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be文库
首页 solarbe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华为《绿色发展2030》报告.pdf

  • 资源大小:13.18M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8金币 【人民币8元】
游客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人民币8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作为您下次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如填写的是手机,那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就是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4、下载无积分?请看这里!
积分获取规则:
1充值vip,全站共享文档免费下;直达》》
2注册即送10积分;直达》》
3上传文档通过审核获取5积分,用户下载获取积分总额;直达》》
4邀请好友访问随机获取1-3积分;直达》》
5邀请好友注册随机获取3-5积分;直达》》
6每日打卡赠送1-10积分。直达》》

华为《绿色发展2030》报告.pdf

p1 迈向绿色发展新时代 绿色发展 2030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GREEN DEVELOPMENT 2030序言 人类社会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碳排放持 续增长,威胁着我们的生物圈;社会依然存在不平 等现象,基本服务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模 式变得愈发不可持续。为此,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起 来。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技术可以,而且应该做出 更多贡献。企业可以在改变世界发展动态、推动社 会繁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全球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和创新 在保持社会运转方面的关键作用越发凸显。为了充 分发挥数字技术改变世界的潜力,信息和通信技术 (ICT)行业必须通过负责任的产品和服务开发、 部署及使用来发挥带头作用。 数字技术能够助力其他行业减少碳足迹,是企 业、城市和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动力。数字 技术通过提高新一代生产流程的灵敏度、智能化和 自动化,提升工业竞争力,推动工业4.0的发展。 数字技术还能驱动城市向智慧型和包容型城市转 型,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此外,数字技术还 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 教育资源;通过远程医疗和优化资源利用,提升医 疗服务质量;加速经济交易,最大化资源利用率, 提高安全性。 数字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技术本身 不足以带来有影响力的变化。我们应通过开发和部 署技术解决方案来改善人类所处的环境,而且现在 就应该行动起来。 绿色发展是指借助创新和技术的力量,打造 一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世界。虽然技术回弹 效应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但相比数字技术 对于改善人类所处环境的作用,其负面影响微不足 道。因此,我们应全力聚焦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 署。 GeSI的调查数据显示,现有技术的部署将使 可持续发展进程平均加快22,并将下行趋势延缓 23 1 。 交通、制造、农业、建筑和能源领域的智能 解决方案有望将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维持在 2015年的水平,促使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 2 。 此外,ICT 技术还有助于促进增长,创造超过6 万亿美元的收入,并节省近5 万亿美元的成本 3 。 数字技术驱动变革的潜力是巨大的。 我深信,这份报告将加速我们建设一个更可 持续、更具韧性的世界。我们在能效、行业和可再 生能源解决方案方面的创新,将驱动行业数字化转 型,共建更美好的世界。 我谨向华为公司绿色发展2030报告的发布 表示祝贺。该报告通过透明、直接的方式,展示了 绿色发展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未来产业。感谢 华为在推动全行业更好地展望未来和制定政策方面 做出的贡献。 