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be文库
首页 solarbe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后COP27时代:建设一个更具气候韧性的亚洲-奥雅纳.pdf

  • 资源大小:14.30M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8金币 【人民币8元】
游客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人民币8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作为您下次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如填写的是手机,那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就是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4、下载无积分?请看这里!
积分获取规则:
1充值vip,全站共享文档免费下;直达》》
2注册即送10积分;直达》》
3上传文档通过审核获取5积分,用户下载获取积分总额;直达》》
4邀请好友访问随机获取1-3积分;直达》》
5邀请好友注册随机获取3-5积分;直达》》
6每日打卡赠送1-10积分。直达》》

后COP27时代:建设一个更具气候韧性的亚洲-奥雅纳.pdf

Post COP27 Building a more climate-resilient Asia 后COP27时代 建设一个 更具气候韧性的亚洲2 情 况 的紧 迫 性 纵观2022年, 从巴基斯坦的灾难性洪水到南亚地 区罕见的干旱, 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都 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仅仅是地球平均温度比工业 革命前高1.15C时, 我们遭受气候灾害影响的几个 实例。 1 如果当前政策保持不变, 2 那么全球气温 还将继续升高。 预计到本世纪末, 平均气温将上升 2.8C, 情况会变得更糟。 虽然减缓措施对于限制气候加剧变暖至关重要, 同时我们更加迫切需要的是通过 “奔向韧性” 行 动适应气候变化影响。 本 文件 的目的 本文件是署名组织机构长期合作的成果, 旨在介 绍科研发现、 推动适当的政策及策略制定, 并助力 相关能力建设。 本文围绕韧性主题,从不同角度 讨论了有关韧性的关键见解。 ● 第二部分重点关注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最新见 解, 提到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会( 以 下 简 称 IPCC) 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 综合报告 。 ● 第三部分阐述了2022年11月在埃及召开的第 27届 联 合 国 气 候 变 化 大 会( 以 下 简 称 COP27) 的 成 果 ,并 对 亚 洲 情 况 进 行 了 针 对 性 的 讨 论 。 ● 第四部分总结了 “奔向韧性” 亚洲系列活动中 部分专家的演讲和讨论。 ● 第五部分阐述了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 并 针对建造环境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几种方 法。 ● 第六部分列出了一些有用的资源,提供更多 有价值的信息、见解和策略。 虽然相关活动、 讨论和出版物的主题和背景各不相 同, 但可以明确的是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 及其解决方案, 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城市中。 通过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聚集在一起, 分享经验和 方法, 识别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的需求, 并为其赋 能, 在当下和未来创造更多可持续、 具韧性且宜居的 城市。 气候行动路线图及其相关的五个步骤, 概述了建筑 物和基础设施在建设、 运营和拆除过程中实现净 零排放的共同愿景, 以及整个行业需采取的行动。 本文还阐述了提升建造环境韧性的步骤, 以应对气 候冲击和压力。 行动呼吁建成环境需要 为气候变化做好准备34 人人有 责 虽然全球对气候适应进行规划、融资和实施的行 动有所进展,却无法规避日益增长的气候风险。这 要求我们在科学研究、创新规划、改善资金支 持、扩大实施规模、加强监测和评估,以及深化国 际合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共同的问题需要共同的解决方案 。作为城市的利 益相关者,每个人都应该发挥作用,分享并提供见 解 ,发挥各自的影响力。 为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未来。 