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2012-2022年)--北京理工大.pdf
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 FORECASTING AND PROSPECTS RESEARCH REPORT CEEP-BIT-2023-002(总第66期) 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 (2012-2022年) 2023年1月8日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http//ceep.bit.edu.cn 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 主办单位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 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经济专业委员会 特别声明 本报告是由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 中心研究团队完成的系列研究报 告之一。如果需要转载,须事先征得中心同意并注明“转载自北京理工大学能源 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系列研究报告”字样。 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2012-2022年) 执 笔 人唐葆君、吴郧、邹颖、廖华、余碧莹、王崇州、魏一鸣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联 系 人唐葆君 研究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1521002, 719340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 2016YFA0602603) 。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8918651 传真010-68918651 E-mail tbjbit.edu.cn 网址http//ceep.bit.edu.cn Center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Research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 Zhongguancun Sou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1, China Tel 86-10-68918651 Fax 86-10-68918651 E-mail tbjbit.edu.cn Website http//ceep.bit.edu.cn 1 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 ( 2012-2022 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为积极适应国内国际形势的新 发展新要求,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 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积极促进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确保 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加快构建清洁低 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首次发布可追踪、可评估、可 勘测的中国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 对能源高质量发展四大维度和 16项关键内涵进行界定和测算, 对各省能源体系多维发展的动态演进 和未来趋势进行精准监测和预判, 引导省级能源发展增强对标意识和 赶超意识。 一、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编制背景 (一)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有待完善 能源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系统, 其规划导向也是多维度 的,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能源 发展侧重点有所不同。立足于我 国广域的能源资源禀赋和各省发展差异,需要一套内涵丰富、符合系 统发展观的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工具, 以便对不同省份的能源发展进 程和优劣进行研判和路径指导。 一方面, 已有的能源相关指数通常侧重于对能源发展单一维度进 行评价,如能源结构低碳化、能源效率水 平、能源经济环境协调等。 2 但随着能源转型深入, 在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同时, 应充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安全与绿色发展统一,同时重视 并依靠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现有能 源高质量发展测度,往往以某一 省份为研究对象,或仅针对全国静态 层面评价分析,难以体现各省份 在多维改革路径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差异和特 点。因此,亟需建立一 套系统发展观下的省级层面动态多维度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 (二)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构建依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联合发布的能源生产和革命战略 ( 2016-2030) 中提出,面向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我国能源转型应 以保障安全为出发点,以节约优先为 方针,以绿色低碳为方向,以主 动创新为动力。本报告将四大战略取向分别落实到能源保供、能源消 费、能源结构、能源技术四大维度, 结合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 、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 、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政 策文本的高频关键词分析, 对每个战略取向的发展内涵进行进一步细 化。