Luis Neves GeSI CEO FOREWORD 3 1 GeSI数字目标使能更智能的 2030 年 2 世界资源研究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世界银行、GeSI、埃森哲分析与 CO 2 模型 3 世界资源研究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Gartner、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GeSI、埃森哲分析与 CO 2 模型4 GREEN DEVELOPMENT 2030 绿色发展 2030 迈向绿色发展新时代 7 绿色发展 2030 展望 9 可再生能源成为主流 10 工业走向绿色生产 11 交通全面电气化 13 未来建筑进入零碳运行 14 绿色数字基础设施成为基本要求 15 零碳生活成为新时尚 17 数字化、低碳化使能绿色发展 19 数字化和低碳化是驱动绿色发展的双引擎 20 数字化使能低碳化发展 20 低碳化激发数字化潜能 22 数字化与低碳化相辅相成,共同驱动绿色发展 23 目录 CONTENTS5 目录 数字化、低碳化使能绿色发展的三大创新方向 25 方向一提升数字基础设施能效 27 通过理论、材料、器件、架构的创新,打造绿色站点 29 通过系统架构,软件节能创新,构建极简网络 31 通过 L1 到 L3 多维创新,打造绿色数据中心 32 通过指标体系评估、低碳自智网络,实现智慧运营 34 方向二加大可再生能源占比 35 能源供给侧创新方向 36 能源消费侧创新方向 38 方向三使能行业绿色发展 40 电力数字技术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43 工业数字技术助力工业实现绿色智造 45 交通数字技术加速交通工具电气化和交通体系智慧化 48 建筑数字技术使能建筑绿色零碳运行 49 倡议 51 鸣谢 536 执行摘要 华为的愿景与使命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 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这个智能世界同时也是一个绿色世界。站在智 能世界的入口,眺望2030零碳生活成为新时尚,虚 拟旅游让人们摆脱时空的羁绊,来一场“说走就走” 的旅行;全息在线教育让人们穿梭在知识的宇宙;零 碳运行建筑给人们提供节能又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 境;电气化、智能化的交通让人们避免拥堵,实现绿 色出行;工业生产更绿色,虚拟工厂让全球的专家在 家里就可以实现整套产品的规划设计,柔性生产更精 准的匹配供给消费侧需求;能源加速清洁化,可再生 能源成为主流;数字基础设施拥抱绿色,80采用可 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提升100倍。 在本报告中,我们从未来生活和行业绿色发 展入手,通过对零碳生活、可再生能源、交通电气 化、零碳运行建筑、绿色工业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展 望,尝试描绘未来世界绿色发展的美好前景。我们 认为数字化、低碳化是驱动绿色发展的双引擎,数 字化使能低碳化发展,低碳化激发数字化的无限潜 能。为了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我们提出需要在提升 数字设施基础能效、加大可再生能源占比、使能行 业绿色发展三个方向持续创新。我们相信绿色发展 的智能世界将加速到来,需要各行各业持续协作, 不断探索,共创美好未来。 EXECUTIVE SUMMARY 1 迈向绿色发展新时代 A NEW ERA OF GREEN DEVELOPMENT8 GREEN DEVELOPMENT 2030 绿色发展 2030 回顾全球现代化发展历程,人类已经完成了 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到“信息化时代” 的三次工业革命。前三次工业革命主要依赖化石能 源,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也呈指数 级增加,引发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为人类社会生存 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近期,在包括中国、日本、美国、欧洲等经济 体公布的计划路线图中,绿色发展成为与数字经济 并驾齐驱的主要发力领域和全球共识。绿色发展是 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的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其基 本内涵是指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减少对自 然环境的损害或者能同时改进自然资源的状况。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的重要举措,全球正在加快绿色基础设施布局。 美国大力推动555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计划,在基础 设施、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大投资,并重点补贴 电动车的购买者和安装屋顶太阳能的家庭。欧盟计 划2021年至2030年间,每年新增3500亿欧元投资, 推进电动汽车、公共交通运输等实现减排目标。 德国将放弃化石燃料的目标提前至2035年,拟加速 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 100可再生能源供给。日本在海上风电、电动汽 车、氢能等14个重点领域提出了发展目标和具体的 减排任务。 中国于2020年9 月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 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的“3060”双碳目标,开启了“双碳”目标引领下 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新征程。中国还发布了2030年 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一系列能源、工业、建 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 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出台了科技、碳汇、财税、 金融等保障措施,形成了碳达峰、碳中和“1N ” 政策体系,并明确了相关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 图。