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莉萍-电力绿色低碳转型趋势及政策要求20220331
电力绿色低 碳转型趋势 及政策 要求 晶澳 科技 “ 追 光逐日 设计 未来 ” 设计院 专场技术 沙龙 2022 年 3 月 31 日 四点基本认识供讨论 一 、可再生能源肩负低碳转型重任 二 、如何理解“新型电力系统”及“主体能源”角色 三 、确保电力供应安全是低碳转型的重中之重 四、技术创新及制度安排“双轮驱动”是基本出路 “微不足道” “举足轻重” “担当大任” “ 锦上添花 ” 降低化石能源消耗 增量低碳化 能源系统电气化 存量低碳化 电力系统低碳化 补充能源 替代能源 主体能源 昨天 今天 明天 市场化 “ 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 政策性支持 “保障性全额消纳 ” 与“ 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 电力体制改革 ”等措施并行推进、多管齐下 不是一项单独的措施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 时间 2021年 3月 15日 议题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 “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 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 的新型电力系统 。 ” “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是我国实现低碳转型、“构 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内容 四点基本认识供讨论 一、可再生能源 肩负低碳转型重任 二、如何理解“主体能源”角色及“新型电力系统” 三 、确保电力供应安全是低碳转型的重中之重 四、技术创新及制度安排“双轮驱动”是基本出路 “新格局新问题” 能源 体系 电气化 资源及 供应的 安全可靠性问题 环境影响问题 经济性问题 电力 系统低 碳化 “ 双高 ” 电力系统 更多主体 ( both数量及身份) 存在 其中的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的两大挑战 / 能源成功低碳转型的两大命题 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 电力供应经济性 “自然映射” “能源低碳转型两大特征能源体系电气化、电力系统低碳化 ” 供应能力的充裕性 顶峰保供能力(长时间、跨季节) Both 电量及电力 调度运行的灵活性 短时升降出力的 能力及 速率 电力需求可调节能力(用户) 于瞬时平衡的电力系统而言,主体能源 ≠ 主体电力 关系 “充裕性”认识 “ 为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可靠、充足的电力供应”的主要责任始终是在供电侧 确保 电力可靠 供应和系统安全 稳定 运行的 两大核心技术性需求 能源电力行业生态格局的关键词 统筹发展 、 协同 运行、资源优化 保障 电力 安全可靠供应 和 系统稳定运行 是当前和今后的头等大事,是决定能源低碳 转型成败的关键,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中之 重。 联合国 可持续发展目标 ( SDGs) 2015年 --2030年 全球发展目标(继 2000-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 MDGs 之后的发展重点及目标) 旨在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 社会、经济 和 环境 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SDGs - No7 Affordable and Clean Energy 统筹环境影响、资源约束考量, by 技 术设施 制度安排(市场、政策 )达成 最终 体现为 经济性 Affordable 经济性 环境 影响 供应安 全可靠 能源电力发展中永远存在的三元命题 经济性的关键词可承受 ---摘引自其他专家的报告材料 --- ---摘引自其他专家的报告材料 --- RE“ 平价上网 ” 不等于 “ 平价利用 ” 。 为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高比例变动性电源 系统必然需要增加其它电力技术及电网设施投入 , 从而导致场站成本之外的系统成本增加 。 根据国 际权威机构测算 , 新能源电量渗透率达到 15左右是系统成本进入快速增长临界点 。 初步测算 ( 情景 based ) , 我国 2025年 、 2030年新能源场站成本叠加对应年份系统成本所构 成的新能源利用成本将分别上升至约 0.48元 /千瓦时 、 0.53元 /千瓦时 , 其中系统成本将分别 约为 2020年的 2.3倍 、 3倍 。 