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开采、燃煤发电、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现状和转型分析-清华大学.pdf
煤炭开采、燃煤发电、钢铁行业 上市公司碳排放现状和转型分析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 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2022 年 11 月课题总顾问 鞠建东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课题顾问 董文娟 副研究员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张达 副教授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课题组成员 黎菁 高级研究专员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课题负责人) 曲洋 博士后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周天滢 研究助理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研究助理团队(按参与先后顺序) 卢镜仙(清华大学)、杨海琪(清华大学)、黄律引(清华大学)、宫再佐(清华大学)、陈励业(香港科技 大学)、杨佩格(香港大学) 本课题特别感谢景顺集团及景顺长城基金公司提供的全力支持和赞助,同时感谢 来自景顺集团及景顺长城基金公司专家的宝贵建议。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01 煤炭开采、燃煤发电、钢铁等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对于我国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 要。企业的碳排放现状,是衡量企业未来的碳减排措施是否到位、企业转型路线规划是否合适 的基础。同时,行业和企业的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及相应的投融资需求也受到资本市场的广 泛关注。 目前,与行业和项目层面的碳排放计算与披露相比较,企业层面的碳排放信息披露相对不足。 由于高碳行业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企业碳排放信息不足会导致金融机构缺乏准确和足 够的判断依据,给金融机构支持高碳企业低碳转型带来障碍。 企业内部可持续经济活动有待进一步识别和披露。随着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等指 引的出台,国际市场关注的重点从最初的纯绿色经济活动扩大到范围更广的可持续经济活动。 在市场越来越关注企业转型风险的背景下,企业可持续经济活动信息披露的缺乏,导致金融机 构无法全面评估企业的转型风险。 如何基于已有公开信息估算企业的碳排放如何基于最新的指引识别企业的可持续经济活 动信息披露的最新监管与实践趋势如何金融如何支持三个高碳行业的转型针对这些问 题,本报告结合三个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进行案例研究,整理并分析企业和行业的碳 排放现状,识别企业的可持续活动,基于最新趋势评估企业信息披露现状。对企业应对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的转型路径进行分析,探索企业低碳转型的未来趋势,并从企业、金融机构的角度, 提出相关建议。 执行摘要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02 1. 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总量计算 对于燃煤发电企业,报告应用供电煤耗、排放系数和发电量计算碳排放。报告计算所得碳排放数据与企业公 布的数据差距较小。燃煤发电的企业样本中,企业单位收入碳排放在行业中有较大差异,但单位排放均呈现 持平或者下降趋势。 对于煤炭开采企业,报告应用综合能耗与排放因子计算碳排放。因信息披露不足使用近似替代数据,报告计 算得值与企业排放公布值有一定差异。煤炭开采行业整体的能耗信息披露相对缺乏,行业整体碳排放信息披 露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于钢铁行业,报告主要应用吨钢能耗数据与排放因子进行计算。因披露的信息颗粒度较粗使用近似替代数 据,报告计算所得值与企业公布值有一定差异。钢铁行业的碳排放计算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复杂的生产工艺 和丰富的产品门类,使得基于公开信息估算的排放值有一定误差。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吨钢二氧化碳排放低 于世界平均水平,吨钢能耗及各工序能耗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2. 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应用企业的绿色收入计算 国际金融市场对于可持续的金融产品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要求。以欧盟为例,监管机构要求贴标“可持续”的 金融产品需要具体明确并披露相关内容,这一监管要求会显著影响位于欧洲且对中国企业有投资行为或者意 向的金融机构。 中国作为主要牵头方发布的 IPSF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具备国际可比性和兼容性,为中国企业进行 相关信息披露提供了信息基础。 报告应用该目录对钢铁行业的可持续经济活动进行了识别, 在定义 “绿色收入” 之后,进一步计算了企业的绿色收入占比。研究发现,钢铁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不同,使得企业的绿色收入 占比在行业内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关信息披露的完善,有助于企业绿色收入的识别,从而获得更多国际融资 机会。 3. 企业信息披露趋势及 ISSB 要求下企业的信息披露现状 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监管机构均加强了企业可持续信息的披露。在第 26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国际财 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宣布成立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来制定一套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披露标准方案。尽管目前该方案在短期内不会对国内上市公司产生直接影响,但是 ISSB 的要求向市场 释放了明确信号未来,全球市场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将会趋同和统一。