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pdf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REPORT ON THE URBAN BUILT ENVIRONMENT DENSITY OF MAJOR CHINESE CITIES 声 明 在城市更新时代 , 开展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研究意义重大 。 研究团队基于大数据分析 , 力争客观呈现全国主要超大 、 特大城市的建 成环境密度情况 , 以支撑城市更新行动 、 开展规划研究和建设管理工作 。 由于城市建成环境的复杂性 、 各城市之间的差异性 、 数据资料的时效性 和研究边界划定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 相关分析数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 本报 告研究成果仅供参考 。 对于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方面的研究工作 , 还需要持续 、 深入地长期开展 。 未来期待与更多合作伙伴共同为建设宜居适度的城市密度体系献策出力 , 助 力城市空间格局优化 , 共同建设人民生活幸福的美好城市 。 研究团队 朱子瑜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原总规划师 城市规划学术信息中心城市设计研究分院 陈振羽 顾宗培 韩靖北 郝丽珍 于传孟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高级城市规划师 城市规划师 助理城市规划师 助理城市规划师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张永波 张淑杰 余加丽 总负责人 目录 背景与方法1 主要结论2 城市数据详情3 01 16 24 深圳 西安 广州 北京 重庆 武汉 成都 上海 郑州 哈尔滨 昆明 沈阳 南京 杭州 济南 大连 天津 青岛 25 28 31 34 37 40 43 46 49 52 55 58 61 64 67 70 73 76 1.背景与方法 背景与方法1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的合理分布 , 与城市各类基础设施的支撑紧密相关 。 因此 , 研究密度与基础设 施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 , 也是城市建成环境密度分析的重要内容 。 当基础设施水平滞后于城市密度水 平时 , 就更容易产生交通拥堵 、 供给不足等大城市病;当基础设施水平超前于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水平 时 , 则体现出设施对于人口集聚和建设发展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 本报告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纳入到密度要素的分析内容之中 , 选取超大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站点 及其周边 800米区域作为研究对象 , 并结合各城市自身的密度格局 , 分析 TOD地区轨道交通对建设强 度和人口密度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 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的 “ 高 ” 与 “ 低 ” , 会受到区位条件 、 气候条件 、 地理环境 、 经济发展 、 设施配 套等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 , 本报告通过划定可比的空间范围 , 对超大特大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相关指标进 行客观呈现;通过城市之间的横向比较 , 把控总体规律和特征;通过整理各城市的数据详情 , 分析城市 内部的建设强度 、 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情况 , 以展现各样本城市的密度现状和空间分布规律 , 进一步探索 其建成环境密度特征 。 关注超大特大城市的建设强度和人口密度 关注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的总体规律和空间分布 关注 TOD[1]等要素对于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2022年 , 中国城镇化率达到 65.22, 步入存量发展阶段 。 在这一时期 , 超大 、 特大城市对居住和 就业依然具有持续的吸引力 , 也集中了更多高强度建设地区 。 