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be文库
首页 solarbe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规范》

  • 资源大小:1.52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5金币 【人民币5元】
游客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作为您下次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如填写的是手机,那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就是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4、下载无积分?请看这里!
积分获取规则:
1充值vip,全站共享文档免费下;直达》》
2注册即送10积分;直达》》
3上传文档通过审核获取5积分,用户下载获取积分总额;直达》》
4邀请好友访问随机获取1-3积分;直达》》
5邀请好友注册随机获取3-5积分;直达》》
6每日打卡赠送1-10积分。直达》》

《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规范》

ICS 27.160 F 12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394-2020 光伏发电系统效能 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2020-10-23发布 2020-10-23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NB/T 10394 2020 I 目 次 前言 III 引言 .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效能参数 3 4.1 组件效率 3 4.2 双面组件双面率 3 4.3 逆变器效率 3 4.4 容配比 4 4.5 直流功率损失 5 4.6 交流功率损失 5 4.7 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资源数据选择 5 4.8 光伏发电系统计算年上网电量 5 4.9 光伏发电系统实际上网电量 5 4.10 综合站用电率 5 4.11 光伏发电系统总占地面积 5 4.12 单位面积安装容量 6 4.13 单位面积上网电量 6 4.14 单位面积发电收益 6 4.15 单位面积经济收益 6 4.16 外部效益 6 5 效能指标及评价方法 6 5.1 效能评价内容 6 5.2 效能评价方法 6 5.2.1 系统年等效利用小时数 6 5.2.2系统能效比 . 7 NB/T 10394 2020 II 5.2.3平准化度电成本 . 8 5.2.4单位面积效能 . 8 5.2.5度电外部效益 . 9 5.3 效能评价流程 10 5.3.1 综述 10 5.3.2 收资清单 10 5.3.3 效能评价 10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光伏发电系统容配比优化计算流程 . 11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典型地区光伏发电系统容配比优化计算案例 . 12 B.1典型地区选择 . 12 B.2典型案例计算边界条件 . 12 B.3典型案例测算过程 . 13 B.4代表地点算例结果参考 . 14 NB/T 10394 2020 III 前 言 本 规范 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 规范 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 计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 2号 ,邮编 100120) 。 本规范 起草 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电 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隆基绿能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能电气股 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秦 潇 、 吕 嵩 、 陈 刚 、 张 博 、 王霁雪 、 肖 斌 、 王昊轶 、 金艳梅 、 付正宁 、 周 治 、 惠 星 、 杜 为 、 王 烁 、 崔 云 、 刘建平 、 倪 昕 、 崔永峰 、 刘孝鑫 、 李 诚 、 田莉莎 、 董菲菲 、 赵 薇 、 李东侠 、 任嘉琛 、 刘颖莲 、 陆国成 、 牛志愿 、 刘松民 、 张 凌 、 赵 为 、 舒震寰 、 王 莉 。 