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一:碳中和背景下的环保展望-20210402-银河证券-24页
www.chinastock.com.cn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table_research] 行业深度报告 ●环保行业 2021年4月2日 [table_main] 行业深度报告模板 碳中和背景下的环保展望 环保行业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一 环保行业 推荐 (维持评级) 核心观点 碳中和改变人类发展模式。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绿色低碳发展路 线是大势所趋。增长方式、能源系统、生活方式都将发生显著改 变。这些变化也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城市进步、居民 生活带来深刻改变。 MRV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一个完整的MRV监管体系,可以实现 利益相关方对数据的认可,从而增强整个碳交易体系的可信度, 是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石,也是企业低碳转型、区域低碳宏观决 策的重要依据。对碳中和的重视也将让碳排放监测仪器获得前所 未有的发展时机。 碳交易市场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碳中和愿景下,我国碳 市场建设从试点先行过渡到全国统一市场的新阶段。碳交易在为 垃圾焚烧企业带来额外收益的同时,也倒逼加速技术创新提高环 境治理能力。 CCUS 是保障碳中和愿景实现的重要手段。CCUS技术作为 CO2减 排重要措施之一,其发展潜力可期,将在中国2030年碳达峰后的 去峰阶段发挥重要作用。CCUS 可以在避免能源结构过激调整、保 证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减排,是支撑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 森林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补充。森林绿地对于碳中和的贡献 不容小觑,京都议定书也承认了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 献。2018年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509 万公顷和51.0亿立方米,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初步扭转了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投资建议2021年是保障“十四五”规划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 也是冲刺碳达峰、推进碳中和的关键节点。在碳中和理念、“十四 五”规划等政策加持,环保部分细分领域将重回高增长的景气周 期。重点推荐拥有丰富运营经验以及充足在手订单的垃圾焚烧龙 头瀚蓝环境(600323.SH); 京津冀生态绿化龙头绿茵生态 (002887.SZ); 环境修复和土壤修复龙头高能环境(603588.SH)。 风险提示治理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经营发生合规问题的风险;细分行业 补贴退坡的风险。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 EPS PE 2020 2021E 2022E 2020 2021E 2022E 600323.SZ 瀚蓝环境 1.38 1.68 2.01 19.3 16.1 13.5 002887.SZ 绿茵生态 0.90 1.15 1.45 13.8 11.3 8.93 603588.SH 高能环境 0.68 0.86 1.02 21.7 17.2 14.5 分析师 严明 010-80927667 yanming_yjchinastock.com.cn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0070002 行业数据 2021.04.01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相关研究 [table_report] 【银河环保】行业点评_环保工程及服务_绿色低 碳发展意见发布,环保处置需求有望提升 -20200223 【银河环保】行业动态报告_环保工程及服务_ 两会聚焦碳中和,关注环保投资机会-20200302 【银河环保】行业点评_环保工程及服务_两会政 府工作报告环保目标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扎实 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20200307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行业深度报告/环保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 目 录 一、碳中和改变人类发展模式 1 二、MRV是实现碳中和愿景的基础 . 3 (一)MRV制度是碳交易体系的实施基础 . 3 (二)欧盟MRV体系运行情况 4 (三)中国MRV体系现状 5 三、碳交易市场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 6 (一)全球碳市场建设情况 6 (二)中国碳市场运行情况 7 (三)碳交易为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带来环境与经济效益 9 四、CCUS是保障碳中和愿景实现的重要手段 . 11 (一)二氧化碳的捕获 . 11 (二)二氧化碳封存和利用 . 12 (三)我国CCUS产业现状 13 五、森林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补充 . 15 (一)森林绿地对于碳中和的贡献不容小觑 . 15 (二)我国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增加森林碳汇 . 16 六、重点公司 . 18 (一)瀚蓝环境 18 (二)绿茵生态 20 (三)高能环境 19 七、风险提示 . 20 qRmPsMuNoPrRtMnOoRnRqRbRdN8OpNnNnPrQiNrRnReRoOsNaQpNpMxNrNoQvPpOvN 行业深度报告/环保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 一、碳中和改变人类发展模式 全球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各类温室气体,特别是 二氧化碳,使得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导致地球温度升高,进而打破了 固有的地球内在平衡,有可能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为了保护 地球家园,必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由此形成了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 书和巴黎协定等法律文件,对全球碳排放进行约束。 图11960-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21960-2019年全球年平均温度变化 资料来源Global Carbon Atlas,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FAOSTAT,世界气象组织(WMO),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世界各国达成协议,明确温度控制目标。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是 2015 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该 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 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根据联合国的评估,如果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时,全球需要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中 和;如果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时,碳中和实现时间需要提前至本世纪中叶。 