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be文库
首页 solarbe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政策】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

  • 资源大小:105.62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8金币 【人民币8元】
游客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人民币8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作为您下次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如填写的是手机,那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就是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4、下载无积分?请看这里!
积分获取规则:
1充值vip,全站共享文档免费下;直达》》
2注册即送10积分;直达》》
3上传文档通过审核获取5积分,用户下载获取积分总额;直达》》
4邀请好友访问随机获取1-3积分;直达》》
5邀请好友注册随机获取3-5积分;直达》》
6每日打卡赠送1-10积分。直达》》

【政策】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

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 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30 年 前 碳 达 峰 行 动 方 案 部 署和要求,统筹做好全省碳达峰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 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坚 持 以 习 近 平 新 时 代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思 想 为 指 导 , 全 面 贯 彻 落 实 党 的 十 九 大 和 十 九 届 历 次 全 会 精 神 , 认 真 落 实 中 央 经 济 工 作 会 议 部 署 要 求 , 深 入 贯 彻 习 近 平 生 态 文 明 思 想 和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对 江 苏 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光 荣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 确 、 全 面 贯 彻 新 发 展 理 念 , 构 建 新 发 展 格 局 , 推 动 高 质 量 发 展 , 坚 持 系 统 观 念 , 处 理 好 发 展 和 减 排 、 整 体 和 局 部 、 长 远 目 标 和 短 期 目 标 、 政 府 和 市 场 的 关 系 , 把 碳 达 峰 、 碳 中 和 工 作 纳 入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全局,坚持“ 统筹推进、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 险” ,坚定不移、稳妥有序做好碳达峰工作,以低碳转型发展为关 键 , 以 改 革 创 新 为 根 本 动 力 支 撑 , 强 化 数 字 技 术 赋 能 , 协 同 推 进 降 碳 、 减 污 、 扩 绿 、 增 长 , 加 快 实 现 生 产 生 活 方 式 绿 色 变 革 , 推 动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建 立 在 资 源 高 效 利 用 和 绿 色 低 碳 发 展 的 基 础 之 上 , 确 保 如期实现全省碳达峰目标。 二 工作原则。 整体部署、分类施策。坚决服从中央统一部署,坚持全省 一盘棋,强化总体设计和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合 理设置目标任务,系统谋划组织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碳达峰行 动。 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充分认识碳达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 深远影响,加强政策系统性和协调性。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 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力争在重点行业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率先取得突破。 双轮驱动、协同发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推动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不断深化能源等相关领域改革,积极推动要素 资源合理流动。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建立健全节能降 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科 学 稳 妥 、 循 序 渐 进 。 立 足 以 煤 为 主 的 能 源 消 费 实 际 , 在 新 能 源 安 全 可 靠 替 代 基 础 上 稳 步 推 动 传 统 能 源 逐 步 退 出 , 切 实 保 障 全 省 能 源 安 全 、 产 业 链 供 应 链 安 全 、 粮 食 安 全 和 人 民 群 众 正 常 生 产 生活,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冲击,稳妥有序地推进碳达 峰,确保安全降碳。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 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 控” 转 变 的 机 制 初 步 建 立 ,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增 量 得 到 有 效 控 制 , 美 丽 江 苏 建 设 初 显 成 效 。 到 2025 年 , 单 位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能 耗 比 2020 年下降 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 非 化 石 能 源 消 费 比 重 达 到 18, 林 木 覆 盖 率 达 到 24.1,为实现碳达 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 效 , 重 点 耗 能 行 业 能 源 利 用 效 率 达 到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 碳 排 放 双 控 制 度初步建立,减污降碳协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美丽江苏建设继续 深 入 , 争 创 成 为 美 丽 中 国 建 设 示 范 省 。 到 2030 年 , 单 位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能 耗 持 续 大 幅 下 降 , 单 位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比 2005 年下 降 65以 上 , 风 电 、 太 阳 能 等 可 再 生 能 源 发 电 总 装 机 容 量 达 到 9000 万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林木覆盖率持续提升。