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be文库
首页 solarbe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02、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未来社区建设探索_肖婧.pdf

  • 资源大小:1.63M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8金币 【人民币8元】
游客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人民币8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作为您下次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如填写的是手机,那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就是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4、下载无积分?请看这里!
积分获取规则:
1充值vip,全站共享文档免费下;直达》》
2注册即送10积分;直达》》
3上传文档通过审核获取5积分,用户下载获取积分总额;直达》》
4邀请好友访问随机获取1-3积分;直达》》
5邀请好友注册随机获取3-5积分;直达》》
6每日打卡赠送1-10积分。直达》》

02、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未来社区建设探索_肖婧.pdf

84 / 2022/06 总第 | 254 |期 / 85 总第 | 254 |期 2022/06 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未来社区建设探索 肖 婧 刘化高 王希嘉 摘 要 通过构建未来社区的“零碳场景”,从碳排碳汇的四 个构成模块(建筑碳排放、交通碳排放、废弃物处理碳排放、 社区绿地碳汇)及相关影响因素剖析社区碳足迹,探讨社区建 设和治理方面的低碳策略。一方面,从功能布局、交通组织、 可再生能源利用、零能耗建筑技术等方面研究减少碳排放的途 径;另一方面,提倡绿色屋顶、垂直绿墙等立体绿化增加社区 碳汇水平。同时,探索5G、AI等新技术构建未来社区的智慧 大脑,为节能减排做出实时决策和行动指引。将“碳中和”理 念贯彻到未来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治理的全过程 当中,从各个环节提出低碳策略,以期为未来“零碳社区”的 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碳中和;未来社区;碳足迹;生活圈;绿色交通;绿 地碳汇;零能耗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98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0422202206-0085-05 DOI 10.19940/j.cnki.1008-0422.2022.06.013 1 “碳中和”永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随着气候危机逐渐严峻,碳排放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1] 。 据统计,从1970年到2019年间,碳排放量翻了一番多,达到 38 Gt(图1)。我国碳排放总量位居全球第一,美国和印度紧 随其后。截至2020年10月,已有127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的 目标。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 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 承诺为提振全球生态发展的信心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我国发 展转型和能源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是消耗化石能源的主要场所,城市碳排放量约占全球 碳排放总量的7580 ① ,因此是节能减排的主战场 [2] 。社区 作者简介 肖婧(1987-),女,湖南邵东人,硕士,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刘化高(1977-),男, 湖南新化人,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王希嘉(1986-),女,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 引用格式 肖婧,刘化高,王希嘉.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未来社区建设探索[J].