我国一直提倡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近年来,我国不仅持 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还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这既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是我国承担大国责任的表现。“十三五”期间,我国在环保工作 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端,在绿色发展方面上有了更大的 目标。 为了实现温控目标,我国提出碳中和愿景。所谓碳中和,就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 (主要是二氧化碳)与大自然吸收的温室气体相平衡,或称“净零排放”,目的是维持大气层 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相对平衡,平均气温不再发生变化。碳中和并不是指零排放,可以排放一部 分,只不过排放量与大自然能够吸收的温室气体相当。首先是减少碳排放,主要是发展非化石 能源,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其次是发展可以实现净零排放的工艺过程和技术,取代传 统的工业过程,把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到最低限度,实在无法减排的部分通过碳汇、碳捕集和封 存加以中和。 中国在国际场合多次表态,努力实现碳中和愿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全民 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污染防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 行业深度报告/环保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2 略。在2020年10月末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一文中,也提出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 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 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表12020年至今我国领导人在国际会议上关于碳中和的讲话 时间 会议 主要内容 2020/9/22 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 一般性辩论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9/30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 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 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2020/11/12 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 我们愿同欧方、法方以明年分别举办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自然保护国际会议为契机,深化相关合作。 2020/11/17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 次会晤 我们要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 家提供更多帮助。中国愿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继续为应对气候变化付出艰苦努力。 2020/11/22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 得峰会“守护地球”主 题边会 二十国集团要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导下,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全面有效实施。 2020/12/12 气候雄心峰会 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 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 亿千瓦以上。 2021/1/25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 议程”对话会 中国将继续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将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资料来源北极星环保网,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2020 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 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利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 二次会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以及气候雄心峰会等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多次重 申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努力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远 景,并进一步提出了到203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 面对中国未来40年的低碳发展趋势和要求,生态环境部提出,“十四五”期间要达里推进绿 色低碳经济,进一步加快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把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造纸等重 点行业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 碳中和改变人类发展模式。在工业化时代,社会发展以化石能源为主,到可持续发展的 时代,社会发展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绿色低碳发展路线是大势所趋。当前 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增长方式的转型,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向绿 色低碳的增长方式;二是能源系统的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的新能源体系逐步取代传统 高污染大排放的化石能源体系;三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倡导和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倡 可持续发展。这些变化都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城市进步甚至每一个人的生活带来深 刻改变。 行业深度报告/环保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3 二、MRV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 (一)MRV制度是碳交易体系的实施基础 MRV制度是碳交易体系对数据控制的关键环节,是配额分配、交易的基础。