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be文库
首页 solarbe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人大重阳.pdf

  • 资源大小:3.14M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8金币 【人民币8元】
游客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人民币8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作为您下次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如填写的是手机,那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就是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4、下载无积分?请看这里!
积分获取规则:
1充值vip,全站共享文档免费下;直达》》
2注册即送10积分;直达》》
3上传文档通过审核获取5积分,用户下载获取积分总额;直达》》
4邀请好友访问随机获取1-3积分;直达》》
5邀请好友注册随机获取3-5积分;直达》》
6每日打卡赠送1-10积分。直达》》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人大重阳.pdf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创建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 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重阳投资教育基金持续运作的主要 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 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 大重阳下设 7 个部门、运营管理 4 个中心 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 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近年来, 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 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3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核心提要 ●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在各个国家对外发出 碳中和目标之后,全球的关注的问题便从最初是否要进行绿色升级,转移 到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转型。 ● 随着碳减排路行愈发明晰,转型金融将会在气候投融资中释放更 多活力,而中国通过提前布局转型金融、正确面对和克服转型金融存在的 问题和挑战,将在全球可持续投融资进程中积累中国经验、树立中国形象, 为 21 世纪气候目标注入新动力。 ● 转型金融是高碳经济活动绿色升级的必经之路,全球经济的低碳 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到 2050 年全球需要投资 92 万亿美元才符合巴 黎协定所需满足的资金需求,中国“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转型活动注 入新动力,政策体系与市场环境逐渐形成。 ● 转型金融弥补与完善了绿色金融,相较于转型金融的国际发展现 状与绿色金融的中国经验来说,中国的转型金融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一 是转型金融的信息披露规则需进一步完善;二是需进一步明确奖惩措施, 发掘企业潜力;三是相关产品还需与企业转型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挂钩;四 是需优化资金结构,实现产品种类多元化。 ● 中国绿色金融顶层设计高度重视转型问题,转型金融的中国独特 4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优势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可有效弥补绿色金融的制度不足;二是将大大 整治企业“洗绿”现象;三十有助于提高企业 ESG 信息披露率;四是实 施成本较低;五是将提升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品牌形象。 ● 在转型金融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中国应积极克服转型金融的三大 问题与挑战金融机构在业务创新上面临新挑战高要求;两高行业徐探索 如何实现减污降碳软着陆;转型标准的制定和完善面临更多挑战。 ●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但转型金融相比于 绿色金融,仍然有不可或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未来中国应积极开展转型 金融的理论于实践创新,引导高碳企业主动挖掘转型机遇,应对转型过程 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推动金融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工具于服务创新,提升 转型金融活动与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的契合度,充分发挥绿色金融 对于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的支持作用。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5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引 言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 的挑战之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 委员会(IPCC)在 2021 年发布的第 六次评估报告中强调,将全球温升 限制在不高于或略超过 1.5 摄氏度需 要从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和城 市系统等方面进行快速而深远的转 型。 ① 在各个国家对外发出碳中和目 标之后,全球的关注的问题便从最 初是否要进行绿色升级,转移到如 何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转型。据气候 债券倡议组织相关研究估计,要实 现巴黎协定所约定的目标,每 年至少需要对基础设施投资6.9万 亿美元、对能源转型投资1.6万亿 美元到 3.8 万亿美元。在此过程中, 转型金融将为全球碳中和进程发挥 重要支持作用。 从国内现状来看,当前我国碳 达峰、碳中和进程已从概念普及、 政策宣讲环节逐渐进入实质进展阶 段,重点行业部门相继开展绿色升 级活动以积极响应这场自上而下的 减排运动,带动了一大批绿色新兴 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我国绿色产业 投资规模逐渐增大,2021 年已达到 2.8 万亿, ② 但除此以外仍有相当一 部分规模的产业不具备绿色属性, 从而在探寻绿色产业增长点的同时, 实现碳中和目标也应高度重视那些 传统高排放行业的转型。 ① IPCC, 2021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In Climate Change 2021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n Press 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1/downloads/report/IPCC_AR6_WGI_Full_ Report.pdf ② 朱信凯,周月秋,王文,蓝虹,殷红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 2021,中国金融出版社,2022 年3月 6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2021 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 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 副行长陈雨露指出,“要深入研究 金融如何支持经济低碳转型高碳行 业和企业的低碳转型,目前的绿色 金融体系尚不能充分覆盖转型金融 需求,应该深入研究如何建立转型 金融的界定标准、披露要求、激励 机制和配套措施”。 ① 随着碳减排路 行愈发明晰,转型金融将会在气候 投融资中释放更多活力,而中国通 过提前布局转型金融、正确面对和 克服转型金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将在全球可持续投融资进程中积累 中国经验、树立中国形象,为 21 世 纪气候目标注入新动力。 由此可见,转型金融在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明确转型金融的独特优势、在绿色 金融中的创新价值,将有助于更高 效地按时推进碳中和时间表与路线 图。为此,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 顶层指导下,本文致力于结合转型 金融的概念发展历程、国内外政策 环境与市场背景、绿色金融的改革 创新现状等,为我国转型金融指引 未来方向,为我国碳中和目标实践 挖掘新动能。 ① 陈雨露金融业要深入研究如何支持低碳转型 实现“双碳”目标,金融时报,2022-09-25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7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一、转型金融国际背景与中国现状 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和产业的 飞速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 采造成了温室气体排放过量,导致 近几年极端气候频繁出现,严重威 胁了全球人类的未来发展。因此,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韧性经济体, 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和谐 共生已经成为各国的发展目标与共 识,“转型金融”概念也在这样的 需求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转型金融的概念形成 与国内深化 1. 转型金融的概念来源高 碳经济活动绿色升级的必经之路 “转型”意味着特定经济活动 或主体行为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它强调过程而非结果。因此转型并 不意味着当前的活动必须是绿色或 低碳,它是一个高碳经济活动随着 时间推移向绿色转变的过程。 绿色金融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 展,国内、国外从概念到分类都划 分了比较清晰的界限。虽然标准明 确清晰可以有效防止洗绿的风险。 但是,由于其严格的执行,缺乏弹 性和灵活性,导致其并不能覆盖和 支持整个实体经济的能源转型。很 多拥有可行的低碳转型方案的大型 “两高”企业因其经济活动不属于 “绿色”,很难获得绿色金融的支持。 同时这些大型高碳排企业在全球温 室气体减排方面又扮演着及其重要 角色,需要大量的投资来帮助其转 型目前市场快速发展,因此转型金 融自 2020 年以来便在国内外得到了 广泛关注和快速响应。 2. 应对气候变化引发转型金融 的国际重视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 8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 最近50年来,全球变暖正以过去 2000 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 日益频繁的极端气候对经济社会形 成了较大冲击。世界气象组织发布 的报告也显示,过去 50 年,由于气 候变化的影响,灾害数量增加了5 倍,灾害损失增加 7 倍多。 ① Stern Review 的环境经济报告中 也指出,“5-6摄氏度左右的气候 变暖将会导致近 10 左右的 GDP 损 失,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人均消费量”。 ② 美国 1850s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的 排放量与GDP也有着紧密联系,“预 测在 2050 年,每 550pm 的碳排放的 减少匹配了 1 GDP 的变化”。 ③ ①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2021. Emissions Gap Report 2021 The Heat Is On – A World of Climate Promises Not Yet Delivered – Executive Summary. Nairobi. ② Stern Review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http//mudancasclimaticas.cptec.inpe.br/rmclima/pdfs/destaques/sternreview_report_complete.pdf ③ The decoupling of economic growth from carbon emissions UK evidence https//www.ons.gov.uk/economy/nationalaccounts/uksectoraccounts/compendium/economicreview/ october2019/thedecouplingofeconomicgrowthfromcarbonemissionsukevidence ④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转型金融研究报告, 2022 年 2 月 https//www.climatebonds.net/files/reports/cbi_transfinchina_cn_01e.pdf 图 1 全球转型债券和可持续挂钩债券发行量变化趋势(单位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④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9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① 2022 年 2 月 25 日麦肯锡公司( McKinsey Company)发布题为净零排放 成本与回报( The Net-zero Transition What It Would Cost, What It Could Bring)的报告 ② 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 2020 年 9 月 22 日 ③ 世界经济论坛,奥纬咨询应对中国气候挑战为转型提供融资,实现净零未来洞察力报告, 2022 年 7 月 同时,全球经济的低碳转型需 要大量资金支持,根据彭博新能源 财经的估测,到 2050 年全球需要投 资 92 万亿美元才符合巴黎协定 所需满足的资金需求。而如果要进 一步在 2050 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 放,那么全球预计需要透投入总共 将达到 275 万亿美元。 ① 这些资金仅 仅依靠公共资源、政府发力是远远 不够的,推动私人资本为企业转型 投资才是扩大用于低碳转型企业的 融资规模的关键。 3. 中国“双碳”目标为全球绿 色转型活动注入新动力 2020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在世 界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承诺到 2030 年 实现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双 碳”目标。 ② “双碳”目标的提出不 仅明确了我国碳排放量的质量要求, 更有了目标的明确时间下限,作为 对世界的承诺,具有极强的刚性, 实现“双碳”目标一方面要大力发 展绿色产业,另一方面要对现行的 棕色产业进行绿色改造,而这需要 大额的资金的投入。 我国原有的绿色金融仅着眼于 绿色企业的融资需求。据估计,中 国 2021-2030 年间实现碳达峰的资 金需求约为14-22万亿人民币,而 由2030年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 中和的资金需求则在百万亿元级别。 ③ 但是目前绿色金融(包括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等工具)的界定标准仍以 各种绿色目录为主,不少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减污降碳但还达不到纯绿 要求的项目尚未被纳入,更多的是 一些“纯绿”或者“大部分绿”的 项目。在过去几年中,不少银行或 10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投资机构选择了简单地将所有与煤 电、钢铁等高碳排放企业相关活动 均列为“禁止融资”类别的做法, 这种谈“煤”色变的金融“减碳” 做法对于整个社会的低碳转型十分 不利,也不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 进能源低碳转型,煤炭清洁高效利 用是重点”的工作方针。 2022 年,在“3060 双碳”目 标下,我国对于重点用能行业有序 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国原有的 绿色金融着眼于绿色企业的融资需 求,但从全国各用能部门的碳排放 现状来看,当前中国的碳排放趋势 仍然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其中包 括电力在内的工业产业仍然是最主 要排放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仍然 面临较大挑战。因此实现“双碳” 目标的资金缺口极大。 由于绿色金融概念对资金支持 领域严格的定义,我国绿色金融募 集的资金主要投向也相对单一,缺 少对传统碳密集产业的支持。而转 型金融可以作为绿色金融的延伸, 更加关注高碳产业的融资需求,更 能在双碳目标下符合中国现阶段的 发展要求。转型金融能够促进转型 成本的合理配置,给转型市场注入 资本和流动性,同时契合高碳排用 能企业低碳转型项目的特点和融资 需求,为我国的绿色转型发展提供 动力。 (二)转型金融发展进程中 的重要政策 1. 转型金融的国际发展与演进 “转型金融”的概念最早是由 “可持续金融”演化而来。当前全 球对转型金融的定义尚未统一,不 少国际组织与机构对转型金融的阐 述不同(见表 1)。 在国际上,欧盟是最早绿色发 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积极推动 者和领导力量之一。早在2015年巴 黎协定和联合国 2030 可持续发 展议程签订后,欧盟便开始积极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11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探索建立支持可持续金融的政策体 系。欧盟在次年提出“可持续金融” 的理论基础,即指在减少环境压力 和考虑社会、治理等因素下支持经 济增长的金融。 ① 2020 年 3 月,欧 盟委员会发布欧盟可持续金融分 类方案,进一步将可持续金融中 的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概念进行 区分。 ② 在支持对象方面,欧盟首次 将转型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补充和 延伸,更加关注高排放的棕色产业 的融资需求。在操作层面,欧盟分 类方案对高碳行业碳排放标准设置 了动态管理机制(要求其碳排放上 限按照每五年递减原则,于 2050 年 降至零排放),为棕色产业低碳转 型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可行的成本 控制以及灵活的金融政策支持。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在 2020 年 9 月发布的“为可信赖的 低碳转型活动提供金融支持”白皮 书中, ③ 明确转型金融为“气候减 缓转型”,侧重对实体或活动转型 框架的原则性描述等。适用于正在 为实现巴黎协定2030 年全球碳 排放减半、2050 年净零排放目标做 出重大贡献、但不能发挥长期作用 的活动,或者可以发挥长期作用、 但净零路径尚未明确的活动。而 ICMA 发布的气候转型金融手册 则强调转型金融产品的信息披露。 ④ 2021 年 5 月,日本金融厅,以 及经济、贸易和工业部,环境部联 合发布的气候转型融资基本指南, ⑤ 认为转型金融是为难以减排的部门 提供融资,以助力其为实现脱碳或 低碳转型开展长期的、战略性的温 室气体减排活动。 ①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set up a “High-level expert group on sustainable finance HLEG” in December 2016 ② European Union, Sustainable Finance and EU Taxonomy Package https//finance.ec.europa.eu/publications/sustainable-finance-package_en ③ Financing Credible Transitions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 “The September 2020 whitepaper presented a framework” for identifying credible transitions and had 2 purposes ④ Climate Transition Finance Handbook Guidance for Issuers December 2020 ⑤ 経済産業省環境省「気候変動対策融資の基本ガイドライン」金融機関における気候変動への 対応についての基本的な考え方 12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表 1 转型金融的国际政策演进汇总 时间机构与文件转型金融的阐述 2020 年 3 月 欧盟委员会技术专家组欧盟可 持续金融分类方案 以气候环境政策和六大环境目标为指导原则,明 确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活动必须符合的 标准,涵盖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认为转型活动 是为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在尚未提供低碳 替代品的部门内作出重大贡献而满足支持转型需 要的相关活动。 2020 年 9 月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为可信赖 的低碳转型服务提供金融支持” 白皮书 明确转型金融为“气候减缓类型”,适用于正在 为实现巴黎协定2030 年全球碳排放减半、 2050 年净零排放目标作出重大贡献、但不能发挥 长期作用的活动,或者可以发挥长期作用、但净 零路径尚未明确的活动。 2020 年 12 月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其后转型融 资手册 未界定转型金融的明确标准,侧重于为转型债券 发行提供指导,提出了发行人对其其后转型战略 进行披露的相关要求,包括气候转型战略和公司 治理,业务模式中考虑环境要素的重要性、其后 转型战略应参考的具有科学依据的目标和路径、 以及执行情况的信息透明度等。 2021 年 5 月 日本金融厅,以及经济、贸易和 工业部、环境部气候转型融资 基本指南 认为转型金融是为难以减排的部门提供融资,以 助力其为实现脱碳或低碳转型开展长期的,战略 性的温室气体减排活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 转型金融的中国实践历程 相比于国际而言,我国的绿色 金融发展起步较早,并已经形成了 一定的规模,但转型金融作为专业 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相关理念 较为新颖。 早在 2020 年,一些地区便开始 陆续推出关于“转型金融”的试点, 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湖州市。 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在2020年11月 发布的气候转型融资指南中认 为转型金融支持对象包括技术和活 动,能够产生更低的碳排放结果。 提出了三项举措来确保转型的有效 性,包括具有一个可靠的、与巴 黎协定目标保持一致的转型计划 与时间表等。大陆一些金融机构, 包括如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内, 也已经陆续推出支持转型金融的系 列指导性文件(表 2)。 除了政策法法规之外,中国还 创新开发了多重转型金融工具。转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13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表 2 中国转型金融政策论述汇总 时间机构与文件转型金融的阐述 2020 年 11 月 香港绿色金融协会气候转型融 资指南 认为转型金融支持对象包括技术和活动,其虽然 在实现脱碳、净零方面存在不足,但能够产生比 “一切照旧”情形更低的碳排放结果,提出了三 项举措来确保转型的有效性,包括具有一个可靠 的、与巴黎协定目标保持一致的转型计划与 时间表,转型技术和活动运行过程中最大限度地 减少碳排放和其他负面外部因素,以及减少锁定 风险等。 