和应用缓慢,无法更好满足 人民群众对于优质优价、智能便捷能源的需求,能源 发展的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 储能、氢能等新兴能源发展短板仍比较明显。目 前安阳还没有实际运行的储能电站,氢气的提纯技术 需要进一步优化,加氢站建设进展缓慢,燃料电池核 心部件电堆项目仍处于试验阶段。 电网调节能力有限。安阳市主要电源为煤电、光 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还没有快速启停、削峰 填谷的燃气电厂,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电 网调峰严重依赖煤电机组,能力和效果有限。 三、面临形势 “十四五” 时期,是我市加快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 心强市、谱写新时代安阳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关键时 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推进能 源革命、构建低碳高效能源支撑体系的重要阶段。习 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既是对国 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给未来一段时期的能源发展提 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能源安全面临新挑战。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近年来,我国油气对 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加之国际能源市场愈加政治化, 能源安全保障问题进一步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 能源安全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央建议明确 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 资源安全”。从我市情况看,虽然近几年基本没有出 现能源断供、短供的情况,但是迎峰度夏、迎峰度冬 和极端恶劣天气等个别时段,也曾出现局部地区天然 气、煤炭供应紧张局面,应对峰谷差的储备调节能力 还存在短板。同时受煤炭产量逐年下降等因素影响, 传统能源稳产压力逐年加大,能源保障的安全性、可 靠性压力持续增大。 绿色转型进入新阶段。随着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和 清洁低碳利用进程的加快,化石能源发展和消费已面 临明确的“天花板”,碳达峰和低碳化要求将成为能源 发展的硬约束而不是软指标,对我市能源转型提出了 新的更高要求。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今后 10 年 风电和光伏发电年均新增装机需超过 1 亿千瓦,新能 源发展将进一步提速。我市受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 因素影响,能源结构偏重、煤炭消费占比偏高的问题 比较突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也与全国平均水平有 差距,能源发展面临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结构优 化双重压力,新时期能源发展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要 求,提前做好谋划应对工作。 能源需求发生新变化。从总量上看,我市“十三 五”时期能耗“ 双控”工作完成较好,全市能源消费总 量呈下降态势。但随着市内高耗能产业转移和产业结 构调整逐步稳定,“十四五”期间我市能源消费增速将 有所回升。从品类结构上看,随着电动、氢能等新能 源汽车普及,电气化水平提高,成品油消费将逐步降 低,电力需求增速高于能源消费增速,煤炭消费持续 下降,未来我市新增电量需求将主要由清洁电力满足。 从行业需求上看,工业、建筑业用能增速保持相对稳 定,服务业、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快速增加,日益成为 用能增长主力军。电力、天然气供应峰谷差将持续扩 大,调节难度进一步增加。 创新发展呈现新趋势。当今世界,能源高新技术 领域竞争博弈更趋白热化,新一代核能、储能、氢能、 新材料等技术,将成为能源科技竞争制高点。5G、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颠 覆能源产业结构、商业模式、技术体系和管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我市培育、引进了 安阳金风等一批新能源装备企业,但在能源装备、材 料制造和研发等领域基础仍然薄弱,缺乏具有较强竞 争力的本土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将进一 步推动新能源快速发展,促进我市以市场换技术、以 市场推合作、以市场引企业等发展方式,培育壮大能 源装备产业,延伸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难得的机 遇。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 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 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要求,以 安全保障为核心,以绿色、低碳、高效为主导,以创 新为驱动,进一步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能 源发展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 能源保障。 二、总体思路 以实现全市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推动能源生产 和消费转型升级发展。一是采用“降替引” 措施,保障 城市和工业企业能源供应,对传统化石能源消费重点 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降低煤炭消费总量、能源 消费总量;深度高效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替代 化石能源;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从区域外引入热力、 电力、天然气,对区域内资源利用进行有效补充。二 是扩大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优势,打造农村能源革命 试点县、可再生能源示范县,推进绿色智慧能源镇、 智慧能源村建设,从区域用户端实现绿色能源自给自 足供应。三是以工业园区重点企业为支撑,利用工业 余热、余气,扩大综合能源服务范围,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四是引导高科技企业和装备制造业,加大科技 创新投入,在氢储能、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方面形成 规模化产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保证区域内的可 再生能源资源全部利用。五是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发 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健全绿能交易、碳排放交易、 用能交易等制度。 三、基本原则 安全保障供应。坚持能源建设适度超前发展,高 效开发域内能源资源。