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行业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HJT,有望开启光伏新一轮技术革命-20200204-中银国际-32页
电气设备|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 2020年2月 4日 [Table_Industr yRank] 强于大市 公司名称 股票代码 股价人民币 评级 迈为股份 300751.SZ 165.91 买入 捷佳伟创 300724.SZ 49.77 买入 东方日升 300118.SZ 14.02 买入 通威股份 600438.SH 12.19 买入 山煤国际 600546.SH 8.24 买入 金辰股份 603396.SH 20.93 未有评级 资料来源万得,中银国际证券 以 2020年 2月 3日当地货币收市价为标准 相关研究报告 [Table_relatedreport] 光伏行业动态点评异质结曙光已现,产业 化加速在望2020.01.08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Table_Industry] 电气设备 [Table_Analyser] 沈成 862120328319 cheng.shenbocichina.com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书编号S1300517030001 李可伦 862120328524 kelun.libocichina.com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书编号S1300518070001 张咪 861066229231 mi.zhangbocichina.com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书编号S1300519090001 [Table_Title]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 之一 HJT有望开启光伏新一轮技术革命 作为新一代高效光伏电池中的佼佼者,异质结 HJT 电池具备转换效率高、 提效空间大、发电能力强、工艺流程短等多重优势,目前正受到产业资本的 高度关注。我们在HJT电池转换效率 23.5、25年功率衰减 8、4发电 增益的假设下,判断 HJT电池非硅成本的临界范围约 0.4-0.5元/W,预计当 异质结电池性价比优势逐步显现之后有望实现对主流路线的替代。 支撑评级的要点 HJT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突破 25含本征非晶硅薄膜的非晶硅/晶体硅 异质结(HIT/HJT)电池由于非晶硅薄膜优秀的钝化效果,转换效率近年 在晶硅电池中位居前列,纯 HJT电池的实验室转换效率已达到 25.11。 异质结是平台级技术,技术与工艺的延展性拓展提效空间除提升自身 性能之外,HJT电池可通过与其他技术路线或工艺的叠加提高转换效率。 目前结合 IBC结构的 HBC电池已实现实验室 26.63的转换效率,与钙钛 矿组成的叠层电池转换效率有望提升至 30以上。我们认为技术和工艺 的延展性使得 HJT可被视为光伏电池片的平台级技术。 多重优势加持,产业化热情逐步上升HJT 电池具备生产流程较短、温 度系数良好、基本无光衰、双面率高等多方面优点。近期随着试验产品 转换效率逐步提升及制造设备降成本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内对 HJT电池 产线的投资热情逐步提高,目前全球已有约 5GW量产与试验产能。 高转换效率与强发电能力支撑组件溢价通过电站收益测算并结合产业 实际,可以得到在同容量场景下,HJT电池转换效率每提升 1,异质结 组件合理溢价增加 0.05-0.06元/W,在同面积场景下,合理溢价的敏感度 则提升至 0.15-0.16元/W;同时 HJT电池抗衰减性能可为组件提供约 0.08 元/W溢价;而发电增益每提高 1个百分点,组件溢价可增加约 0.03元/W。 在 HJT电池 23.5量产转换效率、25年功率衰减 8、4发电增益的假设 下,我们认为目前HJT电池在组件端可享有约0.25-0.39元/W的溢价空间。 组件溢价构建 HJT电池非硅成本空间在合理的组件溢价空间下,我们 测算得到当前HJT电池的非硅成本相对于单晶PERC电池可高出0.18-0.27 元/W,对应 HJT电池非硅成本约 0.41-0.50元/W。我们预判 HJT电池非硅 成本的临界范围约为 0.4-0.5 元/W,如非硅成本下降至临界范围,HJT 电 池有望实现对于单晶 PERC的替代,或复制单晶 PERC的产能扩张进程。 投资建议 HJT 电池相对于现有主流光伏电池具备多方面固有优势,目前产业投资 热情正逐步提升。我们测算当 HJT电池非硅成本下降至 0.4-0.5元/W的临 界范围时,其相对于目前主流单晶 PERC 电池的性价比优势有望逐步显 现,从而有望实现对主流路线的替代,行业产能或复制单晶 PERC 路线 的扩张进程。