2021 年初 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转型债券 管理声明和转型债券框架 明确定义了转型债券并给出了合格项目类别 2021 年 4 月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 委、中国证监会绿色债券支持 项目目录(2021 年版) 对各个行业低碳转型、污染防治、资源节约相关 联的经济活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展示了碳减排 等环境贡献显著、技术成熟的经济活动,为金融 体系开展低碳等投融资提供指引。 2021 年 11 月 中国人民银行和欧盟委员会可 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提出了中欧各自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 共同认可、对减缓气候变化有显著贡献的 72 项经 济活动清单,覆盖了包括能源、制造、建筑、交通、 固废和林业六大领域的主要经济活动,推动国内 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绿色融资和 可持续融资。 2022 年 6 月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关于开展转 型债券相关创新试点的通知 创新推出转型债券,以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支持 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型债券方面,截至 2022 年 6 月末, 我国转型债券共发行 14 只,发行总 金额为109亿元,债券期限在2年 至5年之间,募集资金用于推动传 统行业低碳转型升级。 ① 在可持续发 展挂钩贷款方面,中资商业银行也 对标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原则 等业务指南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实践。 据彭博统计,截至 2022 年 3 月末, 中资商业银行累计参与中资企业可 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 13 笔,银团 总金额超 500 亿元。 ② 虽然国际、国内关于转型金融 ①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全球可持续债券市场 2022 年上半年度概览, 2022 年 8 月 https//www.climatebonds.net/files/reports/cbi_susdebtsum_h1_2022_cn.pdf ② 张明生从国际创新实践看转型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中国外汇 2022 年第 16 期 14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的认识和研究均尚未形成统一的定 义和标准,但国际政府和机构均明 确强调了转型金融支持对象是减排 潜力巨大的传统高碳行业,即棕色 行业。转型金融的概念界定有三点 一是转型金融的支持对象既涵盖具 有低碳、减碳效应的项目或活动, 也包括建立了明确减碳目标和实施 路径的主体;二是转型金融促进从 高碳向低碳乃至脱碳转变,与各个 行业长期减排路径密切相关;三是 转型金融支持的对象需要有明确的 减排效果,与巴黎协定或国家 碳中和目标保持一致。 ① (三)中国开启转型金融新 时代 1. 转型金融尚未形成全球统一 定义,中国有望抓住领先机遇 为了规范市场,许多国家的市 场监管机构和参与者从转型金融的 定义、框架、分类方案、评判原则、 披露要求、行业标准等多个角度和 层面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方案。一些 国际机构和经济体,包括欧盟、日 本、加拿大、中国和经济合作与发 展组织均提出了转型金融相关的概 念和规范性的指导文件。除此之外, 行业协会、标准制定方和金融服务 机构亦积极开展转型金融实践并取 得了不同的进展。 根据表1,在欧盟委员会技术 专家组发布的欧盟可持续金融分 类方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在发 布的“为可信赖的低碳转型活动 提供金融支持”白皮书、国际资 本市场协会发布的气候转型融资 手册以及日本金融厅和环境部等 联合发布的气候转型融资基本指 南中,“转型”或“转型金融” 均有不同的定义和分类,但综合来 看属于为实现低碳转型所开展的温 室气体减排行动或金融活动价格。 从全世界范围看,转型金融命题提 出至今仅仅只有1年的时间。不少 国际组织与机构对转型金融的阐述 仍保持不同标准,现阶段全球对转 型金融的定义尚未统一。总体来看, ① 2022 年 5 月 12 日,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转型金融白皮书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15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国际上关于转型金融的认识和研究 刚刚起步,现有的方案还处于初级 阶段,这为中国尽快开展相关工作 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空间。 2. 政策体系与市场环境逐渐形成 中国“转型金融”的试点早在 2020 年就已展开,近年来一些金融 机构也相继出台相关文件,如中国 银行和建设银行已经推出支持转型 金融的第一批指导性文件,2021 年 年初,分别发布了转型债券管理 声明 ① 和转型债券框架 ② ,明 确定义了转型债券并给出了合格项 目类别。同时,香港绿色金融协会 在2020年11月发布的气候转型 融资指南中也认为转型金融支持 对象包括技术和活动能够产生比“一 切照旧”情形更低的碳排放结果。 2021 年 4 月 28 日,中国银行 间交易商协会(NAFMII)作为贴标 债券领域的重要市场监管机构,发 布了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为可持 续发展拓宽新的融资渠道。中国人 民银行也于2021年11月8日推出 1.75的低成本融资的碳减排支持 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 领域内的各类企业提供碳减排贷款, 但由于对于经济活动中的“转型” 活动,以及高碳或“棕色”活动仍 然存在无法明确识别的情况,一些 金融机构不敢为转型活动提供金融 服务。由此财政部已组织多个小组 于2022年初研究ISSB正制定政策 准则的落地。 最后,中国人民银行也明确, 2022 年要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 的有序有效衔接,形成具有可操作 性的政策举措,与此同时对外亦推 进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发 展转型金融以支持有序绿色转型, 同时扩大可持续金融市场,便利发 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获得绿色融资、 降低绿色融资成本。 ①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转型债券管理声明( Bank of China Limited Transition Bonds Management Statement), 2021 年 1 月 https//pic.bankofchina.com/bocappd/report/202101/P020210106328842685396.pdf ②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转型债券框架, 2021 年 4 月 http//www2.ccb.com/cn/investor/bondv3/20210413_1618282946.html 16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二、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的理论联系、 区别与创新 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间存在共 同的目的与业务内容上的区别。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构建的可持续 金融框架中,两者共同致力于减缓 气候变化,服务于实现巴黎协定 中所设定的减排目标。 但从概念角度来说,转型金融 与绿色金融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绿色金融的支持范围包括清洁能源、 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业务范畴 主要集中在新建的低碳绿色项目。 不同于绿色金融有着宽泛的支持范 围,转型金融则将支持范围聚焦在 碳密集型企业与“两高”项目的低 碳转型,转型金融强调的是对既有 的支持对象进行低碳化转型帮助。 (一)转型金融弥补与完善 绿色金融 由于主要强调增强环境效益, 绿色金融往往忽视了对传统企业或 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当前碳中 和背景下传统企业或项目又有这较 高的转型需求,转型金融此时就发 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转型金融的 业务覆盖范围对绿色金融来提供了 补充。 从概念来看,转型金融最早的 概念与政策指导由经合组织(OECD) 在 2019 年创立,随后欧盟、日本、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等多个经济体与 组织相继发布了符合自身未来发展 的转型金融定义与标准。但总体来 看,各类概念对转型金融当下需重 点适用于水泥、钢铁、能源等相关 行业的认知上达成了基本的共识。 在中国,转型金融作为近两年 兴起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工具还处于 发展初期,相较于绿色金融来说还 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而绿色金 融体系通过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 区工作的带动下,中国无论是在绿 色信贷规模还是绿色债券发行量等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17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方面已做到全球领先。2022 年 4 月 7 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 2022 年研 究工作电视会议,会议强调,“2022 年要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 急需深化转型金融研究,实现绿色 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有效衔接, 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 ① 正因绿色金融打下了良好基础,转 型金融及相关业务拥有了可参照的 开展经验,同时转型金融也需要完 善标准体系,塑造出有别于绿色金 融的业务类别,弥补绿色金融业务 覆盖范围的不足。 通过实际工作来看,转型金融 为“两高”企业的绿色化“软着陆” 提供保障,从而避免只注重结果而 忽视过程的运动式“减碳”。例如, 在 2021 年所发布的最新版的绿色 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中,煤炭清洁 利用被从原有版本中剔除,而煤炭 清洁利用恰恰是高排放、高耗能企 业实现完全绿色化转型过程中的重 要手段,此时相关企业则可通过转 型金融工具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 转型升级。 (二)中国转型金融体系建 设的着眼点 由于尚处于发展初期,转型金 融机制还有待完善。相较于转型金 融的国际发展现状与绿色金融的中 国经验来说,中国的转型金融体系 还需进一步健全,主要工作需围绕 在以下四方面。 首先,转型金融的信息披露规则 需进一步完善。 由于转型金融关注的是企业 或项目的减排过程,所以实施主体 在运用转型金融工具后的数据与信 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可否认的是 转型金融作为政策性金融支持工具 相较于其他传统金融工具来说有着 明显的成本优势,在信息披露规则 不完善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存在“漂 绿”“洗绿”等行为,即将低融资 ① 人民银行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 继续深化转型金融研究,人民网, 2022-04-08 18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成本的转型金融资金用于企业常规 运营或棕色生产活动当中。目前有 关转型金融的支持项目目录还未出 台,技术标准也尚未统一,第三方 认证机构的认知还有待加强。更重 要的是企业所披露的相关数据是否 具有公信力则成为了金融机构对企 业进行绩效评估的关键。 完善的转型金融信息披露工作 一方面是可以让金融机构更好的了 解企业的转型进程,另一方面也是 为促进转型金融的全球合作创造空 间。近些年来中国的碳排放等数据 在国际机构间饱受争议,准确的数 据监测工作需尽快完善并得到国际 机构的认可。