基于此,报告参照 ISSB 可持续信 息披露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对钢铁行业进行企业信息披露表现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头部钢铁企业的信 息披露较全面。对于国内市场关注度高的问题和指标,大部分的企业均有披露,而部分指标的披露在企业加 强对指标的认知之后可进一步改善。通过提升对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认识并加强相关指引,行业的整体信息披 露的全面性可进一步得到提升。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03 4. 高碳行业企业的转型路径 煤炭开采及燃煤发电企业的转型,受到保供、环保、低碳、控煤等多方面的约束。当前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发 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对能源需求依然强劲。行业需要在保供、增效的政策指引下,努力通过减 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对于企业来说,要在稳定能源供应的前提下,立足于自身特色和优势资源,积极探 索拓宽转型路径。不断完善企业创新链、建强企业产业链、优化企业生态链。 钢铁企业的低碳转型应在控制产能的基础上,布局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和转型路径。短期来看,要注重调整 能源结构和节能技术的应用, 并通过智能管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长期来看, 要重点关注钢化联产、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先进技术。 企业应在“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下,制定各自的减碳目标和实施战略。一要加强企业的碳核算能力和 对可持续活动的识别能力。二要加强信息披露方面,具体包括遵循指引进行披露;丰富碳排放相关信息; 加强可持续经济活动和先进技术投资的披露;注重信息披露质量,平衡信息安全和信息披露。三要积极开展 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相关工具,助力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和发展机会。 5. 金融机构支持高碳行业转型的建议 煤炭开采、燃煤发电、钢铁行业的体量巨大,转型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发展,对金 融机构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关注企业的碳排放现状、转型目标和规划,以及可持续活 动等信息,判断企业的低碳转型风险和收益,评估企业未来的估值变化和投资机会。转型金融是未来全球可 持续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关注最新监管指引和趋势时,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和开发转型金融工具,主动引导 企业制定转型计划,助力企业提升转型活动的透明度,并不断创新和丰富各类转型金融工具。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04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1 能源部门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 1.2 煤炭与燃煤发电行业 1.3 钢铁行业 1.4 双碳目标推动行业的低碳发展 第二章 三个行业上市公司的碳排放现状 2.1 不同层面的碳核算方法依据 2.2 电力行业碳排放计算计算 2.3 煤炭开采行业碳排放计算 2.4 钢铁行业碳排放计算 第三章 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收入计算 3.1 国内绿色金融政策 3.2 可持续金融国际指引和政策 3.3 为什么关注绿色收入 3.4 绿色收入计算的国际实践 3.5 绿色收入的计算 3.6 绿色收入计算的建议 第四章 企业信息披露趋势 4.1 我国对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要求 4.2 信息披露的国际要求 4.3 ISSB 关于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新趋势 4.4 ISSB 对钢铁行业信息披露的最新要求和企业表现 4.5 信息披露的总结 06 08 10 10 11 13 14 22 26 33 43 44 44 45 48 49 52 53 54 55 56 57 58 目 录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05 第五章 煤炭开采和燃煤发电企业低碳转型路径分析 5.1 政策指引 5.2 减少碳排放的技术路径 5.3 相关建议 第六章 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路径分析 6.1 政策指引 6.2 碳排放来源分析 6.3 如何减少碳排放 6.4 相关建议 第七章 金融支持高碳排放行业转型 7.1 绿色金融支持工具 7.2 转型金融 第八章 建议 8.1 对于高排放企业的相关转型建议 8.2 对于金融机构的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59 60 61 64 65 66 67 69 74 75 76 77 79 80 82 83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06 06 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07 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主题。 2000 年 9 月, 联合国发布了千年发展目标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 其中第七项目标为“确保环境可持续性”,是国际社会就可持续发展所达成的共识。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 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数十年的科学研究表明,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 体排放与全球温升等气候变化有着非常强的相关性。 