高密度人口和高强度建设 , 在为城市带来 发展动力与活力的同时 ,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提出 , 要合理确定城市规模 、 人口密度 、 空间结构 , 促进大中小 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 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 。 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研究 对于城市空间格局优化 、 共同建设人民生活幸福的美好城市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 在 2021年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的基础上 , 本报告进一步聚焦超大 、 特大城市 , 拓 展样本城市数量和研究指标 , 新增 “ 就业人口密度 ” 指标及 TOD地区密度指标 , 以期更全面地展示当前 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现状 。 02 [1] TO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 。 背景与方法1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 2023年 ) 在 2021年报告的基础上 , 扩大样本城市数量 , 选 取国内 18座超大 、 特大城市 , 汇聚总面积 1.65万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范围和 1.90亿人口的大数据样本 , 通过对建设强度 、 居住人口密度 [1]、 就业人口密度三项主要指标在建成区 、 核心建成片区两个尺度的比 较 , 结合对建成区内轨道站点周边 800米范围内的建成环境密度分析 , 呈现当前中国主要城市的建成环 境密度特征 。 [1] 居住人口密度即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 2021年度 ) 中的在地活动人口密度 。 [2] 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基于位置的服务 。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中 , 居住人口 、 就业人口数量 , 来自 2021年 11月 LBS [2]数据;建筑规模数据 , 来源于高分 辨率遥感数据;轨道交通站点来自 2021年 5月电子地图数据 。 建筑数据 居住人口数据 就业人口数据 数据项 数据来源 轨道站点数据 建筑基底边界 样本情况 高分遥感数据 建筑白模 493.7万栋 网络位置服务 ( LBS)数据 样本人口 1.90亿人 电子地图数据 轨道站点 2759个 第七次人口普查 数据校核 样本城市七普人口 2.73亿人 样本率 69.6 03 背景与方法1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1] 本报告中的人口数据来源是 LBS数据 , 与真实人口情况存在差异 。 建设强度 04 单位面积用地上已建成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 ( 万 m2/hm2 ) 。 单位面积用地范围内的居住人口数量 ( 万人 / km2 ) 。居住人口密度 [1] 根据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解译建筑基底 , 利用立体像对获取建筑高度信息 , 按照 平均每层 3.5米推算建筑层数 , 从而获得研究范围内的建筑面积总和 , 即总建筑面积 。 测算该范围内单位用地面积上的总建筑面积 , 即为建设强度 。 以 LBS数据为基础 , 在 100m*100m网格范围内 , 连续监测六个月 , 识别到的定 位发生时间夜间比例居多 , 连接 Wifi属性单一或连接非公共 Wifi, 网格的用地属性属 于居住用地 , 同时参考停留时长等多项因子 , 认定为该网格内的居住人口 。 以 LBS数据为基础 , 在 100m*100m网格范围内 , 连续监测三个月 , 识别到的定 位发生时间比例工作日白天居多 , 连接 Wifi属性为公共 Wifi, 网格的用地属性为写字 楼或具有办公属性用地 , 同时参考停留时长等多项因子 , 认定为该网格内的就业人口 。 单位面积用地范围内的就业人口数量 ( 万人 / km2 ) 。 指标定义与数据处理 就业人口密度 [1] ( 2023年新增指标 ) 背景与方法1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城市选取 本报告选取 18座超大 、 特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 [1]。 根据国家统计局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界定 [2] , 样本城市中包括了我国 7座超大城市 ( 上海 、 北京 、 深圳 、 重庆 、 广州 、 成都 、 天津 ) 、 14座特大城市中 的 11座 ( 武汉 、 西安 、 杭州 、 南京 、 沈阳 、 青岛 、 济南 、 哈尔滨 、 郑州 、 昆明 、 大连 ) , 其分析成果可 以基本呈现我国超大 、 特大城市的建成环境密度现状及特征 。 