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be文库
首页 solarbe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奔向长青 —— 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2022---施耐德.pdf

  • 资源大小:7.10M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8金币 【人民币8元】
游客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人民币8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作为您下次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如填写的是手机,那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就是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4、下载无积分?请看这里!
积分获取规则:
1充值vip,全站共享文档免费下;直达》》
2注册即送10积分;直达》》
3上传文档通过审核获取5积分,用户下载获取积分总额;直达》》
4邀请好友访问随机获取1-3积分;直达》》
5邀请好友注册随机获取3-5积分;直达》》
6每日打卡赠送1-10积分。直达》》

奔向长青 —— 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2022---施耐德.pdf

奔向长青 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出品 https//www.se.com/cn 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5月。遵循严格 的方法和为社会做贡献的使命,我们通过对中国经济、产业和 商业进行严谨、实用和创造性的研究,为公众和商界提供融合 全球智慧的专业洞见,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和企业 可持续发展的领先智库。 我们的研究团队汇集了绿色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管理领域 的一线专家、深耕前沿技术的研发工程师、参与行业政策和标 准制定的专家学者,也聚集了来自业界各科研院所的学术界领 袖、为企业掌舵的管理层,以及来自于通讯、信息安全、互联网、 管理咨询、市场研究等领域的生态伙伴专家。 我们的研究内容涵盖行业、技术、宏观等方面,同时基于 自身发展以及所提供的企业咨询服务中的积累,将深入探讨企 业战略、研发管理、供应链管理、营销、财务、人力资源、品牌 推广等话题,并与社会积极分享研究成果。 我们的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一线调研,以 数据驱动分析,实现深层价值提炼,进而帮助企业中高管理层 把脉宏观,见微知著,助力企业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把握时 代机遇,加速变革转型。 施耐德电气 商业价值研究院介绍 前言 1 调研范围与说明 2 1 认知 企业减碳动力从外部转向内生 3 1.1 企业减碳意识明显提升 4 1.2 企业减碳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7 1.3 企业减碳的内生动力 11 2 突破 构建绿色低碳的“护城河” 13 2.1 绿色低碳属性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14 2.2 建设全生命周期减碳能力 16 3 领航 打造可持续发展企业 22 3.1 战略规划 24 3.2 组织革新 25 3.3 技术创新 28 3.4 生态赋能 31 结语 34 编委会 35 致谢 36 目录 CONTENTS 1 “双碳”是我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标,对未来中 国几十年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以及消费模式和生活方 式都有深远的影响。作为经济微观体,越来越多的企业迈上 了低碳转型之路,但同时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 “实现‘双碳’ 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1 ” 过去一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企业减碳正处于一个关键的 时间节点。从外部看,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冲击着企业的 可持续发展进程;从内部看,企业的低碳转型之路刚刚开始, 自身减碳能力的不足也打乱了可持续发展的步调。内外双重压 力下,如何尽快找到“突破口”,将减碳与经营融合,取得社会 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是企业需要深度思考的课题。 疾风识劲草,烈火炼真金。 这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对 于企业而言,又恰是其锻造核心竞争力的最佳试炼场。“广泛” 不仅指企业自身低碳转型,还延展至供应链和消费者的 “端到端”整体产业链;“深刻”则体现在企业减碳源于 内生的强大自驱力和意志力。企业唯有拥抱变革,为股东、 员工、社会创造长期价值,才可谓打造真正的“可持续发 展企业”。 奔向长青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汇聚 十数个行业、超百位领军企业高管对于减碳实践的深入思 考,融合对产业政策布局的专业洞察,发掘企业运行逻辑 的最新趋势,力求勾勒出更客观、更普适的可持续发展行 动指南和路线图,助力全社会完成宏大而生动的零碳未来 图卷。 