其中,能源保供维度强调煤炭等基础保障能源增储上产,不断增 强能源总量稳定供应;同时投资建设 能源输送、能源储备设施,提升 安全输送保障能力, 进而实现能源储备、 稳定、 持续、 可靠多重发展。 能源消费维度要完善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强化能耗强度控制,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同时限制高能耗、高污 染产业发展,完善细颗粒物等污 染防治;通过终端电能替代等电气化发展,主动控制碳排放,从而实 现节约、高效、减污、降碳的能源消费。能源结构维度强调大幅增加 非化石能源生产规模和比重,并煤炭 推动有序退出、可再生能源开发 3 建设和能源多元化供应;坚持能源绿 色生产、强化矿山等能源开发利 用场所的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从而实现开源、低碳、清洁、多元的能 源结构转型。能源技术维度强调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步伐,加强科技研 发投入,着力突破重大关键能源技术 ,同时利用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和 市场化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从而完善能源技术的人力、 资本、 创新、转化等方面发展。综 合上述内涵界定,权衡指标设置科学性和 数据可得性,最终选定 16 个代表性三级指标,构建省级能源高质量 发展监测体系,具体指表体系见表 1。 表 1 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能 源 保供 储 备 煤炭储 量 稳 定 一 次能 源 生产总 量 增加率 持 续 能 源工 业投资 可 靠 能 源 自给率 能 源 消费 节 约 人 均能 源 消费 量 高 效 单位 GDP 能耗 减 污 单位 GDP 二 氧化硫排放 量 降 碳 终端电气化水 平 能 源 结构 开 源 电力装机总 量 低 碳 原 煤占能 源 生产比重 清 洁 环 境 污 染治理投资 多 元 非化 石 能 源 发电 量 能 源 技术 人 力 规上 工 业企业 RD 人 员 资 本 研 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 入强 度 创 新 规上 工 业企业专利 转 化 技术交易成交 额 二、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编制方法 省级能源高质量指数从国家统计局、各省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火 炬统计年鉴等官方和公开渠道获得 31个省份 2012年 -2022年实际数据, 首先对部分缺失省份或年份数据利用插值法和 BP神经网络预测法补 齐,其次,在负向指标数据 正向化和极小极大值标准化处理后,采用 TOPSIS合成法测算各维度得分和综合维 度得分,最后利用马尔科夫 4 转移矩阵对各省 2023年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上升、 下降或平稳状态进行 趋势预判。利用指数测算结果进行纵 向历史趋势动态演进分析、横向 面板分值对比分析、维度发展关联逻辑分析等,把握全国能源高质量 发展情况、洞悉省级能源发展差异以 及总结能源高质量推动经验,为 政府监督和政策路径设计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三、省级能源高质量指数结果分析 为客观评价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总体状况, 增强省级能源体系发 展对标意识、赶超意识,本报告从全 国总体水平、省份发展排行、维 度差异分析、政策实施经验等视角进 行系统分析,树立省级能源高质 量发展的优异典型和提升典型, 引领不同发展阶段省份因地制宜实现 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 2012-2022年全国整体能源高质量发展动态演进 图 1 全国省份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核密度分布 2012-2022年 31个省份的能源高质量水平分布如图 1所示,其中横 轴表示能源高质量得分,纵轴表示年 份,竖轴表示特定水平下的省份 核密度分布。 5 2012年以来, 全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在小幅波动中稳步向 高水平迈进 ,其中 2019年综合表现最优, 但 2020年后受疫情影响整体 左移,到 2022年止住回落趋势,进入平稳状态。 此外, 2015年后 密度 曲线峰值攀升,表明各省份得分逐渐趋同, 省际间能源高质量发展差 异缩小 。同时,曲线整体“右拖尾”趋势表明, 仍有小部分省份的能 源高质量发展远超平均水平,头雁效果明显。 (二) 2022年各省排名及 2023年水平变动预测 图 2 2022年各省能源高质量水平排行 左 及 2023年变动预测 右 (注黄色块为马尔科夫转移概率,色块越深概率越高) 2022年各省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得分排行显示 (见图 2左) , 广东、 江苏、北京位列前三, 且分值均处于自身历史平 均水平之上;同时, 马尔科夫转移矩阵预测显示(见图 2右) , 2023年排行前五的省份有较 大概率维持现有能源发展水平 。 2022年西藏、重庆、江西能源发展水 6 平相对落后, 且低于自身历史均值。其中, 西藏和重庆在 2023年有较 大提升可能性 。处于能源高质量发展中等水平的省份较多,特别是 云 南等排名位于 15-27的省份,近期发展水平有下降趋势 。 (三)能源高质量发展与能源技术发展紧密相关 图 3 2022年能源高质量发展四维度表现 各省 2022年各维度能源高质量水平如图 3显示。 能源消费维度的 省际间发展差异最小,但能源技术创新维度发展差距较大 ,应 是 政 策 扶持关注的重点。能源技术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广东、江苏、北京等 前列省份主要依靠显著的 技术创新优势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 , 而海南 和一些西部省份则亟需重视技术维度改进, 在技术研发投入和技术成 果转化等方面仍需政策支持。 前三强省份的能源保供维度是发展短板, 有待提升, 前五强省份中仅山东的各维度发展较为均衡,可作为能源 工业大省高质量发展的范例。 (四) 2012-2022年各维度代表性省份及发展经验 2022年各维度 发展代表性省份 如表 2所示。面对国内经济复苏、 国际能源危机、极端天气增加等不确定因素, 能源供应安全是经济社 7 会繁荣发展的基础 。在能源保供维度上山西、内蒙古表现优异。 内蒙 古 细化退煤政策,建立应急煤炭储备制度, 提升外省运销效率,实现 挖潜增效。