结合国家“一带一路” 倡议,充 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利用域外各种能源资源,建立 多渠道共同保障、互为补充的能源供应体系,有效保 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能源的合理需求。 节能优先原则。把节约贯穿于经济社会及能源发 展全过程,通过集约高效开发能源,科学合理使用能 源,大力提高能源效率;通过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 构,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节能,合理控制能源消 费总量,以较少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 展。 绿色低碳排放。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 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坚持发展非 化石能源与推进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 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氢能消费比重,大幅 增加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消费比重,形成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能源 消费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动煤炭消费减 量。严格新建耗煤项目准入,实施新建耗煤项目减量 替代。以电力、有色、钢铁、建材、焦化、化工等行 业为重点,开展能效对标行动,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 用水平。加强燃煤设施整治,淘汰不符合环保、能耗、 安全等标准的工业锅炉和工业窑炉。 区域协同智慧发展。发挥互联网在能源产业变革 中的基础作用,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合理开放,促进能 源生产与消费融合,提升大众参与程度,加快形成以 开放、共享为主要特征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遵循 “互联网”应用发展规律,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鼓励多元化的技术、机制及模式创新,因地制宜推进 能源互联网新技术与新模式先行先试,形成万众创新 良好氛围。 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 与产业变革的机遇,在能源领域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把提升能源科技水 平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创 新步伐,加强地区能源战略科技力量,发挥企业技术 创新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能源技术 从引进跟随向自主创新转变,形成能源科技创新上下 联动的一体化创新和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 四、主要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基本形成以内节外引为基本特征、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安阳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支撑系统。 “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如下 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2374 万吨标准煤 以内,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 1919 万吨原煤以内。全 社会用电量 263.4 亿千瓦时。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 16 以上,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 5。 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 905 万千瓦,其中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 570 万千瓦。 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量达到 43800 辆。 展望 2035 年,全市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 进展,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大幅提高,碳排放总量达 峰后稳中有降,基本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创新 融合、开放共享的现代能源体系。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大幅提升,能源清洁化水平、利用率、能源科技、能 源装备等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第三章 重点任务 一、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供应体系,推动能源供给 革命 按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推进实施 “双百万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进一步完善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 继续大力推动风电项目建设。发挥我市风能资源 和区位优势,顺应能源发展新形势,在充分考虑风电 项目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红线相衔接基础上, 以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电网消纳能力、土地综合利用 为重要考虑因素,重点推动在东部平原区安阳县、内 黄县、汤阴县、滑县规划建设高质量风电基地,力争 到 2025 年底全市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100 万千瓦。 积极推进太阳能光伏项目建设。以整县(市、区) 屋顶光伏开发试点为抓手,积极推进开发区、公共建 筑、商业建筑屋顶和个人家庭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 统;鼓励自发自用的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探索 水面、湖面、煤场、灰场光伏发电综合治理等发展新 模式,提高光伏发电综合示范效应;推进建筑物配套 建设公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提高太阳能热利用普及率, 积极开发应用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以西部林州 市、殷都区、龙安区丘陵、低山地区为重点,在土地 节约集约利用及保护生态前提下,在落实电网消纳基 础上,有序推进地面集中式生态友好型“光伏农林牧 渔”同时配置储能的光伏发电项目,力争“ 十四五”期 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 100 万千瓦。 