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碳中和系列研究: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
http//research.stocke.com.cn 1/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Table_main] 宏观研究类模板 宏 观 经 济 月 报 报告日期 2021年03月22日 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 ──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报告导读/核心观点 预计我国 2021 至 2050 年碳中和带来的新增投资约为 100 万亿。长期来看,碳中和 带来的净新增投资规模在2021至2030年间或呈现出倒U型的节奏,预计共净新增 15万亿,短期来看,2021年碳中和带来的净新增投资量预计为0.6万亿。碳中和带 来的需求侧变化主要有四大方向固定资产投资的存量替代新增产能和环保技改,能 源消费重构、新能源终端消费、终端需求变化带来的原材料需求、重点关注光伏、特 高压、新能源车等领域。 ❑ 碳中和如何影响需求侧 我们认为,碳中和对经济需求侧的影响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在实现碳中和目标 过程中相关领域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二是非化石能源消费结构比重提升;三是新 能源终端需求增大;四是非化石能源所具有的制造业特征引致上游有色金属需求。 若以2050年实现控温2C目标为碳中和导向路径,预计我国2021至2050年 碳中和带来的新增投资约为100万亿。 长期来看,碳中和带来的净新增投资规模在2021至2030年间或呈现出倒U型 的节奏,预计共净新增约15万亿(新增38万亿、压减23万亿)。 短期来看,2021 年碳中和带来的净新增投资量预计为 0.6 万亿,对经济总量影 响有限,更重要的在于提升经济质量,不影响宏观节奏。 当前能源变革主线关注结构变化预计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 重将达25,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达50。 光伏、风电是主力,预计十四五期间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量或达9000万千瓦, 风电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 特高压正处于新一轮投资发展高峰期,“十四五”有望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 瓦。 我国新能源汽车渐入盈利期,产销表现积极,2025年销量有望达600万辆,充 电桩建设等相关行业有望大幅提速。 碳中和利好下,交运、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车等领域,具备长期动力,利 好铜、铝、锂、镍等有色金属持续发展。 制造业低碳化、新技术开发投资将是重要增量。 十四五期间预计光伏投资新增量年均增速约为45至86。 风电十四五期间新增投资有望再创新高。 工业、建筑等部门等脱碳技术改造投资有望加强。 风险提示新能源技术进步与盈利改善迟缓;政策不及预期。 中 国 宏 观 | 月 度 经 济 预 测 分析师李超 执业证书编号S1230520030002 邮箱lichao1stocke.com.cn 联系人张浩 执业证书编号S1230120070054 邮箱zhanghao1stocke.com.cn [Table_relate] 相关报告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http//research.stocke.com.cn 2/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正文目录 1. 碳中和如何影响需求侧 . 4 2. 碳中和会带来多少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 5 2.1. 预计碳中和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净增量较为有限 5 2.2. 光伏、风电、特高压新增投资有望提速 6 2.3. 工业、建筑等部门等脱碳技术改造投资有望加强 7 2.4. 制造业低碳新技术开发投资是重要增量 7 3. 能源消费变革碳中和利好光伏、风电、特高压 . 8 3.1. 碳中和要求能源消费结构深刻调整,能源供给结构需与之匹配 8 3.2. 非化石能源供需是主线利好光伏、风电、特高压等产业链 9 4. 新能源终端消费碳中和利好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链 11 4.1.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呈现积极态势 11 4.2. 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行业转向自主发展 12 4.3. 新能源汽车顺应碳中和趋势有望实现跨越式增长 13 4.4. 新能源汽车需求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14 5. 碳中和如何影响金属原材料需求 15 5.1. 碳中和促进能源行业向制造业转变 15 5.2. 新能源的制造属性提升有色金属资源需求、带动其产业链发展 15 5.3. 碳中和背景下,有色金属资源的分布格局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17 图表目录 图 1碳中和通过碳排放目标推动能源生产消费变革、促进新能源终端产品消费,提升工业、建筑交运等行业低碳化 技术改造及新增投资需求 4 图 2碳中和净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有限 6 图3风电投资进入高速发展期 . 7 图 4与2030年能源消费结构匹配,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生产比重需提高约 10百分点 . 8 图 52035年深度减排情景下各类电源装机容量占比 . 9 图 62060年深度减排情景下各类电源装机容量占比 . 9 图 72035年深度减排情景下各类电源发电量比重 . 9 图 82060年深度减排情景下各类电源发电量比重 . 9 图 9我国光伏装机容量近十年高速发展,占全球总量超三成 10 图 10我国风能产能增长平稳,占全球总量超三成 10 图 11光伏产业链 10 图 12风电产业链 10 图 13特高压产业链 11 图 14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年增长 11 QXrQrPsNnQqQsPsMyRtQpQrOaQbP9PmOpPnPqRlOnNpMkPmOtR9PmNqMvPnNyQwMqQnP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http//research.stocke.com.cn 3/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图 15中国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增速对比 11 图 16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份额不断提高 12 图 172025年至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发展路线图 . 