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 国泰机械ETF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更新):御高端制造风,乘“碳中和”而起
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 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 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证券 研究报告 大类资产配置及基金研究深度 御 高端制造 风 , 乘 “ 碳中和 ”而起 国泰机械 ETF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更新) 主要结论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质造转变 凭借 劳动力 成本 优势 , “中国制造” 闻名世界 ,但随着 人口老龄化等 问题,导致 人口红利等优势的逐步丧失,传统模式难以为继。在 国内 政策 及 国际 竞争压力下,中国 制造业 正逐渐由“中国制造” 转变为 “中国智 造” 、“中国质造” 一方面 广泛应用 工业机器人 ,并将 大数据、 AI 与 制造 环节 深度结合 , 以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同时 注重 研发 及 积累专利 , 提升 产品质量, 在此基础上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海外营收持续增加 。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相关设备、器械 制造公司 迎来 投资机会 为 降低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造成的影响 , 中国承诺 2030 年前实现碳 达峰,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 我国碳排放结构中,近 90来自电 力、工业、交通运输 三个部门。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能源结构 势必 进行 优化, 风电、光伏、 核电 等可再生新能源 的供电占比将大幅 提高 , 另 一方面, 工业 领域的 节能减排改造 将加快 , 低排放工程机械 也 将迎来快速 发展 , 系列相关设备制造企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 中证细分机械指数成长 风格 突出,集中 电新及机械 中证细分机械指数 成份股平均流通市值 692.58 亿元,其中流通市值 在 50 至 300 亿范围内的股票数量占比 40,权重占比 9.37。其成份股 市值、行业分布集中于机械设备,一级行业集中于机械和电力设备及新能 源,其中机械数量占比 32,权重占比 28.08,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数量 占比 50,权重占比 60.05。风格方面,成长 类 成分股 占比最高,个数 与权重比例均超过 60。自 2013 年以来,中证细分机械相比大部分其他 指数保持着较高的收益风险比。 国泰机械 ETF 完全复制法 追踪指数 ,管理人及团队优秀 国泰机械 ETF( 交易代码 516960) 于 5 月 7 日上市 交易 。 产品以紧 密跟踪中证细分机械设备产业主题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 小化目标,采取完全复制法策略,以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不超过 0.2,年跟踪误差不超过 2。产品的管理费率为 0.5,托管费率 0.1。 国泰基金管理是国内首批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目前国泰 ETF 在 股票、商品、债券和货币等 资产 中 均有 ETF 产品 , 管理非货币 ETF 数量达 19 种。 截至 2020 年底,国泰基金非货币被动产品总 规模 915.47 亿元 。 基金经理徐成城先生,历任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易员、基金经理 助理,基金经理。具有 15 年从业年限,产品管理经验丰富,目前在管 19 只基金,规模合计 91.61 亿元。 风险提示 历史统计规律不代表未来;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指数波 动可能产生阶段性亏损;本报告对特定基金产品的分析不构成投资推荐。 大类资产配置及 基金 研究 丁鲁明 dinglumingcsc.com.cn 021-68821623 SAC 执证编号 S1440515020001 段潇儒 duanxiaorucsc.com.cn 021-68821629-808 SAC 执证编号 S1440520070005 发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06 日 市场表现 单击此处输入文字。 相关研究报告 下载日志已记录,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1 大类资产配置及基金 研究 大类资产配置 及基金研究深度 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目录 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质造转变 . 3 1.1、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质造转变 3 1.2、中国智造科技赋能,生产飞跃 4 1.3、中国质造注重研发及专利 ,不断拓展海外市场 . 8 二、碳中和背景下的投资机会 . 10 2.1、碳中和政策背景 10 2.2、碳中和对各行业的影响分析及投资机会 11 三、中证细分机械设备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 17 3.1、指数的编制 17 3.2、成长风格突出,行业集中于电新及机械 18 3.3、业绩表现超额收益稳健,波动率低 19 四、国泰机械 ETF 产品分析 20 4.1、产品要素 20 4.2、基金管理人深耕 ETF 领域,管理产品种类全规模大 . 21 4.3、基金经理经验丰富 21 图表 目录 图 1中国人口结构(亿人) 3 图 2中国出生人口及出生率 3 图 3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变化 . 4 图 4中国制造业人均工资(千 元 /年) 5 图 5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 5 图 6工业机器人密度 6 图 7机器人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 6 图 8机器人公司研发支出 6 图 9人工智能在中国制造业应用市场规模 . 7 图 10三一重工海外营收(百万元) 9 图 11中证细分机械指数海外收入(亿元) . 10 图 12电力及相关行业碳 排放近 50 . 12 图 13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 12 图 14未来我国风电光伏装机有望快速增长(单位万千瓦) . 13 图 15预计 2030年风光装机占比接近一半(单位 ) . 13 图 16我国 风电及光伏装机占世界比重较高 . 13 图 17我国光伏产业链已经实现全球领先 . 