0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20 20 20 25 20 30 新能源利用成本(元 / 千瓦时) 新能源利用成本对比 典型系统新能源发电等效度电成本与渗透率的关系 必须 立足于系统视角、基于系统视角看综合供电成本 ---国网能源研究院研究成果 --- 突出特征一多元化 ( both技术和市场主体) 、 点多面广 (分散) 传统电力系统 单一性 未来 /新型电力系统 多元性 电源结构 可控连续出力的传统电源技术占主导; 集中式电源为主 强不确定性 、 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电源发电装机占主导; 大量分布式电源 负荷特性 “ 刚性 ” /受端;纯消费型 柔性 /互动; 生产与消费兼具型 电网形态 辐射型;单向逐级输配电网络系统 包括交直流混联大电网 、 微电网 、 局部直流电网和可调节负荷的能源互联网 技术基础 同步发电机为主导的机械电磁系统 由电力电子设备 同步机共同主导的混合系统 运行特性 以发电侧充裕度及可调度性为保障 、 实时平衡 、 大电网一体化控制的 “ 源网协调 ” 模式 更多维时间尺度和更大空间尺度的 、 全供需 链参与的 、 非完全实时平衡的 “ 源网荷储协 同互动 ” 模式;大电网与微电网协调控制 与 其它能源系统协调运行 新型电力系统概念下的主要变化趋势及特征 四点基本认识供讨论 一、可再生能源 肩负低碳转型重任 二、如何 理解“主体能源”角色及“新型电力系统” 三、确保电力供应安全是低碳转型的重中之重 四、技术创新及制度安排“双轮驱动”是基本出路 2020年 , 全国供电系统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 99.865, 同比上升 0.022 个 百分点 用户 平均停电 时间 11.87 小时 / 户 , 同比减少 1.85 小时 / 户 用户 平均停电 频率 2.69 次 / 户 , 同比减少 0.29 次 / 户 。 2020年 , 全国 城市地区平均供电可靠率 99.945, 农村地区平均供电可靠率 99.835 用户 平均停电 时间 城市 地区 4.82 小时 / 户 , 农村 地区 14.51 小时 / 户; 用户 平均停电 频率 城市 地区 1.17 次 / 户 , 农村 地区 3.25 次 / 户 2020 年全国电力可靠性年度报告 保证 电力 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和 电力可靠 供应 一直且永远是 电力系统运行管理 的核心关切 履责对象 /主体发供电设施 /发电企业及电网企业 【 指导思想 】 遵循 电力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 , 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新要求 , 更好 统筹发展和安全 , 优化电力市场 总体设计 , 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 统一交易规则和 技术标准 , 破除市场壁垒 , 推进 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机制建设 ,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 、 竞争有序 、 安全高效 、 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 。 【 工作原则 】 支撑 转型 , 安全可靠 。 完善体制机制 , 创新市场模式 , 促进新能源的投资 、 生产 、 交易 、 消纳 , 发挥电力市场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 。 协同推进市场建设与电 网运行管理 , 防范市场建设风险 , 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做好 市场化交易与调度运行的高效衔接 。 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的前提下 , 统筹优化电力市场运行与电网调度 运行 营造改革氛围 。 组织开展电力市场建设的专项研究培训 , 鼓励引导相关市场主体发挥各 自优势 , 主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市场化方向 , 积极参与电力市场 建设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 发改体改 〔 2022〕 118号 发布日期 2022年 1月 18日 【 指导思想 】 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 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为导向 , 以构建 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为 目标 。 【 发展目标 】 支撑 新型电力系统能力显著增强 , 智能光伏特色应用领域大幅拓展 。 智能光伏 发电系统建设卓有成效 , 适应电网性能不断增强 。 【 主要任务 】 ( 二 ) 支撑新型电力 系统 。 增强智能光伏系统自感知 、 自诊断 、 自维护 、 自调控能力 , 提升光伏发电电网友好性 。 ( 四 ) 优化产业发展 环境 。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 开展光伏和交通 、 建筑 、 农业 、 能源 、 乡村等领域结合标准研究 , 推动 研究 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光伏发电规范 和 基于光伏为主体电源的电力系统等标准 。 