NB/T 10394 2020 IV 引 言 光伏发电系统效能是用于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和经济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是光伏发电 系统投资分析、设计优化、质量管理和运行维护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指标,是光伏发电系统验收及后评估 的重要依据。 为了规范和指导光伏发电项目系统效能评价工作,规范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评价参数指标、计算方法、 效能评价流程,建立系统效能的评价体系,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 2018 年能源领域行业标 准制(修)订补充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 2018〕 191号) 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NB/T 10394 2020 1 光伏发电系统效能 规范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 本 标准 适用于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经济效能 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526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GB 50797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GB/T 6495.3 光伏器件 第 3 部分地面用光伏器件的测量原理及标准光谱辐照度数据 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 2015〕 11 号) IEC 61724-1 光伏系统性能 第一部分 监控 ( Photovoltaic system performance Part 1 Monitoring) 3 术语 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标准测试 条件 standard test condition 电池温度 25 ℃ ,辐照度 1000 W/m2,大气质量 AM1.5。 注 光谱辐照度分布 符合 GB/T 6495.3 的要求。 3.2 双面组件背面标称功率 nominal power of the rear side of a bifacial PV module 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组件背 面峰值功 率,单位 为 峰瓦( Wp)。 3.3 安装容量 installation capacity of PV modules 对于单面组件,指光伏发电系统中安装的光伏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 单位是峰瓦( Wp)。 对于双面组件,其正面安装容量指光伏发电系统中安装的光伏组件正面的 标称功 率之和, 单位 为 峰 瓦( Wp),其背面安装容量是指光伏发电系统中安装的光伏组件背面 的标称功 率之和, 单位 为 峰瓦( Wp)。 双面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指其正面安装容量。 3.4 额定容量 rated capacity NB/T 10394 2020 2 光伏发电系统中安装的逆变器的额定有功功率之和, 单位 为 瓦( W)。 3.5 容配比 PV power to inverter power ratio 光伏 系统 的安装容量与额定容量之比。 3.6 失配损失 mismatch losses 光伏 组件支路 内所有光伏组件串联失配 功率 损失 、 光伏 组件支路的并联 失配 功率 损失以及汇流箱并 联失配 功率 损失 之和 。 3.7 直流线损 DC cable losses 光伏 组件输出端至逆变器输入端所有直流线缆功率损失之和。 3.8 交流线损 AC cable losses 并网光伏发电 系统 中 逆变器输出端至升压变压器、升压变压器至并网点的所有交流线缆功率损失之 和。 3.9 系统故障及维护损失 system failure and maintenance losses 光伏发电 系统 运行中 的组件、逆变器、升压变压器等设备故障 、维护需要、管理问题 造成的发电量 损失。 