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紧迫,全世界已经 充分意识到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必须与碳排放“脱 钩”,在做好节能减排的同时,更多地利用可再生 能源。同时,绿色经济带来的绿色产业发展正日益 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新兴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 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在这个 过程中,5G、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数字 技术,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放眼全球,越 来越多的国家已经从过去被动应对气候变化,转变 为主动拥抱绿色发展,人类社会正在加速迈向绿色 发展的新时代。9 绿色发展 2030 展望 2 绿色发展 2030 展望 VISION FOR GREEN DEVELOPMENT 203010 GREEN DEVELOPMENT 2030 绿色发展 2030 展望未来,绿色发展将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数字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改变人类的工作与 生活。 可再生能源成为主流 未来,近海海面将遍布漂浮式光伏电站,也将耸立着直径超200米的风机;广袤的撒哈拉建立起全球 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大 规模应用,电力在生产环节、输配电环节、用户端 和储能端都将实现测量、控制、调节等全方位、自 主、协同发展。此外,储能技术和分布式绿色电源 的发展将使能源流和信息流双向互通,大幅度提升 能源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力生产环节将越来越绿色化、低碳化。未 来十年,清洁能源的使用将日益广泛,传统化石能 源将逐步被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代替。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占发电总量比例 将超过50,光伏的度电成本将低至0.01美元,全 球装机总量将超过3000GW,比2020年提升10倍以 上。未来,输配电将更加智能化。数字技术可以有 力推进输配电网络的智能运维、状态监测、故障诊 断等综合管理能力,实现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提 高设备故障响应速度。运维效率也将获得大幅提 最大的光伏发电厂。超级电网将电力从一个大洲输送到另一个大洲。依靠兼具融合、开放、智能等特点的 能源云,虚拟电厂将打破传统的发电厂和用电用户边界,协调分布式风电、太阳能光伏、存储系统和其他 灵活的负载;储能技术、无线充放电、消费侧双向融合等将有望进入千家万户。 Renewable energy is going mainstream 可再生能源成为主流 50 30 2030 年 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 2030 年消费端 电气化比例 2030 年增加 倍 储能累计装机容量 2011 绿色发展 2030 展望 升,自主协同、自主检测、自主跟踪等将可以精准 定位并迅速排除能源系统中的故障。虚拟电厂把屋 顶光伏、小型风力电站,电动车、家用储能系统等 联接起来,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能源消费端的电气化将加速推进,交通、工 业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大户将逐步电气化,根据智 能世界2030报告,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从 2020年的约20达到2030年的30。同时,通过数 字技术精准快速的定位高能耗、高碳排放用电环 节,用户能够更精细化地管理自身能源消耗,从而 更好地优化电力调度和匹配方案,达到提升用电效 率,降低碳排放的目的。 此外,储能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应用,将成为能源 体系的重要调节器,全球储能累计装机容量将从2020年 的17GW增至2030年的358GW,增加20倍以上。储能技术 将有效地解决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固有的不稳定、不连 续、质量差等问题,并通过数字化技术与电网的双向融 合,实现源、网、荷、储等各能源参与方互联互通,起 到削峰填谷、需求响应、调峰辅助、平衡供给等作用, 实现电网的灵活、高效、稳定可靠、绿色低碳。 未来,数字化技术将推动机器人越来越智能 化,机器人的使用将更加广泛。例如自主移动机 器人通过丰富的环境感知能力、基于现场的动态 路径规划能力、灵活避障能力、全局定位能力等 在生产和仓储领域实现货物的智能拣选、移动、 出入库以及上下生产线,将极大地减少相应的人 工成本。根据华为智能世界2030报告预测, 到2030年,每万名制造业员工将与390个机器人共 工业走向绿色生产 未来,数字工厂里遍布的机器人将自主完成物料上线、生产制造、质量检测、下线封装、打包入 库、出库装车等一系列工作。虚拟工厂中,全球的工程师、设计师、专家等将融合到同一个场景中, 共同进行产品规划、设计、模拟等复杂的工作,甚至在数字工厂中完成整套产品规划。能够支持多人 共创内容的平台使大家能够创建和仿真与现实世界高度贴合的虚拟3D世界。3D打印使模具不再是工 业生产中的必需,数字化柔性生产可以直接省去模具制造、产线调整等环节,让消费者自己设计,自 己生产,打造全新的个性化生产模式。