2015 年,全球共 196 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旨在通过改变各国的发展道路,将全球变暖温升控制在工业化前水 平 2 C 以下,以实际行动共促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这是国际社会有史以来第一次就发展优先领域达成协议,并制定 出到 2030 年的可行方案。由此,各国共同确立了协调气候、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人类就实现气候变化目标所采取 的重要发展路径达成共识。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对气候系统造成深远影响,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取得的成绩,联合国于 2016 年发布了2030 年 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提出 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第 13 项可持续发展 目标(SDG 13)“气候行动采取经济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主要任务是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提 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议程强调了社会、经济和环境领域的损害之间的互相关联和不可分割的特点。例如,与 空气质量有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健康、可持续城市、生产模式和减缓气候变化等优先政策议程密切相关。此外,气 候行动和气候损害恢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其影响贯穿整个可持续发展议程。 目前全球已有 130 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覆盖了全球 88 的碳排放、90 的 GDP 和 85 的人口。控制碳 排放、推动能源转型、在 21 世纪中叶左右实现碳中和目标,已经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共识。2020 年 9 月,中国 提出“双碳目标”,力争于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也被称作碳达峰、 碳中和“3060”目标 。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各行业的共同参与。煤炭开采、燃煤发电和钢铁行业是高能耗且高碳排的行业。这些重点行业的 碳减排措施和成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证。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08 图 1.1 IEA 关于全球各部门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统计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2020 年我国温室气体总排放约为 139 亿吨,约占全球的 27 (UNEP,Emission Gap Report 2021),其中 CO2 排放为 116 亿吨,能源活动 CO2 排放为 101 亿吨,工业过 程 CO2 排放为 15 亿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约为 23 亿吨。碳排放主要发生在能源燃烧和工业过程,其中能源 相关排放约有 70 来自煤炭,12 来自石油,6 来自天然气。 据我国的分部门碳排放统计(表 1.1)显示,电力部门中燃煤电厂的排放占全部排放的 34.11 1 。无论是全球范围, 还是中国范围来看,能源部门都是碳排放的主要部门。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0 10 0 1 9 9 0 1 9 9 5 2 000 2 00 5 2 0 10 2 0 15 2 0 1 9 终端消 费 渔业 农业 商业和 公共 服务 住宅 运输 工业 能源行 业其 他部 门 电力和 热力 生产 商 表 1.1 我国各部门分行业排放情况 年 份 行 业 大 类 细 分 行业 C O 2 排 放 单 位 占 比 2 020 电力 燃煤电厂 35 . 3 9 亿吨 34 . 11 2 020 工业 钢铁 15 . 98 亿吨 15 . 40 2 020 工业 水泥 11. 12 亿吨 10. 72 2 020 工业 石油化工 5. 49 亿吨 5. 2 9 2 020 工业 工业燃煤供热 5. 00 亿吨 4. 82 2 020 工业 工业燃煤锅炉 4. 16 亿吨 4. 01 2 020 移动源 汽油车 3. 98 亿吨 3. 84 2 020 移动源 柴油车 3. 5 9 亿吨 3. 46 2 020 工业 其他工业锅炉 3. 5 1 亿吨 3. 3 8 2 020 民用 其他民用燃烧 2 . 67 亿吨 2 . 57 2 020 工业 民用燃煤供热 2 . 57 亿吨 2 . 48 2 020 民用 乡村民用燃煤 2 . 48 亿吨 2 . 39 2 020 工业 其他建材生产 1. 92 亿吨 1. 85 2 020 移动源 非道路机械 1. 5 1 亿吨 1. 46 2 020 工业 有色金属治炼 1. 3 9 亿吨 1. 3 4 2 020 电力 其他燃料电厂 1. 2 6 亿吨 1. 2 1 2 020 民用 城镇民用燃煤 1. 2 5 亿吨 1. 2 0 2 020 工业 其他燃料供热 0. 5 0 亿吨 0. 48 2 020 民用 民用生物质 0 亿吨 0 2 020 溶剂使用 溶液使用源 0 亿吨 0 2 0 2 0 合 计 1 0 3 . 7 6 亿 吨 1 0 0 1 根据贺克斌院士报告整理 https//money.163.com/special/tanzhonghebaogao/ 1.1 能源部门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全球各经济部门的排放中,能源、工业和交通是排放较多的三个部门。国际能源署(IEA)的研究显示(图 1.1),能 源部门是碳排放的最主要部门。以 2019 年为例,电力和热力的排放占全部排放的 42,包括电力热力以外能源行业 其他部门(5)后,能源部门总排放占全部排放的 47。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09 根据清华大学 2 统计,我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桑基图如图 1.2 所示。以原煤为例(黑色条块),主要的消费流向了 电力(亮蓝色条块)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浅灰色条块)。 2 来源章景皓,麻林巍,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3 来源 CDIAC; Friedlingstein et al 2020; Global Carbon Budget 2020. 图 1.2 2020 年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桑基图 人均碳排放在 21 世纪初有较快增长。