14 图 18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14 图 19电力、储能及新能源终端消费带动铜产业链需求 15 图 20新能源终端消费锂电池带动锂产业链需求 16 图 21新能源终端消费带动镍产业链需求 16 图 22光伏、风电及新能源终端消费带动铝产业链需求 17 图 23我国在化石能源的世界分布格局中总体处于劣势(2019年数据) 18 图 24铝土矿产量分布较为分散,我国具有一定优势(2019年) 18 图 25锂矿产量较为集中,我国位列第三(2020年) . 18 图 26铜矿产量我国具有一定优势(2019年) . 18 图 27镍矿产量较为集中,我国位列第三(2020年) . 18 表 1新能源政策补贴变化 13 表 2在有色金属储量方面我国仍缺少优势,主要集中在澳洲、南美洲等地区 . 19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http//research.stocke.com.cn 4/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 碳中和如何影响需求侧 我们认为,碳中和对经济需求侧的影响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非化石能源消费 结构比重提升;二是新能源终端需求增大;三是非化石能源所具有的制造业特征引致上 游有色金属需求;四是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相关领域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 从非化石能源消费角度来看,能源消费的结构将向光伏、风电等清洁电能转变,这 必然需要能源供给结构作出适应性调整,进而引致光伏、风电等相关产业链的需求增长。 从新能源终端需求的角度来看,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低耗能低排放消费品将逐步 提升在新增消费中的比重,一方面使得新能源产业逐步转向盈利,另一方面带动充电桩 等相关产业链有色金属需求同步发展。 从有色金属需求的角度来看,非化石能源所具有的制造业特征以及其产业链特点, 使得对铜、镍、铝、锂等有色金属的引致需求大幅提升,进而带动其上中下游各环节的需 求的投资。 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看,非化石能源的新增投资建设、传统行业的技改投资、低 碳新技术的新增投资是碳中和形成的重要需求,其影响范围延伸至工业、建筑、交通等 众多行业领域。 图 1碳中和通过碳排放目标推动能源生产消费变革、促进新能源终端产品消费,提升工业、建筑交运等行业低碳化技术改造及新增投资需求 资料来源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http//research.stocke.com.cn 5/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碳中和会带来多少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当前各国对碳中和的目标路径设定主要是在巴黎协定框架下进行,巴黎协定 提议全球控制温升不超过2℃ 并努力控制1.5℃ 以下的目标。例如欧盟欧盟委员会公布 的欧洲气候法草案,决定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到 2050 年实现“碳中和”的政治目标, 即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到 2050 年降为零。相比于欧盟,我国提出 2060 年的碳中和目标在 时间点上略有滞后,但也符合国情。 碳中和一方面需要电力、制造业等行业新增清洁能源设备、低碳排放设备等固定资 产投资。从国际经验来看,欧盟欧洲绿色新政提出,为实现碳中和2030年实现减排 5055目标,每年需投入2600亿欧元,相当于2018年GDP的1.5。据清华大学气候 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测算,在我国实现碳排放目标过程中,若以实现2C目标为导向 转型路径,20202050 年能源系统需新增投资约 100 万亿元,约占每年 GDP 的 1.5 2.0。若以实现1.5C目标为导向转型路径,需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超过每年GDP 的2.5。我们认为,2050年2C目标较我国当前的碳中和目标更为严格,我国之后也 有可能加快碳中和步伐,因此其新增投资量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我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必然需要高能耗高排放传统产业的产能 压减,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相关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但正如我们在碳中和系列研究之 一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中指出,我国在环保治理三次重要的实践过程中,测出 经济可承受。因此,我们认为,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在传统路径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在 一定程度上对冲碳中和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即净新增投资规模有限。因此,碳中和更 为重要的是促进经济质量的提升,而非经济总量的增长。 2.1. 预计碳中和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净增量较为有限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主要指其中的火电),以及五大高耗能制造业(石油、 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 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实现碳中 和,限制这六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传统产能是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认为,在实现碳达 峰前,限制传统高耗能产能扩张力度将较为严格,其力度或超前期,对固定资产投资会 形成一定的负面冲击。经测算,在严厉限制传统产能扩张的情形下年均净新增规模较小, 短期内碳中和引致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与压减的传统固定资产投资对冲的可能性较大。 在高能耗固定资产投资退出方面,随着高耗能行业产能压减,预计其固定资产投资 水平或在2030年以前逐步退回“十二五”、“十一五”的水平。即“十四五”期间相比“十 三五”减少约 8 万亿,“十五五”相比“十四五”进一步减少 15 万亿。在压减节奏上, 考虑到企业的产能压减带来的经营压力,预计会给企业预留一定的产能压减缓冲期,即 压减力度前低后高,随着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临近逐步加码。 在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为争取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我国碳中和引致的新增 投资增量较可能呈现前期加速后期减速的节奏,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碳中和新增投资量 13万亿,峰值或出现在2030年左右,在2031后逐步下降。