供应链上下游实现完全透明化和可视化,企业可实时监控产业 链上下游的物质流和信息流。 The industrial sector will go green 工业走向绿色生产 2030 年, 每万名制造业员工 将与 390 个机器人共同工作12 GREEN DEVELOPMENT 2030 绿色发展 2030 同工作。 未来,数字化柔性生产将有望改变从生产到 消费的全过程。数字技术提供的海量数据,使企 业可以更加直接和精准地了解客户需求。同时, 柔性生产中的模块化设计可以让消费端更多的参 与到生产过程中。通过对产品设计、任务分配、 设备功能、物流配送等环节的柔性化重塑,实现 以消费端为主的新生产模式。数字化柔性生产将 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周转,降低能源、 资源浪费,实现绿色低碳化发展。 未来,工厂将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绿色 化。通过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字 孪生、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 用,生产过程将可以实现物质流、能量流、信息 流等的采集监控、智能分析、精准控制和精细管 理。通过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智慧工厂将极大地 提高制造和运维服务效率,推动生产、运维、质 检、封装等全流程碳减排。 未来,供应链也将会在数字化的助力下,变 得更加透明和可预测。通过采集和分析供应链中的 上下游订单、物流以及库存等相关信息,将可实现 产业链上下游订单、生产、物流信息透明化和可视 化,降低供应链风险。同时,通过各类传感器传输 的仓库的温度、湿度、灰尘、烟雾浓度等信息,企 业将可以实时监控运营环境,并利用IoT、RFID、 二维码等技术,对货物出入库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和 登记,掌握存储货物状况。此外,利用全球定位系 统、人工智能、5G、IoT等技术,对接物流系统中 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营数据,企业将能够对移动过程 中的货物进行实时监控,迅速优化运输资源和路 线,确保物资准时、安全地到达。 未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引入,供应链将向供应网转 型,让每个环节所需的上游物资都有多重的供货 备份,并可以通过多路径送达。通过加强企业内 外部的互联互通,打造多触点的协同供应生态系13 绿色发展 2030 展望 未来的交通出行,将加速向电气化领域转 型,尤其在电动汽车领域,车、桩、网、储智能 协同,实现更安全、更绿色、更智慧的出行。 未来,在完善的电力基础设施和电池技术快 速进步的推动下,清洁电能将成为道路和铁路交 通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其中电动汽车,既是交 通工具、用电设施,同时也是储能设施,将成为 电力系统与交通系统融合的关键枢纽。随着电池 成本下降和性能提升,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 发展,电动汽车将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有可能突破 4000万辆,与燃油车二分天下。 交通出行的绿色发展离不开相关的支持体 系。以电动汽车为例,未来,电动汽车充电基 础设施将快速发展,据国际能源署(IEA)和相 关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私人充电桩预计保 有量将达1 亿台,总充电功率达1500GW,总充 电量达800TWh。其中公共充电桩预计保有量达 2000万台,总充电功率达1800GW,总充电量达 1200TWh 。 随着包括WiFi设备、微波检测设备、北斗 定位地面站等设备的大规模部署,以及自动驾 驶、5.5G、6G通信感知融合技术的广泛应用, 公路和铁路网将在多维感知、信息互联互通、 设备自动控制、自主决策、智慧管控等诸多方 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如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 度,毫米级的成像分辨率等。公路、桥梁、信 号灯等交通基础设施将能够实现彼此间的信息 统,杜绝链条中“最弱一环”效应。 2030年,1.45亿辆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奔驰在世界各地,提供共享服务,数以万计的采用翼 身融合技术的新能源民航飞机在全球的机场间穿梭。新能源货轮活跃在世界各个港口之间,海上光伏电厂为其 提供绿色能源补给。交通互联网使新能源汽车能够与公共交通、共享自行车服务、共享摩托车服务、人行道结 合,轻松通过各种交通方式转接运送乘客和货物到达最终目的地,从而减少拥堵和碳排放。 Comprehensive electrification in transportation 交通全面电气化 2030年 2030年 2030年 1.45 亿辆 新能源汽车 1 亿台 全球私人充电桩 680GW 汽车储能 交通全面电气化14 GREEN DEVELOPMENT 2030 绿色发展 2030 互联互通和自动控制,并与交通工具、交通参 与者协同联动,主动检测路网运行异常,及时 上报道路拥堵、设备故障,并联网发布跨区域 交通信息及事故信息。同时,车辆智能化水平 的提高,加之路网运行的全面感知能力,车、 路有望实现一体化运行监测,在发现公路通行 异常后,可自主实施车路协同、区域路网协同 管理、出行信息服务等智能服务。 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和电网的智能化与灵活性 提升,微观的储能单元如电动汽车等将全面参与能 源系统双向互动。