王展滔 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香港协会主席 姚俊业 思汇政策研究所行政总监 郑世有博士 奥雅纳院士、 东亚区气候及可持续发展服务负责人 方莉博士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Lauren Sorkin 韧性城市网络执行董事 签署人Climate action roadmap Net zero targets Climate action roadmap Five steps to take 奔向韧性 2 3 4 展现领导力和洞察力 1 合作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5 设定全生命周期减碳目标 追踪并沟通气候行动进度 披露年度表现数据 评估气候风险及对重要基础 设施、人类及环境的影响 实施必要的适应措施 做好应急准备,增强 公众意识 奔向零碳 Existing buildings Renovations New buildings Infrastructure Net zero - - Net zero 40 reduction 40 reduction Net zero 40 reduction Operational carbon Embodied carbon Net zero - - Net zero Net zero Net zero Net zero Net zero By 2050 Operational carbon Embodied carbon By 2030 气候行动路线图 须采取的五个步骤 567 目录 行动呼吁 建成环境需要为气候变化做好准备 2 关于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洞察 8 回顾COP27 14 “奔向韧性” 亚洲系列活动 ● 简介 22 ● 建设洪水韧性城市的关键 24 ● 确保能源韧性 28 ● 包容性设计对社区韧性至关重要 32 ● 如何提高交通系统韧性 36 观点 40 42 44 46 48 ● 采用综合设计方法 ● 促进跨境合作 ● 系统性思考是增强基础设施韧性的必要条件 ● 未来属于城市, 城市需要更强的声音 ● 嵌入经济学视角, 推动气候适应投融资 50 其他资源 54 20关于气候变化的 最新科学洞察 8910 提升韧性以应对气候 和海平面变化 对比目前地球二氧化碳气体水平与引发冰河代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6 刘启汉, 香港科技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系主任兼讲座教授 J Robert Gibson, 思汇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香港科技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系副教授 为什 么 会 发 生 全 球 变暖 作为主要温室气体, 下方图表展示了大气中二氧化 碳水平的变化情况。 可以观察到, 与冰河时代相比, 二 氧 化 碳 水 平 正 急 速 上 升 。正 如 阿 尔 戈 尔 的 电 影 难以忽视的真相 中所说,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影 响下, 从工业时代前至2006年,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浓度增长了100ppm,这相当于冰河时代巅峰期至上 一个间冰期间的增量。 自2006年起, 在过去的16年 间, 二氧化碳水平持续增长了 40ppm,达 到了此前增 量的40。 同时, 其他温室气体排放也在增加。 其中, 最显著的 是 甲 烷 ,在 2022年 录 得了增 量 的 历史 最 高 记 录 。 正如IPCC在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综合报告 气候变 化2023 中强调 (内容见下框) , 在联合国 气候变 化框架公约 制定以来的30年里, 各国没有采取足 够的行动来遏制温室气体排放。 联 合 国 环 境 规 划 署 2 0 2 2 年 排 放 差 距 报 告 3 指 出 ,如 目 前 的 政 策 保 持 不 变 ,到 2 1 0 0 年 ,全 球 气 温 将上升2.8C; 如果各国兑现其无条件的承诺, 则 升温幅度仅会减少至上升2.6C。我 们 在 制 定 审 慎 的 气 候 适 应 规 划 时 ,应 将 这 一 点 考 虑 在 内 。与 此 同 时, 在海平面加速上升的情况下, 也应为IPCC提到 的“ 低 可 能 性 、高 影 响 ”情 况 制 定 应 急 预 案 。 2022 年水平 420ppm 2006 年水平 380ppm 冰河时代的顶峰 距今年限 (01950年) 几千年来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未超过这条线 年水平 工业化前 年水平 280ppm 二氧化碳水平 ( 百万分率 )11 当前在适应力、 差距和挑战方面的进展 (A.3) 在适应力的规划和实施方面进展不足。 在某些适应 力匮乏的地区和生态系统中, 已经达到了某种极限。 