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http//research.stocke.com.cn 6/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长期来看,碳中和带来的净新增投资规模在2021至2030年间预计呈现出倒U型的 节奏,预计共新增38万亿、压减23万亿、净新增15万亿。短期来看,2021年净新增投 资量或为 0.6 万亿,对经济总量影响有限,更重要的在于提升经济质量,不影响宏观节 奏。 图 2碳中和净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有限 资料来源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2.2. 光伏、风电、特高压新增投资有望提速 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光伏新增投资是新能源投资领域的重点,投资规模有望 大幅加速。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一般 预计是7000万千瓦,乐观预计是9000万千瓦,而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4820 万千瓦,则新增量增速约为45至86。以国家能源集团为例,国家能源集团是全球最 大的风力发电企业,但截至 2019 年,其光伏装机仅为 113 万千瓦。“十四五”时期,国 家能源集团将确保实现新增新能源装机7000~8000万千瓦,其中光伏占比达到40的目 标,也即约2800~3200万千瓦,是2019年的二十倍至三十倍。 风电投资在前期去无序产能的基础上,以及在未来碳中和需求下有望迎来效率更高、 规模更大的投资。根据中电联 2009 至 2020 年的年度电力工业统计,电源工程投资完成 额中风电完成额在2008至2018年间出现较大的周期性波动,在650亿元到1200亿元之 间波动,波动原因包括2010至2013年间“弃风”问题影响,投资热情出现消减;2014 年风电抢装等影响下投资热情回升;2016年国家对于无序的风电投资的引导(包括风电 上网电价调整、关于做好2016年度风电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关于建立可再生能 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发布)。但在2019年-2020年间风电 投资出现大幅增长,2019 年风电电源工程投资 1535 亿元,同比增 137.62,2020 年更 是达到了2618亿元的历史高位。 特高压正处于新一轮投资发展高峰期。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历程,大体可以分 为试验阶段(2006年到2008年)第一轮发展高峰期(2011年到2013年)第二轮发 展高峰(2014年到2016年)第三轮发展高峰(2018年开始)四个阶段。2018年,中 国核准并开工了五条特高压重点工程,投资建设规模达658亿元;2019年,中国核准并 开工两条特高压重点工程,投资建设规模为553亿元。 -5 -4 -3 -2 -1 0 1 2 3 4 5 20 21 20 22 20 23 20 24 20 25 20 26 20 27 20 28 20 29 20 30 20 31 20 32 20 33 20 34 20 35 20 36 20 37 20 38 20 39 20 40 20 41 20 42 20 43 20 44 20 45 20 46 20 47 20 48 20 49 20 50 碳中和每年新增投资额(万亿) 限制高排放产能压减投资(万亿) 碳中和引致投资净增量(万亿)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http//research.stocke.com.cn 7/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图3风电投资进入高速发展期 资料来源中电联, 浙商证券研究所 2020年以来中国特高压项目投资进步提速。“新基建”之特高压产业发展及投资机 会白皮书显示,2020年国内计划核准并开工“五交两直”七条特高压重点工程,投资 建设规模达919亿元,同比增长66.18。据国家电网发言人消息,目前国家电网全年特 高压建设项目明确投资规模1811亿元,较2021年大幅提升。 2.3. 工业、建筑等部门等脱碳技术改造投资有望加强 以工业部门的钢铁和水泥行业为例,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和经济参考报数据,二者都 是能源密集行业,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分别约为 16和15,在压减产能的同时,脱碳 技术改造是重点。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十四五期间要求钢 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达到 80以上,重点区域内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污 染物排放总量降低20以上,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均降低5以上。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发布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 推进建筑材料行业低碳技术的推 广应用,优化工艺技术,研发新型胶凝材料技术、低碳混凝土技术、吸碳技术,以及低碳 水泥等低碳建材新产品。 2.4. 制造业低碳新技术开发投资是重要增量 非化石能源的生产投资是碳中和的基础,技术改造是传统部门转型升级的关键,同 时,低碳新技术的开发投资是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以交通运输部门为例,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全球交通运输行业石油需求和碳 排放增长主要来源于货运,其中,中国货运排放增长将占全球货运交通碳排放增长的90。 当前纯电技术的电池能量密度有限,限制了货车的续航里程,氢燃料电池虽然从原理上 在重型货车领域适应性更强,但目前受到基础设施的制约,燃料的储运技术障碍,因此, 相关新技术、新基础设施的投资十分关键。 在建筑行业,从碳排放的来源看,2018年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 21.9, 主要来自居民和工业的取暖/制冷。一方面需要对规模庞大的存量建筑进行低碳改造,另 另一方面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风电电源投资(亿元) 风电电源投资同比(右轴)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http//research.stocke.com.cn 8/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在有色行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葛红林也表示,实现 有色行业碳中和目标需推动技术创新,例如进行有色金属工业应加强余热回收等综合节 能技术创新投资。 3. 能源消费变革碳中和利好光伏、风电、特高压 3.1. 碳中和要求能源消费结构深刻调整,能源供给结构需与之匹配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消费结构需发生巨大变革,化石能源比重大幅下 降,非化石能源比重大幅上升是必然趋势。