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be文库
首页 solarbe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碳中和”系列专题:中国“双碳”政策梳理及碳排放权交易跟踪-宏源期货.pdf

  • 资源大小:1.58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8金币 【人民币8元】
游客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人民币8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作为您下次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如填写的是手机,那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就是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4、下载无积分?请看这里!
积分获取规则:
1充值vip,全站共享文档免费下;直达》》
2注册即送10积分;直达》》
3上传文档通过审核获取5积分,用户下载获取积分总额;直达》》
4邀请好友访问随机获取1-3积分;直达》》
5邀请好友注册随机获取3-5积分;直达》》
6每日打卡赠送1-10积分。直达》》

“碳中和”系列专题:中国“双碳”政策梳理及碳排放权交易跟踪-宏源期货.pdf

一、 碳排放现状概述 2005 年,中国碳排放量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 2000 年 -2011 年全球 碳排放量复合增长率为 2.90,中国同期复合增长率为 9.68, 2012 年 -2021 年全球碳排放量复 合增长率为 0.60,中国同期复合增长率为 1.81,中国的碳排放增长率约为全球的三倍多。 2021 年全球碳排放量 338.84 亿吨,同比增加 5.63;中国 2021 年碳排放量 105.23 亿吨, 同比增长 5.50,占全球碳排放总量 31.06;美国 2021年碳排放量 47.01亿吨,同比增长 6.35, 占全球碳排放总量 13.87,总量不到中国的一半;其余各国碳排放总量占比不超过 10。 图表 1全球碳排放总量(百万吨二氧化碳)及其增速 图表 2主要国家碳排量数据(百万吨二氧化碳) 资料来源 WIND, 宏源期货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宏源期货研究所 图表 3主要国家碳排量占比 图表 4主要国家碳排量环比增速 资料来源 WIND, 宏源期货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宏源期货研究所 “碳中和”系列专题四 中国“双碳”政策梳理及碳排放权交易跟踪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table_reportdate]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2022 年 9 月 19 日 期货(期权)研究报告 [table_page]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第 2页共 23页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是发电 /供热行业,占全部碳排放量 31.00,其次是运输行业,占比 16.52,制造业和农业碳排放量基本一致,分别占比 12.33、 11.35,其他行业碳排放量占比 不到 10;中国碳排放量最高的也是发电 /供热行业,占国内碳排放总量 46.33,其次是制造 业和工业生产过程,分别占比 22.98、 10.07;与全球碳排量行业分布相比,中国的运输、农 业和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占比较低,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量占全部碳排放量比例较高。 图表 5全球碳排放量行业分布 图表 6 中国碳排放量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 世界资源研究所 , 宏源期货研究所 资料来源 世界资源研究所 , 宏源期货研究所 从地区角度来看,华东、华北地区的碳排放量始终位于前两位,合计约占全国总量的 50, 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和直辖市地区的碳排放占比逐渐降低,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碳排放占比 逐渐提高,西南地区的碳排放占比较为稳定,始终在 79之间波动。 图表 7 中国碳排放量分地区占比 图表 8 中国碳排放量分地区环比增速 资料来源 WIND, 宏源期货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宏源期货研究所 华东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六个省;华北地区包括河北、山西、 内蒙古三个省;华中地区包括河南、湖南、湖北三个省;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 个省;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五个省;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三个省;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四个省;直辖市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 重庆四个市。 华东地区的碳排放量主要来自山东和江苏两省,二省合计占华东地区总排放量的 50以上, [table_page]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第 3页共 23页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浙江省、安徽省碳排放占比在 35之间波动,福建省、江西省碳排放占比在 13之间波动; 华北地区碳排放最多的省是河北省,占比 10左右, 2008 年内蒙古碳排放量超过山西省,逐渐 逼近河北省碳排放量。 图表 9 中国华东地区各省碳排放量占比 图表 10 中国华北地区各省碳排放量占比 资料来源 WIND, 宏源期货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宏源期货研究所 二、 我国碳中和政策 /事件追踪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做出承诺 中 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 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提出后,各相关部委、行业、地区相继出 台了“碳中和”政策,“ 1N”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一) “碳中和”顶层设计 图表 11 2020 年底以来,中央相关政策 部门 时间 政策 内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 2020 年 12 月 16 日至 18 日 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 将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列为 2021 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确定了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的目标。要抓紧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 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 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 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 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生态环境部 2021 年 1月 11 日 关于统筹和 加强应对气候 变化与生态环 境保护相关工 作的指导意见 到 2030 年前,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整体合力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稳步提升,为实现二 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提供支撑,助力美丽中国建 设。 [table_page]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第 4页共 23页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国务院 2021 年 2月 22 日 关于加快建 立健全绿色低 碳循环发展经 济体系的指导 意见 到 2025 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 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 平持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 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 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 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 全国人大、全国政 协 2021 年 3 月 12 日 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 2035 年远 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 ”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 别降低 13.5、 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 率提高到 24.1。到 2035 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 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基本实现。 国务院 2021 年10月 8日 国务院常务会 议 “一刀切 ”停产或 “运动式 ”减碳可休 矣有效运用市场化手段和价 格改革措施,保证能源供应,用好价格等经济杠杆,让市场机 制充分发挥作用,对市场供需进行有效调节。 联合国 2021 年 10 月 11 日至 24 日 生物多样性 公约第十五次 缔约方大会领 导人峰会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 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 碳中和 “1N”政策体系。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 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 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 1 亿千瓦的项 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21 年 10 月 24 日 关于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 发展理念做好 碳达峰碳中和 工作的意见 到 2025 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 2020 年下降 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18;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 24.1,森 林蓄积量达到 180 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 基础。 到 2030 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 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 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 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 25左右, 森林蓄积量达到 190 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 现稳中有降。 到 2060 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 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 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 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国务院 2021 年 10 月 24 日 国务院关于 印发 2030 年前 碳达峰行动方 案的通知 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 总值能源消耗比 2020 年下降 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 碳排放比 2020年下降 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 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顺利实现 2030 年前碳达 峰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 2021 年 12月 8日 至 10 日 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 中和是推动高 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 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 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 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 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 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 [table_page]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第 5页共 23页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 “双控 ”向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双控 ”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 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 有企业要带 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 强国。 国务院 2022 年 1月 24 日 “十四五 ”节 能减排综合工 作方案 到 2025 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 2020 年下降 13.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 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 2020 年分别下降 8、 8、 10 以上、 10以上。节能减排政策 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 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 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资料来源 中央 及各地区 政府网站, 全国及各地区碳交易所 , 宏源期货研究所 (二) “碳中和”各相关行业政策 图表 12 各行业“碳中和“相关政策梳理 行业 部门 时间 政策 内容 产业园区 生态环 境部办 公厅 2021 年 10 月 17 日 关于在产 业园区规划 环评中开展 碳排放评价 试点的通 知 坚持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 效目标要求,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产业园 区,探索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的技 术方法和工作路径,推动形成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环境 管理的机制,助力区域产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通 过试点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经验,为碳 排放评价纳入环评体系提供工作基础。 