13 图 18 2010-2019年,全球风电占总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 14 图 19 2010年来我国风电占比不断提升,整体发电占比略高于全球 14 图 20 2013年至今国内风电风电整机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 14 图 21 2020年金风科技排名国内风电整机厂第一 14 图 22 2011-2025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 GW) 15 图 23 2011-2025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预测( GW) 15 下载日志已记录,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2 大类资产配置及基金 研究 大类资产配置 及基金研究深度 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图 24核电 发电量在中国总发电量中占比不断提升 . 15 图 25核电设备装机容量逐年增长 15 图 26中证细分机械成分股市值数量分布 . 18 图 27中证细分机械成分股市 值权重分布 . 18 图 28中证细分机械指数成分股数量分布(中信二级行业) . 18 图 29中证细分机械指数成分股权重分布(中信二级行业) . 18 图 30中证细分机械指数不同风格成分股数量分布 . 19 图 31中证细分机械 指数不同风格成分股权重分布 . 19 表 1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 2025相关政策 . 4 表 2中证细分机械指数与主要指数的研发支出占收入比例的对比 8 表 3中 证细分机械指数与主要指数的 2019年成分股专利数量对比 . 8 表 4三一重工海外布局 . 9 表 5全球主要国家碳中和目标规划 11 表 6我国工业余热回收利用路径及 其设备 . 16 表 7 2021年工程机械宝马展,各主机厂纷纷展出电动化产品 17 表 8中证细分机械设备产业主题指数基本信息和编制规则 . 17 表 9中证细 分机械指数相对其他指数超额收益及月胜率(截至 2021-4-30) . 19 表 10不同指数绩效表现( 2013年以来) . 20 表 11国泰机械 ETF产品信息 . 20 表 12被动指数产品基本情况 . 21 表 13基金经理在管产品(截至 2021-4-30) 22 下载日志已记录,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3 大类资产配置及基金 研究 大类资产配置 及基金研究深度 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一、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 、 中国质造 转变 1.1、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 、 中国质造 转变 在 2010 年之前,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被誉为“世界工厂”。但是, 中国拥 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比例很低, 诸多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 较高, 无自主品牌、无自主设计、无核 心技术的“三无”中资企业,仅靠代工生产来赚取微薄的利润。 尽管“中国制造”曾经在世界范围内风靡一时,但随着 人口红利、 自然 资源 丰富的 优势、环境承受力 等优 势的逐步丧失,低成本大规模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 其中人口红利消失给这种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人 口结构中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自 2011 年起从近 72下降至 68,同时出生率降低,新出生人口自 2017 年起迅速 减少,未成年人人口比例下降,未来劳动人口有可能持续下降。 图 1 中国人口结构(亿人) 图 2 中国出生人口及出生率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信建投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信建投 粗放型发展模式注定要转型升级,中国需要更高质量的 产业 发展模式。近年来, 政府报告频频提到 “ 创新 ”、 “ 科技 ” 二 词 , 推进 “ 供给侧改革 ” 、 “中国制造 2025”, 提倡企业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 , 进行 从技术跟随者到技术提供者 的转变。相应 出台了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等普惠性政 策,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大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 协同创新。 在 国内政策 调整 以及国际贸易竞争的外部压力 之下,制造业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出清,很多小企业退出市场, 集中度提升,竞争格局优化。这也促使企业进行转型,加大研发投入, 生产 高标准、高效能、高品质 的商品,口 碑升高并逐渐走向国际。 “中国制造” 逐渐转变为 “中国智造” 、“中国质造”。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2003 2008 2014 2019 0-14岁人口数量 15-64岁人口数量 65岁以上人口数量 15至 64岁人口比例 0.0 0.5 1.0 1.5 2.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出生人口 万人 出生率 下载日志已记录,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4 大类资产配置及基金 研究 大类资产配置 及基金研究深度 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表 1 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 2025 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文件 重点内容 2015 年 3 月 中国制造 2025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 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 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 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 域 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2015 年 3 月 2015 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工信部印发 2015 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分类开展 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 化管理、智能服务等 6 方面试点示范。 