2020 年 12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 雄心峰会上强调“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 究所就控温2摄氏度和1.5摄氏度对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测算,在控温2摄氏 度情形下,2050 年煤炭比重下降到 10以下,非化石能源占比达 70以上,而在控温 1.5摄氏度情形下,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5。 能源供给结构变革是能源消费结构得以顺利转变的前提,为实现2030年目标,未来 十年的能源供给结构变革力度至少相比过去十年提高 50。截至 2019 年,化石能源占 能源生产比重为 84.7,非化石能源占能源生产比重为 15.3,为与 2030 年我国能源需 求结构匹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生产比重需提高约10百分点,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从 历史经验来看,我国2009年起能源生产结构开始加快调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生产比重 在此 10 年间增长 6.8 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 0.68 个百分点。我们认为,为确保 2030 年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前五年加大力度,加快完成重点任务的可能性较大,使得非化石 能源占能源生产比重的年均增幅可能超过1个百分点。 图 4与2030年能源消费结构匹配,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生产比重需提高约 10百分点 资料来源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能源结构变革一方面通过技术改进调整存量,例如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另 一方面,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来供给来实现对能源的增量需求。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 (20162030)提出,20212030年,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利用持续增长,高碳 化石能源利用大幅减少,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20 00 20 01 20 02 20 03 20 04 20 05 20 06 20 07 20 08 20 09 20 10 20 11 20 12 20 13 20 14 20 15 20 16 20 17 20 18 20 19 20 30 E 非化石能源占生产总量的比重 右轴 化石能源占生产总量的比重 右轴 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http//research.stocke.com.cn 9/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费总量比重达到20左右,天然气占比达到 15左右,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 满足。 3.2. 非化石能源供需是主线利好光伏、风电、特高压等产业链 非化石能源消费与供给的规模与比重增加是当前能源变革的主线,光伏、风电是未 来电力能源消费与供给主力,特高压是提高电能传输效率的保障。 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强调“至 2030 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在电力供应结构方面,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提 出,到 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力争达到 50。 图 52035年深度减排情景下各类电源装机容量占比 图 62060年深度减排情景下各类电源装机容量占比 资料来源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2020) , 浙商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2020) , 浙商证券研究所 图 72035年深度减排情景下各类电源发电量比重 图 82060年深度减排情景下各类电源发电量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2020) , 浙商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2020) , 浙商证券研究所 据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2020)报告测算,在深度减排情景下,我国在2035年 煤电电源装机容量占比将减少到 26,2060 年降低至 8,煤电在发电量的比重中大幅 26 5 4 10 19 29 1 1 2 3 煤电 气电 核电 水电 陆上风电 光伏发电 光热发电 海上发电 生物质及其 他发电抽水蓄能 8 5 4 9 26 33 4 4 3 4 煤电 气电 核电 水电 陆上风电 光伏发电 光热发电 海上发电 生物质及其 他发电 抽水蓄能 32 4 1215 17 13 1 2 4 煤电 气电 核电 水电 陆上风电 光伏发电 光热发电 海上发电 生物质及 其他发电 8 4 12 14 28 18 6 5 5 煤电 气电 核电 水电 陆上风电 光伏发电 光热发电 海上发电 生物质及其 他发电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http//research.stocke.com.cn 10/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降低。同时对光伏、风电的装机、发电需求占比大幅提升,其中光伏在2035年、2060年 的电源装机容量占比达29、33,发电量占比分别为13、18,风电装机容量分别提 升至19、26,发电量占比分别提升至17和28。 碳中和背景下,光伏、风电的巨大装机需求将带动光伏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据清华 能源转型中心估算,中国实现“碳中和”,人均光伏大约为510千瓦,需要约85.8亿千 瓦光伏资源量。截至2020年二季度,我国光伏装机量规模为2.1亿千瓦,则为满足2060 年光伏装机容量需求,供给至少需增长为当前的40倍。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所 数据,我国当前风电装机容量约2.5亿千瓦,若2060年风能装机量按30亿千瓦算,是当 前风能装机容量的12倍。从光伏、风电的产业链上看,硅材料、单晶多晶电池相关组件、 风电叶片、风电发电机、控制系统等生产环节将带动相关原材料、专用设备行业发展。 十四五期间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将发力。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十四五”期间, 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一般预计是7000万千瓦,乐观预计是9000万千瓦。