城乡建设 中共中 央办公 厅、国务 院办公 厅 2021 年 10 月 21 日 关于推动 城乡建设绿 色发展的意 见 到 2025 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 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减排扎实推进, 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增强,“城市病”问题缓 解,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 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绿色 生活方式普遍推广。 到 2035 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碳减排水平快 速提升,城市和乡村品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更加美好, 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美 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大宗固体 国家发 展改革 委办公 厅 2021 年 5 月 30 日 关于开展 大宗固体废 弃物综合利 用示范的通 知 到 2025 年,建设 50 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以 下简称“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 达到 75以上,对区域降碳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培育 50 家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以下简称“骨干企业”),实施 示范引领行动,形成较强的创新引领、产业带动和降碳 示范效应。 电力行业 国家发 展改革 委 2021 年 7 月 26 日 关于进一 步完善分时 电价机制的 通知 各地要统筹考虑当地电力系统峰谷差率、新能源装机占 比、系统调节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上 年或当年预计最大系统峰谷差率超过 40的地方,峰谷 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 41;其他地方原则上不低于 31。 电力行业 国家发 展改革 委、国家 能源局 2021 年 7 月 29 日 关于鼓励 可再生能源 发电企业自 建或购买调 峰能力增加 可再生能源发展。未来我国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和努力 争取 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任务艰巨,需要付出艰苦卓 绝的努力。实现碳达峰关键 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促 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关键在于消纳,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 关键在于电网接入、调峰和储能。各地、各有关电力企 [table_page]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第 6页共 23页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并网规模的 通知 业要充分认识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消纳的同等重要意义, 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并网工作,将可再生能源发展、并 网、消纳同步研究、同步推进,确保 2030 年前碳达峰、 2060 年前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电力行业 工业和 信息化 部、市场 监督管 理总局 2021 年 11 月 22 日 电机能效 提升计划 ( 2021-2023 年) 到 2023 年高效节能电机年产量达到 1.7 亿千瓦,在役高 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 20以上,实现年节电量 490 亿千 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 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2800 万吨。 电力行业 国家发 展改革 委、国家 能源局 2022 年 1 月 18 日 关于加快 建设全国统 一电力市场 体系的指导 意见 到 2025 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国家市场 与省(区、市) /区域市场协同运行,电力中长期、现货、 辅助服务市场一体化设计、联合运营,跨省跨区资源市 场化配置和绿色电力交易规模显著提高,有利于新能源、 储能等发展的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初步形成。到 2030 年,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 求,国家市场与省(区、市) /区域市场联合运行,新能 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自主选择, 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 钢铁工业 工业和 信息化 部等三 部门 2022 年 1 月 20 日 关于促进 钢铁工业高 质量发展的 指导意见 力争到 2025 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 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 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绿色低碳深入推进。构建产业间耦合发展的资源循环利 用体系, 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 能耗降低 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 10以上,确保 2030 年前碳达峰。 钢铁行业 工业和 信息化 部 2021 年 4 月 17 日 钢铁行业 产能置换实 施办法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增加钢铁产能总量。未完成 钢铁产能总量控制目标的省(区、市),不得接受其他 地区出让的钢铁产能。长江经济带地区禁止在合规园区 外新建、扩建钢铁冶炼项目。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置 换比例不低于 1.51,其他地区置换比例不低于 1.251。 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对完成实质性 兼并重组(实现实际控股且完成法人或法人隶属关系、 股权关系、章程等工商变更)后取得的合规产能用于项 目建设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置换比例可以不低 于 1.251,其他地区的置换可以不低于 1.11 高耗能行业 国家发 展改革 委等五 部门 2021 年 11 月 15 日 高耗能行 业重点领域 能效标杆水 平和基准水 平( 2021 年 版) 各地方要深刻认识、高度重视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高耗能 行业节能降碳工作的重要性,充分立足本地发展实际, 坚持系统观念,尊重市场规律,细化工作要求,强化责 任落实,稳妥有序推动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切实避免“一 刀切”管理和“运动式”减碳,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高耗能行业 国家发 展改革 委等四 部门 2022 年 2 月 11 日 高耗能行 业重点领域 节能降碳改 造升级实施 指南 2022 年版 围绕炼油、水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 17 个行业,提 出了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的工作方向和到 2025 年的具体目 标。 [table_page]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第 7页共 23页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工业 工业和 信息化 部等四 部门 2021 年 9 月 3 日 关于加强 产融合作推 动工业绿色 发展的指导 意见 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加快绿色核心技术攻关, 打造绿色制造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低碳、节能、 节水、环保、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共性技术 研发,开展减碳、零碳和负碳技术综合性示范。 促进绿色低碳产品消费升级。鼓励企业按照全生命周期 理念开展产品绿色设计,扩大高质量绿色产品有效供给。 推进绿色低碳国际合作。以碳中和为导向,制定重点行 业碳达峰目标任务及路线图,支持智能光伏、新能源汽 车等产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中 外合作绿色工业园区,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在国内转 化落地。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加 强煤电行业联控, 促进产业产能优化升级。建设绿色综合服务平台和共性 技术平台,推动中国新型绿色技术装备“走出去”和标 准国际化。 工业 工业和 信息化 部 2021 年 11 月 15 日 “十四五” 工业绿色发 展规划 到 2025 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 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 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 2030 年工业 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8,钢铁、有色金 属、建材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取得阶段性成果。 有害物质源头管控能力持续加强,清洁生产水平显著提 高,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 10。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 13.5,粗钢、水泥、 乙烯等重点工业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 57,主要再生资源回收 达到 4.8 亿吨。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 工业 国家发 展改革 委、工业 和信息 化部 2021 年 12月 8日 关于振作 工业经济运 行推动工业 高质量发展 的实施方案 的通知 科学确定石化、有色、建材等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 基准水平,明确目标方向,突出标准引领,严格能效约 束,组织一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开展节能降碳技 术示范应用,提高行业节能降碳水平。推动钢铁、电解 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加大节能力 度,加快工业节能减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加大能耗标 准制修订、宣贯推广工作力度,建立动态提高能效标杆 水平和基准水平机制,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 审计等配套标准。 工业园区 国家发 展改革 委办公 厅、工业 和信息 化部办 公厅 2021 年 12 月 15 日 关于做好 “十四五” 园区循环化 改造工作有 关事项的通 知 到 2025 年底,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包括经济技术 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产业 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显著提升园区绿色低碳循 环发展水平。通过循环化改造,实现园区的能源、水、 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氧化碳、固体废物、 废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 公共机构 国家机 关事务 管理局 等四部 门 2021 年 11 月 19 日 深入开展 公共机构绿 色低碳引领 行动促进碳 达峰实施方 案 对标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实现绿色低碳引领行动 推进有力,干部职工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在全社会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中切实发挥示范引 领作用,开创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绿色低碳发展新局 面。到 2025 年,全国公共机构用能结构持续优化,用能 效率持续提升,年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1.89 亿吨标准 煤以内,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排放)总量控制在 4 亿吨以内,在 2020 年的基础上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 5、碳排放下降 7,有条件的地区 2025 年前实现公共 机构碳 达峰、全国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 2030 年前尽早达 [table_page]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第 8页共 23页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峰。 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 展改革 委等四 部门 2021 年 12月 8日 贯彻落实 碳达峰碳中 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据中 心和 5G 等 新型基础设 施绿色高质 量发展实施 方案 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明显提 升,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 降到 1.3 以下,国家枢纽节点进一步降到 1.25 以下,绿 色低碳等级达到 4A 级以上。全国数据中心整体利用率明 显提升,西部数据中心利用率由 30提高到 50以上, 东西部算力供需更为均衡。 5G 基站能效提升 20以上。 建筑 住房和 城乡建 设部 2021 年 10 月 13 日 建筑节能 与可再生能 源利用通用 规范 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应在 2016 年 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 30和 20。不 同气候区平均节能率应符合下列规定严寒和寒冷地区 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 75;除严寒和寒冷地区外, 其他气候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 65;公共建筑平 均节能率应为 72。 新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应分别在 2016 年执行 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平均降低 40,碳排放强度平 均降低 7kgCO/m a以上。 煤炭行业 国家发 展改革 委 2021 年 10 月 11 日 关于进一 步深化燃煤 发电上网电 价市场化改 革的通知 燃煤发电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 在“基准价 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现行燃煤 发电基准价继续作为新能源发电等价格形成的挂钩基 准。 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 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 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 不超过 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 20限 制。