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马欣伯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2017年 11月 3日 马欣伯 博士 /副研究员 国际绿色建筑发展脉络 1960s 1980s 美国 USGBC 发布 LEED 评价标准 生态建筑 2004 1998 2003 2006 1970s 全球能源危机后提出“节能建筑” 可持续建筑 环境共生建筑 绿色建筑 1990 英国 BRE发布全球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台湾内政部建筑研究所发布EEWH评估系统 日本 JSBC 发布 CASBEE 评价标准 新加坡建设局发布GREEN MARK 评估体系 中国住建部发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 国际绿色建筑发展脉络 3-STAR GB50378 EEWH Green Mark QSAS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2006 2007 2010 2015-2017 2008 2009 2011 2012 2013 2014 颁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 发 布 管 理办法和技术细则 启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增加地方一二星级绿标管理办法 增加城科会评审 陆续批复地方开展一二星级绿标评审工作 逐步完善标准体系 不断规范评审程序 出台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新型城镇化规划 检查行动方案执行情况 实施新版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标识制度改革 成立绿标办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研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成立专家委员会 开展第一批设计标识项目评审 开展第一批运行标识项目评审 建立标识网实现网上申报 协助地方组建标识评审机构 协助住建部和地方主管理部门开展技术培训和项目试评 承担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相关研究工作 研究绿色建筑发展政策 绿色建筑强制办法研究 研究绿色建筑运行后评价技术 协助编写管理办法 承担技术细则编写工作 绿标办改名为绿色建筑发展处 绿色建筑强制办法试点 绿色建筑制度改革与推进机制研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我国首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5-2006 2006年 6月颁布实施 我国 第一部 多目标、多层次、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新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节地与室外环境 土地利用 室外环境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节能与能源利用 建筑与围护结构 暖通 、通风与空调 照明与电气 能量综合利用 节与水资源利用水 节水系统 节水器具与设备 非传统水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材设计 材料选用 室内环境 质量 室内声环境 室内光环境与视野 室内热湿环境 室内空气质量 施工管理 环境保护 资源节约 过程管理 运营管理 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 环境管理 评价指标合计 138条(控制项 30条,评分项 96条,加分项 12条) 提高和创新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基本建立 确认绿色建筑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 。 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 ) 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绿色建筑评价其他相关标准及技术导则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制度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 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标志 “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 通过施工图审查 有效期至获得运行标识 “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竣工并投入使用 1年以上 有效期 3年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证书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挂牌和证书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绿色建筑 评价标准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技术细则 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试行) 绿色养老社区评价技术细则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饭店建筑评标准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 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标准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向不同建筑类型延伸 由单体建筑向区域延伸 向全寿命周期延伸 向不同地域延伸 22个省市已颁布实施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博览建筑评价标准 历年绿色建筑项目增长情况 截至 2016年 底 , 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7235项 , 累计建筑面积超过 8亿平米 其中 2016年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为 3164项 , 是 2015年所评项目数量的 2倍多 标识项目地域分布不平衡 , 运行标识项目比例太少 , 标识质量缺乏监管 4 4 14 761412684596912 6 44 87154332429607410 247894104204235020 040 060 080 010 0012 0014 0016 0018 0020 08 20 09 20 10 20 11 20 12 20 13 20 14 20 15项目数量(个)★★★ ★★ ★设计标识9 4 .79 运行标识5.21 ★★4 0 .81 ★★★1 8 .51 ★4 0 .68 住宅建筑47 .64工业建筑0 .9 3 公共建筑5 1 .43 严寒地区5.38寒冷地区30.56夏热冬冷地区46.88夏热冬暖地区16.22温和地区0.96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迅速增加 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与目标任务 重点任务 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 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开展城镇供热系统改造 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 加快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 大力发展绿色建材 推动建筑工业化 严格建筑拆除管理程序 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014年起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 , 直辖市 、 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保障房 , 2万平米以上大型公建 , 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2015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 10亿平方米 , 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到 2020年 5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2013年 1月 1日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 