中外建筑,20220685-89. ① LEE C M, PETER E. How Does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ities Affect Global GHG Emissions [ J ].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2017, 35626-636 . 不仅是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而且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 所 [3] 。因此,未来的社区规划必将探索新型低碳发展模式。 2 未来社区的“低碳场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5G、AI和云计算等一系列可见的 技术革命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各类“民生痛点” 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生冲突。这种趋势下,“未来社区” 的概念应运而生。浙江省率先开展未来社区的实践,将其作为 城市发展过程中解决各类“民生痛点”的集成方案,并相应的 提出了未来社区九大场景,其中“低碳场景”则是针对当前社 区能源供给方式单一、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等问题,从能源协同 供应、综合节能管理和资源循环利用三个方面构建了“低碳近 零”的未来框架(图 2)。 未来社区低碳场景的实现,既有赖于政府、开发商和社区 管理者的通力合作,又需要多领域的协同探索。但是在规划领 域,碳中和规划目前上还在“破冰”阶段 [4] 。因此,急需建立 一套面向“零碳”目标的社区规划设计与治理策略。本文从社 区碳排碳汇的构成模块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剖析社区碳足迹,从 中探寻规划领域可有所作为的关键环节。 40 000 35 000 30 000 25 000 20 000 15 000 10 000 碳 排 放(Mt CO 2 )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年份 图1 全球碳排放总量示意图 Perception of Historical Environment A Pilot Study in Amasya[J]. 建筑研究前沿 , 2022,11113-30. [8] 龙瀛 , 唐婧娴 . 城市街道空间品质大规模量化测度研究进展 [J]. 城市规划 , 2019,4306107-114. [9] 金虹 , 乔梁 , 崔鹏 . 基于户外活动的严寒地区校园冬季热舒适度 研究 [J]. 建筑科学 , 2021,370887-92103. [10] 张伟 , 郜志 , 丁沃沃 . 室外热舒适性指标的研究进展 [J]. 环境与健 康杂 , 2015,3209836-841. [11] RAKHA T . Towards Comfortable and Walkable Cities Spatially Resolved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Analysis Linked to Fravel Survey-based Human Activity Schedules[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5. [12] 李宝鑫 , 张津奕 , 杨波等 . 基于场地太阳辐射与室外风场模拟的 住宅建筑布局方法研究 [J]. 建筑节能 , 2015, 43116. [13] 钟婷 . 空间句法在旧城更新中的应用回顾与展望 [J]. 四川建筑, 2016, 60519-21. [14] 李孟桐 , 杨令宾 , 魏冶 .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模型研究 以上海 市绿地可达性为例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358990-996. [15] 童挺 , 张文 , 孟令奎 . 基于内外联系的湖北省交通网络可达性格 局研究 [J]. 测绘地理信息 , 2020,455121-125 . [16] 周麟 , 田莉 , 张臻,等 . 基于空间句法视角的民国以来北京老城街 道网络演变 [J]. 地理学报 , 2018,7381433-1448. [17] 车震宇 , 张熹 , 孙志方 . 基于空间句法的乡村地区旅游小城镇节 点空间研究 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 [J]. 华中建筑 , 20141176-80. [18] 毕晓健 , 刘丛红 . 未来设计 基于 LadybugHoneybee 的参数 化性能设计方法 [J]. 建筑师 , 201801131-136. [19] 刘宇鹏 , 虞刚 , 徐小东 . 基于遗传算法的形态与微气候环境性能 自动优化方法 [J]. 中外建筑 , 20180671-74. [20] AVIV D,GUO H,MIDDEL A,et al.Evaluating Radiant Heat in an Outdoor Urban Environment Resolv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with Two Sensing Plat Forms and Data- driven Simulation[J]. Urban Clim,2021, 35100745. [21] 段进, 比尔希列尔,等 .