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be文库
首页 solarbe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pdf

  • 资源大小:10.49MB        全文页数:6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8金币 【人民币8元】
游客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人民币8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作为您下次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如填写的是手机,那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就是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4、下载无积分?请看这里!
积分获取规则:
1充值vip,全站共享文档免费下;直达》》
2注册即送10积分;直达》》
3上传文档通过审核获取5积分,用户下载获取积分总额;直达》》
4邀请好友访问随机获取1-3积分;直达》》
5邀请好友注册随机获取3-5积分;直达》》
6每日打卡赠送1-10积分。直达》》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pdf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通过行业扫描了解中国本土社会组织在气候 行动中的角色、价值和现状,探索行动有效路径;同时也将基于报告开展行业活动, 以期望促进社会组织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报告发起方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简称SEE 基金会)成立于 2008 年,由阿拉善 SEE 生态协会发起成立,致力于资助和扶持中国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的成长,打造企业 家、环保公益组织、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化保护平台,共同推动生态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 报告执行方明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国内最早从事企业社会责任和公益咨询的专业机构之一,2008 年于北京正式注 册成立,公司的战略定位是高效慈善公益的推动者,旨在帮助中国境内的优秀企 业、个人和家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升社会公益资源的绩效和影响力,催生更 多建设性的变革。 本次报告由双方共同完成,版权归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所有,尚有不足之处 欢迎指正未经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出于商业用途引用本文内容。 寄语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境挑战之一,全球约 40 的居民生活在极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过去三年, 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形势,造成 1.63 亿人重新陷入贫困,并引发持续不断的生活成 本危机,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在中国,“3060”双碳目标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承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 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治理污染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实现碳中和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不是一个轻而易举就能实 现的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公益机构等正从减缓、适应等方向出发,开展多样化的气候行动,助力国家双碳目标 的实现和全球气候行动的推进。我们深知气候行动的急迫性和系统性,但也不得不承认目前气候行动进展缓慢。 相比生态保护与修复、公众倡导等议题,环保公益领域对于气候行动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根据2021 年环境资 助者(CEGA)网络报告披露的数据,2021 年 CEGA 成员向气候变化领域共提供 3030 万元资助,仅占资助总 额的 10。 如何引入外部资源,让更多的企业、国际资助者投入到气候行动中是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在气候行 动开展的必然趋势下,做什么、如何做也成为了吸引外部支持的关键。目前,很多本土的环保机构都在探索气候 行动的工作,甚至许多跨领域的社会组织,如社区组织、农村发展组织等也在试图回应气候议题。这也不禁让我 们思考,SEE 基金会作为资助型基金会,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去支持行业探索同时立足环保领域,如何联合更 多行业的资源方共同开展行动这是我们希望和专家、同行共同探索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SEE 基金会发起这样一项研究,一方面希望深入了解社会组织在气候行动方面的已有探索与发 展需求,另外一方面也希望根据需求明确未来的资助定位与方向。