电池设备方面推荐迈为股份、捷佳伟创,建议关注金辰股 份;电池片制造方面推荐东方日升、通威股份、山煤国际。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异质结电池效率进步与降本速度不达预期;辅材与设备降本进度不达预 期;单晶 PERC电池效率进步或降本速度超预期;光伏政策风险。 [Table_Companyname] 2020年 2月 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2 目录 HJT是电池片环节的平台级技术 5 高转换效率得益于电池材料和结构 5 技术和工艺的延展性拓展提效空间 8 多重优势加持,产业化热情逐步上升 . 10 高转换效率与强发电能力支撑HJT组件溢价 . 13 转换效率溢价来自于发电功率提升和电站成本摊薄 . 13 抗衰减性能可支撑约0.08元/W 溢价 . 15 发电增益对溢价空间亦有贡献 17 小结HJT组件当前溢价空间可观 19 组件溢价构建HJT电池非硅成本空间 20 高功率有助于摊薄组件封装成本 20 硅片成本有望受益于薄片化 . 21 当前组件溢价可允许HJT非硅成本高出0.18-0.27元/W . 21 投资建议 24 风险提示 25 捷佳伟创 27 东方日升 29 2020年 2月 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3 图表目录 图表 1. 降低光电转换中电损失的主要途径 5 图表 2. PERC电池的基本结构(钝化层为局部钝化) . 6 图表 3. TOPCon电池的基本结构 6 图表 4. 异质结电池的基本结构 6 图表 5. 异质结电池发展历程 . 7 图表 6. NREL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图(蓝色部分为晶硅电池、蓝色实心圆点为异质结 电池) 7 图表 7. 近年来 Sanyo/松下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与参数 . 8 图表 8. 异质结电池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 . 8 图表 9. 汉能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提升历程 9 图表 10. 异质结电池的基本提效思路 . 9 图表11. HBC、IBC电池的转换效率与参数及与 HJT电池的对比 9 图表 12. HBC电池基本结构 . 10 图表 13. Kaneka HBC电池 26.33转换效率与参数图 . 10 图表 14. 钙钛矿与异质结电池的叠加 . 10 图表 15. 异质结电池生产工艺流程(深红色为主工艺) . 11 图表 16. 不同电池技术的相对输出功率与组件温度的关系 11 图表 17. 松下异质结组件长期发电量情况(14年,3.34kW系统) . 12 图表 18. 部分企业异质结电池产能(量产试验) 12 图表 19. 光伏发电国内三类资源区划分 . 13 图表 20. 相同电站 IRR水平下转换效率之差可允许的合理溢价(PERC效率 22.5、 组件价格 1.7元/W) 13 图表 21. 相同电站 IRR水平下转换效率之差可允许的合理溢价(PERC效率 23、组 件价格 1.7元/W) 14 图表 22. 相同电站 IRR水平下转换效率之差可允许的合理溢价(PERC效率 22.5、 组件价格 1.5元/W) 14 图表 23. 不同情景下组件溢价与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的关系(PERC效率 22.5、组 件价格 1.7元/W) 15 图表 24. 异质结组件热循环测试(-40℃至85℃)结果 . 15 图表 25. P型单晶组件的典型衰减趋势 16 图表 26. 单晶 PERC组件与异质结组件的衰减趋势 假设 . 16 图表 27. 异质结组件抗衰减溢价(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 22.5、无其他发电增益)16 图表 28. 相同电站 IRR水平下发电增益可允许的合理溢价(PERC效率 22.5、组件 1.7元/W) . 17 2020年 2月 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4 图表 29. 相同电站 IRR水平下发电增益可允许的合理溢价(PERC效率 23、组件 1.7元/W) . 18 图表 30. 相同电站 IRR水平下发电增益可允许的合理溢价(PERC效率 22.5、组件 1.5元/W) . 18 图表 31. 不同情景下组件溢价与发电增益的关系(PERC效率22.5、组件价格 1.7 元/W、 HJT效率 23.5) 19 图表 32. 异质结组件合理溢价测算结果(假设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 23.5、发电增 益 4). 