与 2021年度报告相比 , 本报告 新增 7座特大城市 , 即 杭州市 、 南京市 、 沈阳市 、 济南市 、 哈尔滨市 、 昆明市和大连市 。 [1] 超大城市为城区常住人口 1000万人以上 、 特大城市为城区常住人口 500万人以上 1000万以下 。 需要注意的是 , 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 据为城区的常住人口 , 需同城市行政范围内的城市常住人口进行概念区分 。 [2] 国家统计局 .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 、 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 [J].求是 ,202118. 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 上海市 北京市 深圳 市 重庆 市 广州 市 成都 市 天津 市 武汉市 西安 市 杭州 市 南京 市 沈阳 市 青岛 市 济南 市 哈尔滨 郑州 市 昆明 市 大连 市 05 背景与方法1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划定可比的空间范围 乡镇 乡镇 乡镇 乡镇 村庄 村庄 村庄 村庄 村庄 村庄 村庄 建成区 核心建成片区 建成区范围城市行政范围 外围村庄 外围乡镇 公共设施 POI 建成区范围 城市道路 城市中心 街镇行政边界 核心功能与设施 核心建成片区范围 大型开敞空间 06 [1]建成区定义引自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80-98。 [2]该划定原则可能会导致部分城市建成环境密度较高的地区 、 或与城市传统核心地区距离较远的新城地区未被纳入核心建成片区 。 建成区 是城市行政区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 、 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1] 。 建 成区是城市密度研究的基础空间 , 有助于认知城 市的整体情况 。 本报告对建成区范围的划定 , 强调方法的统 一性 , 由此划定的建成区面积在 4701960k㎡ 左右 。 核心建成片区 在各城市的建成区范围内 , 识 别处于城市中心区域 、 具有较高城市密度 、 容纳城 市核心功能和设施的建成片区 。 通过测度其密度指 标 , 更深入地认知城市中心区域的建设强度和人口 密度水平 。 核心建成片区的划定在强调方法统一的基础上 , 同时强调空间尺度的相对可比 [2] , 划定的核心建成 片区面积在 90170k㎡之间 。 对于密度指标而言 , 不同的空间尺度和空间范围划定 , 会为研究成果带来极大差异 。 在空间范围划 定方面 , 本报告在城市宏观和中观尺度选取 建成区 、 核心建成片区 两个范围 , 并通过统一的方法划定研 究范围 , 强调不同城市之间研究范围的 可比性 。 因此 , 报告中划定的建成区 、 核心建成片区范围 , 可能 与各个城市的相关文件与规划成果存在差异 。 背景与方法1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07 充分利用多源大数据优势 , 综合统计数据 、 居住人口密度 、 道路网密度 、 科教文卫等公服设施密度数 据以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 在格网尺度上科学快速的识别建成区范围 。 本报告所选建成区的判定因子如下 ( 1) 是否成片开发建设选择 10米遥感影像解译的不透水面作为判定因子; ( 2) 是否具备市政公用设施选择路网密度作为判定因子; ( 3) 是否具备公共服务设施选择包含科教文卫商业等类型的全量 POI( 兴趣点 ) 作为判定因子; ( 4) 校核数据主要包括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 城市道路网 、 居住人口密度 , 作为对 “ 准建成区 ” 进 行修正的因子 。 ◼ 建成区的划定步骤 通过统一数据源 、 统一判定因子 、 统一划定步骤 , 确保所划定的不同样本城市的建成区具有横向可 对比性 。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在市辖区范围内 , 选定土地覆被为不透水面类型的区域 , 作为 “ 建成地区 ” 。 第二步识别 “ 准建成区 ” 。 ( 1) 在市辖区范围内 , 建立 500m*500m的栅格 , 并计算每个栅格内的道路网密度和 POI密度; ( 2) 确定每个城市道路密度和 POI密度阈值 [1], 在市辖区 “ 建成地区 ” 内高于道路网密度阈值或者 POI密度 阈值的网格被判定为 “ 准建成区 ” , 并对 “ 准建成区 ” 进行多边形合并 、 填充和去噪处理 。 第三步对 “ 准建成区 ” 进行校核 , 形成样本城市建成区边界 。 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 城市路网 、 城市生态廊道 、 居住人口密度等 , 对准建成区边界进行修正 , 并扣除大面积水域 、 位于城市边缘的山体等空间 , 以获取更准确的建成区边界 。 ◼ 判定因子和划定数据选取 [1]在建成区向非建成区转变的区域 , 路网密度和 POI密度会有明显的变化 , 本报告将密度突变点定义为 “ 阈值 ” 。 建成区范围的划定方法 背景与方法1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08 1)识别“建成地区”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覆被数据,判定建成地区,共计 2560km2。 土地覆被数据 建成地区 2)识别“准建成区” 路网分布 POI分布 北京市 500m*500m栅格尺度路网密度分布 北京市路网密度阈值为 4.1km/km2, POI 密度阈 值为 45个 /km2,划定准建成区后进行多边形的合 并、填充和去碎处理 准建成区 路网密度阈值 建成区划定示例北京 背景与方法1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09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准建成区进行校核(以亦庄地区为例) 北京市建成区范围( 1506km2) 3)校核“准建成区” 准建成区 背景与方法1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10 核心建成片区的范围划定方法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16年 2035年) 图集中的核心区范围 巴黎都市圈核心圈层范围示意图 东京都市圈核心圈层范围示意图 巴黎市范围( 105.3k㎡) 巴黎都市圈范围 东京区部范围( 193.6k㎡) 东京都市圈范围 核心区范围( 92.5k㎡) 中心城区边界 本报告依托街镇行政边界划定核心建成片区 。 在相关学术研究中 , 一般可通过道路或地块边界 、 栅格 边界 、 圈层边界等多种边界划定范围 , 但均存在主观划定因素 , 使测算成果的应用受限 。 与其他边界相比 , 行政边界具有稳定和客观的特点 , 通常也是统计单元和管理单元 。 采用行政边界既有利于在数据层面与历 史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 如应用 2020年的七普数据 ) , 还有利于后期的规划管理和拓展研究 。 对于核心建成片区的空间尺度 , 报告参考国内外城市中依据行政边界划定的类似概念 , 如 北京城市 总体规划 ( 2016年 2035年 ) 中提出的核心区范围 , 面积为 92.5km2;法国巴黎都市圈的核心圈层 ( 巴黎市 ) 面积为 105.3km2;日本东京都市圈的核心圈层 ( 东京区部 ) 面积为 193.6km2等 。 结合上述案例 , 为了保持各城市之间核心建成片区的空间尺度相对可比 , 确定核心建成片区的尺度在 90170km2 左右 。 ◼ 核心建成片区的边界与尺度 本报告界定的核心建成片区 , 是指处于城市中心区域 、 具有较高城市密度 、 容纳城市核心功能和设施 的建成片区 。 其中 , 城市中心区域是指核心建成片区应当位于建成区的地理中心或普遍认知的城市中心 。 较高城市 密度是指核心建成片区应当具有较明显的高于外围建成地区的建设强度和人口密度 。 容纳城市核心功能和 设施是指核心建成片区一般应包含城市主要功能区 , 如商业中心 、 金融商务中心 、 行政中心 、 历史街区和 大型文化设施 、 体育设施 、 交通设施等 。 ◼ 核心建成片区概念界定 背景与方法1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11 1) 识别城市中心区域 地理中心识别识别建成区范围的几何中心 , 通常为环形道路的 中心 、 主要干道的交汇路口等 。 认知中心判断识别能够代表城市中心形象的代表性公共设施和 公共区域 , 通常为商业区 、 文化设施 、 公园广场等 。 2) 识别密度较高的街镇 测算建成区范围内各街道或乡镇单元的建设强度和居住人口密度 指标 。 通过指标分布情况 , 识别较高密度范围 , 作为核心建成片区的 空间范围基础 。 3) 校核城市主要功能区和设施 验证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城市级设施是否已被高密度范围囊 括 。 一般考察城市的商业中心 、 商务中心 、 行政中心 、 历史街区和大 型公共设施的布局情况 。 4) 扣除大型开敞空间 识别大型水域 、 郊野公园等建设强度极低 、 且人们较少到达和使 用的生态空间 , 从核心建成片区范围中扣除 。 其中 , 城市公园是城市 居民日常使用的空间 , 仍纳入到城市核心建成片区的计算范围内 。 验证核心功能区和主要设施是否 已被高密度范围涵盖 识别建成区范围内的地理中心和 认知中心,形成中心区域 1 测算各街镇单元的密度情况,识 别较高密度范围 2 3 识别大型水域、郊野公园等大型 生态空间,不纳入计算范围 4 ◼ 核心建成片区划定方法 背景与方法1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12 2)识别密度较高的街镇1)识别城市中心区域 识别深圳主要道路交叉点和认知中的城市中心区域,包 括福田中心区、罗湖中心区等。 