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传递 SEE 基金会联 合社会各方共同开展气候行动的决心。 SEE 基金会过往在气候变化下开展了一些行动,但我们依然觉得能做的还有很多。目前,SEE 基金会正在从战略 层面入手,将气候变化的视角融入基金会战略,开展更多行动;同时也将联合政府部门、国内外企业、国际机构、 国内基金会、环保公益机构等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气候行动在中国本土的实践。 我们相信,通过多元力量的努力,一定能够共创一个绿色低碳的未来。 阿拉善 SEE 生态协会会长 执行摘要 调研设计 2.1.背景 2.2.方法 2.3.局限性 社会组织气候行动议题综述 3.1.气候变化挑战日趋严峻 3.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社会组织参与 3.3.中国气候行动概况 中国气候行动中的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挑战 4.1.组织概况 4.2.议题与工作手法 4.3.能力现状与需求 专题国际组织的实践参考 中国气候行动中的公益资助 5.1.资助概况 5.2.资助战略分析 结论与建议 6.1.社会组织在气候议题中的价值和可为空间 6.2.支持方助力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的建议 附录 01 07 08 09 12 13 14 17 19 23 25 27 32 37 41 42 44 47 48 51 55 01 02 03 05 04 06 07 目录c ont ent s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01 01 执行摘要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02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结合了问卷调研和关键方访谈两种形式。 问卷调研 基于项目调研需求,调研执行方和发起方共同商议决定采用定向邀请 的形式招纳社会组织参与调研,并拟定了包含 279 家开展过、正在开 展,或有意向开展气候项目的各类型社会组织邀请名单。调研执行方 于 2022 年 8 月到 9 月向邀请名单中的所有组织发出问卷,最终收到 100 份有效回复。 关键方访谈 本次调研共开展了 28 个关键方访谈。社会组织方面,共访谈 16 家 本土社会组织,以及 3 家在华国际组织,了解他们在气候行动中的工 作方向和手法,以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资助方面,共访谈 2 家国 内基金会、5 家国际资助方,1 家企业资助方,以及 1 家气候变化议 题平台网络的发起方,深入了解其气候资助的策略和项目,以及对气 候变化议题在国际和中国发展的观察。 调研目标 “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调研项目由 SEE 基金会发起,共设 3 个 目标 1 2 3 行业研究对气候变化议题开展行业扫描,了解社会组织在议题 中的角色、价值和现状,为促进该领域社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提 供参考; 资助战略分析基于对现有国内外气候资助方的战略和实践分析, 结合应对气候变化行业研究,对未来支持方向提出建议; 行业研讨与赋能基于议题扫描和社会组织调研,结合 SEE 基金 会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组现有及潜在伙伴需求 , 开展议题和工 作方法的能力 建设和交流,并为学习和工作网络打下基础。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03 主要结论 目前已开展气候项目的中国社会组织定位多元,广泛分布于全国。 参与问卷调研的 81 家开展了气候变化项目的社会组织中,既有 以气候变化应对为核心使命的机构,也有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NbS)、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议题切入的生态保护或污染防治 类环保组织,还有从教育、传播、社区工作等视角出发助力气候 行动的组织。他们分布在全国 24 个省市自治区,多以国内基金会 资助和政府购买服务为首要收入来源,约一半 2021 年度收入在 10万元-100万元(不含100万元),超过60有1-5位专职人员。 作为全球最大的排放国,中国的气候行动任务尤其艰巨,目前 全社会已广泛参与进来。政府方面,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N” 政策体系、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35等的提出,中国已 在国家政策层面完成了气候行动的顶层设计,而如何推动政策 细化、落地是接下来要面对的挑战。企业方面,越来越多的中 国企业做出了减排承诺,但在碳核算和披露、落实减排等方面 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在实践中面临碳管理体系不完善、缺 乏具体操作指引等问题。社会方面,“双碳”目标提出后,中 国公众普遍对于气候变化议题有所了解,但仍然存在对于气候 变化“一知半解”,行动意愿不足等问题。中国社会组织虽然 早在近二十年前就已开展气候工作,但整体上还未形成系统性 参与气候行动的路径,广大社会组织亟待明确方向,加强自身 能力,更好地发挥在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应有作用。 中国气候行动任务艰巨“双碳”目标为政府行动定下基调; 企业碳披露和减排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公众支持“双碳”目标, 但对气候变化、“双碳”一知半解;社会组织关注气候变化较早, 但总体路径尚不明确。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实现 1.5℃目标需要全球在 2050 年代初期实现净零排放,这需要 全部门迅速且深度的温室气体减排,包括能源、工业、城乡 建设、交通、农业等。