19 图表 33. 异质结组件溢价的组成示意(非定量) 20 图表 34. 单晶 PERC组件封装成本构成 20 图表 35. 当前异质结组件与单晶 PERC组件封装成本对比 20 图表 36. CPIA对于硅片厚度的预测 . 21 图表 37. 近期光伏组件价格走势 22 图表 38. 近期光伏电池片价格走势 22 图表 39. 异质结电池非硅成本空间 22 图表 40. 异质结电池非硅成本拆分及目标 . 23 图表 41. 单晶 PERC电池产能扩张历程 23 附录图表 42. 报告中提及上市公司估值表 . 26 2020年 2月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5 HJT是电池片环节的平台级技术 高转换效率得益于电池材料和结构 异质结电池与同质结电池的差异广义而言,p-n结由两种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材料组成的太阳能电池 均可称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与之相对的是同质结电池,即 p-n结由同种半导体材料组成。目前实际 商业应用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基本均为同质结电池(p-n结由晶体硅材料形成),而产业中一般所提到 的异质结电池则是指 p-n结由非晶硅和晶体硅两种材料形成的电池,其中含本征非晶硅薄膜的异质结 电池(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Layer,HIT/HJT,下称“HJT电池”或“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 较为优秀,受到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与大规模产业化的距离亦相对更近。 钝化是提高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提升光伏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的核心是降低 光电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主要是光损失与电损失。其中降低电损失的主要方法包括选择高品质 硅片、提高p-n结质量、提高少数载流子寿命、降低材料体电阻等。在提高少数载流子寿命这一途径 中,通过改善晶面缺陷来降低衬底硅片表面的复合速率(即钝化接触)是光伏电池提效的重要研究 和产业化方向。 图表 1. 降低光电转换中电损失的主要途径 降低能量损失 降低电损失 选择高品质硅片 提高 p - n 结质量 提高少数载流子寿命 提高电极接触 质量 降低光损失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中银国际证券 常见电池结构大多受钝化思路影响良好的钝化接触可以在最大化降低接触表面的载流子负荷速率 的同时保持电池较好的电学性能,近年来产业中常见的 PERC电池(背面 Al2O3/SiNx(SiO2)叠层钝化)、 TOPCon电池(SiO2和多晶/微晶硅层钝化)、异质结电池(氢化本征非晶硅钝化)结构的产生均受钝 化接触思路的影响,而异质结电池结构是其中的佼佼者。 2020年 2月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6 图表 2. PERC电池的基本结构(钝化层为局部钝化) 图表 3. TOPCon电池的基本结构 资料来源索比光伏网,中银国际证券 资料来源光伏前沿,中银国际证券 异质结电池在 1997年实现量产20世纪 80-90年代,日本Sanyo(目前已被松下收购)首次将本征非 晶硅薄膜用于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光伏电池,在 P型非晶硅和 N型单晶硅的 p-n异质结之间插入一 层本征非晶硅薄膜(i-a-SiH),有效降低了晶硅/非晶硅异质结表面的复合速率,同时补偿了本征非 晶硅层自身存在的悬挂键缺陷,在硅片表面获得了令人满意的钝化效果,以这一结构为基础的光伏 电池随后在 1997年实现量产,即光伏异质结(HIT/HJT)电池。 HJT异质结电池的基本结构HJT异质结电池以 N型单晶硅片为衬底,在经过清洗制绒的 N型硅片正 面依次沉积厚度为 5-10nm的本征 a-SiH薄膜和 P型掺杂 a-SiH薄膜以形成 p-n异质结,在硅片背面依 次沉积厚度为 5-10nm的本征 a-SiH薄膜和 N型掺杂 a-SiH薄膜形成背表面场,在掺杂 a-SiH薄膜的两 侧再沉积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TCO),最后通过丝网印刷或电镀技术在电池两侧的顶层形成金属 集电极,其结构具有对称性。 图表 4. 异质结电池的基本结构 资料来源Green,中银国际证券 2020年 2月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7 图表 5. 