3.10 光伏发电系统外部损失 system external losses 光伏发电系统由于电网、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影响造成的发电量损失。 3.11 关口计量点 electric energy tariff point 光伏发电系统 与电网设施的产权分界处或合同协议中规定的 交易 结算点。 3.12 平准化度电成本 levelized cost of energy 光伏发电系统在评价周 期 内发生的所有成本与全部可上网电量的折现比值,单位为元 每 千瓦时 ( CNY/kWh) 。 3.13 系统效能 system performance 指 包括光伏发电 系统年等效利用小时数 、系统 能效 比、平准化度电成本、单位面积效能、 外部效益 NB/T 10394 2020 3 等指标。 4 效能参数 4.1 组件效率 组件效率应为 在 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组件功率与组件面积和辐照强度乘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 如下 ( 1) 式中 组件效率 ( ); 组件功率,单位为峰瓦( Wp); 组件单面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m2); 标准测试条件下的辐照强度 (常数 1000W/ m2) 。 4.2 双面组件双面率 双面组件双面率应为 双面 组件背面标称功率与 双面 组件正面标称功率之比 ,计算公式如下 ( 2) 式中 双面组件双面率 ( ) ; 双面组件背面功率 ,单位为峰瓦( Wp) ; 双面组件正面功率 ,单位为峰瓦( Wp) 。 4.3 逆变器效率 逆变器效率包括最大转换效率和平均加权总效率。逆变器最大效率根据专业检测机构对逆变器 检测认证结果确定。 逆变器 平均 加权 总 效率 应按 下列公式计算 , , ( 3) ( 4) 式中 定电压加权效率; 平均加权总效率 ; 加权系数 ; , 特定 MPPT电压下逆变器测得的转化效率 ; , 特定 MPPT电压下逆变器测得的静态 MPPT效率 ; N 采样数据个数, N5,即 5个 MPPT电压值 。 NB/T 10394 2020 4 注 1 为 17数字 之一,分别对应 5、 10、 20、 30、 50、 75、 100负载点 。 注 2 5个 MPPT电压分别为 , , , , 。 中国典型太阳能资源区的加权系数见表 1。 表 1 中国太阳能资源区光伏并网逆变器加权效率的权重系数表 负载点 5 10 20 30 50 75 100 权重系数 0.02 0.04 0.07 0.15 0.29 0.33 0.10 在计算某一特定资源区内的加权效率时,可按照给定资源区权重系数按 公式( 3) 进行 效率计算。 各资源区权重系数见表 2。 表 2 不同太阳能资源区 加权效系数表 负载点 5 10 20 30 50 75 100 权重系数 ( G≥ 6300) 0.01 0.02 0.05 0.12 0.26 0.35 0.19 权重系数 ( 6300> G≥ 5040) 0.02 0.04 0.07 0.16 0.29 0.32 0.10 权重系数 ( 5040> G≥ 3780) 0.03 0.04 0.08 0.17 0.31 0.31 0.06 权重系数 ( G< 3780) 0.05 0.08 0.12 0.18 0.25 0.30 0.02 注 G表示总辐射年辐照量,采用多年平均值(一般取 30年平均),单位为兆焦每平 方 米每年( MJm-2a-1) 4.4容配比 容配比 应 按下 式计算 ( 5) 式中 容配比; 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单位为峰瓦( Wp); NB/T 10394 2020 5 光伏发电系统额定容量,单位为瓦( W)。 光伏发电系统 容配比优化计算流程见附录 A,典型地区 光伏发电系统 容配比优化计算案例参见附录 B。 4.5 直流 功率 损失 光伏发电系统的直流 功率 损失指标应为组件输出端至逆变器输入端所有失配损失与直流线损之和 与所有组件输出功率之和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4.6 交流 功率 损失 对于并网 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的交流 功率 损失应为逆变器输出端至并网点的所有交流线损 及升压变压器 功率 损耗之 和 与 所有逆变器输出端功率之和 的比值 ,用百分比表示。 4.7 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资源数据选择 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资源计算值宜优先以太阳辐射现场观测站至少一个完整年实测数据为基础计 算。