国际能源署(IEA)于2021年4 月发 布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预测,未来10年,全 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将持续增长,2030年将达到1.45亿 辆,相当于2020年储能装机的40倍,汽车储能规模达 到680GW。届时,作为负荷具有高度灵活和可调节性 储能单元的电动汽车,将可以自主参与电力市场双向 交易,不仅降低充电时对电网的影响,还可以为电力 系统提供更加灵活和分布的资源。 Future buildings will operate at net zero carbon 未来建筑进入零碳运行 2030 2050 新建建筑进入 零碳运行 时代 100 的 建筑将实现零碳运行 未来建筑进入零碳运行 到2030年,全球新建建筑将主要为零碳运行建筑。通过建筑设计的改良、节能环保新材料的使 用,充分利用自然界的风和光,零碳运行建筑将可大幅度减少电灯、空调、暖气等使用。利用太阳 能、风能和有机垃圾发酵产生的生物质能等能源,将使建筑达到“零能耗”。利用屋顶收集的雨水 冲洗马桶或灌溉植物,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将使建筑达到“零废水”。将无机垃圾制作成家具或 建筑材料,将实现“零废弃物”。15 绿色发展 2030 展望 根据全球建筑建设联盟发布的2021年全球 建筑建造业现状报告显示,2020年建筑业占 全球终端能源消费量的36,占与能源相关二氧 化碳排放量的37。与此同时,全球每年新建筑 还在快速增加。根据国际能源署和联合国环境 规划署发布的2019年全球建筑和建筑业状况报 告,到2060年,全球人口有望达到100亿,其中 三分之二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中。要容纳这些城 市人口,需要新增建筑面积达2300亿平方米,相 当于现有建筑存量翻倍。如此巨大的建筑需求, 意味着建筑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持续上升。 预计从2030年起,所有新增建筑将全面进入零 碳运行时代。到2050年,100的建筑将实现零碳 运行。 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零碳 运行建筑将可建立一种基于无人化、感知型的自 动、智能交互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并获 取整个建筑的运营环境和条件数据,将照明、电 表、水表、水泵、供暖、火灾报警器和冷水机组 等核心系统与控制系统联系起来,通过云端智能 的复杂算法,零碳运行建筑将自动做出节能的运 营决策。例如,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入住 率,决定何时打开和关闭大楼中不同区域的空 调、照明、电梯、通道和遮阳等设备。未来的零 碳运行建筑也将有更高的舒适度。比如自动控制 系统可以将内部温度保持在宜人的水平,而新型 材料的运用可以减少外部噪音污染,帮助住户更 好的入眠。 绿色数字基础设施成为基本要求 2030年,根据智能世界2030报告,联接数量将达到2000亿,通用计算总量提升10倍,AI计算 总量提升500倍。可再生能源成为数字基础设施的主流供能方式,数字基础设施运维全面自动化,通过 神经网络、知识图谱和领域迁移等技术,数字基础设施大幅提升运维效率,不仅可以代替人工解决大量 重复性的、复杂性的计算工作,还可基于海量数据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的预防和预测能力,通过数据驱动 差异化的服务模式,使能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数字基础设施运营。16 GREEN DEVELOPMENT 2030 绿色发展 2030 构建全面绿色低碳化、柔性高效化、智能 自动化的数字基础设施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领域。 未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将实现主流供能方式绿 色低碳化,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将成 为普遍的供能方式。尤其是分布式、小型化的风 电和光伏将在2030年为超过80的数字基础设施供 电,比如在数据中心园区和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 电站,或在周边区域建设大型光伏、风电或其他 清洁能源电站,直供数据中心。此外,储能技术 将在数字基础设施中广泛应用,不仅解决了可再 生能源不稳定等问题,还可实现数字基础设施与 智能电网的双向供电,实现数字基础设施的商业 价值最大化。随着新材料、新器件、新架构、新 算法、新理论的应用,数字基础设施的能效也将 提升百倍。 未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加柔性高效。 不同于目前数据中心大部分为传统室内站建设模 式,未来的数据中心将呈现以柜替房、以杆替柜 的多元建设模式。此外,数据中心传统混凝土的 建筑也将被预制装配式建设模式代替,数据中心 的建设和扩建将更加灵活高效、占地更少、建设 周期更短、建设成本更低。1000个机柜的数据中心 过去可能需要20个月,未来可能只需要数月即可建 成,满足业务快速上线要求。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技术的快 速发展,数字基础设施的运营维护将实现智能化和 自动化。海量的数据和更加智能的数字基础设施将 具备预防、预测能力,可以实时、迅速地对运营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干预,大幅度降低运营维护成 本,减少运营维护时间,提升响应速度,增加可靠 性,提高数字基础设施利用率和运营收益。 