未来的气候变化 (B.1) 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将使全球升温在短期内上升 1.5C。 全球变暖的每一点增量都会加剧其危害。 气候变化的影响和与气候有关的风险 (B.2) 预计的长期影响比目前观察到的要高出数倍。 气候 风险和非气候风险将愈发相互影响, 造成更加复杂 和难以管理的综合性连带风险。 不可避免、 不可逆转或突发变化的可能性和风险 (B.3) 全球变暖加剧增加了突发和/或不可逆转的变化发 生的可能性, 诸如海平面上升加快这类具有较大负 面影响的低概率事件的发生。 应对气候变暖的适应力方案, 以及它们的极限 (B.4) 全球变暖的加剧会引起如下后果 a适应力方案受 限, 效果降低; b损失和损害增加; c更多的人类和 自然系统将达到适应极限。 灵活包容的长期规划可 以改善适应力。 短期综合气候行动的紧迫性 (C.1) 气候变化是对人类福祉和地球健康的威胁。 在这十 年中我们的选择和行动将对现在和未来数千年产生 影响。 跨系统的缓解和适应力方案 C.3 要实现减排, 须让所有部门和系统实现快速且深刻 的转变, 打造低成本、 行之有效的方案。 内容总结自IPCC综合报告相关主题段落内容, 并标注 了其在报告中的章节编号 (如A.3) IPCC于2023年3 月发布的综合报告中 , 针 对未来气候变化、 风险和长期应对措施的 建议 7 地球从太阳接收的高频辐射能量超过了地球向太 空放射的低频辐射, 导致全球变暖。 这种 “辐射不 平衡” 是由人类散布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造成的, 它阻挡了地球散发的部分辐射, 导致温度上升。 随 着地球变暖, 所散发的辐射更多, 须在更高的温度 下才恢复平衡。 然而, 地球目前还未达到新的平衡温度, 由辐射 不平衡而产生的热量中, 90进入到变暖的海洋 中, 3进入融化的冰层。 经由这两个载体吸收的热 量均须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能达到新的平衡温度, 周期通常可达数十年。 因此, 目前我们尚未感受到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所带来的全部影响。 不确定性之一 自然界吸收温室气体能力下降 在过去十年中, 大自然吸收了约54人类排放到大 气层中温室气体。 4 然 而 ,随 着 地 球 变 暖 ,这 种 净 吸 收 正 在 放 缓 。其 主 要 原 因 是 北 极 地 区 永 久 冻 土 在 夏 季融化、 分解, 以及森林火灾的增多。 不确定性之二 人类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 联合国的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于1992年 签 署 ,旨 在防止危险的气候变化。 5 然 而 ,在 过 去30年 里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大 幅 增 加 ,仅 二 氧 化 碳 浓 度 在 大 气 中 就 达 到了420ppm。 巴黎协定 目标将升温控制在2C 以下, 而目前的温室气体减排进程是不足够的。12 大 气 层 中 温 室 气 体 水 平 增加 的后果 目 前 ,世 界 各 地 的 极 端 天 气 事 件 表 明 ,全 球 变 暖 促 使气候多变、 极端天气增加, 其中包括热浪、 干旱、 野 火 和 暴 雨 。在 目 前 平 均 温 度 上 升 1.15C的情况下, 气候事件已频发, 如果2100年全球变暖达到预测的 2.6-2.8C, 在目前的政策下, 我们建议应制定严谨 适应计划来应对将显著增加的极端天气事件。 海 平面上 升 除了气候变化, 对于拥有低洼沿海城市和生产性农 业三角洲的国家来说, 海平面上升亦是他们的主 要关切。 IPCC表示, 冰层的融化进程有很大的不 确定性, 这意味着到2100年, 海平面可能上升接近 2米 ,到 2300年则将超过5米 8 。图 表 显 示 了 印 度 和 孟加拉国地区、 泰国、 越南和中国南部地区在海平 面仅上升1米的情况下所受到的严重影响。 海平面上升不仅威胁到人口, 更对粮食生产造成影 响。 以越南为例, 世界银行指出 “湄公河三角洲占 全国水稻产量的50,水 产 养 殖 产 量 的 65,水 果 产 量的70,以 及 农 业 GDP的 三 分 之 一 。” 9 气候 变 化 对 亚 洲 的 影 响 IPCC的 亚洲地区概况介绍 10 对该地区的气候 变 化 影 响 进 行了汇 总 。 ● 观察到的和预测的气候变化影响 气温的上 升增加了热浪、 干旱和洪水等灾害发生的可 能性。 ● 生态系统 观察到的生物多样性或栖息地损失 与气候变化有关。 随着全球变暖, 特别是在温 度上升2C或 更 高 的 情 况 下 ,海 洋 和 沿 海 生 态 系统遭受不可逆损失的风险在增加。 ● 健 康 越来越多的危害, 如热浪、 洪水、 干旱和 空气污染物, 将导致更多的菌媒和水媒疾病、 营养不良、 精神障碍和与过敏有关的疾病、 婴 儿死亡和与过热相关的死亡。 ● 城市和居住地 气候变化造成基础设施损坏、 服务中断和供应链受影响的直接损失, 将增 加基础设施的风险; 同时也为投资气候韧性领 域的基础设施和绿色工作岗位提供了机会。 ● 水 到本世纪中叶, 由于气候变化, 阿姆河、 印 度河和恒河等跨国河流流域可能面临严重的 缺水问题。 到本世纪末, 亚洲国家的干旱状况 可 能 加 剧( 5-20的 干 旱 率 )。 ● 冰冻圈 冰川湖融化暴发的洪水将威胁亚洲高 山地区及其下游社区的安全。 气候变化导致永 久冻土层变暖及解冻深度增加, 在建成区的人 类 活 动又 加剧了这种情况 。 ● 食物 更频繁的水灾和旱灾, 加上高温, 将对 粮食供应和价格产生不利影响, 导致南亚和东 南亚饥荒增加。 ● 能源 随着人口增长, 夏季炎热的气候增加了 对制冷的能源需求。 降水的减少也影响了能源 需求, 海水淡化、 抽取地下水和其他能源密集 型方法被更多地用来供水。 在亚洲13个能源消 耗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中, 有11个国家正面临高 度的能源和工业系统风险。 提前 规 划 在本章开篇指出, 审慎的适应力规划应考虑到2100 年时温度上升2.6-2.8C的“ 极 端 ”情 景 ,并 包 括 针 对IPCC提 到 的 “ 可 能 性 低 、但 影 响 重 大 ”的 情 景 , 尤其是为海平面加速上升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加速上升的海平面是一个额外预警。 除了对可能 的“ 极 端 ”情 景 进 行 规 划 外 ,科 学 家 、决 策 者 和 政策制定者们必须考虑到比预测更坏的情况。 这需要一套改进的 “趋势” 规划系统, 包括监测 和早期预警基础设施, 以及一个决策管理系统, 以加强我们针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准备和具备的 韧性。13 人口稠密、 农业发达的三角洲是面对海平面上升的脆弱地区 11 左栏 2020年人口 中栏 2020年地面高程 右栏 海平面上升1米后的地面高程 每平方公里低于500人 每平方公里在500至1000人之间 每平方公里高于500人 平均海平面以下 平均海平面上2米至5米 平均海平面至海平面上2米间14 回顾COP 27 15COP27 的适应成果 16 2022年11月 ,在 埃 及 沙 姆 沙 伊 赫 举 行 的 第 2 7 届 联 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 上 ,为 使 各 项 措 施 得 到 有 效 执 行 ,各 国 团 结 一 致 ,维 持 “ 将 全 球 升 温 限 制 在摄氏1.5度” 的承诺, 并优先援助受气候变化影 响的最弱势人群。 以下是从适应力的角度提出的一 些重要观点。 设立 “ 损失 与 损 害基 金” COP27发表了 一项历史性声明, 表明将建立财政 支持体系, 为遭受气候灾害重创的脆弱发展中国 家 提 供 专 项 基 金 支 持 。针 对 许 多 有 待 商 定 的 事 项 , 将成立一个过渡委员会, 就如何落实基金的监管 体系提出建议, 确定资金来源与分配问题。 “损 失 与 损 害 基 金 ”将 能 为 房 屋 被 毁 的 贫 困 家 庭 、失 去田地的农民, 或被迫离开家园的岛民提供生活 支持。 然而, 在制定明确的资格标准、 建立独立的监管体 系、 调动资源为基金提供资金方面, 仍有许多挑战 性的决策有待制定。 同时, 透明的、 参与式的决策 过程也非常重要, 须让那些脆弱国家也参与到该 基金的设计和实施中来。 在世界上最易受到环境 和气候相关风险影响的前100座 城 市 中 ,有 99座位 于亚洲。 12 可以预见, 亚洲国家将急切地寻求该项 基金的支持。 适 应 基金 根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适应基金于2001年 设 立 ,为 易 受 到 气 候 变 化 不 利 影 响 的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具 体 适 应 项 目 提 供 资 金 。在 COP27会 议 上 ,多 个 国 家 向 该 基 金 联 合 认 捐 了 2.3 亿 美 元 ,但 与 COP26会议上3.56亿美元的认捐额相 比 ,仍 有 35的差距, 资金体量与我们所面临的挑 战规模相比, 仍显不足。 尽管联合国呼吁发达国家 大幅增加对适应力建设的拨款, 但资金仍旧短缺。 在没有足够适应力保障措施的情况下 , 气候变化的 损害可能会放大, 因此, 基金的紧缩将对发展中和 脆弱国家产生不利影响。 截至目前, 该基金已经批 准了 全球约100个发展中国家的140个项目。 例如, 在柬埔寨、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和越南的亚洲受 资助项目。 迄今为止所做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但 如果没有资金支持的阶梯式变化, 适应力的建设行 动将不及气候影响的加速度, 这将进一步扩大适应 力的实施差距。 基 于自 然 的 解 决 方 案 针对城市韧性建设,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NBS) 在应对社会和经济挑战方面具有环境可持续性和 成本效益的适应性, 同时可为提升社会福利和生物 多样性带来好处。 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在城市及其周 围的空间范围和各种场合中应用。