计算各街镇单元的建设强度和居住人口密度指标的分布 情况,识别较高密度区域范围。 校核深圳的商业中心、办公中心等主要功能区和城市级 大型设施的分布情况。 扣除划定范围边缘的局部山体,以及深圳湾、大铲湾等 海域,形成最终的核心建成片区测算范围。 龙华商业中心 宝安体育中心 大剧院 会展中心 市民中心 音乐厅 深圳湾公园 后海前海 南山中心区 罗湖中心区 福田中心区 龙华中心区 4)扣除大型开敞空间3)校核城市主要功能区和设施 图 例 (单位万 m2/hm2) 0.00.2 0.20.4 0.40.6 0.60.8 0.81.0 1.01.2 1.21.4 1.41.6 1.61.8 1.82.0 2.02.2 2.22.4 2.42.6 核心建成片区划定示例深圳 背景与方法1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上海 建成区面积 1957.8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164.7 平方公里 北京 建成区面积 1505.5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168.9 平方公里 深圳 建成区面积 963.9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135.0 平方公里 重庆 建成区面积 744.7 平方公里 [1]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123.4 平方公里 成都 建成区面积 1050.7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126.3 平方公里 广州 建成区面积 1285.3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145.0 平方公里 天津 建成区面积 1283.1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125.8 平方公里 西安 建成区面积 679.8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155.3 平方公里 武汉 建成区面积 753.8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121.3 平方公里 建成区、核心建成区片区研究范围划定 13 [1]基于集中连片的原则,重庆市建成区在主城区的九个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 中划定。 背景与方法1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杭州 建成区面积 986.2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101.7 平方公里 南京 建成区面积 983.0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96.0 平方公里 沈阳 建成区面积 642.9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120.1 平方公里 青岛 建成区面积 793.5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122.1 平方公里 哈尔滨 建成区面积 471.0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97.8 平方公里 济南 建成区面积 808.3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118.5 平方公里 郑州 建成区面积 614.8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108.4 平方公里 大连 建成区面积 544.4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97.8 平方公里 昆明 建成区面积 476.4 平方公里 核心建成片区面积 101.2 平方公里 14 背景与方法1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15 TOD地区 是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 、 800米 [1]范围为半径划定的研究区域 。 TOD模式强调以 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 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 , 鼓励混合用途的城市开发 , 从而引导居民和职业 人员更便捷地使用公共交通 , 降低小汽车使用 , 以形成更加高效的城市建成环境密度 。 在实际的城市建设发展中 , 城市中心地区的建设通常早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 城市建成环境已经形 成 。 