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be文库
首页 solarbe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电网绿色发展愿景研究中方报告(执行摘要)

  • 资源大小:2.92M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10金币 【人民币10元】
游客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作为您下次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如填写的是手机,那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就是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4、下载无积分?请看这里!
积分获取规则:
1充值vip,全站共享文档免费下;直达》》
2注册即送10积分;直达》》
3上传文档通过审核获取5积分,用户下载获取积分总额;直达》》
4邀请好友访问随机获取1-3积分;直达》》
5邀请好友注册随机获取3-5积分;直达》》
6每日打卡赠送1-10积分。直达》》

电网绿色发展愿景研究中方报告(执行摘要)

中美能源合作 Clean Grid Vision 专题研究 中方报告 1 能源是人类 生产 生活的物质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开发利 用方式,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等后果。当前,能源开发利用正 在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导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方向转变。电力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二 次能源,不同一次能源都可以高效转化为电力加以利用。因此,电气化是推进能源革 命、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电网作为电力传输和配送的载体,经 过约1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连接千家万户的基础设施,在能源转型发展中将发挥不可 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基本国情决定了能源转型路径 有别 于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在能源消费总量仍在增长的情况下加快推进结构优化、同时面 临节能减排压力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行 业发展迅猛,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 由于新能源与常规电源发展不协调,开发规模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建设周期与电网不 同步,加上并网技术标准缺失、立法滞后,相关政策措施和市场机制不完善,新能源 消纳问题突显,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较大挑战。 针对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本报告在充分借鉴国际能源转型 及电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能情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 双碳”)要求,研究提出中长期能源电力在需求与供应环节的发展趋势,并重点分析 执行摘要 中美能源合作 Clean Grid Vision 专题研究 中方报告 2 了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估、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电网运营 机制、电力市场模式选择与机制量化评估等关键问题,明确提出未来电力系统功能形 态演变及实施路径,旨在以电力系统的清洁绿色转型,带动形成以能源消费结构转型 为牵引、以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为支撑、供给侧和需求侧同向发力、良性互动的供需格 局,共同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报告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观点如下 一、中长期能源电力需求预测 (一)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一些新的特点 。 一是全国人口将于2030年左右达峰,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 随着出生率持续低 下、人口年龄结构持续老化,人口总量在低速增长后,将于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14.4 亿人,随后加速下降,在2045年后开始低于14亿人,至2060年下降至13.3亿人。预 计2030、2060年15-64岁年龄段人口依次降至9.5、7.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依次降至 66.4、57.7,分别较2020年下降2.2、10.9个百分点。 图1 全国人口总量预测 中美能源合作 Clean Grid Vision 专题研究 中方报告 3 二是全国城镇化水平将稳步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逐渐成为城镇化主体形态。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新型城镇化成效显著,我国城镇 化率将持续提升,分别于 2030、 2060年达到 69.7、 78.4。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各项经 济、人口指标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推进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 图2 全国城镇化水平预测 三是全国经济将持续稳定增长,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 预 计2030、2060年全国GDP分别达174、468万亿元(均为2020年不变价),较2020年 分别增长0.7、3.6倍,人均GDP分别达12.3、33.2万元。 图3 全国GDP及GDP平均增速预测 中美能源合作 Clean Grid Vision 专题研究 中方报告 4 四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三二一 ”产业结构更加突出。 服务业规模在 2020- 2060年间将翻两番以上,远高于同期农业和工业规模的增幅。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由 2020年的 8 38 54逐步调整至 2060年的 4 24 72。 