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be文库
首页 solarbe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pdf

  • 资源大小:1.91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8金币 【人民币8元】
游客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人民币8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作为您下次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如填写的是手机,那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就是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4、下载无积分?请看这里!
积分获取规则:
1充值vip,全站共享文档免费下;直达》》
2注册即送10积分;直达》》
3上传文档通过审核获取5积分,用户下载获取积分总额;直达》》
4邀请好友访问随机获取1-3积分;直达》》
5邀请好友注册随机获取3-5积分;直达》》
6每日打卡赠送1-10积分。直达》》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pdf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是 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 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 下设 7 个部门、运营管理 4 个中心 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 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 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4 年 11 月 25 日,是由北京巧 女公益基金会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智库建设、推进生态金融领域政策研究与传播 的、中国首个生态金融智库项目。 该项目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运营管理,主要围绕生态金融 产业、碳中和等课题展开研究,探索如何促进金融体系与绿色、可持续经济的 融合;探索如何制定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金融政策和法规;探索双碳目标 下的合理正确的碳排路径;具体执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简称 “绿金委”秘书处职能)。 目 录 核心提要 2 引言 4 一.全球气候融资的拐点已出现 5 二.全球气候投融资的独特意义与中国启发 7 三.中国气候投融资的深度内涵 9 四.中国气候投融资的三大特点 11 五.气候投融资对城市的综合益处 14 六.中国气候投融资的下一步走向 16 七.政策建议 19 参考文献 22 课题组 23 2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核心提要 ● 2021 年全球碳中和元年的开启,碳中和目标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政 策共识。全球资本市场倾向于气候投融资的拐点开始出现。 ●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此前测算,中国实现 碳中和还需增加 139 万亿元的新投资,年均投资 3.5 万亿元,可见气候投 融资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作用。 ● 全球广义上与气候相关的各类资产配置总规模已达到近 50 亿美 元,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占比近四分之一,从而气候投融资业务是中国目前 急需尽快跟进的重点领域,也是绿色金融国际竞争中的重要赛道。 ● 气候投融资将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五种可持续发展难题,即减 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的融资难题;投资资金与项目的错配问题;绿色金 融参与主体的单一问题;企业主动披露 ESG 信息的意愿较低;绿色金融 难以对所有气候项目进行资金支持。 ● 中国的气候投融资同时具备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力;试点城市与金 融机构统一协调;长远目标与短期步骤共同结合的三大特点。 ● 气候投融资将提升试点城市的气候信用,强化城市内所开展项目 的气候适应性。 ● 据统计,从资产管理的角度,全球金融机构在气候和相关领域管 理资产规模达到 47 万亿,占全球金融资产管理总规模(180 万亿)高达 26,可以认为,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资产配置在未来全球投资活动中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3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将会逐渐占据更高比例,我国需要跟上国际气候投融资工作的步伐。 ● 未来,城市针对气候投融资工作还应该进一步建立协调感;发挥 创新性;提升落实度。 ● 为更好地帮助试点城市完成气候投融资相关工作,在政策推广层 面,中央政府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积累气候投融资报告编制经验和风险识别 机制。 4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引言 202 年 5 月底,生态环境部透露,气候投融资试点已基本完成 评审工作,即将全面启动运行。