今年400 余家风能企业代表联合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十四五”期间,须保证风电年均 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 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图 9我国光伏装机容量近十年高速发展,占全球总量超三成 图 10我国风能产能增长平稳,占全球总量超三成 资料来源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图 11光伏产业链 图 12风电产业链 资料来源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19 96 19 97 19 98 19 99 20 00 20 01 20 02 20 03 20 04 20 05 20 06 20 07 20 08 20 09 20 10 20 11 20 12 20 13 20 14 20 15 20 16 20 17 20 18 20 19 装机容量太阳能光伏中国占世界比重 右轴 装机容量太阳能光伏中国百万瓦特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20 09 20 10 20 11 20 12 20 13 20 14 20 15 20 16 20 17 20 18 20 19 中国风能产能占世界比重 右轴 风能产能中国兆瓦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http//research.stocke.com.cn 11/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提升电力能源传送效率是降低能耗,是加快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一环,特高 压提升电力能源传送效率,其长距离、大规模、能耗低的特点能够协调我国清洁能源在 各区域间的大规模应用和调配。 特高压的建设有望加速,其产业链发展将带动相关专用通用设备、电子元器件、电 缆、智能电网等相关制造领域加快发展。据国家电网3 月1 日发布的公司“碳达峰、碳 中和行动方案”中提出,“十四五”规划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到2025年,其经营 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 图 13特高压产业链 资料来源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4. 新能源终端消费碳中和利好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链 4.1.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呈现积极态势 新能源汽车是碳中和背景下与居民消费中最重要的消费品。与从国内市场份额来看,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增长,疫情后再创历史新高。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 车的产量和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在2016年-2018年, 在购置税优惠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一直保持 50以上的快速增长;2019 年, 受宏观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以及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 退坡等诸多因素影响,汽车市场需求低迷,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减少;2020年,随着疫情 因素减弱,头部企业工厂复工复产,和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式在国内交付等利好,新能源 汽车产、销量年内均实现先抑后扬,均创历史新高。 图 14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年增长 图 15中国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增速对比 资料来源中汽协, 浙商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中汽协, 国际能源署, 浙商证券研究所 -50.00 0.0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0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 1200000 1400000 1600000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新能源汽车产量(辆) 新能源汽车销量(辆)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率(右轴)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0 500000 1000000 1500000 2000000 2500000 3000000 3500000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辆)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辆)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右轴)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右轴)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http//research.stocke.com.cn 12/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从全球市场份额上来看,中国自2015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且份 额逐年提高。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则接近于 5,2017年起,销量全球占 比超过50。国际能源署尚未公布2020年数据,但可以预计,因为海外疫情停工停产造 成的供给减少和对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的冲击,中国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 产销国地位,产销量占比有望继续上升。欧洲各国为了拯救销量减少的汽车产业,加速 完成欧盟委员会制定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也密集推出大力补贴政策。德国、法国、英 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欧洲国家也纷纷推出了高达 3000 欧元至 6000 欧元不等的 类似现金补贴。2016年以来,特朗普政府较为重视传统燃油汽车产业,对于新能源汽车 政策倾斜较少,美国在全球市场份额在特朗普政府任内大幅下降。 图 16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份额不断提高 资料来源中汽协,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4.2. 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行业转向自主发展 回顾历史,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补贴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补 贴提振消费阶段,第二阶段为补贴始退坡阶段,第三阶段为补贴大幅下滑、行业自主发 展阶段。 