前言 注[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2022年1月24日 2 调研范围与说明 调研范围与说明 本次调研由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发起,采用问卷调研及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覆盖十 多个行业,包括多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其中既有影响力巨大的龙头企业,也有扎实耕耘的中型企 业,更有近些年崛起的独角兽企业。调研报告汇聚了100余位企业高管的观点,力求以更为广阔的视 角、更为客观地表达、更为普遍地体现不同行业企业对于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思考和行动。 图 1 调研企业行业细分 图 2 调研企业性质划分 单位家 110 家企业参与本次调研 100 受访者在企业担任低碳转型高级管理职务 2 覆盖 14 个细分领域 多维度 受访企业包括控排 3 /非控排,国企、民企、外资 企业等 16 12 11 8 8 7 7 7 6 5 5 5 3 油气化工 电子制造 钢铁冶金电气机械 服务业 能源电力 食品医药 汽车制造 建材家具 纺织造纸 机械设备 电池制造 水务环保 16 58 10 26 控排行业 非控排行业 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 注[2] 高级管理职务,包括企业高管、可持续发展/ CSR总监、降碳/节能/降耗管理负责人等 注[3] 控排行业,包括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 3 1 认知 企业减碳动力从外部转向内生 2022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企业减碳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一方面,低碳可持续发展势 在必行,企业间正在形成越来越广泛的可持续发展共识。另一方面,企业的低碳转型之路刚刚开始, 短期的冲击与切实存在的困难困扰、制约着企业减碳的步伐。如何将减碳与经营融合,发现企业减 碳的内生动力,是企业需要深度思考的课题。 4 1.1 企业减碳意识明显提升 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与目标。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导企业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 键。“双碳”目标提出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确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减碳共识进一步提高。 过半企业明确感知碳市场压力 认知企业减碳动力从外部转向内生 “双碳”目标提出后,国家制定了“1N”政策体系,碳排放权交易是推动企业低碳转型的制 度工具。本次受访企业中,除已纳入碳市场的企业外,有58的受访者认为所在企业在“十四 五” 期间可能被纳入全国或地方碳市场。 您认为,您所在的企业将在什么时间点被纳入全国或地方碳排放市场 单选,N76 25 33 32 10 图 3 企业预计自身纳入碳市场时间 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 未来34年内 5年或更远 不会纳入碳市场未来12年内 5 奔向长青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随着控排行业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将改变目前碳市场交易主体单一,成交量不足的状况, 国内碳排放交易价格的上升预期也不断增加 4 。本次受访企业中,70的受访者认为,预计到2025年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的交易价格相较目前将会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低碳转型。 您认为,到2025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价格相较目前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单选,N105 注[4] 截至2022年10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平均碳价44元/吨,欧洲碳排放(EUA)交易均价约70欧元 /吨。 图 4 企业对2025年碳市场价格趋势的预测 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 增长,大于100 增长,50100之间 增长,小于50 持平 下降,低于40元/吨 未涉及/不相关 3 1 19 18 13 51 选择数量 6 本次受访企业中,有54的企业制定了明确的碳中和时间表,与2021年 5 相比,越来越多的企业 意识到减碳的重要性。这表明,很多企业开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低碳 转型,是大势所趋。 减碳的压力不再仅限于控排行业,同样传导到了非控排行业中。本次受访企业中,有54.1的非 控排企业提出了明确的碳中和时间表,相较2021年大幅度提升。这表明很多非控排企业在法律政策 硬性要求之外,开始主动布局碳减排工作。 注[5] 受限于调研资源,2022年与2021年的受访企业不完全相同,但两次受访企业均为中大型企业,行业覆盖范围较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企 业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趋势,后文中的对比数据同理。 