这意味着自 2021 年 12 月 23 日生态 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 工作的通知之后仅仅不到半年时间,地方气候投融资试点布局已 完成。气候投融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助推器。国家应对气候变 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此前测算,中国实现碳中和还需增加 139 万亿元的新投资,年均投资 3.5 万亿元,可见气候投融资对中国实现 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作用。 202 年下半年,在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的推进下,中国势必会 加速积累应对的气候变化的金融经验,发挥金融在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的气候治理作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双碳”目标下的绿 色金融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从这个角度看,分析气候投 融资在绿色金融和地方碳中和工作中的创新前景,分析将从哪些方 面寻求气候投融资试点的业务布局和发展方向,变得相当有意义。 ▪ 本报告部分相关成果可参见 王文,气候投融资与中国绿色金融方向,中国金融,2022 年第 12 期。 王文、刘锦涛、赵越、葛敏,转型金融现状与未来,中国银行保险报,2022 年 6 月 14 日。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5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一、全球气候投融资的拐点已出 现 2021年全球碳中和元年的开启, 碳中和目标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政策 共识。全球资本市场倾向于气候投 融资的拐点开始出现。联合国气候 变化框架公约及所属机构如绿色气 候基金、世界银行和区域多边开发 银行对其自身业务的气候投融资系 统性的核算框架和流程不断加快, 以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性为核心的 气候基金快速提升,环境、社会和 公司治理( ESG)型目标资产的大 规模资本重新配置进程变得紧迫, 纷纷通过配置具备气候应对型的低 碳资产对冲高排放产业的风险(详 见表 1)。比如,2021 年底,全球 最大主权财富基金挪威政府全球养 老基金( GPFG)、欧洲最大养老荷 兰公共部门养老金( ABP)、英国 最大保险公司、大型实物投资管理 公司英杰华都相继采取“脱碳”措施, 声称在未来 1-3 年迅速出售、剥离 其高排放的资产和投资项目,监管 和督促化石燃料企业加速应对气候 变化的行动。可见,全球碳中和的 政策共识下,寻求气候型资产结构 调整,成为金融界迫不急待、势在 必行的事情。在可以遇见的将来, 随着全球气候治理和碳中和进程进 入主流和快车道,气候融资在 21 世 纪全球碳中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 重要性将逐渐提高,世界银行将气 候融资在总融资规模中占比提升至 35的阶段性目标亦充分体现了应 对气候变化所需的大量资金需求和 金融创新前景。 6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中国推动气候投融资的政策部 署与市场行动也紧锣密鼓。2016 年 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 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 体系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起了 中国较为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自此,囊括气候投融资在内的中国 绿色金融得以蓬勃发展,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短短几年都跃 升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之一。2020 年 10月生态环境部、发改委、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布关于促进 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 这是中国首个专门在气候投融资领 域的政策文件,也是中国宣布“双 碳目标”以来的首个落实与推进文 件,确定到 2025 年基本形成气候投 融资地方试点、综合示范、项目开发、 机构响应、广泛参与的系统布局, 引领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气候投 融资合作平台,投入应对气候变化 领域的资金规模明显增加。 2021 年试点通知发出后,一批 实施意愿强、基础条件较优、具有 带动作用和典型性的、以强化金融 支持为重点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 已相继浮出水面。比如,5 月 26 日, 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 干规定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明确写到“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 作”条款,要求探索差异化的投融 资模式,以市场手段强化各类资金 有序投入,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完 善资金安排联动机制,抑制高碳投 资。可见,一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 投融资的城市行动已悄然展开。 