异质结电池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TaiyangNews,中银国际证券 HJT电池转换效率已在晶硅光伏电池中位居前列HJT电池量产之后,日本 Sanyo/松下仍在持续研究 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近年来 HJT电池转换效率已在晶硅光伏电池中位居前列。 图表 6. NREL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图(蓝色部分为晶硅电池、蓝色实心圆点为异质结电池) 资料来源NREL,中银国际证券 2020年 2月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8 图表 7. 近年来 Sanyo/松下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与参数 年份 开路电压(V) 短路电流密度(mAcm-2) 填充因子 转换效率 2014(HBC) 0.740 41.8 82.7 25.6 2013 0.750 39.5 83.2 24.7 2011 0.745 39.4 80.9 23.7 2009 0.729 39.5 80.0 23.0 2007 0.725 39.2 79.1 22.3 2006 0.718 38.4 79.0 21.8 2004 0.712 38.3 78.7 21.5 资料来源人工晶体学报,中银国际证券 技术和工艺的延展性拓展提效空间 纯异质结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已超过 25在日本松下/Sanyo之外,目前国内外对异质结电池的研究 已大范围展开,转换效率亦逐步攀升。现在在 M2的标准硅片尺寸下,纯异质结结构电池的转换效率 世界纪录为 25.11,由我国汉能成都研发中心创造,且此转换效率是在使用量产设备和量产工艺的 前提下取得的,具备相当程度的量产可能性。 图表 8. 异质结电池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 21.0 21.5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汉能 K anek a P anas oni c 晋能 中智 上海微系统所 实验室最高效率 资料来源中科院电工所,中银国际证券 2020年 2月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9 图表 9. 汉能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提升历程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资料来源汉能官网,中银国际证券 异质结电池仍有进一步提效空间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已位居晶硅电池前列,但其仍有进一步的提 效空间。在不改变其结构的基础上,可以从提高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三方面着手提效。 而异质结电池的内部结构亦具备与其他技术路线或工艺的可叠加性,可在优化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吸 取其他工艺的优点进一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 图表 10. 异质结电池的基本提效思路 改善重点 工艺思路 具体方式(不完全统计) 开路电压 提升 a-SiH/c-Si异质结界面性能 提高清洗制绒质量 提高成膜质量 在成膜的同时降低硅片表面损伤 短路电流 减少 a-SiH和 TCO的光吸收损失、减少遮光损失 优化绒面结构 优化栅线电极 填充因子 减少电池的串联电阻和漏电流 提高栅线材料电性能 减少 TCO层电阻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中银国际证券 异质结叠加 IBC技术转换效率突破 26在高效光伏电池领域,IBC(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交叉 背接触)电池在产业中也颇受关注,其结构特点是 p-n结和金属电极接触都位于电池背部,电池正面 避免了金属栅线电极的遮挡,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入射光,减少光学损失。日本松下、Kaneka 等公 司将 IBC电池的结构优点与异质结电池相结合,将 p-n结转移至背面的同时保留本征非晶硅的钝化结 构,称为 HBC电池,目前已实现实验室 26.63的转换效率。 