图 5 2022年与2021年制定碳中和目标企业占调研样本比重对比 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 图 6 2022年与2021年非控排行业制定碳中和目标企业占样本总量比重对比 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 39 31 54 54 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碳中和目标 非控排企业减碳意识也大幅增强 2021 2021 2022 2022 认知企业减碳动力从外部转向内生 7 1.2 企业减碳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企业减碳既要保持紧迫性,也要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减碳作为一个新课题,也是一项系统 性工程,很多企业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缺少成熟的实践经验。由此导致部分企业在减碳实践中出 现迷茫与踏步。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尚未形成清晰可执行的碳中和路线图 经营压力对企业减碳的影响不容忽视 误入歧途,陷入急于求成的误区 仅 19 的受访企业在确定碳中和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企业的减碳规划。 65 的受访者表示,近期的经营压力确实对企业减碳的工作造成了影响。 有些企业出于宣传或业绩的考量,急于在减碳过程中取得成果,通过购买CCER、碳汇等方式,抵消 企业绝大部分或全部碳排放。 减碳与可持续发展绝非简单的目标口号,更应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供应链庞杂、缺少人才和 方法论等多重因素制约了企业制定碳中和路线图,这表明企业碳中和从目标到落地还有很长的一段 路要走。 2022年,全球经济下行,地缘冲突、疫情反复,不断冲击企业供应链,使得部分原材料、设备、人力等 短期价格波动,项目资金回收压力增大,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营压力,部分企业基于生存问题,暂 缓了碳减排工作。 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快速实现企业的碳中和,但长期来看,并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企业实现 碳中和,应更多关注自身减排,先减排后抵消。如果不尽到最大程度的减排努力,一味地以抵代减、 靠抵消实现企业的碳中和,这种不计成本的碳中和,不具有可持续性。 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 奔向长青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8 请问您的企业是否有明确的碳中和路线图和阶段性目标 (单选,N104) 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等因素,是否对您所在企业的减碳意愿或投入造成了 影响 (单选,N103) 19 35 43 3 有,但尚未细化具体的减 碳路线图和阶段性目标 无,但在进行节能降耗 相关工作 无,仍在观望中有,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 及里程碑目标 有一定程度影响,但长期 目标不变 有很大影响,推迟或重新 考量原有碳中和目标 尚未开始减碳工作无影响,仍按部就班进 行减碳 图 7 制定碳中和路线图和阶段性目标的企业数量占比 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 图 8 短期因素对企业减碳决心的影响情况 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 24 59 6 11 认知企业减碳动力从外部转向内生 9 在访谈中,不少领军企业管理者提到正在面临一些共性的系统性挑战 政策支撑与标准体系仍需完善 减碳关键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 企业低碳转型面临融资难 标准体系 碳排放因子、边界等,绿色企业定义缺少统一标准、政府对绿色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待 提高; 市场交易 自愿核证减排尚未重启,企业需求强烈,绿色电力交易、分布式电力交易体系尚不完善; 方法规定 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不确定,历史排放法和基准线法对企业减碳的动力影响很大。 清洁电力 分布式新能源、储能装置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安全性可靠性急需提升; 能源替代 可再生能源制氢/氨技术尚不成熟,制备、储运、应用等多环节成本较高; 固碳技术 CCUS 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示范项目成本高企。 信贷规模 绿色信贷占总信贷规模的比重较小,产品类型尚不丰富; 发放标准 绿色信贷尚未有统一明确可衡量的标准,我国目前仅有少数中小银行加入赤道原则; 发放对象 绿色转型的行业企业尚未得到绿色信贷的足够支持。 奔向长青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10 企业减碳在执行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会面临内部与外部,短期与长期的多重挑战。需要正 视困难,增加更多对细节的考量、对挑战的预期,才能为企业实现低碳发展提供稳固的基础。 “目前国内外缺少统一的针对具体行业的碳排放边界、排放强度等框架标准,这是一 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领军企业要去主动地推进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让标准化先行。” 金发科技 可持续发展与公共事务总监 高杨 “深度思考,长远考虑,减碳是系统性工程,不能单纯治标,更要治本。” 施耐德电气 副总裁、全球市场部中国区负责人 古月 “实现‘双碳’目标不能仅靠购买 CCER,减 碳 降 碳 是 系 统 性 工 程 。