表 1 国际金融机构气候投融资相关举措案例 机构 举措 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早在 2014 年就开发了“气候和灾害风险筛查工具”。工具包括国家层面和项目 层面国家层面支持国家或产业规划和战略,项目层面涵盖农业、水、健康、道路、能源、 海岸等 7 个领域。 美国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在 2019 年对该行在美国电力行业的 39 个公司客户进行了气候变化影响情景分 析。评估的假定条件包括全球碳价水平、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商业可行性、电力价格、 能源结构等。 法国兴业银行 该行 2014-2020 年的环境政策重点在减少碳排放,并设立了相应目标与 2014 年相比, 2020 年银行人均碳排放减少 20。为了达到减排目标,银行执行了内部碳税政策。 非洲开发银行 2012 年,非洲开发银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在 2010 年开始制定该计划时, 非洲开发银行就设立了相应的职能部门。 素材来源孙轶颋 . 金融机构开展气候投融资业务的驱动力和国际经验 . 环境保护 .2020,481218-23. 人大重阳梳理。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7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在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 气候融资在碳中和时期的重要性逐 渐提高,世界银行计划在未来数年 内将气候融资在总融资规模中的占 比提升至35,充分反映了应对气 候变化所需的资金需求和金融创新 需求。 全球广义上与气候相关的各类 资产配置总规模已达到近50亿美 元,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占比近四分 之一,从而气候投融资业务是中国 目前急需尽快跟进的重点领域,也 是绿色金融国际竞争中的重要赛道。 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充分反映了 试点地区要理清开展气候投融资和 绿色金融业务目前存在的一些共同 点和区别(详见表 2)。 二、全球气候投融资的独特意义 与中国启发 表 2 气候投融资与绿色金融的差异梳理 气候投融资 绿色金融 关系 气候投融资是绿色金融的一部分。 绿色金融的范围大于气候投融资的范围。 定义 气候金融与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 公约相关联,该投融资活动可减少排 放,同允许各国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减 缓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 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投融资、项目运营、 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主导部门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 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银 保监会、证监会、国管局。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环境保护部、证监会、银保监会。 重点任务 1、编制试点方案。 2、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3、有序发展碳金融。 4、强化碳核算与信息披露。 5、强化模式和工具创新。 6、强化政策协同。 7、建设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 8、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 1、大力发展绿色信贷。 2、推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 3、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动员社会资本。 4、发展绿色保险。 5、完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丰富融资工具。 6、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 7、推动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8、防范金融风险,强化组织落实。 素材来源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人大重阳梳理。 8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其中,共同点是气候资金缺口 与绿色投融资缺口都较大,主要区 别在于根据侧重点不同则投向领域 也有差异绿色资金在气候投融资 目标下的需求和供给并不匹配,甚 至绿色资金本身也需要供需调整, 根据近五年来的绿色投融资组成情 况,目前年均投融资在2到2.5万 亿元左右,其中有近 40-50 用于绿 色交通运输,包括 5000 亿的城市轨 道交通(包括绿色基建)和 5000 亿 的新能源汽车,其次是清洁可再生 能源占比 5000 亿左右,该投融资比 例并不适用于应对气候变化。 另一个方面,我国 ESG 投资创 新和应用有所不足,由于当前气候 投融资项目具有正的外部性且还未 实现内部化,普遍存在前期投资规 模大、投资收益率不高和投资回收 期长的特点,这就导致金融机构向 气候投融资项目提供融资的动力明 显不足。那么在开展气候投融资地 方试点的过程中,需要试点地区地 方政府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来定 向支持气候投融资的产业领域,通 过监管创新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 大 ESG 应用,优化气候投融资培育 与发展的政策环境,如给予气候信 贷产品定向降准、赋予气候债券等 产品在绿色债券群体中的优先受偿 权。 