空间句法在中国[M].南京东南大学 出版社, 2015. [22] 段进 ,比尔希列尔.空间研究 3 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07. [23] 阴秀文.经纬和里分在这里读懂老商埠 [J].走向世界,2015,26 60-62. [24] 宋金萍 , 王承华 . 大城市老城区宜居品质提升的控规路径 [J]. 规划师 ,2017,331110-16. [25] 熊文 , 阎伟标 , 刘璇,等. 基于人本观测的北京历史街道空间品质 提升研究 [J]. 城市建筑 , 20180657-61. [26] 叶宇 , 张昭希 , 张啸虎,等 . 人本尺度的街道空间品质测度 结合 街景数据和新分析技术的大规模、高精度评价框架 [J]. 国际城市 规划 ,2019,340118-27. [27] SHEN Q,ZENG W,YE Y,et al. StreetVizor Visual Exploration of Human-scale Urban Forms based on Street Views[J].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2018,2411004 -1013. [28] BADRINARAYANAN V, KENDALL A, CIPOLLA R. SegNet A Deep Convolutional Encoder-decoder Architecture for Image Segment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public space quality; comfort; accessibility; superposition analysis 86 / 2022/06 总第 | 254 |期 / 87 总第 | 254 |期 2022/06 ④ 秦波 , 邵然 . 城市形态对居民直接碳排放的影响 基于社区的案例研究 [J]. 城市规划, 2012, 360633-38. ⑤ 郭磊 .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 伦敦贝丁顿零碳社区建设 [J]. 城市规划通讯, 2015 0532-33. 绿色交通网络、“零能耗”建筑和能源协同系统、多维立体绿化、 数字化智慧治理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等维度展开(图3)。 4 未来“零碳社区”规划探索 4.1 优化布局打造共享生活圈 4.1.1 社区土地混合使用,促进职住平衡 根据相关研究证明,社区土地利用方式、就业岗位容量与 碳排放之间关系密切社区及周边居住用地比重过高的,则碳 排放较高;当社区及周边布局了一定量的产业、教育、商业、 金融等就业容量较大的用地时,碳排放较低。有学者选取北京 五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居民直接碳排放最高的 两个社区安慧里小区和方庄社区就近就业人口比分别是0.610 和0.608,而低排放社区三义庙 紫金社区就近就业人口比为 0.972,就业和居住基本平衡 ④ 。 可见,采用紧凑的布局形式和适度的功能混合,就近提供 就业岗位,促进职住平衡,可有效减少远距离通勤带来的交通 碳排放 [5] 。 如英国贝丁顿零碳社区,共有82套公寓和2500 m 2 的商业 办公建筑。社区土地混合使用,通过就近就业减少交通消耗 ⑤ 。 同样的,瑞士首个获得“2000瓦社区”(人均能源消耗持续控 制在2000瓦特以内的社区)认证的苏黎世“绿色之城”,也采 用了功能混合的布局形式,这里建设了13栋建筑,共729套住 房,5.5万平米的办公面积,提供了约3000个工作岗位(图4) 。 4.1.2以 TOD 模式构建便捷的生活圈 遵循TOD模式,以“公交站点服务中心社区网络” 的思路优化布局,在服务中心紧凑布置住宅、商业、办公和公 共服务设施。在步行范围内,配齐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 包括购物、交往、育儿、养老、文化活动、康体健身等,营造 尺度适宜、空间紧凑、职能丰富的舒适生活圈,满足居民基本 生活服务需求。这样减少因外出寻求生活服务产生的通勤,从 而有效降低社区交通碳排放。 4.2 搭建多方位的绿色交通体系 以“减少通勤公交优先”为目标,配以智能便捷的公共 交通系统和以人为本的慢行环境,并引入低碳的新型交通技术,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一方面,优先配置轨道或BRT等大运量快速公交,覆盖主 要客流走廊与社区重要设施点,加以有效的交通管制措施降低 私家车出行率,形成以大运量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 体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领域的运用, 早日实现公共交通近零碳排放 [6] 。 