、 住房城乡建设部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执行情况 财政部 、 住建部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 财建[2012]167号 ) 科技部 “ 十二五 ” 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 国科发 〔 2012〕 692号 ) 住建部 “ 十二五 ”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 ( 建科 〔 2013〕 53号 ) 住建部 关于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 ( 建办 [2013]185号 ) 住建部办公厅 、 发改委办公厅 、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关于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 ( 建办科[2014]39号 ) 国家发改委 、 住建部联合发布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 , 将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纳入其中 各省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布了地方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发展形态 住建部 要求对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 , 审图机构应当审查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 住建部要求自 2014年 6月起每季度上报针对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项目的实施情况 住建部 2014年底首次对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住建部于 2015年 10月 21日发文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进行改革 自愿标识 因地制宜应用技术 提高审图能力 制定便于操作技术体系 结合工程建设管理程序 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 逐步推向第三方评价 制定针对标识的激励政策 发挥市场和标识作用 基于使用效果的后评估 建立绿标项目监管制度 互联网 绿色建筑 强制图审 绿色建筑发展新常态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新局面 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 、 尊重自然 。 面向未来 , 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 十三五 ” 规划重要内容 , 落实创新 、 协调 、 绿色 、 开放 、 共享的发展理念 , 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 实施优化产业结构 、 构建低碳能源体系 、 发展绿色建筑 和低碳交通 、 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 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 习近平 2015年 11月 30日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国在 “ 国家自主贡献 ” 中提出将于 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 , 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60- 65,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 , 森林蓄积量比 2005年增加 45亿立方米左右 。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新局面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 , 实行绿色规划 、设计 、 施工标准 , 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建设绿色城市 。 推广绿色建筑 , 普及绿色交通 , 推广分布式能源 、 浅层地热能等新型能源供应体系 。 发展适用 、 经济 、 绿色 、 美观建筑 , 提高建筑技术水平 、 安全标准和工程质量 , 推广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 。 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 , 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目标 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大幅提高 , 建筑领域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 到 2020年 , 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 50 实施建筑全领域绿色倍增行动(推动有条件的城市新区、功能园区开展绿色生态城区(街区、住区)建设示范,实现绿色建筑集中连片推广) 实施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提升行动(有条件地区适当提高绿色生态城区及重点功能区内新建建筑中高性能绿色建筑建设比例) 实施建筑全产业链绿色供给行动 2015年 12月 2021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 、 国务院于 2016年 2月 6日颁布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新局面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坚持依法治理与文明共建相结合 坚持规划先行与建管并重相结合 坚持改革创新与传承保护相结合 坚持统筹布局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坚持完善功能与宜居宜业相结合 坚持集约高效与安全便利相结合 强化城市规划工作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提升城市建筑水平 推进城市节能建设 完善城市公共服务 营造城市宜居环境 创新城市治理方式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新局面 节地与室外环境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 创新规划理念 , 改进规划方法 , 把以人为本 、 尊重自然 、 传承历史 、 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 , 增强规划的前瞻性 、 严肃性和连续性 , 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按照严控增量 、 盘活存量 、 优化结构的思路 , 逐步调整城市用地结构 , 把保护基本农田放在优先地位 , 保证生态用地 , 合理安排建设用地 , 推动城市集约发展 提高城市设计水平 , 保护历史文化风貌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 认真总结推广试点城市经验 , 逐步推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 统筹各类管线敷设 , 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 ,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优化街区路网结构 。 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 , 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 , 推动发展开放便捷 、 尺度适宜 、 配套完善 、 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新局面 节地与室外环境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 以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为突破口 ,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 500米内全覆盖 健全公共服务设施 。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 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恢复城市自然生态 , 优化城市绿地布局 , 建设森林城市 。 