2030 年 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重点任务 坚持将碳达峰贯穿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深入 开展低碳社会全民创建、工业领域达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 增效水平提升、城乡建设领域达峰、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绿色低碳 科技创新、各地区有序达峰等“碳达峰八大专项行动” (一)低碳社会全民创建专项行动。深层次、全方位推动生产生 活方式转型变革,推动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 的新格局。 1.大力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强化绿色发展导向引领,将碳 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持续优 化全省生产力布局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布局。进一步强化 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 开发保护格局。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 式,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积极推动绿色消费,推广绿 色低碳产品,落实绿色标准、认证、标识,进一步提升绿色产品在 全社会的消费比例。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 源厅、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及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以下均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负责,不再列出 2.全面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大 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稳定现有森林、湿地、海洋、土壤等固碳作 用,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切实增强省内湿地储碳能力、 土壤固碳能力。大力实施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重点推进 沿海、太湖、洪泽湖等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 大力实施绿美江苏建设行动,加快江海河湖水系生态廊道建设、造 林复绿,着力提高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和碳储量。强化耕地数量、 质量和生态“ 三位一体 ”保护,积极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因地 制宜推进海洋牧场建设。组织开展全省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进一 步夯实碳汇基础工作。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 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推动全员思想认识转变。强化领导干部培训,将学习贯 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各级领导干 部对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各级党校行 政学院 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分层次、分阶 段地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培训和科普,从事绿色低碳工作的领导干 部要切实提升组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全民宣传 教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持 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多样化的绿色低碳生活行动,倡导形成 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企业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重点 领域国有企业和重点用能单位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充分发挥行业协 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上市公司和发债企 业 要 依 法 披 露 、 定 期 公 布 企 业 碳 排 放 信 息 。 省 委 组 织 部 、 省 发 展 改 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国资委等 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 工业领域达峰专项行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力争实现部分重点行业率先碳 达峰。 1.大力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碳转 型 , 大 力 推 动 绿 色 低 碳 制 造 体 系 建 设 , 积 极 推 进 工 厂 、 园 区 、 供 应 链等 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技术改造。 深度推进传统制造业节能减排、两化融合、产品结构调整和工艺技 术创新,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龙 头保链工程。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 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到 2030 年,战略性新兴产 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 45和 50 以上, 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 1.4 万亿元。省发展改革委牵头, 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强化源头 管控,严格落实国家产能控制政策,未纳入国家相关领域产业规划 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 目。新建、扩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项 目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研究制定我省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管理目录,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建立完 善能耗预警机制。