温室气体排放 的监测(Monitoring)、报告(Report)、核查(Verfication)制度简称MRV,MRV是国际社 会对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基本要求,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和巴黎协定中国家自主贡献的实施基础。 从市场角度来看,一个完整的MRV监管体系,可以实现利益相关方对数据的认可,从而增 强整个碳交易体系的可信度,是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石,也是企业低碳转型、区域低碳宏观决 策的重要依据。对于控排企业、新能源企业、地方政府和核查机构等碳市场的各个重要参与方 来讲,掌握基本工作流程和正确的量化及核算方法,制定合理的监测计划,建设规范的 MRV 体系,是确保自身碳排放数据准确性和更有效的参与全国碳市场的重要保障。 MRV体系中,碳排放统计监测系统尤为重要。与环境监测相比,碳排放监测系统更为复杂, 其核心是二氧化碳的核算,包括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即排放源直接排放 出二氧化碳,而间接排放则指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的核 算有基于计算的方法和基于测量的方法。直接排放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相关仪器设备对温 室气体的浓度或体积等进行连续测量,也可以利用公式计算,而间接排放的碳排放量则只能通 过计算得到。 图3全球实时碳数据(Carbon Monitor)数据链 资料来源全球实时碳数据(Carbon Monitor),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基于测量的方法通过监测设备进行监测。不同的场合使用的仪器设备也有所区别,一般 可以利用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监测碳排放,在欧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虽然已经 大规模应用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监测大气污染物,但是在CO2监测方面的应用依然不多。随着我 行业深度报告/环保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4 国碳中和工作的开始,CEMS的需求也将快速扩大,相关标准也亟待制定。此外CO2分析仪、颗 粒物分析仪等也可以在碳排放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计算的方法也需要仪器仪表的配合。监测排放主体的活动水平数据和相关参数。活 动水平数据包括能源消耗量、原材料消耗量、产品或半成品产出量的监测等,相关参数有低位 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氧化率和过程排放因子等。例如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监测通常需要监 测燃油的消耗量。 由清华大学、法国LSCE实验室、中科院、全球碳项目Global Carbon Project,GCP等数 十家科研机构的研究小组建立的全球实时碳数据组织(Carbon Monitor),提供了以国家为单 位的碳排放数据体系。该组织披露的数据统计范围涵盖中国、印度、美国、欧洲欧盟27国和 英国、俄罗斯、日本、巴西等,具体统计的碳排放项目包括电力和热力、工业、交通运输(地 面、航空、船运)和居民消费。定期更新的碳监测数据可以充分反映政策、经济、能源价格、 假期和天气等因素与CO2排放量的相关性,为实现碳中和愿景提供技术支持。 (二)欧盟MRV体系运行情况 欧洲MRV体系相对成熟。早在2005年,欧盟委员会就启动了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UETS, 正式开展监测二氧化碳排放量。监测范围覆盖欧盟 28个成员国和冰岛、挪威、列支敦士登 3 个欧洲国家总计超过1万家的能源企业,覆盖了欧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0。其中,火电企 业中规模超过20MW的机组在2005-2007年的EUETS第1阶段就已纳入管控范围。采用的监测 方法包括核算法和利用CEMS的直接法,目前22个欧洲国家中大约有140台机组采用直接法对 碳排放进行监测。 为保证 EUETS 的正式运行,欧盟形成了一套“指令–规范–标准”的系统性管理模式。 2003年颁布的2003/87号指令(Directive 2003/87)对温室气体进行全面管理,该指令 包括监测方法的说明、质量控制总体原则。在总体原则基础上,制定了专门的指南、条例,具 体指导CO2监测质量保证的实施。质量保证体系的所有环节使用的方法统一依据欧盟标准、国 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和行业最佳实用导则。 表2欧盟碳排放测定涉及的法律条文和标准 编号 名称 作用 Directive 2003/87 欧盟理事会第2003/87/EC号指令 法律基础 EU 601/2012 监测及报告条例(MRR) 监测报告指导文件 EU 600/2012 认证及审核条例(AVR) EN 14181 固定源排放自动测量系统的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整体标准 EN 15267-3 空气质量自动测量系统认证第3部分监测固定源排放的自动测量系统的性能标准和测试程序 质量保证程序 EN ISO 14956 空气质量通过与所需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比较来评估测量程序的适用性 质量保证性能指标 EN 15259 固定源排放测量部分和测量地点的要求及测量目标、计划和报告的要求 CEMS安装及采样点的选 ISO 12039 固定源排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测定 二氧化碳标准参考方法 EN ISO/IEC 17052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实验室认证流程 资料来源中国碳核算数据库,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行业深度报告/环保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5 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根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状况,欧盟委员会及时调整、充实、完 善条例和法规。2004 年欧盟出台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MRG),并于 2007 进 行了修订;2012年欧盟出台了监测及报告条例(MRR)和认证及审核条例,至此欧盟 28国搭建起了完整的监测、报告、验证(MRV)体系。欧盟分别从提出概念、完善要求以及细 化管理三个角度完成了MRV体系建设。 (三)中国MRV体系现状 构建统一的 MRV 体系有助于更高效地建设与实施全国统一碳市场。我国在管理机制、数 据基础、政策实施背景与需求方面与欧盟、美国等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在参考国际先进经验 的的同时需要考虑本国特殊国情。自2011年启动低碳试点以来,国内相继设立了8个省(市)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经过了10年以上的实践,各试点地区已建立各自相对完善的MRV体 系,为构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MRV体系提供了丰富有益经验。 重点行业已有相关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不报告指南。早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就提出了 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支持实施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确保完成建 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重点工作目标。2013 至 2015 年间,国家发改委分三批发布了 24 个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为我国MRV体系建设提供初步的指引。 