碳排碳汇模块 建筑碳排放 交通碳排放 废弃物碳排放 社区绿地碳汇 计算因子 电、热、气等各类消耗量 各类消耗的碳排放系数 出行距离 各类交通方式的碳排放系数 各类废弃物数量 废弃物处理的碳排放系数 绿地面积 绿化量 能源类型及供给方式 建筑材料及节能技术 通勤距离/设施可达性 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的分担率 低碳交通技术 水资源利用方式 垃圾分类与回收情况 废弃物低碳处理技术 绿地规划布局 绿化种植设计 影响要素 空间规划与治理维度 社区功能布局 数字化智慧治理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绿色交通网络 “零能耗”建筑 多元再生能源协同系统 多维立体绿化 图3 社区碳足迹与规划学科的耦合关系分析图 图4 瑞士苏黎世“绿色之城”功能布局图 办公 55 000 m 2 居住 85 400 m 2 零售 6 600 m 2 酒店 10 000 m 2 学习 6 000 m 2 停车楼 停车场 共享汽车 地铁 ② 袁志逸 , 等 . 中国交通部门低碳排放措施和路径研究综述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2021, 170127-35. ③ 王庆一 . 2019 中国能源数据 [M]. 北京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 , 2019. 3 社区碳足迹与规划学科的耦合关系 3.1 社区碳足迹分析 根据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GPC),有关碳排 放的研究主要包含了5个方面固定源、交通、废弃物、工业 生产和产品使用、农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表1)。 社区的碳排放主要涉及到前三个方面,具体而言,包括建 筑、交通和废弃物处理。其中,建筑和交通的能耗比例较高, 是社区减排的主要研究方向。而碳汇方面,主要涉及社区绿地。 社区综合碳排放建筑碳排放量交通碳排放量废弃物 碳排放量-绿地碳汇 (1) 基于社区碳排放的计算公式,可以明确未来社区“碳中和” 目标的实现应当从建筑、交通、废弃物、绿地碳汇四个模块 着力。 3.1.1 建筑碳排放 建筑在建造阶段和运行阶段均会产生碳排放。其中,在运 行阶段,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会产生持续的碳排放,主要包 括照明、采暖、制冷、烹饪和其他设备耗能。 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电力消耗碳排放系数热力消 耗 碳排放系数燃气消耗 碳排放系数 (2) 可见,建筑碳排放的控制应当重点考虑新型的建筑材料和 节能技术,以及多元再生能源的协同供应等方面。 3.1.2 交通碳排放 据统计,近年来交通能源消耗量占全国总能源消耗量的比 例超过10 ② ,直接碳排放近 10 亿吨 ③ 。交通模块的碳排放主 要与交通量、各出行方式的碳排放系数有关。 交通碳排放Σ各出行方式的交通量 各出行方式的碳排 放系数 (3) 可见,交通碳排放的控制,应该重点考虑如何减少居民的 通勤,提高设施的可达性,优化出行方式,提高公共交通(碳 排放系数较低)的分担率,并积极引入新的绿色交通技术来重 构社区的交通体系等。 3.1.3 废弃物碳排放 社区废弃物处理产生的碳排放,主要与废弃物的数量与处 理方式相关。 废弃物处理碳排放 Σ各类废弃物数量 各类废弃物处理 的碳排放系数 (4) 可见,减少社区废弃物处理的碳排放,需从水资源节约利 用、垃圾分类与回收、废弃物低碳处理技术等方面着力。 3.1.4 社区绿地碳汇 生态系统碳汇模型由森林、湿地、草地、农田等组成。相 较之下,社区内涉及的碳汇比较有限,以社区公园为主体,另 外还包括街头绿地、宅间绿地、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等。 社区绿地碳汇社区公园街头绿地宅间绿地屋顶 绿化立体绿化其他绿化 (5) 3.2 规划学科的链接维度 通过分析社区碳排放和碳汇的构成模块及其计算因子、相关 影响要素,可知规划学科在未来社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 中大有可为。未来“零碳社区”规划探索可以从社区功能布局、 碳排放研究维度 碳排放具体来源 固定源 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制造业和建筑业、煤炭开采加工与储存运输产生的逸散性排放 交通 道路交通、轨道、水运、空运等 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处理、焚化和露天燃烧、废水处理和排放 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 工业工程、产品使用 农林业和土地利用 家畜、耕作、土地上的其他排放源 表1 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GPC)有关碳排放的研究维度 邻里 场景 能源协同供应 教育 场景 健康 场景 创业 场景 低碳 场景 交通 场景 建筑 场景 服务 场景 治理 场景 综合节能管理 资源循环利用 未来社区九大场景 图2 未来社区九大场景框架 86 / 2022/06 总第 | 254 |期 / 87 总第 | 254 |期 2022/06 ④ 秦波 , 邵然 . 