提升能耗准入标准,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严 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强化长效管理,推进高耗能行业绿 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对能源消耗占比高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不 含光伏玻璃、 炼 油 、 乙 烯 、 合 成 氨 等 重 点 行 业 和 数 据 中 心 组 织 实 施 节能降碳改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大 幅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完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耗定期调度机 制和用能情况报送机制,及时梳理汇总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数 据。 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成后,要切实依规做好项目的节能审查验 收工作,确保达到相关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省能 源局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 责〕 3.推动重点工业行业碳达峰行动。钢铁行业方面,坚决严禁新 增 钢 铁 产 能 , 合 理 控 制 全 省 粗 钢 产 量 规 模 。 科 学 谋 划 全 省 钢 铁 企 业 的 兼 并 重 组 和 转 型 升 级 , 推 动 全 行 业 综 合 能 耗 持 续 下 降 。 加 强 对 氢 能 冶 炼 、 非 高 炉 炼 铁 及 碳 捕 集 与 利 用 等 低 碳 冶 炼 技 术 的 研 发 推 广 和 应 用 。 鼓 励 有 条 件 的 高 炉 一 转 炉 长 流 程 企 业 就 地 改 造 转 型 发 展 电 炉 短 流 程 炼 钢 , 进 一 步 提 高 省 内 钢 铁 行 业 短 流 程 占 比 。 石 化 化 工 行 业 方 面 , 严 控 新 建 氮 肥 、 磷 肥 、 电 石 、 氯 碱 、 纯 碱 、 黄 磷 等 初 级 加 工 项 目 , 严 控 新 增 炼 油 产 能 , 安 全 有 序 推 进 国 家 石 化 产 业 基 地 建 设 。 瞄 准 高 端 化 工 新 材 料 加 快 推 动 产 品 结 构 调 整 , 积 极 发 展 精 馏 系 统 综 合 提 效 降 碳 、 碳 捕 集 与 利 用 等 新 型 技 术 。 建 材 行 业 方 面 , 加 快 建 材 行业低效产能退出,引导建材产品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 型 , 进 一 步 提 升 绿 色 建 材 、 特 种 玻 璃 等 高 端 品 种 比 重 。 加 快 推 动 玻 璃 生 产 企 业 天 然 气 能 源 替 换 , 逐 步 提 高 全 省 建 材 行 业 清 洁 能 源 消 费 比 重 。 提 升 重 点 行 业 企 业 和 产 业 链 数 字 化 水 平 , 探 索 构 建 行 业 企 业 碳 评 价 体 系 , 推 动 行 业 碳 足 迹 追 踪 与 碳 核 算 工 业 互 联 网 服 务 平 台 建 设先行先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等 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专项行动。综合运用能效型降碳、结构 型降碳和替代型降碳措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 体系。 1.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落实国家 下达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新增跨省跨区通道可再生能 源 电 量 比 例 不 低 于 50。光伏方面,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稳 步有序开展海上光伏建设,加快推进光伏复合利用,全力发展分布 式光伏系统,开展整县市、区屋 顶 分 布 式 光 伏 开 发 试 点 。 到 2025 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达到 3500 万千瓦以上。风电方面,优化风电 发展结构,全力推进近海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稳妥开展深远海风 电示范建设。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 加强关键核心部件研发。到 2025 年,全省风电装机达到 2800 万千 瓦以上。核电方面,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加快规划建设连云港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加强核电关键技术、核 电装备研发和核能多元化综合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绿色核能供热示 范项目,研究制订核能利用支持政策。其他方面,因地制宜规划发 展生物质能,积极推进沼气发电项目建设,统筹布局垃圾焚烧电站 项目。因地制宜加强水能利用,科学推进抽水蓄能开发。大力推进 光热能、地热能、空气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非电化利用,加快推动 氢能研究与推广应用。力争到 2025 年底全省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 到 300 万千瓦。〔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 厅 、 省 住 房 城 乡 建 设 厅 、 省 水 利 厅 、 省 电 力 公 司 等 部 门 和 单 位 按 职 责分工负责〕 2.严控化石能源消费。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和新增耗煤项目,有 序 淘 汰 煤 电 落 后 产 能 , 严 禁 新 增 自 备 煤 电 机 组 。 大 力 推 动 煤 电 节 能 降耗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 ,力争实现发电煤耗 逐年下降。合理布点实施热电联产,推动大机组供热改造。有序推 进电代油、电代气和煤改气、油改气工作,严格控制油品消费,保 持 天 然 气 适 度 增 长 。 到 2025 年 , 煤 炭 消 费 占 比 下 降 到 52左右,煤 电 装 机 占 比 下 降 到 50左 右 , 煤 电 机 组 供 电 煤 耗 下 降 至 290 克/千瓦 时 左 右 。 〔 省 发 展 改 革 委 省 能 源 局 牵 头 , 省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厅 、 省 电 力 公 司 等 部 门 和 单 位 按 职 责 分 工 负 责 〕 3.强化能源安全保障。科学做好化石能源对能源的保障兜底, 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实现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加快油气 管 网 及 储 备 能 力 建 设 , 大 力 推 进 沿 海 LNG 接 收 站 建 设 , 加 快 推 动 管 网 互 联 互 通 和 安 全 智 慧 管 网 建 设 。 积 极 推 进 煤 电 由 主 体 性 电 源 向 调 节 性 电 源 转 型 , 强 化 民 生 用 能 保 障 。 做 好 应 对 极 端 天 气 、 尖 峰 负 荷 等 情 况 下 的 应 急 保 供 预 案 , 提 高 电 力 系 统 应 急 处 置 和 抗 灾 能 力 。 〔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牵头,省电力公司等部门和单位按职责 分工负责〕 4.