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多管齐下的关键方 法, NBS的重要性得到强调, 并首次被列入COP 缔 约 方 大 会 )决 议 “促进实现 巴黎协定 的控温目标, 要强调保护、 养护和恢复自然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其中包括森 林和其他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作为温室气体的汇 集库, 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确保社会和环境 安 全 。” 13 这意味着缔约方可监督确保NBS的 完 整 实 施 ;意 味着它们是由民众领导、 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的措 施, 能为当地提供积极的社会成果, 并与大幅削减 温室气体排放同步实施, 而不是采用极端的削减排 放的方式。 NBS有潜力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 同时实现气候适 应力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 NBS项目在亚洲各地 获得广泛实施, 例如包括建筑物上的小规模绿地、 景观生物沟渠、 沿街和沿水的生态带、 市内城市公 园和森林, 以及位于流域上游或沿海的湿地和森林 等大型区域。 然而, 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在确保不 同地区实施NBS计划的统一性等方面仍有提升 空间。 饶浩舜, 奥雅纳东亚可持续发展经理1718 适应议程和国家适应计划 在强调适应力重要性的同时, COP27启动了 沙姆沙伊赫适应议程。这项全面、共享的议 程围绕30项适应力成果, 凝聚全球行动力, 目标 在2030年前实现一个具韧性的世界 14 。该 议 程 旨 在 加 快 国 家 、地 区 、城 市 、企 业 、投 资 者 和 民 间 社 会的变革行动, 以帮助脆弱社区适应严重的气候 危害。 它针对基础设施和规划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建 议, 包括向所有人提供可负担的和具有气候韧性 的能源, 推广低成本的韧性交通基础设施, 为城 市和公司实施实证性的适应力规划, 并确保各方 能广泛获得气候风险信息, 以及实施国家适应计 划( NAPs) 和一些地方性原则。 对于在地方和全 球范围内实现由国家驱动的、 协商性的适应力工 作来说, 这些措施对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建议的行动包括可持续农业、 改善水安全、 智能和 预警系统、 红树林保护资金, 以及制定可操作的适 应计划。 与 “损失与损害基金” 类似, 适应议程的 实施和进度监测细节还需进一步制定。 目前尚不明确该议程将如何在亚洲发挥作用, 但 可 以 肯 定 的 是 ,它 将 对 整 个 地 区 现 有 的 国 家 适应计划加以利用。 各国制定国家适应计划的 方式均基于2010年COP16期间的 “坎昆适应力框 架” , 并在 巴黎协定 中再次得到强调。 国家适应 计划的两个首要目标是 ● 通过建立适应力和韧性, 减少面对气候变化影响 时的脆弱性; ● 将适应力纳入新的和现有的政策和计划, 特别是 发展战略当中。 从那时起, 亚洲国家已起草并通过了某种形式 的国家行动计划。 虽然管理方式、 形式和内容各 不相同, 但大多数行动集中在农业、 水、 生态系统 和跨领域部门, 主要针对降雨量变化、 干旱和洪水 问题。19 柬埔寨 柬埔寨气候变化战略计划2014-2023 日本 气候变化适应计划 菲律宾 国家气候变化行动计划2011-2028(NCCAP) 越南 国家气候变化适应计划2021-2050 韩国 第三次国家气候变化适应计划 2021-2025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气候变化适应行动计划(RAN-API) 新加坡 新加坡气候行动计划 马来西亚 第十一次马来西亚计划 泰国 国家适应计划(仅大纲) 中国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香港 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 亚洲国家及地区适应计划地图20 “奔向韧性” 亚洲系列活动21团结亚洲, 共建韧性 曾咏, 思汇政策研究所研究分析师 Olivia Boedijanto, 思汇政策研究所究助理 22 3 简 介 亚洲拥有人口稠密的沿海城市、 极端事件多发的城 市和居住地低洼的岛屿, 是世界上最易受到气候变 化影响的地区之一。 极端高温、 天气灾害和海平面 上升的强度和频率增加, 常常导致大规模的洪水、 滑 坡 和 干 旱 ,为 数 百 万 人 ,尤 其 是 城 市 贫 民 的 生 活 带来影响。 据预测, 亚洲人口激增将导致对资源 的需求增加, 并产生更多排放, 加剧气候变化的影 响, 降低社区和基础设施的韧性。 城市化还可能导 致绿地减少 , 而绿地对气候韧性也至关重要。 