鉴于当前中国人民银 行担任 G20 可持续金融工作联合主 席,中国也应利用当前的战略机遇 期,在国际社会间促进建立利于中 国的发展的转型金融国际框架体系, 从而争取转型金融的国际话语权。 其次,转型金融还需进一步明 确奖惩措施,发掘企业最大化的转 型潜力。 转型金融在目前的发展初期, 更多聚焦在如何通过投融资机制将 资金精准投放到相关企业,但忽视 了对企业未完成绩效考核的惩罚问 题,如此一来相关企业便容易在获 得资金支持后产生有恃无恐的心理, 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低碳转型,并 且也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绩效考核 造成难度。相较于国际转型金融准 则对企业的惩罚力度来看,中国的 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以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的利率 为例,李岩柏等认为中国的金融机 构对企业的惩罚普遍会将债券利率 上升幅度在 0.1-0.2 之间,与国 际标准的 0.25-0.5 幅度相比缺乏 惩罚效果。 ① 除上调利率幅度外,减 少贷款授信额度、下调债券评级等 惩罚手段也需完善,对不同类别的 企业进行分类施策。 在未来,当企业逐步了解转型 金融标准规则后,金融机构也该完 善奖惩体系,一来可以树立企业典 范,促进“两高”企业的良性发展, ① 李岩柏,郭瑞敏国际转型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河北金融,2022 第 6 期,3-823 页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19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二来可以激励转型进程相对落后的 企业,提升其转型意愿。 再次,转型金融相关产品还需 与企业转型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挂钩。 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 系充分表明中国在实现“双碳”目 标的道路上各行业领域的低碳化 转型是一场持久战,并非一蹴而 就,在此背景下,转型金融相关产 品的期限就要考虑到企业低碳化 转型的长期性特点。但目前来看, 无论是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的久 期还是转型金融相关贷款的期限 都难以满足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对 资金的长期需求。 目前,中国转型金融相关产品 的期限通常在2-3年,这样不仅在 短期内很难体现转型金融的作用, 还无法充分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尽管转型金融产品到期后企业仍可 继续申请,但这无疑为企业增添了 不必要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转型 金融产品的申请难度。在国际范围 内,转型金融产品的期限大多在5-10 年之间,产品可以基本满足企业的 阶段性转型资金需求。所以,转型 金融产品期限与企业长期转型进程 间的错配问题是保障企业顺利实现 绿色化低碳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后,转型金融还需优化资金 结构,实现产品种类多元化。 从结构角度来说,转型金融的 发展初期主要发挥了政策性金融工 具的作用,暂未实现市场化运作, 参与主体基本围绕在多边金融机构、 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社会资本 与其他金融机构还未能提供规模化 资金支持,但政府资金在未来有利 于发挥杠杆效应,撬动更多的社会 资本参与到转型金融当中。从产品 角度来看,当前转型金融的相关产 品基本集中在银行端,其他金融机 构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保险、券 商等金融机构还尚未制定出产品标 准。然而转型金融的产品集中度过 高则不利于风险分散,容易引发系 统性风险。 20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 三、中国转型金融的五大优势与发展 前景 随着气候问题愈发严峻,转型 金融对低碳工作的重要性也更加明 显。为了能让转型金融更好地服务 于实体经济与高碳行业,全球各经 济体与组织持续优化转型金融的整 体体系与实施细则,欧盟发布了欧 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法案,其中明 确了转型金融的分类标准;国际气 候债券倡议组织与瑞士信贷集团共 同发布了为可信的绿色转型融资 白皮书,里面系统性地总结了发展 转型的5项原则;二十国集团(G20) 设计了G20 可持续金融路线图, 将转型金融视为缓解气候变化的核 心手段之一。同时,中国也在紧锣 密鼓地布局转型金融活动,并具备 多项独特的优势和前景。 (一)顶层设计高度重视转 型问题 与国际社会相比,中国对转型 金融同样重视,在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 指导意见等国家顶层设计文件中 均强调了气候投融资的重要意义, 并且纵观国际,中国在转型金融相 关工作上可谓是独具优势。虽然转 型金融这一概念起源于 16 世纪西方 所提出的道德投资,但中国在制度 创新与政策落实方面均领先于全球。 2022 年 4 月,中国主持了金砖国家 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与会各方对 转型金融的相关工作给予了高度重 视,并勾勒出与转型金融相关的六 大政策标准,即设定气候转型分类 标准;披露转型活动和路径;监控 系统性风险;完善转型金融支持工 具;健全激励机制;持续推动实现 公正转型。相较于其他四国在六方 面工作中或多或少

注意事项

本文(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人大重阳.pdf)为本站会员(灰色旋律)主动上传,solarbe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solarbe文库(发送邮件至79424667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copyright@ 2008-2013 solarbe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0028102号-1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