如, 2022年 8月内蒙古新朔铁路公司新增 15家保供中长期 协议煤企客户,新建准格尔 -吉林铁路线缓解东北地区保供运力压力。 2022年 4月和 7月内蒙古分别承担了十个省区 4540万吨进口煤替代和 2950万吨的保供任务。 山西 2022年持续推进增储上产,全年煤炭产量 占全国产量近 1/3,率先超额完成电煤供应中长期合同全量签约任务 (达 62958万吨) 。如,山西 2022年建成投运晋北江苏等特高压外送 通道, 强化省际运销能力, 仅一条线路 8月外送电量就达到 49.8亿千瓦 时;晋能控股集团通过提高机组利用小时将送电量提升 51.4,稳守 晋电外送江苏的电力大动脉, 有力保障了电力外送以及国家能源安全。 2022年内蒙古、山西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能源消费方面,各省表现差异相对较小。 安徽、云南等 省份主 要依靠提升电气化水平促进了能源消费侧的节能低碳。 从能源结构角 度看, 广东、云南等 省份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提升可再生能源 电力产量和占比结构,能源供应结构绿色低碳水平较高。然而,伴随 新能源生产能力提升的是能源供应缺口风险加剧, 这种冲突进一步凸 显了能源保供在能源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例如, 四川大 幅依赖水力发电,但以可再生电力为 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基础薄弱, 应急、调峰、备用电源配比低,系统调节能力不足, 2022年夏季水力 发电量受极端天气影响大幅下降,水 电缺口难以弥补,造成短期内工 业企业几乎全部停产,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损失。 8 在能源技术创新方面, 广东、江苏等省份的 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 产出水平均居高位; 北京 则在技术市场成交总额上居于首位。 表 2 2022年各维度发展代表性省份 能源发展维度 发展代表性省份 能源保供 山西、内蒙古 能源消费 安徽、云南 能源结构 广东、云南 能源技术 江苏、北京 2012至 2022年 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升最大的省份 同样值得分析借 鉴(见表 3) 。 陕西 煤炭储量和能源生产增长率持续攀升,大力提升了 能源保供维度的发展。 安徽 通过人均能源消费量的有效控制提升了能 源消费维度的高质量发展。 河南 污染治理投资和非化石能源生产规模 均大幅增加,带动了能源结构清洁绿色低碳转型。 山东、湖南等 能源 技术研发投入强度和技术市场成交额逐年扩大, 能源技术发展质量提 升明显。 表 3 2012-2022年各维度提升代表性省份 能源发展维度 提升代表性省份 能源保供 陕西、河北 能源消费 安徽、陕西 能源结构 河南、北京 能源技术 山东、湖南 (五)综合提升前三强省份参考经验 综合提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陕西、河北和山东 。 山东 主要依靠构 建源技术标准体系; 河北 主要通过推进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建设; 陕 西 重点关注优煤、扩油、增气来强化保障能力建设。 山东经验为技术维度发展较弱的省份提供了参考 。截至 2022年山 东累计参与国家标准近 180项、行业标准近 200项、相关领域地方标准 150余项,有效推进能源技术创新发展。 河北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9 省份提供了借鉴 。 2022年河北通过超 5000亿专项贷款保障新能源融资 需求,大力发挥新能源产业开发和上游装备制造的支撑作用。 陕西为 传统能源大省增强保供提供了参照。 陕西主要通过加强电力、煤炭、 铁路等多部门协调统筹、出台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制度、全力扩 油、增气、提煤、拓化加快优质产能释放 ,有效增强能源保供能力。 四、关键结论及建议 CEEP 中国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基于安全为本、 节约优先、绿 色低碳、 主动创新四大战略取向设置能源保供、 能源消费、 能源结构、 能源技术四个维度,界定了 16 项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内涵指标, 为省级能源发展监测、预判和引导提 供有力参考依据。主要结论及建 议如下 第一, 2022 年山西、 内蒙古在能源稳价保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陕西、河北、山东可作为能源大省高质量 发展水平有效提升的范例。 第二,能源技术维度的省际发展差异较大,海南和一些西部省份 的技术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仍需政策扶持。 第三, 2022 年广东、江苏、北京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标杆省份,主 要依靠技术创新优势位列前三,但仍需关 注能源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第四,预期 2023 年头部省份水平稳定,尾部省份稳中向好,而中 后部省份有下降趋势。各省可依据自 身资源禀赋,定位上升空间较大 的能源维度, 锚定标杆省份, 刺激自身进步并带动其他维度共同发展。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是 2009 年经学校批准成立的研究机 构,挂靠在管理与经济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中心大部分研究人员来自魏一鸣教 授 2006 年在中科院创建的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CEEP-BIT)面向国家能源与应对 气候变化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 针对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 系统研究,旨在增进对能源、气候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认识,并为政府制 定能源气候战略、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能源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为 社会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 中心近年部分出版物 唐葆君 . 项目管理能源项目为例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022. 