2009 年至 2013 年左右为补贴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第一阶段,国家首次启动对新 能源汽车消费端的财政补贴支持。逐渐扩大的财政补贴刺激了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有 效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热情。2014年起,随着前期良好的消费需求促进企业规模提 升,技术创新使企业成本降低,自主盈利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开始 退坡,至2015年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2015年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持续 的技术革新伴随成本降低之后,逐步进入大规模产业化。 在经历了前期持续的消费端刺激和供给端技术革新后,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补贴大 幅退坡、行业自发展阶段。2016年起,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开始大幅下行,2015年4月关 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中提到2017-2020年除燃料 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 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中国 美国 欧洲 日本 其他国家和地区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http//research.stocke.com.cn 13/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表 1新能源政策补贴变化 特点 时间 政策/重点事件 补贴标准 A 纯电乘用车 B 插混乘用车 C 纯电客车 D 插电客车 E 专用车 补贴提 振消费 阶段 2009年- 2012年 关于开展私人购买 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 的通知 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 最高6万 最高5万 最高50万 最高42万 补贴始 退坡阶 段 2013年 关于继续开展新能 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 的通知 2014年和 2015年,A/B/C补助 标准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分别 下降10和20 最高6 万 3.5万 最高50万 25 万 最高 15 万 2014年 关于进一步做好新 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 作的通知 A/B/C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 降5 最高5.7 万 3.3万 最高47.5万 23.8 万 最高 14.3 万 2015年 A/B/C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 最高5.4万 3.2万 最高45万 22.5 万 最高13.5 万 补贴大 福下 滑、行 业自发 展阶段 2016年 关于2016-2020年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财政支持政策的通 知 除燃料电池汽车外,2017-2018 年补助标准在2016 年基础上下 降20,2019-2020 年补助标 准在2016 年基础上下降40 最高5.5 万 3万 最高50万 最高25 万 2017年 关于调整新能源汽 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 政策的通知 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各类车型 2019-2020 年在现行标准基础 上退坡20 最高4.4 万 2.4万 非快充最高30 万 快充最高20 万 最高15 万 最高 15 万 2018年 关于调整新能源汽 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 政策的通知 / 最高5万 2.2万 非快充最高18 万 快充最高13 万 最高 7.5万 最高 10 万 高质量 发展阶 段 2019年 关于进一步完善系 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 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补贴政策大幅退坡,在2018 年 基础上平均退坡50 最高2.5 万 1万 非快充最高9 万 快充6.5 万 最高 3.8万 最高 5.5万 2020年 关于完善新能源汽 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 政策的通知 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 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 基础上退坡10、20 最高 2.25 万 0.85 万 非快充最高9 万 快充最高6.5 万 最高 3.8万 2021年 关于完善新能源汽 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 政策的通知 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 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20;为 推动公共交通等领域车辆电动 化,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 (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 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 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 辆,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 退坡10 非公领 域最 高1.8 万 非公领 域0.68 万 非公领域 非快充最高 7.2万 快充最高5.2 万 非公领 域 最高 3.04 万 公共领 域最 高2.25 万 公共领 域0.9万 公共领域 非快充最高 8.1万 快充最高5.85 万 公共领 域 最高 3.42 万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发改委网站等, 浙商证券研究所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对补贴的依赖度不断降低,电动车与传统汽油车 相比的吸引力不断增加,销量快速增长,2020年以来特斯拉、小鹏、蔚来等一众新能源 车企的销量不断超预期。我们认为,新能源车行业也逐步从补贴期进入盈利期。从宏观 碳中和理念角度和微观的性价比优势等方面来看,新能源车的终端需求有望持续增加, 这将有助于从需求端带动供给侧与之匹配,促进供给侧的变革,带动整体汽车行业贯彻 “碳中和”理念,从而促进新能源车行业快速发展。 4.3. 新能源汽车顺应碳中和趋势有望实现跨越式增长 未来新能源汽车有望呈现出跨越式增长。2020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