表3我国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覆盖行业范围 行业大类 细分行业 能源工业和采矿业 石油天然气生产、煤炭生产、供热、电网、发电、矿山 制造业(高能耗) 石油加工、玻璃、水泥、有色、钢铁、造纸、陶瓷、化工、炼焦 制造业(其他) 电子、饮料、机械、烟草、食品、其他工业 服务业 公共建筑运营、陆上交通、民航 资料来源中国碳核算数据库,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更新,碳排放管理纳入核心工作范畴。2020年12月3日,生 态环境部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征求 意见稿)。这份新指南的前身是2013年发改委发布的中国发电企业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从政策规格上来看,2013 版的是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写的参考性 文件,而2020版的新指南将成为正式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在监测计划、数据报送等多个方 面也提出了细化要求,预计未来几年,发改委发布的24个行业的参考性指南也将逐步更替成 更系统、更正式的环境保护标准。 碳排放监测领域迎来发展良机。碳中和关系到产业链的方方面面,从原材料和能源的开 采到产品进入市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控制碳排放,这也让碳排放监测仪器有了广阔的市场。 “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新的远景目标,对碳中和的重视也将让碳排放监测仪器获得前所未有的 发展时机。 行业深度报告/环保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6 三、碳交易市场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 (一)全球碳市场建设情况 碳交易最早是由联合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创建的一种贸易体系。在碳交易的基础上还派生 出各种与排放权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促成了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碳交易市场的产生最早可以 追溯到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在 这次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将“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 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确立为其未来的发展目标。1997 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架公约的基础上形成了京都协议书,该协议书创新性地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全球 气候“的优化配置问题。目前已有多国实施了碳交易,国际上欧盟和美国加州是建立碳交易机 制较早的地区,拥有完善的碳交易体制机制。 为实现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目标,各国最终需要通过低碳技术的进步来降低温室气体的 排放。但要求发达国家近期内、在现有减排技术上再次实现突破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技 术商业化尚不成熟而减排压力较大的形势下,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补充性的“灵活机制”, 来帮助各国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成本,包括排放贸易机制ET、联合实施机制JI及清洁发展 机制CDM。这三种机制促成了包括供需、成本、价格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在内的碳交易机制, 极大地促进了各经济主体通过创新的发展模式赢取竞争优势。 表4国内外碳交易规则体系对比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欧盟碳市场 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倡议 立法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 2003/87/EC 号指令建立共 同体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交易机制 区域温室气体倡议合作备忘录 纳入企业名单 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交易配额管 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 由每个成员国决定 无 拍卖 无 欧盟委员会授权条例2019/1868 区域温室气体倡议规范规则 配额分配 2019-2020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 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 欧盟授权法规(EU)2019/331 无 监测、报告、 核查体系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征求意见稿)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关于根据指令2003/87/EC, 关于监控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的委员会条例 (EU)和根据 2003/87/EC 实施关于数据验证 和验证者认可的法规(EU) 区域温室气体倡议规范规则 交易履约 全国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第 2003/87/EC 号指令建立 共同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交易机制,并修订理事 会第96/61/EC号指令2018/2067 无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是指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以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或温室气体减 排信用为标的物所进行的市场交易。交易前,政府首先确定当地减排总量,然后再将排放权 以配额的方式发放给企业等市场主体,使得排放总量被控制在降低后的指标范围之内。 行业深度报告/环保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7 (二)中国碳市场运行情况 我国碳交易试点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在国际上,碳市场作为重要的市场化减排工具, 对助力碳减排、低碳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11年以来,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 庆、湖北、广东及深圳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余个行 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截至2020年底,碳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 超过90亿元,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表5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政策 时间 文件 主要内容 2011/10 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 