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影响广泛而普遍, 各地区和部门采取的气候变化适应工作已取得了部分成效, 但总体进展亟待加速。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通过以来,全球气候行动历经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 德班平台等进程,至 2015 年巴黎协定通过又宣告进入 新阶段。2015年以来,各国气候行动呈现出决心不足的局面, 社会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主体在推动“自下而上”气候行动中 的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愈发成为全球气候治理体 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气候变化挑战日趋严峻,目前的气候变化减缓措施距1.5℃ 目标仍有差距,气候变化适应规模小、亟待加速,需要社会 组织“自下而上”积极推动。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04 社会组织正从“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等多个议题入手,推动中国 气候行动。本次调研基于研究和政策文件识别出共计 14 个气候 变化细分议题,而受访已开展气候项目的社会组织提供的 109 个 气候变化代表性项目涵盖了其中 12 个。在 109 个代表性气候项 目中,20 个为“低碳生活方式促进”项目,18 个为传播、教育 等未聚焦具体细分议题的项目,体现了低碳生活方式倡导、气候 传播与教育是受访社会组织中目前较主流的项目议题。 不同定位的受访组织主要基于原有业务参与气候议题,探索现有 业务与应对气候变化的交集。以气候变化应对为核心使命的受访 组织业务广泛涉及了 14 个细分议题中的 11 个,其中以“低碳生 活方式促进”、“循环经济推动”及“能源转型和节约”为主; 受访生态保护类机构主要从“生态系统碳汇”、“低碳生活方式 促进”、“海洋与海岸带”、“陆地生态系统”等议题参与气候 行动;受访污染防治类机构的切入点主要包括“工业减排”、“低 碳生活方式促进”和“水安全”;受访自然教育机构等其他环保 组织主流的切入点是“低碳生活方式促进”以及气候教育、传播 等工作;社区类组织中,多数受访城市社区类组织将“低碳生活 方式促进”和“循环经济推动”列为其涉及的气候议题,而多数 农村社区类组织关注“农业与粮食安全”。 生态系统碳汇、气候教育与传播是受访组织参与最早 的气候议题,而能源、工业、交通领域的减缓项目在 “双碳”后涌现。 本次调研中最早的“生态系统碳汇” 项目在 2005 年启动,最早的气候教育与传播项目在 2003 年启动,这 2 个气候议题是受访社会组织参与 时间最长的。而在109个代表性项目中,超过60 是2020年我国“双碳”元年及之后发起的新项目,“能 源转型和节约”、“工业减排”、“交通减排”等议 题均以 2020 年后发起的新项目为主,“低碳生活方 式促进”和气候教育与传播项目在“双碳”后也有明 显增长,但其他细分领域,包括适应的所有细分领域 在 2020 年后没有出现代表性项目的明显增长。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05 从资助战略来看,相对于社会组织的需求,支持方在气 候变化方面的资助还不充足。 国内基金会的气候资助在“双碳”目标提出后迅猛增 长,并集中于灾害应对和生态系统碳汇 2 个领域,对于 社会组织的资助领域、支持方式较为单一且滞后。国际 资助方更早在中国布局气候资助,重点关注能源转型以 及在中国营造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环境。企业的气 候公益资助的最主要方式是直接投资或资助自然生态系 统碳汇项目,此外部分企业亦支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NbS),或通过战略性公益捐赠协助实现企业的气候 战略。虽然不直接提供资助,促进相关方交流和资源整 合的气候议题平台网络亦是气候资助版图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但中国本土的气候议题平台网络数量较少,行 动纵深不足,凝聚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问卷调研来看,三者是当前中国社会组织气候项目的主 要资助方。资助规模上,受访社会组织提供的代表性气候 项目中,76 在 50 万元以下;16 个资金规模达 100 万元 及以上的项目中,“生态系统碳汇”项目占 4 个,整体上 减缓方向尤其是生态系统碳汇项目的资金规模较大。 在中国气候行动公益资助的版图中,国内基金会、国际组 织、企业等是重要的支持方。 尚未开展气候项目的社会组织需要在梳理参与路径方面 获得更多引导。本次调研中亦有 19 家尚未开展但有意 开始气候项目的社会组织参与了问卷调查,这些机构中 多数还未就如何开展气候工作有成熟的想法,他们进入 气候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其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参与路 径,且他们普遍认为其现有业务与气候变化应对相关, 但无法清晰解释这一关联。这些均揭示了推动更多社会 组织参与气候行动的主要挑战在于路径的梳理。 在能力现状上,中国社会组织在气候议题尚处于起步阶段。 总 体而言,从问卷调研和专家访谈来看,中国社会组织尚未形成 系统性开展气候变化应对工作的框架,多数社会组织的气候工 作还是围绕资助方的要求在项目层面开展活动,仍处于探索与 学习的过程中。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受访社会组织能力相对薄 弱的方面包括对于气候项目成效的衡量,相关方合作关系的建 立和维护,以及对于气候政策及国内外最新议题动向的了解掌 握。受访已开展气候项目的社会组织参与气候行动的重要挑战, 表现为意识层面的气候议题相关的知识储备及技术水平不足, 行动层面的缺乏实用的方法、工具、技术等,以及组织层面的 筹资困难。