当无法获得太阳辐射现场观测站实测数据时,可以代表气象站长期观测数据或推算的长期辐射数据、 基于卫星遥感资料的统计计算数据或物理反演数据为基础计算。辐射数据测量及处理应满足 IEC 61724-1 要求,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资源数据 选择优先等级见 表 3。 表 3 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资源数据 选 择 优先 等级 太阳能 资源数据来源 数据选择优先级 太阳辐射现场观测站 A 代表气象站 B 卫星遥感资料 C 4.8 光伏发电系统 计算 年上网电量 光伏发电系统计算年上网电量应符合 GB 50797 的规定。 4.9 光伏发电系统 实际 上网电量 实际上网电量应为 评价周期内 光伏发电系统 关口计量点计量值。 4.10 综合站用电率 综合站用电率应为评价周期内,综合站用电量与逆变器出口总电量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 6) 式中 综合站用电率 ( ); 逆变器出口 总电量 ,单位为千瓦时( kWh); 上网 电量 ,单位为千瓦时( kWh); 下网 电量 ,单位为千瓦时( kWh)。 4.11 光伏发电系统总占地面积 NB/T 10394 2020 6 包括光伏方阵(含方阵内综合利用项目用地)、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集电线路用地和场内道路 的实际用地面积。 4.12 单位面积安装容量 单位面积安装容量应为 光伏发电系统 安装容量 与 光伏发电系统 总占地面积 的比值 。 4.13 单位面积 上网 电量 单位面积上网电量应为 光伏发电系统 评价周期 内的 总上网 电量与 光伏发电系统 总占地面积的比值。 注 评价周期宜按 25年计算。 4.14 单位面积发电收益 单位面积发电收益应为 光伏发电系统评价周期内 的总 发电 收益 现值 与 光伏发电系统 总占地面积的 比值 。 4.15 单位面积经济收益 单位面积经济收益应为 光伏发电系统评价周期内 的总经济收益 现值 与 光伏发电系统 总占地面积的 比值 。 注 折现率可选 5、 8或长期国债利率计算。 4.16 外部效益 外部效益应为 光伏发电系统 评 价 周期内的减排以及生态环保等外部效益的估算值。 外部效益包括 经 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内容。可参考国际或国内相关碳排放交易项目市场价格进行估算。 5 效能指标及 评价 方法 5.1 效能 评价 内容 效能 评价 是 利用效能 参数 计算 光伏发电系统 效能指标 , 综合 评价 光伏发电系统 效能 的过程。 光伏发 电系统 效能 指标 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发电能力、系统效能 比 、 度电成本 、单位面积效能以及外部效益等。 5.2 效能 评价 方法 5.2.1 系统 年 等效 利用小时数 系统年等效利用小时数 用于衡量 光伏发电系统 交流侧发电能力, 采用评 价 周期内的累计 光伏发电系 统 上网电量、额定容量等指标进行测算。 系统年等效利用小时数 应按 下 式 计算 ( 7) 式中 系统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单位为小时( h); n 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评价周期小时数,单位为小时 ( h) ; 光伏发电系统评价周期内每小时发电量, 单位为 千瓦时( kWh) , ; Y 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评价周期年数,单位为年 ( a) ; NB/T 10394 2020 7 光伏发电系统额定容量,单位为千瓦( kWp)。 5.2.2系统 能效 比 系统 能效 比 指 光伏发电系统 上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的比值, 用于衡量 光伏发电系统 发电效率 。当电 站使用双面光伏组件时,电站的理论发电量应为光伏阵列正面与背面理论发电量之和。 单面组件系统效能比应按 下 式计算 ( 8) 式中 系统 能效比 指标; n 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评价周期小时数,单位为小时 ( h) ; 评 价周期 内 光伏发电系统 上网电量,单位为 千瓦时( kWh) , ; 评价周期内 光伏组件阵列面正面上的太阳总 辐照量 ,单位为 千瓦时每平 方 米( kWh/m2) , ; 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 ,单位为 千瓦 ( kWp) ; 标准条件下太阳辐 照 强度 常数 1 kW/m2。 