此外,减缓和适应这两类气候 目标在气候投融资结构中需要平衡, 全球范围内前者占比约93,后者 仅为 7,包含生态系统防灾适应能 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气候应对 活动所需的融资应当得到进一步重 视,以不断降低未来“双碳”目标 工作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9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气候融资相比于传统的绿色环 保项目和低碳减排项目等,侧重点 有所不同,它具备更强的应对气候 变化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特性。具体 来看,根据 2021 年发布的气候投融 资指导意见,我国气候投融资的发 展模式以“减少碳源以减缓气候效 应”和“增加碳汇以适应气候变化” 两个层面结合为主,添加了更多关 于提高森林碳汇、草原碳汇、生态 系统与气象防灾等领域适应能力的 发展工作,本质上是增强“谈盈亏”, 而不仅局限于核定指标开展碳减排 工作,在减碳的基础上更加具备碳 中和目标下的碳增汇属性。 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和绿色金 融试点之间相比,除了开展资金引 流以外,更能注重于把握好气候投 融资和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之间的 系统关系,并且气候投融资本身全 球属性较强,试点地区最后发展出 的经验模式有助于最终建立起具有 国际影响力的气候投融资合作平台, 以加大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投 入,通过平台去撬动更多国际气候 资金。 当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 充分意识到气候投融资与气候适应 能力在未来数年内的重要性,比如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政策环境变化 对于产业和行业造成的冲击,相关 企业要能够承受相关的风险,使其 整体可控,并且在气候披露规范上 根据 TCFD 气候财务披露协议需要 加强气候变化对企业财务经营影响 的量化分析。与此同时,我国正通 过气候投融资工作逐渐建立起气候 融资体系,弥补气候相关金融领域 的空白,推动气候资金在供给端逐 渐集中,不断明确气候气候资金的 三、中国气候投融资的深度内涵 10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使 用范围,并单独完善相应的气候 投融资统计和核算方法。 针对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可持续 发展困境,再结合上述提到的气候 投融资的工作内涵,我国的气候投 融资工作将会解决以下五种可持续 发展难题。 一、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 的融资难题。 解决这一难题是气候 投融资试点工作开展的核心动机。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项目长期具 有投资规模大、收益率低、投资回 报周期长的客观问题,而气候投融 资工作将通过完善气候投融资项 目分类指南;深化与相关项目的 金融适配工具等方式,以逐步解决 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主 要问题。 二、投资资金与项目的错配问 题。 因不同绿色项目所涉及的技术 不同,所以每个项目的开发成本便 存在差异,有的已实现经济规模, 但有的还处于资金投入阶段。所以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绿色资金 往往更加青睐投资回报周期相对短 的项目,而尚处于发展的项目则难 以得到该有的资金投入,所以就形 成了项目与资金间的错配问题。气 候投融资工作开启后,更完善的投 融资工具将弥补部分绿色项目的资 金缺口。 三、绿色金融参与主体的单一 问题。 当前,我国绿色信贷占整体 绿色金融资金总额的 90 以上,绿 色金融业务过于集中在银行端口, 暴露出参与主体单一的问题。但气 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 要有序发展碳金融与鼓励试点地方 各类金融机构创新气候友好型的绿 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未来,除银 行外,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也将 在绿色金融业务上发力,推出更加 多样化与气候投融资相关的金融工 具,甚至个人也可通过普惠碳金融 产品参与到气候投融资工作当中。 四、企业主动披露 ESG 信息 的意愿较低。 中国 ESG 发展报告 2021中的数据显示,2021 年,A 股中有 1130 家上市企业披露了自身 的 ESG 信息,占 A 股上市公司总量 的 26.9,但其中仅有 66 家企业发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11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布了纯粹的 ESG 报告,这仅占 A 股 上市公司总量的 1.57,由此可见, 我国的上市企业对于披露 ESG 信息 工作并没有高涨的主观能动性。在 气候投融资工作开展后, ESG 报告 中的百余个底层指标将反映出地方 试点企业的落实情况,倒逼相关企 业主动披露自身 ESG 信息,气候投 融资试点工作甚至或将推动我国的 ESG 信息的强制披露工作。 五、绿色金融难以对所有的气 候项目进行资金支持。 对于绿色金 融来说,气候投融资是对其在业务 范围上的补充,同时也扩大了绿色 资金的项目支持范围。例如,气候 投融资的核心是帮助城市减缓气候 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像应对去年 河南的大雨,城市要进行海绵城市 升级这就属于气候投融资,而海绵 城市的建立即不属于绿色金融对零 碳项目的资金支持目录,也不属于 转型金融中对高碳企业进行绿色化 转型给予资金支持。