为促进采取紧急、 系统性的规模行动, “奔向韧 性 ”亚 洲 系 列 活 动 在 COP27召 开 前 成 功 举 办 。参 与 的城市包括胡志明市、 香港、 雅加达、 吉隆坡、 马尼 拉和新加坡。 在联合国的支持下, 该系列活动成为 全球鼓励气候韧性行动的一部分。 来自政府、 行业和相关部门的知名发言人探讨 了 从 洪 水 管 理 到 包 容 性 设 计 ,以 及 交 通 战 略 等 诸 多 话题, 围绕如何建设一个具气候韧性的亚洲分享 见 解 、经 验 和 意 见 。 该系列活动得到了积极反馈, 有力地应证了设计 师、 规划师、 工程师和可持续发展顾问在这一领 域所能发挥的关键作用, 在提供卓越技术的同 时, 将各利益相关方聚集在一起, 共同加快行动 计划。 6 40 7 3,000 5,700 登记参与 参与人数(线上线下) 座亚洲 举办城市 有影响力 的发言人 家合作组织 一周7场活动 40Pre COP27 Uniting Asia to build resilience 23 新加坡 氢 如何释放其作为 韧性能源的潜力 观看活动视频 开幕活动 建设具气候韧性 的亚洲, 其关键是什么 吉隆坡 我们的交通战略是否 有利于确保机动性 雅加达 为什么包容性设计对社区 韧性至关重要 胡志明市 洪水管理何以优化城市 发展和城市韧性 香港 香港承洪韧性的关键是什么 马尼拉 我们如何确保未来经济体 的能源韧性 注 以上 “奔向韧性” 亚洲系列活动 (全英文) 视频于Youtube网站播放, 部分地区访问可能受限24 虽然气候变化已在亚洲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极端 洪水, 但 自然气候变化 15 杂志最近发表的一 份报告明确指出, 海平面上升加上降水的增加, 对亚洲特大城市的威胁可能远比预期要严重得 多。 除水灾之外, 缺水 (干旱) 也是一项重大挑 战。 在香港和胡志明市举办的会议上, 我们亲身 体会到, 尽管这些城市之间存在差异, 但洪水和 干旱是相同的问题, 应对方法亦有许多相似之 处。 例如, 胡志明市大多建在低洼地带, 而香港 27的人口亦居住在填海造地和低洼地带。 16 预 测 不 确 定性 IPCC的 第六次评估报告 中的气候情景探讨 了未 来可能的排放途径, 由各利益相关方来决定需考虑 和评估哪种情景及其相关的气候影响。 随着全球 气候数据的广泛获取, 应大力鼓励利用科学和实 证的方法, 来论证那些超越现有规划和建筑规范 的适应策略。 然而, 评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现有数据。 在香港, 香港天文台收集了大量本地数 据, 能够对台风进行更准确的预测, 从而 了解洪泛 的可能性和速率。 然而, 对胡志明市而言, 本地数据不容易获得, 需 要在数据使用来源和场景设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 灵 活 性 。通 过 全 球 城 市 未 来 计 划 ,胡 志 明 市 对 排 水 系统进行 了地理信息系统 (GIS)绘 制 ,诸 如 此 类 的 工作正取得进展。 城市水韧性方法 该方法就水务方案中最有效的排序和优先级提供了明确的见 解, 帮助客户应对复杂的水务系统, 并为其使用中的需求变化 做好准备。 THE CITY WATER RESILIENCE APPROACH 建设洪水韧性城市的关键25 综 合系 统 思 维 将水视作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中还包括 人 、生 态 和 经 济 ,这 种 认 知 非 常 重 要 。为 了 让 所 作 决 策 更 加 可 靠 ,应 重 视 并 理 解 与 其 他 系 统 的 整 合 和互相联系。 此外, 由于水天然具有复杂性和多面 性, 有效应对与水有关的气候风险需要跨部门合 作。 其典范有 香港政府的基础设施气候变化工作 小组, 以及香港机场管理局的气候韧性研究 (涉及 香港机场管理局的20个内部部门) 。 在胡志明市, 亚洲开发银行和外交、 联邦与发展办公室等机构为 地方政府部门提供支持, 以促进合作、 提高能力和 实力。 蓝 绿 基 础设 施 城市规划的蓝绿基础设施包含如河流、 运河及湿 地等蓝色元素, 以及树木、 绿地等绿色元素。 发言 者一致认为, 蓝绿基础设施是解决方案的重要组 成部分, 应在不同的层次和规模上对他们加以部 署。 他们认为, 较小规模的项目不仅能更好地适应 当地环境, 往往也更容易获得融资, 特别是在胡志 明市这样资金通常难以保证的地方。 蓝绿基础设施以及与其相关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 案对于改善城市的海绵性、 增强城市的治水能力 以提高其至韧性来说至关重要。 此外, 它们还能促 进生物多样性、 吸收碳排放、 改善市民的健康和福 祉。 具有水敏感性的城市设计、 综合防洪规划、 去 中心化的基础设施以及对数字工具的使用, 都是未 来水资源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26 提高投 资 者 的认 识 城市投资者们越来越关心包括洪水在内的潜在气候 风险对他们现有和未来资产的影响。 部分推动力来 自 气 候 相 关 财 务 信 息 披 露 工 作 组( TCFD)的 相 关 倡 议, 倡导为金融市场提供清晰、 全面、 高质量的气候 变化信息。 