图4 全国三次产业结构预测 (二)随着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步完成,以及人口增长由升转 降,未来我国能源电力需求格局演变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能源需求增速放缓,总量将较快进入平台期。 预计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030年 左右达峰,峰值约57亿吨标煤,2030、2060年一次能源消费分别为57.3亿、47.5亿吨 标煤, 2020-2030年、2030-2060年年均增速分别为1.4、-0.6。 二是多元安全的能源供给保障体系逐步形成,非化石能源将取代化石能源成为能源 消费主体。 预计2030、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分别达到30.0、83 左右 , 较2020年分别上升 约 14和 67个百分点;同期煤炭消费比重将分别降至40.8、9.4 左 右 ,较2020年分别下降 约 15和 47个百分点。 中美能源合作 Clean Grid Vision 专题研究 中方报告 5 图5 2020206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三是终端能源消费大概率将于2025年前后达峰。 终端能源消费峰值水平约为 36-37亿吨标准煤左右,2025-2035年稳中有降;2040-2060年间加速下滑,2060年下 降至22亿吨标准煤左右。 四是工业、建筑和交通三大部门用能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建筑和交通成为推动 终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预计2060年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占比将降至当前水平 的35左右,建筑部门能源消费总量与当前水平相当,比重约占1/3。交通部门能源消 费总量略高于当前水平,比重约占1/4。 图6 2020-2060年终端分部门能源消费结构 中美能源合作 Clean Grid Vision 专题研究 中方报告 6 五 是电能替代和氢能替代加速,终端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比重持续下降。 终端煤 炭需求进入下行区间,2025-2030年间油气终端消费量也依次达峰,占比整体呈快速 下降趋势,2060年后煤油气占比均下降至个位数。终端用电快速提升,2030年约为 38,2060年达到或将超过70。氢能远期应用加速,在工业和交通领域替代逐步加 强,2060年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有望 超过 10。 图7 2020-2060年我国分品种终端能源消费结构 二、适应低碳转型要求的电力供应发展趋势 (一)电力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也是碳减排的关键领域,以新能源为主的非化石 能源发电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未来电力发展的重要趋势 。 2020~2030年期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增长10.3~15.1亿千瓦,占新增装机的72 ~82,约60~70的新增电力需求由非化石能源发电满足;由于新能源装机的“大 装机,小电量”现象,为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煤电、气电装机仍保持一定增长态势,储 能规模快速提升。 中美能源合作 Clean Grid Vision 专题研究 中方报告 7 图8 2020-2060年全国电源装机规模变化趋势(单位万千瓦) 2030~2060年期间,2030年后新增电力需求全部由非化石能源发电满足,同时非 化石能源发电逐步替代存量化石能源发电。2030年后水、核、生物质等传统非化石能 源受资源和站址约束,增速逐步放缓,新能源发展进一步加快,2060年非化石能源发 电量超过14万亿千瓦时,占比超过88,较2030年增长8.3万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占 增量的80左右,2060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接近60。 图9 2020-2060年电量结构变化趋势(单位亿千瓦时) 中美能源合作 Clean Grid Vision 专题研究 中方报告 8 (二)转型并非单纯发展新能源,须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 新能源跨越式发展已成大势所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依托,但 安全 依赖新能 源增长并不 合理 ,需要统筹平衡各类电源发展。核电是能量密度高、可同时提供电力 和电量的非化石能源,但面临启动内陆核电、核电延寿等重大决策问题。水电要加快 西南地区优质水电站址资源开发,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与此同时,高比例 新能源系统电力平衡保障难度持续加大,要加快抽水蓄能及其他形式的储能发展,并 要充分发挥多元化清洁能源、需求侧资源和传统火电作用,全方位保障电力平衡。 未来电气化将是由水、核、风、光等非化石能源共同支撑的低碳电气化,2030 年前,新增电力需求主要由非化石能源发电满足。2030年后,以新能源为主的非 化石能源发电可全部满足新增电力需求,同时逐步替代存量化石能源发电。 预计到 2030、206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分别达到42、85 左右 。 图10 2020、2030、2060年电量结构 2020年 2030年 2060年 (三)未来全国电力流向仍将保持“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送受电格局 。 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逐步提升等内外部 因素驱动,未来东中部电力需求还有增长空间。但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和能源转型目标 要求,东中部煤电建设和煤炭消费量将进一步严格控制,新增用电量将主要依靠区域 中美能源合作 Clean Grid Vision 专题研究 中方报告 9 内非化石能源发电和区外来电满足。综合考虑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布局和能源需求分 布特征,在较长时间内,全国电力流向仍将保持“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送受电格 局。2030年后,考虑技术进步、市场等因素,加之东中部负荷趋于饱和,西电东送规 模基本维持不变,约3.8亿千瓦。 图11 全国电力流向总体研判 三、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电网发展关键问题 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持续快速提升,逐步成为电力系统的主体,对电力系 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亟需从系统各环节加强技术和机制创新,包括大规模开 展电厂灵活性改造、加强电网侧的通道建设以及需求侧响应的机制和储能建设等。 (一)在电源侧,充分挖掘常规电源灵活性潜力,合理补偿其调节成本 。 一是降低常规电源最小技术出力,为新能源提供更多的调峰空间。 我国电源结构 以火电为主,全国抽水蓄能、燃气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仅为5.1,“三北”地区不足 中美能源合作 Clean Grid Vision 专题研究 中方报告 10 3。其中,东北地区抽水蓄能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只有1.3,华北地区虽然建设了大 量燃气电站,但均为热电联产机组,不参与调峰,抽水蓄能比重只占1.9。 二是增加抽水蓄能、燃气发电等灵活调节电源,提高电源侧灵活性。 抽水蓄能电站 在风电的随机波动过程中,能及时跟踪出力变化,为系统运行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三是对燃煤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 。 按照能源局改造试点项目标准,可增加纯凝机 组15-20额定容量的调节能力,最小技术出力降至30-35额定容量;增加热电机 组20额定容量的调节能力,最小技术出力降至50-60额定容量。 (二)在电网侧,提高电网跨区输电能力和多能源协调互济水平,提高跨区输电通道 利用效率、降低输电成本 。 一是加快跨区输电通道建设,促进新能源在更大范围消纳。 我国新能源资源与负 荷中心逆向分布,西部地区新能源难以就地消纳,需要通过电网进行外送。从国外经 验看,丹麦通过北欧大电网调节,利用挪威和瑞典水电调节性能消纳本国风电,实现 了风电和水电资源的互补。丹麦与挪威、瑞典等国电网通过16回线路连接,总输电容 量达到800万千瓦,是风电装机容量的1.6倍。 二是采用灵活的联络线输送方式进行区域间互济,可以提高系统的风电消纳能 力。 受调峰限制,省级系统若负荷峰谷差较大,在负荷低谷时段的风电消纳空间较 小,无法消纳全部风电。但如果邻近省尚存多余风电消纳空间,则可在电网安全运行 的前提下,调整联络线传输功率,将超出消纳空间的风电输送到邻近省份给予消纳。 (三)在需求侧,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居民、工业和商业等各类用户参与系统 灵活性调节 。 一是利用居民用户的空调、电热水器、电动汽车等可控负荷以及分布式电源参 与需求响应,提高电力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和促进新能源消纳。 空调、电热水器等居民 中美能源合作 Clean Grid Vision 专题研究 中方报告 11 用户负荷,通过电价或补贴等机制能够改变其用电时段。居民用户数量庞大、单一功 率小,但响应行为相似度高、灵活性强。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设备,如果在电动汽 车停用时段接入电网,不仅能为电网提供大规模的需求响应资源,用于系统调峰、调 频,促进新能源消纳等,还能为用户赚取收益。 二是工业用户中的生产设备、储能设备参与需求响应的潜力较大。 工业企业的生 产设备可以在高峰负荷期间减少生产负荷,在低谷负荷期间增加生产负荷,甚至可以 参与事故(毫)秒级负荷控制。工业企业的储能设备可以在高峰负荷期间放电,在低 谷负荷期间充电,并且参与事故(毫)秒级负荷控制。工业企业的冷热电三联供设备 可以在高峰负荷期间满发、低谷负荷期间减少发电功率。 三是商业及公共机构类用户可充分发挥中央储能空调、电热锅炉、蓄冷蓄热设备等 的调节作用。 公共建筑高峰时段负荷量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低谷时段负荷量很低,其日 负荷率较低。其中,空调负荷是推高尖峰负荷的重要因素,也是良好的可调节资源,可控 性较好。对于大型商场、写字楼及宾馆等商户,中央储能空调负荷占比较大,可采用集中 空调系统周期性暂停用电的方式来释放商业类用户需求响应潜力,促进新能源消纳。 四、未来电力市场模式选择与机制量化评估模型 (一)综合考虑我国电网建设和电力市场建设情况,未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需要循序 推进 。 近期省间开展跨区域富余可再生能源电力现货交易,试点省份开展省级现货试点 建设,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在现行跨区域富余可再生能源电力现货交易组织方式的基 础上,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范围和交易组织范围,充分利用跨省通道剩余可用输电能 力,组织开展针对增量电量的省间现货交易,实现省间现货市场的快速起步,满足省 间余缺调剂和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需要。省级市场以中长期交易为主,选取部分省 中美能源合作 Clean Grid Vision 专题研究 中方报告 12 份开展现货试点,因地制宜设计合适的市场机制,逐步扩大省级现货试点覆盖范围。 中期以省间联合市场模式平稳过渡,省间市场壁垒逐步打开,省间、省内市场逐 步融合。 在日前(日内)现货市场中,通过交易机制耦合,逐步形成省间和省内市场“ 统一申报、联合出清”模式,即将各省总体购、售电需求及价格统一在省间平台申报, 省间开展考虑主要断面、输电通道的优化出清,省内根据出清结果,再组织省内交 易,实现“量”耦合。并随着融合程度的加深进一步过渡到“统一申报、统一出清”模式。 远期建成全国统一电力现货市场目标模式。 随着跨区跨省电网的进一步发展、技 术条件进步和市场基础条件的完善,省间和省内市场的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对电网 安全约束的考虑进一步细化,形成统一集中优化的全国现货市场,实现全国范围资源 的优化配置。在日前(日内)现货市场中,统一纳入各市场成员的报价、关键通道安 全约束,并考虑全网发用电平衡、省间联络线输送能力,省内线路输电能力,全局优 化出清;省间联络线交换电量和市场价格与省内市场完全衔接,成为一个整体,实现“ 量、价”耦合。实时市场仍按电网控制区范围组织管理。 (二)建立并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鼓励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促进未来电力 市场建设与能源绿色转型 。 一是通过带曲线政府授权合约的方式实现计划与市场电量衔接。 在放开各类电源 参与市场的过程中,需满足优先发购电电量、曲线和价格的匹配,在合理确定可再生 能源保障利用小时数,以带曲线政府授权合约的形式落实包含可再生能源在内的计划 电量,明确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电量(计划电量)与参与市场电量的衔接机制。逐 步降低可再生能源保障利用小时数,提高市场消纳占比。 二是在合理确定保障利用小时数的基础上,可再生能源可采用差价合约、溢价机 制等方式参与电力市场。 对于差价合约机制,新能源发电企业通过竞争获得差价合约 中美能源合作 Clean Grid Vision 专题研究 中方报告 13 保障收益,在此基础上参与电力市场,差价合约的价格通过竞价形成,新能源企业在 电力市场上获得的电量按此基准电价结算。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基准电价,不足部分由 政府或消费者支付新能源企业,反之新能源企业返还超额收益。采用差价合约模式可 在合理控制补贴总额的基础上,通过竞争形成基准电价,促进新能源发展。