所以气候投融 资工作进一步扩大了绿色资金的支 持范 围。 四、中国气候投融资的三大特点 根据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 案,“气候投融资”被定义为“为 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 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 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 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试 点工作的目标是,要通过 3-5 年的 努力,试点地方基本形成有利于气 12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候投融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培育一 批气候友好型市场主体,探索一批 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打造若干个 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平台,使资金、 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资源向气候 投融资领域充分聚集。尽管气候投 融资工作在 2022 年下半年才将正式 开展,但此前各部委已经制定了相 应的配套政策(详见表3),以保 障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为 未来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表 3 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汇总 政策类型 具体措施 财政政策 “十三五”时期,我国 31 个省级地方政府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 关规划和方案中,95 以上的规划或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和污染物减排的财 政支持力度。“十四五”时期,各省(区、市)均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十四五”规划 的重要内容,并进一步明确了财政支持的相关措施。 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在低碳发展相关领域已出台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如对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 节能设备制造等实施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同时,多地还出台了新 能源汽车、公共交通车辆和节能车船等也享受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的优惠政策。 市场和价格政策 我国多地方通过碳市场、绿电交易、用能权交易等手段明确相关企业的排放成本,提升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的市场化程度。 绿色金融政策 我国已有超过 50 个城市在相关政策中明确了绿色金融激励措施,包括对绿色信贷、绿色 保险、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环境权益交易等绿色金融细分领域的支持。 素材来源熊程程 , 廖原 , 赵佳佳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地方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现状、 问题及建议 . 环境保护 .2022,500626-29. 人大重阳梳理。 相比于联合国对气候投融资的 概念,中国气候投融资的定义与目 标更细化到资金、人才、技术与政策、 制度、平台之间的协调、综合与落实。 作为一个全新的投融资体系,中国 气候投融资的工作不仅要讲求节奏 感与渐进性,还要注重实效性与可 行性。试点工作必须吸收国际先进 经验,也须体现出与中国国情相适 应的特色。 一是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双发 力。 气候问题具有兼具时空尺度的 外部性,需要私人部门与公共机构 共同应对。中国金融体系主要以银 行为主,前些年中国企业界、社会 界还有声音怀疑气候变化的真实性 与国家应对气候变暖的务实性截然 不同,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出大量 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政策,并引导市 场在气候投融资上的理念升级、产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13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品创新。而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 系与政府引领的经济模式特点也决 定了,中国将逐步形成以绿色信贷 基本政策为主要发力点,以绿色债 券、绿色基金为辅助力的气候投融 资体系。而随着投融资试点工作的 推进,中国企业会越来越意识到应 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发展和实现 低碳减排的重要性,逐渐重视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政策环境变化 对于产业和行业造成的冲击,政府 公共投资与私人资本加上债券、股 权、基金等在内的多重混合气候融 资模式也将越来越有创新前景和发 展吸引力。 二是试点城市与机构运作共协 调。 