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be文库
首页 solarbe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固碳储碳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_高睿.pdf

  •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8金币 【人民币8元】
游客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人民币8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作为您下次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如填写的是手机,那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就是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4、下载无积分?请看这里!
积分获取规则:
1充值vip,全站共享文档免费下;直达》》
2注册即送10积分;直达》》
3上传文档通过审核获取5积分,用户下载获取积分总额;直达》》
4邀请好友访问随机获取1-3积分;直达》》
5邀请好友注册随机获取3-5积分;直达》》
6每日打卡赠送1-10积分。直达》》

固碳储碳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_高睿.pdf

28 小康 INSIGHT CHINA 本期策划 “国宝”红树林 THE CURRENT PLANNING 固碳储碳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蓝碳”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红树林具有极强的固碳、储碳的功能。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红树林生态资源变现,有力地推进蓝碳试点工作。在浙江省温 州市,沿浦湾从传统养殖海湾转向蓝色生态海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有“海岸线绿色卫士”之称的红树 林具有固碳、储碳的重要生态功能。中 国红树林生态系一书提出我国红树林 具有高生产力、高归还率和高分解率的 “三高”特性,证明了红树林固碳和储 碳的优势。 为什么红树林有如此高的固碳能 力一方面,红树林大多分布在沉积型 的海岸河口,由上游河流和海洋潮汐共 同作用带来了大量外源性碳,被固定而 快速沉积在地下部分。另一方面,红树 林具有高生产力,其地下部分长期处于 厌氧状态,减缓了根系和凋落物的分解 速率,加速了碳埋藏速率。研究发现, 有些地区的红树林泥炭甚至可达十几米 深。因此,高沉积速率和高生产力使红 树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碳储量,也成 为全球固碳效率最高的地区。 生态变现助力“蓝碳试点” 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 例,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 海南省东北部,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演丰 镇,属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东寨港 红树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片沿海滩涂 森林,绵延海岸线总长28公里,是中 国最美的海南八大海岸线之一。因陆陷 成海,形如漏斗,海岸线曲折多弯,泻 湖滩面缓平,红树林就分布在整个海岸 浅滩上。保护区内的红树林被誉为“海 上森林公园”,且具有世界地质奇观的 “海底村庄”。 海南师范大学研究团队研究表明, 东寨港红树林固碳包括生物固碳、土壤 固碳两部分,生物固碳中的植物固碳根 据生物量进行计算,红树植物群落地上 生物量为4.06万吨、总地下生物量为 1.99 万吨,凋落物总生物量为 1.72 万 吨,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植物固碳总量为 12.59 万吨;按照 1 米平均值计算,东 寨港红树林湿地土壤固碳总量为 26.90 万吨。在没有计算动物固碳、水体固碳、 深层土壤固碳的情况下,东寨港红树林 湿地固碳总量为 39.50 万吨,单位面积 固碳量为 250.6 吨 / 公顷。据了解,目 前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在 联合海南省环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蓝 碳试点”研究,分析碳库本地调查结果, 推进蓝碳试点工作。 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东寨港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导入生态产业,延 伸和拓宽生态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引 导周边居民转产安置,走生态致富道 路。同时加强对保护区资源的监测和管 护,确保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持续健康 发展,改善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保护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 与生物多样性,并为国际候鸟迁徙提供 良好的停歇、越冬栖息地和食物补给等。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碳中和是指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 放总量,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 小康中国小康网 高睿 29 小康 INSIGHT CHINA 本期策划“国宝”红树林 THE CURRENT PLANNING 吸收掉,最终达到“零碳排放”的目的。 在陆地森林中,应用绿色碳汇概念,实 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进而达 到造林减排。然而,由于蓝碳评估机制 尚未有明确的定义或标准,迄今各国尚 未将滨海蓝碳纳入其减缓气候变化或海 岸带管理政策和行动中。随着人们对滨 海湿地蓝碳减缓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深 入,保护和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也得到 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国际和国 家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和财政机制中。应 用红树林作为碳汇林或者进行“碳中和” 的尝试也随之出现。 “蓝碳”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 标的重要途径,红树林与海草床、珊瑚 礁并称为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能够 捕获和储存大量的碳,其中红树林是这 些生态系统中固碳效率最高的,每天每 平方米的红树林冠层能吸收11.79克碳, 可谓“王者”般的存在。 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2022下半 年,温州市陆续印发温州市科技兴海 暨蓝碳创新行动方案温州市低(零) 碳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支持 开展各类海洋蓝碳方法学研究,建立标 准统一的调查评估规范化流程和信息共 享机制,推进红树林碳汇试点建设。据 介绍,温州并非红树林生长的天然北界, 但在我国红树林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 位。自1957年乐清西门岛引种红树林 以来,温州的红树林种植历史已超过 60 年。当前,温州造林保存率超过80, 温州市共划定涉及红树林的生态保护红 线 49.7 平方公里,面积约 363 公顷, 约占全省红树林面积 75。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沿浦镇地处浙 闽交界,近年来,沿浦镇加大生态修复 力度,积极改善沿浦湾湿地生态环境, 打造我国最北最大的海湾红树林生态湿 地,开启了沿浦湾从传统养殖海湾转向 蓝色生态海湾新篇章。据悉,沿浦湾红 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约9000吨,按照 市场交易每吨约80到100元的价格, 蓝碳市场充满潜力。数据显示,温州市 红树林每年固碳约 760 吨,每年产生生 态经济总价值约 11.9 亿元。与此同时, 温州正通过推动红树林区逐步开发碳汇 交易项目,吸引社会资金建立蓝碳基金 等,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红树林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永久埋 藏在海洋沉积物里的碳,是地球上最密 集的碳汇之一。海岸带蓝碳潜力的挖掘、 维持和提升有助于使其成为未来最经 济、最高效的固碳方式。但中国红树林 蓝碳研究和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譬如, 支持当前排放和减排政策制定的科学数 据存在较大的空白。其次,红树林退化 的现状影响了碳汇功能的有效发挥。此 外,红树林宜林地有限、滨海养殖塘面 积大,须考虑兼具蓝碳功能和可持续生 计的修复模式。 编辑 / 胡妍 图为苍南沿浦湾的滩涂 温州市治水办供图

注意事项

本文(固碳储碳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_高睿.pdf)为本站会员(灰色旋律)主动上传,solarbe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solarbe文库(发送邮件至79424667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copyright@ 2008-2013 solarbe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0028102号-1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