对于溢价 模式,新能源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并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获得补贴。新能 源发电与其他机组按照同等规则参与市场竞争,由政府或用户按照市场价格的一定比 例给予清洁能源补贴,补贴额度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根据电价波动进行调整。 三是未来电力中长期市场将通过缩短交易周期,实现连续交易,完善合同调整及 合同交易机制等方式,实现可再生能源交易曲线的灵活调整。 未来市场设计中充分考 虑可再生能源随机性、波动性和反调峰特性的特点,建立激励相容的可再生能源偏差 考核机制,保障可再生能源在市场中收益。 四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对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不利影响,需通过 现货市场保障电能交割和系统稳定运行,未来将建立涵盖省间与省内、多时间尺度衔 接、“源网荷储”相协调的完整现货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变动成本低的优 势保障优先消纳。 从时间维度,完整现货市场体系将有效衔接中长期市场,利用可再 生能源随预测提前时间临近而预测误差降低的特征,充分发挥日前到日内、实时多时 间尺度市场协调作用。从空间维度,完整现货市场体系涵盖省间、省内两级,并逐步 实现省间与省内市场融合。从市场主体参与维度,充分利用用户侧资源,促进“源网荷 储”协调互动,提升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五是“双碳”目标下,体现可再生能源绿色属性的消纳量交易市场和自愿绿证交 易市场将进一步完善,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收益的重要来源。 电力市场无法完全反应 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属性,未来将完善消纳量交易市场和自愿绿证交易市场,强化消纳 中美能源合作 Clean Grid Vision 专题研究 中方报告 14 责任权重考核。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属性,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范围消纳,并与 电力市场建设有效协调。 (三)充分考虑我国电力市场的有效竞争要素,从市场供需、市场交易、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市场效率、市场风险六个维度建立电力市场量化评估模型 。 一是用于对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监控, 通过运营成效指标对市场力风险、电价风 险、输电阻塞等有效监控和防范; 二是用于对市场效率进行评价, 量化衡量市场竞争 的有效性,评价市场对电能优化配置的效果; 三是用于反映市场对电源电网投资规划 的引导效果, 通过输、变电容量的增长率、关键线路的年利用小时变化率和电网阻塞 成本的变化率等指标,反映市场价格信号是否有效引导了电网规划,电网投资效果是 否实现最优。 五、未来电力系统功能形态演变及实施路径 (一)未来电力系统将呈现纵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与横向不同能源品种多能互补的趋 势特征,能源互联网形态日趋明显 。 一是横向联通以提升资源配置能力。 在源端,利用多种能源之间的转化以及大规 模储能等技术,建立多能源互补网络和就地消纳等方式,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 平;在网络侧,利用大规模输电技术,通过跨能源、跨时空协同,可充分发挥不同能 源在广域范围的时空互补性,弥补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促进可再生能源电 力的高效外送和消纳;在用户侧,能源互联网支持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储能以及柔性 负荷等平等接入,通过电、气、冷、热不同能源的互补,引导用户优化用能方式,显 著提高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如园区能源微网、区域综合能源网等。 二是纵向协同以提升系统安全性。 一方面,通过促进不同能源系统之间的融合, 提高系统运行的自主调节能力,降低供应侧随机性对系统安全稳定的影响。另一方 中美能源合作 Clean Grid Vision 专题研究 中方报告 15 面,能源互联网支持“源-网-荷-储”之间的能量双向互动,通过协调控制手段,引导储 能、需求侧资源等参与能源互联网调控,能够实现用户分区分片灵活供电和供能,有 效增强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自愈能力。 三是加强市场化引导以提高能源互联网运行的经济性。 能源互联网为各种参与者 和大量用户提供开放平台,破除传统能源系统内部的市场壁垒,充分激活各类能源交 易,促进价值发现和广泛竞争,形成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多能源协调配合、推进源网荷 储协同发展、优化能源消费模式、降低能源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新业态。 (二)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以安全性、清洁性、可靠性及经济 性为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部署重大技术创新,精准设计政策和市场机制,引导 全社会共同参与 。 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充分利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加强骨干网架建 设,补齐配电网建设短板以保障新型用能设备广泛接入,同时全面实施电能替代。 突破关键技术方面, 聚焦电网实时调度、柔性直流输电、大容量储能、虚拟同步 发电机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及标准创立,尽快实现创新突破,增强电网对新能 源大规模接入的适应能力。 设计政策及市场机制方面, 加快构建有利于清洁能源消纳的电价机制、跨省交易 机制、辅助服务机制、清洁能源配额制等,打破省间壁垒,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 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引导全社会参与方面, 政府部门牵头,引导上下游企业、社会机构等公共组织、 消费者、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充分释放用户侧共建、共享能源互联网的活力,打造属 于全社会的以智慧能源为动力、以高度电气化为特征的能源系统。 