双面组件 系统 能效 比 应按 下 式进行计算 ( 9) 式中 系统能效比指标; n 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评价周期小时数,单位为小时 ( h) ; 评价周期内光伏发电系统上网电量,单位为千瓦时( kWh), ; 评价周期内 光伏组件阵列面正面上的太阳总辐照量 , 单位为 千瓦时每平 方 米( kWh/m2), ; 评价周期内 光伏组件阵列面背面上的太阳总辐照量 , 单位为 千瓦时每平 方 米( kWh/m2), ; 光伏发电系统直流侧正面安装容量,即组件正面标称功率之和 ,单位为千瓦( kWp) ; 光伏发电系统直流侧背面安装容量,可由正面标称功率之和 双面率 计算,单位为千瓦 ( kWp); 标准条件下太阳辐 照 强度 常数 1 kW/m2。 能效 评价 时,可 使用 标准条件 下 的 系统 标准 能效 比 对 光伏发电系统 进行分析, 系统 标准 能效 比 指标 应按 下 式进行计算 ( 10) NB/T 10394 2020 8 式中 系统标准能效指标比; 评价周期内 温度修正系数 ( ) ; 温度 修正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 ℃) ( 11) 式中 组件功率相对温度系数 ( ) ; 评价周期内 组件运行温度 , 单位为摄氏度 ( ℃ ) 。 5.2.3平准化 度电成本 平准化度电成本指标 按 下 式计算 ( 12) 式中 为折现率 ( ) ; 为系统运行年数( ) ; 为光伏发电系统评价周期 ,单位为年 ( a) ; 为光伏系统静态初始投资 ,单位为元 ( CNY) ; 为项目增值税抵扣 , 单位为元 ( CNY) ; 为光伏系统残值 , 单位为元 ( CNY) ; 为第 n 年运营成本(含维修、保险、材料、人工工资、辅助服务费等,不含利息 , 单位为 元 ( CNY) ; 年上网电量 , 单位为千瓦时( kWh) 。 5.2.4单位面积效能 单位面积效能指标主要包括单位面积安装容量指标、单位面积发电量指标 、单位面积发电收益 和单 位面积经济收益指标。 指标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a)单位面积安装容量指标应按 下 式进行计算 ( 13) 式 中 单位 面积安装容量,单位为瓦每平 方 米( Wp/m2); 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单位为峰瓦( Wp); 光伏发电系统总占地面积包括光伏方阵、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集电线路用地和场内道 路的实际用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m2)。 NB/T 10394 2020 9 b)单位面积发电量指标应按 下 式 进行计算 ( 14) 式中 单位面积发电量 , 单位为 千瓦时每平 方 米( kWh/m2); 评价周期光伏发电系统上网电量, 单位为 千瓦时( kWh); 光伏发电系统总占地面积包括光伏方阵、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集电线路用地和场内 道路的实际用地面积, 单位为 平方米( m2)。 c)单位面积发电收 益 指标应按 下 式进行计算 ( ) ( 15) 式中 单位面积 收益,单位为元每平方米( CNY/m2); 光伏发电系统第 n年售电收益 , 单位 为元 ( CNY) ; 为折现率 ( ) ; 光伏发电系统总占地面积包括光伏方阵、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集电线路用地和场内 道路的实际用地面积, 单位为 平方米( m2) 。 d)单位面积经济收 益 指标应按 下 式进行计算 ( 16) 式中 单位面积 收益,单位为元每平方米( CNY/m2); 光伏发电系统第 n年售电收益 , 单位 为元 ( CNY) ; 光伏发电系统第 n年 综合 利用收益, 单位为元 ( CNY) ; 为折现率 ( ) ; 光伏发电系统总占地面积包括光伏方阵、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集电线路用地和场内 道路的实际用地面积, 单位为 平方米( m2) 。 5.2.5度电外部效益 度电外部 效 益为单位电量外部 效 益指标,按 下 式进行计算 ( 17) 式中 度电外部效益,单位为元每千瓦时( CNY/kWh); 评价周期内的光伏发电系统外部效益 , 单位 为元 ( CNY) ; 评价周期内的上网电量, 单位为 千瓦时( kWh)。 NB/T 10394 2020 10 5.3 效能 评价 流程 5.3.1 综述 效能评价流程 宜 分为确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指标、 收集 数据、开展评价、 分析 结论、改进建议、 编制评价报告等步骤 。 