地方是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气候 资金需求和供给矛盾普遍突出。当 前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 意识相对薄弱,气候投融资体制机 制尚不健全,相关政策暂未形成系 统响应,专业队伍和人才储备不足, 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考核和激 励机制。为深入推动地方气候投融 资工作,亟需加快开展以应对气候 变化为目的、强化各类资金有序投 入的政策环境为重点的气候投融资 试点,探索差异化的投融资模式、 组织形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 通过有效抑制地方高碳投资、创新 激励约束机制和资金安排的联动机 制,切实发挥“降碳”的引领和倒 逼作用,为促进地方绿色低碳和高 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形成可复 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碳达 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长远目标与短期步骤相结 合。 气候变化是跨世纪的国际性重 大问题,而中国提出的“双碳”目 标更是一个宏观过程,在气候治理 框架下,气候投融资在微观层面上 充分贯通了长远规划与短期任务之 间的联动关系,注重长期目标与短 期步骤相结合,推动“双碳”目标 有序进行。我国碳中和长远规划下 的阶段性目标在不同行业、不同企 业之间的存在差异,长期内碳中和 需要考虑行业特色,短期内阶段性 减碳也并不靠简单的、被动的任务 14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分配和约束产量来实现。气候投融 资活动将“双碳”目标和低碳治理 在业务细节上落到了实处,在“双碳” 目标带动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大 变革之中,当气候投融资融入到企 业的气候适应性生产活动与投融资 活动中去后,会进一步推动一系列 供应链行为和市场活动与以降低碳 排放为核心目标的环境影响所挂钩, 这些微观视角上的生产活动气候升 级为“双碳”长远目标持续注入了 阶段性的短期动力。 五、气候投融资对城市的综合益处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 验区、低碳城市试点、气候适应型 城市试点和气候投融资试点等地方 工作都是探索和积累双碳路径经验 的重要实践。而开展气候投融资试 点则应注重相比于其他地区,其所 具备的“气候”目标特征。 从理论指引角度,在我国“双碳” 顶层设计和指导下,从基本方向上 来看,气候投融资应服务于支持城 市自身将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地方双 碳目标相结合,城市自身通过相关 工作针对性地成为气候投融资先行 优势地区,引导资金投入气候变化 领域,这有赖于地方政府尽早发布 阶段性的产业目标规划,尤其是建 立起不同时期投融资目标的政策方 向和资金需求计划,包括同步更新 的项目案例库,以推动社会资本将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15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气候资金投入相关领域,把握各个 时期的投资机遇以匹配短期和中长 期的投资需求,这是拓宽气候融资 渠道的重要方式。 从实践工作角度,地方政府 可考虑布局通过气候专项绿色债券 募集资金投入气候基础设施建设领 域,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灾害,在城 市韧性中增强城市气候防御力是开 展气候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基础,也 是提高“城市气候信用”的方式之 一。与此同时,在标准建设和工具 创新上需要对标国际,气候投融资 本身具备强烈的国际化属性,相关 工作的创新成果有一定程度上可以 从全球角度拓展气候资金的国际合 作与运用。 从金融服务角度,对比发达国 家的气候投融资市场,中国当前的 绿色融资整体对于绿色信贷和债券 的依赖程度较高,投资方向相对偏 向于资金供给主导,需要加强目标 管理和导向性,以及同步提升项目 的气候适应性。我国气候融资水平 低于碳中和目标所需的必要水平, 私营部门参与度低,面向新市场主 体的工具创新和私人资本发挥的作 用有限,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难题, 短期内需要试点地区气候融资工具 降低发行成本优势,和对发行人建 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更要面对气候 债务工具仍然存在的期限错配问题。 同时,减缓和适应气候的项目需要改 善投融资结构,以不断降低双碳工 作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试点地区 开展气候友好型项目要从经济可行、 风险可控、气候效益等方面综合考 虑,寻找具有投资价值的气候友好 型项目。 16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中国 作出了大国承诺,并展现了强大的 执行力和行动力。中国未来需要不 断开展和“双碳”目标与路径密切 契合的气候投融资活动,为绿色金 融创新升级带来新动能,持续发挥 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和气候 治理的核心作用。 据统计,从资产管理的角度, 全球金融机构在气候和相关领域管 理资产规模达到 47 万亿,占全球金 融资产管理总规模(180 万亿)高达 26,可以认为,与应对气候变化相 关的资产配置在未来全球投资活动 中将会逐渐占据更高比例,一是应 对气候变化本身带动了大量资金需 求,二是全球气候治理目标下低碳 资产认可并具备越来越高的投资价 值和增长潜力,三是金融机构具有 及时调整资产组合并通过配置气候 适应性资产来对冲高排放产业风险 的需求。