推行生态绿化方式 ,鼓励发展屋顶绿化 、 立体绿化 。 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 改变城市建设中过分追求高强度开发 、 高密度建设 、 大面积硬化的状况 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 强化城市污水治理 , 整治城市黑臭水体 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 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新局面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推广建筑节能技术 。 提高建筑节能标准 , 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 。 支持和鼓励各地结合自然气候特点 , 推广应用地源热泵 、 水源热泵 、 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 , 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 。 完善绿色节能建筑和建材评价体系 , 制定分布式能源建筑应用标准 。 分类制定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标准定额 加快调整城市能源结构 , 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实施城市节能工程 。 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 , 加大工作力度 , 全面推进区域热电联产 、 政府机构节能 、 绿色照明等节能工程 。 明确供热采暖系统安全 、节能 、 环保 、 卫生等技术要求 , 健全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估监督办法 。 进一步加强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技术改造和运行管理 , 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大力推行采暖地区住宅供热分户计量 , 新建住宅必须全部实现供热分户计量 , 既有住宅要逐步实施供热分户计量改造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新局面 节能与能源利用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 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 , 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 , 采用高效热回收技术 , 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 , 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 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并能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的建筑 。 关键技术指标 采暖热需求 ≤15kWh/m2a 热负荷 10kW/m2 气密性 ≤ 0.6/h 一次性能源需求 ≤ 120kWh/m2a ( 包括家庭用电 ) 必须满足的必要条件 建筑物形体紧凑 , 体形系数要小 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非常好 ( 墙体 、 屋面 、 地基 、 窗户 、 外门 ) 施工时没有留下热桥 , 四周没有不密封处 “ 舒适通风系统 ” 可以为室内不间断地输送新鲜 、 干净 、 卫生的新风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新局面 节能与能源利用 近(净)零能耗建筑 23 2017/11/6 以年为计算周期,以终端用能形式作为衡量指标,建筑物及附近与其相连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产生的能源总量大于或等于其消耗的能源总量的建筑物。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新局面 节能与能源利用 基准建筑 低能耗建筑 近零能耗建筑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 零能耗建筑 由可再生能源系统产能抵消剩余能耗 能效 or 能耗 进一步提高节能率 or 迈向零能耗 能耗水平 发展趋势 建筑节能发展的未来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新局面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新建住房和单体建筑面积超过一定规模的新建公共建筑应当安装中水设施 , 老旧住房也应当逐步实施中水利用改造 。 培育以经营中水业务为主的水务公司 , 合理形成中水回用价格 , 鼓励按市场化方式经营中水 。 城市工业生产 、 道路清扫 、 车辆冲洗 、 绿化浇灌 、 生态景观等生产和生态用水要优先使用中水 海绵城市 2015年 10月 11日 ,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 国办发 [2015]75号 ) 2017年 1月 17日 , 国家发改委 、 水利部 、住建部 节水型社会建设 “ 十三五 ” 规划 ( 发改环资 [2017]128号 )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新局面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绿色建材 指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 , 本质更安全 、 使用更便利 ,具有 “ 节能 、 减排 、 安全 、 便利和可循环 ” 特征的建材产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 ( 工信部联原 〔 2015〕309号 ) 绿色建材 建材绿色制造行动 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行动 水泥与制品性能提升行动 钢结构和木结构建筑推广行动 平板玻璃和节能门窗推广行动 新型墙体和节能保温材料革新行动 陶瓷和化学建材消费升级行动 绿色建材下乡行动 试点示范引领行动 强化组织实施行动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新局面 施工管理 用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建筑业的设计 、 配套生产 、 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 , 促进集成与集约 , 实现建筑的建造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 最终实现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 。 建筑产业化的特征 标准化设计 装配化施工 信息化管理 工厂化生产 一体化装修 智能化应用 装配式建筑 2016年 9月 27日 ,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 国办发 〔 2016〕 71号 ) 运营管理 加强垃圾综合治理 。 树立垃圾是重要资源和矿产的观念 , 建立政府 、 社区 、 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 , 通过分类投放收集 、 综合循环利用 , 促进垃圾减量化 、 资源化 、 无害化 推进城市智慧管理 。 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 , 促进大数据 、 物联网 、 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 ,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新局面 中国绿色建筑标识制度改革方向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行属地化管理 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由第三方评价机构承担 , 评价机构应公平 、 公正开展工作 , 接受社会监督 强化主管部门对评价质量和标识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管 , 不定期抽查 建立针对标识评价机构和市场主体的信用管理制度 构建全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信用管理平台 结语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 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 必须坚持节约优先 、 保护优先 、 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 产业结构 、 生产方式 、 生活方式 , 还自然以宁静 、 和谐 、 美丽 。