从 全 社 会 角 度 来 讲 购买 CCER无法真正减少碳排放,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没有促进 作用。如果没有系统性思维,只从经济性角度考虑的话,‘双碳’目标实现起来难度就会比 较 大 。” 中建材国检集团 总工程师 闫浩春 认知企业减碳动力从外部转向内生 11 1.3 企业减碳的内生动力 缺少内生动力,单纯响应政策号召的减碳行动往往不具备持续性。企业主动践行社会责任, 将减碳实践与自身业务发展相融合,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双碳”目标,做到将减碳的社会效 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才能避免让减碳成为“公共绿地”。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政策驱动的同时,寻找到了与自身企业发展相融 合的减碳之路。其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响应下游客户需求、降本增效、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 出口竞争力等因素成为驱动企业进行低碳转型的主要内生动力。 您认为,除政策因素外,驱动您所在企业进行低碳转型最主要的原因 (多选,N106) 1、 盈利不再是经营的唯 一目标 1130家 * 2021年A股上市企业发布 ESG 相 关报告数量。 近些年,随着民众和投资者 环境意识的增强、国内企业 管理的不断完善以及国际 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领 军企业开始主动发布企业 的 ESG 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 持续发展报告等,而减碳则是其 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5、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 2026年 欧盟开始全面执行碳边境调节机 制 CBAM。 碳关税正在影响出口产品竞争 力。以欧盟为例,中国是受 CBAM 影响的贸易量位居第二的 经济体,受影响的贸易额约65亿 欧元。其中有机化学品、钢铁、 铝、石灰及水泥、塑料制品等商 品或将面临330之间不等的 税额。 3、 减碳正在沿产业链向 上传导 15,000 企业被下游客户要求通过 CDP 碳信息披露项目披露碳排放 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除了关注 企业自身的运营减排之外,对供 应链减碳也越发重视,正在向 其供应链施压,要求供应商实现 可持续发展,倒逼供应商企业必 须尽快实现从意识到行动上的 转型。 4、 低碳可持续对品牌价 值的增益正在显现 40 * 消费者希望有更多的低碳产品和 服务选择。 随着气候变化、低碳环保意识的 增强,低碳可持续消费观念逐步 深入人心。新消费观的内涵中, 绿色低碳的产品/服务属性将逐 步凸显。通过满足消费者的绿色 低碳的高品位消费需求,建立品 牌价值观认同,打造产品与服务 的绿色标签,低碳可持续对企业 品牌价值的增益也将越来越多。 2、 减碳与降本的完美 融合 90 典型屋顶光伏 EMC(合同能源 管理)模式电价折扣。 企业通过因地制宜地建设分布 式光伏电站、增加储能装置等 方式,在调整自身能源结构的 同时,还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型 电力系统;另一方面,通过高效 设备、生产流程优化、数字化等 方式落地,实现生产增效与降碳 双赢。 出口因素 27 5 社会责任 86 1 2 降低成本 55 4 品牌价值 49 3 下游客户需求 53 企业减碳 驱动因素 图 9 企业减碳的政策外驱动因素 来源 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中国ESG发展报告2021经济管理出版社,家庭低碳生活与低碳消费行为研究能源基金会、南方周末 奔向长青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12 “减碳对企业来说,既是生存的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 施耐德电气 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 熊宜 “绿色低碳如果和企业业务本身分裂开来的话,我们认为它会不可落地、也不可持续。 只有融入到自身业务运营当中去,它才能够健康地、不断地发展。” 小米 企业社会责任中心总监 陈霆 “企业可持续发展及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建设、资源投入是相辅相成的正向关系,把减 排做好本质上就是良好地应对挑战,也是帮助企业夯实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所以晶 科认为当前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宋锋兵 绿色低碳不能脱离企业自身业务,否则将不落地、也不可持续。正确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 系,将减碳与经营有机融合,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科学地制定低碳转型计划,平衡好低碳可持 续发展中“短期”与“长期”、“表象”与“实际”的关系,可以帮助企业坚定长期信心,切实通过碳中 和助力业务长足发展。 认知企业减碳动力从外部转向内生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2 突破 构建绿色低碳的“护城河” 通过低碳发展,企业可以获得竞争新优势。一方面,减碳绝非空谈,坚定的决心还需搭配过人的本 领,才能让动力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产品与服务是企业与社会连接的桥梁,它承 载并展现了企业的内核基因。因此,构建全生命周期减碳能力,打造绿色低碳的产品与服务,正是企业 将减碳动力转化为企业竞争力的最佳突破口。