余碧莹 , 张俊杰等 . 时间利用行为与低碳管理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022. 沈萌 , 魏一鸣 . 智慧能源 .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22. 魏一鸣等 . 气候工程管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管理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020. 魏一鸣 , 廖华等 . 能源经济学(第三版)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9. 中心近年“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报告 总期次 报告题目 总期次 报告题目 1 “十二五”中国能源和碳排放预测与展望 37 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2 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走势预测 38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现状与展望 3 2012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39 高耗能行业污染的健康效应评估与展望 4 我国中长期节能潜力展望 40 我国社会公众对雾霾关注的热点与展望 5 我国省际能源效率指数分析与展望 41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水平分析及展望 6 2013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42 2019年光伏及风电产业前景预测与展望 7 2013年我国电力需求分析与趋势预测 43 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发展与展望 8 国家能源安全指数分析与展望 44 2020年光伏及风电产业前景预测与展望 9 中国能源需求预测展望 45 砥砺前行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10 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46 2020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11 我国区域能源贫困指数 47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进展与布局展望 12 国家能源安全分析与展望 48 2020年碳市场预测与展望 13 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能源展望 49 我国“十四五”能源需求预测与展望 14 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50 基于行业视角的能源经济指数研究 15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 51 全球气候保护评估报告 16 我国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的潜在收益展望 52 全球气候治理策略及中国碳中和路径展望 17 “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 53 新能源汽车产业2020 年度回顾与未来展望 18 能源需求预测误差历史回顾与启示 54 碳中和背景下煤炭制氢的低碳发展 19 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55 2021 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20 2016年石油产业前景预测与展望 56 中国省际能源效率指数(2010-2018) 21 海外油气资源国投资风险评价指数 57 后疫情时代中国能源经济指数变化趋势 22 “十三五”北京市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58 电力中断对供应链网络的影响 23 “十三五”碳排放权交易对工业部门减排成本的影响 59 2022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2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展望 60 全国碳中和目标下各省碳达峰路径展望 25 2017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61 迈向碳中和的电力行业CCUS发展行动 26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016回顾与2017展望 62 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 27 我国共享出行节能减排现状及潜力展望 63 全球变暖对我国劳动力健康影响评估 28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64 中国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指数研究报告 29 2017年我国碳市场预测与展望 65 2022年中国能源经济指数研究 30 新时代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 66 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2012-2022年) 31 2018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67 中国电力部门省际虚拟水流动模式与影响分析 32 2018年石化产业前景预测与展望 68 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33 新能源汽车新时代新征程2017回顾及未来展望 69 中国碳市场回顾与最优行业纳入顺序展望(2023) 34 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处置现状、趋势及对策 70 我国CCUS运输管网布局规划与展望 35 我国碳交易市场回顾与展望 71 全球变暖下区域经济影响评估 36 新贸易形势下中国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 72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发展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