因此,气候投融资在中国 未来推进“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将 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和作用,找 准气候投融资的实践方向是推动“双 碳”领域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的 重要基础。 第一,建立协调感通过气候 投融资建立起城市试点的绿色供应 链。 气候投融资在打造传统供应链 的绿色升级和打造新型绿色产业供 应链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推动 和促进作用。 首先,气候投融资以项目和产 品为依托,根据项目的环境要求和 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推动相关企 业提升与供应链上下游其他企业之 间材料供应、资源与能源消耗、污 六、中国气候投融资的下一步走向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17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染排放物水平等指标的环境要求, 符合气候投融资目标中的“减缓气 候变化”重要方向。 其次,参与到绿色供应链建设 中去的企业,将有机遇更容易获得 绿色投融资试点的资金扶持与优惠。 气候投融资目标下的产品选择也将 激励供应链各环节企业联合开展绿 色生产和供应的对接,并在气候投 融资目标中的“适应气候变化”中 实现气候风险共担机制。 最后,气候投融资下的供应链 绿色升级,有利于进一步打通绿色 产业链全环节的气候环境信息数据 库建设工作,建立绿色产业链碳排 放信息的横向和纵向共享平台,目 标是对于碳排放的足迹追踪和测算, 将有助于从产业链绿色升级的过程 中通过数据收集创新开发资金成本 与碳足迹挂钩的金融产品,发展气 候投融资、绿色产业链、碳排放权 交易市场、清洁能源消费市场、绿 色金融市场等领域的多方联动作用。 第二,发挥创新性气候投融 资推动中国金融的绿色可持续转型 升级。 从降低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 金融创新角度,气候投融资的顺利 开展有助于不断提升金融机构进行 碳核算和评估碳减排经济效益的能 力,推动金融体系的绿色转型和信 用升级。气候投融资对气候变化和 碳排放的依赖程度高于传统绿色金 融,带动了市场化、规模化、具备 成本优势的金融方案的形成。气候 投融资下的碳核算升级,有助于借 助气候投融资工作改善绿色金融当 前的一大难点绿色金融主要覆 盖于大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或者 自然人而言,他们没有足够的资信, 在绿色项目上也缺少资产抵押,但 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恰恰是气候 目标和气候金融的重点支持对象, 从根本上是以地方气候投融资试点 为突破口,在绿色金融视角下探索 新的信贷模式和结构。 另一方面,从提升碳汇、适应 气候变化的金融创新角度,气候投 融资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18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机制的重要金融途径。第一,气候 投融资吸引和激励金融资本参与到 生态价值实现市场中去,积极发展 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第二,气候投 融资建立和完善了生态价值的货币 化评估体系,推动生态价值在合理 位置的得到变现,并在未来持续获 得稳定的绿色现金流;第三,气候 投融资试点探索了自然资本核算体 系并发挥自然资本的投资效应。气 候投融资活动不仅涉及气候问题作 为金融系统风险来源的被动防范应 对举措(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缺 失),也涉及具备主动提高气候效 应和碳减排效益的碳增汇项目开发。 建立起与碳增汇相关的自然资本核 算体系并推动市场化和产业化,是 地方气候投融资试点中挖掘气候资 产布局的重要方向。 第三,提升落实度完善气候 投融资下的环境信息披露与核算体 系,建立气候投融资的金融数据库 与项目库。 在气候投融资视角下,环境信 息披露与环境核算体系,包括碳排 放核算核查等工作,将不仅提高环 境透明度和敦促企业减排,更能逐 渐建立起一个环境约束型的生产模 式和融资体系。气候与环境的信息 披露与核算体系将在气候投融资试 点中得到创新发展,越来越注重于 “双碳”目标的实际需求。 首先金融机构应注重建立和完 善气候投融资下的环境信息披露与 核算体系,在未来的气候投融资活 动中,金融机构将广泛掌握企业在 ESG 层面的公司治理结构、产业与 产量特征、行业潜在气候风险等, 从金融机构出发以落实气候投融资 的基础环境数据搜集与披露工作具 备较高效益。自 2021 年下半年起, 央行积极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 金融评价方案,在后续在气候投融 资下的信息披露工作中,金融体系 更应从项目特点和生产方式的层面 出发,探索独立于企业 ESG 和环境 治理能力的、对于碳减排金融政策 效果的评估方式,并藉此开展“双碳” 目标下的资产配置升级,推动企业 气候融资信贷评估体系的侧重点从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19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融资需求方到融资供给方转型。 同时在此基础上,过往的绿色 金融改革试点经验表明,基础数据 的搜集、联网接入、数据库管理工 作具备必要性和重要性,气候投融 资数据库与项目库的建立和完善应 当率先布局一是可在与温室气体 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相关的 资产配置中开展气候环境项目的跟 踪统计与核算,同步发展资源核算 与环境核算业务,将气候变化相关 元素纳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之中;二 是以气候跟踪统计核算数据为基础, 重视气候环境账户和绿色金融账户 的数字化建设工作,由金融机构或 第三方信息服务商适时推进,详细 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碳减排、环境 污染物、碳配额、存量和增量等数据, 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七、政策建议 探索和积累气候投融资报告编 制经验和风险识别机制。 