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06 纵览本次调研了解到的中国社会组织开展气候工作的实践,结 合社会组织在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可以看到社会组织在中 国气候行动中可扮演的四种角色倡导者、监督者/行动者、 赋能者,以及创新解决方案提供者。 四种角色在结构上呈金字 塔状,数量依次递减。数量最多的“倡导者”凝聚共同应对气 候变化的社会共识,是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的“基石”;“监督 者 / 行动者”立足一线实践推动国家“双碳”和适应政策的落 地执行,维护绿色低碳转型过程的平衡、公正与包容,是社会 组织气候行动的“中流砥柱”;“赋能者”承上启下,为政府、 企业、社区、公众等气候变化的利益相关方提供沟通渠道和资 源整合平台,提供所需工具、方法,推动相关规则和标准的制定; 最后,社会组织也有可能成为“创新解决方案提供者”。 总体而言,相对于气候变化的挑战和社会组织参与气候议题的 可为空间而言,目前国内基金会、国际组织、企业等各类支持 综上所述 方对中国气候行动提供的公益资源还远远不足而且明显滞 后。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首先我们建议支持方将气候变 化纳入机构的战略规划。在支持策略的制定上,支持方应 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对气候行动中不同角色的社会组织 采用差异化的支持策略,合理分配资源包括扩大倡导者 队伍、打造监督者/行动者中坚力量、重点培育赋能者、 助推创新解决方案提供者跨界等。支持方可以为不同角色 的社会组织提供针对其需求的能力建设支持,亦可资助社 会组织在各细分气候议题上更进一步的探索,此外,支持 方应鼓励中国社会组织监督和赋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 最后,气候领域的核心支持方应推动跨领域、跨议题的气 候变化相关资助,带动更广大公益资助方在各个公益慈善 领域(如教育、健康、乡村振兴、社区发展等)的资助中 纳入气候内容,扩展气候资助的“大圈”。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07 02 调研设计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08 2.1. 背景 在 2020 年 9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宣布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后,气候变化已逐渐成为国内各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议题。 与此同时,根据调研报告 1 ,2016-2020 年,中国的基金会、企业等在 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公益捐赠为 3.5 亿元左右,同期在生物多样性保 护领域的公益捐赠则达到 17.57 亿。公益领域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关注 和投入还远远不够。 SEE 基金会作为行业引领型机构,在气候变化和商业可持续方面已搭 建了资助、培育、合作的平台,通过商业可持续、人才支持、基于自 然的解决方案、传播与倡导等策略,卫蓝侠、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 垃圾管理等项目,覆盖了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积极推动议题发展。 由于气候变化议题在国内的兴起时间不长,专注于该议题的组织数量、 类型、能力等尚需摸底;同时气候变化议题涉及面较广,与传统环境 议题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绿色供应链等有一定交叉,也需 要摸清这些机构在气候变化议题方面的投入和能力情况。 在此背景下,SEE 基金会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议题组发起“社会组 织气候行动研究”调研项目,设立 3 个目标 行业研究 对气候变化议题开展行业扫描,了解社会组织在议题中 的角色、价值和现状,为促进该领域社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参 考; 资助战略分析 基于对现有国内外气候支持方的战略和实践分析, 结合应对气候变化行业研究,对未来资助方向提出建议; 行业研讨与赋能基于议题扫描和社会组织调研,结合 SEE 基金 会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组现有及潜在伙伴的需求,开展议题和工 作方法的能力建设和交流,并为学习和工作网络打下基础。 1 SEE 基金会、易善,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益资助白皮书(2021),2021 1 2 3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09 2.2. 方法 由于气候变化议题在中国还处在刚刚兴起的阶段,且气候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它已不仅仅是环境议题,还和教育、社区、发展等 议题相结合,因此本次调研的对象不仅面向本土的环保社会组织,还包括与气候议题相关的其他领域社会组织(如社区类组织), 以及在中国开展气候项目的国际组织;同时,气候变化从提出时起就是一个国际性的议题,因此在支持方的研究中,本次调研也 不仅覆盖了已开展气候资助的国内支持方,还纳入了目前直接或间接在华开展气候工作的国际支持方视角,力图了解在全球背景 下中国气候公益资助的价值。 在具体的调研方法上,本次调研结合了问卷调研和关键方访谈两种形式。 本次问卷调研的对象是已开展或有意开展气候项目的中国社会组 织。 基于项目调研需求,调研执行方和发起方共同商议决定采用 定向邀请的形式招纳社会组织参与调研,并拟定了一份包含 279 个社会组织在内的邀请名单。 2 问卷调研设定的对象范围较为宽泛,开展过、正在开展,或有意 向开展气候项目的各类型社会组织均有纳入 3 。 