城市形态对居民直接碳排放的影响 基于社区的案例研究 [J]. 城市规划, 2012, 360633-38. ⑤ 郭磊 .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 伦敦贝丁顿零碳社区建设 [J]. 城市规划通讯, 2015 0532-33. 绿色交通网络、“零能耗”建筑和能源协同系统、多维立体绿化、 数字化智慧治理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等维度展开(图3)。 4 未来“零碳社区”规划探索 4.1 优化布局打造共享生活圈 4.1.1 社区土地混合使用,促进职住平衡 根据相关研究证明,社区土地利用方式、就业岗位容量与 碳排放之间关系密切社区及周边居住用地比重过高的,则碳 排放较高;当社区及周边布局了一定量的产业、教育、商业、 金融等就业容量较大的用地时,碳排放较低。有学者选取北京 五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居民直接碳排放最高的 两个社区安慧里小区和方庄社区就近就业人口比分别是0.610 和0.608,而低排放社区三义庙 紫金社区就近就业人口比为 0.972,就业和居住基本平衡 ④ 。 可见,采用紧凑的布局形式和适度的功能混合,就近提供 就业岗位,促进职住平衡,可有效减少远距离通勤带来的交通 碳排放 [5] 。 如英国贝丁顿零碳社区,共有82套公寓和2500 m 2 的商业 办公建筑。社区土地混合使用,通过就近就业减少交通消耗 ⑤ 。 同样的,瑞士首个获得“2000瓦社区”(人均能源消耗持续控 制在2000瓦特以内的社区)认证的苏黎世“绿色之城”,也采 用了功能混合的布局形式,这里建设了13栋建筑,共729套住 房,5.5万平米的办公面积,提供了约3000个工作岗位(图4) 。 4.1.2以 TOD 模式构建便捷的生活圈 遵循TOD模式,以“公交站点服务中心社区网络” 的思路优化布局,在服务中心紧凑布置住宅、商业、办公和公 共服务设施。在步行范围内,配齐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 包括购物、交往、育儿、养老、文化活动、康体健身等,营造 尺度适宜、空间紧凑、职能丰富的舒适生活圈,满足居民基本 生活服务需求。这样减少因外出寻求生活服务产生的通勤,从 而有效降低社区交通碳排放。 4.2 搭建多方位的绿色交通体系 以“减少通勤公交优先”为目标,配以智能便捷的公共 交通系统和以人为本的慢行环境,并引入低碳的新型交通技术,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一方面,优先配置轨道或BRT等大运量快速公交,覆盖主 要客流走廊与社区重要设施点,加以有效的交通管制措施降低 私家车出行率,形成以大运量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 体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领域的运用, 早日实现公共交通近零碳排放 [6] 。 碳排碳汇模块 建筑碳排放 交通碳排放 废弃物碳排放 社区绿地碳汇 计算因子 电、热、气等各类消耗量 各类消耗的碳排放系数 出行距离 各类交通方式的碳排放系数 各类废弃物数量 废弃物处理的碳排放系数 绿地面积 绿化量 能源类型及供给方式 建筑材料及节能技术 通勤距离/设施可达性 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的分担率 低碳交通技术 水资源利用方式 垃圾分类与回收情况 废弃物低碳处理技术 绿地规划布局 绿化种植设计 影响要素 空间规划与治理维度 社区功能布局 数字化智慧治理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绿色交通网络 “零能耗”建筑 多元再生能源协同系统 多维立体绿化 图3 社区碳足迹与规划学科的耦合关系分析图 图4 瑞士苏黎世“绿色之城”功能布局图 办公 55 000 m 2 居住 85 400 m 2 零售 6 600 m 2 酒店 10 000 m 2 学习 6 000 m 2 停车楼 停车场 共享汽车 地铁 ② 袁志逸 , 等 . 中国交通部门低碳排放措施和路径研究综述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2021, 170127-35. ③ 王庆一 . 2019 中国能源数据 [M]. 北京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 , 2019. 3 社区碳足迹与规划学科的耦合关系 3.1 社区碳足迹分析 根据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GPC),有关碳排 放的研究主要包含了5个方面固定源、交通、废弃物、工业 生产和产品使用、农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表1)。 社区的碳排放主要涉及到前三个方面,具体而言,包括建 筑、交通和废弃物处理。其中,建筑和交通的能耗比例较高, 是社区减排的主要研究方向。而碳汇方面,主要涉及社区绿地。 社区综合碳排放建筑碳排放量交通碳排放量废弃物 碳排放量-绿地碳汇 (1) 基于社区碳排放的计算公式,可以明确未来社区“碳中和” 目标的实现应当从建筑、交通、废弃物、绿地碳汇四个模块 着力。 