Green digital infrastructure is becoming a basic requirement 绿色数字基础设施成为基本要求 2030 年,数字基础设施能效将提升 100 倍17 绿色发展 2030 展望 Low-carbon living is gaining traction E-Health Online Education Digital Tourism 零碳生活成为新时尚 2030 年全球 在线医疗 达到 4318 亿美元,增长超过 10 倍 2030 年预计 中国在线教育 将增长 23 倍 2030 年使用 虚实结合的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 进行 数 字旅游 的用户数达到 10 亿 零碳生活成为新时尚18 GREEN DEVELOPMENT 2030 绿色发展 2030 2030年,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高灵敏的生 物传感器、云端存储的海量健康数据,以及大型医 疗设备的小型化和便携化,实现居家远程医疗成为 可能。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与医生问诊,并获 得线上电子处方。根据美国联合市场研究公司报 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远程医疗市场规模达4318 亿美元,增长超过10倍。远程医疗将大幅度减少患 者在家与医院之间的交通需求,尤其是将免去边远 地区患者千里迢迢到大城市看病的奔波之苦,在方 便医患双方的同时,促进医疗的低碳发展。 2030年,在线教育将更加普及。随着人工智 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和增强现实 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线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万里之外的学生也可以享受与本地 学生一样的名师指导。根据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报 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在线教育将增长23倍,不 仅可以将优质的教育理念和内容,带给更多的学 生,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还可实现温室气体 减排,助力绿色教育发展。 2030年,数据将构建出众多旅游景点的数字 空间,这些数字空间与物理世界共同组成了一个 虚实融合的世界。在虚拟旅行中游览“真实的” 山川、流水,浏览名胜古迹的同时还可以对话先 哲,一起悟道。根据智能世界2030报告, 2030年,各种虚实结合的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用 户数将达到10亿。我们预计这些用户都将使用数 字旅游服务,也就是说,2030年使用虚实结合的 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进行数字旅游的用户数达到 10亿。 GREEN DEVELOPMENT 2030 绿色发展 203019 数字化、低碳化使能绿色发展 3 数字化、低碳化使能绿色发展 DIGITALIZATION AND DECARBONIZATION POWERING GREEN DEVELOPMENT20 GREEN DEVELOPMENT 2030 绿色发展 2030 数字化和低碳化是驱动绿色发展的双引擎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基本要求。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 发展的关键引擎,其背后是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的汹涌大潮。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 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还必须以不破坏自 然环境为前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的背后是千行百 业低碳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因此,进入绿色发展新 时代,一方面要通过数字化谋发展,另一方面则需 要通过低碳化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数字化和低碳 化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双引擎。 Digitalization and decarbonization Two drivers of green development 数字化和低碳化是驱动绿色发展的双引擎 使能低碳化发展 激发数字化潜能 数字化使能低碳化发展 物质、能量、信息是世界构成的三要素,它们自 身的动态流转,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约束关系,是我 们把握未来绿色发展挑战和方向的出发点。当今世界 正在经历的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 5G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变革,通过信息流提升物质流 和能量流的效率,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的效果。放眼 未来,数字技术将在各行各业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效 率提升,是实现绿色低碳化的重要途径和抓手。 根据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GeSI)发 布的SMARTer2030报告显示,未来十年内数字21 数字化、低碳化使能绿色发展 技术有望通过赋能其他行业贡献全球碳排放减少量的20,是自身排放量 的10倍。 