二十大报告将绿色低碳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提出“推动 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需要提供越来越多的绿色产品 和服务。适应供给体系的新变化,构建绿色低碳“护城河”将成为企业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14 2.1 绿色低碳属性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双碳”目标下,很多领军企业已经认识到产品与服务绿色低碳化的重要性。本次受访 企业中,有超过半数的受访高管认为本行业产品与服务的绿色低碳属性会对企业或个人的购买决 策产生正向影响。此外,还有26受访者认为,随着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绿色 低碳产品或服务可能在未来影响采购者的决策。 然而,在面向国际与国内不同市场时,企业对产品和服务的绿色低碳属性的看法存在着一定 的差异。部分高管在深访过程中表示具有绿色低碳属性的产品或服务更容易在国际市场赢得竞 争优势,有助于产品满足国际市场准入政策、迎合消费者更强的绿色购买偏好等。另一方面,在当 前的国内市场环境下,产品或服务的绿色低碳属性尚未成为影响国内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要 素。但我们相信,随着政策对绿色低碳产品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强,消费者对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 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未来潜力巨大。 您认为,产品或服务的绿色低碳属性,能否对企业/个人的购买决策产生正向影响 (单选,N106) 能,在同等条件下,企业 或消费者会优先考虑 不能,现阶段并非影响 决策的关键因素,但未 来可能是 能,绿色低碳产品或服务 具有竞争优势并存在溢价 不确定 不能,无益于提升产品或 服务的竞争力 41 26 3 5 25 图 10 绿色低碳属性对企业/个人的购买决策产生的影响 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 突破构建绿色低碳的“护城河” 15 “绿色低碳产品一定是具有竞争优势的,且随着政府、民众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优势 将越发明显。” 中国大唐集团 大唐碳资产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史伟伟 “产品不仅要做到绿色低碳,而且在节能、耐久、洁净、安全等核心方面展现独特优势。 要让绿色低碳属性的产品确实能体现出它独特的价值和服务,让生命周期能够体现出来 的数据说话。还要不断提升生命周期的服务质量,这样的话企业才能良性的发展。” 远大空调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方雷 “身处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我们在坚守传统酿造技术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现代化手 段与传统技术的结合点。比如对传统部门进行赋能,增加了环保、节能、减排等新职能;推 进煤改气项目;同时积极采用信息化手段监控各生产环节,挖掘能降耗潜力。努力把现 代的部分做的更现代,把传统的部分做的更传统。” 某白酒企业 高管 奔向长青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16 2.2 建设全生命周期减碳能力 碳排放不仅存在于企业自身的制造和运营环节,也存在于上下游供应链。全球环境信息研究 中心( CDP)的测算显示,平均而言供应链的碳排放水平是企业直接排放的5倍以上。施耐德 电气为例,自身工厂的碳排放在整个供应链中只占10,而90的碳排放来自上下游。 这意味着,要全面减碳,企业需要转变思维,把“全生命周期”这一理念应用到减碳管理中。 需考虑全流程,而不仅是某个节点。将绿色低碳理念全方位融入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 管理之中,是企业面向“双碳”目标构建绿色低碳“护城河”,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摆脱同质化竞 争陷阱的关键因素。 我们认为,要实现这些,并非仅仅是某个单点的技术难题,需要构建“端到端”的全生命周期 产品降碳能力。其中设计、生产、交付三个环节至关重要 减量化原则(Reduce ) 减少对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及 有害物质的排放 再循环原则(Recycle) 即设计应考虑产品材料的可 回收性 再使用原则(Reuse) 设计时要使产品及其零部件 经过处理之后能被继续使用 能源消费低碳化再电气 化,将分布式清洁能源与购 买绿电有机结合,改善能源 结构。 能源利用高效化充分应用 数字化手段,构建能源管理 系统,推动综合能源管理和 效率最优化。 资源利用循环化原生资源 高效化、再生资源高值化、 固废处理规模化和水资源利 用节约化,实现需求减量。 绿色包装使用可再生或环 保材料作为原材料,采用简 化包装、循环使用、梯级利 用等措施。 绿色物流建设绿色物流 体系,针对储运、装卸、分 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 核心单元挖掘减碳降耗的 潜力。 绿色认证直观展现企业可 持续发展理念、产品碳足迹 和管理水平,提升购买者对 产品的低碳认知和构建品牌 信任。 绿色生产 图 11 “端到端”全生命周期产品降碳能力 来源施耐德电气 “企业要推行全生命周期减碳,需要把减碳目标贯穿在产品设计、零部件采购、生产制 造、运输交付以及后期回收的各个关键环节,从而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减碳。”