这种情况下 , 轨道交通站点主要起到对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的 支撑作用 。 而在城市外围地区 、 特别是 在城市新区的建设中 , 轨道交通的建设通常早于城市建设 , 由轨道站点建设带动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的聚 集 。 这种情况下 , 轨道交通站点主要起到对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的 带动作用 。 TOD地区划定 TOD地区的划定方法 1. 根据电子地图数据获取轨道交通站点; 2. 以各站点为中心 、 800米为半径划定初步范围 [1] ; 3. 去除初步范围的重叠部分和建成区范围以外部分 , 为 TOD地区的测算范围 。 城市名称 轨道站点数量 (个) TOD地区面积(平方公里) 北京 328 544.03 上海 359 568.38 深圳 239 339.81 重庆 182 303.87 广州 200 329.35 成都 250 389.85 天津 136 210.66 武汉 180 281.50 西安 125 216.12 青岛 61 100.03 郑州 112 181.09 大连 71 123.68 哈尔滨 26 41.58 杭州 155 268.66 济南 38 71.66 昆明 81 131.85 南京 135 237.39 沈阳 81 134.91 合计 2759 4474.40 建成区范围 站点周边 800米范围 轨道交通线路 重叠部分的扣除范围 超出建成区的扣除范围 轨道交通站点 [1]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 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 (建规函 [2015]276号)中明确“轨道影响区指距离站点约 500800 m,步行约 15 min 以内可以到达站点入口,与轨道功能紧密关联的地区。”综合考量中外城市相关实践中 800m为常见圈层边界,故选其作为本报告 TOD地区划定 依据。 背景与方法1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2.主要结论 主 要 结 论2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就业人口密度平均值 居住人口密度平均值 建设强度平均值 0.68 0.63 1.48 1.37 0 0.5 1 1.5 2 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 17 超大城市的城市建成环境密度高于特大城市,其核心建成片区对就业有更明显的 吸引力。 通过比较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建设强度 、 居住人口密度 、 就业人口密度三项指标的 平均值 , 可 以发现 超大城市在建成区和核心建成片区的密度均高于特大城市 , 在具体指标方面 , 超大城市与特 大城市在建设强度方面差异较小 , 在人口密度方面差异较大 , 特别是在核心建成片区的就业人口密度 指标上的差异最为明显 , 体现了超大城市核心建成片区具有突出的就业人口吸引力 。 就业人口密度 建设强度 居住人口密度 超大城市在建成区尺度平均值为 0.68 万 平 方 米 / 公顷 , 特大城市为 0.63万平方米 /公顷 , 超大城市比特 大城市高约 8;在核心建成片区尺 度 , 超大城市平均值为 1.48万平方米 /公顷 , 特大城市为 1.37万平方米 /公 顷 , 超大城市比特大城市高约 8。 建成区 单位万 m2/hm2 核心建成片区 1.28 1.06 2.73 2.14 0 1 2 3 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 单位万人 /km 0.71 0.57 1.83 1.24 0 0.5 1 1.5 2 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 单位万人 /km 超大城市在建成区尺度平均值为 1.28万人 /平方公里 , 特大城市为 1.06万人 /平方公里 , 超大城市比特 大城市高约 21;在核心建成片区尺 度 , 超大城市平均值为 2.73万人 /平 方公里 , 特大城市为 2.14万人 /平方 公里 , 超大城市比特大城市高约 28。 超大城市在建成区尺度平均值为 0.71万人 /平方公里 , 特大城市为 0.57万人 /平方公里 , 超大城市比特 大城市高约 25;在核心建成片区尺 度 , 超大城市平均值为 1.83万人 /平 方公里 , 特大城市为 1.24万人 /平方 公里 , 超大城市比特大城市高约 48。 