TCFD建议公司和金融机构利用情景分析 来评估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和机遇对其业务的影响, 以评价并提高其韧性。 当投资者利用现有综合法规和准则评估气候相关议 题时, 主要依靠从业者提出的合理建议。 虽然这些私 人实施的韧性措施由于规模原因通常对解决城市范 围内的洪水韧性没有太大帮助, 但确实为同行提供了 针对单一项目的宝贵蓝图。 采用 渐 进 式的适 应 方 法 “奔向韧性” 亚洲系列活动中传递出一个关键信 息 采用渐进的适应力方法对于保证短中期的洪水 韧性至关重要, 同时, 还应保持设计灵活性, 以便 在未来能够以更广泛的干预措施来应对那些长期 气候变化情景中可能产生的最坏情况。 这确保了成 本效益, 并限制了未来对海岸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这种方法应与其他战略相辅相成, 如划定暂时性 的泄洪区、 应用智能且灵活的防洪屏障等。 设计的 关键在于 , 要善于顺应并利用水, 而非与之对抗。 从湄公河三角洲几个世纪以来为适应和应对水位 波动而建造的高脚房屋等做法中, 我们可以寻找到 灵感。27 上海可持续城市雨水排水规划 我们为上海定制前瞻性的蓝、 绿、 灰方案, 整合多种战略, 以实现改善市民福祉、 服务城市再发展, 同时 提高其水韧性的设计目标。 通过了解城市历史, 我们对上海城区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共 确定了12种不同的土地使用类型。 通过应用遥感图像和机器学习技术, 我们能够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不 同的发展类型, 并引入有针对性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28 在人口增长、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 亚洲的能 源部门正在经历重大变化。 该地区既有发达国家也 有发展中国家, 他们面临各自的能源挑战, 这些挑 战主要来自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亚洲的许多国家严重依赖化石燃料进口来满足其 能源需求。 打造电力部门的韧性可以帮助减少对外 国能源的依赖, 通过能源来源多样化以及提高能 源效率, 来巩固能源安全。 在 “奔向韧性” 系列活动中, 来自新加坡和菲律宾 的发言人进一步阐述了各自能源部门当前所面临的 挑战及前景。 在 脆 弱地 区, 能 源获 取 及 韧 性 尤为 重要 尽管能源部门降碳极具紧迫性和重要性, 但在发展 中国家的某些农村地区, 由于未与国家电网相连, 仍缺少可靠供电。 例如, 在菲律宾的边远岛屿, 如 希 拉 巴 安 和 东 萨 马 ,每 天 只 有 大 约 4个小时的供电。 此外, 电厂经营者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来维持系 统可靠运行, 这成为 了当地经常供电不稳或停电的 主要原因。 除了能源安全问题之外, 这些地区还容易受到台 风、 地震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因此, 建设一 个具备气候韧性的能源网络, 对于充分利用这些地 区目前有限的电力供应尤为重要。 能源韧性框架 能源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能源体系的集成度和复杂 性日渐增加, 意味着其韧性建设从未如此备受挑战。 能源韧 性框架可以为任何能源体系做出诊断, 判断其所面临的挑战 和改进的机会。 ENERGY RESILIENCE IN AN INTERCONNECTED WORLD Future-proofing energy systems The Energy Resilience Framework arup.com/energy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E C O S Y S T E M S E C O N OM Y A N D S O C I E T Y L E A D E R S H I P A N D S T R AT E G Y INTEGRATED EFFECTIVE STRATEGIC MANAGEMENT INTEGRATED PLANNING INFRASTRUCTURE CRITICALITY SOLUTIONS EFFECTIVE DISASTER WHOLE SYSTEM THINKING SUSTAINABLE FINANCIAL EMPOWERED AND GOVERNANCE REGULATION VISION EFFECTIVE INFRASTRUCTURE ADAPTIVE AND UNDERSTANDING SUSTAINABLE RESPONSE AND RECOVERY ACROSS SUPPLY CHAIN SYSTEMS ENGAGED CONSUMERS Flexible demand and generation management Data-driven planning Future proofing the system Extern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Considering