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中国区负责人 张开鹏 绿色交付绿色设计 突破构建绿色低碳的“护城河” 17 图 12 施耐德电气中国全生命周期降碳成果 来源施耐德电气 绿色设计 生态设计 节能低碳 资源循环 环境友好 生态标签 到2025年,施耐德电气产品中绿色材料的 使用量增加至 50 帮助客户提升能效, 节约能源和减少碳足迹 一次和二次包装中 100% 不含一次性塑料, 使用回收纸板 智能工厂、物流中心 运输工具减碳 15 数字化 运输追踪管理 实现最后一公里 电气化 中国工厂铺设太阳能 发电量2018-2020年 工厂安装微电网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18-2020年 从2007年开始,12年内减少用水强度 从2009年开始,过去 11年实现每3年降低能源消耗 中国供应链能耗降低 相比2019年基线,截至目前降耗成果 帮助客户优化所 拥有资产的总成本, 增强产品循环利用率 帮助客户保证使用者 的健康安全,避免环境 和健康风险 数字化 减量化 去塑料 绿色包装 18家 21家 29,205 MWh 5家 18,712吨 减少 30 用水 减少 10 能耗9.42 绿色运输 绿色交付 通过电网、自动化和软件,实现能 耗降低 15家工厂获得国家绿色工厂的认证 节能5,702 MWh 减少6,064吨 CO 2 绿色制造 数字化 循环经济 清洁能源 奔向长青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18 42 36 18 您所在的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会以哪个要素作为核心打造产品竞争力 (单选,N103) 以低碳可持续为核心的产品设计理念,是通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帮助客户或消 费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体现。换言之,就是以“绿色低碳”为出发点,站在产品全生命周期 的角度思考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具体而言,绿色设计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 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助于实现产品对能源资源消 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再生率最大化。 产品设计不仅决定了其功能形态和制造过程,更能决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进 程。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绿色设计”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次受访企业中,有36 的企业将绿色低碳、帮助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产品设计的核心理念。我们认为,产品设计 的核心理念正在经历变革,立足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思考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以“绿色低碳” 为目标设计产品将成为新趋势。 图 13 企业产品设计的核心要素 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 22 全生命周期减碳,从绿色设计开始 以定制化设计为核心设 计要素 以降低成本为核心设计 要素 以低碳可持续为核心设 计要素 在本次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已经尝试在设计、生产、交付的不同环节进行转变, 在此我们将其中向好的趋势和改进的方向与大家分享,以期更多的企业能够从中受益。 突破构建绿色低碳的“护城河” 19 您所在企业自发自用可再生能源占全部用电量的比例是多少 (单选,N100) 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促进企业降碳的重要途径。挖掘企业自身潜力,利用微电网技术整合 企业内“源、网、荷、储”等设施,形成完整能源管理体系,可以一箭双雕。既满足减碳的诉求, 也符合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场景趋势。 然而,本次受访企业中,61的企业自发自用可再生能源占全部用电量的比例不足5,这表 明自发自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潜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们在与受访企业高管的沟通中也发现,自发自用可再生能源比例低的原因并非完全是 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同样限制了企业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多位高管表示,自行供电有助于企业降 低用电成本、部分消除对限电状况的担忧,也能够强化产品或服务的绿色低碳属性。但部分行 业、地区的企业并不具备良好的可再生能源禀赋,其中有限的屋顶面积和不佳的气候条件是主 要制约因素。我们认为,企业在未来以自发自用可再生能源的方式促进实现绿色低碳生产是一 个趋势,但也切实需要包括政策支持、园区设计、技术进步、成本降低等在内的全方位改善。 图 14 自发自用绿色电力使用率 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 自身挖潜,增加绿色电力的使用 2 61 21 6 10 20≤ 比例<30 30及以上 10≤ 比例<20比例<5 5≤ 比例<10 奔向长青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20 在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大多数的受访企业至少采用了一种能效改进措施,但总体来 看,建立数字化能效管理系统的企业并不多。