Clean Grid Vision A Chinas Perspective 17 Executive Summary Energy is the material basis of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For a long time, fossil energy has been the primary target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which has led to global warm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crisis. Currently,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energy is shifting from fossil energy as the main to renewable energy. Electricity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secondary energy, and various primary energies can be efficiently converted into electricity for utilization. Thus, electrification is a vital way to promote energy revolution, realize green development and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The power grid as the conduit f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after about 140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nfrastructure connecting thousands of households and will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energy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As the largest energy producer and consumer in the world, China, in light of it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embarks on a path of energy transition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Facing the accelerate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mid increasing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China is plagued by problems such as the great pressure on energy conservati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un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variable renewable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including wind and solar power, etc.,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VRE industry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rapid development and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energ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transition. Bu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problems including u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VRE and conventional power sources, mismatch between the market scale and the market demand, construction cycle out of sync with the power grid, lack of grid-connected technical standards, Clean Grid Vision A Chinas Perspective 18 lagging legislation, imperfect policies and measures and market mechanism, and the VRE curtailment problem have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whole society and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grid In view of the key issues in the process of energy and power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report, on the basis of fully drawing lessons from international energy transition and power grid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energy conditions and requirements of “peak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by 2030 and realizing carbon neutrality by 2060”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30-60 Coal”, studied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id-long term energy in electricity demand and supply, analyzed key issues such as flexibility evaluation of new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with VRE as the main body, power gri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high penetration distributed generation, power market mode selection and mechanism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proposed the function and form evolu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in the future, with the aim to promote the green and low-carbon transition of energy with the clean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form a supply and demand pattern led by transform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supported by increasing clean energy supply, and featuring joints efforts and benign interaction of the supply side and the demand side, to boost the green and low-carbon transition of energy comprehensively.