主 要 结 论2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1.03 0.83 0.77 0.77 0.74 0.72 0.69 0.63 0.62 0.60 0.59 0.57 0.55 0.48 0.45 0.42 0.42 0.39 平均值 0.62 0.0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90 1.54 1.38 1.34 1.26 1.24 1.22 1.18 1.17 1.14 1.14 1.10 0.97 0.90 0.84 0.81 0.77 0.75 平均值 1.15 0.00 0.50 1.00 1.50 2.00 0.89 0.88 0.82 0.73 0.71 0.70 0.68 0.68 0.67 0.65 0.65 0.62 0.58 0.55 0.55 0.50 0.41 0.40 平均值 0.65 0.00 0.20 0.40 0.60 0.80 1.00 在建成区尺度 , 深圳 、 西安 的建设强度 、 居住人口密度和就业人口密度在 18座城市中均为前 3位; 北 京 的三项指标排序均在前 5; 武汉 的建设强度在 18座城市中排序为第 2, 而其居住和就业人口密度排序为第 6。 此外 , 广州 的建设强度在 18座城市中排序仅为第 12, 但居住人口密度和就业人口密度均为第 3, 体现出 广州在建成区尺度人口高度密集的特征 。 青岛 、 济南 、 天津 、 大连 的三项指标在 18座城市中均位列后 5位 , 和其他超大特大城市相比 , 总体建 成环境密度较低 。 单位万 m2/hm2建成区建设强度 建成区居住人口密度 单位万人 /km 建成区就业人口密度 单位万人 /km 在建成区尺度,深圳、西安、北京、武汉的城市建成环境密度较高; 青岛、济南、天津、大连的城市建成环境密度较低; 广州建设强度低而人口密度高。 18 主 要 结 论2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2.26 2.14 2.02 1.98 1.85 1.54 1.51 1.46 1.37 1.30 1.30 1.29 1.28 1.18 1.17 1.11 0.84 0.83 平均值 1.47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58 2.92 2.88 2.78 2.75 2.63 2.51 2.43 2.27 2.26 2.18 2.17 2.10 2.04 1.98 1.80 1.78 1.61 平均值 2.38 0.00 1.00 2.00 3.00 4.00 1.80 1.69 1.59 1.57 1.55 1.54 1.54 1.53 1.45 1.43 1.31 1.29 1.29 1.28 1.26 1.24 1.08 0.93 平均值 1.37 0.00 0.50 1.00 1.50 2.00 在核心建成片区尺度 , 广州 的居住和就业人口密度均为 18座城市中最高 , 其建设强度仅次于 西安 ; 深 圳 的三项指标均位列前 4; 西安 、 重庆 的建设强度较高 , 而就业人口密度接近 18座城市平均值; 青岛 、 济南 、 天津 、 大连 四座城市总体建成环境密度较低 , 与建成区的情况基本一致;杭州的各项指 标在 18座城市中排序较低 。 单位万 m2/hm2核心建成片区建设强度 核心建成片区居住人口密度 单位万人 /km 核心建成片区就业人口密度 单位万人 /km 在核心建成片区尺度 , 广州、深圳的城市建成环境密度较高; 青岛、大连、天津、济南、杭州的城市建成环境密度较低。 19 主 要 结 论2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20 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指标分布情况 通过对建设强度和居住人口密度 [1]的组合分析 , 结合研究范围内人均建筑面积情况 , 可以进一步对超 大 、 特大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指标进行比较 。 通过比较各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指标分布 , 可以发现 , 在建成区范围内 , 哈尔滨 、 郑州 、 沈阳 、 重庆 、 上海 、 北京 、 昆明 、 杭州等城市的建成环境密度指标接近超大特大城市平均值 。 结合不同城市密度指标的相对位置 , 可以进一步展现其密度特征 。 例如 , 在居住人口密度相似的情况 下 , 武汉市建成区的建设强度 ( 0.88万㎡ /h㎡ ) 比北京市 ( 0.73万㎡ /h㎡ ) 高 20.5,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说明北京市的建设更为集约;而在建设强度相近的情况下 , 深圳市建成区的居住人口密度 ( 1.90万人 /k㎡ ) 比武汉市 ( 1.24万人 /k㎡ ) 高 53.3, 反映出深圳在建成区尺度城市建设的使用效率更高 , 同时人均建筑 面积较低 。 [1] 比起就业人口密度 , 居住人口密度更能反映研究范围内现状人口的总体特征 。 建成区的建成环境密度指标分布 主 要 结 论2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21 核心建成片区的建成环境密度指标分布 通过比较各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指标分布 , 可以发现 , 核心建成片区范围内 , 南京 、 北京 、 郑州 、 天津 、 重庆 、 哈尔滨等城市的建成环境密度指标接近超大特大城市平均值 。 结合不同城市密度指标的相对位置 , 可以进一步展现其密度特征 。 