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 力系统,推动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推进电化学储能、压缩 空 气 等 新 型 储 能 技 术 规 模 化 应 用 , 狠 抓 新 能 源 消 纳 能 力 建 设 。 加 强 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注重发输配用衔接,推进新能源电站与电网协 调同步。提升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调峰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设 施规模化应用,大力推进火电系统灵活性改造。支持分布式新能源 合理配置储能系统,提升在运机组调峰适应能力不断加强电力需求 侧 响 应 能 力 建 设 。 切 实 提 升 跨 区 配 置 能 力 。 提 高 供 电 可 靠 性 及 区 外 大规模受入区内大范围转移和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能力,稳步扩大 区 外 清 洁 电 力 输 入 比 例 。 加 快 500 千伏过江通道建设,畅通绿电能 流,扩大消纳空间。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完善绿电交易机 制,构建“中长期 现货辅助服务”的电力市场体系。到 2025 年, 全省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 260 万千瓦时左右。[省发展改革委 省能 源局牵头,省科技厅、省电力公司等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 节能增效水平提升专项行动。积极推动实行全面节约战 略,不断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1.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大力实施节能降碳工程,持续推广 节 能 产 品 , 推 进 重 点 用 能 设 备 节 能 增 效 , 加 快 淘 汰 低 效 设 备 。 实 施 能 效 领 跑 行 动 , 深 入 挖 掘 各 领 域 节 能 潜 力 , 持 续 提 升 各 行 各 业 能 效 水 平 , 不 断 提 高 重 点 领 域 能 源 利 用 效 率 。 加 强 新 型 基 础 设 施 节 能 降 碳 , 加 快 推 动 数 据 中 心 、 基 站 等 新 型 基 础 设 施 合 理 配 置 , 布 局 优 化 和 绿 色 运 行 构 筑 现 代 水 网 。 推 动 电 子 信 息 产 品 绿 色 制 造 和 使 用 。 推 动数字科技企业零碳发展,打造一批零碳智慧企业。零碳智慧园 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省机关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全 面 提 升 节 能 管 理 水 平 强 化 能 耗 和 碳 排 放 控 制 , 强 化 能 耗 强 度 刚 性 约 束 , 合 理 控 制 能 源 消 费 总 量 , 新 增 可 再 生 能 源 和 原 料 用 能 不 纳 入 能 源 消 费 总 量 控 制 。 强 化 节 能 审 查 , 加 强 能 效 管 理 , 探 索 实 施 用 能 预 算 管 理 , 强 化 重 点 单 位 用 能 管 理 。 完 善 重 点 用 能 单 位 能 耗 在 线 监 测 系 统 。 建 立 跨 部 门 联 动 的 跟 踪 节 能 监 察 体 系 , 深 入 组 织 开 展 专 项 节 能 监 察 行 动 , 综 合 运 用 信 用 惩 戒 、 差 别 电 价 等 手 段 倒 逼 节 能 增 效 。 加 快 更 新 节 能 标 准 , 扩 大 标 准 覆 盖 范 围 , 开 展 高 耗 能 行 业 能 效 对 标 达 标 行 动 , 鼓 励 重 点 用 能 单 位 开 展 能 源 管 理 体 系 认 证 。 省 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 责分工负责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构建循环型 产 业 体 系 , 全 面 提 升 园 区 能 源 和 资 源 产 出 率 。 推 动 实 施 园 区 循 环 化 改 造 , 建 成 一 批 国 家 绿 色 产 业 示 范 基 地 和 省 级 绿 色 低 碳 循 环 发 展 示 范 区 。 促 进 大 宗 固 体 废 弃 物 综 合 利 用 产 业 发 展 , 加 强 再 生 资 源 综 合 利 用 行 业 规 范 管 理 , 高 水 平 建 设 现 代 化 “城 市 矿 产 ”基 地 , 推 进 新 兴 产 业 废 弃 物 循 环 利 用 , 促 进 再 制 造 产 业 高 质 量 发 展 。 加 快 实 现 再 生 资源规范化、规模化、清洁化利用。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力 度 , 提 升 雨 水 、 再 生 水 、 海 水 利 用 占 比 。 大 力 推 进 生 活 垃 圾 减 量 化 资源 化,加快建立覆善全社会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到 2025 年 , 全 省 一 般 工 业 大 宗 固 废 综 合 利 用 率 保 持 在 90以上,所有 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科技 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 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 城乡建设领域达峰专项行动。推动城乡建设低碳转型、建 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筑用能结构优化,加快推进城乡建设领 域绿色低碳发展。 1.推动城乡建设低碳化转型。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推 进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市生态修复,构建生态均衡的城市绿地系 统。完善建筑拆除管理办法,杜绝大拆大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县 城建设。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深入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 和整治,营造绿色宜人环境。强化乡村建设密度和强度管控,推进 绿色农房建设,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打造绿色低碳乡村。到 2025 年 , 国 家 生 态 园 林 城 市 建 设 继 续 走 在 前 列 , 城 市 建 成 区 绿 化 覆 盖 率 达 40以 上 。 省 住 房 城 乡 建 设 厅 牵 头 , 省 发 展 改 革 委 省 能 源 局、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 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高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建筑规模化 发展,倡导绿色设计,大力发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探 索零碳建筑建设,推动政府投资项目率先示范。推动超能耗限额的 既有公共建筑开展绿色化改造。推广低碳建造方式,推进绿色施 工, 深入实施建筑垃圾减量化。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大力发展装配 化 装 修 。 