电力现货价格不受上述幅度限制。 农村转型 国家能 源局等 三部门 2021 年 12 月 29 日 加快农村 能源转型发 展助力乡村 振兴的实施 意见 到 2025 年,建成一批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试点,风电、太 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占农村能源的比重持续提升, 农村电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 壮大,绿色低碳新模式新业态得到广泛应用,新能源产 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补充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绿 色、多元的农村能源体系加快形成。 石化化工 国家发 展改革 委等五 部门 2021 年 10 月 18 日 石化化工 重点行业严 格能效约束 推动节能降 碳行动方案 ( 2021-2025 年 到 2025 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 ,炼油、乙烯、合成 氨、电石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 30,行业 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 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水泥玻璃 工业和 信息化 部 2021 年 7 月 2 日 水泥玻璃 行业产能置 换实施办 法 提高了水泥项目产能置换比例,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水泥项目由 1.51 调整至 21,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由 1.251 调整至 1.51。 加大低效产能压减力度,对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限制类的 水泥产能以及跨省置换水泥项目,产能置换比例一律不 低于 21。 鼓励固废综合利用,湖北、贵州等五省磷(钛、氟)石 膏生产水泥项目产能可实施等量置换。 [table_page]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第 9页共 23页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保障光伏发展需要,新上光伏压延玻璃项目不再要求产 能置换。 冶金、建材 国家发 展改革 委等五 部门 2021 年 10 月 18 日 冶金、建 材重点行业 严格能效约 束推动节能 降碳行动方 案 ( 2021-2025 年) 到 2025 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 ,钢铁、电解铝、水 泥、平板玻璃行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 30,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有色金属 -电解铝 国家发 展改革 委 2021 年 8 月 26 日 关于完善 电解铝行业 阶梯电价政 策的通知 基于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动态调整加价标准。鼓励电解铝 企业提高风电、光伏发电等非水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电解铝企业消耗的非水可再生能源 电量在全部用电量中的占比超过 15,且不小于所在省 (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激励值 的,占比每增加 1 个百分点,阶梯电价加价标准相应降 低 1。 原材料工业 工业和 信息化 部等三 部门 2021 年 12 月 21 日 “十四五” 原材料工业 发展规划 到 2025 年,原材料工业保障和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 能力明显增强。 粗钢、水泥等重点原材料大宗产品产能只减不增,产能 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重点领域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 升,形成 510 家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 领航企业。产业布局与生产要素更加协同,在原材料领 域形成 5 个以上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工园区集约 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石化产业基地。 钢铁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低 2,水泥产品单位熟料能耗 水平降低 3.7,电解铝碳排放下降 5。重点行业单位产 值污染物排放强度、总量实现双下降,各行业实现稳定 达标排放,新建项目满足超低排放标准。工业废渣等固 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到 2035 年,成为世界重要原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应 用高地,新材料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 平世界先进, 产业体系安全自主可控。 智能光伏 工业和 信息化 部等五 部门 2021 年 12 月 31 日 智能光伏 产业创新发 展行动计划 ( 2021-2025 年) 到 2025 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 创新取得突破。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 著提升,形成完善的硅料、硅片、装备、材料、器件等 配套能力。智能光伏产业 生态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与新 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水平逐步深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 重点行业 国家发 展改革 委等五 部门 2021 年 10 月 18 日 关于严格 能效约束推 动重点领域 节能降碳的 若干意见 到 2025 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电解铝、水 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 和数据中心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 30,行业整 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 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到 2030 年,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进一步提 高,达到标杆水平企业比例大幅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 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如期实现碳达峰 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资料来源 中央 及各地区 政府网站, 全国及各地区碳交易所 , 宏源期货研究所 [table_page]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第 10页共 23页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三) “碳中和”各地区政策 图表 13 各地区碳中和相关政策 部门 时间 政策 内容 河北省人民 政府 2021 年 4 月 29 日 关于建立 健全绿色低 碳循环发展 经济体系的 实施意见 到 2025 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 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 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 费体系初步形成,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 2020 年提高 10 个 百分点以上,单位 GDP 能耗下降 15,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19, 高新技 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 25左右,非化石能源 消费占比提高到 11。