根据最新统计 3 ,我国人均碳排放在 7.1 吨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7 吨)。 其他主要各国人均碳排放如图 1.3 所示。 图 1.3 各国人均 CO2 排放比较 Emissions Projections for 2020 Global fossil CO 2 emissions are projected to decline by about 7 in 2020 Based on the median of four different estimates The 2020 projections are based on preliminary data and modelling, and is the median of the four studies. Source CDIAC; Friedlingstein et al 2020; Global Carbon Budget 2020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10 1.2 煤炭与燃煤发电行业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煤炭生产国, 2020 年全国原煤产量 39.0 亿吨 4 ,占全球比重达 50.7 5 。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 最大的煤炭进口国,2020 年进口规模 3.04 亿吨。近年来,中国政府出于安全生产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因不断关闭小 型煤矿,全国煤矿数量由 2010 年的 1.4 万多座减少到 2020 年的 4700 座左右。此外,中国废弃矿井数量巨大,预 计到 2030 年废弃矿井数量将达到 1.5 万处。从类别上来看,中国的煤矿以井工煤矿为主,近年来露天煤矿发展较快, 中国深层矿井数量大,甲烷泄漏量也相对较高。从矿井类型来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比约为 13;高瓦斯矿井占比 约为 18;低瓦斯矿井占比约为 69 6 。“双碳”背景下,煤炭行业将是面临低碳发展转型的重点行业。 我国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行业和燃煤发电装机容量。2020 年,我国电力行业(含供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国 能源体系总排放量的 47。近年来,电力供给低碳化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大幅提升,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效果显 著。2020 年,全国 6000 千瓦及以上火电厂平均供电标准煤耗 304.9 克 / 千瓦时,比上年下降 1.5 克 / 千瓦时;单位 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为 565 克 / 千瓦时,比 2005 年下降 34.1 。“双碳”背景下,电力部门的角色更为关键,一 方面要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实现电力生产的快速脱碳,另一方面要提高终端消费电气化率,通过低碳电力支撑终端部 门的深度减排,最终实现全经济口径脱碳。电力部门作为我国煤炭消耗和碳排放最大的单一部门,其转型的特点是 减排路径与技术需求清晰,但低碳转型难度大、安全可靠性要求高,需要以技术创新突破转型限制,率先实现碳中和。 1.3 钢铁行业 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近十年来全球钢产量增速趋缓。然而,我国钢产量仍处于稳步上升状态(图 1.4 上图)。根据 全球钢铁业协会的统计,截至 2020 年,我国钢产量占全球粗钢总产量比例已从 2010 年的 44.4 上升至 56.7 (图 1.4 下图)。 4 2020 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5 https//www.bp.com.cn/content/dam/bp/country-sites/zh_cn/china/home/reports/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21/BP_ Stats_2021.pdf 6 董文娟,李政,孙铄,张丹玮,唐若瑶,2020. 能源行业甲烷排放清单编制研究。www.iccsd.tsinghua.edu.cn 图 1.4 全球与中国钢产量历史轨迹 78 与 2020 全球粗钢生产情况 9 0 4 0, 0 0 0 8 0, 00 0 12 0, 00 0 1 60 , 00 0 2 0 0, 00 0 2 00 2 2 00 3 2 00 4 2 0 05 2 0 06 2 0 0 7 2 00 8 2 00 9 2 01 0 2 01 1 2 0 1 2 2 0 1 3 2 01 4 2 01 5 2 01 6 2 01 7 2 01 8 2 01 9 2 02 0 2 02 1 全球 粗 钢 产量 ( 万 吨) 中国 粗 钢 产量 ( 万 吨)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11 钢铁行业是我国终端部门中能源消费占比最高的 行业。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数据显示, 2019 年碳排放占比前四的行业依次为供电与供 热(44.37)、钢铁冶炼及加工(17.96)、 非金属矿产 ( 1 2 . 5 3 ) 、运输仓储及邮电 (7.75) , 合计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 80 以上。 钢铁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化石燃料和电能, 具有高耗能、高排放的特点,是应对气候变化的 重点减排部门。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 发展研究院对我国的长期低碳转型路径的研究结 论,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仍主要发生在钢铁、 化工、水泥等产业,属于难减排部门,实现深度 减排需要清洁燃料替代、低碳技术和生产工艺的 突破。 1.4 “双碳”目标推动行业的低碳发展 2020 年 9 月 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 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实现碳中和。 2021 年 4 月, 习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宣布, “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 ‘十四五’ 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 ‘十五五’ 时期逐步减少”。