确定两省五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2012/6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为CCER交易市场搭建起整体框架,对CCER项目减排量从产生到加以的全过程 进行了系统规范 2013/1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国碳市场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标志着中国正式启动全国 碳市场建设工作 2014/12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基本框架 2015/9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提出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总量设定于 配额分配方案,完善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监管体系 2016/10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提出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启动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化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基础支撑能力 2017/12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 确保发电行业顺利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2020/11 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 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征求意见稿) 根据发电行业2013-2018年任一年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企 业,筛选确定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市场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并 实行名录管理。 2021/1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明确了有关全国碳市场的各项定义,对重点排放单位纳入标准、配额总量设定 与分配、交易主体、核查方式、报告与信息披露、监管和违约惩罚等方面进行 了规定。 资料来源北极星环保网,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碳中和愿景下,我国碳市场建设从试点先行过渡到全国统一市场的新阶段。2020年12月, 生态环境部以部门规章形式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公布了包括 2225 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在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至此我国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 动。根据草案修改稿,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主要是碳排放配额,经国务院批准可 以适时增加其他交易产品。本条例施行后,不再建设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条例施行前已经 存在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当逐步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交易市场基础设施有序建成后,也将尽快增加纳入碳市场的行业及配额企业数量,最终 覆盖到电力、石油、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行业后,再延展至 更多行业。同时,强化与相关产业政策的对接融合,加快建立健全的全国碳排放交易相关标准 体系,吸引更多的参与主体,提高碳市场活跃度。 行业深度报告/环保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8 表6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政策 试点碳市场 成交总量(万吨) 成交总额(万元) 成交均价(元/吨) 广东 3154.73 80377.74 25.48 湖北 1427.39 39545.01 27.70 天津 574.43 14864.78 25.88 上海 184.04 7354.20 39.96 深圳 123.92 2463.86 19.88 北京 103.55 9506.58 91.81 福建 99.14 1719.14 17.34 重庆 15.74 336.50 21.38 总计 5682.94 156167.81 资料来源北极星环保网,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2020年中国试点碳市场交易量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2020年中国八省市试点碳市场共成 交配额约5683万吨,相比去年下降近20;但总成交额约15.62亿元,与去年总成交额相差 甚微。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各试点碳市场碳配额价格整体上相较于去年有一定幅度的上 升,从而弥补了交易量下跌造成的总成交额减少。2020 年北京碳市场的平均碳价位于八试点 高位,个别交易日的成交价格甚至超100元/吨。重庆碳市场2020年的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成交均价从去年的不足10元/吨上涨至20元/吨以上,早在2019年年底,重庆碳市场配额价 格已经有抬头趋势,只是由于全年配额价格偏低且2019年交易量大部分集中在前三季度,造 成全年均价偏低。广东碳市场继续领跑试点碳市场交易量及交易额,试点交易规模差距仍存, 交易价格进一步拉开差距。各试点在体系设定和交易运行层面积累经验,通过实践比较验证不 同政策的适用性,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经验和基础。 图42018-2020年中国试点碳市场碳配额成交均价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广东碳市场配额交易量和交易额继续领跑试点碳市场。在配额成交量和成交额方面,广 东碳市场继去年领先其余试点碳市场后,2020 年继续占据领先地位。在成交量方面,广东碳 行业深度报告/环保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9 市场2020年共约成交3154.73万吨配额,占试点总成交量约56;成交额方面,广东碳市场 2020年共计完成80377.74万元成交额,占试点总额的半数以上。重庆碳市场虽在成交量和成 交额方面虽比去年均有了倍数级增长,但整体成交规模仍位于试点碳市场之末 图52018-2020年中国试点碳市场配额成交量/万吨 图62018-2020年中国试点碳市场配额成交额/万元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2020 年各试点碳价差距进一步拉大。2020 年北京碳市场平均碳价为 91.81 元/吨,仍处 试点价格最高;2020年试点碳市场平均碳价最低为福建省,17.34元/吨,而其余6省市的碳 价则落在20-40元/吨区间内。从试点碳市场2020年碳价走势看,各试点碳价的波动性较大, 如北京市场最高值可超百元每吨,而最低值也曾下探到63.5元/吨,而深圳碳市场价格也从年 初的个位数最高涨到42.27元/吨。较大的波动性给市场带来挑战和机遇,也对市场的有效性 带来挑战。 (三)碳交易为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带来环境与经济效益 垃圾焚烧是当前主流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和传统的堆肥、填埋等处理方式相比, 焚烧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等优点,更能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减量化、无害化的要求。