2015 年 5 月 “中国制造 2025”发展规划 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 2025通知,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 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 步到 2035 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 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 界制造强国前列。 2015 年 11 月 供给侧改革 习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 2016 年 2 月 结构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2016 年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 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数据来源 政府官网 、中信建投 图 3 中国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单位数 变化 数据来源 Wind、中信建投 1.2、 中国智造 科技赋能, 生产飞跃 1.2.1 工业机器人 降本增效,助力生产 随着 人口红利的 弱化甚至 消失、 人口老龄化加剧 , 人工成本的逐渐上升对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数据显示,制造业的人工成本逐年增加,每年增长率在 7左右。 -2.0 0.0 2.0 4.0 6.0 8.0 10.0 31.0 31.5 32.0 32.5 33.0 33.5 34.0 34.5 35.0 35.5 36.0 36.5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单位数 万 同比增长 下载日志已记录,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5 大类资产配置及基金 研究 大类资产配置 及基金研究深度 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图 4 中国制造业人均工资(千元 /年) 数据来源 wind、中信建投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驱动 企业 使用 机器代替人力 。当前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越来越智能化 , 工业机器人的研 发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它 不仅 可以模仿人的操作, 还能 在艰难环境下进行各种高难度作业, 提高生产 效率的 同时节约 可以 生产成本,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 促进 着一个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我国是工业机器人使用大国。 我国工业 机器人密度 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截止 2019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 度已经超过世界水平的 65。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 2016 年 以来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 47.9。 2018 年年末由于 汽车与智能手机行业需求放缓 、 贸易摩擦 而 推迟生产线投资 等原因,国内工业机器人产 量呈现负增长。 2019 年 10 月之后,工业机器人产量结束负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剧烈。 2020 年疫情没有 改变行业整体上升的态势,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达到近 30000 台。 展望 未来 , 工业机器人行业 的 上行 趋势有 望 持续 。 图 5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局 、中信建投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千元 /年) 同比增长( )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台) 当月同比 下载日志已记录,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6 大类资产配置及基金 研究 大类资产配置 及基金研究深度 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国产 工业机器人 产品占有率不高。 虽然我国 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 迅速 ,但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 的 数据显示, 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在市场总销量中的比重仅为 27.88。 国内大部分市场都被日系、欧系的机器人企业所占据 , 国产化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图 6 工业机器人密度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局 、中信建投 国内相关企业中, 机器人( 300024.SZ)是 中国机器人行业龙头 。 其 成立于 2000 年,是中国第一家从事机器 人产业化和实现机器人出口的企业。公司的机器人产品线齐全,涵盖工业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 在 机器人国产品牌中, 机器人 是 为数不多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公司 , 拥有以自主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 核心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完整全产业价值链。工业机器人在船舶、重型机械、铸管、阀门精密铸 造等行业实现应用方面的新突破。分产品来看,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业务 近 44, 目前 为公司的第一大业务。 公 司近年来不断扩充自身的实力,研发投入不断提高, 占营收比从 5提升到 17以上 , 公司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 开发和产业化进程方面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参与多个科技重大专项和工信部、发改委重大工程项目。 其中, 旗 下产品 洁净真空机器人的难度远远超过一般工业中使用的机器人,而 该 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洁净真空 机器人 供应商,产品与美国供应商产品性能一致,可以实现直接替代。 