气候投融 资 MRV(检测、报告、核证)在中 国试点地区具备发展和探索的重要 前景,以形成中国地方特色的气候 投融资项目报告编制。 在 2022 年将要陆续开展的气候 投融资的地方试点工作之中,将从 试点地区形成资金供给、工具创新、 产品服务的基本路径。当前,我国 气候投融资的检测与报告还没有形 成完善的体系,也并非自上而下的 模式,那么对于试点地区而言,MRV 提供了一个追踪气候投融资执行情 20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况的框架,属于基于信息披露的融 资成果评价,尤其是对于气候投融 资的两个目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 化)的效益评估。 在气候投融资MRV中,提供资 金、收集数据、编制报告由多个不 同的工作主体进行,起初是为了跟 踪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 金支援(2009 年,发达国家承诺在 2020 年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至 少 1000 亿美元资金应对气候变化挑 战)。MRV在中国试点地区的应用 具有其特定和必要的前景,比如通 过气候融资评估成果推动提高地区 投融资目标和地方双碳目标的一致 性,在这个目标背景下统计气候资 金的透明度、政府公开支持与私人 资本的效益差别等,研究形成统一 的气候资金定义、范围和统计口径, 从气候资金的覆盖范围(国资、民资、 外资等)的来源和使用情况,计算 出每单位气候投资的效益,用于政 策制定和调整、环境披露和环境效 益评估、绿色金融业绩评价。 同时,地方开展气候投融资试 点应建立起气候投融资风险的识别 机制。首先需要明确和厘清的重点 是,气候风险和气候投融资风险是 两个范围的概念,气候投融资风险 主要集中在金融系统和相关投融资 活动中。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长 远发展目标下,气候投融资项目支 持范围包括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 候变化,前者需要调整升级产业结 构与能源结构,从而导致企业投资 的相关项目投资在转型过程中面临 政策变化、财产减值、估值降低、 消费偏好变化、市场风向转变等风 险,后者则是气候灾害等物理风险 所带来的投资损失、项目运营中断、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违约等风险。例 如,金融市场中那些利率与碳排放 与环境影响挂钩的信贷产品,如果 相关项目主体在转型过程发生不确 定性,则将为投资者带来利率风险。 因此,建立和制定气候投融资 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机制是地方开展 气候投融资活动的基本前提和重要 基础,当前相关意识、政策、技术 等方面均有待完善,出发点之一是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21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与气候保险市场发展相结合,包括 环境污染责任险、天气保险、绿色 节能保险市场,都需要对风险进行 识别并控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其 关键在于需要一系列测度工具,以 气候问题到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机 制为基础,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 试,从地方层面建立起完整的气候 风险评估流程,并最终积累起气候 风险识别、投资分析、资金运用、 报告编制等工作有机结合的一系列 完善的连锁环节和体系。 22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 [EB/OL]. 2020-10-21. 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010/t20201026_804792. 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 通知 [EB/OL]. 2021-12-21.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2/25/content_5664524.htm. [3]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 推动部分区域碳排放率先达峰调研分 析报告 [R/OL]. 2019-04-24. http//www.ncsc.org.cn/yjcg/dybg/201904/t20190424_700892. shtml. [4] 能源基金会 .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政策实践 [R/OL]. 2015-10- 20. https//www. efchina.org/Reports-zh/report-lcdp-20151020-zh. [5]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注意事项

本文(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pdf)为本站会员(灰色旋律)主动上传,solarbe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solarbe文库(发送邮件至401608886@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copyright@ 2008-2013 solarbe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0028102号-1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