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5年) 工信部 、 住建部 、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 局联合印发 发布日期 2021年 12月 31日 四点基本认识供讨论 一、可再生能源 肩负低碳转型重任 二、如何理解“主体能源”角色及“新型电力系统” 三、确保电力供应安全是低碳转型的重中之重 四、技术创新及制度安排“双轮驱动”是基本出路 “新型电力系统” 技术 基础和控制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 技术 、 控制 和 风险防御 体系将全面重构 基本认识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不仅仅需要实现技术 上的变革,也需要在制度安排 /管理措施方面加以重构” 技术构成决定 潜力 制度安排决定 成效 电力 ( 能源 ) 系统的物理形态 /架构 总量 、 结构 、 布局 运行规范 界定 责 、权、利 主体角色 based 政策措施 环保、资源利用相关要求 --边界 /约束 市场机制 可持续商业模式 价值贡献 based 国际能源署( IEA) 2021年特别报告 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的路 线图 认为 在 2050年建成净零排放的全球能源部门的路线是存在的,但这条道路非常狭窄,需要 对全球能源的生产、运输和使用方式进行前所未有的转变 ; “ 从现在起到 2030年,在净零排放途径中,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大部分减少都来自 当今现成的技术。但 到 2050年,几乎一半的减排将来自目前仅处于示范或原型阶段的 技术 ” ( 2021年)美国 气候特使约翰 克里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到 2050年或 2045年,我们必须削减的排放量(接近零排放量)中,有 50将来自还有待发明 的技术” 技术上我们 准备好了吗 机制与 规则应保持 “技术中性” – both 行业 管理措施及市场机制 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影响、需要 不断调适的 关系 政策 措施规定责任和义务,市场机制和规则提供竞争获益的 机会 共同着力点 实现清洁高效、 安全可靠 、经济可承受的能源电力供应 所有 的行业主体 /利益相关方( 包括 用户 – 部分特殊用户除外 ) 最终都应 进入市场 需求 (用户用电及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决定价值,贡献 /能力决定收益 通过政策措施及管理规则,明确 /分解责任( to市场主体) ; 通过 市场机制,体现并兑现价值 挖掘 技术潜力( by 市场主体 ) 政策 和市场机制 设计与建设的 核心要义 需要打造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 各自能力原则” 的 新型电供应安全保 障体系 “软硬兼施”,加强行业发展生态的建设与培育 政策与市场双驱动 培育新的发展环境 --提效、挖潜 新型技术研发及应用 支撑构建新的系统物理架构 --提能力、降投资 对低碳转型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有必要尽快从 被被动选择的“技术”视角 切 换到 能主动作为的“主体”视角 -- 重视市场主体者的主观能动性 在“技术潜力” (生产力) 基础上,叠加对“责任及成效” (生产关系) 的关注 通过政策措施及管理规则,明确 /分解责任( to市场主体);通过市场机制,体现并兑 现价值、挖掘技术潜力( by 市场主体) 21 行业 发展生态 格局 及文化 培育 也十分 紧迫 德国 自 2000年首部 可再生能源法 颁布以来 , 结合新能源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及 面临的问题 , 已历经 7次 修订;涉及 新能源上网电价调整 、 补贴分摊 、 并网 技术标准 及管理 要求 、 参与电力市场等多个 方面 。 德国新能源健康 发展 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 “ 支持 ” 及 “ 要求 ” 并存的 政策管理思路 上网电价 由政府定价向招标定价 转变 并网运行管理 由放任不管向全面管理转变,由被动控制向主动参与 转变 突出平衡主体责任 涉网技术标准 按照电压及容量,明确 新能源频率响应 、电压 调节 、电网 适应性和故障 穿越 技术要求 , 强化安全主体 责任 新能源 消纳方式 由电网全额收购向直接参与电力市场竞争 转变 主要修订内容及演变 针对问题及时 修订 支持性政策与系统运行需求相适应 立足于政策目标,兼顾 开发企业、电网企业和消费者等各 方 利益诉求 ,力求实现多方 共赢。 在加强政策激励的同时,保持均衡有序发展 ,避免爆炸式 增长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增加过快、电力消纳困难等问题。 修订的出发点 注重差异性。 如建立 光伏发电差异化补贴标准。 立足于系统整体经济性最优。 如根据风光造价成本 下降 ,及时调整上网 电价;要求 以“经济的方式” 并网若 配 套电网改造投资超过了发电项目本体投资额的 25,则认 为是不经济的,电网可拒绝其并网 申请 修订的原则 22 他山 之石 以上个人观点 欢迎讨论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