到 2035 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 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 境根本好转,基本建成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 江苏省生态 环境厅 2021 年 5 月 13 日 江苏省生 态环境厅 2021 年推动 碳达峰碳中 和工作计划 推动构建“ 1169133”碳达峰行动 体系,精准指导各设区市制定本 地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确保 2021年全省碳排放强度下降 4.2。 甘肃省人民 政府办公厅 2021 年 5 月 26 日 关于培育 壮大新能源 产业链的意 见 紧扣到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加强规划引 导和政策支撑,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资源优势与产 业培育融合发展、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互促发展、产业规划与区域布局 协同发展、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链供应 链融合互促,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全力 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到 2025 年,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增速、质量 和效益更加协调,结构更趋合理,动力更为强劲,发展方式更可持续, 新能源发、输(配)、储、用、造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更趋完备,实现 资源和产业融合发展。 浙江省委 2021 年 6 月 8 日 浙江省碳 达峰碳中和 科技创新行 动方案 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 农业、居民生活等领域推进可再生能源 替代,大力推广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利用先进技术,积极推动储能、 氢能、能源互联网等技术迭代应用,加速提升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占 比,为构建零碳绿色能源体系提供重要保障。 上海市应对 气候变化及 节能减排工 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 2021 年 6 月 18 日 上海市 2021 年节能 减排和应对 气候变化重 点工作安排 2021 年,单位生产总值( GDP)综合能耗、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分 别比上年下降 1.5左右;全市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 450 万吨标准煤左右; 二氧化碳排放增量控制在 900 万吨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 4200 万吨 以内;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 量分别下降 2、 1、 3和 2;细颗粒物( PM2.5)浓度巩固改善,空 气质量指数( AQI)优良率与上年持平并力争有所提升。 浙江省生态 环境厅 2021 年 7 月 6 日 浙江省建 设项目碳排 放评价编制 指南(试行) 自 8 月 8 日起,在浙江省全域范围内的钢铁、火电、建材、化工、石化、 有色、造纸、印染、化纤等九大重点行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工作。 福建省人民 政府 2021 年 7 月 6 日 关于印发 福建省“十四 五”制造业高 质量发展专 项规划的通 知 围绕碳达峰 、碳中和的要求,落实国家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任务, 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力度,统筹推进节能降耗、清洁生 产、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筑牢安全生产底线,积极构建 绿色制造体系。到 2025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完 成国家下达任务;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 80;累计创建绿 色工厂 300 家、绿色园区 20 个。 [table_page] 宏观经济政策解读 第 11页共 23页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江西省人民 政府 2021 年 7 月 8 日 关于加快 建立健全绿 色低碳循环 发展经济体 系的若干措 施 制定二十一项措施,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 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加快建立健全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 发展水平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广西壮族自 治区生态环 境厅 2021 年 7 月 31 日 关于深入 推动生态环 保服务高质 量发展的实 施意见 以降碳为总抓手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化减污降碳协同研究,探索 协同控制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的创新举措有效机制,推动将碳排放 影 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指导帮助火电、钢铁、焦化、水泥等行 业超低排放改造,着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协同减排,优先 选择化石能源替代、原料工艺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等源头治理措施,协 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率先开展碳达峰实践。积极 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深化低碳试点,推进“近零碳”排放 示范工程建设。 海南省生态 环境厅 2021 年 8 月 2 日 关于试行 开展碳排放 环境影响评 价工作的通 知 在部分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园区、重点行业、重点项目中试行开展碳排 放环境影响评价;实施范围包括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需编制环境影 响报告书的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电力、建材、石化、化工、造纸、医药、 油气开采等重点行业。 中共吉林省 委、吉林省 人民政府 2021 年 11月 30 日 关于完整 准确全面贯 彻新发展理 念做好碳达 峰碳中和工 作的实施意 见 到 2025 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 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地区生产

注意事项

本文(“碳中和”系列专题:中国“双碳”政策梳理及碳排放权交易跟踪-宏源期货.pdf)为本站会员(灰色旋律)主动上传,solarbe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solarbe文库(发送邮件至401608886@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copyright@ 2008-2013 solarbe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0028102号-1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