这是因为目前以 气候变化应对为愿景、使命及主要业务的社会组织较为少见,同 时很多社会组织基于自身业务专长,正在尝试气候项目或开始转 型,需要在更大范围内了解处在气候变化转型不同阶段的社会组 问卷调研 2 其中 85 家是 SEE 基金会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组的伙伴机构,194 家是调研执行方汇总“福特汽车环保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奖参评机构及“2022 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参与机构中涉 及气候变化的组织。 3 在本次调研中,“社会组织”既包括民政注册的社会组织,也包括以其他形式注册,但也在开展公益事业的机构,例如工商注册的公益性组织。 织的需求。此外,受邀的 279 家社会组织中既包括环保组织, 也包括社区工作等其他领域的社会组织,这是由于在气候适 应等领域活跃着一些不以环保为主要目标方向的组织;同时, 面对气候变化这样综合性的议题,需要各类社会组织的参与 合作。 问卷调研共收到100份有效回复。 在 SEE 基金会的协助下, 调研执行方于 2022 年 8 月到 9 月向邀请名单中的 279 家组 织发出问卷,最终回收到 101 份回复,回收率 36.2,其中 100 份为有效回复,有效率 99.0。关于受访社会组织的详 细信息请见本报告第 4 章。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10 在问卷分析之外,为了提供一线实践和资助视角,本次调研共开展了28个关键方访谈。社会组织方面,共访谈 16 家中国本土社 会组织,以及 3 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实践中趋于成熟的在华国际组织,了解他们在气候行动中的工作方向和手法,以及其发展中存 在的问题;资助方面,共访谈 2 家国内基金会、5 家国际资助方,1 家企业资助方,以及 1 家气候变化议题平台网络的发起方,深 入了解其支持社会组织的策略和项目,以及对气候变化议题在国际和中国发展的观察。关键方的选择是基于项目调研需求,由发 起方和调研执行方共同商议确定。 关键方访谈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11 智库类社会组织在气候变化领域持续跟进全球气候治 理的进程和多边谈判,并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 提供战略咨询和工具,很多成果以发表报告和文章、 开展线上线下研讨会、促进国内外交流为主要产出。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跟进全球气候治理,开展能源 转型、气候友好型投融资国际合作等领域的政策研究, 并推动跨界对话与议题传播;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 (GEI) 为地方政府提供低碳发展规划工具;能源与 交通创新中心( iCET) 通过标准、政策、技术和消费 者参与等手段,持续推动交通向零排放和电动化转型; 磐之石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合作推 出了中文版“全生命周期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管 理温室气体排放估算工具”。 综合性关注气候变化的社会组织多涉及减缓和适应两 个方面。绿满江淮作为传统污染防治机构,从2016 年起在安徽省开展气候变化教育项目;大道应对气候 变化促进中心(C Team) 通过分行业工具指南、案 例集、企业双碳通识课程等方式推动中国企业应对气 候变化;科莱美特 (CYCAN) 长期聚焦青年参与气候 变化行动,以创意有效的方式促进青年对议题的关注 和了解,并促进国际交流;自然之友长期运营低碳展 览馆,向公众介绍低碳家庭的装修方法和本土案例, 近几年的玲珑计划 - 公民气候行动计划通过赋能、 社群和小额资助支持跨界的卓越公民气候行动者和 领导者。 关注适应的社会组织以提升社区韧性为主,但也兼顾 减排。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长期关注气候变化,2016 年 曾孵化了碳汇技术团队,2017 年战略调整后将气候变 化融入三大业务板块,主要在社区层面气候适应和推 动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协同方面开展工作;海南智 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目前以海岸带和渔业社区 气候适应为主,同时开展“海南气候伙伴”项目促进 交流并链接多方资源;梦南舍开展了地区性的减缓和 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项目。 关注减缓的社会组织以推进能源、工业、交通等减排 为主。其中上海青悦环保正在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耗 双控与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信息公开与披露;湖北省 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CCF)设计了“零碳长江”项 目,重点关注长江流域典型生态系统下适应和减排的 平衡、重点产业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和增加绿电使用, 以及生态系统碳汇;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多年 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绿色潇湘开展了长沙郊区地铁站 绿色换乘项目;诺路环保则关注大型活动及场域的废 弃物管理。 在中国本土社会组织的选择中,本次的访谈对象包含了多种类型的社会组织的机构负责人或气候业务负责人。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12 2.3. 