2021 年 9 月,习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 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2021 年全国两会,“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政府已经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战略和政策的系统部署,即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2021 年 10 月 2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作为“1N”中的“1”提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2021 年 10 月 26 日,中共 中央国务院印发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作为“1N”中的“N”,更加聚焦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和行动,明确了“十四五”、 “十五五”两阶段的主要目标,提出了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指导各行业、地区制定本领域内的碳达峰行动方案。“1N”相关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发展方向 和具体发展路径及方案。 中国的 “1N” 政策体系具有全面系统、 注重落实的特点, “双碳” 目标已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顶层设计的各项目标通过部门、重点行业和区域进行分解,通过提出的各项行动加以落实,并出台多项措施作为保障 支撑条件。 “1N”政策体系,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 7 IEA, Global steel production in the Net Zero Scenario, 2010-2030, IEA, Paris https//www.iea.org/data-and-statistics/charts/global-steel- production-in-the-net-zero-scenario-2010-2030 8 国家统计局 9 https//www.worldsteel.org/en/dam/jcr976723ed-74b3-47b4-92f6-81b6a452b86e/World2520Steel252 0in2520Figures25202021.pdf 中国, 56.7 印度, 5.3 日本, 4.4 亚洲其他国国 其他国家, 5.7 欧盟28国, 7.4 欧洲其他国家, 2.1 独立国家联合体CIS, 5.3 美墨加USMCA, 5.4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12 图 1.5 中国双碳“1N”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和阶段性目标 10 “碳达峰”是指碳排放量由升转降的过程中,碳排放量达到最高值即碳峰值,内涵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化石资源使用脱 钩。“碳中和”是指人为碳排放与人为碳吸收之间达到平衡, 碳排放绝对值降为零,内涵是经济社会发展彻底摆脱 对化石资源的依赖。 从减碳途径来看,减少碳排放的方式主要包括改变能源结构,从化石燃料转向太阳能、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生 产过程提高能效;消费过程选择绿色产品和低碳生活方式。增加碳汇的方式包括生物固碳,即植树造林、保护湿地 等,将大气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固定在植物和土壤中;物理固碳,即通过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将生产过程中排 放的二氧化碳收集、提纯、资源化。 行业中的基本生产单位是企业。因此,要分析各行业排放历史轨迹,设计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以企业为单位的 碳核算是决策基础。企业碳核算也为加强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加强重点排放单位管控、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运行提供 数据支持。 10 来源杨姗姗,清华 - 力拓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13 三个行业上市公司的 碳排放现状 13 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第二章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14 2.1 不同层面的碳核算方法依据 2.1.1 国家层面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于 1992 年通过。该公约自 1994 年生效,确立 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 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 要求所有缔约方采用缔约方大会议定的可比方法,定期编制并提交所有温室气体人为源排放量和吸收汇的国家清单。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是评估与气候变化相关科学 的国际机构。IPCC 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 1988 年建立,旨在为决策者定期提 供针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其影响和未来风险的评估、以及适应和缓和的可选方案。IPCC 定期进行全球气候变化 评估,为各级政府制定与气候相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谈判的基础。此外,IPCC 还出版了 系列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为各缔约方提交准确、透明、可比、一致和完整的国家清单提供方法论。 IPCC 为各国编制清单提供了方法学。自第一版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1995 年)以来,IPCC 后续出版 了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1996 修订版) 以下简称1996 指南。在此基础上,整合指南和与之配合使用 的相关文件,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编制了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下称 2006 年指南 ) 。 