数字技术主要通过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来使能行业 低碳化转型,同时提升政府监管和社会服务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形成绿 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最终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数字技术在降低碳排放、碳移除和碳管理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所谓 的碳中和主要包括碳的排放、碳的移除。如果碳的排放和移除相等,即可实 现碳中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碳的管理。在降低碳排放方面,数字化 在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都发挥重要作用。能源供给侧包括传统能源和清洁能 源,对传统能源来讲,数字技术提升供能效率,降低环境破坏程度;对于清 洁能源,数字技术助力解决清洁能源消纳与稳定两大问题。能源消费侧包括 工业、建筑、交通和生活,数字技术使能工业智能化绿色制造和能源管理, 使能建筑全生命周期降碳,促进交通、提升运输组织效率。在生活方面,数 字技术使能智慧医疗、教育、文旅、金融等。在碳移除方面,数字技术提升 Digitalization enables decarbonization 数字化以10倍杠杆效应使能低碳化 2030 年全球 ICT 行业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 1.97 2030 年,ICT 技术将通过赋能其他行业, 帮助减排全球碳排放的 2022 GREEN DEVELOPMENT 2030 绿色发展 2030 生态固碳效率。碳管理方面,碳核算监测、碳交易、 碳金融等也离不开数字技术。 针对当前业界提到的数字化回弹效应 4 , 其本质是非技术的,根源在于经济学和人类行 为,具有动态性和系统性。对于能源、交通、 建筑和工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本身是中 性的,无论其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省的大 小,这些碳排放密集型行业始终需要通过碳交 易、碳价格等系统级碳减排机制进行强度和总 量双控。另外,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实际 上是直接或间接改变了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 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过程中通过如 碳普惠激励机制等的合理政策设计引导,也可 以减少数字回弹的负面影响。 低碳化发展反过来会进一步激发数字化的无限 潜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对绿色 低碳发展的迫切需求,在促进数字产业本身可持续 发展的同时,正在倒逼各行各业进一步加速数字化 应用创新和转型的进程。特别是传统行业的低碳发 展,除了自身高碳高污染工艺需要技术革新外,还 需要解决供需矛盾、资源利用率低等导致的资源浪 费问题。针对这类问题,数字化转型是重要手段, 各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经过处理和传输成为 可流通的信息和知识,通过对行业数据的智能化处 理,可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构建以数据信息为基础 的共享合作生产关系,催生共享经济、循环经济等 新商业模式,提高能效和资源效率。 另一方面,低碳化驱动下产生的可再生能 4 回弹效应指当一个产品或者服务的效率提升后越来越便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就会增加。很多人因此担心,由引进数字化产生 的碳减排就可能会被部分或者全部抵消掉,甚至产生更多的碳排放,这就是数字化的回弹效应。 Decarbonization unleashes the potential of digitalization 低碳化激发数字化潜能 低碳化驱动行业数字化渗透率 数字基础设施使用可再生能源 15 80 低碳化激发数字化潜能23 数字化、低碳化使能绿色发展 源,可以首先用来解决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 的电力需求,这部分用电增量可通过购买可再生 能源配额解决,或者结合数据中心负载特点和合 理的供电系统设计,部署现场可再生能源发电。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数字基础设施能耗增加的问 题,还可以降低数字化成本,进一步推动数字化 的大规模应用。 中国的“东数西算”工程,通过加大数据中心 在西部布局,可以就近消纳西部可再生能源,并利 用规模优势,提高算力使用效率,降低单位能耗。 “东数西算”工程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数字化带来的 “回弹效应”,还可以进一步满足各行各业,尤其 是东部产业对数字化算力的需求。同时,规模化带 来的成本降低,又可以使更多的行业和用户更经济 地利用数字技术,从而赋能行业应用更多低碳技术 和方案,形成持续的正向反馈。 数字化与低碳化相辅相成,共同驱动绿色发展 数字化和低碳化相辅相成、协同发展是经济 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为了更好的评估数 字化和低碳化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提出 从数字基础设施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行 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三个维度,对绿色发展进程进 行评估。