5.3.2 收资清单 光伏发电系统宜采集满足运行期至少一年时间数据作为效能评价分析基础数据,需收集下列数据 a) 光伏发电系统额定容量; b) 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使用双面组件的需要收集光伏发电系统正面安装容量和背面安装容量) ; c)阵列面辐照量(使用双面组件的需要收集光伏发电系统正面辐照量和背面辐照量); d)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交流侧发电量; f)光伏发电系统上网电量; g)光伏发电 系统故障及维护损失 和 光伏发电系统外部损失 ; h)组件背板温度; i)组件温度系数; g)光伏发电系统占地面积; k)光伏发电系统项目总投资; l) 评价周期内光伏发电系统财务成本; m)光伏发电系统运营及其他成本; n)光伏发电系统参与电力市场或电力系统要求的电量和经济损益; o)光伏发电系统售电收入和综合利用收入; p)光伏发电系统外部效益。 5.3.3 效能 评价 通过收集 光伏发电系统 相关效能分析基础资料,按照效能指标分析方法对相关参数和指标进行测算, 通过对测算结果的分析研究,形成对现阶段 光伏发电系统 效能评价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 完成评价报 告 。 评价报告 宜 包括项目信息、基础数据、数据分析、效能参数及指标测算、评价结论、改进建议等 内 容 。 NB/T 10394 2020 11 附录 A (规范性 附录 ) 光伏发电系统 容配比 优化 计算 流程 光伏发电系统容配比优化计算宜 综合考虑项目的地理位置、 地形条件、 太阳能资源条件、组件选型、 安装类型、布置方式、逆变器 性能 、 建设成本、 光伏方阵至逆变器或并网点的各项损耗 、电网需求 等因 素,经过技术性和经济性比选后确定。 容配比 优化分析 宜 使用试算法进行计算, 宜从低到高选取容配比 进行多点计算,得出最优的容配比。 光伏发电系统容配比优化 计算 流程 图见 图 A。 图 A 光伏发电系统 容配比优化计算流程 图 NB/T 10394 2020 12 附录 B (资料性 附录 ) 典型地区光伏发电系统容配比优化 计算案例 B.1典型地 区 选择 按 GB∕ T 37526 中水平面总辐照量( GHR)等级表中对太阳能资源划分的四类等级, 见表 B.1。 考 虑从每个等级区域选择最高值、最低值和中间值的三个代表区域,进行最佳容配比分析 , 并在总辐照量 900 kWh/m2~ 2000 kWh/m2区间内,按照 辐照量 100 kWh/m2的 间隔分档,共计 12 个辐照量档级内选择 对应的代表区域进行分析 ,见表 B.2。通过对比各代表气象站辐射数据,最终选择近 10 年气象数据作 为实际代表辐射数据,将代表年数据离散为逐小时辐射数据,进行发电量计算。 表 B.1 年水平面总辐照量 ( GHR) 等级 等级名称 分级阀值 MJ/m2 分级阀值 kWh/m2 等级符号 最丰富 GHR≥ 6300 GHR≥ 1750 A 很丰富 5040≤ GHR< 6300 1400≤ GHR< 1750 B 丰富 3780≤ GHR< 5040 1050≤ GHR< 1400 C 一般 GHR< 3780 GHR< 1050 D 表 B.2 代表地点不同数据源年水平面总辐照量统计表 序号 总辐照量 kWh/m2 地区 气象站 ( 1988-2007) kWh/m2 气象站 ( 1998-2007) kWh/m2 1 900 重庆 868.9 875.4 2 1000 绵阳 969 979 3 1100 长沙 1075.1 1048.1 4 1200 合肥 1209.6 1232.6 5 1300 济南 1298.8 1300.7 6 1400 长春 1383.4 1366.1 7 1500 昆明 1521.8 1533.7 8 1600 银川 1621.2 1588.2 9 1700 民勤 1730.8 1736.4 10 1800 敦煌 1781.5 1781.9 11 1900 格尔木 1928.5 1897 12 2000 拉萨 1980 2056.3 B.2典型案例 计算边界条件 典型案例按以下边界条件测算 a)以 100MW 光伏发电系统为例,额定容量为 100MW( AC)不变,分别按容配比为 1.1~ 1.9(间 隔为 0.1)增加安装容量进行度电成本分析。 NB/T 10394 2020 13 b)发电量计算统一选用单晶 420Wp(单、双面)组件, 3125kW 型集中式逆变器或 175kW 型组 串式逆变器。 地面反射率选用 30,组件距地高度为 1.0m。 c)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点功率限制为 100MW,典型案例 测算方案中 未 考虑光伏发电系统 其他 弃光率 和 保障利用小时数 限制 。 d)不同容配比方案光伏系统交流侧部分投资 相同 ,直流侧按实际工程量变化计算投资。 e)光伏子阵布置用地面积 符合 2015 年国土部门发布的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国 土资规〔 2015〕 11 号)。 