局限性 因为发起方和调研执行方能够触达的社会组织有限,本次调研无法覆盖到中国所有开展或有意开展气候工作的社会组织,有待于 行业基础数据库的完善及更为广泛的抽样调查来补足。调研内容基于项目需求,结果侧重于展示受邀的社会组织在气候行动中的 现状与挑战。此外,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研和关键方访谈等手段,归纳得出当前中国气候行动中社会组织和公益资助方的实践和 发展状况,侧重于分析公益行业气候行动的共性特征和问题。我们深知社会组织在开展气候工作中,除了共性的问题,亦面临许 多个性化的挑战,需要更多案例层面做更为细节的研究。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13 03 社会组织气候 行动议题综述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14 3.1. 气候变化挑战日趋严峻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世界经济论坛的2023 年 全球风险报告将“应对气候变化不力”列为未来 10 年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联 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第一工作组报告指出,人类 活动正在以过去 2000 年间前所未见的速度使气候变暖;温室气体排放对海洋、冰 川、海平面等造成的影响将在数百甚至数千年中都无法逆转,人为造成的气候变 化正在全球的每一个地区造成许多极端天气与极端气候事件,包括热浪、强降雨、 干旱等。报告警告,除非各国采取强力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否则 2℃或 1.5℃目 标将势必无法达成。 4 2022 年 4 月,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发布报告气候变化 2022气候变 化减缓,指出 2010年以来全球所有主要部门的净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均在增加。 在2019年,全球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中,约34来自能源供给,24来自工业,22 来自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AFOLU),15 来自交通,6 来自建筑。如果电力和 热力生产部门的排放算作最终使用者的间接排放,那么 90 的间接排放落在工业和 建筑部门,将它们的排放占比分别提升至 34 和 16。报告强调, 实现1.5℃目标需 要全球在2050年代初期实现净零排放,这需要全部门迅速且深度的温室气体减排。 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一项评估分析了全球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和 林业等六部门的 21 个气候行动指标,结果显示仅有 2 个的改善速度符合 1.5℃目标 的要求。 5 在全球层面,主要经济部门的减排行动重点如下 4 IPCC,气候变化 2021自然科学基础,2021 5 IP WRI,State of Climate Action Assessing Progress toward 2030 and 2050,2021 目前的气候变化减缓措施距 1.5℃目标仍有差距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15 经济部门 减缓行动重点 能源 能源部门的减排行动包括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加大低排放能源的使用、改用更为低碳的能源载体、能源增效和节约等。 气候变化 2022气候变化减缓指出,如要实现 1.5℃目标,2050 年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需相比 2019 年分别 下降 95、60 和 45。在 1.5℃和 2℃情景中,2050 年几乎全部的电力均需产自零碳或低碳来源,如可再生能源或 加装 CCUS 的化石能源。此外,能源部门甲烷减排的重要性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19 年,全球能源供给部门甲烷 排放占能源供给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的 18,以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6,是温室气体排放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工业 工业部门的净零排放需要全价值链的协同行动,以推广包括需求管理、能源和材料效能提升、循环经济、生产流程优 化等减排措施。根据 WRI 的研究, 水泥和钢铁行业分别产生了 27 和 25 的工业碳排放,是工业排放最大的贡献者, 亦是工业减排的重点领域。 6 电气化是工业部门减排的重要手段。但在水泥和钢铁行业,电气化无法完全取代一次能 源的使用,氢能燃料等替代燃料的研发和推广也是未来减排行动的重要一环。 城乡建设 建筑部门的减排潜力巨大, 据估计,到 2050 年全球范围内多达 61 的建筑碳排放可被减少,其中减少能源和材料需 求的适足措施可减排 10,能效措施减排 42,可再生能源措施减排 9;在采取有力的适足、能效、可再生能源措 施的条件下,改造后的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将可在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 7 交通 在陆地交通领域,低排放电力驱动的电动交通工具在全生命周期中拥有最大的减排潜力;而航空和航运领域的减缓还 需要在未来开发更多的低碳技术。在技术创新以外,交通部门的减排还需要城市布局的改善和消费者行为的干预。此外, 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规划和运营,将实现两个部门间的协同,同时减少两个部门的碳足迹。 8 农业、林业和 其他土地利用 AFOLU 该部门有望带来大规模的温室气体减排和移除。