redundancy Level of interdependency Understanding the generation mix Considering interdependent systems Impact of known stresses on operating environment Reliable asset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hazards Clear physical security strategy Classify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yber security Digital systems and control strategy Effective asset management Availability of the right skill set Long-term focus Innovation focus Defining tolerance to risk risk appetite Aligning common energy goals Understanding current and future energy demand and supply Impact of policy drivers Understanding geopolitical context Energy trilemma strategy Social responsibility Clear and realistic targets Consultative and informed policy making Resilience ownership Multi-timescale policy Enforcing regulatory policy Robust market structures Defining quality of energy service Regulation for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Transparent regulation Active monitoring, evalu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mes Project success criteria, including resilience Promoting lessons learned and best practice Proactive coordination across interdependent infrastructure sectors Proactive coordination within the energy sector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participation Engaging society and business Clea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Energy data sharing Encouraging energy efficiency Clear financial frameworks Informed investment Financial contracts and insurance mechanisms Contingency allocation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cross supply chain Integrated planning across energy systems Managing stakeholders Situational awareness Visibility of responsible parties Preparing customers and businesses Efficient local and national mobilisation plans Responsible, flexible and timely recovery measures Protecting critical assets and services Understanding of contingency reserves Tackle climate ch

注意事项

本文(后COP27时代:建设一个更具气候韧性的亚洲-奥雅纳.pdf)为本站会员(灰色旋律)主动上传,solarbe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solarbe文库(发送邮件至401608886@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copyright@ 2008-2013 solarbe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0028102号-1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