2019 年, 在 2006 年指南 的基础上, IPCC 通过了 IPCC 2006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2019 修订版 , 对内容进行了精进和修改,是迄今最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11 。 中国作为公约非附件一的缔约方,积极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和责任,已分别于 2004 年、 2012 年和 2018 年提 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中华人民共 和国气候变化第三次国家信息通报,分别报告了中国 1994 年、2005 年和 2010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并于 2016 年和 2018 年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两年更新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 告,分别披露了 2012 年和 2014 年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信息 12 。清单编制方法主要遵循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优良作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和IPCC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优良做法指南,其中的关键类别在 2014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都尽量采用层级较高的计算方法以及本国排放因子。 IPCC 指南定义了温室气体的种类, 包括二氧化碳 (CO2)、甲 烷( C H 4) 、 氧化亚氮 (N2O) 、 氢氟碳化物 (HFCs) 、 全氟碳(PFCs)、六氟化硫(SF6)。同时,指南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的估算分为几个部门能源;工业过 程与产品使用;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废弃物;其他。每一部门包含相关的过程、源和汇。 11 蔡博峰 , 朱松丽 , 于胜民 , 董红敏 , 张称意 , 王长科 , 朱建华 , 高庆先 , 方双喜 , 潘学标 , 郑循华 .IPCC 2006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2019 修订版 解读 [J]. 环境工程 , 2019, 3708 1-11. 12 https//www.mee.gov.cn/ywgz/ydqhbh/wsqtkz/201907/P020190701765971866571.pdf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15 2.1.2 省级和行业层面 经过近 20 年的时间,中国逐渐建立起了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地方和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 放统计、核算及管理体系,重点企业已经建立起年度温室气体排放的报告机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能力建设,原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牵头编制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 指南(试行)(下称省级指南)。省级指南中给出的碳排放因子是针对我国国情进行修改的,更加符合我 国能源消耗结构具体情况。即使是没有给出具体的碳排放因子,省级指南给出了计算碳排放因子所需的具体数值 以及核算步骤,这些具体数值也更符合我国国情。 2014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启动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要求 2010 年温室气体排放达到 13000 吨二氧化 碳当量或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 5000 吨标准煤的法人企(事)业单位,必须核算和报告本单位上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情 况,并由地方政府组织第三方机构对重点单位报告的数据信息进行必要的核查。当前,围绕碳排放交易工作完成了对 8000 多家企业 2013 至 2020 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 国家发改委在 2013 至 2015 年陆续发布了 24 个重点耗能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 (下文简称行业指南), 参考2006 年清单指南以及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编制而成,给出了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 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具体如表 2.1 所示 表 2.1 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相比国际上典型的企业层面温室气体量化方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 24 个重点行业温室气体量化方法有以下几个主要 特点 (1)指南综合参考了 IPCC2006 清单指南和省级指南; (2)核算范围都是范围一和范围二 13 ; (3)指南中仅考虑了 CO2、CH4、SF6、N2O 四种气体,且 CH4、SF6、N2O 仅在特定的行业才被纳入核算范围; (4)核算方法基本上都是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或物料平衡法; (5)所有已发布的指南都没有考虑不确定性的计算 14 。 