据气候变化 2022气候变化减缓,2020 年到 2050 年期间, AFOLU 部门的经济性减排措施(指成本低于 100 美元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潜力可达每年 80-140 亿吨二氧化碳 当量。这其中超过一半,来自于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及修复;其次,农作物和牲畜管理优化,以及农 业碳汇(如土壤碳管理),可每年贡献 18-41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此外,需求侧和材料替代措施,比如采用均 衡且可持续的健康饮食、减少食物浪费、使用生物基材料取代碳强度更高的产品等,可每年贡献约 21 亿吨二氧化碳 当量的减排。 这些行动往往具有多重效 益,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同时,还有助于生物多样性、食物和水安全、木材供应、 本地社区的生活质量提升等。 表格 1 主要经济部门的减缓行动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需求侧减缓的重要性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需求侧减缓措施包括 1)基础设施的改善(废弃物回收基础设施、 低排放产品标签、公共交通系统、紧凑的城市规划等)、2)终端技术的采用(电动汽车创新与推广、低碳家电等),以及 3)社 会文化及行为(可持续饮食、减少食物浪费和暴食、可持续消费倡导、线上会议和办公推广等),横跨 AFOLU、工业、交通、建 筑等多个部门。根据 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需求侧措施可以到 2050 年减少全球 40-70 的终端使用场景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9 6 同上 7 IPCC,气候变化 2022气候变化减缓,2022 8 同上 9 同上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16 气候变化适应规模小、亟待加速 气候适应已不可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影响广泛而普 遍。IPCC 第六次评估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 2022影响、 适应和脆弱性指出,气候变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为自 然生态和人类社会带来大量伤害与损失,比如热浪和干旱、 洪灾、粮食减产等,其中部分负面影响甚至是不可逆的。气 候适应的目标是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的影响,同时保持 或提升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气候变化适应工作亟待加速。目前全球气候适应的工作进展 呈现出碎片化、规模小、不彻底、限于某一个部门、对长期 风险关注不足,侧重规划而非实施等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 署2021 年适应差距报告也指出,适应工作的速度和规模 仍然跟不上不断增长的需求,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预估的适 应成本是当前公共气候适应资金流的 5-10 倍。为不使适应差 距继续扩大,气候适应的长期规划和加速实施将在未来几十 年中至关重要。 气候适应的主要路径。全球气候适应委员会(GCA)2019 年 旗舰报告即刻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呼吁全球领导力 识别了八大气候适应行动路径, 包括农业与食品安全、城市、 金融、灾害预防、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地主导行动、基 础设施、水等,并指出从2020年到2030年,在早期预警系统、 气候适应性基础设施、优化的旱地农业、红树林保护和水资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是气候适应最具成本效益的重 要手段之一。 2019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将NbS列 入应对气候变化的 9 个关键领域。2020 年,世界自然保护联 盟(IUCN)发布了IUCN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 提出了 NbS 的 8 大准则及 28 项指标,倡导依靠自然的力量 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应对防灾减灾、粮食安全、水安全、 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社会挑战,为 NbS 在气候 适应领域的主流化和落地实施提供了指引。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湿地保护与修复等NbS措施具有良好的适应和碳汇效益, 但加速的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这些措施提供气候服务的能力。 因此,适应与减缓行动的协同至关重要。 10 乐施会,农村“社区为本”的气候行动选单 源管理这五个领域进行投资,将为全球带来平均约 14 的成本 收益比。在农村地区,气候适应工作包括社区防灾减灾、气 候智慧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培养村民合作以增强社 区气候韧性等多个方面。 10 关于城市地区的适应,宜可城地 方可持续发展协会(ICLEI)于2002年在全球提出“韧性城市” 概念,推广相关规划方法学,倡导地方政府注意灾害风险管 理;联合国减灾署于 2010 年发起“创建韧性城市”(MCR) 运动,并在 10 年后启动新一期“MCR2030”,为合作城市提 供韧性路线图等工具、指导和支持。截至 2022 年底,全球已 有约 1500 个城市加入 MCR2030。