例如 , 在居住人口密度相似的情况 下 , 在居住人口密度相似的情况下 , 昆明市核心建成片区的建设强度 ( 1.54万㎡ /h㎡ ) 比天津市 ( 1.24万 ㎡ /h㎡ ) 高 24.1, 说明天津市核心建成片区的建设更为集约;而在建设强度相近的情况下 , 深圳市核心 建成片区的居住人口密度 ( 2.92万人 /k㎡ ) 明显高于武汉市 ( 2.27万人 /k㎡ ) 、 沈阳市 ( 2.26万人 /k㎡ ) 和昆明市 ( 2.10万人 /k㎡ ) , 反映出深圳市在核心建成片区尺度城市建设的使用效率更高 , 同时人均建筑 面积较低 。 主 要 结 论2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22 TOD地区的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指标高于一般地区, 对就业 人口密度的提升显著。 识别样本城市的轨道站点及其周边 800米范围 , 对其中的建成环境和活动人口情况进行分析 , 并与相 应尺度的城市地区进行比较 。 在建成区范围内 , TOD地区与建成区平均密度相比具有明显提升 , 增加幅度约为 60左右 。 在核心建 成片区范围内 , TOD地区与核心建成片区平均密度相比的提升相对有限 , 增加幅度只有 10左右 。 可见 , 在外围新建设地区 , TOD模式对于城市密度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 此外 , 就业人口密度指标的提升显著高 于其他指标 , 这说明 TOD开发更有利于促进周边地区的工作岗位和就业的提升 。 0.64 0.97 1.37 1.46 0 0.5 1 1.5 2 建成区 TOD地区 建成区内 核心建成片区 TOD地区 核心建成片区内 建设强度平均值 单位万 m2/hm2 建成区 TOD地区(建成区内) 核心建成片区 TOD地区(核心建成片区内) 52 7 居住人口密度平均值 单位万人 /km 1.17 1.77 2.38 2.58 0 1 2 3 建成区 TOD地区 建成区内 核心建成片区 TOD地区 核心建成片区内 建成区 TOD地区(建成区内) 核心建成片区 TOD地区(核心建成片区内) 51 8 就业人口密度平均值 单位万人 /km 0.64 1.08 1.47 1.86 0 0.5 1 1.5 2 建成区 TOD地区 建成区内 核心建成片区 TOD地区 核心建成片区内 建成区 TOD地区(建成区内) 核心建成片区 TOD地区(核心建成片区内) 69 27 在建成区范围内 , TOD地区的建设强度 指标提升了 52, 体 现出明显的带动作用 。 在核心建成片区范围 内只提升了 7, 主 要为支撑作用 。 居住人口密度在 建成区内 TOD地区提 升了 51, 带动作用 显著 。 核心建成片区 内只提升了 8, 主 要为支撑作用 。 TOD地区对于就 业人口密度的提升最 为显著 , 在建成区提 高了 69, 在核心建 成片区提升了 27, TOD地区体现出较强 的就业带动作用 。 建设强度 居住人口密度 就业人口密度 主 要 结 论2 中国主要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报告( 2023年) 中规智库 23 在 TOD地区范围内 , 深圳 和 西安 的城市建成环境密度指标最高 , 均位于前 4位 。 郑州 和 哈尔滨 的建成 环境密度指标均位于 4到 6位 。 天津 、 青岛 、 南京 、 大连 和 济南 五座城市的 TOD建成环境密度较低 。 此外 , 广州 的居住和就业人口密度较高 , 而建设强度处于平均值附近 。 北京 的就业人口密度较高 , 而 建设强度和居住人口密度接近平均值 。 沈阳 和 武汉 的建设强度较高 , 而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密度接近平均值 。 杭州 的建设强度和居住人口密度较低 , 而就业人口密度接近平均值 。 1.23 1.20 1.14 1.12 1.08 1.07 1.01 1.00 0.98 0.98 0.96 0.92 0.90 0.83 0.80 0.77 0.76 0.72 0.00 0.50 1.00 1.50 西安市 沈阳市 武汉市 深圳市 郑州市 哈尔滨 上海市 广州市 重庆市 北京市 昆明市 成都市 天津市 青岛市 南京市 杭州市 大连市 济南市 单位万 m2/hm2 平均值 0.97 TOD地区建设强度 2.59 2.23 2.07 1.93 1.86 1.86 1.84 1.80 1.77 1.74 1.74 1.50 1.42 1.31 1.25 1.23 1.18 1.15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深圳市 广州市 西安市 哈尔滨 沈阳市 郑州市 成都市 重庆市 北京市 上海市 武汉市 昆明市 天津市 青岛市 杭州市 大连市 南京市 济南市 单位万人 / kmTOD地区居住人口密度 平均值 1.69 1.41 1.38 1.29 1.21 1.18 1.18 1.11 1.08 1.07 1.01 0.96 0.91 0.90 0.88 0.84 0.76 0.71 0.62 0.00 0.50 1.00 1.50 深圳市 广州市 西安市 郑州市 北京市 哈尔滨 沈阳市 成都市 上海市 武汉市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