推 广 绿 色 建 材 , 推 动 建 筑 材 料 循 环 利 用 。 到 2025 年,城镇 居 住 建 筑 全 面 执 行 75节能标准,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全面执行国家 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新增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面积超过 3000 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比达 50,装配化 装修建筑占同期新开工成品住房面积比达 30。大力组织开展绿色、 低碳、循环、近零碳、零碳、负碳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 位、社会团体、社区、家庭、园区、乡镇街道 以及市、县市、区 建设试验、试点行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 生态环境厅、省机关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进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应用, 鼓励既有建筑加装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重点提高新建工业厂房、 新建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因地制宜推行热泵、生物质 能、 地热能、太阳能等供暖,积极探索“光储直柔 ”技术建筑应 用,推动 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建筑示范和应用。充分发挥城市热电供热能力, 提高城市热电生物质耦合能力。推动开展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 提高农村生活用能电气化水平,减少煤炭、秸秆等传统能源 使 用 , 提 高 建 筑 终 端 电 气 化 水 平 。 到 2025 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 源替代常规能源比例大于 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厂房屋顶光伏覆 盖率力争达到 50。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 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 工负责 六 交通运输低碳发展专项行动。整体谋划、系统推进绿色交 通体系建设,从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绿色出行、资源集约、装备升 级等方面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 1.持续推动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加快构建高效联运体系,促进 货物运输“公转铁 ”“公转水”,提高铁路、水路在大宗货物运输和中 长距离运输中的比重。构建便捷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发展江 海河联运,提升内河集装箱运输能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提升交通运输网络效 能。加快 货运铁路网络建设,推进重点港区铁路支线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 施低碳化建设,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公路、航道、港口等交通基 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 碳排放。统筹规划建设以综合物流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 网点为支撑的三级配送网络,加快形成集约化配送模式, 构 建 便 利 高 效 、 绿 色 低 碳 的 城 乡 物 流 一 体 化 服 务 体 系 。 到 2025 年, 沿 海 主 要 港 口 大 宗 货 物 铁 路 和 水 运 集 疏 港 比 例 超 过 95,集装箱多 式 联 运 量 年 均 增 长 率 达 到 10, 全 省 内 河 集 装 箱 运 量 比 2020 年 翻 一 番。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等部门按职责分 工负责 2.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装备和设施应用。加快交通运输工具低碳 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持续推进公共领域电动化,积极推广 燃料电池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 占比。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发展,积极探索纯电动、油 电 混 合 、 燃 料 电 池 等 动 力 船 舶 应 用 , 加 快 推 进 靠 港 船 舶 常 态 化 使 用 岸 电 设 施 。 推 动 铁 路 装 备 升 级 和 电 气 化 改 造 。 强 化 营 运 车 船 燃 料 排 放 限 值 管 理 , 加 快 淘 汰 老 旧 车 辆 、 船 舶 、 港 作 和 施 工 机 械 等 。 加 快 推动充换电和加氢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智 能 、 生 态 化 提 升 改 造 。 到 2025 年,新能源车新车销售量占比达到 20以上。到 2030 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较 2020 年下降 9.5左右。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 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持续优化绿色出行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持续优化公共 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构建便捷共享的客运服务系统。提升交通需 求管理,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网,科学调控高峰时段出行需求,强化 城市交通堵点分级治理,减少城市拥堵。发展慢行交通和共享交 通 , 引 导 公 众 绿 色 低 碳 出 行 。 到 2025 年 , 城 区 常 住 人 口 100 万 以 上 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 70以上。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发展改 革委、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按职责 分工负责 七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专项行动。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切 实强化相关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构 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1.加 强 关 键 核 心 技 术 攻 坚 。 围 绕 可 再 生 能 源 、 零 碳 负 碳 排 放 碳 捕 集 利 用 及 封 存 、 生 态 系 统 增 汇 等 重 点 领 域 , 超 前 部 署 实 施 一 批 前 沿 基 础 研 究 项 目 。 