3.1.1 建筑碳排放 建筑在建造阶段和运行阶段均会产生碳排放。其中,在运 行阶段,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会产生持续的碳排放,主要包 括照明、采暖、制冷、烹饪和其他设备耗能。 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电力消耗碳排放系数热力消 耗 碳排放系数燃气消耗 碳排放系数 (2) 可见,建筑碳排放的控制应当重点考虑新型的建筑材料和 节能技术,以及多元再生能源的协同供应等方面。 3.1.2 交通碳排放 据统计,近年来交通能源消耗量占全国总能源消耗量的比 例超过10 ② ,直接碳排放近 10 亿吨 ③ 。交通模块的碳排放主 要与交通量、各出行方式的碳排放系数有关。 交通碳排放Σ各出行方式的交通量 各出行方式的碳排 放系数 (3) 可见,交通碳排放的控制,应该重点考虑如何减少居民的 通勤,提高设施的可达性,优化出行方式,提高公共交通(碳 排放系数较低)的分担率,并积极引入新的绿色交通技术来重 构社区的交通体系等。 3.1.3 废弃物碳排放 社区废弃物处理产生的碳排放,主要与废弃物的数量与处 理方式相关。 废弃物处理碳排放 Σ各类废弃物数量 各类废弃物处理 的碳排放系数 (4) 可见,减少社区废弃物处理的碳排放,需从水资源节约利 用、垃圾分类与回收、废弃物低碳处理技术等方面着力。 3.1.4 社区绿地碳汇 生态系统碳汇模型由森林、湿地、草地、农田等组成。相 较之下,社区内涉及的碳汇比较有限,以社区公园为主体,另 外还包括街头绿地、宅间绿地、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等。 社区绿地碳汇社区公园街头绿地宅间绿地屋顶 绿化立体绿化其他绿化 (5) 3.2 规划学科的链接维度 通过分析社区碳排放和碳汇的构成模块及其计算因子、相关 影响要素,可知规划学科在未来社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 中大有可为。未来“零碳社区”规划探索可以从社区功能布局、 碳排放研究维度 碳排放具体来源 固定源 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制造业和建筑业、煤炭开采加工与储存运输产生的逸散性排放 交通 道路交通、轨道、水运、空运等 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处理、焚化和露天燃烧、废水处理和排放 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 工业工程、产品使用 农林业和土地利用 家畜、耕作、土地上的其他排放源 表1 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GPC)有关碳排放的研究维度 邻里 场景 能源协同供应 教育 场景 健康 场景 创业 场景 低碳 场景 交通 场景 建筑 场景 服务 场景 治理 场景 综合节能管理 资源循环利用 未来社区九大场景 图2 未来社区九大场景框架 88 / 2022/06 总第 | 254 |期 / 89 总第 | 254 |期 2022/06 的家庭垃圾分类情况;并建立回收物积分兑换制度,而且可以 引入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等。能源综合管理方面,搭建智慧集成 的管理平台和新能源互联网,引入微电网技术。借鉴苏黎世“绿 色之城”推出应用软件,将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能耗进行测量和 可视化呈现,促进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方式。 5 结语 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任重道远的战略性 革命。各个行业领域都既有重大机会也有巨大压力,需要尽快 进行系统性干预来避免碳锁定效应 [8] 。在规划领域,推动城市 的低碳发展和构建未来社区的低碳场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 文聚焦微观尺度的社区碳中和规划,通过碳足迹分析,从建筑、 交通、市政设施和绿地碳汇四个模块着力,探讨空间规划与社 区治理方面的低碳策略 。 尝试将“碳中和意识”纳入未来社区 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体系当中,以期为未来“零 碳社区”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责任编辑申蝶) 图表来源 图 1 EDGAR 数据库,公众号 城 PLUS ; 图 2、图 3、表 1 由作者自绘; 图 4 微信公众号 中瑞低碳城市; 图 5 作者根据微信公众号“ 未来城市发展”中谢 炳超的未来社区解决方案一文的图片改绘; 图 6、图 7 微信公众号 世界立体绿化。 参考文献 [1] 杰瑞米瑞弗金 . 零碳社会 生态文明的崛起和全球绿色新政 [M].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2] 顾朝林 ,谭纵波 ,刘志林,等 . 