提升生物质(垃圾)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以内黄 县、安阳县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为基础,实施一体化 示范区、内黄城区集中供热,替代供热管网覆盖范围 内的燃煤锅炉或中小型生物质锅炉,着力推动生物质 能源梯级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先进生物质能 示范基地。按照合理布局、区域统筹、热电优先的原 则,稳步推动城镇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有序发展农 林生物质发电,鼓励大型畜禽养殖场、垃圾填埋场、 污水废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沼气发电工程。 推进实施地热能开发利用。按照“政府引导、企 业参与”原则,支持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地热资源 勘查评价,对全市地热资源开采技术经济性做出评价, 为地热能供暖提供合理依据。以内黄县、文峰区地热 能清洁供暖规模化利用试点为基础,探索地热能供暖 的市场化投资运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地热能供暖管理 方式和体系,实现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升级和成本下 降,增强地热能供暖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地热能 供暖在全市清洁取暖中的占比。按照“取热不取水、 采灌平衡、以灌定采”的原则,在地热资源富集和集 中供热未覆盖的医院、学校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等区域, 积极推进土壤源、地表水源热泵供暖制冷,探索发展 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鼓励地热能供暖与燃气、 电力、生物质热源多源联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力 争“十四五” 期间,全市规划新增地热供暖面积 200 万 平方米。 加快实施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推进林州弓上 水库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 2022 年底前开工 建设。继续推进西部山区抽水蓄能电站场址筛选,力 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规划。加强抽 水蓄能电站备选场址保护,有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进一步提升我市电网调峰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推进能源设施多能互补。积极推进风、光、水、 火、储多能互补能源模式发展,推动储能电站、虚拟 电厂等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多种电源与储水、储热、 储气设施集成互补,构建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 的基础设施体系,探索建设清洁能源示范县、县级智 慧能源服务等示范工程,实现“风光水火储 ”、“源网 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 专栏 2 可再生能源项目 风电华润电力内黄县 200MW 风储一体化乡村 振兴示范项目,大唐内黄田氏二期风电场项目,豫能 林州 100MW 风力发电项目,京能滑县 100MW 风电 项目,天润林州太行风电场项目(二期),大唐内黄 田氏二期风电场(续建)项目,华润电力内黄县 200MW 风储一体化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天润北关 100MW 乡村振兴风电项目。 光伏发电林州市、安阳县、内黄县、滑县、文 峰区、北关区整县(市、区)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豫 能合涧 50MW 集中式光伏清洁能源项目,华能龙安 区“光伏 生态建设 ”综合能源创新示范项目一期工程。 垃圾发电内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地热内黄县、文峰区地热供暖项目。 提高传统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水平。提升煤炭绿 色智慧开发水平,推广煤炭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 与瓦斯共采、矸石不升井等绿色开采技术,推动开展 矿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 设。 专栏 3 热电项目 北关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龙安区天然气分布 式能源站,安阳灵锐秸秆热电联产项目,汤阴县华能 热电二期项目等项目。 鼓励开发利用氢能。依托殷都区先进制造业开发 区焦化企业,加快形成氢气回收、提纯、储存、运输、 产业链。依托化工园区,在可再生能源充足、峰谷差 较大的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示范,为利用氢 能进行电力系统储能调峰探索经验,推进绿氢开发与 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发挥氢能资源集聚效应,超前 布局氢能、储能产业,引进氢能汽车等制造加工企业, 积极打造集氢能生产、储能应用和氢能汽车制造于一 体的产业新高地。 专栏 4 氢能开发项目 殷都区顺成氢能开发与高纯氢抽取项目,鑫磊焦 粒纯氢制气联产制 LNG 提氢项目,利源氢能综合利 用开发项目。 加快燃气管网建设,提高天然气消费比例。以提 升天然气供气能力,更好满足用气需求为重点,充分 利用地处国家主干燃气管网交汇处和拥有中石化、中 石油“双气源” 优势,加快推进中石油西气东输豫北支 线与榆济线对接工程、榆林济南输气管道增压工程、 中原油田濮阳鹤壁输气管道等燃气管线工程建设, 提高区域燃气管网互联互通水平,提升我市燃气保障 能力。 因地制宜布局储能基地。以氢储能、液流电池储 能、抽水蓄能、废弃矿井利用物理储能、充电桩储能 等为重点,开展“可再生能源储能” 示范,加快推进 电源侧、电网侧与用户侧储能工程建设,提高区域微 网电能供应水平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二、构建节约高效能源消费体系,推动能源消费 革命 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严格实施煤 炭消费总量控制,推动城区集中供暖、农村清洁能源 替代、绿色能源推广工作。积极采取“降替引” 措施, 保障城市和工业企业能源供应,对传统化石能源消费 重点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降低煤炭消费总量、能 源消费总量;深度高效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替 代化石能源;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优势, 探索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可再生能源示范县、绿色 智慧能源镇、智慧村建设,从区域用户端实现绿色能 源自给自足供应;以工业园区重点企业为支撑,利用 工业余热、余气,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引导高科 技企业和装备制造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氢储能、 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方面形成规模化应用,保证区域 内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全部利用;加大体制改革力度, 推行绿能交易、碳排放交易、用能交易等制度,发挥 市场的调节作用。 