围 绕 太 阳 能 光 伏 、 智 能 电 网 、 氢 能 、 储 能 、 零 碳 工 业 流 程 再 造 技 术 等 领 域 , 加 快 实 施 一 批 关 键 核 心 技 术 研 发 项 目 。 推 进 零 碳 负 碳 先 进 技 术 在 重 点 领 域 、 重 点 地 区 的 应 用 示 范 , 促 进 成 果 转 化 应 用 。 实 施 未 来 产 业 培 育 计 划 , 在 基 因 技 术 、 空 天 与 海 洋 开 发、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建设未来低碳产业试验区。着力推动碳排 放实测技术发展,加强遥感测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 块链、5G 等新兴技术在碳排放实测技术领域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 高碳排放监测水平。省科技厅牵头,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围绕清洁低碳能源、生物固 碳、 零碳工业等领域,布局重组建 设 10 家 省 级 重 点 实 验 室 。 加 快 建设 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平台围绕高效光伏电池、高品质特 钢 、 新 一 代 智 能 电 网 、 海 上 风 电 、 新 型 储 能 等 , 布 局 建 设 5 家左右省级 技术创新中心。围绕节能降碳、绿色制造、新型能源、循环经济等 领域,引进布局一批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打造绿色低碳科 技公共服务平台。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 负责 3.健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绿色技术科技创新项 目组织机制,探索部省联动共同实施重点科技项目,深入推行“揭榜 挂帅” 。完善绿色低碳创新企业培育机制,大力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创 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建设绿色产 业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围绕新型能源、减污降碳等领域, 布 局 建 设 50 家左右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持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完善 绿色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进绿色低碳技术交易综合性服务平 台建设,举办碳达峰、碳中和专利成果拍卖活动,提高绿色低 碳 成 果 转 化 效 率 , 构 建 从 技 术 研 发 到 成 果 转 化 产 业 化 应 用 的 完 整 链 条 。 省 科 技 厅 牵 头 , 省 发 展 改 革 委 省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厅 、 省 生 态 环 境厅等 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进碳达峰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碳达峰人才培养体系, 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增设碳达峰相关急需紧缺专业点,探索建设一批 交叉学科。依托省级人才工程、重大科技项目等,培养支持一批绿 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优化碳达峰人才队伍结构,依托省 内行业重点企业,搭建人才集聚平台。加强碳达峰专业技术技能提 升培训,培养一批高层次碳达峰专业技术人才。省委人才办、省发 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按 职责分工负责 八 各地区有序达峰专项行动。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 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稳步推动实现各地区有序梯次实现碳 达峰。 1.科学确定各地区达峰路径。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根据全省碳达 峰工作部署和任务安排,立足本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发展阶 段等基础条件,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路 线图,科学制定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报经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领导小组综合平衡、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按照国家部署要求.稳妥 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和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试点工作,为各 地 提 供 可 复 制 可 推 广 的 经 验 做 法 。 省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办 公室牵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因地制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工业化程度较高地区,要积极 对 标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 充 分 发 挥 高 质 量 发 展 动 力 源 和 增 长 极 作 用 , 率 先 推 动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全 面 绿 色 转 型 。 工 业 化 程 度 相 对 较 高 地 区 , 加 快 实 施 传 统 产 业 升 级 和 绿 色 化 改 造 , 大 力 发 展 绿 色 低 碳 产 业 , 在 保 证 经 济 稳 定 增 长 的 同 时 大 幅 降 低 能 耗 和 排 放 水 平 。 工 业 化 程 度 相 对 偏 低 地 区 , 着 力 优 化 能 源 结 构 , 按 照 产 业 政 策 和 能 耗 双 控 要 求 , 有 序推动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培育绿色发展动能。省发展 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 负责 四、政策保障 一 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整合设立全省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设 立省级投资基金,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发 挥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支持作用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机制。引导绿色产 品和绿色产业发展促进绿色消费。鼓励金融机构通过绿色信贷、绿 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支持碳达峰目标实现。