图表 11. HBC、IBC电池的转换效率与参数及与 HJT电池的对比 公司 电池类型 开路电压(V) 短路电流密度(mAcm-2) 填充因子 转换效率 Kaneka HBC 0.740 42.5 84.6 26.63 Kaneka HBC 0.744 42.25 83.78 26.33 Panasonic HBC 0.740 41.8 82.7 25.6 SunPower IBC 0.747 41.33 82.71 25.2 Kaneka HJT 0.738 40.8 83.5 25.1 Panasonic HJT 0.750 39.49 83.2 24.7 资料来源Kaneka,中银国际证券 2020年 2月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10 图表 12. HBC电池基本结构 图表 13. Kaneka HBC电池 26.33转换效率与参数图 资料来源GUNAM,中银国际证券 资料来源Kaneka,中银国际证券 异质结叠加钙钛矿进一步提升效率上限在叠加 IBC技术成为 HBC电池的路径之外,异质结电池同 时也比较适合叠加钙钛矿成为叠层/多结电池。叠层技术需要用低温沉积工艺(PVD/CVD 方式)实现 短波长吸收(钙钛矿)和长波长吸收(HJT)的结合,其所应用的 TCO膜层已然在异质结电池中采用, 而在 HJT单结中损失的蓝光可被上层钙钛矿收集利用。整体而言,HJT与钙钛矿在兼容性上有着天然 的优势,目前英国Oxford PV的叠层电池已获得了 28的实验室转换效率,后续甚至有望进一步提升 至 30以上。 图表 14. 钙钛矿与异质结电池的叠加 资料来源捷佳伟创行业会议演示材料,中银国际证券 异质结电池具备技术路线和工艺方面的延展性此外,异质结电池亦有可能吸收其他电池在结构层 面上的优点以提高转换效率。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在技术路线和工艺方面的延展性使得异质结结构 可被视为光伏电池片的平台级技术,这也是异质结电池具备长期提效空间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原因。 多重优势加持,产业化热情逐步上升 在最为重要的效率优势之外,异质结电池同时具备生产流程较短、温度系数良好、基本无光衰、双 面率高等多方面优点。 生产流程共 4步主工艺从电池结构上看,异质结电池由中心的硅片基底叠加两侧的数层薄膜组成, 其生产过程的核心即为各层薄膜的沉积,整体而言其工艺流程较短,主工艺仅有 4 步。相对于同属 于 N型电池、但生产工艺需要 10-20步的 IBC和 TOPCon电池,异质结电池较短的工艺流程在一定程 度上降低了工艺控制的复杂程度和产业化的难度。 2020年 2月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11 图表 15. 异质结电池生产工艺流程(深红色为主工艺) 清洗制绒 沉积 非晶硅膜 沉积 TC O 膜 制作 金属电极 光注入 退火 检测 资料来源捷佳伟创行业会议演示材料,中银国际证券 低温度系数提高发电稳定性光伏电池在发电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光的照射和自身电流产生的热效应, 电池表面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上升时,光伏电池的开路电压下降、短路电 流上升,且电压降幅一般大于电流升幅,因此温度上升一般会导致电池转换效率下降。目前主流的 单晶 PERC电池的温度系数一般在-0.4/℃(即温度每升高 1℃,发电功率相对于基准功率降低 0.4) 左右,而异质结电池的温度系数仅约-0.25/℃,因此在长时间光照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使用异质结 电池的光伏电站发电量和发电稳定性都更高。 图表 16. 不同电池技术的相对输出功率与组件温度的关系 资料来源TaiyangNews,中银国际证券 高双面率提高发电增益异质结电池为正反面对称结构,且背面无金属背场阻挡光线进入,因此其 天然具备双面发电能力,且双面率可超过 90,可在扩展应用范围(沙地、雪地、水面等)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发电量。 基本无光衰且可薄片化目前在产的异质结电池基本均为 N型硅片衬底,因此也具备 N型硅片相对 于目前主流 P型硅片的固有优势,如无光致衰减(LID)和可薄片化(异质结结构本身亦对可薄片化 有所贡献)。N型硅片掺杂物质为磷,硼含量极低,因此由硼氧对(B-O)导致的光衰(LID)基本可 以忽略,可提升电池片使用寿命和长期发电量。同时,可薄片化意味着同片数的电池对应更少的硅 用量,有助于在硅成本方面形成比较优势。 2020年 2月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12 图表 17. 松下异质结组件长期发电量情况(14年,3.34kW系统) 资料来源松下官网,中银国际证券 多方面优势带动产业化热情出于异质结电池在上述多方面存在的优势,在异质结电池结构专利过 期后,世界范围内异质结电池的产业化开始萌芽,国内亦有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研发和生产。