积极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能源节约与开 发并重,突出节能优先,注重环境保护,实行能源消 费强度和总量控制,推进节能降耗和需求侧管理工作,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落实国家“一挂双控” 措施, 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产能过 剩行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强约束,其他产业按平均先 进能效标准实行强约束。实施重点领域节能低碳行动 计划。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 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低碳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 进一步对钢铁、水泥、石化、火电等行业实施清洁生 产技术改造。推进用能清洁替代。以民用、交通、工 业等用气领域为着力点,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鼓励 天然气在新兴领域应用。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 推进城镇天然气利用工程,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开发 区和工业园区、乡镇的管网覆盖率,提高天然气利用 水平。 推动用能方式变革。大力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引 导城乡居民绿色消费。创新能源合同管理模式,促进 分布式能源发展。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推进重点 区域、重点企业用能节约,促进用能企业技术升级, 推行局部区域能源协同治理,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 平,应用新技术实现精细化节约管理,以碳排放指标 倒逼企业提升能效利用水平。 推广绿色低碳交通物流用能体系。积极打造绿色 低碳的现代物流用能系统,发展“互联网” 高效物流, 加快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以结构调整推动绿色发展, 加快建立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物流运输服务体系。 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绿 色廊道和绿色枢纽建设,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材料和 施工工艺在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应用,继续推进交通运 输装备能源清洁化,调整用能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行运输装备的专业化与标准化,优化用能方式, 提高用能效率。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工程机械设备,降 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 三、构建智慧融合能源创新体系,推动能源技术 革命 打造 5G 技术融合的智能电网系统。在电网侧持 续完善区域电网主网架,推进智能配电网建设,优化 调度运行机制,推动分布式电源、微电网与智能电网 协同发展,为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互济调配提供资 源优化配置平台。发展智能电网,推动电网配电自动 化,推进城乡配电网升级改造。 探索“互联网” 智慧能源。参照“鑫贞德基于‘互联 网’ 智慧新能源的多种能源互补型智能电站”建设模 式,坚持系统优化、因地制宜、统筹开发、互补利用 原则,构建多能互补、高效协调的终端一体化集成供 能系统。推进实施传统能源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 生物质、氢能、储能等协同开发利用,优化布局电力、 燃气、热力、供冷、供水管廊等基础设施。 加强蓄热、蓄电和氢能资源应急储备能力。推进 能源消费持续升级,逐渐形成新型能源消费模式;推 进能源供给结构与布局更趋合理,提高蓄热、蓄电和 氢能资源应急调峰储备能力,促进智慧能源生产系统 有序建设;能源体制革命持续深化,构建公平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强能源应急储备体系建设, 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依托新型能源制造企业,研发新技术产品。依托 区域内的风机、光伏制造业,延伸电化学储能配套产 品生产;依托焦化企业,延伸氢储能产品制造产业链; 加大新能源制造企业高校联合攻关力度,建设政产学 研相结合的科技开发体系。在现有安阳风电基地基础 上,继续提升风电装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升装备 制造产能,扩大风电装备产品系列,打造风电装备全 产业链,促进装备制造协同发展,培育具有较强竞争 力的风机成套骨干装备企业。 开展碳中和试验基地建设。通过开发可再生能源、 培育生态碳汇林、种植生态能源作物、推进能源循环 利用等途径,探索建设零碳排放试验基地,为未来实 现碳中和奠定能源发展基础。 加快推动能源大数据全面应用。在充分吸收河南 省能源大数据应用中心经验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安阳 市能源大数据中心,面向各政府部门、能源企业、社 会公众征集应用需求,形成广泛参与的协同共建机制,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四、构建协调有效能源治理体系,推动能源体制 革命 持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落实河南省储能管理指 导意见,促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消纳,提高电网 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鼓励新能源项目逐步参与电力市 场交易,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更高利用水平和经济效 益。加快林州市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增量配电业务

注意事项

本文(【政策】安阳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灰色旋律)主动上传,solarbe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solarbe文库(发送邮件至401608886@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copyright@ 2008-2013 solarbe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0028102号-1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