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nd viewpoints of the Report are as follows I. Power Load Forecast for China in Mid-long Term I There will be some new charateristics for China’s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stage. Firstly,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will reach the peak around 2030, and 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king-age labors will continue to decrease. As the birth rate continues to be low and the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age, the total population will reach a peak of 1.44 billion around 2030 after a low growth rate, and then accelerate its decline, starting to be lower than 1.4 billion after 2045 and falling to 1.33 billion by 2060. It is estimated that in 2030 and 2060, the population aged 15-64 will drop to 950 and 770 million respectively, accounting for 66.4 and 57.7 of the total Clean Grid Vision A Chinas Perspective 19 population respectively, which are 2.2 and 10.9 percentage points lower than that in 2020. Fig. 1 Forecast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Secondly, the national urbanization level will be steadily improved, and central cities and urban agglomerations will become the main forms of urbanization graduall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e reform of urba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s deepening, and the new type urbanization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China’s urbanization rate will continue to rise, reaching 69.7 and 78.4 in 2030 and 2060 respectively. The central cities and urban agglomerations, with their economic and population indicator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ntry, will become the strategic core areas to drive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ig. 2 Forecast of National Urbanization Level Clean Grid Vision A Chinas Perspective 20 Thirdly, the national economy will continue to grow steadily, and the per capita GDP will reach the income level of moderately developed countries in 2035.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national GDP will reach RMB174 and 468 trillion in 2030 and 2060 respectively at 2020 constant price, up 0.7 and 3.6 tim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2020, and the per capita GDP will reach RMB123,000 and RMB 332,000 respectively. Fig. 3 Forecast of National GDP and Average GDP Growth Rate Fourthl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be continuously optimized, and the “tertiary- secondary-primary”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become more prominent. The scale of service industry will more than quadruple between 2020 and 2060, far

注意事项

本文(电网绿色发展愿景研究中方报告(执行摘要))为本站会员(xie0229)主动上传,solarbe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solarbe文库(发送邮件至401608886@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copyright@ 2008-2013 solarbe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0028102号-1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