近两 年随着试验产品转换效率逐步提升以及制造设备的成本下降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内对异质结电池产 线的投资热情逐步提高,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约 5GW量产与试验产能。 HJT组件将应用于领跑者项目近日东方日升宣布公司成功中标吉林白城光伏(100MW)领跑者奖励 1号项目,将为项目提供约 25MW异质结组件,意味着 HJT技术开始在国内成规模投入实际应用。 图表 18. 部分企业异质结电池产能(量产试验) 公司 国家 产能(MW) 状态 松下 日本 1040 可量产 REC 新加坡 600 可量产 松下/特斯拉 美国 300 可量产 Hevel 俄罗斯 250 可量产 Sunpreme 美国 200 可量产 中智电力 中国 160 可量产 晋能科技 中国 100 可量产 Kaneka 日本 30 可量产 钧石能源 中国 600 可量产 汉能薄膜发电 中国 600 试验 通威股份 中国 450 试验 江苏某公司 中国 200 试验 3 Sun 意大利 200 试验 EkoRE 土耳其 200 试验 资料来源PVInfolink,中科院电工所,中银国际证券 2020年 2月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13 高转换效率与强发电能力支撑HJT组件溢价 考虑到衡量技术路线性价比的最终落脚点在光伏电站的收益水平,我们从光伏电站 IRR 和度电成本 的角度对异质结电池在组件端可具备的合理溢价水平进行了测算。整体测算考虑国内 II 类弱资源区 和 III类资源区的光照条件,在平价无补贴条件下进行,上网电价取 0.39元/kWh(含税)。 图表 19. 光伏发电国内三类资源区划分 资源区 包含地区 I类资源区 宁夏,青海海西,甘肃嘉峪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金昌,新疆哈密、塔城、阿勒泰、克拉玛依,内蒙古除赤峰、通辽、兴安盟、呼伦贝尔以外地区 II类资源区 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云南,内蒙古赤峰、通辽、兴安盟、呼伦贝尔,河北 承德、张家口、唐山、秦皇岛,山西大同、朔州、忻州,陕西榆林、延安,青海、甘肃、新疆除 I类外其他地区 III类资源区 山东,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重庆,河北南网覆盖地区,廊坊,山西、陕西除 II类外其他地区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中银国际证券 转换效率溢价来自于发电功率提升和电站成本摊薄 在给定电站规模的情况下,电池转换效率对组件功率的提升可摊薄电站建设的面积相关成本。在单 晶 PERC电池转换效率 22.5(目前领先的量产效率)、组件价格 1.7元/W(含税)、电站规模一定 的条件下,测算在不同发电增益水平(扣除衰减因素)下组件合理溢价与异质结和 PERC 电池的转 换效率之差的关系,可以得到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由 22.5提升至 25.5(转换效率之差由 0提升至 3)时,异质结组件可获取的合理溢价大约提高 0.16-0.17元/W,可以认为转换效率每提升 1个百分 点,异质结组件合理溢价增加 0.05-0.06元/W。其中,在 4的发电增益水平下,异质结组件的合理溢 价为 0.220-0.387元/W。考虑异质结目前约 23.5的量产电池效率(取新加坡 REC量产效率),异质结 组件的合理溢价约为 0.280元/W。 图表 20. 相同电站 IRR水平下转换效率之差可允许的合理溢价(PERC效率 22.5、组件价格 1.7元/W)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00 0.25 0.50 0.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转换效率之差 发电增益 0 发电增益 2 发电增益 4 发电增益 6 发电增益 8 (元 /W ) 资料来源中银国际证券 2020年 2月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14 如考虑单晶 PERC电池进一步提效,在 PERC转换效率 23,组件价格 1.7元/W(含税)的条件下, 溢价曲线整体有所下移,但趋势保持不变,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由 22.5提升至 25.5(转换效率之 差由-0.5提升至 2.5)时,异质结组件可获取的合理溢价仍大约提高 0.16-0.17元/W,可以认为转换 效率每提升 1个百分点,异质结组件合理溢价增加 0.05-0.06元/W。在 4的发电增益水平下,异质结 组件的合理溢价为 0.186-0.353元/W。