我们预测,到2030年,数字基础设施能 效提升100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超50,行 业数字化渗透率达到50。24 GREEN DEVELOPMENT 2030 绿色发展 2030 数字化与低碳化的结合具有深远意义,依托于 数字基础设施能效的不断提升,以及可再生能源的 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将以更强大的动能推进千行百 业的数字化和低碳化转型,在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 目标的基础上,提高产业经济的发展效率和质量, 加速推进人类社会的绿色发展进程。 Areas for assessing green development 绿色发展评估维度 绿色发展评估 三维度 行业数字化渗透率 2030 年 50 数字基础设施能效提升 2030 年 100 倍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 2030 年 5025 数字化、低碳化使能绿色发展的三大创新方向 4 数字化、低碳化使能绿色发展的三大创新方向 THREE INNOVATION PATHWAYS HOW DIGITALIZATION AND DECARBONIZATION POWER GREEN DEVELOPMENT26 GREEN DEVELOPMENT 2030 绿色发展 2030 随着数字化加速发展,数字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智能世界2030报告,预计2030年联接数量将达到 2000亿,通用算力增长10倍,人工智能算力增长500倍,需 要不断提升数字基础设施能效,来应对能耗增长。 当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约28.6,要在2030年 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50的目标,需要依托数字化技 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融合创新。 数字技术在通过提升效率促进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使能了全社会的低碳化,但当前行业数字化渗透率仅20, 需要持续提升行业数字化渗透率,使能行业绿色发展。 要解决上述挑战,需要在提升数字基础设施能效、加 大可再生能源占比、使能行业绿色发展等方向进行持续创 新,加速全社会的绿色发展。 Three innovation pathways of green development 绿色发展三大创新方向27 数字化、低碳化使能绿色发展的三大创新方向 方向一提升数字基础设施能效 为了持续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的能效, 需要在站 点、 网络、 数据中心、 运营等维度进行创新。 在站 点维度, 要通过理论、 材料、 器件、 架构的创新, 比如通过以无源补有源、 以光补电的方式持续提升 设备能效。 在网络维度, 要持续通过系统架构, 软 件节能创新等提升整体能效。 在数据中心维度, 要 通过 L1 到 L3 多维创新 ,实现最优能效 。在运营 维度, 要通过指标体系评估、 低碳自智网络, 牵引 用户转向高能效基础设施, 发挥数字基础设施的最 佳能效。28 GREEN DEVELOPMENT 2030 绿色发展 2030 网络运营 通过指标体系,精准衡量与优化网络能效 用户运营 通过用户迁移释放老旧设备和资源 , 提高能效 智慧运营 绿色站点 极简网络 绿色数据中心 Improv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提升数字基础设施能效29 数字化、低碳化使能绿色发展的三大创新方向 通过理论、材料、器件、架构的 创新,打造绿色站点 按场景来看,站点有无线站点、有线站点 等。站点能耗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设备配套 系统,如空调、电源等的能耗,一部分是设备本 身的能耗。站点配套系统能效提升主要创新方向 有站点可再生能源、重构站点形态等。设备能效 提升创新方向聚焦在提升设备使用阶段的能效。 站点设备80的碳排放发生在使用阶段,设备原材 料提取阶段碳排放占比约11.5,设备生产、运输 阶段碳排放仅占比4.6 。 无线站点 原生高能效设备 、站点极简 架构,系统性、多维度提升能效 未来十年,为了满足大众随时随地良好网络 体验的诉求,为了万物互联和支撑社会的数字化 转型,无线网络流量仍有百倍的增长需求。在全 球各行业绿色化的背景下,为了避免移动网络的 功耗随着流量线性增长,需要全链路全周期的原 生绿色站点,实现比特能效百倍提升。 过去移动基站设备的设计,以提升性能作为 主要目标。面向未来,设备能效要作为基础因素考 虑,需要从能量传播的全链路上创新绿色节能关键 技术,如能源供给侧的站点配套设备,能源使用侧 的基站主设备,甚至帮助终端节能的无线绿色空口 技术。 站点极简化,通过整站视角的系统化设计, 从各节点转换效率、供电链路的线路损耗以及空 调等配套设备的功耗优化等方面提升站点供电链 路能效。通过站点架构创新,如BBU集中化、全 室外免空调站点等,减少空调等非功能性设备的 使用。通过重构站点形态,站点从机房变机柜, 机柜变挂杆,站点能效从60提升至97。对于存 量/p

注意事项

本文(华为《绿色发展2030》报告.pdf)为本站会员(张老师)主动上传,solarbe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solarbe文库(发送邮件至401608886@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copyright@ 2008-2013 solarbe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0028102号-1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