图 7机器人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 图 8机器人公司研发支出 数据来源 wind、 公司研报、 中信建投 数据来源 wind、 公司研报、 中信建投 0.0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台 /万人) 全球工业机器人密度(台 /万人) 0 10 20 30 40 50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 万元 业务占比 0.00 5.00 10.00 15.00 20.0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研发支出金额(万元) 与营收之比( ) 下载日志已记录,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7 大类资产配置及基金 研究 大类资产配置 及基金研究深度 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1.2.2AI 赋能制造业 AI 赋能制造业 是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 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动识别、自动记录、自主分析、自主判断、自主决策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目的 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以统计 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算法以先在 制造业、 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国家力促 AI制造业 。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发展的政策,为机械行业转 型升级创造了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 。 政府 先后出台了 中国制造 2025、 “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 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 2018-2020 年)等重要规划 ,力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推动大数据、 AI 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突破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应用高速增长。 目前,人工智能在智能生产、产品与服务、供应链 管理、企业运营管理、 业务模式决策等五大场景广泛运用,推动质量管理、仓储运营、维护分析、库存跟踪、生产运营等制造核心环 节数字化革命。 根据德勤的统计调查与预测,人工智能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前景广阔,预计 2020 年应用规模在 252.2 亿元左右,到 2025 年将达到 2057.6 亿元,复合 增长率 在 40以上。 图 9 人工智能在中国制造业应用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 德勤 、中信建投 案例 中联重科( 000157.SZ) 中联重科 是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 其 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拥有覆盖 全球的完备销售网络和强大服务体系。 公司 的 混凝土机械、起重机等产品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人工智能融合 农业机械 加速公司发展。 在智慧农业的大背景下, 公司明确发展中高端农业机械的战略, 致 力于 农作物种植的全程机械化和全面机械化 。公司 与吴恩达教授的人工智能公司 Landing.AI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着眼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机械方向的场景应用,标志着 公司 农机业务跨入人工智能技术领域。 此外,三联重 科 的农机产品已经初步实现了自动驾驶、自动收割、智能烘干等功能,并建有 高质量完整的 数据 库 ,为人工智 能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融合 工程机械 建立智慧产业城。 中联重科将通过建设智慧产业城 的方式 , 将人工智能与工程机械 相结合 ,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公司与长沙市签署中联智慧产业城框架合作协议, 建立土 方机械、高空作业机 械 、 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基地, 国家级创新平台和人工智能研究应用中心 , 打造 集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人 工智能应用研究基地为一体的 “智慧城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2018 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市场规模(百万美元) 增长率 下载日志已记录,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8 大类资产配置及基金 研究 大类资产配置 及基金研究深度 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1.3、 中国 质 造 注重研发及专利,不断拓展 海外市场 ,大量海外企业将国产产品作为采购目标或者替代品。大量国内企业将国产产品出口海外,代替其本土产 品, 发展海外经销商、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以寻求海外布局 。随着一带一路等政策的扶持,叠加 2020 年 我国 疫情防控全球领先所带来的先发优势 ,我国机械出口将明显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海外产品。 1.3.1 制造业企业注重 研发 及 专利 的积累 目前国内制造业已经形成注重研发与自主创新的氛围, 企业 通过研发环节的持续进步、制造环节成本的持 续压缩, 不断提高 国内设备 的 优势。 以中证 细分机械 指数为例,其成分股的 研发占比高 , 2020、 2019、 2018 年分别为 5.36、 5.02、 4.95, 高于 上证 50、沪深 300、中证 500 等 重要宽基指数 。 表 2 中证 细分机械 指数 与主要指数的研发支出占收入比例的对比 细分 机械 中证500 创业 板指 上证 50 沪深300 中证1000 上证 指数 中小 板指 深证 成指 中证 全指 2020 5.36 2.16 4.81 1.62 1.59 2.40 2.07 3.85 3.38 2.42 2019 5.02 2.06 4.48 1.28 1.97 2.40 1.78 3.85 3.07 2.19 2018 4.95 1.98 4.22 1.05 1.31 2.16 1.54 3.73 2.95 2.01 数据来源 wind、中信建投 从累计的专利数量来看,截至 2019 年底 ,中证细分机械指数成分股平均专利数量为 27.8, 在所有重要指数 中举首尾 , 且成分股专利数量为 0 的比例最低,且从专利数超过 10, 到专利数量超过 1000 的成分股占比均为 最高。 