发 布 年 份 批次 行 业 类 别 20 13年 首批 发电;电网;钢铁生产;化工生产;电解铝生产;镁冶 炼;平板玻璃生产;水泥生产;陶瓷生产;民航 20 14年 第二批 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石油化工;独立焦化;煤炭生产 20 15年 第三批 造纸和纸制品生产 ; 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工 业;电子设备制造;机械设备制造;矿山企业;食品、 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公共建筑运营;陆上交通运 输 ; 氟化工 ; 工业及其他行业 13 注此处按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中对“范围”的定义范围一是指直接温室气体排放,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其中生物 质燃烧产生的直接 CO2 排放不计入范围一,范围二是指能源间接排放,指组织所消耗的外部电力、蒸汽、热而造成的排放;范围三是指其他间接温室 气体排放,指因组织活动引起的,而被其他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 14 刘强 , 陈亮 , 段茂盛 , 郑晓奇 . 中国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指南的对策建议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2016, 1203 236-242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16 2.1.3 企业层面 企业是碳排放的主体。实现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核证和配额管理制度,是加强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 管控、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也是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和履行国际气候减排承诺的重要 措施。 表 2.2 企业层面核算的国际通用标准 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两项企业层面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分别是 (1)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的 ISO14064-1 组 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2)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 商理事会(WBCSD)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两者具有一致性和兼容性,非衍生关系,但是 ISO14064-1 并未提供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方法,也缺乏案例来帮助组织理解计量边界和具体计量的活动,需要由第三 方进行核算和认证。而 GHG Protocol 由公益组织编写,是国际上广泛接受的标准,提供丰富的案例,对于具体的计 量项目也有详细说明,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为企业计算、公开报告、参与自愿或强制性的温室气体市 场交易提供指导。 图 2.1 范围一、二、三的区别 (课题组基于 GHG Protocol 原图调整) 范围一 直接 范围二 间接 范围三 间接 燃料 燃烧 物理或化 学工艺 公司所 有车辆 无组织 排放 自用的 采购电力 废物处置 雇员公 务旅行 外包的活动 产品使用 生产采购 的原料 2 6 4 2 名称 发布机构 目的 适用 发布年份 区别 2006 2018 公司 2004 价值链 2011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GHG Protocol)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 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 事会(WBCSD) 为企业开发一套国际公认的温室气体核算 和报告标准,并推广其使用,以实现低碳 经济 确定、解释并提供温室气体 清单最佳实践的选项 ISO14064-1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帮助各类组织量化并报告他们的温室气体 排放,应对温室气体组织风险 公司、项目 建立了遵守这些最佳实践的 最低标准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CGFR 17 表 2.3 范围一、二、三的区别 在我国,在发改委编制的重点耗能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的基础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 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 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等 11 项国家标准,以及 GB/ T32151.1-10 各行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要求的标准系列,包括发电、电网、镁冶炼、铝冶炼、钢铁、民用航空、 平板玻璃、水泥、陶瓷、化工等 10 个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之后在 2018 年发布了煤炭生产企业、纺 织服装企业两个行业的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标准。该标准属于推荐性的国家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任何单位均有权决 定是否采用, 且编制过程考虑了中国相关行业的实际情况与国家实施重点企业直报、 碳排放交易权等任务的需要。 同时, 这些标准与 ISO14064-1(2006 版) 17 系列标准采用了基本一致的核心方法,为未来可能的交流衔接提供了基础。 2022 年 3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2022 年修订版),进一步规范 了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碳排放核算技术及管理要求,未来还将进一步组织制定、修订有关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 查等相关技术规范,强化碳排放数据全链条管理。 本课题的碳排放计算是基于 IPCC 提出的“排放因子法”(也称“排放系数法”)。排放因子法是碳核算中较高效、 适用范围广、 应用最普遍、 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方法, 也是国际标准和中国已颁布的行业指南和标准中所采用的方法。 一是由于排放因子在一定范围内是可推广的。 经过权威机构统一测算得到缺省值后, 企业可以直接使用缺省值进行计算, 而不需要自己测量。二是活动水平数据的可得性。相较于直接测量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