考虑异质结目前约 23.5的量产电池效率,异质结组件的合理溢 价约为 0.246元/W,相比 PERC电池 22.5效率下的结果均略有收窄。 图表 21. 相同电站 IRR水平下转换效率之差可允许的合理溢价(PERC效率 23、组件价格 1.7元/W)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50 -0.25 0.00 0.25 0.50 0.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转换效率之差 发电增益 0 发电增益 2 发电增益 4 发电增益 6 发电增益 8 (元 /W ) 资料来源中银国际证券 单晶 PERC电池降价的情况与效率提升的情况类似,在 PERC转换效率 22.5,组件价格 1.5元/W(含 税)的条件下,溢价曲线整体下移,幅度小于提效情景,但趋势保持不变,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由 22.5提升至 25.5(转换效率之差由 0提升至 3)时,异质结组件可获取的合理溢价大约提高 0.16-0.17元/W,可以认为转换效率每提升 1个百分点,异质结组件合理溢价增加 0.05-0.06元/W。在 4 的发电增益水平下,异质结组件的合理溢价为 0.201-0.369元/W。考虑异质结目前约 23.5的量产电池 效率,异质结组件的合理溢价约为 0.262元/W,相比 PERC组件 1.7元/W下的结果亦有下降。 图表 22. 相同电站 IRR水平下转换效率之差可允许的合理溢价(PERC效率 22.5、组件价格 1.5元/W)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00 0.25 0.50 0.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转换效率之差 发电增益 0 发电增益 2 发电增益 4 发电增益 6 发电增益 8 (元 /W ) 资料来源中银国际证券 2020年 2月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15 如考虑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典型情况,即项目经济性测算时的约束条件非装机容量而是屋顶面积,异 质结组件高转换效率带来的高发电功率优势将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来。对比同面积(屋顶分布式)与 同容量(地面电站)两种情景下异质结组件合理溢价与电池转换效率的关系,可以得到在无其他发 电增益的情况下,异质结组件溢价在同容量情景下的变化范围为 0.082-0.250元/W,幅度约 0.17元/W, 而在同面积情景下的变化范围为 0.082-0.539元/W,幅度约 0.46元/W;组件溢价对转换效率的敏感性, 同面积情景明显高于同容量情景。由此可以判断,在一般情况下,相对于地面电站,屋顶分布式光 伏使用异质结电池更为划算,异质结电池对单晶 PERC的性价比优势或先出现于屋顶分布式。 图表 23. 不同情景下组件溢价与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的关系(PERC效率 22.5、组件价格 1.7元/W)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22.5 0 22.7 5 23.0 0 23.2 5 23.5 0 23.7 5 24.0 0 24.2 5 24.5 0 24.7 5 25.0 0 25.2 5 25.5 0 同面积 同容量 (元 /W ) 资料来源中银国际证券 抗衰减性能可支撑约0.08元/W溢价 对于初始投资远大于运营成本的光伏电站而言,投资收益率对于电站发电量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光 伏电池和组件的抗衰减性能可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电站整体的投资收益率。在目前最领先的单晶 PERC 电池转换效率 22.5、组件价格 1.7元/W(含税)的条件下,我们测算得出在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等 同于 PERC电池、除衰减性能区别之外不存在其他发电增益的情况下,异质结组件仍具备约 0.082元 /W的溢价空间。而当考虑 PERC电池提效至 23或降价至 1.5元/W的情况时,抗衰减性能带来的组件 溢价空间仍有至少接近 0.05元/W的水平,可以认为异质结电池优秀的抗衰减特性是支撑组件溢价的 重要因素。 图表 24. 