表 3 中证细分机械指数 与主要指数的 2019 年成分股专利 数量 对比 细分 机械 上证 50 沪深 300 中证 500 中证 1000 上证 指数 深证 成指 中小 板指 创业 板指 中证 全指 平均专利数 27.8 26.5 13.3 0.8 0.1 1.2 11.1 18.1 1.7 0.7 0 占比 32.0 60.0 48.7 49.2 51.6 68.0 43.8 33.0 62.0 55.2 10 以上占比 68.0 40.0 51.3 50.8 48.4 32.0 56.2 67.0 38.0 44.8 30 以上占比 62.0 36.0 46.7 46.2 44.3 28.4 51.8 63.0 34.0 40.5 50 以上占比 60.0 36.0 42.3 40.6 38.8 24.7 46.2 58.0 32.0 35.5 100 以上占比 60.0 34.0 40.7 38.4 35.1 22.6 43.4 55.0 30.0 31.9 500 以上占比 58.0 30.0 35.7 33.2 26.1 17.5 36.6 44.0 25.0 24.4 1000 以上占比 36.0 20.0 21.7 14.8 5.9 7.3 16.0 24.0 11.0 7.2 数据来源 wind、中信建投 下载日志已记录,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9 大类资产配置及基金 研究 大类资产配置 及基金研究深度 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1.3.2 中国质造 ,开拓 海外 随着专利的积累 ,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中国质造 对 其他国家的吸引力日益提升。 在此背景下, 众多制造业 龙头公司 纷纷 通过 发展海外经销商、设立 海外 生产基地 、实施并购重组等方式, 积极 拓展 海外市场 ,海外 营 收 持续增加 。 以三一重工为例, 作为 全国乃至 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第一梯队 企业 ,公司的主营产品包括 挖掘机、混凝土机 械、起重机、筑路机械、桩工机械等。 2020 年,公司海外 营业 收入 达 141.67 亿元, 2011-2020 年 年复合增长率 为 17.0。 图 10三一重工海外营收(百万元) 数据来源 公司年报 、中信建投 而 海外营收 的持续增长,来源于公司积极的 海外布局。 截至 2020 年底,三一重工拥有海外经销商 近 200 家, 收购了全球混凝土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 90的股权 , 建有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等四大研发和制造基地 , 累 计投入超过 100 亿元。 表 4 三一重工海外布局 制造生产研发中心 地址 主要产品 三一美国 佐治亚州桃树市 履带起重机、越野起重机、挖掘机、泵车 三一巴西 巴西圣保罗市 挖掘机械、起重机械 三一印度 马哈拉施特拉邦普那市 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路面机械等 三一德国 北威州贝德堡市区 港机、土方机械、起重机械 数据来源 公司官网 、中信建投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以中证细分 机械指数为例,其成分股的 海外收入 持续增长, 自 2011 年 至 2020 年,海 外整体收入从增长至 1139 亿元增长至 2867 亿元 , 复合增长率 10.8。 0.00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 12,000.00 14,000.00 16,000.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营业收入(百万) 下载日志已记录,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10 大类资产配置及基金 研究 大类资产配置 及基金研究深度 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图 11 中证 细分 机械 指数 海外收入 (亿元) 数据来源 wind、中信建投 二、碳中 和背景下的投资机会 2.1、碳中和 政策 背景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占据 了愈发重要的地位。而化石能源燃烧之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导致全球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 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逐渐提升。根据 BP 的数据, 2019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 341.69 亿吨, 近 20 年年均复合增速 1.97。 为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造成的影响,过去几十年间全球通过 众多 协定,对二氧 化碳排放量进行了一系列 约定。 2016 年 6 月,全球 178 个缔约方共同签署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协定中约定要 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 2C 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 1.5C 之内。 2020 年 12 月 的 气候雄心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联合国在 2021 年的中心目标,是在全球组 建 21 世纪中叶前实现碳中和的全球联盟。 所谓 “碳中和 ”, 是指国家 、 企业 、 产品 、 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 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 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 到相对零排放 。 碳中和并 不是要求绝对的净零排放,而是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和一些积极的技术活动来抵消人类 活动产生的 CO2,通过碳排放和碳去除达到平衡的效果。 截止目前 , 全球已有 127 个国家做出 “碳中和 ”承诺 , 世界各国相继将 “碳中和 ”纳入本国发展战略 、 政策 或 法 律中 。 主要经济体 大多 给出 了 2050 年实现 “碳中和 ”的承诺 或政策目标 。 降低碳排放 、 实现碳中和将是未来几十 年全球的一大趋势。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海外收入总额(亿元) 下载日志已记录,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11 大类资产配置及基金 研究 大类资产配置 及基金研究深度 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表 5全球主要国家碳中和目标规划 国家 碳中和实现时间 规划内容 中国 2060 2030 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实现碳中和 美国 2050 拜登以 “绿色新政 ”为框架,将在未来十年内对清洁能源的基础建设投资 4000 亿美元;在 2050 年之前达到净零排放。 