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17 在推进气候适应的同时,需注意避免不当适应。 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证据表明第五次 评估以来,“不当适应”(maladaptation)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各个部门,包括 在依靠山火实现调节的生态系统中不当地扑灭山火,或者不当设置防波堤等预防洪水的设施。 这些措施阻碍了自然过程,削弱了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采取更为灵活、跨部门、 包容和长期的适应策略可避免不当适应。 11 因此,利益相关方沟通和参与在推进气候适应中至 关重要。 1992年,在IPCC气候变化第一次评估报告的影响下,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文简称公约)。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被称为“气 候宪法”,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法律基础。自此,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行动。 从公约生效到 2015 年巴黎协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主要经过了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德班平台等阶段,总 体来看气候进程进展不够有力。 近十年气候行动的主要节点和推进如下 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气候变化应对。 2015 年 9 月,联合国可持 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通过 17 个可持续发展 目标(SDGs),指导 2015-2030 年间世界的发展工作。“气候 行动”位列目标 13,要求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巴黎协定的新阶段和局限。 2015 年公约第 21 次缔约方 会议通过巴黎协定。这是京都议定书之后第二份有法 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确立了 2020 年后以“国家自主贡献”为 主体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巴黎协定的目标是将全球 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显著低于 2℃的水平,并努力将全球温度 上升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1.5℃以内。 巴黎协定的确 立,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进入了新一阶段。然而,巴 黎协定通过后,各国气候行动呈现出决心不足的局面。根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9 排放差距报告,截至 2019 年底, 各国的第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承诺严重不足,预估充分实施无条 件国家自主贡献和2030年2℃情景之间的排放差距为150亿吨, 和 1.5℃情景之间的排放差距为 320 亿吨。根据2021 排放差 3.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及社会组织参与 11 IPCC,气候变化 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2022 距报告,新一轮的国家自主贡献依然“总体影响有限”。 如果所有更新后的无条件国家自主贡献完全实施,预计 本世纪末全球温度升幅为2.7℃,即使所有附带条件的 国家自主贡献和净零排放承诺完全实施,温升也将达到 2.2℃,远远不能达到巴黎协定“远低于2℃”的目标。 最新推进2021 年 11 月,公约第 26 次缔约方大会 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会议最终达成了 格拉斯哥气候 协议,明确将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升幅控制在1.5℃ 以内, 以避免世界遭受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后果,并要求 缔约方在 2022 年再次评估国家自主贡献,使之与 1.5℃ 目标保持一致。2022 年 11 月,公约第 27 次缔约国 大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达成沙姆沙伊赫实施方 案,并同意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补偿那些最容易受 到气候灾害影响、但对造成气候变化问题的责任最小的 国家,这对弱势群体来说是一项突破。 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 2022 18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pdf)为本站会员(灰色旋律)主动上传,solarbe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solarbe文库(发送邮件至401608886@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copyright@ 2008-2013 solarbe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0028102号-1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