f)度电成本分析财务参数取值项目折旧年限按 15 年计(残值 5),计算基数为固定资产原值; 修理费率按 0.2计;职工人均年工资按 10 万元 /年计;职工福利费、劳保统筹费、住房基金按工资总 额的 60计;保险费率按固定资产价值的 0.25计;材料费定额 10 元 /kW;其它费定额 25 元 /kW;光 伏发电站定员 5 人。测算方案中不考虑光伏发电系统辅助服务费用。 g) 地形 选择坡度不大于 25南 向 布置。 h)不考虑实际场址与气象站辐照量、温度不同带来的发电系统影响。 i)最优容配比为度电成本最低的方案,结合代表地点实际辐照量情况修正完成 典型地区 容配比 算 例结果 。 B.3典型案例测算过程 以 合肥 ( 总辐照量为 1232.6kWh/m2) 为 中部 典型地区,采用 固定式 单面组件 集中式逆变器的 方 案根据拟定的边界条件 ,分别按照不同容配比 进行 LCOE 进行测算 , 见 表 B.3。 表 B.3不同容配比方案 LCOE计算成果表 项目 单位 容配比 1.4 容配比 1.5 容配比 1.6 容配比 1.7 容配比 1.8 额定容量 MW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装机容量 MWp 138.38 150.96 159.34 171.92 180.31 工程静态投资 万元 55885.56 60571.08 63718.60 68406.08 71554.02 单位千瓦静态投资 元 /kWp 4038.61 4012.44 3998.79 3978.84 3968.37 年利用小时数 按直流侧容量 h 1016 1013 1008 998 989 年利用小时数 按交流侧容量 h 1405 1529 1607 1716 1784 LCOE 元 /kWh 0.4962 0.4908 0.4893 0.4896 0.4913 由表可以看出,该地区容配比为 1.6 的情况下, LCOE 最低,故选择 1.6 为最优容配比。 NB/T 10394 2020 14 B.4典型地区 算例结果参考 在 B.2 规定 边界条件下 ,计算不同辐照量 典型地区 的 典型项目在 不同运行方式 下的 容配比 测算 结 果 , 见表 B.4 和表 B.5, 供参考 。 表 B.4 单面组件 容配比 典型地区 算例结果 序号 水平面总辐照量 kWh/m2 平铺 固定式 平单轴跟踪 斜单轴跟踪 1 1000 1.71.8 1.71.8 1.61.7 1.51.6 2 1200 1.7 1.61.7 1.6 1.5 3 1400 1.6 1.51.6 1.5 1.4 4 1600 1.4 1.4 1.4 1.3 5 1800 1.31.4 1.3 1.31.4 1.21.3 6 2000 1.2 1.11.2 1.11.2 1.01.1 表 B.5 双面组件 容配比 参考指标 典型地区 算例结果 序号 水平面总辐照量 kWh/m2 固定式 平单轴跟踪 斜单轴跟踪 1 1000 1.61.7 1.51.6 1.5 2 1200 1.6 1.51.6 1.4 3 1400 1.5 1.41.5 1.31.4 4 1600 1.3 1.31.4 1.21.3 5 1800 1.21.3 1.3 1.2 6 2000 1.1 1.01.2 1.0 光伏发电项目场址 纬度、 太阳能 月 度 辐照量 差异 、 建设条件( 温度、地形、海拔 等) 、 财务模型、 保障小时数等因素 会 对最优容配比 测算结果 产生影响 , 以 鹤岗( 1274 kWh/m2) 为例, 水平面总辐照量 与 合肥( 1232.6 kWh/m2) 相近, 受 纬度、 月度辐照量差异和 建设条件 等因素 影响 , 在 B.2 设 定的 边界 条件 下 ,采用单面组件固定安装时鹤岗最优容配比 计算结果 为 1.5;采用双面组件固定安装时鹤岗最优 容配比 计算结果 为 1.4。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 不同项目 需根据 工程 实际条件 进行 计算 ,选择适合的容配 比。

注意事项

本文(《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规范》)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solarbe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solarbe文库(发送邮件至401608886@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copyright@ 2008-2013 solarbe文库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0028102号-1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