欧盟 2050 根据 “绿色协议 ”,欧盟正在实现 2050 年净零排放目标,并宣布计划 2030 年欧盟温室气体要比 1990 年降低 55。 日本 2050 日本政府表示争取到 2050 年温室气体排放要比 2013 年降低 80。 英国 2050 英国是第一个立法确立实现净零排放的国家。计划到 2030 年减少 68的温室气体排放。 资料来源各国政府公告,中信建投 在 “碳中和 ”日益成为全球新的政治认同和国际政治经济利益博弈手段的 背景 下 , 我国 也 主动提出 了相关 目 标 , 并 提出了 一系列 政策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 能源结构 。 2020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了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 年前 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国家自主贡献最新举措到 203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 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从全球视角看,碳中和是 全人类的 共同使命,我国 勇挑大国担当 ,节能减排积极响应。 从中国自身视角看, 碳中和意义深远 。 一方面, 碳中和驱动新旧能源转换,提升国家能源安全 ,促进能源升级。 另一方面 ,碳中和 的倡导会 倒逼 企业提高产能和效率,降低消耗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促使市场结构优化。 此外, 中国 的 风能、 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能一直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 , 碳中和 的目标将 促进 中国 新能源产 也发挥 优势, 输 出技术和产品, 进一步提升中国影响力。 2.2、碳中和对 各行业的影响分析及投资机会 2.2.1“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将 逐步优化 根据 IEA 数据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推进,电力 相关行业 碳排放量比重逐年增加。 2018 年,我国碳 排放 结构中,近 90来自电力行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三个部门。其中,电力热力行业碳排放占比达到 51.44。 下载日志已记录,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12 大类资产配置及基金 研究 大类资产配置 及基金研究深度 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图 12 电力及相关行业碳排放近 50 数据来源 IEA、中信建投 而 电力热力行业碳 排碳量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 , 煤炭占比处于较高水平 (因 我国煤 炭资源极为丰富,并且开采成本也较为低廉 ) 。根据 BP 的统计数据, 2019 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 占比达到 57.64,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类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合计为 85.14,而这一指标在美国、欧洲以及 全球平均水平分别为 83.26、 74.11、 84.32,可见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仍然相对较高。 因此 , 要减少碳排放、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必须 强化电力生产端的减碳,提高光伏、风电、水电、核 电等可再生 新 能源在电力供给结构中的占比。 根据中石油 2050 年世界能源展望的预测,在 2060 年实现碳中 和的情景假设下,到 2050 年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分别为 12.2、 8.4、 13.9、 9.2、 10.2、 46.2,其中化石能源占比合计为 34.5,相比于 2019 年降低 50.64 个百分点。 图 13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 IEA、中信建投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18 电力及热力行业 工业 交通 居住 其他能源行业 商业及公共服务 农业 其余排放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0 1 0 0 2 0 2 0 2 0 2 5 2 0 3 0 2 0 3 5 2 0 4 0 2 0 4 5 2 0 5 0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核电 其他可再生 下载日志已记录,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 13 大类资产配置及基金 研究 大类资产配置 及基金研究深度 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2.2.2 风光核占比提升,拉动相关设备需求 风光核发电量占比将大幅提升 依据我国用电量需求增长预测模型,叠加相关权威机构对风电、光伏装机增长的预测和公共事业组对于非 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的推算,风电及光伏在 2020 至 2030 年间,有望分别维持年化 29GW、 85GW 的装机增 速,并在未来得益于储能装置降低调峰成本,装机增长进一步提升。到 2030 年时,预期风电及光伏装机分别为 570GW、 1100GW,满足政策对于 2030 年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达 1200GW 以上的预期。到 2050 年,风电及光伏装 机分别为 1330GW、 2900GW;到 2060 年,风电和光伏装机分布为 1630GW 和 3650GW,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超 过 70。 图 14 未来我国风电光伏装机有望快速增长(单位万千瓦) 图 15 预计 2030 年风光装机占比接近一半(单位 ) 数据来源 国网能源研究院 、中信建投 数据来源 国网能源研究院,中信建投 从全球范围看,我国风电及光伏装机占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且得益于新能源装机的持续增长,我国自身 风电及光伏产业链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考虑到当前碳达峰及碳 中和的政策催化,预期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将跨 过油气时代直接步入清洁能源时代,新能源装机快速提升替代燃煤发电将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中至关重要的一 环。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