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研究框 架 [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 2017, 90323-42. [3] 袁奇峰 , 钟碧珠 , 贾姗 , 等 . 未来社区 城市居住区建设的有益 探索 [J]. 规划师 . 2020, 213627-34. [4] 郑琦 , 廖晓卉 .碳中和规划,从 “0”开始[EB/OL].[2021-03-17]. https//mp.weixin.qq.com/s/lUrrq3WX0PpL6hYe5ZmxuQ. [5] 王伟强 , 李建 . 住区密度与家庭能耗碳排放相关性研究 以上 海曹杨新村为例 [J]. 城市规划, 2017, 41683-91. [6] 杨文越 . 城市交通出行碳排放及其影响机理 [M]. 北京 商务印 书馆 , 2020. [7] 刘旼旼 , 熊凯里.城市碳中和的世界实践 [EB/OL].[2021-03-24]. https//mp.weixin.qq.com/s/AOP5QN4H8oJ2l3N7Gf6I8A. [8] 李晓江.“碳中和 ”目标与绿色更新、绿色技术应用[EB/OL]. [2021-03-05].https//mp.weixin.qq.com/s/XcOgPUZt9Hc 8ivz2mYZmHw. Research on the Futur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for the Goal of Carbon Neutrality Xiao Jing Liu Huagao Wang Xijia Abstract This paper builds a zero-carbon scenario for future communities. Starting with four components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collec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mmunity carbon footprint and low-carbon strategies. On the one hand, compact and mixed-use layout, massive public transportation, comprehensive green energy management and zero-energy buildings should be induced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On the other hand,vertical greening is proposed to offer much more green space to collect and consume carbon. Furthermore, new sci-tech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should be induced to make better plans of reducing carbon footprint. This paper puts the idea of carbon neutrality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future community, from planning and design to construction and governance,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zero carbon community. Keywords carbon-neutrality; future communities; carbon footprint; community life circle; green traffic; forest carbon sink; zero-energy buildings 图6 新加坡老龄化社区海军部村庄 立体绿化 图7 杜生庄“空中社区” 立体绿化 ⑥ 苏俐雅 . 丹麦低碳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J]. 世界环境, 20150532-33. 另一方面,构建慢行友好社区,提高慢行交通的路权地位, 建设细密的步行与非机动车道网络,提高慢行环境的便捷性与 安全性,在公共交通站点设置自行车租用设施,实现公交与慢 行的无缝接驳,提高低碳出行比例。 4.3 构建自给自足的能源系统 4.3.1 多元再生能源协同系统 引入再生能源并搭建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 术提升管理模式。从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的多维角度,对 各类能源的分配、转化、储存和利用等环节进行有机协调(图5)。 以苏黎世“绿色之城”为例,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并 充分利用地下水和地热。每年可节约1800 t 二氧化碳当量的能 源消耗。这里还采用智能电网,灵活分配来自不同渠道的能源。 