异质结组件热循环测试(-40℃至85℃)结果 情景 开路电压(V) 短路电流密度(mAcm-2) 填充因子 转换效率 衰减 初始 0.722 35.4 76.3 19.5 0 热循环 600次 0.712 36.2 75.0 19.3 0.9 热循环 1200次 0.721 35.8 75.0 19.3 0.8 资料来源Meyer Burger,中银国际证券 2020年 2月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16 图表 25. P型单晶组件的典型衰减趋势 资料来源中科院电工所,中银国际证券 图表 26. 单晶 PERC组件与异质结组件的衰减趋势 假设 0.80 0.85 0.90 0.95 1.00 1.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相对功率 发电年份 异质结 P E R C 资料来源中银国际证券 图表 27. 异质结组件抗衰减溢价(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 22.5、无其他发电增益) 测算假设 异质结组件价格(元/W) 溢价空间(元/W) 单晶 PERC效率 22.5、组件价格 1.7元/W 1.782 0.082 单晶 PERC效率 23、组件价格 1.7元/W 1.749 0.049 单晶 PERC效率 22.5、组件价格 1.5元/W 1.572 0.072 资料来源中银国际证券 2020年 2月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17 发电增益对溢价空间亦有贡献 与抗衰减性能对溢价空间的提升类似,异质结电池由低温度系数、双面发电等方面的优势带来的发 电增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起了异质结组件的溢价空间。在单晶 PERC电池转换效率 22.5、组件价 格 1.7元/W(含税)、电站规模一定的条件下,测算在不同转换效率下组件合理溢价与异质结组件发 电增益(扣除衰减因素)的关系,可以得到异质结电池发电增益由 0提升至 8时,异质结组件可 获取的合理溢价大约提高 0.274元/W,可以认为发电增益每提升 1个百分点,异质结组件合理溢价增 加 0.034元/W。在 4的发电增益水平下,考虑异质结目前约 23.5的量产电池效率,异质结组件的合 理溢价约为 0.280元/W。 图表 28. 相同电站 IRR水平下发电增益可允许的合理溢价(PERC效率 22.5、组件 1.7元/W)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发电增益 22.5 0 23.5 0 24.5 0 25.5 0 ( (元 /W ) 资料来源中银国际证券 如考虑单晶 PERC电池进一步提效,在 PERC转换效率 23,组件价格 1.7元/W(含税)的条件下, 与转换效率的测算情况类似,发电增益对应的溢价空间整体有所下移,但趋势保持不变,发电增益 由 0提升至 8时,异质结组件可获取的合理溢价大约提高 0.271元/W,可以认为发电增益每提升 1 个百分点,异质结组件合理溢价增加约 0.034元/W。在 4的发电增益水平下,考虑异质结目前约 23.5 的量产电池效率,异质结组件的合理溢价约为 0.246元/W,相比 PERC电池 22.5效率下的结果略有 降低。 2020年 2月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18 图表 29. 相同电站 IRR水平下发电增益可允许的合理溢价(PERC效率 23、组件 1.7元/W)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发电增益 22.5 0 23.5 0 24.5 0 25.5 0 ( (元 /W ) 资料来源中银国际证券 同样,单晶 PERC电池降价的情况与提效的情况类似,在 PERC转换效率 22.5,组件价格 1.5元/W (含税)的条件下,溢价空间整体下移,同时趋势保持不变,发电增益由 0提升至 8时,异质结 组件可获取的合理溢价大约提高 0.25-0.26元/W,可以认为发电增益每提升 1个百分点,异质结组件 合理溢价增加约 0.031-0.033元/W。在 4的发电增益水平下,考虑异质结目前约 23.5的量产电池效 率,异质结组件的合理溢价约为 0.262元/W,相比 PERC组件 1.7元/W下的结果亦有下降。 图表 30. 相同电站 IRR水平下发电增益可允许的合理溢价(PERC效率 22.5、组件 1.5元/W)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发电增益 22.5 0 23.5 0 24.5 0 25.5 0 ( (元 /W ) 资料来源中银国际证券 对比同面积(屋顶分布式)与同容量(地面电站)两种情景下异质结组件合理溢价与电池发电增益 的关系,可以得到在相同转换效率的前提下,异质结组件在同面积情景下的溢价相较于在同容量情 景下略高,且溢价差随着发电增益的提高而有所拉大。 2020年 2月4日 光伏异质结电池系列报告之一 19 图表31. 不同情景下组件溢价与发电增益的关系(PERC效率22.5、组件价格1.7元/W、 HJT效率23.5)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