完 善绿色金融体系,加大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力度,严格 控制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投融资。健全二氧 化碳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管制度。推动形成有利于低碳 发展的价格机制,对能源消耗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用能单 位严格执行惩罚性申价政策,对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落后设备的用能 单位执行差别电价.落实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政策。抓紧研 究制定与产业结构调整、低碳绿色转型和推进生态保护等相关的用 地、岸线方面支持政策。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工业和信息化 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统计局、省地方 金融监管局、省税务局、江苏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部门 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 建立完善市场化机制。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组织开展好相关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和核查工作,加强数据质 量监督管理、配额分配和清缴履约工作。建立健全用能权有偿使用 和交易制度,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动能源要素向优质项目、企 业、产业流动和集聚。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申力交易衔 接协调。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市场交易与推广运用,加速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促进绿色低碳科技项目落地。探索建立碳汇补偿和交易 机制,研究推动将碳汇纳入生态保护补偿范畴有关政策。省发展改 革委、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 完善法规标准体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时清理和修订 不适应绿色低碳发展工作要求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进一步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建立更高标 准的绿色产品、低碳产品、碳足迹、碳中和等绿色认证体系。根据 国家统一的规范标准和核算方法,加快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统计核算 体系,建立完善市点地区 重点行业碳排放数据定期报送制度。省 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司法厅、省生态环境厅、省统 计局、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 强化低碳合作机制。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绿色基 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合作项目。扩大新能 源技术、服务和产品出口。加强与发达国家低碳技术的相互借鉴和 交流合作,推动开展绿色低碳领域科研联合攻关和国际交流。坚决 贯彻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 与兄弟省市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低碳合作。大力发展高质 量、 高效益、高附加值绿色产品贸易,严格管理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 口 。 鼓 励 引 导 企 业 推 行 产 品 全 生 命 周 期 绿 色 环 保 管 理 , 加 大 绿 色 低碳贸 易主体支持培育力度,加强经验复制推广,促进外贸产业 链、供应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生态 环境厅、省商务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组织实施 一 加强统筹协调。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全省碳达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由省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研究重大问题、推进 重大工程、发布重要数据。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领导小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相关 工作。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抓总,做好统筹 协调,定期调度各地区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工作进展情况,科学 提出碳达峰分步骤的时间表、路线图,督促将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 细。各设区市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协调和推进机制,建立完善相 关保障机制。 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相关部 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 强化责任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碳达峰碳中 和工作责任,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 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本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实 施方案、支持政策、保障措施落实到位,落实情况纳入省级生态环 境保护督察。省各有关部门和各设区市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并上报分 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 时督促落实。各设区市要及时做好相关的方案制

注意事项

本文(【政策】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灰色旋律)主动上传,solarbe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solarbe文库(发送邮件至401608886@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copyright@ 2008-2013 solarbe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0028102号-1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