丹麦的“太阳与风社区”拥有600 m 2 的太阳能电池板, 太阳能可满足社区30的能源需求。距离社区2 km的山上设 置了22 m高的风塔,风能供应社区10的能源消耗 ⑥ 。 另外,贝丁顿零碳社区通过收集雨水冲洗厕所、生活污水 就地净化、中水循环利用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每人 每天可节约用水15 L。加之细致的垃圾分类和废物循环利用, 大大减少了贝丁顿社区的碳排放 ⑤ 。 4.3.2 推广“零能耗”建筑 建筑运行阶段的能耗 在社区碳排放中占比较高。因此,引 入新材料和新技术,推广“零能耗”建筑对实现碳中和目标极 为重要 [7] 。 以青岛奥帆中心零碳社区为例,通过合理利用海水源热泵、 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污水源热泵、工业余热和燃气等 技术,对区域内10座建筑开展锅炉房改造、能效系统提升、 光伏发电系统升级等改造工作。据测算,该项目建成后每年能 够直接节约用电量303万kWh,节约用热量2.2万GJ,节约 燃气量5500 Nm 3 ,每年直接减少碳排放8663 t 。武汉江夏区, 采用绿色建材和清洁能源,对现有农房及其他建筑物进行恒温、 恒湿、高富氧、近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改造,最大限度节 能减排,打造“被动式”建筑休闲度假小镇。 贝丁顿零碳社区建筑采用紧凑的形体、高性能保温材料和 气密性设计等手段实现“零采暖”。所有住宅坐北朝南,最大 限度铺设太阳能光伏板,使其充分吸收日光,北向采用三层中 空玻璃,配合超保温墙体等将房屋的热能流失降到最低。屋顶 大量种植半肉质植物“景天”,一方面有助于防止热量散失, 另一方面还能吸收二氧化碳 ⑤ 。 4.4 强化多维立体的社区绿化 社区难以形成大面积的森林、湿地、草地、农田,因此绿 化碳汇以社区公园和小型绿地为主体。大面积的硬质广场和宽 阔单一的草坪,无论从居民体验感还是从碳汇量考虑,都并不 是理想的绿色空间形式。社区绿地应当以乔灌草相结合,搭配 层次丰富的植被群落,方可发挥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 同时,考虑到要兼顾社区用地布局的紧凑性,公园绿地的 面积受到限制,所以立体绿化在增加绿量和碳汇方面尤为重要。 如新加坡启动了“翠绿都市和空中绿意”计划,创造了架空绿廊、 绿色屋顶、平台花园、绿植阶梯、垂直绿墙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 老龄化社区海军部村庄,其公共建筑下层为社区广场,中层为 医疗中心,上层为社区公园,利用垂直设计解决了空间限制的 难题。在0.36 ha的屋顶上种植了610棵乔木和80 000棵灌木, 屋顶花园郁郁葱葱。阶梯式的退台设计,使每层楼都有绿化平台, 还布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和净水花园。这样丰富的立体绿化,不 仅大大增加了社区的视觉绿量,而且切实提升了碳汇水平,还 缓解了热岛效应,创造了隔热保温的节能效应。新加坡杜生庄“空 中社区”则为每个邻里单元设计了共享的空中花园,在3、14、 25和36楼设计了绿化露台,在47楼则是一个巨大的屋顶花园, 甚至设计了400 m长的漫步道(图6、图7)。 4.5 社区智慧治理与低碳生活方式倡导 充分利用5G、AI和云计算等技术革新,搭建未来社区数 字化治理的智慧大脑,为社区节能减排做出实时的具体决策和 行动指引。 在社区公共服务方面,发行“掌上社区政务”,减少居民出行。 在交通方面,智慧大脑根据社区居民的通勤线路,提供定制公 交等个性化出行服务。随着新能源无人驾驶技术逐渐成熟,无 人接驳车可用于解决公交站点与住区之间“最后一公里”的痛 点。以此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提倡绿色低碳出行理念。循环利 用方面,垃圾分类是关键,社区可通过垃圾回溯有效监管居民 智慧水务 智慧中水 智能回收 储能系统 综合能源站 新能源技术 在线缴费 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 垃圾发电 沼气发电 燃气发电 冷热联供 燃料电池 其他能源 电力公司 燃气公司 热力公司 低碳应用 未来社区云平台 未来社区再生 能源应用新技术 图5 未来社区再生能源应用云平台示意图 88 / 2022/06 总第 | 254 |期 / 89 总第 | 254 |期 2022/06 的家庭垃圾

注意事项

本文(02、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未来社区建设探索_肖婧.pdf)为本站会员(灰色旋律)主动上传,solarbe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solarbe文库(发送邮件至401608886@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copyright@ 2008-2013 solarbe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0028102号-1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