本次受访企业中,应用数字化能效管理系统的企业 占比仅34。受访企业普遍认为需要加大对节能增效的投入,但在实践中却往往会忽视数字赋能 对于企业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化转型的促进作用。 数字化连接了能源系统的各个部分,通过建立能源管理系统等数字化服务平台,能够帮助企 业以低成本、高效率、精准化和可视化的方式,实现能源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利用,破解企 业降碳难题。同时我们也发现,尽管行业企业致力追求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所带来的成本节约,期 望以科技赋能管理,也积极地与第三方企业寻求合作,但数字化服务领域的企业参差不齐,又伴 有诸多非技术因素影响,企业可接触到的数字赋能手段可能是滞后的、甚至低效的。数字化服务 供应商亟需提升能力,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方面的支撑。 绿色生产环节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 您所在的企业,应用了哪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多选,N102) 51 高能效产品或 设备 效率损失更低的装 置、低 功 耗 设 备 等, 最常见的包括节能 灯、高效电机、高效 变频器等。 44 数字化能源监测 和计量终端 通过智能终端设备, 将 蒸 汽 、水 、电 、天 然气、氢气、煤气、冷 却媒介等各种能源、 物料数据实时采集并 上传。 能源梯级或循环 利用系统 推动资源或能源的 梯级或循环利用, 诸如再生水、再生塑 料、热泵(溴冷机)系 统等。 42 数字化能效管理 系统 通过数字化技术实 现对能耗数据的全 面计量,集中化可视 监测,约束并改变用 能习惯、发现工艺流 程中的改进点。 34 1 2 3 4 图 15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 突破构建绿色低碳的“护城河” 21 您所在的企业参与过哪些绿色低碳认证 (多选,N104) 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绿色认证的重要性,但很多企业多停留在自身的生产经营环节,并未 向上下游延伸,尚未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本次受访企业中,77的企业开展了绿色低碳的相关 认证,其中以能效类认证和工厂类认证居多,而开展产品碳足迹核查的企业数量不足三分之一, 仅有不足一成的企业参与了 SBTi、 RE100 等国际气候倡议。 我们建议跨国企业以及下游客户提出绿色需求的企业,应该提高对碳足迹的关注度,加强对 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 让绿色认证成为企业的国际名片 图 16 受访企业参与绿色低碳有关认证项目类别 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 工厂类如零碳工厂、绿色工厂认证 能效类如 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产品碳足迹核查 ESG 类如 CDP 等 国际气候倡议如 SBTi, RE100 等 建筑类如 LEED 认证 尚未参与 企业数量 51 45 26 12 7 7 4 奔向长青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22 3 领航 打造可持续发展企业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共同目标。领军企业应当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 时,也应关注绿色发展等问题,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23 23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非一劳永逸的变革,更需要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中,形成全方位、系统 性的体系与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本次调研中发现,绿色低碳转型可以为企业发展创造新的业务机会,拓宽企业的发展 之路;进行内部培训与组织体系重构,提升员工对企业绿色发展的价值认同;加大研发投入,提高 技术能力减少碳排放,满足国内与国际市场的要求与规则;开发生态,吸引国际国内新的合作伙 伴,为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提高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全世界都在考虑减碳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时,优秀的企业认识到,一个可持续的 未来不仅对拯救地球至关重要,而且对确保企业取得长期的商业成功至关重要。” 施耐德电气开启可持续未来为什么数字化解决方案是可持续商业转型的关键 奔向长青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24 3.1 战略规划 攻与守,企业在剥离或调整“两高”业务的同时,也应积极布局新业务,利用全社会低碳 发展转型的契机,抓住新的业务发展机遇。 开拓碳中和新业务 本次受访企业中,一半以上的企业已经尝试进入与碳中和相关的新赛道,开拓了新业务,以 此拓宽企业的发展之路。 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清晰的低碳发展路线图和相应的战略规划。将碳中和融入长期 战略,在降低现有业务碳排放的同时,让减碳成为新的业务机会,寻找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创 造新的增长点。 “作为建材行业的龙头企业,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我们首先要扩大新型建材的生产, 并对传统建材进行改造升级,对我们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做出重要调整。” 中建材国检集团 总工程师 闫浩春 在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您所在的企业有哪些针对性的战略举措 (多选,N103) 53 38 36 32 17 开辟新业务 投资相关项目 落地标杆项目 采购第三方服务 剥离或缩减 两高业务 进入与碳中和 相关的新赛 道,开展新业 务,开发新产 品等。 投资或孵化了 碳中和相关的 项目或技术。 落地零碳或 低碳标杆项 目,如零碳工 厂等。 采购了第三方 的碳中和咨询 服务,如进行 碳核算、撰写 ESG 报告等。 暂缓新建,加 快改造,压减 高排放、高耗能 业务。 图 17 低碳转型的战略举措 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 领航打造可持续发展企业 25 3.2 组织革新 企业要制定战略,并将其落地实施,需要依托组织和人的执行。通过组织内部革新,构建以 低碳可持续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和人才体系,可以更好帮助战略落地,适应内外部快速变化的环 境,提高企业竞争力。本次受访企业中,已有部分企业在内部培训、岗位职责、评价体系等方面开 展有益尝试。 为达成低碳发展目标,您所在的企业在组织、人才和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多选,N104) 1 2 3 图 18 企业在组织、人才和管理方面的转变 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 57 38 32 开展培训 开展培训 利用内外部资源对管理者 及员工开展低碳发展相关 的管理、技术培训。 部门/职责调整 设 置了新的部门、职 责或 进行了岗位职责调整,实 现 专 职 、专 人 管 理 。 制定评价体系 围绕低碳发展目标制定 了周期性的回顾与评价 体系。 制定评价体系 部门/职责调整 奔向长青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26 构建与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相融合的组织体系 构建与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组织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结合此次调研中领军企 业的经验,我们认为以下建议可以帮助到正在或准备进行低碳转型的企业。 三大挑战 应对建议 挑战一如何将绿色低碳理 念融入到企业运营与发展 之中 受访高管表示,转变意识、 重视绿色低碳任重道远 挑战二如何划分角色职责 受访高管表示,组织架构 调 整、利用好第三 方专业 机构,同时将内外部人才 紧密结合是关键 挑战三如何搭建更高效 的体系 受访高管表示,将相关信 息化数字化平台体系和人 员架构融合,仍面临较大 挑战 企业战略 将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低碳的理念 同企业的业务发展、整体战略相结合。 文化建设 绿色低碳的理念也要纳入企业文 化,使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员工意识, 为员工营造绿色低碳的工作氛围,逐步推动 企业的绿色运营与发展。 组织架构 在最高管理层设立了同绿色低碳 工作相关的战略委员会( ESG)或专职部门 以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向前推进,并对整个 企业的双碳工作进行战略性指导。 措施落地 既 利 用 第 三 方 机 构 、引 进 专 业 人 才,也注重培养内部人才、提升内部人员的技 能匹配企业的绿色转型。 数字化、信息化 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手段来 搭建高效的碳排放监控系统、能耗监控系统 等,从而能更加直接、直观地把握自身碳排 放情况并随之进行调整。 图 19 组织革新三大核心挑战及应对建议 来源施耐德电气 领航打造可持续发展企业 27 施耐德电气一直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帮助合作伙伴构建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首先 在规划层面,应充分考虑将生产经营和减碳行动计划进行结合。其次,组织层面需要通过合理的 规章制度及组织架构设置,持续推进减碳行动。最后,绩效管理体系需要充分适配未来减碳范 围内 的 各项 管 理、风 控、信 息 披 露 等工作。 图 20 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 来源施耐德电气 “企业降碳,要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第三方力量实现自己目标。如果单靠企业培养人才 建立体系的话时间和隐形成本很大,利用第三方专业机构是最好最有效的。” 欧诗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裁 杨安全 “减碳工作想要做好的话,仅凭企业自身努力是不够的,单单只依托外部单位就像高层 建

注意事项

本文(奔向长青 —— 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2022---施耐德.pdf)为本站会员(灰色旋律)主动上传,solarbe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solarbe文库(发送邮件至401608886@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copyright@ 2008-2013 solarbe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0028102号-1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