并且焚烧处理的方式还能利用焚烧产生的热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 这些优势使得垃圾焚烧处理在近些年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与推广。焚烧垃圾场的数量、 处理量都有明显的增长。焚烧处理率也由2005年的9.8上升到2018年的45.1。 图72003-2018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情况 图82018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法占比 资料来源住建部,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住建部,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行业深度报告/环保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0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仍处在产能扩张时期。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三五”全国城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20年垃圾焚烧处理能力须达到59.14万吨/日,目前 已经达到预设处理能力,而根据部分省市的中长期垃圾焚烧项目建设规划,预计到2030年垃 圾焚烧日处理能力将超过120万吨/日,企业产能有望加速投放,未来几年行业仍将维持高景 气度。 图92005-2018年我国垃圾焚烧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补贴退坡影响有限。2020年以来垃圾焚烧处理出台新政策,明确了1月20日作为新增、 存量项目的划分节点,其中新增项目将由国家按照以收定支原则,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继 续予以支持。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 方案进一步明确“以收定补、新老划段、有序建设、平稳发展”的总思路,指导未来几年内 并网发电的项目申报进入国补目录的工作。 利用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余热发电,可减少化石能源发电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据估算, 国内炉排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发电量约为305-420度/吨,扣除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自身能 源消耗,上网电量约250-350度/吨;根据我国的电力结构,70以上是煤发电,垃圾焚烧发电 替代燃煤发电,焚烧1吨生活垃圾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量208-283kg。 碳交易为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带来环境与经济效益。2021年2月1日,我国已经正式开放 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中心落地上海,6月底前将启动,碳配额登 记系统设在湖北武汉。经历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中国自愿减排交 易CCER、森林业碳汇基金、碳金融债券期货等多种模式,碳交易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经验 也越来越丰富,将更多企业纳入其中。碳交易在为垃圾焚烧企业带来额外收益的同时,也倒逼 加速技术创新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行业深度报告/环保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1 四、CCUS是保障碳中和愿景实现的重要手段 (一)二氧化碳的捕获 CCUS是践行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技术选择。国际能源署IEA 在2016年报告中提出的解 决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是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效和碳捕集与封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 门委员会IPCC指出,如果没有 CCUS,绝大多数气候模式运行都不能实现缓解气候变化的目 标。CCUS 作为重要的减排技术,是我国践行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技术选择,实现绿色发展至 关重要。 图10CCUS的路径 资料来源碳排放交易网,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从碳捕获的技术路径可分为三种1)燃烧前捕集,通过燃烧前将碳从燃料中脱除;2) 燃烧后捕集,从燃烧生成的烟气中分离二氧化碳;3)富氧燃烧,又称氧气、二氧化碳燃烧技 术或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技术。其中燃烧前捕集技术只能用于新建发电厂,另两种技术则可 同时应用于新建和已投产的发电厂、化工厂等。 表7目前常用的碳捕获方法 方法 原理 优点 缺点 生物法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如藻类生物反应器等 可持续性较好 受光合作用影响大,且在工厂的集中排放处理 上,需要更大的场地和更高的成本, 物理法 以水、甲醇、碳酸丙烯酯等溶液作为吸收剂,利用 CO2 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压力改变来吸收或解吸,如膜分离 法、催化燃烧法、变压吸附法等 吸收气体量大、吸收剂再生 不需要加热、不腐蚀设备 工业烟气成分复杂多变,吸附二氧化碳的同时 也会吸附大量其他无用组分,造成能耗高成本 高的问题 化学法 通过化学反应吸收CO2,如氨吸收法、热钾碱法及有机胺 法、离子液体法等 选择性好、吸收效率高、能 耗及投资成本较低 需要额外的干燥步骤;挥发性胺的损失增加了 操作成本;释放CO2时水需要更高的能耗。 资料来源碳排放交易网,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从捕获方法来分,可分为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三大类。在化学法中,使用MDEA为主 体的混合胺溶液吸收CO2法仍然具有一定优越性。在CCUS中,吸收能力大、吸收速率快、腐 蚀性低、再生能耗低等特点的CO2的吸收工艺备受关注,生物酶CA,离子液体与MDEA混合胺 溶液等新型吸收体系的研发或将成为今后CCUS的发展方向。 行业深度报告/环保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2 (二)二氧化碳封存和利用 大规模储存与固定仍然是 CO2减排的主要途径。目前大多数正在进行的 CCUS 项目都是将 CO2注入沉积盆地或者深海层,但此方法捕集时间可能过长,存在二氧化碳泄露的风险,甚至 会破坏贮藏带的矿物质,改变地层结构;海洋储存运输成本高昂以及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带来影 响。另一种方式是,将捕集的碳注入活性岩石中来封存,激发CO2的矿化作用,从而达到永久 固碳的目的,这样碳返回大气的风险可忽略不计。 图11二氧化碳的几种储存技术 资料来源中国矿业报网,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在节能减排的国家发展策略下,发展高效有益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取代传统的工艺,在 节能减排的同时创造直接或间接的效益,将是CCUS发展的新方向。由于碳捕获和储存具有前 沿的技术体系和巨大的工程规模的两个特点,需要花费巨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